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与宝钗为什么用客套话来表示对宝钗的关心

  贾母到宝钗的屋里,雪洞也似,贾母很不高兴。一是年轻女子,不爱打扮,不饰粉状,屋里太白,老年人看着忌讳,因为只有死人才雪洞也似的白,老太太年事已高,对死亡是万分恐惧的,不喜欢太白;二是太素净,对年轻人也不好,怕是不假天年的征兆,也就是说不长寿,或者会守寡等;三是太素净,不吉利。不像是兴旺发达的样子,就是要热闹,要花哨,要闹哄哄的,才是兴旺发达的人家,才能讨个好彩头。张爱玲的小说里,写到北方大户人家,媳妇们都穿的大红大绿,脸上也是粉白胭脂什么的,都是为了喜庆,讨好彩头。  从宝钗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雪洞也似,可能也是三方面原因。一是宝钗本人的性格使然;二是住在亲戚家里也不长久,自己家里的摆设,也不好拿来,去亲戚家里要,以宝钗的性格是断然不肯的;三是宝钗的品高,品高,自然就寡,自然就淡,也很枯,很看不起其他时尚女子的装扮,不愿媚俗,所以屋里不摆东西。四是我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薛虽然有钱,但也仅是皇商,是皇帝的包衣奴才,政治地位没办法和贵族之家的贾家比,薛家也可能就是宝钗本人学识、才能、品格高,与众不同,其他人,像她的哥哥都是很俗的人。所以以宝钗的见识,肯定知道,自己家里是没办法同贾家比的,特别在这些古玩、摆设、器具上面,所以与其拿一些不入流的东西,让别人嗤笑,干脆什么也不摆,反倒显出自己的不流俗,这也是宝钗洞识过人的地方。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其拿一些不入流的东西,让别人嗤笑,干脆什么也不摆,反倒显出自己的不流俗,这也是宝钗洞识过人的地方  ————————————————————————  这个解释倒有趣,也是宝钗在藏拙?  每个人的屋子都显示出每个人的特点或者特长,黛玉屋里书多,探春屋里笔墨多,宝玉的房间精致,然宝钗的房间雪洞似的,看不出她的喜好,她把自己藏的很深
  宝钗自谓&守拙&
  作者:轻罗筱扇
回复日期: 18:41:00
      其拿一些不入流的东西,让别人嗤笑,干脆什么也不摆,反倒显出自己的不流俗,这也是宝钗洞识过人的地方    ————————————————————————    这个解释倒有趣,也是宝钗在藏拙?    每个人的屋子都显示出每个人的特点或者特长,黛玉屋里书多,探春屋里笔墨多,宝玉的房间精致,然宝钗的房间雪洞似的,看不出她的喜好,她把自己藏的很深  -------------------  这个解释强
  宝钗始终迎合他人的喜好,她自己的喜好从未发展,多半已经夭折了  
  我倒是觉得,宝钗如果真的始终迎合上位者喜好,她倒不至于把自己屋子弄得雪洞一般。贾母为其庆生时她就知道贾母“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如何不知道贾母忌讳年轻女子屋里素净?
  薛虽然有钱,但也仅是皇商,是皇帝的包衣奴才,政治地位没办法和贵族之家的贾家比.....    你应该知道,曹家也是包衣奴才出身的。
  作者:晓苇
回复日期: 22:30:00
      薛虽然有钱,但也仅是皇商,是皇帝的包衣奴才,政治地位没办法和贵族之家的贾家比.....        你应该知道,曹家也是包衣奴才出身的。  -------------------------------------  ^_^,曹家是包衣奴才。曹家是江宁织造,也曾当盐道,也是官职,大约就是现在商业局长,或者像现在的各种专卖结构盐业局长、烟草局长等直接归口上边管理。应该说是官商合一,负责为皇宫采购、制作各种衣物的上层管理者。  但书里的贾家虽然也是包衣奴才,但有军功,封的有爵位,而且还不低,是公爵的秩位。公、侯、伯爵,加上皇家的贝子、贝勒、王、亲王等,就是我们常说的王公贵族。贾政走的是仕途,官居工部侍郎,也就是副部长,,还曾经点过学差,所以政治地位是相当高。  
书中的薛家,是皇商,但并不是织造,曹公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写。皇商也是在内务府领有执照的大公司。薛家相当于现在国营工商企业,是大公司董事长,有钱当然也有地位了。估摸起来就是说,薛家大约是相当于织造衙门里供货商。是织造下一级单位。  
不过薛家败落了,因为薛宝钗的父亲去世了,她的哥哥薛蟠少不更事,无法承担,所以,只是剩下一些铺子,所以薛蟠有时候自己也要去打理生意。  
所以薛家是和贾家休戚相关,但仍然无法和贾家比。林黛玉的父亲也是苏州的地方长官,是诗礼之家,但不是贵族之家。  
也不知这样说对不对。
  作者:芸娘
回复日期: 10:23:00  林黛玉的父亲也是苏州的地方长官,是诗礼之家,但不是贵族之家。     也不知这样说对不对。  =================================================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  “系世禄之家”  贾府从宁、荣二公开始,到宝玉这一辈是第四代(宝玉只是候补,还没有正式继承)  林家到林如海之父已经是第四代列候了 称得上真真正正的世禄之家  五等爵位中,公只比侯高一等。因此可以说林府不见得比贾府差到哪里。    “却是书香之族”  到了林如海,虽继承不了候位,可人家也是“从科第出身”,是正儿八经的“前科探花” 那可是头名状元之下的读书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 贾家是没有哪个比得上的 就是贾家唯一一个“自幼酷喜读书”的贾政老爷,也是“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可见也并不是真正的科第出身  可见林家才是真正的书香之族,祖荫和功名系于一身 贾家这种靠战功发迹的家族在这一方面还真比不上林家    再从官职上说 除去世袭的爵位,贾家真正拿得出手也就是这位政老爷的“主事职衔”“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不是侍郎) 大约就是清代从五品的文职  而林如海则是皇上“今钦点为巡盐御史” 至少是个从三品,甚至可能是正二品 这个官和地方行政倒是没什么关系 但是在古代盐政可是一个肥得流油的职位 没有过硬的后台就是挤破了头也不见得能争得到 一个“员外郎”是绝对比不上的     说到底,林家和贾家也称得上是门当户对 倒是薛家才真正是落了下风
  话又说回来,如果林家和贾家不是门当户对, 贾母又怎么肯把自己的心头肉贾敏许配给林如海
那是连王夫人提起都赞叹不已的“金尊玉贵,娇生惯养”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不是侍郎,我真是记错了。  林如海的官职,林家既然是侯爵,那也是战功上来的,在清代非战功不得封爵,只是到林如海已经是第四代了,林如海的名声来自于科考,探花的功名还是很大的。  公爵河侯爵应当差的不是一级,公爵有好几级,侯爵也有好几级,贾珍河贾赦袭的都是三等威烈将军吧。  林贾二家,可以说门户相当,但贾家的威势仍然要比林家大,所以林黛玉到贾府来,是小心翼翼,以免出错,被人笑话。看林黛玉到贾府时,服侍的人没有几个可用的,小的小,老的老,林如海虽然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但跟随的人并没有多少。
  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那些红红绿绿的东西,都是俗物。不在她眼里的。    我能理解她。我也不喜欢各种装饰、花哨的东西。干干净净、心无尘埃最好。——这么说好像我也是“山中高士”一样,呵呵!    
  各人的居所反应各人的志趣爱好性格等.贾母反对,正说明贾母心中已有成见,对宝钗的种种有所不取也.
