海日生残夜的残夜 江春入旧年的升能否换成生

蛤蜊怎么煮啊??_百度知道
蛤蜊怎么煮啊??
如果没有海水,在水里加适当的盐(兑好的水感觉要比海水咸一点点) 把蛤蜊放到盐水里,先把场攻冠煌攉号圭铜氦扩脏东西吐出来. 锅中加入开水,水中先加点盐,滴几滴香油,加入蛤蜊,煮开,看到蛤蜊有百分之八十的开口,加入香菜沫,出锅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原料:蛤蜊400克,红辣椒2个,洋葱少许,青椒1个,高汤1匙。辅场攻冠煌攉号圭铜氦扩料:姜片、蒜片各适量,红油1/2大匙,酱油、蚝油、花雕酒各1小匙,白糖1/3小匙,水淀粉适量。做法:1.将蛤蜊泡在盐水中吐沙,洗净;洋葱洗净,切丝;红辣椒洗净切粒;青椒洗净,切丝。美食家博客空间2. 炒锅爆香青椒、红椒,洋葱、姜片、蒜片,加酱油、蚝油、花雕酒、白糖及高汤,倒入蛤蜊翻炒。3. 炒至蛤蜊开口,最后勾薄芡,淋入红油即可。Tips:用油炒香红辣椒、姜、葱,倒入蛤蜊,大火炒六成熟后,放入韩国辣酱和少许开水,炒熟加入香菜装盘即成韩国辣酱蛤蜊。或者把韩国辣酱换成生抽,做法同韩国辣酱蛤蜊即成生抽辣蛤蜊。材料还可换成海螺、蚬子等。
1. 蛤 蜊 氽 鲫 鱼 制法: 1.在鲫鱼背脊肉丰厚处,从头到尾两面各直欹1刀,刀深至骨。 2.炒锅置旺火上烧热,用油划锅后,下猪油至110度左右时,将鱼在沸水中稍烫,即放入锅略煎,迅速翻身,加入绍酒、葱结、姜块、奶汤,盖好锅盖,在旺火烧5分钟左右,取出鱼 ,装入品锅,汤汁用细筛过滤后倒入品锅。 3.在烧鱼的同时,将洗净的蛤蜊用开水烫至外壳略开,去掉泥衣,放在鱼的两边,围上熟绿蔬菜,淋上鸡油即成。上桌时带姜末醋1碟。 特点:此菜河、海鲜合一,汁浓白,肉鲜嫩,汤鲜味美,营养丰富,风味别致,是颇受食者珍爱的滋补佳品,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原料: 净鲫鱼 1条 蛤蜊 20只 绿蔬菜 25克 姜块 1块 精盐 2克 味精 5克 姜末醋 1碟 葱结 25克 绍酒 25毫升 熟鸡油 10毫升 熟猪油 50毫升 奶汤 1250毫升 2. 辣炒蛤蜊 (1)韩国辣酱蛤蜊 主料:红岛蛤蜊 辅料:油、葱、姜、香菜、红辣椒。注意了,还有一味:韩国辣酱两汤勺(青岛生产,方形塑料盒包装,东泰佳世客有售),这是此菜作出新意的关键所在! 做法:1.油炒红辣椒、姜、葱出香味,倒入蛤蜊,大火炒。2.六成熟后,放入韩国辣酱和少许开水,炒熟加入香菜装盘即可。 要点:韩国辣酱不能开始放,否则容易粘锅;也不能最后放,否则味道不能完全浸入。 (2) 生抽辣蛤蜊 主辅料基本同上,惟一的不同是把韩国辣酱换成生抽。 做法:1.同上。 2.八成熟后点入开水,炒熟加入生抽、香菜装盘即可。 要点:生抽一定要在出锅前加入 3. 葱香蛤蜊 喜欢吃蛤蜊,怎么吃也不厌,上次是辣炒,这次用葱油,变着花样的做! 蛤蜊洗净,用黄酒腌一会儿,有助于贝壳肌的剥落 用水焯过后排于盘内,蒸鱼豉油,盐,胡椒,少许蛤蜊汤调成汁 汁浇在蛤蜊上,覆上保鲜膜,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5分钟 取出,撒上葱花,淋上热油即成。葱香四溢。 4. 懒人菜--蛤蜊丝瓜 材料:丝瓜一根,蛤蜊150克,嫩姜1小块,铝箔纸(10厘米×12厘米)12张,酒1大匙,盐半大匙。 做法: 1).丝瓜去皮,先切小段再切粗条,拌入半大匙盐,在大容器内充分拌匀; 2).嫩姜切丝,在一张铝箔纸上先放4条丝瓜,再放2个蛤蜊和少许姜丝后,浇点酒; 3).将铝箔纸折成长方形纸包状,放入烤箱,以200℃火力烤10分钟,取出后打开纸包即可食用。 懒人妙招: a.用铝箔纸当容器,既方便又省事,用完就扔,不必洗碗盘; b.可以事先做好纸包,吃的时候再烤,这样可快速完成; c.切勿将铝箔纸包放入微波炉中烤。
洗干净直接到锅里什么都不放 开口后直接倒出来吃就可以了 很鲜的
葱段 ,姜片,盐~很鲜!
