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画家在中国漫画家学习班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杨海涛供职于塘沽画院,任院长助理、馆员、美术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塘沽美术家协会理事,塘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天津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塘沽青年联合会委员。
简介:1979年9月生于山东郓城,1999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9月,在天津青年文化艺术节“十佳青年美术家、十佳青年书法家”评选中获入围奖。2006年8月,作品《寻》获台湾第十二届国际双年展入选奖,作品被台湾美术馆收藏。2007年7月,作品《山中不知老将至》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群星奖”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铜奖。8月,中国画探索四人展。2008年7月,作品《独钓图》获天津市第五届农民艺术节书画展铜奖。作品《山中不知老将至》入选中日书画交流展。2009年6月,作品《残花》获天津市第三届区县文化系统优秀书画作展银奖;作品《寒露》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铜奖。12月,作品《云山图》获天津市第十五届“群星奖”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金奖;12月,作品《寒露》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10月,作品《霜降》获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2011年5月,作品《寒露》获天津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6月,作品《雪山》获“辉煌历程伟大丰碑”——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美术采风创作作品展铜奖。10月,作品《仙山自驾游》获“都市采风”京、津、沪、渝书画联展三等奖。2012年5月,作品《秋分》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7月,出版个人作品集《水流花开-杨海涛水墨作品集》。10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今日版画中心举办个人画展“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杨海涛山水画作品展”。作品《滨海建设的螺丝钉》获“魅力滨海领航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美术采风写生创作作品展览铜奖,此作品同时获天津市第十六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铜奖.2013年6月,作品《雾岭清秋》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7月,参加“天津-台湾中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9月,作品《雾岭寒烟》获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杨海涛在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刚刚也提到中西方的融合,您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有研究,您喜欢京剧喜欢禅宗,绘画成就也很高,您对西方的哲学和文化有研究吗?
[杨海涛]:我觉得西方的哲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他们已经细化了。西方是从最早原始社会的宗教一点点分化出来科学、哲学,这些书我也读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文史哲是不分的,我们所说的文学、史学、哲学都是近现代100多年以来才有的。中国古代叫作“经史子集”,中国的古人坐在书房里就是文人,去上朝的时候就是官员,写出的诗词文章表达出的又是哲学。这样的话呢,我觉得中国人是真正通透了的,西方人是细化、科学化、现代化。我们这些画中国画的年轻画家,不仅要了解传统,了解西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你生活在现代科技这么发达的年代,西方的很多思想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
[天津美术网]:您也研究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吗?
[杨海涛]:其实我们在高考的时候,上大学的时候都要画一些水粉、色彩、油画、版画。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关注的也非常多,比如油画的一些画派,古典的或者近现代的,我觉得了解了他们的这些东西,比如他们的画史、画论,再吸收他们的东西就顺理成章了,在作品中或者说是在人生中都是很自然的融合进来。本来我们就已经不是古人了,我们已经是被西化了很严重的,所以是躲不过去的,我们必须坦然的面对这些东西,去学习这些东西然后把它融化到咱们中国人的血液中,把它们内化、中国化,而不是让这些东西把我们彻底西化,这点是很重要的。
[天津美术网]:是的。您的画面中有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吗?