  我看这倒显得宝钗很简单,而你们这些挑剔宝钗种种的人才是俗物一个
  我想一方面是家境使然。宝钗家道中落,进京后暂住在姨夫家。她劝告岫烟时,就说不要和贾府小姐攀比,虽然家中有不少华丽的配饰,但是却从来不去佩戴。另一方面则是性格使然,薛姨妈就曾在王夫人面前说过,宝钗从来不喜欢弄这些粉啊,花的。这也是最不让贾母喜欢的地方。贾母喜欢年轻女孩子会打扮自己,会享受生活;而且关乎人的气数,就象老人交代年轻人不要说丧气话,穿着和家居太朴素,朴素到和李纨一样,难免会有不祥的事情。贾政在元宵宴上就为贾府三位千金和宝钗的谜语所悲伤,觉得她们都是无福之人,以宝钗为最。妙玉听到黛玉和湘云中秋联句时,也在最颓败的时候出来止住。当然,贾母最在意的还是,宝钗过分老成,缺乏青春少女的娇憨灵动,不太对她的脾气。  其实倒不是要宝钗多奢华。林妹妹的潇湘馆也未必多富丽,但是一定很雅致清幽,连刘姥姥都说这小房子比贾母的上房还好看,只是说不出哪里好看。宝钗那里就有些象毛坯房了,没任何风格。
  作者:自在飞ra
回复日期: 1:56:00
    ... 她自己的喜好从未发展,多半已经夭折了    ===============================  同意这个    宝钗好比一棵树,幼苗时期就已被套了一个模子,她一直很努力、很自觉地按照这个模子的标准生长,每根枝条中规中矩。  
  楼主认为这是贾母不喜欢宝钗,可就错了。贾母说过:“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说明贾母对宝钗是非常欣赏的,当然,如果说感情上的疼爱的话,肯定是更疼黛玉。  宝钗房间这种布置,是完全从社会伦理对妇女的要求来做的。所谓“守妇道”,就是要求妇女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宝钗的做法即使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做的未免有点太过,但方向是绝对没有错误的。贾母的反对,并不真的不赞成。而是类似于现在的父母对于学习过于用功的孩子说:“这样没日没夜地学可不行,要注意身体,适当休息才是”。口头上反对,其实内心是完全认同的。
  楼上的话值得商榷。  贾母心里真正喜欢的人是宝玉、黛玉和凤姐,这3个人都是嘴头骂着,心里疼着,很少说什么还是我们宝玉好的话。贾母夸赞宝钗虽然不乏赞赏,但是更多的是对外人的夸赞。毕竟是儿媳妇和孙媳妇的亲戚,又借住在家里,不说点场面上的话不合适。何况那时候金玉之说还很风行,老太太不会不知道。她心里肯定不赞同,但是面子上又不能带出来。  从性格来讲,老太太更喜欢和她自身类似的女孩子。封建妇女讲究个德容言工,大家族更讲求个风雅体面。大家闺秀不仅要会持家,更要通晓情调。贾母就很赞同黛玉和探春的品味,这两位小姐未必奢华,但肯定很高雅大方,能体现出诗礼之家的气派和情趣。而宝钗就未免过于简朴,没有大家的风范。这肯定不会得到贾母的赞成。连贾政在闲暇时都来个以文会友,寄情山水,古代文官的内心更多是诗人和文人,偶尔也需要宣泄。这种风俗下的家庭气氛怎么可能来个雪洞就能对付过去呢?老太太就说她最会收拾屋子,听戏的时候只有箫管……这才是操持大家的贵夫人啊。有一段凤姐打趣老太太的戏,旁边有脂砚斋的评语,说这才是大家族的礼数,不是一味地象木头一样恪守礼节,而是收放自如,知道轻重。
  金粘雪里埋啊.
  这里的人受&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那篇歪贴误导太深了.
  对啊,金簪雪里埋。宝钗是位很冷的人,连兴儿这样的下等仆人都说怕吹出的气暖了,吹化了薛姑娘。宝玉是最富同情心的人,所以不会与宝钗有什么共同语言。贾母呢,更是位慈善的老人,怜惜被吓坏的小道士,叮嘱下人不要怠慢了出身贫寒的四儿和喜鸾。宝钗
  玫瑰姑娘说的极是。  看来楼上很多人还是看不懂红楼的。
      
  贾母的审美眼光高过薛宝钗吗?什么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什么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贾宝玉多次对林黛玉说如果有着金玉良姻的心就天
地灭,万世不得人身,到了63回还拿着薛宝钗的签念来念去,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那个  
  “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宝钗的自拟,又不是选美冠军的判词。后面还有一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是讽刺二玉的。宝钗就是因为无情和冷漠,最后以看似无暇的身份成为宝玉的妻子,但是终被宝玉遗弃。早在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拢红麝钏里,宝玉面对宝钗的健康丰美就曾经想过,如果这段臂膀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还可以摸一摸,但是长在她身上,就只能恨自己无缘了。  谁也没说宝钗不美丽,但是宝玉在认知她的美丽后还是认定黛玉是自己的知己,这反而证明了宝玉的专一和木石姻缘的坚定态度。那支花签又能说明什么?任是无情也动人,宝玉念来念去,难道是他又动心了?不是,28回也许有点是。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而宝钗是无情。宝钗在宝玉面前偶尔的动情就是宝玉挨打那一回,也许宝玉只是觉得这首判词让他记起了那偶尔的真情流露,就象后面的《三春去后诸芳尽》让宝玉顿生不祥之感一样。  因此拿宝玉爱恋黛玉还偶尔为宝钗吸引来说明宝钗美丽实在不上道,宝玉的专情就在于“都说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不管老太太的审美眼光是否高过宝钗,但是老太太将她的审美情趣恰如其分的发挥出来了,而不是象宝钗一样在金玉一般的青春时光里将其埋葬或者掩藏。老太太曾经说过她在年轻的时候比凤姐还来得呢?这也许是说机变和讨趣,但是老太太肯定比凤姐更会享受生活,也更雅致。且看她身边的人,入宫的元春是她抚养大的,黛玉和宝玉更是自幼长在她房中,因此可看出老太太的不一般。老太太如果活在当世,肯定是在每个年龄段都能活出其独特精彩的人。
  上面玫瑰安的说法,不敢苟同.  别的倒还罢了,至于说&宝钗就未免过于简朴,没有大家的风范。&这句话未免错的太离谱.  &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宝钗自况不假,然而没有人认为这是自吹自擂,恰相反,这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原文怎么写的?&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探春道,此言甚是,潇湘妃子当居第二.&可见,玫姑娘所推崇的探春也是对宝钗甚为赞赏的,如果你认为李纨的看法可以忽略的话,却不能否认探春评价的重要性.  曹公对薛林,一向是以&双峰对恃,二水分流&为基本原则.黛玉有黛玉的好处,宝钗有宝钗的好处.好比形容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少陵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少陵之觉郁&;宝钗的许多优点,黛玉不具备;黛玉同样有许多优点,宝钗不具备.但从另一方面说,钗黛二人的好处,恰恰需要对方来映衬,才能越发令人看得明白.卧室的布置,体现了黛玉,探春,宝钗分别的个性,作者的本意也是要说三者各有各的魅力所在,而绝不是想扬一个贬一个.  读红楼读出&拥林&和&拥薛&的分别,如果仅是感情上倾向于某一个,那很正常.我本人也是倾向于黛玉的.然而,为喜欢黛玉而贬低宝钗实不可取,如果宝钗被贬得一钱不值,黛玉的形象同样会大大受损.  说贾母不喜欢宝钗,更是没有任何根据,需知&疼爱&和&喜欢&是两回事,要说疼爱的话,当然是更疼黛玉,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而宝钗和贾母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要说喜欢,让贾母客观评价的话,恐怕还是宝钗为首.:“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是贾母自己说的,谁要是一口咬定这只是客套话,想想自己说客套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有没必要如此加重语气.  