蛤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典诗词根基知识
诗词基本常识进修
古典诗词基本常识
编纂:山间溪流
1.近体诗的范畴
近体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从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观点,所以又叫格律诗。近体诗一般来说,分为绝体(五绝,七绝),律体(五律,七律,排律)两大类。排律是五七律的推演,摆设而成的。在此,我们以五七绝律停止讲授。
2.近体诗的基本特点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那它的基本特点当然就在它的格律性方面。何谓格律?格,就是体格,律,就是规律。意义就是说,格律诗,是有其自己的体格和规律的,就象一个完备的人一样,人之所以立品为人,是因为人有其完整的体格,也就是外在的身体;同时,人必须有他的脾性,也即本性,是区别于其他物类的根本。人,不具有体格,则无认为人;人,不具备人的完好的体格,只能称之为残人;人,不具备独占的个性,那就不能称之为独立的人。格律诗,也是这样。体格是外在的形式,而规律则是内涵的精髓。
那末,什么是格律诗的体格和纪律呢?
2.1格律诗的体格
体魄,就是外在的情势。格律诗的体格是完整区分于古体诗的。正如人要具有甚么样的体格才气是人呢?很明显,就是人的外在身材物资,头,四肢,躯干,内净呀。等等等等,所在多有。格律诗的体魄,根基上讲,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字数等所构成的一个完全的架构。
2.1.1我们先从五言绝句将起。五绝分平起式和仄起式。每式均有首句押韵和不押韵之别,个中五绝以首句不押韵为正体。
五言的律句花式:
注解:为便利计,用1代表仄声,用0代表平声。
正体:1。0。(ABCD)(起句不压韵)
另体:1。0。(DBCD)(起句押韵)
正体:0。1。(CDAB)(起句不压韵)
另体:0。1。(BDAB)(起句押韵)
A和B,C和D两两平仄相对,是谓对;B和C,D和A两两平仄相同,是谓粘。
五绝的格式就是&对-粘-对&。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王维:相思
红豆生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张祜:何满子
祖国三千里,深宫两十年。一声何谦子,双泪落君前。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三句石字拗而不救)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落日无穷好,只是近薄暮。(起句拗,次句以平救之)
龙文鸳侣:秋夜怀人
一别三千里,孤身五六年。今宵杨柳月,何日得团聚?
元稹:行宫
零落古止宫,宫花孤单红。白头宫女在,枯坐说玄宗。
西不才:哥舒歌
斗极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黎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龙文鸳侣:秋嘉桥望南水关不见
西望南水闭,白云相与忙。忽惊汽笛响,北雁老愁颜。(起句拗,次句以平救之)
正体:0。1。(起句不押韵)
另体:0。1。(起句押韵)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不时误拂弦。(工致)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来岁绿,天孙归不归?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漫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已眠。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那边住,妾住在横塘。停船久借问,或恐是同亲。
龙文鸳侣:五绝/雪
谢家云柳絮,高适比梨花。莫道山中冷,相思一例斜。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1.2五言律诗
五律的是五绝的多轮回一次哦。五绝的格式就是&对-粘-对-粘-对-粘-对&。
那么,五律的根本花样以下:
正体:1。0。1。0。(ABCD
ABCD)(起句不押韵)
另体:1。0。1。0。(DBCD
ABCD)(起句押韵)
正体:0。1。0。1。(CDAB
CDAB)(起句不押韵)
另体:0。1。0。1。(BDAB
CDAB)(起句押韵)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城书何处达?回雁洛阳边。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说风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代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沈全期:纯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夫君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妇子,风骚全国闻。朱颜弃轩冕,白首卧紧云。醒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俯,徒此挹清芬。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月夜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干,清辉玉臂寒。何时倚实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春望
国破江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狼烟连三月,家信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堪簪。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轻风岸,危樯独夜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民应老病戚。飘飘何所似,寰宇一沙鸥。
刘禹锡:蜀先主庙
六合豪杰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建国,死女不象贤。苦楚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拜别意,同是宦游人。国内存良知,天边若比邻。有为在岔路,后代共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初春游望
独占宦游人,偏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里明。有弟皆分离,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王维:末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阪。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寡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收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传授,不敢倚先贤。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暂,愧君相访频。一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许浑:秋天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远。帝乡嫡到,犹自梦渔樵。
张乔: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气候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便春芳歇,天孙自可留。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李白:送朋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夕照故情面。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听蜀僧浚抚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杜甫:天末怀李白
冷风起天末,正人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坤坤昼夜浮。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兵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商隐:风雨
苦楚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雅,旧好隔良缘。心断新歉酒,销愁斗几千。
黄金五百两:五律
金陵叹多少,彻夜慨思多。一列石头在,六朝逝水磨。古君思霸业,今我看共和。月照钟山外,涛声相与峨。
龙文鸳侣:题雁影孤舟图
孤舟隔老寒,春水晚潺潺。近岸夭桃落,临流建竹繁。生活生计犹不系,花事竟何关!山色空朦外,雁闲人不闲。
2.1.3七言绝句
七绝比五绝每句多出两字,近似于在声音耽误一拍。七绝以首句押韵为正体。
七言的律句格式:
0011001(A)
1100110(B)
1100011(C)
0011100(D)
正体:01,0011100。(DBCD)(起句押韵)
另体:01,0011100。(ABCD)(起句不押韵)
正体:11,1100110。(BDAB)(起句押韵)
另体:11,1100110。(CDAB)(起句不押韵)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街头杨柳色,悔教夫婿寻启侯。
王翰:凉州词
葡萄琼浆夜光杯,欲饮琵琶顿时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交战几人回!
