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留学的利弊的历史建筑物简称

& & & & & & & &
微信扫一扫
马来西亚简介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是东南亚的一个由十三个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1957年(丁酉年)8月31日独立。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西半部位于马来半岛,常称为&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相对;东半部常被称为&东马&,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1]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总理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发展一成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1]
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马来西亚拥有亚洲最佳的经济纪录。
马来西亚(Malaysia)。
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这道旗帜自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盾面上部
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国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朱槿(又称大红花、扶桑)
爱情鸟/犀鸟
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
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The Petronas Twin Towers)。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首相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67,964(2010年)。
2833万(马统计局2010年)。其中马来人67.4%,华人24.6%,印度人7.3%,其他种族0.7%。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1]其中华人会的语言为数众多,有英语、马来语、华语、粤语、客家语、闽南语(即福建话)、海南语(琼语)、潮州话等。(前二者为必学语言,大多年轻一代都会些许韩语与日语,其他外语则因人而异)每人至少会三种语言,较多人会四至六种语言。
&一个马来西亚(SATU MALAYSIA)&
主要节日有:开斋节、春节、花卉节、国庆节、哈吉节、屠妖节、圣诞节、圣纪年、&五&一&节、卫塞节、 最高元首(在任)诞辰。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
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至6月及10至2月是雨季。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
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特拉再也(简称布城,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拉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劳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迫使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伊斯兰文明的兴盛。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紧接着是荷兰。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1824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
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的劳动者,以满足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产生的殖民地经济需求,间接对马来民族的经济和职业上的支配势力造成威胁。1942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这个地区,给英国在东亚的势力与以致命打击。虽然日本占领的时期相当短,但是它激起了马来亚和其它地区的反殖民民族主义。马来人民族主义又激起了华人的反对。华人惧怕马来人和伊斯兰教的支配地位,许多华人因此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在英国军方的强烈镇压,以及马来人和华人政治领袖的协商退让下,共产党暴动被扑灭,1957年多民族的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
日,英属的新加坡和北婆罗洲(沙巴)宣告独立,日,砂拉越宣告独立,并与马来亚联邦以同等伙伴身份(即国家身份)于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这段时期华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当时华族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42%,和马来族人口的比率不相上下。后来&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或马来亚的主人或特权者,华裔和印度裔被认为是承蒙马来族的恩惠。马来族精英也开始惧怕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会削弱他们占多数的人口比例,并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为这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将会落后,而华族和马来族之间的问题就会永远获得解决。于是在日,联盟利用其国会优势通过决议将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迫使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8月9日宣布新加坡独立建国。
马来西亚克服了这个危机,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冲突的危机,但其内部的矛盾导致了1969年的种族冲突。马来西亚进入紧急状态,政治生活和国民自由受到限制,这个措施维持至今。从1970年开始,马来西亚全国巫人统一机构(巫统)在华人和印度人领袖的协助下组成国民阵线,在马来西亚几乎达到一党制的地步。
在1990年代晚期,马来西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副总理安瓦尔去职所导致的政治不安所撼动。2004年,国阵获得全民支持,历史性地以赢得90%国会议席,继续地执政,但直到2008年,国阵政府面对反对党的强烈抗衡,让国阵首次建国以来,失去国会3分之2的多数议席。反对党以伊斯兰党,民主行动党和公正党为联盟,称之为民联。民联的成立,强化了反对阵线的力量,但三党的政治理念不同一直受到执政阵线的抨击,而民联三党的未来取决于政治理念的共识。
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又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马来西亚属于议会君主制)。因历史原因,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拥有较大自治权。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总理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以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长期执政,马来人占政治主导地位,政局稳定。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安华事件曾对马政局造成冲击。1999年第十届全国大选中,国阵虽继续保持国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但在马来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对党回教党(现称伊斯兰党)势力上升,在吉兰丹和登嘉楼两州执政。&9&11事件&后,伊斯兰党的极端宗教色彩受到质疑,处境被动。国阵在三次地方补选中获胜,凝聚力增强,执政地位得到巩固。