  老太太去宝钗房间内,说太朴素了,怪凤姐疏忽了。薛姨妈还是平常那句话应对,她在家也不大弄这些东西。但是这回是贾母不是王夫人。贾母的回应是,使不得,虽然她省事,但是来了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房间这样素净,也忌讳。  “看着不象”,是说如此的风格不符合宝钗闺阁的身份,二来,同宝钗那首灯谜一样关乎气数,未免不祥。紧接着,贾母又提起贾家小姐虽然不比戏文中的那些大家,但是也不要太离了格。这个“格”是什么,无非是大家风范。袭人回家奔丧时,凤姐就嘱咐她别图省事,失了体面。有人在贾母面前开凤姐的玩笑,贾母很认真的说,说这才是咱们这种家庭的礼数,既守礼,又轻松自在,别没事拘着,倒出了事。而宝钗同她的木头姨娘王夫人一样,是不符合贾母心中的儿媳妇和孙媳妇的标准的。前者是守拙,后者是更年期。  至于探春,我还从来没想过要从她的视角去看宝钗。无非是一首诗,自比的程度大过诗词本身,探春附和又怎么样?难道探春同意,就意味着宝钗比黛玉强?我还觉得李纨把这首诗评为最佳,预示着宝钗未来的命运那。我也从来没把大观园中历次诗社的结果当作薛林二人的角逐。最后一次诗社,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精彩吗?很精彩。但是想想宝玉的“终身误”,只觉得满目凄凉……说实在的,我读了这么多年红楼,还从来没想过拿什么诗来评判薛好,还是林好!  客套话和喜欢还分三六九等呢,我们对不喜欢的人往往比对喜欢的人还客套呢。宝琴一来,贾母又是问八字,又是要她和自己同住,送衣服,嘱咐别人照看宝琴,看看贾母真正喜欢谁?姐姐,还是妹妹?这里面的喜欢已经和疼爱并立了。
  什么叫&大家风范&?需知,象贾府这样的公侯大家,不会在意和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而最要相区别开的是乡下土财土,暴发户等.不会以有多少值钱东西为体面.  回想一下王夫人的卧室:&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为什么都是&半旧的&?如果是全旧了,那就说明这家已经完全没落了,如果是全新的,那就是爆发户,半旧的才能表现出世宦大家的风范.  与土财主如何相区别?不能再比有钱了,而只能从文化品味上胜出.探春的房间表现出的是有情趣,有品格;黛玉的房间突出的是文化;而宝钗这样的摆设,叫做返朴归真,让人一看就不是那种动则穿金戴银、比阔斗富的庸俗人家。  当时人的价值取向,相隔已久,现代人不甚了然,也属正常。但当时的人肯定都是明白的。如果宝钗的做法真的是“有失大家风范”的话,薛姨妈为何并不惭愧?先前送宫花那次,薛姨妈说:“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呀粉的”,这一次也是薛姨妈笑道:“她在家里也不弄这些东西的”。可见薛姨妈对宝钗的做法其实是颇有几分引以为荣的。其实,即使是现在,如果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却生活俭朴,不爱逛商场,不爱胡乱购物,同样会获得男士们大大的加分的。  如果“读了这么多年红楼”,却还把王夫人读成了木头,那也多半白读了。荣国府执掌家政大权的是谁?不是凤姐,而是王夫人,凤姐只是负责处理日常琐碎小事,大事都是要请王夫人示下的。而贾母早就不管事了。刘姥姥也说过:“他家二小姐着实爽快”,这里的二小姐,说的就是未出阁时的王夫人,怎么会是木头?王夫人之所以平时说话不多,那是因为资历到那份上了,已经用不着用什么手段,打人骂人吓唬人什么的,都没必要了,只要心平气和地说话,就没人敢不听。另外,按照一般的规矩,应该是由长房管家的,但是贾赦和刑夫人却被排挤出了荣府,而由王夫人掌权,除了贾母,谁能做到这一点?如果王夫人真的“不符合贾母心中的儿媳妇的标准”,贾母为什么要把这么大的权利交给她?    难道探春同意,就意味着宝钗比黛玉强?。。。。。。。  -----------------------------------------------  我从来没有说过,宝钗比黛玉强,两个人各有各的好处,说过多少遍了,如果说喜欢谁,我还是更喜欢黛玉,我只是反对把宝钗贬的全无是处。诗是自比,探春赞同这首诗,就等于对宝钗这个人的认可。倒不是说这首诗一定比黛玉那首好。    我们对不喜欢的人往往比对喜欢的人还客套呢。  ---------------------------------------  贾母是那样虚伪的人吗?和薛姨妈比起来,贾母是长辈,从家族上看,是薛家要倚仗贾家的势力,而不是贾家有求于薛家。如果贾母真的不喜欢宝钗,不说也就是了,何必还强调“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还“千真万真”。
  薛家要倚仗贾家的势力?/???????红楼梦中八十回,你从那一回看出来的?我也想看看?
  作者: 春日神
回复日期: 19:21:00
      薛家要倚仗贾家的势力?/???????红楼梦中八十回,你从那一回看出来的?我也想看看?    ===========================================  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吗?  薛蟠打死了人,官司是怎么了结的?是因为主审官贾雨村正是靠贾府的举荐才当的官.  从四大家族的顺序看,贾府是老大,薛府是老末.  薛家并没有一个人当官,自然要倚仗其余三家的势力.
  贾家是书香门第,薛家是富商,古时商人的政治地位极低,和贾府 没法比的
     作者: 芸娘
回复日期: 18:12:00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不是侍郎,我真是记错了。    林如海的官职,林家既然是侯爵,那也是战功上来的,在清代非战功不得封爵,只是到林如海已经是第四代了,林如海的名声来自于科考,探花的功名还是很大的。    公爵河侯爵应当差的不是一级,公爵有好几级,侯爵也有好几级,贾珍河贾赦袭的都是三等威烈将军吧。    林贾二家,可以说门户相当,但贾家的威势仍然要比林家大,所以林黛玉到贾府来,是小心翼翼,以免出错,被人笑话。看林黛玉到贾府时,服侍的人没有几个可用的,小的小,老的老,林如海虽然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但跟随的人并没有多少  ------------------------------------------------------------    林如海是第五代了,爵位本应只传三代,由于圣上恩隆,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
  林家的背景绝对不会比贾府差,林如海的宦途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是人丁不旺而已。
  总是觉得楼主眼光独到,但是文笔很差,叙事风格拖遢。
  我感觉房屋装设咋样是个人性格的使然.我就很理解宝钗的性情.单位分楼房时,同事们在装修和家具更换上争相显摆,我从来就不关心,老公也喜欢简单,就简单的处理了一下,我也从不挑毛病.
  她比较朴素低调,第一,天生丽质难自弃,本不需要太多锦上添花的东西,用了LV反显得很暴发.倒显不出品味来.第二,家境欠权,只有些钱的大商人,还不是得向官家低头?所以低调些为好.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她追求的自我完善是才情的升华和为人处世的圆满,渴望的不过是一些权力,她也未必就是爱着宝玉的.但这是一条通往权力的捷径,甚至也许是她所能为家族和自己达到唯一目标比较可行的方法.她的志向高远,又岂是庸脂俗粉所能理解?  她似乎过于严肃和正经,和黛玉就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或许将优点结合在一起将是绝大部分男女喜欢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某些缺点,她们才是被作者和宝玉所遗憾的.我们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有多爱了她的优点,而是接受了她几乎全部的缺点.