李白: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沉舟已过万重山。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约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美女何处教吹箫?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烛炬有心还惜别,替身垂泪到天明。
李商隐:仙境
仙境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杜甫:江南逢李鹤寿
岐王宅里平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恰是江南好风物,落花时节又逢君。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郑畋: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皇帝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贺知章:回籍偶书
少小离家老迈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了解,笑问客从何处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旦送客楚山孤。洛阳亲朋如相问,利欲熏心在玉壶。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落日斜。旧时名门堂前燕,飞入平常苍生家。
杜牧: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妙药,碧海彼苍夜夜心。
杜牧:遣怀
崎岖潦倒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博得青楼薄幸名。
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遇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1.4七言律诗
七律比七绝多轮回一次,雷同于七言四句在唱一遍。七律以首句押韵为正体。七律的格式就是&对-粘-对-粘-对-粘-对&。
七律的律句格式:
0011001(A)
1100110(B)
1100011(C)
0011100(D)
正体:01,10。11100(DBCD
ABCD)(起句押韵)
另体:01,10。11100。(ABCD
ABCD)(起句不押韵)
正体:11,00。00110。(BDAB
CDAB)(起句押韵)
另体:11,00。00110。(CDAB
CDAB)(起句不押韵)
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冷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疆场烽烟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临时分离莫迟疑。
杜甫: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长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冷落行陆难。已忍伶俜十年龄,强移栖息一枝安。
杜甫:咏怀奇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发展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痛恨曲中论。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早,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觅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华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山河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际!
李商隐: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际。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颀长。神女生活本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云不疑菱枝强,月露谁教桂叶香?曲道相思了无益,未妨难过是清狂。
崔颢:黄鹤楼
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未曾缘客扫,陋屋今初为君开。盘飧市近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吸取尽馀杯!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支离东冬风尘际,漂流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恶棍,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老年末年诗赋动江关。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活生计岂料启劣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托身且喜沧洲近,瞅影无如鹤发何!本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浪。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客岁花里逢君别,本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亡命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次圆?
龙文鸳侣:教诲学院开学恰在中秋戏作时小开任九八数学班班主任
昔年自好潇湘水,昔日方知吴越牛。九死何妨皆大学,平生能得几中秋。当班主任诚非易,有批示姑且莫愁。拍岸惊涛公瑾在,江山摒挡待从头!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世界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登高
风慢天下猿啸哀,渚浑沙白鸟飞回。无边降木萧萧下,不尽少江滔滔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巨苦恨繁霜鬓,失意新停浊羽觞。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六合,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匪莫相侵!不幸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女吟。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有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周到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春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喷鼻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收,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寥寂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老婆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天放歌须纵酒,芳华作陪好回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阁夜
岁暮阳阳催短景,海角霜雪霁冷霄。五更饱角声悲壮,三峡银河影摆荡。家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台甫垂宇宙,宗臣遗像肃狷介。三朋分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昆季之间见伊吕,运筹帷幄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旧日戏言死后事,目前都到面前来。衣裳已实施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财帛。诚知此恨大家有,贫贵伉俪百事哀。
需要提到的是拗,通常为指偶数句而言的,一般需要救,可句中救,也可对句救之。对付偶数句,则必须留意孤平的问题。孤平,是诗之大隐讳。
2.2格律诗的规律
格律诗是有规律可循的。诗的规律,一般而言有句式,对偶,布局与写法,意境等方面。
格律诗的句式,因为为了顺应音乐性的需求,节奏之间对照均匀,比力陡峭,加上平仄,就带来平铺直叙的结果。
五言句式通常是三拍,2-2-1,2-1-2;七言四拍:2-2-2-1,2-2-1-2,当然也会为寻求结果,而有些变化。
细草轻风岸
空山新雨后
楚塞三湘接
八月湖程度
凉风起天末
青山横北郭
海上生明月
万壑树参天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古人已乘黄鹤去
丞相祠堂何处寻
清秋幕府井梧热,独宿江城蜡炬残
收离东冬风尘际,漂浮西南寰宇间
摇落深知宋玉悲
昨夜星斗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鸟语花香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王浚楼船下益州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庄生晓梦迷胡蝶,视帝春情托杜鹃
七言的变化句式比较多些,如
2-2-1-1-1:
长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1-2-1-1-2:
出问题时有毛选,得欢乐处且秧歌。(聂绀弩)
1-1-2-2-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心相印
1-1-2-1-2: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朱未浓
穷愁怕听风雷雨,展转难离苏皖湘
再九回肠身不复,得三生幸事齐记。
对偶上,五七言绝句不要求对偶。五七言律诗,则要供三句与四句对偶,五句与六句对偶,而首句与二句,七句与八句,则不要求对偶。但因为它们都是成双成对的,故有被划分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雷同于人一样,很形象。
固然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偶,也有首联对偶的,以至首尾联都对偶的。那是少数了。
试举一例以证之。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杜老此首四联皆对偶,真属密见者。
至于对奇的作法,属于别的的专题了,在此不讲了。
2.2.3构造与写法
布局上来说,前人总结为&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可以说是千古文章稳定之法。
写法上,当然有多种。如:景起-情接-事转-感慨结。
对于意境,我以为是个很难的概念。意境,就是把自己的心里的&意&和外在的&境&相融会起来,使之天衣无缝,变成一个完整的不可支解的统一体,经由过程你的&境&来转达你心中的无尽之&意&。古人所讲要&逼真&,也就是这个意思。
读诗难,写诗也难,难就难在要掌控此中的&意&难堪。
如若落空了&意&,光流下&境&,那就变成没有魂灵的工具,那就是堆砌词采,那就是行尸走肉,没有什么意味的。
一样,如若光有&意&,而没有什么&境&,那也会显得惨白无力,没有传染力度,变的好象在空谈教一样,让人只能是厌恶而已。
所以写诗过程当中,&立意&是很主要的,&制境&只是余事,是需要契合&立意&的需要的,这就是艺术创作之区别于旅游抚玩的地方。
3.对于平仄和用韵问题的主张
近人多喜欢将两句话挂在嘴边,叫&普通话四声&,&力推新韵&。
我是竭力阻挡的。格律诗的格律就在于她的音乐性上。我们要想门径冲破不懂她的难点,而不是随便的说要&打破旧框框&,乃至还说她是个&僵死的女神&,虽然标致,只属于&古代&。这概念是大错特错的,它袒护了一些主张者的能干和虚假的中央。这是因为他们实的不懂,才找个幌子做讳饰罢了。
起首,通俗话的滥觞成绩。
通俗话是以北京方言和东北一部门话为根本的。它的受人正视,是在宋元之际。隋唐宋之前的政治文明中间,都在南边方言区内。所以写诗,天然是以北方的方言为根蒂根基。而平水韵恰是这一其时情形的总结和标准。以致晋升为官方指定的尺度。
宋元之际,随着北方少数民族侵入华夏,既而入主华夏,形成统治,政治中间北移。他们在接管汉族文化的浸礼时,分外是言语的学习,他们有极大的差别。他们学不会以南方方言为尺度的&普通话&(!),特殊对入声的掌握那是乌烟瘴气。所以他们就不要了,正象日本人学的古代南方方言一样,他们发不出如此细致的南方入声字,虽然他们的发音中还保存了入声字的一些陈迹。但是他们究竟相好太远了!
