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是什么?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到法律一词,但是它的用法如此之多,使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法律的定义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它的目的和功能。
在社会中法律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维持秩序和解决纠纷。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记住,法律不单是一套行为规则,它也是明确责任和力促社会正义的手段。
法律也被定义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税法很符合这种对法律的认识。法律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法。法律为社会带来了变化,社会又促成了法律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既是变化的工具又是变化的结果。
法律有多种分类方式。有时候法律被称做实体的或程序的。实体法规定了权利,程序法则确立保护权利并使其生效的程序。
法律也常常被分为公法或私法。公法一般包括影响公众的法律,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宪法,行政法和刑法。私法处理有组织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侵权和财产。任一个还可往下继续细分。
信息来源:零孤子日记
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类:
(1)从法本身理解法律,认为法律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法的自身。特点是囿于法的现象来讨论法的问题。
(2)虽然是从法的外部解释法律的根源,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把这种根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力量,将法视为人类精神一般发展的产物。
(3)从社会现象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把握法的定义。
2. 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角度概括法的有:
(1)神意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
(2)意志论。(如黑格尔关于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3)正义论。(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士认为:法乃善良公正之艺术。)
3. 从法本身理解法的有:
(1)规则论。(一般认为法是一个逻辑上自我满足的规则体系。)
(2)命令论。(这种观点与规则论相同之处在于都将法视为一种规则体系,所不同的是,规则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效力来源于该体系内部,而命令论则认为法律规则的效力来源于权力。)
(3)判决论或预测论。(这种观点认为法就是对法官的判决的预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法不是写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东西,而是法官的倾向和意见,法官关于案件的处理意见才是真正的法。
一、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1.以往的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类:
(1)从法本身理解法律,认为法律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法的自身。特点是囿于法的现象来讨论法的问题。
(2)虽然是从法的外部解释法律的根源,又都直接或间接地把这种根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力量,将法视为人类精神一般发展的产物。
(3)从社会现象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把握法的定义。
2. 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角度概括法的有:
(1)神意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
(2)意志论。(如黑格尔关于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3)正义论。(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士认为:法乃善良公正之艺术。)
3. 从法本身理解法的有:
(1)规则论。(一般认为法是一个逻辑上自我满足的规则体系。)
(2)命令论。(这种观点与规则论相同之处在于都将法视为一种规则体系,所不同的是,规则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效力来源于该体系内部,而命令论则认为法律规则的效力来源于权力。)
(3)判决论或预测论。(这种观点认为法就是对法官的判决的预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法不是写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东西,而是法官的倾向和意见,法官关于案件的处理意见才是真正的法。)
4.从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角度理解法律现象:
(1)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法学界许多学者开始将法置于一定的社会现象领域加以研究。
(2)这种观点总体上看,不再将法律视为孤立的、与社会脱节的想象,而是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与其他社会现象交互作用的产物。
5.法的本质的展现过程,反映了法的本质的层次性:
(1)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
A.法的正式性体现在法总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正式性还体现在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
C.法的正式性也体现在法总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
(2)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
A.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从表面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
B.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国家形成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必然反映阶级对立时期的阶级关系。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
(3)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
I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分析社会的特点在于:
A.认为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B.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II 按照这种观点,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所以,法的本质存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二、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律与自然法则:
(1)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自然现象的存在与人的思维和行动无关,因此它不具有文化的意蕴。
(2)社会规范则是无数思维着的、理性的个人行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
(1)法律是一种以公共权力为后盾的、具有特殊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2)而习惯、道德、宗教、政党政策等社会规范则建立在人们的信仰或确信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内心发生作用。因此,它们不仅是人的行为的准则,而且也是人的意识、观念的基础。
(二)法是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目前,国家形成法律有两种基本方式:
1.制定法律
2.通过国家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
国家认可有两种情况:
(1)国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将已有的、不成文的、零散的社会规范系统化、条文化,使其上升为法律;
(2)立法者在法律中承认已有的社会规范具有法的效力,但却未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定,而是交由司法机关灵活掌握,如有关&从习惯&、&按政策办&等规定。
(三)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法的普遍性的含义:
1.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2.法的普遍性也要求平等地对待一切人的普遍性,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
(四)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可以进一步看出国家法律与自然法则的区别:是否存在选则的可能
1.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意味着一定条件具备时,人们可以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必须做成或必须不做某种事。至于法律的要求对或不对,人们的选择正确与否,就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2.而自然法则则不是人们的选择问题,一定的条件具备,必然出现一定的结果。
(五)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1.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
2.法律就一般情况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法律是什么?——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
(货号:C区)
开&&&&&&本:大32开
页&&&&&&数:
字&&&&&&数:
I&&S&&B&&N:
售&&&&&&价:10.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挂号印刷品、快递&&&&
上书时间: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暂无详细描述。
挂号印刷品
邮局挂号印刷品5元,一般1礼拜可以收到货。
默认申通快递,江浙沪皖1公斤10元,其它地方1公斤15元。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正常营业中。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版次: 第1版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软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版1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法律是什么?到页法律是什么?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法学期刊
日星&&期&&五
该篇文章已被浏览 1410 次,已被下载 25 次
【标题】 法律是什么?