  宝钗藏拙
  作者: 玫瑰安
回复日期: 22:29:00
  宝钗那里就有些象毛坯房了,没任何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位兄台难道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一种风格叫做“极简主义”?并不是首饰设计师就要穿金戴银,服装设计师就要穿红着绿。恰恰相反,很多设计师都是一身黑。       作者: 丰满的充气娃娃
回复日期: 20:15:00
  最重要的是她追求的自我完善是才情的升华和为人处世的圆满,渴望的不过是一些权力,她也未必就是爱着宝玉的.但这是一条通往权力的捷径  ————————————————————  敢问捷径在何方?并不是家世清华就能握有大权的,以宝玉的性格和才干,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夫荣妇贵的一天的      
  宝钗的朴素,我认为是真的朴素,也是她身上的一种美德。  贾母的确是比较喜欢气派的。她看到宝钗的房间,我觉得是一种心疼而不是批评。  的确,贾母在心里,最疼是宝玉和黛玉。在贾府,血缘关系是被看得比较重的。黛玉刚来的时候,王熙凤说黛玉不象是外孙女,倒象是嫡亲的孙女。是除了血缘关系外,黛玉的为人行事也的确是让贾母喜欢。其实黛玉的为人不是不知轻重,她对下人是很和气的,对长辈也是很有礼数,她耍小性子,仅仅对宝玉,她“刀子嘴”,也仅仅对平辈,她的“情敌”。  这样并不妨碍贾母欣赏宝钗,宝钗对贾府长辈如贾母、王夫人等也的确是十分“奉承”(在书中,这个词不是贬义词。)。宝钗行事的确中规中矩。贾母的夸奖我相信是由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贾母就要选择宝钗做儿媳。  
  人无嗜好  不可与深交
  宝钗的朴素是衬托她的无情和不长情。  宝钗并不是喜爱白色、素色,而是觉得没必要。  她并没有什么特殊喜好,也从不把精力倾注于什么喜好当中。    人若无好,乏味无穷。  想有爱书爱画的,爱收藏的,爱美食的,爱宠物的等等,无不把爱倾注于中,少了件爱物,就无比伤心,得不到心头爱就无比懊恼。  而宝钗不然,她从未对何人何事眷恋喜爱到难舍难分的地步。    这和她的性格很有关,她也有病,平素里很注意保养身心,很注意保持心态。习惯了这样以后,她其实已经养成了心冷的性格,只是保持涵养但从不轻易对什么事什么人动真心。    比如金钏的事情,也是道义上做足,而话语间无情。  先是待选,不成就立马不放在心上。  后是亲近宝玉,也是若即若离,掌握火候并不像宝黛感情深陷。  (一旦不成或许还会再另谋出路。)  对于湘云也是看似关心疼爱,一旦分开就再不挂怀。  对于黛玉,也是该说的该做的也做了,交心那刻也确是真情,可是分开后就各自干各自的,再不牵连。    这就是她的性格,任是无情也动人。          
  其实是,宝钗很前卫。。。
  宝钗生来有股热毒,但这股毒却妨碍了她,所以和尚给了她冷香丸。宝钗这个人就是要冷,只有冷了才能活。  她追求的其实却是无的境界,无欲无求,比如有人给的东西,能接就接,不能接就不接,对东西本身没有任何欲求。对人也一样,见到有人需要,便顺手帮一把,但是对这个人她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宝钗很出世,蘅芜苑先不说布置,建筑是外面平淡无奇,里面豁然开朗,并且种满了香草。有点世外隐士的味道。  在宝钗眼里,任何人任何事,都一样。房间不需要摆设,因为无论哪一处都一样,摆什么也都一样。  她很专注于心灵的平静,她喜欢的是波澜不惊。
  说句最俗的话吧,她这是在扮猪吃虎,只不过她扮过了头!  本来呢,是想以自己的尚简不奢华来赢得身边的人的认可和赞誉的,当然也有点藏拙的意思,但没想到,处处为营且步步为赢的她这一次却扮过了头,想那家母何等样人何等之阅历,会看不出她心中的这个小九九。这是宝钗难得的失策的一次。
  LS不小心打了别字,应为“贾母”
特纠正下  这里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无心之误还是莫被牙尖嘴利之人拿去取笑才好
  宝钗的屋子就如大观园里的稻香村一样,矫情
  低调的知性女人,喜欢她
  作者: 落亭
回复日期: 9:51:00     说句最俗的话吧,她这是在扮猪吃虎,只不过她扮过了头!    作者: 2008130
回复日期: 8:04:00     宝钗的屋子就如大观园里的稻香村一样,矫情    ----------------------------------  说的好,就是“过了头”。宝玉有次在给大观园各处题匾作诗时大概说了一个意思:既然是这富贵大家的院子,干脆就来个大大方方高贵富丽的,非要弄个什么村舍、世外的调调,根本就是穿凿附会!  
  我敢说宝钗在&梨香院&的香闺一定不会&雪洞也似&.她可能只把&蘅芜院&当成&客栈&,非久留之所.也懒得去打扮.此其一.其二:彰显自己的个性,突出与众不同.  
  作者: 玫瑰安
回复日期: 22:49:00
      对啊,金簪雪里埋。宝钗是位很冷的人,连兴儿这样的下等仆人都说怕吹出的气暖了,吹化了薛姑娘。宝玉是最富同情心的人,所以不会与宝钗有什么共同语言。贾母呢,更是位慈善的老人,怜惜被吓坏的小道士,叮嘱下人不要怠慢了出身贫寒的四儿和喜鸾。宝钗      -----------------  看到这句话,忍不住说一句。“吹化了薛姑娘”这句话的意思是调侃宝钗皮肤白皙丰润吧?兴儿前面一句怎么说的,说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何况,以一个小厮的身份,怎么知道亲戚家小姐的性格冷不冷呢?
  简单的说,就是当事人被小商人家庭的习气和刻板的古式女子德行教条长期薰染而做出一个&样板房&罢了.  可惜一则做过份了,二则并不投贾母所好.  宝钗本人的性格绝非寡淡,从文中写她多次对宝玉的示情,写她在姐妹诗会时的意气,写她在扑蝶时的烂漫畅意,她的本质是和林妹妹一样向往热情快乐,但就象冷香丸化去了她的胎热一样,后期的BT教育给她塑造出了一个冷漠呆滞的假壳,即是她本身的悲剧也是她让人厌恶的缺点.
网络兼职招募 月入300-600   调客网,是代理外国大型调查公司在中国调查问卷的网站,为世界500强在中国的产品,开发,生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每个月都有数量不等的问卷发给你,根据问卷的价值,奖励5-100元不等的奖金。  调客网,是完全免费的,不会以任何名义向会员收取任何费用。  注:调客网以其良好的信誉,通过了支付宝的信任商家,是极少数通过此认证的网站。      对此有怀疑的,要注册的请到:.cn/s/blog_8qyu.html
  连她老娘都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她是不爱人工的花儿粉儿...
  作者: 蟹山羊锅
回复日期: 18:07:00
      其实是,宝钗很前卫。。。    ========================  膜拜
  玫瑰安和青铜豌豆的评论感觉说服力都不够。  宝钗的房间如雪洞似的,我比较倾向于她居住亲戚家,过分装扮是种夸耀,而她素来喜欢藏拙,书中写出了个人布置的房间表示出个人风格喜好,先写黛玉探春,再写宝钗为的就是个衬托对比,其实所谓的雪洞,就是说宝钗藏拙,哪怕连居住环境这样的细节也非常注重。再加上曹喜欢虚实结合写法,他将黛玉探春的房间细致的表现出来是实写她们的性格,宝钗的雪洞房间,无所洞察,只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是以为虚写。虚写什么呢?从侧面点出宝钗的善于藏拙,宝钗的城府之深。宝钗作为一个外姓入住贾家花园,再加上她们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于贾家之低(一个商,一个世家大族),她父亲去世,家中无实际可撑腰之人。所以她事事留心,处处上心。对于房间的布置,可见她在亲戚家的小心和谨慎了。这都是透露宝钗的个性虚写。
  我比较倾向于她居住亲戚家,过分装扮是种夸耀  ------------------------------------------------  这一句错,见原著薛姨妈说&她在家也不弄这些东西的&,还有送宫花那一回,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不弄这些花儿呀粉儿的&  可见宝钗并非是在亲戚家才这样,而是从来如此.    别的说得倒也差不太多.