说的不是很入耳的,那就是他们学的&四不象&(!)。
当然,主张者说了,说话是发展的。没错!是发展的。即便我们目下当今的南方方言也未必跟古代是如出一辙。
第二,诗词曲用韵文学的文学发展史。
唐朝哦,就不消说了。宋朝,流行的词,又称为&诗余&,那用韵天然也是以平水韵为基准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词谱,词韵,也只是把平水韵归并了用;跟着长调的生长,用韵的增添,单用一个韵部,明显不敷了,因而就发生了宽用,通用。
可是照样以平水韵为根本的,没有分开平水韵。所以,在宋朝,诗,词都是平水韵的。
到了元朝,北方的方言,逐步成为一种统治者的同一南方的东西(官方说话!),被强行推行。北方民族正本就长于唱,跟着曲的产生,加上官方的践诺,它的用韵问题产生了,很显然,要适该当时统治者的必要。这样看,必定以北方的&十三辙&为根蒂根基。
但是要申明的,此时的诗词,好象是南边人的专利一样,它的用韵依然是用南方的平水韵。事先的官方也是认可的。
至于有些北方的诗词作者,想吟诗填词,也只好尽力学习平水韵。除此外,别无它法。
到了明朝,因为统治者自己是南方的,后来迁都北方(那是为了充分北方的边防!),所以对当时的诗词曲用韵文学的近况,采纳的是比较宽大的做法。
关于平水韵的利用,隐然是鼎力奉行的!何故为证呢?
可以从陈腔滥调文的发展来阐明。陈腔滥调文,把南方的平水韵的平仄,对偶和用韵履行到了极至!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他们碰到的语言学习问题和元朝极度近似。但是,此时的诗词曲用韵文学的发展已经都很成生了,统治者也只好听其自然,各行各道,交通法则,不予改变!但是对于语言来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却正式得以建立,随着江山的一统,慢慢推行至天下。正式成为&普通话&。
同时,清代统治者,因循明朝的做法,八股文开科取士,愈甚于有明一代。这都是增强统治的伎俩。
当然,平凡话的履行,对文化的发展是有益处的,诗词曲小说等百花齐放,终究成绩了清朝的文学大发展。
平易近国今后,文教再起,厥后有引进了西圆的文学,新诗得以发生,并构成风潮。那是文学史上的年夜开展。西方讲求自在战随兴,以是新诗也便没有讲究音乐性了。远百年的成长,确切也是名流辈出。
值得总结的是哦,诗词曲都是各有各的纪律和法则,定造。不成超越的。所以,即便清朝,仍是民国,诗和词的用韵战争仄,都根据平水韵的,这一面是毫无疑问的。曲的平仄和用韵,照旧很有讲究的,只不外是以&十三辙&为根底的罢了。
第三.束缚后五十年文学的诗词曲用韵文学的发展
解放后,文学上考究&百花齐放&,各类思惟,思潮都得到信仰,都获得发展。这是好事。国度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平生只写古诗,不写新诗。周总理的诗词程度也很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古文学水平很高。当然,也有写人因为闲于反动,文学涵养的时间未几,为了表达自己的激情壮志,写了些出律的诗词,也是有情可原的。他们是爱莫能助而已。
至于近代,现代,今世的真实的国粹巨匠们,他们都是懂的这些基本常识的。您可以历数国粹人人,他们没有主张平仄不要,用韵完全从宽的,他们晓得,如果连格律诗的格律都不要,不讲究,那就不是格律诗,格律诗之所以是格律诗,就是因为她所具有的格律!如果格律全被破失落,那就不成其为格律诗,那就落空了对格律诗的最最少的尊敬!
第四,我所阐发的最近人的概念泉源
我念,之所以产生&一般话四声&,&力推新韵&的说法,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是其来有自的。
当代人干事讲求功利性,专心进修的时候和精神未几了,在减上古典文学有不计其数,&萤窗白首一墨客&,已不是普通念书人的抱负了。反应到治学上,就是急躁,不克不及深究,不克不及专粗,任性而为,实际上是草率。不懂怎样办?那就找个捏词呗!更可爱的是道,格律曾经僵死了,在死守她没有代价。那皆是屁话!