【副标题】一个安排秩序的分类体系
【英文标题】What Is Law?
【英文副标题】A taxonomic system in arranging the order
【法宝引证码】
【作者单位】
【文章分类】
【期刊名称】
【期刊年份】
【中文关键词】法律:分类体系:地方性知识:法律多元:法律冲突
【英文关键词】law;taxonomic system;local knowledge;pluralistic law;conflicts of law
【中图分类号】DF 0―05
【文章编码】(96―08
【文献标识码】A
【页码】96
【中文摘要】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法律是一个安排秩序的分类体系,它安排了事物、行为、意义的秩序。每个社会、每种文化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分类体系,由此产生了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的多元格局。地方性规范比国家法律容纳了更富多元性的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等非技术性意义因素,法律多元因此不可避免。不同的分类体系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法律冲突的发生,但是作为不同分类体系的国家法律与地方性规范之间仍然有可沟通性。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来讲,不是如何去消除多元法律,而是如何处理差别。
【英文摘要】
From the anthropologic prospective,law is a taxonomic system in arranging the order,It sets such orders as thing,act and sense.Since there exist unique taxonomic system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and cultures,the pluralistic structures of law as“local knowledge”are formed.The local regulations can contain the factors of nontechnological sense such as thinking about the sense of human life,and so it is inevitable to form the pluralistic pattern in law.Though the divergence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will lead to the conflicts of laws,the national law and local regulation can be linked up.It is bett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ing by law to how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 among pluralistic laws instead of how to remove it.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 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黄伟民译.上海:上海二联出版社,2001,前言,1.
{2}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权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1999,11 .
{3}(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M).店越、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1994,2.
{4}Boaventura De Sousa Santos,Law:A Map of Misreading,Toward a Postmodern Conception of Law (J).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14,no.3(1987):279―302.
{5}{7}罗德尼 尼达姆.原始分类(A).英文版导言,(法)爱弥尔 涂尔干,马塞尔 莫斯.原始分类(C).汲匆耄虾#荷虾H嗣癯霭嫔纾2000.96.
{6}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8}Clifford Geertz,Thick
Description:Toward
and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Selected Essays
by Clifford Geertz edited by Clifford Geertz,New York:Basic Books,1973,p5.
{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947年)(A).瞿同祖法学论著集(C),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
{10}{11}瞿同祖.礼与服制(1984年) (A).瞿祖法学论著集(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84,385.
{12}{15} Roger Cotterrell,The sociology of Law:An Introduction.London:Butterworths,1992,p45.
{13}(美)克里福德 格尔茨.地方性知识:从比较的观点看事实和法律(A).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C).王海龙,张家■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4}转引自:(日)樱井哲夫,福柯:知识与权力(M),姜忠莲译保定:河北教育出版社:.
{16}张晓辉,王启梁.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个案研究(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176.
{17}张晓辉,王启梁.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协调――西双版纳保护自然的自治立法及其实践(A).中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项目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文集(C).昆明:云南人学出版社出版..
【该作者其他文章】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北大法宝:()提供法律信息全面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用户最多、更新最快的综合法律信息平台。。本篇【法宝引证码】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 版权所有& 
&copy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lawinfo Co.,Ltd.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egal Information
咨询热线:86-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下载积分:860
内容提示: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1|
上传日期: 06:05: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