  贾母说过:“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  老太太这话厉害着呢。四个女孩儿都指谁?三春是不用说了,另外一个是元春还是黛玉?  如果是元春这样一个家族的寄托,谁都知道那是客套话。比方刘翔的爸和别人说:你们家孩子比我家孩子跑的快。能当真么?  如果是黛玉,那就更不用说了,亲疏立现--外孙女是外人,孙媳妇可不是外人啊
  作者: 佛德功坛论
回复日期: 13:03:00
      人无嗜好    不可与深交  ****************************************************************************************************  佛云:贪嗔痴三毒。  须知嗜好,亦为“痴”也。    
  作者: 青铜豌豆
回复日期: 0:52:00
      上面玫瑰安的说法,不敢苟同.    别的倒还罢了,至于说&宝钗就未免过于简朴,没有大家的风范。&这句话未免错的太离谱.    &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宝钗自况不假,然而没有人认为这是自吹自擂,恰相反,这是宝钗的真实写照.原文怎么写的?&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探春道,此言甚是,潇湘妃子当居第二.&可见,玫姑娘所推崇的探春也是对宝钗甚为赞赏的,如果你认为李纨的看法可以忽略的话,却不能否认探春评价的重要性.    曹公对薛林,一向是以&双峰对恃,二水分流&为基本原则.黛玉有黛玉的好处,宝钗有宝钗的好处.好比形容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少陵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少陵之觉郁&;宝钗的许多优点,黛玉不具备;黛玉同样有许多优点,宝钗不具备.但从另一方面说,钗黛二人的好处,恰恰需要对方来映衬,才能越发令人看得明白.卧室的布置,体现了黛玉,探春,宝钗分别的个性,作者的本意也是要说三者各有各的魅力所在,而绝不是想扬一个贬一个.    读红楼读出&拥林&和&拥薛&的分别,如果仅是感情上倾向于某一个,那很正常.我本人也是倾向于黛玉的.然而,为喜欢黛玉而贬低宝钗实不可取,如果宝钗被贬得一钱不值,黛玉的形象同样会大大受损.    说贾母不喜欢宝钗,更是没有任何根据,需知&疼爱&和&喜欢&是两回事,要说疼爱的话,当然是更疼黛玉,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而宝钗和贾母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要说喜欢,让贾母客观评价的话,恐怕还是宝钗为首.:“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是贾母自己说的,谁要是一口咬定这只是客套话,想想自己说客套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有没必要如此加重语气.  最正常不过的客套话....果然是百人读必有百个红楼.
  不知到作者为什么将宝钗的屋子写得象雪洞.让人想起《金瓶梅》中西门庆花园中的藏春坞和西门庆家坟里的厅房,前者名字叫雪洞,后者是糊得象雪洞一般。而这两个地方,都不象雪一样洁白和干净。
    一是因为宝钗个性寡淡   不是有激情的人
  对一切都是冷静理智    二是因为她是尊崇教条的人 本身已经没有个性 即使还有一点点她也不想突出自己个性 即藏拙    
  作者: 清宁女史
回复日期: 15:15:00
      贾母说过:“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    老太太这话厉害着呢。四个女孩儿都指谁?三春是不用说了,另外一个是元春还是黛玉?    如果是元春这样一个家族的寄托,谁都知道那是客套话。比方刘翔的爸和别人说:你们家孩子比我家孩子跑的快。能当真么?    如果是黛玉,那就更不用说了,亲疏立现--外孙女是外人,孙媳妇可不是外人啊    这四个女孩儿,我的天,怎么会有元春呢,谁敢说元春不如别人啊!!当然是黛玉了!老太太心里恐怕黛玉是最亲的了,迎春惜春是妾侍所出不是嫡生虽是亲孙女但古代大家里很明显分得很清的,惜春是寄养。
  其实曹公是下了大力写宝钗的,所以宝钗是曹公写的奇女子中的又一奇,这种不爱修饰打扮,也是奇女子才有的,是对自己非常自信的表现,是不同于庸脂俗粉的。
  这是作者为了突出宝钗的&冷&,她吃的药是&冷香丸&,在群芳开夜宴时抽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都是她性格中的一个&冷&字
  贾母等从潇湘馆出来,又参观了紫菱洲、秋爽斋等处,一路行船,来至蘅芜苑附近的花溆萝港之下。与前面黛玉的情形不同,宝钗的居室陈设,却引起了贾母心中的不悦。对此,小说是这样写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鸳鸯答应着,笑道:“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贾母道:“明日后日都使得,只别忘了。”说着,坐了一回方出来。(第40回)        与潇湘馆的炫才相比,蘅芜苑的起居布置,则更多地体现了宝钗素性淡泊,不事奢华的性格特点。“雪洞一般”的房屋,“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然而,在贾母的眼中,这样素净的居室,作为一个年轻姑娘的闺房,则未免太犯忌讳,而很有些“离了格儿”了。        开初,贾母还以为这是宝钗老实,不知道向她姨娘要些东西陈设的缘故,又嗔怪凤姐“小器”。听了凤姐、王夫人及薛姨妈的解释之后,才知道如此的素净正是宝钗自己的偏好,忙摇头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又特意告诫众人:“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使不得”,这是老年人常用的白话词汇,即含有“不行”、“不好”、“不妥”、“不许”的意思。(见周汝昌《红楼艺术》)        为什么“使不得”?因为宝钗这样的布置,不仅大大地违背了这种大户人家、侯门绣户的常规,也让人看了觉得甚不吉利,无法欢愉起来。这里,贾母以“使不得”三字来否定宝钗自己的喜好。可见,在《红楼梦》原著中,贾母虽然很喜欢宝钗温婉、大度的为人,但对于宝钗骨子里所透出的个性和风骨,却又是大不以为然的。——相对于黛玉而言,宝钗恐怕更不符合她心目中理想的孙媳形象!        果不出其然,接下来,贾母就表明了一定要按自己的审美理念“改造”蘅芜苑居室的强烈态度。她不仅硬要为蘅芜苑添置陈设,还坚持要用自己的水墨字画白绫帐子,去换下宝钗的青纱帐幔。当鸳鸯表示“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时,贾母便立即提醒她说:“明日后日都使得,只别忘了。”有方家针对贾母此举评论说:“其实,这不仅违背了宝钗淡雅之习,亦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审美意趣相左。……此皆欲雅反俗。”(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陈设器用”部分/顾鸣塘/文)这确实堪称的评。但我们从贾母反复叮嘱鸳鸯别忘了给宝钗更换床帐的急切态度来看,亦可以见出宝钗这种“离格”的个性偏好,给予贾母的负面刺激,是何等之深了。        贾母领刘姥姥畅游大观园,本来就有着向农村亲戚宣示、夸耀大家气象的心理。黛玉的心机和她的知书达礼,在很大程度上,就迎合并满足了贾母的这种愿望,所以引得她十分高兴。而宝钗居室
  而宝钗居室的“个性化”布置,却让她颇感“离格”、“忌讳”。——毫无疑问,钗黛二人,于关键时刻,又一次表现出了与世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倾向。那么,又到底是谁更“工于心计”、“老于世故”呢?慧心人断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钗黛的这种反向对比,甚至还延伸到了她们的爱情领域。细细品味原著,我们不难发现,黛玉的爱情追求,其实比宝钗更富于心计!几十年来,世人往往抓住第32回宝玉说的“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以及第36回所谓“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来证明黛玉的“叛逆性”,进而认定她与宝玉的爱情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殊不知,这却是一种肤浅之至的皮相之论。在原著中,黛玉真的不拿所谓的“混帐话”来劝谏宝玉么?事实恐怕未必像这些人想象得那样简单!第34回,宝玉挨打,黛玉前往探伤,见了宝玉,她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半日,方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抽抽噎噎地说出了一句真心话: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34回)        好一个“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里边自然包含了劝宝玉改掉其“不求上进”的老毛病的意思。这不是一句典型的“混帐话”又是什么呢?可见,黛玉的头脑中也并非并没所谓的“混帐思想”啊!果然,宝玉听说,也不禁要“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是为这些人死了,我也是情愿的!”——读者试想,若宝玉真的为琪官、金钏这些人死了,又弃置黛玉于何地呢?又如何叫他“放心”得下呢?宝玉满心喜爱的林妹妹,在关键时刻,居然也说出了这样的“混帐话”。我们不难从他的这声长叹中,读出多少失望和无奈的情绪!        由此,回溯前文,那黛玉也并非真的自幼不劝宝玉立身扬名。第9回,宝玉前往私塾上学,到黛玉这里辞行。那黛玉是如何鼓励、劝谏他的呢?小说写道:        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第9回)        ——你看,黛玉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宝玉“蟾宫折桂”的荣耀!此处,蒙府本有批语云:        此写黛玉,差强人意。《西厢》双文,能不抱愧?(蒙府本第9回侧批)
  黛玉那么说是希望宝玉以后不要再挨打了,怎么样也要做点面子工夫. 是真的为他着想. 说他蟾宫折桂是含着讥讽之意. 跟心机有什么关?