[杨海涛]:那是肯定有的,像我的一些密体的山水画在古人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这种风格我觉得已经很当代、很现代了。但是它使用的语言和技法都是传统的。
1                 不研究中国金石碑帖就不配做一个书画家
——访著名书画家李燕
摘要: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著名书画家李燕,是我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之子,他不仅全面继承了家学,而且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书画造诣。他在从事绘画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临帖读帖和创作,倡导学习书法必须深入传统和经典,厌弃书法创作中的急功近利之流。日前,本报特约记者带着有关问题对李燕…
推荐关键字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著名书画家李燕,是我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之子,他不仅全面继承了家学,而且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书画造诣。他在从事绘画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临帖读帖和创作,倡导学习书法必须深入传统和经典,厌弃书法创作中的急功近利之流。日前,本报特约记者带着有关问题对李燕进行了专访。  记者:近年,国学是文学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书法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书法艺术在当今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李燕: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果对国学没有基本的认识,他很难称为一个中国书法家。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是,能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称为国学的,我想可能只有中国。因为世界的文化体系虽然多,可是大部分都断了,而且时断时续,有的虽然接起来了,但历史非常浅,非常短;惟有一个文化体系,就是从三皇五帝之前始至今后,如同浩浩长江一样无一日一时一刻的休止,这就是我大中华文化。为什么叫&大中华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是无私的,它无偿提供给世界。至少我们的邻国就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从我们的文化里面得到了很多文明,丰富了他们的文明,甚至形成了他们的文明。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文化人,如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他很难称为中国文人。什么叫&国学&?我的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称。中华文化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无与伦比的超长的延续性,还有一个是巨大的包容性,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大家都能认同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巨大的包容性,也意味着中华文化今后仍会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文化,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同时还在同化这些文化,消化这些文化。鲁迅先生讲,我们吃了牛肉是不会变成牛的,我相信中华文化不管吸收多少外来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也是消化的过程,同化的过程,当然,也是中华文化继续丰富发展的过程。在谈到吸收新文化的时候,我们还要谈一个老话题,就是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经过&文革&十年文化浩劫,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往远的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正面,当然是带来了&德先生、赛先生;&可是它的负面作用也相当大,就是认为西方什么都是好的,中国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中国什么都不好,不光是战争利器不如人家,我们的文化也不如人家,这样就陷入了一个盲区,对祖先采取文化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导致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心,这样发展下去,自尊、自信的能力就减弱,从而,也就减弱了自强的信心。