日,马哈蒂尔辞去党政职务,副总理巴达维接任首相及国阵、巫统主席,政权平稳过渡。巴达维延续既定马哈蒂尔的内外政策,同时加强政府机构整顿和廉政建设,强调全民分享政治权力和经济发展成果,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和支持。
2004年3月,马来西亚提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大选,国阵创下历届大选最好战绩,赢得219个国会议席中的199席和505个州议席中的452席。阿都拉蝉联首相,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年,马来西亚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国阵执政基础稳固。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新任主席纳吉布日宣誓就任马来西亚总理。2008年3月,马来西亚举行第12届大选,上演政治大海啸,反对党即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一举攻陷5个州属(槟城,霹雳,雪兰莪,吉兰丹和吉打),同时也拿下82个国会议席,粉碎国阵多年来的2/3大多数议席优势。
1957年颁布马来亚宪法,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继续沿用,改名为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后多次修订。宪法规定,&阿公&(皇帝)为国家的最高元首、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阿公&(皇帝)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1993年3月,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苏丹的法律豁免权等特权。1994年5月修改宪法,规定&阿公&(皇帝)必须接受并根据政府建议执行公务。2005年1月,马议会再次通过修宪法案,决定将各州的水供事务管理权和文化遗产管理权移交中央政府。
统治者会议由柔佛、彭亨、雪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和槟州2个州的州元首及沙巴和砂拉越2个国的国家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阿公&和副国家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也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2003年5月,国会通过重新划分国会和州议会选区的动议,国会下议院议席从194增至219个,除沙捞越以外的12个州议席从422增至505个。议员任期5年。2008年3月,马举行第12届全国大选,共设下议院议席222个。2011年国阵占下议院137席,反对党76席,无党派9席。下议长丹&斯里&达图&班迪卡&阿敏(Tan Sri Datuk PANDIKAR AMIN bin Haji Mulia),日就任。上议院共70席,由全国13个州议会各选举产生2名,其余44名由最高元首根据内阁推荐委任,任期3年,可连任两届。2011年共有上议员62名,空缺8名。现任上议院议长丹&斯里&阿布&扎哈(Tan Sri ABU ZAHAR bin Pawanteh),日就任。
最高法院于日正式成立,最高法院成立后,即废除英国枢密院的最终裁决权,联邦法院为目前马来西亚司法制度最高裁决法院,1994年6月改名为联邦法院,联邦法院之下设有上诉庭,上诉庭负责复审来之高级法院之上诉案件,紧接着的下一级的法院是马来亚高级法院(负责西马)和婆罗州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各区又设有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军事法庭,伊斯兰教法庭,小额诉讼仲裁庭。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阿里芬(Tan Sri Arifin bin Zakaria),于日就任 。总检察长丹斯里阿都干尼(Tan Sri ABDUL GANI PATAIL),日就任。
(1)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UMNO):马来人政党。成立于日。1987年4月因党争而分裂,被法庭判为非法组织。1988年2月马哈蒂尔在原巫统基础上重组&新巫统&(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从巫统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党重返新巫统后再次还名为&巫统&。现有党员280万。巫统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国阵出任政府正、副总理。现任主席纳吉布,署理主席穆希丁。
(2)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最大的华人政党。日成立,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改为现名。党员103万。现任总会长蔡细历,署理总会长廖中莱。
(3)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日成立。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族政党,旨在争取和维护两族利益。党员55万人。主席达图&帕拉尼威&哥维达萨米(Datuk Palanivel Govindasamy),日就任。
主要反对党:
(1)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Malaysia):原称泛马伊斯兰教党。以马来穆斯林为主的宗教政党,主要势力在北马。日成立,年曾加入国民阵线。年和1990年至今在吉兰丹州执政,年在丁加奴州短期执政。1992年8月决定在吉兰丹州实施伊斯兰刑事法。党员80万。现任主席哈迪&阿旺(HADI AWANG)。
(2)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政党。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的分部。本届国会最大反对党。主席卡巴星(KARPAL SINGH)。
(3)人民公正党(People's Justice Party/Party Keadilan Rakyat):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册的伊斯兰教社会联盟。旨在联合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力量,抗衡政府,争取公正。2003年7月,国民公正党决定与反对党人民党合并为人民公正党。党主席为原公正党主席、前副总理安瓦尔夫人旺&阿兹莎(Wan Azizah),署理主席为穆罕默德&阿兹敏&宾&阿里(Mohamed AZMIN BIN ALI),前副总理安瓦尔&伊布拉希姆(ANWAR IBRAHIM)曾任该党顾问。