  作者: 真风之狂舞
回复日期: 22:11:00    
第34回,宝玉挨打,黛玉前往探伤,见了宝玉,她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半日,方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抽抽噎噎地说出了一句真心话: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34回)            好一个“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里边自然包含了劝宝玉改掉其“不求上进”的老毛病的意思。这不是一句典型的“混帐话”又是什么呢?    =======================================================    
这句话有“包含劝宝玉改掉其‘不求上进’的老毛病的意思”么?  
那么接下去宝玉送她两条旧手绢(表明宝玉并没有改“老毛病”),黛玉为何如此激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的写人,充满了老庄的辩证色彩。这种情形,显然是很难用简单的概念去指代人物的真性的。当然了,如果一定要用“理想”与“世俗”这样的词汇,来描述、界定钗、黛的话,我们只能说,宝钗、黛玉皆兼具“理想”与“世俗”两方面的特性,每一位身上都包含了“人性最基本的‘吊诡’(悖论)”(王蒙语)。而更确切地讲,宝钗实际上是“世俗世界”中的“理想主义者”,黛玉实际上是“理想世界”中的“世俗主义”者。在《红楼梦》中,黛玉是身处“世外”,却心向“世内”;宝钗是身处“世内”,却心向“世外”!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顺着“理想”与“世俗”这两条线索,深入到小说的“反面”、“背面”,对钗、黛的思想本质、心理性格作一番详尽的剖析。        先说黛玉,她的实际情形,就与许多人的想象大不相同。在一般人的眼中,黛玉大约是一个“极清高”、“极不善于处世”的女孩,不比宝钗“老于世故”、“八面玲珑”。不错,从表面上看,黛玉的为人处世,也确实不及宝钗那样圆熟练达。但如果你肯于沉下心来,细细观察的话,事情就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变化。——事实上,黛玉对于世俗利益及地位、声望的关注和向往,却又是远在于宝钗之上的!换句话说,黛玉只是在“入世”的客观能力上输给了宝钗;但在追求世俗名利的主观意愿方面,却又远远地强过于她!        何以见得?小说第7回,“周妇送宫花”一事中,黛玉的表现,即为明证。此一回,小说交代,“周瑞家的”应薛姨妈之请,挨个给众位姑娘送去宫样的纱花。在别的姐妹处,都无甚余话,唯独到了黛玉这里,不想却发生了意外的波折。作者这样写道:        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第7回)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读者请看,仅仅是是一个送花顺序的问题,就让黛玉把它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高下联系了起来!试想,黛玉若不是十分在意于她在现实社会中的名利得失的话,又何至于过激如此?自然了,“拥林派”的论者一定会站出来,拿“清高”、“自尊心强”等词汇,来为黛玉辩护。更有甚者,有人则干脆曲为解释,把黛玉这种表现说成是“她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人物形象”部分/章培恒、陈建华/文)。        但问题是,此时“周瑞家的”应薛姨妈之请,好心好意地为众小姐送宫花,这样的行为,又有哪一点“庸俗”,哪一点“虚伪”呢?如此的举动又是否真的伤害了黛玉的“尊严”呢?到底是别人“庸俗”、“虚伪”,还是黛玉自己的一颗名利之心太过于强烈?至少,后者的因素绝不会小于前者。黛玉如果不是汲汲于世俗的等级、位秩,她也就根本不会在两只小小的宫花之上,再生出什么别的轩轾来了。        黛玉是个薄命的女孩,诚如她自己所言:“我原本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第45回)然而,也正是这种寄人篱下的不幸,在她的内心世界中造成了强烈的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愈是自卑,便愈容易滋生出强烈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的占有欲。这是一种压力与反弹的关系。而古人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品位高的人常常胸怀坦荡,品位低的人总是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在很大程度上,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黛玉的心态,差不多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她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便越要施展自己的种种才华,运用自己的种种心计,以博得显要的位置,“将众人压倒”。这种急切的心理,以至于使她在第18回,对元妃竭力奉迎的时候,不经意间便表露出了自己的心迹:“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而“邀宠”,以“邀宠”来“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亦诚如脂砚斋所叹云:“吾不知在黛卿胸中,实有何丘壑!”(甲戌本第7回侧批)        后世读者常把黛玉描绘成一个“一尘不染”——绝不沾一点俗务的孤傲仙子。可事实上,黛玉的所谓“孤傲”,却基本上仅止于平辈之间,或者干脆就是针对那些丫环仆妇等下人的品性。我们看到,对于掌握家政实权的贾母、凤姐诸人,黛玉却又是非常在意揣摩她们的心理的。        如第3回,黛玉初进贾府之时,作者即以春秋笔法,暗点了她的这种心机。原著写道,贾母问黛玉:“因念何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谦虚道:“她们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却立即从中揣摩出了另外的意思。当宝玉后来再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她便改口为“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了。        又如第35回,黛玉揣摩凤姐的心态。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往探视。林黛玉便“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地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来”,她便在心里盘算起来:“如何她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果然,不一会儿,便“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给宝玉探伤来了。一个十五岁(可能还不到)的女孩,竟有这样的心计,能把凤姐的心理揣摩得如此准确,你能说她没有些城府世故吗?也难怪,脂砚斋反复提醒读者注意的,恰是“黛玉之心机眼力”!        至第62回,作者则干脆让黛玉向宝玉作了一番表白,打破了那种黛玉从不沾染俗务的神话!她说: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        ——你看,黛玉“心里每常闲了”,也到底忘不了要替贾府的家计营生多多“算计”!此刻,她是如此地周详,又如此地贤惠,简直如同贾府的模范儿媳一般。过去,人们总是说,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封建家庭”的“逆子”,但与此一对照,岂不又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且莫着急,倒是一位《红楼梦》的识家,一语道破了内中的奥妙。他说:“黛玉为成就‘木石姻缘’,首先取得了宝玉的爱恋。之后,她也要用自己的言行,博得家长们的支持了。……她对于贾府种种家计营生的格外关注,这有意无意之间也是在为她日后嫁入贾门,成为‘宝二奶奶’做准备。”(钟长鸣《红楼五日谈》)——确实,原著中,一心欲得“宝二奶奶”之位的,不是宝钗,而恰恰是黛玉自己!!  与上述黛玉情形相反相成的,倒是宝钗的情况。世人读《红楼梦》往往爱强调宝钗的所谓“有心计”、“会做人”的一面,殊不知,宝钗自己却是根本不屑于世俗的种种权势和地位的。尽管她熟谙世故,却并不以世故本身为念。相反,她内心深处所追求的,完全是另一种精神境界。譬如第28回,宝钗面对元春赐礼的态度,即充分