我觉得这种错误的认识,以后形成了一种思潮,在建国以后,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这种左倾政策路线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人文危机。一个国家发展的综合实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指的是经济、军事,软件指的是文化灵魂,这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但是,我认为,自建国以后,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文化批评运动,实际上没有落实&双百&方针,没有&百家争鸣,百化齐放&。最重要的是忽略了两点,那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种思想流毒的重大侵害。半封建思想表现在政治上的官本位,官本位决定了&文化艺术的权威话语权&;半殖民地思想表现在崇洋迷外。&洋&和&外&主要是苏联,后来是西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国学大师一个一个地走了,最后走的是年龄较小的、而又高寿的启功先生。现在季羡林先生主要是语言学家和南亚宗教、美术专家,但是他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应该可以列为国学家,但是他非常谦虚,不像画界个别人,在电视中自诩&如果弃画改行写文章可以超过鲁迅;&而季羡林三次拒绝别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总之,一代国学大师没有了,国学学者也绝不可能&批量生产&,立志于斯者还须有甘于寂寞甚而不畏遭遇误解的恒心,难矣哉!况且半个多世纪以来奇缺产生国学大师的人文环境,多年来没有培养出国学方面的显著人才,如果有的话,那多半是靠自学、靠自己的意志和家学来继承的,如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均作为周易专家,他是靠家学而不是靠学校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学的缺失到了顶点,也就是人文的缺失到了顶点,那就是&文化大革命&,与一切传统的意识形态&决裂&,要&打倒资、封、修&,西方的是资、中国的是封、苏联的是修,在这种割断历史的条件情况下,人文危机达到了低谷。《周易》的思想是&否极泰来&;否卦是不吉利的,泰卦是最吉利的,否极则泰来。&文革&完结了,国家拨乱反正了,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举世共睹。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时我们发现社会上暴露了许多问题,如贪腐的问题、社会诚信的问题、公信力的问题等等。总之,在&两会&期间,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国家讲居安思危是对的,但具体来讲思什么危,我认为危在&人文危机&。人文危机有三危:一是权威危机、二是信仰危机、三是诚信危机,这些情况逐渐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中浮现出来已经成风,成风则无孔不入,学术界、书画界、美术界同样也是这样。这就是大家已经看到的学术腐败,这对于当代书画艺术的侵蚀非常严重。比如半殖民地时代的民族虚无主义,盲目的崇洋媚外思想,也表现在书法方面,肆意地贬低书法学习的、传统的正确方法,攻击那些临碑摩帖的人们是&抄袭古人&,而是肆意地随便写就说是&创新&,却缺乏一个基本常识。这好比说话,你从小学说话不是在语言学院学的,是跟你父母学的,你总有一个学的过程,长大了,你的生活有所体验,这才开始创造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学书法同样也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只有几十年,我们的审美经验很有限,如果我们学习了古人几千年的书法传统,那你的笔下岂不可称为千岁千岁千千岁嘛!可是,我觉得现在有这么一个倾向,利用媒体的导向,容易把年轻人引入误区,谢绝一切传统碑帖,不要临帖,不要读帖,甚至说临那么多年碑帖,我什么时候可称为&书法家&?什么时候成名?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用说练习书法,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我觉得把中国的书法艺术趋同于西方的所谓&现代派&,而又把西方的&现代派&当作所谓的&领军人&,大谬!书法里面有所谓的&前卫派&,学习&前卫派&就已经落后了,&前卫&不了啦!我今年63岁了,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日本有所谓&前卫派&,而这些&前卫派&的日本青年,在美军占领时期的一切西化的思想指导下,盲目的学习西方所谓的&抽象派&,形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它既不是汉字,也不是绘画,甚至出现极端&墨象派&,把墨往宣纸上随便一泼,不分上下左右,挂在展厅让人随便看。