日,纳吉布接任总理后进行内阁改组,共设25个部,内阁成员有:总理兼财政部长、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纳吉布(Dato' Seri Haji Mohd. NAJIB Razak),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慕尤丁(Tan Sri Dato' Haji MUHYIDDIN)、总理府部长帕拉尼威尔(DATO' PALANIVEL)、总理府部长许子根(Tan Sri Dr KOH TSU KOON)、纳兹里(Dato' Seri Mohamed NAZIR Abdul Aziz)、诺尔&穆罕默德(Tan Sri NOR MOHAMED)、贾米尔&基尔(Dato' Seri JAMIL KHIR)、伊德里斯&加拉(Dato' Seri IDRIS JALA),种植业及原产品部长柏纳&吉鲁克&东波(Tan Sri BERNARD GILUK DOMPOK),内政部长希沙慕丁(Dato' Seri HISHAMMUDDIN),新闻、通讯与文化部长拉伊斯&亚蒂姆(Dato' Seri Dr RAIS YATIM),能源、绿色科技与水务部长陈华贵(Dato' Sri Peter CHIN FAH KUI),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穆罕默德&沙菲(Dato' Seri MOHAMED SHAFIE),高等教育部长穆罕默德&卡利德(Dato' Seri MOHAMED KHALED),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塔法(Dato' Sri MUSTAPA),科技与创新部长麦克西姆斯&乔尼迪&翁基里(Datuk Seri Dr MAXIMUS JOHNITY ONGKILI),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道格拉斯&乌加&恩巴斯(Dato' Sri DOUGLAS Uggah Embas),旅游部长黄燕燕(Dato' Sri DR NG YEN YEN),农业与农基产业部长诺赫(Datuk Seri Haji NOH),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扎希德(Dato' Seri Dr AHMAD ZAHID),工程部长沙兹曼(Dato' SHAZIMAN Abu Mansor),卫生部长廖中莱(Dato' Sri LIOW TIONG LAI),青年与体育部长艾哈迈德&沙比里&契克(Dato' Sri AHMAD SHABERY Cheek),人力资源部长苏巴马南(Datuk Dr S SUBRAMANIAM),国内贸易与消费者事务部长伊斯梅尔&萨伯利(Dato' Sri ISMAIL SABRI),第二财政部长艾哈迈德&胡斯尼(Dato' Seri Haji AHMAD HUSNI),交通部长江作汉(Dato' Seri KONG CHO HA),外交部长阿尼法(Dato' Sri ANIFAH),联邦直辖区部长农齐(Dato' Raja NONG CHIK),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曹智雄(Dato' CHOR CHEE HEUNG)。
阿卜杜勒&哈利姆&穆阿扎姆&沙阿。日生于吉打州,1955年英国牛津大学伍德翰姆学院毕业。日任吉打州第27任苏丹。1970年9月至1975年9月任马第五任最高元首。2011年12月再次出任马最高元首。夫人哈米娜(Hajja Haminah Binti Hamidun),育有三女。
总理兼财政部长达图&斯里&纳吉布&敦&拉扎克。马第二任总理拉扎克的长子。日生于彭亨州。获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士学位。1976年当选国会下议员,1978年任能源、电讯和邮电部副部长,是马历史上最年轻的下议员和副部长。此后历任彭亨州州务大臣、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等职。2004年1月起任现职,2004年3月大选后连任。巫统资深领袖,曾连续多次当选巫统副主席,2004年1月起任巫统署理主席。2008年3月大选后连任副总理和国防部长,同年9月改兼任财政部长。2009年4月就任马第六任总理,2013年5月连任。夫人达汀&斯里&罗斯玛&曼苏尔(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陆军的前身是1935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组建的马来兵团。1958年从英国
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军辅助部队,1963年正式改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日正式建立马来皇家空军。最高元首是三军最高统帅。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任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总司令穆罕默德&安瓦尔上将,2005年4月任职。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10年。
三军总兵力12.95万人。陆军10.5万人,编成1个军团司令部、4个师、1个快速反应旅、10个步兵旅、5个炮兵团、4个装甲团,装备坦克26辆、装甲车1100余辆、火炮400门。海军1.25万人,编有两个海军司令部,编成10个中队,装备100余艘舰船,有海军基地4处。空军1.2万人,编两个管区(下辖5个营)、12个飞行中队和支援部队,有空军基地3处。另有预备役部队4.66万人,准军事部队20余万人。
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系英联邦成员,与其成员国交往较多。已同131个国家建交。
外交方面,马来西亚在日加入联合国,也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国协、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同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英语:ASEAN)的创立国之一。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谴责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1998年主办了第六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集团。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2005年底主办首次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
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关系,关注伊斯兰事务。主张伊拉克战后重建应尊重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符合伊人民意愿。在中东问题上,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不是宗教对抗,而是捍卫领土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应得到国际社会承认。2006年多次以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主席国身份召集会议,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寻求对伊拉克问题和中东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反对西方强权政治,反对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核心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2004年5月当选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2006年3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取代原来的人权委员会。马于同年5月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3年(年)。
支持国际反恐合作,强调反恐应解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否定伊斯兰与恐怖主义的必然联系,推动宗教和文明间对话。
在朝核问题上,认为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将危及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赞赏六方会谈为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的积极作用。
两国于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进入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
两国外交部于1991年4月建立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10轮磋商。中方在马来西亚古晋设有总领馆,马方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和香港设有总领馆。