反问他一句,格律诗定型于隋唐时期,为什么到了清末民国甚至现代还是对峙平水韵的平仄和用韵呢!只是到了我们这二十年才鼓起这种论调呢!
岂非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好笑和悲痛吗?!
4.平水韵并非很难的。
古代人往往几岁就可以诗能词,中规中矩。显然这并不难。我想几年工夫完全可以学的很好。我的这个结论显然是建立的。
为什么我们有些人三十,四十了还不如一个小孩那样能学会平水韵呢?
那难在什么地方呢?
易就在于,人要故意。要有去降服的古道热肠。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看来,平水韵是不难的,为何难?驳诘也,是不学也,是不为也!
(一)什么是词?
词最后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步和音乐别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希奇多。
词是是非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必然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必定的!
词大抵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之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种分法不免难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约情况照旧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和谐长调。宋初柳永缔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不雅、黄庭脆等人继起,长调就流行起来的。长调的特点,除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二)词牌的来源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称号。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统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历,大要有下里三种状况:
(1)原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官方,有的来自于宫庭或官方。
(2)戴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遵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首两句是&箫声吐,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末了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因为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由于苏轼这首词的最初三个字是&酹江月&。
(3)原本就是词的标题问题。《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扔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遍及的。但凡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还有问题了。
但是,绝大多半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而,词牌以外还有词题。一样平常在词牌下面或前面说明词题。这种情形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接洽。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能够完全不提到江南。如许,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而已。
(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别离。
1、单调的词常常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外是是非句而已。例如: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光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双调的词可以是小令、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红前后(或上下)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称或基原形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份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数、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两段歌词。字数、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开首几句纷歧样,叫做&换头&。双调是词中最多见的形式。例如:
《浪淘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衰退。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穷江山。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蝶恋花》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春千墙外讲。强门外汉,强里才子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末路。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色旧亭台。斜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何如花落去,似曾了解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徜徉。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一调。不再胪陈!
2、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忆江南、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西江月、鹧鸪天、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
每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遵照词谱所划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上面,我们举一些常见的词牌来讲明,为了显现前人填词的严酷,所以举例不行一首。举例扫数选正体。
《忆江南》
别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例:《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景物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出&是入声。
《梦江南》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趁便说一下,温庭筠貌如三国张松,有才貌丑,官至极品,常去青楼,一笑)
《浣溪沙》
四十二字,双调,平韵。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满园春》等。四、五两句常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客岁气候旧亭台。斜阳西下几时回?
迫不得已花落去,素昧平生燕归来。小园香径独盘桓。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青丝唱黄鸡。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菩萨蛮》
四十四字双调别名:《半夜歌》《堆叠金》《梅花句》等。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共用四个韵上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不能犯孤平。有人认为上下阕末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大误!)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悲伤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鹄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途,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青江水,中央若干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究竟�结果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间闻鹧鸪。
(终句&间&亦有&深&版,)
《菩萨蛮》唐?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腐败雨。雨后却斜阳,杏花寥落香。
无行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傍晚,无聊独(入声)倚门。
《菩萨蛮》五代?韦庄
现在却忆江南乐,当时幼年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愚昧,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入声)头誓(去声)不归。
注:有人拿&入声、上声可以替代平声&的实际来证实高低阕第三字必平,借说温庭筠12首菩萨蛮此处全数用平声(眼睛有弊端),但是温庭筠这首末句第三字用的倒是入声(连入声都弄不大白,有什么资历谈格律?),韦庄第一字用入声(取代平声,不然犯孤平;这类环境仅见2例,另外一例是辛弃疾的《破阵子》),第三字用来声,其他名家的作品第三字用上声入声者不乏其人,即使&入声、上声能够代替平声&,然则&往声尽对不能代替平声&!下文另有更多阐述!
《卜算子》
四十四字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例:《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孤单开无主。已经是傍晚单独忧,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整完工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绝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绚丽时,它在丛中笑。
《西江月》
五十字双调1、二句,5、六句例用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例:《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三更鸣蝉。稻花香里说乐岁,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七、八、说&是入声。
《西江月》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时间。迩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脚推松曰:&去!&
《西江月》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兵戈。天时天时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本日楼台鼎鼐,来岁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克日四方来贺。
《鹧鸪天》
五十五字双调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注:上下阕末句不能犯孤平!