这些东西应该不属于我们的文化和行为,文化行为本是人类的行为,那么,人类行为总应当是负社会责任的。很简单,你泼一块墨在宣纸上,你的同类是否看得懂?如果由于不懂,你说人家文化低,那恰恰像你说曹雪芹文化低一样,证明你的文化低;就好像说孔夫子不认字,其实证明你自己不认字一样。人不可离其类,谈道理不可以离开人。孔子说&道不远人,远人而为道,不可以为道&。《三国志》里的刘备说:&夫济大事以人为本。&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为我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手段,手段如达不到目的,那手段就变成无用的东西。如果宣扬为有用,那必定是欺骗人。所以,我认为什么所谓的&前卫派&、什么所谓的&墨像派&,都是属于书法骗子、文化骗子,或者叫逆文化,因为它里面没有文化。这种东西我们不可盲目追随。先父李苦禅老人多次给学生讲:正统的书法艺术有三类,一类是书家字,比如颜、柳、欧、赵,还包括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等,每一代都有崇拜他们的人,完全摹写他们的书法,而且摹得越像越好,你不需要发展、不需要改样,就像传统的京剧一样,已经形成了各家各派的唱法,那些已被历史证明属于经典的唱段;这&经典&二字是已经被广大的内行、戏迷所承认的。你要学就得一板一眼、一字一句的学,你不要改,也没有必要去改,改了反不如原来的好。因此,书家字就是这样,写颜就是颜,写柳就是柳,写欧就是欧,一点也不要改。这样代代相传,让那些名家的书法艺术不会失传,功在千秋。二是作家字,像苏东坡是大文学家,他的气质决定了他写出来书法水平就高,很有书卷气。西汉的扬雄讲:&书为心画&。书是你心中的图画。你修养高了,那笔底下字的格调自然就高了。所以书家字与作家字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我们分类是为了研究,而不是割裂。鲁迅也不是专门靠卖字为生,以书法家著称,但鲁迅手稿中的小字放大都经得住推敲,小字就怕放大。现在的&北京工人俱乐部&大招牌就是集鲁迅的字,写得非常好。这是作家字,在我们古代文人墨迹中留下甚多。还有正统书法的第三派就是画家的字,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了写意画。写意画就是书法艺术为核心思想的产物。  记者:李苦禅先生不仅是近现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师,而且亦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作为他的儿子,请您谈一谈令尊大人对于书法艺术的一些独到见解,和他老人家的书法创作体会及其艺术成就;正巧我的藏书中有一本几年前从书店购得的李苦禅藏帖选粹&&《中山国石刻》,请对该帖作简要介绍。  李燕:先父苦禅老人说西方的绘画就是&画画&,而中国画发展到了高度叫&写画&,尤其是写竹、写兰,就是通过书法的手段过程美来描绘你所喜爱自然形象,而且这个自然形象加进了你意思的取舍,变成了&意象&,这就形成了写意画,写出意象的画。苦禅老人一辈子常说:&画中国画,特别是作写意画,你如果不练习书法,不懂得书法艺术里的美,你就不要当中国画家,也不可能当写意画家。&因此,文人画家非常强调书法艺术,特别欣赏草书艺术,因为它最能表达人的感情过程。以至于徐文长有这样的慨叹:&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由此可见中国画家多么重视书法。在画家的题画中,他的书法情调和画的情调是一致的。白石老人用一支笔连画画带题字,浓淡干湿,一笔到底,书中有画意,画中有书意。所以,苦禅老人总结出一个道理:书画尽管同源,但是分流之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苦禅老人有一句名言:&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他应该是中国美术史上坚持临碑摹帖时间最长的画家,到他八十岁的时候,每天中午起来依旧支起字帖架子在那里摹碑、摹帖。有一次历史学家张守常来拜访问他:&苦老,您这么大的名气、这么高成就了,怎么还做这小学生的功课?&苦禅老人回答说:&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他一辈子总是很谦虚,常说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书到用时方很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更不足。这是他的体会。一到教学的时候,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就觉得自己还有一些地方不够。书画也是这样,越写越画越觉得自己老有不够的地方。他去世前的六个小时,该吃晚饭了,他放下了毛笔,这支笔恰恰不是画画的笔,而是临摹字帖的笔。他临摹的最后一本字帖是大唐孙过庭的《景福殿赋》。他晚年临帖用过的元书纸积累起来大概有一个立方米。有的碑帖还题记临了多少通,就像小学生的功课一样认真。因此,在他的绘画生涯里,非常注重临摹碑帖;20世纪60年代临写《好大王碑》,在他的画里面就有这种碑的气韵;有一段时间又临李北海&&。