  譬如第28回,宝钗面对元春赐礼的态度,即充分显示出了她远拒世俗污秽的立场和品格。        小说第28回叙,端午节元春以礼物分赐大观园,独有宝钗所得的礼物,与宝玉一模一样。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正是元妃器重宝钗的象征,攀附还来不及呢,庆幸还庆幸不过来呢。可他们却惟独忘记了宝钗自己的态度!宝钗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对此,原著作了一番颇有意味的描述。书中这样写道: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惦记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第28回)        ——你看,面对元春赐礼的恩赏,宝钗不仅没有感到任何的“庆幸”,反而“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甚至反过来以宝玉被黛玉缠着为“幸”。这样洁身自好、特立独行的态度,是有些人所谓的“欲夺宝二奶奶之位”的形状模样吗?读者试想,如果上面的遭际换了黛玉,又会怎样呢?从“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中,黛玉含酸的态度来看,若黛玉得到了同样的恩赏,只怕是欣喜庆幸还来不及呢,炫耀攀附还来不及呢。岂有可能像宝钗这样,把别人眼中正是攀龙附凤的大好机会的际遇,视为“越发没意思”的事情!        红学界曾长期存在着宝钗到底爱不爱宝玉的争论。其实,我们从第34回,宝钗探望宝玉时,那种“娇羞怯怯”的情态中,以及那种在宝玉看来,“亲切稠密,大有深意”的话语中,即不难发现,宝钗是打心底里爱慕宝玉的。然而,宝钗之爱宝玉,却又远比黛玉来得单纯的多。她的感情基本上只停留在一个青春少女对异性知己的自然渴慕之上,而并没有像黛玉那样,把自己的爱情追求,同结一门亲,改变自己寄人篱下之地位这样的现实目的联系起来。这也就决定了黛玉的爱情必然有着非常明确的婚姻和现实的指向,而宝钗之爱宝玉却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恋。        薛姨妈在王夫人面有意无意地提及“金玉”之事,说宝钗的金锁“要等到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固然是有着借女儿之婚事联姻,来巩固家族利益的目的。可家族的意志,却并不等于少女自己的意志。而事实上,宝钗对于这种将其儿女真情,附着上许多世俗功利的目的事情,是极为反感的。她之所以因母亲之言,便故意“远着宝玉”,正是对家长意志的一种无声的抗议。由此,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什么当元春的赐礼“独她与宝玉一样”时,她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庆幸,反而“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甚至反过来以宝玉被黛玉缠住为“幸”了。        如果说宝钗对于元春赐礼的不屑,犹显温和而隐晦的话,那么第38回,宝钗的那一首夺魁的《螃蟹咏》,则不见敦厚,倒现出了十分的犀利和尖刻。其诗曰:        桂霭桐荫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斧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是一首文笔老辣,言辞尖刻的讽刺诗。所讽刺的恰是世间的贪婪、鄙俗之辈。犹以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酣畅淋漓,把世间俗子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连宝玉看了,也不禁高呼:“写得痛快!”众姐妹看毕都说:“这方是食螃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假如此诗署名“萧湘妃子”,后世的评家看了,一定会有人会站出来大颂而特颂其“可贵的战斗精神”,以证明黛玉的所谓“叛逆性”。可原著却似乎有意要同这种观点开玩笑,作者偏不将此诗归于平素间语言尖酸的“林萧湘”,而是出人意料地归于看上去端庄稳重的“薛蘅芜”,且在回目上大书“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这无疑是对钗黛深层次性格的又一种暗示!  其实,所谓的“世故圆滑”也好,“正统卫道”也好,这些听上去振振有词的说法,原本就不过是人们强加于宝钗形象的一种粗浅、浮面的解读。如果拂去这一层历史的迷尘,倒不难发现,宝钗骨子里却实为一个清洁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是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暗弱,哥哥的荒唐,才让这个本性纯良的女孩,不得不过早地操心起家计营生,接触到人情世故。这一方面固然使她的为人处世,也有了臻于早熟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却又并没有改变她“清洁自励”(脂砚斋语)的本心。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特别是目击了社会的种种污浊与黑暗之后,她倒愈发地坚定了其洁身自好、坚守自我的信念。这就如同曹雪芹自己,虽深谙人间百态、世之情伪,却反而变得更加狂介、傲岸一般!        第42回,宝钗曾向黛玉坦言:“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也没有什么大害处。”这种对现实的负面认识,正是她愤世嫉俗的情由和批判精神的来源。——在当时那个社会,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女人恪守妇德,相夫教子,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宝钗从小在家长那里受到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可是,当她循着这样的理论,去观察现实世界时,她看到的又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正如她自己所说,读书之人“读了书,倒更坏了”,“竟不如耕种买卖,倒也没有什么大害处”。而真正读书明理的君子,反倒是闻所未闻。——她所看到的完全是一个充满了黑暗、充斥着污浊的世界,一幅“礼崩乐坏”的景象。        这也就不能不使她的内心,逐渐偏离传统儒家的敦厚稳重,而趋向于老庄哲学的孤愤和激扬之境。脂砚斋云:“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庚辰本第37回双行夹批)        这里的“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八字,确实很好地概括了宝钗在诗风、文风,乃至性格、人格方面的特质。——如果说“自写身份”,尚带有一种儒、道兼修的矜持意味的话;“讽刺时事”,则全然是一幅追弥衡、赛嵇康式的激越场景!面对世俗功利的种种诱惑,我们看到,宝钗采取的是尽量避而远之的态度。如前所述,宝钗将元春赐礼视为“越发没意思”之事,即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而对于世间的种种丑恶和污秽,她则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反感。        比如第32回,当她听说贾雨村又跑到贾政这里投机钻营时,她便立即张口讥讽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什么!”由此,书至第38回,作者特意择中宝钗,专门让她来完成通部小说中,骂世最狠、刺贪讥俗最“毒”的那首《螃蟹咏》,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此刻耐人寻味的,倒是黛玉对于俗世污秽的态度。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她被后人称为“叛逆者”。可她对于她的老师,以及像她老师这样的赃官墨吏,又何尝有过一丝一毫的不满或者异议呢?有人说,曹雪芹的写人,乃是细入发微,且匠心独运,他总能在人们“见惯不惊”之处,突显“出人意料”之奇。由钗黛此例观之,信夫!        将骂世最狠的《螃蟹咏》,不归于黛玉,而偏偏归于宝钗,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奇。而作者欲转叙一支富含了“道锋禅机”意味的《寄生草》,也让它出自宝钗之口,则更是奇中之奇!对此,原著中亦有一段很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们且辑录于下:
  可以啊
  我再试试
  楼主写的很好,楼上的很多讲得也有道理    很多人说宝钗像现代的职业女性、女强人  其实不完全像...宝钗如果活在现在的话,估计会是个超级白领或者CEO什么的,因为她会为了生活调整、隐藏真实的自己。  只是,她的内心还是一个愤青    黛玉不是愤青,也不是小资,应该说是活出了真实的自我,而活得真实,最为难能可贵  作者一直在明写黛玉的缺点,又一直在明写宝钗的优点。这种笔法很——有意思!初看红楼,会欣赏宝钗、看不惯黛玉。再看红楼,会欣赏黛玉,同情宝钗  类似宝钗的人很多,但是能达到宝钗那种的高度的,少之又少  而林黛玉,则只能存在于大观园中的一个美丽幻影了,现实中是没有的。从林黛玉的小气中,我看到了她的大气。  现在有很多将柔柔怯怯、小心眼刻薄的女子比喻成黛玉,真是愚蠢的人自以为是
  曹公的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是双峰并立的。作者从来没有把林黛玉当成一个有许多缺点的人来写,所谓黛玉的缺点不过是现代人的眼光。  那些现代人看来黛玉小心眼刻薄的描写,恰恰是作者把一个聪颖、风流、口舌伶俐、玲珑剔透的女子描写的活灵活现。  所谓黛玉的小心眼只是对待贾宝玉的爱情上,爱情中人必然是比别人多心的,并不是黛玉一人这样。所谓的刻薄是对待那些势利眼的下人狗眼看人低的行为的反感罢了。
  宝钗也是这样。聪明、博学多识、心地善良、为人大度,同时也是口舌很厉害的能说会道的人。  正因为是双峰鼎立,黛玉的屋子和宝钗的屋子摆设就必然是显示了两人的品味、风格、眼光和不俗。  当然也是个人有个人的眼光。
  本来宝钗就是客居荣国府的,摆那么多东西干什么,难道自己把自己当主人看待?所以,宝钗有很多东西都是放在行李包里没有取出。    宝钗,只把自己看成一个过客,她的房间,怎么看都像一个旅馆或者酒店的房间,也许,这是她心底深处的感受吧,超脱、洒脱。。。。    只是,命运要让她停留,所以,她的心里,未尝没有无奈。。。
  作者:只看美剧
回复日期: 21:43:00
      本来宝钗就是客居荣国府的,摆那么多东西干什么,难道自己把自己当主人看待?所以,宝钗有很多东西都是放在行李包里没有取出。  ===================================================  如果宝钗只是暂住个两三天的话,这倒还可勉强成为一说,实际上宝钗在贾府是住了两三年的,东西一至放行李包不取出来?