例:《鹧鸪天》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量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百般。只应聚散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世行路难。
《鹧鸪天》宋?辛弃疾
壮岁旗帜拥万夫。锦烦忙突骑渡江初。燕兵夜烦忙银胡□(左革左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逃旧事,叹今吾。东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店主种树书。
《鹧鸪天》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海角天涯凄凉地,记恰当年全衰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清楚一觉华胥梦,回顾回头东风泪满衣。
《临江仙》
又名《谢新恩》、《天井深深》等。六十字双调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句:《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
夜饮东坡醉复醉,返来似乎半夜。家童鼻息已雷叫。拍门都不该,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怀营营?夜阑风止�纹平。小舟今后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送王缄》宋?苏轼
忘怀成都来十载,因君不免考虑。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幸亏,孤客自悲惨。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热情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三国演义》开篇词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短成败回头空,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
鹤发渔樵江渚上,旁观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重逢,古今几事,都付笑道中。
注:&看&现代读平声。&夕&是入声字。
(有人常常跟我瞎JB扯说是贯中大爷的词,偶无语得很)
《蝶恋花》
初名《鹊踏枝》,别名《凤栖梧》、《黄金缕》等。六十字双调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例句:《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看极秋愁,黯黯生天涯。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有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枯槁。
《蝶恋花》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边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强门外汉,强里美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末路。
《满江红》--朱天王校对
九十三字双调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①、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
平平仄②。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④、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①少数用仄平平;②有人用仄平仄;③句法按例是上一下四,也有用平平平仄仄的,罕见;④宋词人填此调以柳永&暮雨初收&为准,但是仅柳永用平仄平。)
例:《满江红》宋?岳飞
发上指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剧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轻易、白了少年初,空悲切!靖康荣,犹未雪,臣子恨,什么时候灭?驾长车踩破、贺兰山缺。壮志饿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重新、整理旧江山,朝天阕。
《满江红》宋?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蔬浓,苇风萧索。多少渔人飞短艇,尽载(一本作将)灯水归村子。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流落。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宽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戋戋成底事,生平况有云泉约。回去来、一曲仲宣吟,参军乐。
《水调歌头》--朱天王校对
九十五字双调别名:《台城游》《元会曲》《凯歌》等。
仄仄仄平仄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②(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仄平仄④,平仄仄⑤,仄平平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②(或上六下五)。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注:上下阕后七句相同!①可以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上下阕②句实践是个十一字句,可所以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假如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上下阕③都可以用&(仄)仄(平)仄仄&。
④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还可以用平仄平(未见到例子),牢记不能用平平平!
⑤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⑥多用仄平平,少用仄仄平(见三例)、平仄平(见二例)。
例:《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和经常背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吃力,掉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一定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离别,表里与中心。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贫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鸾。
《念奴娇》--墨天王校订
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一百字双调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①,平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④)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⑤。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注:此调较矫捷,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相同;
①用上一下四句法;
上下阕②第二字可以用仄,或者用&(仄)仄(仄)平平仄&;
③可以是律句或上一下四句法;
④可以用上一下四&仄平平平仄&;
⑤可以用上一下四。
例:《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治石脱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河如画,一时几多好汉。遐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娶了,英姿英发。羽扇纶巾,说笑处(一本作&间&)、樯橹灰飞烟灭。祖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宋?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博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赋予,永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海浪翻屋。
《念奴娇》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仓促过了,明朗时节。�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堤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宿恨春江流不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代,尊前重见,镜里花难合。也应惊问,迩来几何华发。
《酹江月》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云云,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冷风新发。镜里红颜都变尽,只有赤忱难灭。去去龙沙,山河回顾,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沁园春》--朱天王校对
一百一十四字双调别号:《寿星明》《洞庭秋色》《东仙》
仄仄平平①,仄仄平平②,仄平仄平③。
***********?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⑧,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⑨。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上下阕后十句不异;
①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少用&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②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少用&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③常用&(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①②③都制止用&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④必须是上一下四句法,少用&仄(仄)仄(平)平&仍然是上一下四;
⑤不能犯孤平!
⑥可以用仄平仄;
⑦是上一下四句法,上阕这句有人首字用平声,(三例,文天祥&为子死孝&属此)
⑧可以拆成两句:平平,仄仄平平。
⑨三字豆可以是&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不能用&平平仄&。或用上一下七句法,首字必须用仄声。后五字绝对不准犯孤平!
例:《沁园春--赴稀州,早行,即刻寄子由》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朝霜耿耿;云山�锦,朝露团团(一作商场)。世路无限,劳生有限,似此戋戋长陈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旧事千端。那时共客官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躲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盘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抢先碰头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后辈,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受蒙。
《沁园春》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背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申明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愿宁可降虏,受人辱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俗,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忠雄过此,认真考虑。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表里,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滚滚。山舞银蛇,原张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拆素裹,额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流。一代天骄,成凶思汗,只识直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正体和变体,两者的区分和联络
大家在读宋词时,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一样,但是字数、句数、句读、押韵等方面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词牌有正体和变体之分。下面我们看看《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寥寂沙洲热。
《卜算子》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偶然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寥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仍旧。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经是绝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缦时,它在丛中笑。
●变体(一)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好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杨冠清
百姓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彩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天僻秋将尽。长使好汉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怎样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根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例句: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住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例外了!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末句酿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例:《卜算子》宋?缓俯
生成百种愁,挂在夕阳树。绿叶阴阴得意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息、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例:《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蕉萃。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例:《眉峰碧》宋?知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竟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傍晚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明白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撤除《眉峰碧》之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在下共见到其中七种变体。但是浩繁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
正体和变体之间,既有沟通的地方,使它们共有一个词牌名,又有不同的地方,区别成很多变体,还天生一些别名。
(二)同调异名
同样一个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菩萨蛮》又名《半夜歌》《堆叠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贺铸是一个比较喜欢新创别名的词人,许多词牌的多数别名都是贺铸发明的!这反而给读者带来不少费事。这种做法缺乏取,我们写词时,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别名!有人喜欢用别名,借以夸耀自己知识赅博,不敷取!
(三)同名异调
还有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名一样,可是格式一模一样!这属于同名异调。例如:《如梦令》和《阮郎归》都有一个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开池春》都有一个别名叫《卖花声》。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
4、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题目)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醒目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间接按乐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不雅、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目前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依数填词
明清时有些词人,仅知足于字数、句数与昔人作品不异,有时连押韵都掉臂!底子谈不上&填词&!鄙人称之为&依数(字数、句数)填词&!此刻大都朋侪都属此!