但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不要死临,要多读帖,要对比多种字帖来读,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此外他认为在正统书法之外,还有&名人字&,如海瑞等,他不是书法家,是大清官;再就是&沙帽字&,如乾隆皇帝,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高,都有收藏价值,其作品都能传世。这是讲的墨迹。在碑里面,广义地说属于金石艺术,从甲骨、钟鼎拓片,到各种摩崖石刻等,它经过自然剥蚀以后,形成了一种&金石美&,等于人和大自然合作的产物,所以这是不可不看、不可不摹的。总之,苦禅老人主张多读碑帖,然后再摹,而不要一味的去临摹,死临摹。他特别强调,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读帖、不临帖、不研究中国金石碑帖之美,就不配做一个中国画家。  先父苦禅老人还讲过:&我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的整体(如今称大体系了)。仅画画是小道,因为比画高一层的有书法艺术,比书法艺术高的有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曲等等,再高一层的是音乐;我古代有无弦之琴&&无声之乐,乃哲理音乐。最高一层是老、庄、禅、易、儒中的哲理。返之,如果以绘画之上的诸层文化修养来统领绘画,则画就高了。没有这些修养的画,其文化底蕴就薄,薄如宣纸,薄如钞票。&  苦禅老人非常重视收集和整理历代名碑法帖的拓本,我也一直把它们收集起来。经过&文革&之后,我们家剩下的还有不少,如果把它们都装裱起来,恐怕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再加上几排平展柜也是展不下的。其中,《中山国石刻》是他老人家最喜欢的拓本之一。该石刻又称《监罟刻石》,是秦国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之前中原小国中山国当时所使用的文字。1976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南七汲村出土。刻于天然的河卵石。原石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对于此石刻年代,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略早于&中国最早石刻文字&《石鼓文》,另一种认为它略晚于《石鼓文》。在&文革&结束前夕,我在石家庄干校接受&改造&期间,听说文物工作队在发掘中山国文物时当地农民将此石刻献给了当地公社,我当时闻讯后就抓紧时间赶去拓了10份拓片,其中有6份效果比较好。我的这些中山国石刻拓片成了珍贵的初拓本。该刻石铭文共19个字,保存完好,风化甚少,字体端秀,很有特色。后来我将此拓本交给先父苦禅老人过目,老人把玩了很久,然后作了如下题字:&此石近发现于河北平山县,系古春秋时代中山国之石刻,或更早。燕儿拓数纸,此其一也。丁巳(一九七九年)春正月苦禅题。&不久,我将此石拓片一份交给了当时的文物部门,现已陈列于故宫博物院展厅。此石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记者: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书法事业正处在&转型期&。请您就目前书法艺术的走向谈谈您的看法,同时对于现在的书法创作,特别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请您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李燕:说书法&转型期&有点牵强附会、耸人听闻。我们大中华民族的审美核心来自于老子思想的&自然为道&,我们不可以与自然抗争,要以天地之道为道,我们祖先早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庄子讲:&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同样,在书法领域,如果和书法传统和谐相处,那就能够得到书法给予你的享不尽的乐趣。如果你非要和传统的书法相对抗,非要转它的型不可。那么,所谓&转型&实际就是与我们几千年来的历史已经考验出来的美相对抗,何乐之有呢?过去牛顿说过,我说有成就,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书法艺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那你怎么能够站在它的脚底下与之对抗呢?有人口出妄言;&有知之狂,谓之真狂;无知之狂。谓之妄。&这是我的国学老师包于轨先生讲过的话。你狂,得有资格,屈原狂,他有资本,他敢问天;韩愈狂,他说:&唯陈言之务去。&这够狂了,因为他有&文起八代之衰&(苏东坡评语)的根底。苏东坡狂,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纵情放笔,气概豪迈,根底何其厚哉!这个狂的基础就是文化根底厚。&游淡无根&(东坡语)者不配狂,只能妄,无知妄说而已。另外,中国文字学不可不学,过去叫&小学&,这门学问非常重要。中国的文字里面储存的内涵信息量很大,论文字从3500年前的甲骨文,一贯到今的只有我们大中华民族。