  宝钗也是这样。聪明、博学多识、心地善良、为人大度  ————————————————  别的评语倒还罢了,宝钗绝对谈不上善良
  宝钗要是心地不善的话,也入不了金陵十二钗了。      宝钗是个通人,知识丰富,人情世故都很知晓。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未必在意外在的装饰。  另外,看看宝钗对订亲以后邢岫烟说的那番话,叫岫烟勿要跟贾家人攀比,守拙为上,就知道宝钗对自己什么态度了。  两下子合起来,宝钗的屋子成了雪洞倒也不稀奇了。    另外,贾母不喜欢她,是贾母的态度,也不必立刻附了上去。  呵呵。
  也许她天性不喜欢这些个虚饰
  宝钗要是心地不善的话,也入不了金陵十二钗了  ————————————————  王熙凤也在十二钗之列,她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宝钗不善良表现????  ——————————————      作者:吴子禾
回复日期: 19:06:00
      宝钗也是这样。聪明、博学多识、心地善良、为人大度
  滴翠亭的表现,也称得上善良?
  滴翠亭的确有嫁祸黛玉之嫌。  不过每个人物都有长有短,这样更真实。
  如果宝钗不善良,黛玉早死几回了。  宝黛是竞争对手,在那种急智的地方,下意识喊颦儿一是因为她们经常在一起玩,比较可信,二是颦儿最无害。除此之外,她可以喊谁呢?丫鬟不算,那不是她的玩伴。迎春,她们几乎很少在一起,湘云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水边不制造声音,惜春太小,剩下的就是探春,如果说是探春在那里,不把小红和坠儿吓死才怪呢。
  迎春,她们几乎很少在一起,湘云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水边不制造声音,惜春太小,剩下的就是探春,如果说是探春在那里,不把小红和坠儿吓死才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以小红和坠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她们能这样一个一个地事后推理排除?
  你觉得以小红和坠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她们能这样一个一个地事后推理排除?  -------------------------------------------  小红是何等聪明的人物,白看书了吧.  就是坠儿,智商也不比阁下更低.
  楼主认为这是贾母不喜欢宝钗,可就错了。贾母说过:“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说明贾母对宝钗是非常欣赏的,当然,如果说感情上的疼爱的话,肯定是更疼黛玉。  ------------------------------  我们家的四个女儿是谁那??元迎探惜,元春还能不如薛宝钗,按照刘心武的说法,此时宝钗正好落选秀女,贾母一针戳在心窝上了
  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www.yanqin.net
  我一直都是推崇宝钗式的美女,她健康,美丽,温柔,.....朴素.她那种美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她有着同样丰富的情感 ,却不象林那样尖酸克薄多愁善感.她大方,又不象湘云那样地去毫无顾虑地躺到石头上去睡觉,........总之她的内外就象一片处女雪地,不要任何点缀的美丽.........
  楼上的可找到知音了。  你的图也很漂亮啊
  她是不爱人工的花儿粉儿...
  作者: 芸娘 回复日期: 18:12:00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不是侍郎,我真是记错了。      林如海的官职,林家既然是侯爵,那也是战功上来的,在清代非战功不得封爵,只是到林如海已经是第四代了,林如海的名声来自于科考,探花的功名还是很大的。      公爵河侯爵应当差的不是一级,公爵有好几级,侯爵也有好几级,贾珍河贾赦袭的都是三等威烈将军吧。      林贾二家,可以说门户相当,但贾家的威势仍然要比林家大,所以林黛玉到贾府来,是小心翼翼,以免出错,被人笑话。看林黛玉到贾府时,服侍的人没有几个可用的,小的小,老的老,林如海虽然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但跟随的人并没有多少    ------------------------------------------------------------  难不成要林黛玉把家里的丫鬟全带过来?她现在可是离乡背景,如果家里的丫鬟还有家人的话,硬把人带过来也不好吧。至于雪雁年纪轻,一般贴身丫鬟不是都和小姐一般年纪,甚至小些的吗
     作者:芸娘
回复日期: 18:48:00
      如果宝钗不善良,黛玉早死几回了。    宝黛是竞争对手,在那种急智的地方,下意识喊颦儿一是因为她们经常在一起玩,比较可信,二是颦儿最无害。除此之外,她可以喊谁呢?丫鬟不算,那不是她的玩伴。迎春,她们几乎很少在一起,湘云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水边不制造声音,惜春太小,剩下的就是探春,如果说是探春在那里,不把小红和坠儿吓死才怪呢。    -----------说探春会把他们吓死,说黛玉也会让他们惶恐不安,那宝钗怎么就没种自己担下来,她如果那么了解丫鬟的,就应该知道丫鬟最不怕让她知道(至少和黛玉相比)。不是说了吗如果是宝姑娘还好
     作者:珍爱_LY
回复日期: 15:18:00
      作者: 芸娘 回复日期: 18:12:00               ------------------------------------------    难不成要林黛玉把家里的丫鬟全带过来?她现在可是离乡背景,如果家里的丫鬟还有家人的话,硬把人带过来也不好吧。至于雪雁年纪轻,一般贴身丫鬟不是都和小姐一般年纪,甚至小些的吗  ——————————————————————————  
林家不如贾家,是黛玉的母亲对黛玉说的。黛玉到了贾府,跟来的丫鬟很小。丫环是没有人身自由的。雪雁年纪小,没有办法伺候好多病的黛玉。戏里面小姐都是只有一个贴身丫鬟,这不过是一般的人家。看看贾家就知道了,每个小姐都有四个大丫鬟,还有几个小丫鬟,还有年长老的结过婚的佣妇,就这样,王夫人还说委屈了这些姐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红楼梦 宝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