(四)自度曲和自过腔
知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乘,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位,次受二八。'&师古注曰:&应、苟二说皆是也。度,音大谷反。&按:应劭以此&度&字为&隐度&之义。师古用应劭说,故读此&度&字为&大谷反&,即令&铎&字音,臣瓒引《西京赋》为注,李善注《西京赋》,又援用臣瓒之说,他们都把这个&度&字诠释为&过分&的意思,因而可知他们把&度&字读作&杜&字音。但是应劭所正文的是:&自度曲&三个字,他觉得&自度曲&就是&自制曲&。&臣瓒、李擅所解释的,仅为&度曲&二字,他们认为&度曲&即&唱曲&。可是&度曲&二字,早已见于宋玉的《笛赋》:&度曲举盼。&宋玉用这两个字,也是&唱曲&的意思。故后世以&度曲&为&唱曲&,以&自度曲&为&自制曲&,乃是各取一说,二者弗成混合。&自度曲&是一个名词。&度曲&是一个动宾构造的语词。不能把&自度曲&表明为&自唱曲&。
宋代有很多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可以或许作曲,故词集中常见有&自度曲&。旧本姜白石词集第五卷,标目云:&自度曲&,这里所收都是姜白石自己创作的曲调,第六卷标目云:&自制曲&。实在就是&自度曲&,当时编集时偶尔没有同一。陆钟辉刻本就已经同一为&自度曲&了。柳永、周邦彦深于音律,他们的词集合有很多自度曲,但并不都标明。不过,通常自度曲:最少都该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申明,柳永的《乐章集》依照宫调编纂,姜夔的自度曲都有弁言。这个举措最有交接,其他词会合未有说明的自度曲,后代读者就无法知道了。
自度曲亦称&自度腔&,吴文英西子妆缓注曰:&梦窗自度腔。&张仲举虞佳人词序云:&题临川叶宋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称&自撰腔&的,张先劝金船词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仆人元素自撰腔。&苏东坡和作序亦云:&和元素韵,自撰腔,定名。&这是说:劝金船是他们的伴侣杨元素本身作的曲调,劝金船这个调名也是杨元素与定的。自度曲偶然亦称&便宜腔&。例如苏东坡翻喷鼻令词弁言云:&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云白叟克己腔。&又黄花庵云:&冯伟寿精于律吕,词多便宜腔。&
又有称为&自过腔&的,其寄义就差别了。晁无咎新闻词题下自注曰:&自过腔,即越调永逢乐。&姜夔有一尾湘月词,自序曰:&予度此直,即念奴娇同指声也。于单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睹晁无咎散。凡是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据此可知,晁无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声去演奏的永遇乐。姜夔的湘月词,句格仍与念仆娇一样,晁无咎的动静,句法亦取永遇乐出有分歧。可知所谓&过腔&,仅是乐律上的改动,其实不影响到歌文句格。是以万树编《词律》,独自以湘月为念奴娇的别号,而不再别的收录湘月这个曲调。万氏注释云:&黑石湘月一调。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其字句无不相开。古人不晓宫调,亦不知鬲指为什么义,若欲挖湘月,即还是填念奴娇,没必要巧徇其名也,故本谱不另支湘月调。&万氏亦不收消息,即正在永遇乐下注云:&一位动静。&其诠释云:&晁无咎落款新闻,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故知进某调即异其腔,果即同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娇,而腔自不同,此理古不传矣。&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鬲指&者。指吹笛的指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法稍变,腔调即异。故念奴娇的声调稍变,便可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窜改,其实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后代词家,已不懂宋词乐律,作词只能按照句法填字。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情势的角度来看,固然无妨说:湘月即念奴娇,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声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词律》《词谱》,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种别,没法从句法沟通的两首词中区别其腔调之不同。但是,周之畸的《心日斋词选》、江逆诒的《词学集成》,都死力排低万树不懂宫调。实在,万树在《词律》卷端《发凡》中已懂得说了:&宫调得传,作者依腔填句,没必要另收湘月。&万氏正因为没法从字句中区别宫调,故只能就词论词。如周之畸、江顺诒之自觉得能知二词有宫调不同的区别,但他们也弗成能作字句雷同的湘月及念奴娇各一阕,而使读者知其有宫调之不同。不过,以文词句法而论,则湘月即念奴娇,消息即永遇乐,从音律而论,则湘月非念奴娇,消息亦非永遇乐,万氏在念奴娇下注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等异名,而湘月亦在此中,仿佛湘月亦是念奴娇的一个体名,又在永遇乐下注云:&一位消息&,这样注法,确是掉于斟酌的。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姜白石以湘月编入词集第六卷克己曲中,可见宋代人仍是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五)自由作词、创调
本人已经精晓诗词格律(必须前提),按古人填词的规律(句式、平仄、押韵等),本身构造句子,不受词谱束缚!不受字数限定!惋惜没有谱曲!
大概按现代的歌曲的曲调,按照填词规律自己创调(没那么轻易!自己必须精晓诗词格律!还要懂一些音乐!)鄙人的《红梅曲》属此--仅玩玩而已,不成滥用!
《白梅曲》(体验依声填词)
依《红梅赞》曲调填词。用本意。?
群芳摇落寒风寒,?
雨剑霜刀若轻易。?
雪海冰山何所惧,?
玉树丛中绽笑容。?
幽香飘万里,?
冉冉入云端。?
飒爽英姿无傲骨,?
代代着名篇。?
叫醒春花竟开放,?
香销玉殒亦安然。
词初期是用来歌唱的--必需有必然的格律,
而今虽不能歌唱,却要人朗读--也要肯定格律,读起来才有音乐感!可则总感觉不流利!