文字里所包含的信息有其延续性,从开始的象形文字为基础,延伸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的原则,在逐步书写过程中,得到了自然发展,一旦离开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就会变成人们不认识的字,如甲骨文的&月&字,如突然变成现在楷书中的&月&字,那会没有人认识的;发展到小篆,&月&字变得方整一点,中间有一竖;所谓李斯发明的玉著小篆,写得很慢,不实用,没有推行开。你看出土的&秦睡虎地竹简&,秦国留下的那些墨迹,它虽有统一的篆书文字,但已经很像汉简里的笔法了,这也是自然发展、自然变化的结果。其实我们的文字的变化就像我们的婴儿从小长大一样,他是逐渐变化和自然变化的。不是由个别人人为变化的。文字书法开始有人创造之后总要得到周围的人承认,这个过程就像我们的语言文字概念一样,有一个形成变化的原则,就是荀子所说的&约定俗成&,这是万古不移的原则。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书法艺术绝对不能脱离开文字的可识性,文字的可识性万万不可丢的。书法艺术有几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它记录了对我们有启示的、有文学意义、有教育意义、有美育意义、有德育意义等等内容。文字所表述的文学意义在书法作品中是绝对不可没有的。第二,在文字可识性的基础上,强调书法作为特殊美术品的审美性。外国人看中国的书法艺术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绘画。许麟卢先生说,字写得好挂在那里就像一幅画,它有一种独立的审美意义。在20世纪50年代末,王府井有一个书法门市部,挂了很多书法作品,其中有我父亲的一幅四尺行草中堂,有一个外国人在那幅书法作品前足足欣赏了三分种,我父亲注意到就走上前去和他对话,问他&认识中国字吗?&那外国人说&不认识&,但他说&感觉到这幅画(书法)有音乐的节奏美&。后来我父亲和他开了个玩笑说:&莫非你是观音吗?&可惜那个外国人听不懂这&观音&的至高涵义。中国高级的绘画艺术大写意,和特殊的绘画艺术狂草,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把美术的&结果美&和&手段的过程美&融合为一的艺术。《蒙娜丽莎》只给人一种结果美,它没有任何笔触过程的手段美,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它既没有笔的痕迹,甚至也没有手指纹的痕迹。因为它们的文化决定了只要达到结果美就够了。《蒙娜丽莎》很美,但他的作者达&芬奇没有意识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手段过程也是很美的。而中国的草书艺术,特别是狂草写意艺术,它把手段过程的美也完全展示在绘画中间。&过程&是时间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能把&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非常有机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绘画唯独中国有,或者说中国先有,因此说它是先进文化。先进的文化艺术是最超前的文化艺术,而别人学我们的已经落后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是来自于充分的史料,是有根据的,不是妄自尊大,所以什么&转型&?什么&前卫&?什么&超前&?浅薄之见也。  记者:作为一名画家,您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请您谈谈在长期从事绘画创作之余是怎样学习书法艺术的?  李燕:我学习书法艺术应该说是&家学加上科班&。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画家的家庭,苦禅老人书画并重,他非常强调要练字。他建议我不要老在家里学,这样易局限于家学,要到学校去,&转益多师是我师&。1958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蒋兆和老师夫人书法家萧琼任书法教师。1960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国画系有书法篆刻课,任课老师有齐白石门下的得意弟子刘冰庵先生,他是由先父苦禅老人和黄胄共同推荐的,由系主任叶浅予下聘书聘任的。可见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非常重视书法篆刻。这个时候,苦禅老人还介绍我到国学家、书法家包于轨先生家里去学,每周日我到他家里听一小时课,还到另一个书法家孙墨佛老先生家里听他讲《孙过庭书谱》,他是孙中山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写《书谱》写了一百年。他去世时107岁,谈《书谱》如数家珍。后来同学中有几位也跟着我一起去听课,其中有龚继先,还有王超、范曾、王炳龙。在那里受益匪浅。包于轨先生建议书法从碑开始打基础,这样练书法就不会写流了;有根底,这和读书一样,苏东坡讲:&不好读书则游谈无根。&不临碑帖则下笔无本。现在有很多人分不清汉隶和汉碑,分不清汉隶和唐隶。他说,现在很多人写的是唐隶,而看到的是汉碑,却不明白这汉碑的美。这汉碑里既有人工创造的笔法,也有大自然创造的金石之美,他有一方闲章叫&汉石花&。他认为汉碑里也分不同的档次,集汉碑之大成的首推《汉西岳华山庙碑》,此碑已被雷劈碎,拓本传世极少,最好的拓本是保存在日本的长垣本,北京故宫保存的是华阴本,据说还有四明本等等。该碑的结体变化多,笔法变化最多,传说是蔡文姬她爹写的。比较起来,现在人们写汉碑笔法太简单了,尤其是以清代的伊秉绶为代表,就会&蚕头鼠尾&。还有追求变化的,如何绍基,结果变化太过分,变得非常造作,造作就不美。这和唱戏一样,行腔要自然,随便加一些腔调就会做作。他就主张以《华山庙碑》为统领,然后参照欹峭峻秀的《礼器碑》,古拙雄浑的《张迁碑》,(后来天津武清出土的《鲜于璜碑》与《张迁碑》如出一辙)属于古拙一格。如果追求秀美,可学《曹全碑》;此外,可参照《孔宙碑》、《史晨碑》等,这方面先父苦禅老人保存了一些拓片,我说到的这些都有,如果用三合板立体展出,家里可树一个碑林。苦禅老人认为以这个来打底子。然后,再逐渐学一些魏碑,先父首推《郑道昭云峰山摩崖刻石》,其刻工精良,结体之美,笔法之丰富,苦禅老人评价此碑为&魏碑第一&,&真书第一&。云峰山刻石,后来被日本文人发现了,很惊讶,日本书法界认为&不到云峰山不配当书法家&。一般人认为魏碑都是扁笔、方笔画见棱角,《郑文公碑》是其中的摩崖刻石之一,先父苦禅老人对此碑极为推崇,用功最勤。认为它像出土的钢筋,有一种无限的张力和内美,有结体间架的美,用笔丰富变化的美等融为一体,他认为是北碑中的上品。在老前辈的教导下,我基本上是以临摹汉碑、魏碑打底子。这其中还不乏读碑,如《龙门二十品》等。后来美院学生到龙门实习,发现山沟里还有一些小造像,学生门将土挖开之后,就自己动手拓,有学生将山上拓出来的拓片送给我父亲,他高兴极了。他认为其实有的刻工估计是没有写,而是直接拿刀刻出来的,这个刻出来的字和写出来的字不一样,有的魏碑可以看出是先有书丹而后刻的,而恰恰龙门造像有相当一批是没有书丹而马上刻就的。当然在魏碑中还有大爨(《爨龙颜碑》)和小爨(《爨宝字碑》),也是非常古拙的一格。还有龙门造像中唯一阳文石刻&&《始平公造像》,这些都要参照地去写。他说有了这些根底以后,再往下看,结合南派的东西,如草书、行书;北派的风骨加上南派的韵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显得更美。这既是先父在继承书法艺术过程中谈的一些体会,也是我的教材。我是按照老人的教导来学习书法的。同时,我根据先父有关&画家字&的思想,经常把自己的书法和绘画结合起来。比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我的假画,假&猴子&,他画猴子的尾巴和手指头,一看就是假的,因为他们没有我的书法功底。他画的猴子尾巴像面条,里面没有骨头;他画猴子的手指头没有骨节的解剖结构,更没有猴子手臂的灵气。我先父还特别提到他的恩师齐白石老人,他走的路子实际上是吴昌硕的路子。吴昌硕是以大篆来入写意画的,他的画整个充满了大篆的气息。白石老人是以《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吴天发神忏碑》以及唐李北海的书体来融合到画里的。李可染某日与苦禅老人聊天,他有一个观点说得很对,苦禅老人也有同感:&非常自觉地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并开风气之先的是晚清的赵之谦,他用魏碑入画,其负面就是甜,甜就容易俗。恰恰吴昌硕用其道,而不用他的缺点,改用石鼓文入画&。我觉得到了明末以后的书画家可以说逐渐完全的、彻底的把书法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我先父认为八大山人书法非常高,评价他是&羲之之后第一人。八大山人写《兰亭》完全写的是他自己,他不知融进了多少东西。他的作品已看不出怎么下笔、行笔和收笔,浑然一气。总之,他的修养太高了,不知看了多少前人的好东西,最后集各家之大成&。先父说中国书画有品级之分:功夫熟练、格调很低叫俗品;功夫很熟练、格调一般叫能品;不仅技法熟练,第一感觉传神,呼之欲出,览之若面,这叫神品;再往上就是妙品,妙者不可多得也,是偶然的神来之笔,一个书画家一辈子也难出几件妙品;惟独中国有比妙品更高一层的逸品,那就是心力修养、手上功夫修养的痕迹全部都没有了。八大山人的书法按品级分应该达到了最高层&&逸品。石涛说:&至人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其实这个&无法&也是法。所以真正达到&忘法&而法自在的还是八大山人,它达到了释尊所云的&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说到这一至高境界者,今有几人乎?所以,苦禅老人认为八大山人的书法高石涛多矣!认为&八大山人书法乃王右军之后第一人&。可细品之,如摹习之,或过而板滞,或不及而柔弱。真要达此境界还须全面文化功夫练过来,臻于悟性,成于自然,求之不得,得之未求。总之,书画同理,不可不察。2007年元月 于禅易轩
(责任编辑:周远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 - 2015-预展地点:南京万达希尔顿酒店预展时间:日-14日预展地点: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预展时间:日-15日预展地点:580 Madison Aven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漫画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