比方现代的平易近歌、风行歌曲,固然唱起来没有甚么不协调(现实上,歌颂时已把一些平声转成仄声,一些仄声转成平声),可是朗读时总拗心!就是由于没有了格律!
各人可以比力我的《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和原《红梅赞》歌词: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酷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朝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华,
举头喜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叫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六)依句填词、依数填词的区别--数据比拟
诗词中每增长一个可平可仄字,平仄组及格式便会增添一倍!
如果有5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32种,
如果有1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1024种,
如果有2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越100万种,
如果有3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跨越10亿种,
5、词的平仄规律;&句&与&豆&;律句,拗句(常见拗句、少见拗句、罕见拗句),词的拗救。1~11字句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庞大许多。下面我们来细心解说。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师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性之一。
前面先容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称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该当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制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先容诗律时我们议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一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类似点,别的,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
常见拗句运用频率高,靠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次低,一般不用,特别情况下可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出格是长调),并且是该词调的特点性句子!
下面我们凭据句的字数来辨别引见:
1、一字句律句:平仄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做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除此之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少见拗句:仄仄。罕见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景北固楼。千古兴亡几许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全国英雄谁对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肥!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候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
《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
《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零丁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代&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分手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齐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很是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乡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发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律句:(平)平(仄)仄(露: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讨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打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册本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由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认!如果每一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颠覆。综合大量校对成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少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近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沁园春》第一句。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三种句式十分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良多,个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稀有拗句:别的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有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中)。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罕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罕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3)留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交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响应变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摸鱼儿》辛弃徐
更能消几番风雨?渐渐春又回去。惜春常怕花开早,况且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海角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要周到,绘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令媛纵购相如赋,��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灰尘。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夕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做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大,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酷校对后,&特种律&还是被颠覆了!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例句:《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各家词谱,根基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外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岂非李清照出律吗?--这必定不行能的!颠末校订后发明,固然词人喜好用&特种律&,仍旧可以用律句!二者仅是统计学上的不同!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大,所以转变基底细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见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类格局。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讲,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否是绝对的。
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拾掇旧山河,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常用上二下7、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虞佳丽》、《相见悲》、《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经常使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常常是律句。如《火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若是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唯一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处所,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当抵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6、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题目
有人以为前人写词经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利用,很多词牌的一些字必需用平声!例如: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明白:
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兴尽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莫非李清照出律吗?--有人说这是由于入声可以代替平声。其它一些词人在四个四字句第五字用仄声时也多是入声或上声。
再看看其它词牌,也有许多相似的例子。《菩萨蛮》上下阕末句第三字有人认为必须用平,来由就是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多数词人用仄时用的都是入声或上声)。另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词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显倒数第二字有人用仄声(多数是入声和上声),词谱却非要规定必须平!--看起来很有原理呀!?可实际上是不合错误的!
古人的确有效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情况,但是否是通例。如韦庄的&白头誓不归&(《菩萨蛮》)、辛弃疾的&可怜白发作&(《破阵子》)、杨万里的&看十五十六&(《功德近》)等,如果不消这个理论注释,一定是出律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综合以上情况,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切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解救法子,并不是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何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根本没有细心校对过词谱!却把古人的话歪曲并当做不行违背的理论!
7、词的押韵和对仗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瓜代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环境,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例:《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三鼓鸣蝉。稻花香里说康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足&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悲伤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鹄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途,长亭连短亭。
入声韵自力性很强,有些词牌风俗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不是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流动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牢固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效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能够。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许可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8、词谱的拟定(例作的挑选;古人制订词谱的要领和范围;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一)例作的选择
制订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正确性。一般应选唐代、五代、宋代的作品。宋朝当前,因为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划定规矩部门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意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掉臂,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照样可以用来举例的,)!
(二)古人拟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订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路,对照其句读、押韵、平仄和变通与否,制成词谱,划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和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多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但是这种办法有缺点: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很多可平可仄字校正不出来!严峻影响词谱的精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辨别不公道,辨别过于严厉,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愈加缺少!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一般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基础没有较着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好如许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斯),也被另坐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以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现实上有的作品呈现虽早,但是格律没有定型,先人仿照者少少,基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嫁妆)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乃至统一词人的各首作风致式都纷歧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及格律划定规矩,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泛起最早。
2、变体特点:在正体底子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份格式仍然与正体分歧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量,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前提: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显明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非正体的决议条件。
4、正体和变体若何分别?
总则:按格律严格水平,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水平亦相同。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若是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多是变体。变化可所以一种律句酿成另一种律句,也能够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厉,在长调里假如不触及关头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叉,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革:平仄韵全篇变更,同时拌有句式平仄转变,必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有平韵、仄韵两体。假如只是1、2句押韵的删加,每每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明的句读变化一定是变体。但是要注重: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小令(59字之内)五十三调
?〖十六字令〗〖忆江南〗〖渔父〗〖捣练子〗〖江南春〗〖忆天孙〗
?〖调笑令〗〖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
?〖点绛唇〗〖浣溪沙〗〖霜天晓角〗〖菩萨蛮〗〖诉衷情〗〖采桑子〗
?〖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谒金门〗〖功德近〗〖忆秦娥〗
?〖清平乐〗〖一络索〗〖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喜迁莺〗
?〖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交〗〖黑夜笑〗〖眼儿媚〗〖晨中措〗〖人月圆〗
?〖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游〗
?〖醉花荫〗〖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玉楼春〗
?〖虞丽人〗〖南乡子〗〖一斛珠〗〖踏莎行〗〖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泽日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