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2006年两国贸易额37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中方出口135.37亿美元;进口235.75亿美元。马来西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二大贸易伙伴。我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我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
双边关系中的其他问题
两国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有争议。双方多次表示,将共同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根据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积极寻求以双边友好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有关争议。双方还表示愿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
马是东盟重要成员,同其他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高层互访频
繁,并注意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立场。马是东盟内部贸易的重要一员,2005年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462亿林吉特,占其对外贸易总额25.44%(马方统计数据,下同)。重视地区安全合作。2004年7月开始与印尼、新加坡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协同巡逻,共同打击海盗、走私和恐怖活动。
与印度尼西亚同为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相互关系十分密切。2005年马印尼双边贸易额291.5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3.01%。两国在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2002年海牙国际法院裁定马对上述两岛拥有主权,印尼对此表示接受。2005年1月,巴达维总理在雅加达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期间会见苏希洛诺总统,并向印尼提供了救灾援助;4月,巴达维总理出席在印尼举行的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2006年1月,巴达维总理在苏门答腊与印尼总统苏希洛举行年度磋商;马来西亚皇帝西拉杰丁访问印尼。3月,印尼国会议长阿贡拉克索访马。8月,印尼总统苏希洛访马。12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问印尼。
与新加坡关系密切。新是马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5年马新双边贸易额1341.6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3.86%。两国在马向新开放领空及长期供水、新在柔佛海峡实施填海工程、白礁岛主权归属、马新大桥、马在新铁路关卡迁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巴达维就任总理后,积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两国关系得到改善。2005年3月,吴作栋国务资政与巴达维总理就双边关系问题再次在马举行会谈。4月,纳丹总统访马。同月,两国就新在柔佛海峡填海问题签署协议。6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9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2005年度东盟100领袖论坛&并演讲。11月,新加坡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贾古玛访马。2006年1月,最高元首西拉杰丁访新。
与泰国关系良好。2005年马泰双边贸易额516.1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5.33%。2006年7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赴泰国出席马泰边境委员会会议。
与文莱同文同种同宗教,双方关系十分密切。两国有林梦主权归属和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同意协商解决。2005年8月,巴达维总理访问文莱。2006年8月,巴达维总理与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第十届马文双边会议。11月,皇帝西拉杰丁访文。
重视发展同印支国家关系。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入东盟后,马与四国往来有所增多,并逐步扩大在中南半岛的投资和贸易。2005年12月,巴达维总理与来马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缅甸总理梭温举行双边会谈,敦促缅政府加快国内民主进程。2006年3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访马。11月,老挝总理波松访马。
马曾是英国殖民地,后加入英联邦,并与英同为&五国联防安排&成员,双方关系密切。80年代初马收购英资企业导致两国关系趋于冷淡,后虽有所回升,但仍时有摩擦。年间,马哈蒂尔总理三度访英,两国关系有了较大改善。2005年3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英。9月,巴达维总理赴英国伦敦出席大马全球促销巡回发展会并发表演讲。2006年7月,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英。
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上世纪80年代,马哈蒂尔总理就提出向日本学习的&向东看&政策,旨在通过引进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快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2005年,双边贸易额1129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1.67%。2005年5月,巴达维总理访日,双方同意于年底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2月,马与日本签署两国《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成为继新加坡和墨西哥之后第3个与日本签署此类协议的国家。2006年5月,巴达维总理访日。6月,日本明仁天皇访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日。
美近年来一直是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外来投资者。2005年,马美双边贸易额1609.5亿林吉特,占马外贸总额的16.63%。年6月,美对马协议投资额累计为50.74亿美元。两国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矛盾较深,双边关系曾因&安瓦尔事件&受到一定影响。&9&11&事件后,美出于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重视马在伊斯兰国家中的特殊作用,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反恐合作加强。
2006年1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访马。2月,巴达维总理访问澳大利亚。3月,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马。5月,巴达维总理访问牙买加。6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纳吉布访问印度。7月,东帝汶总理奥尔塔访马。8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马。9月,巴达维总理赴芬兰出席第6届亚欧会议,赴古巴出席第14届不结盟运动峰会,赴美国出席第61届联大。11月,巴达维总理访问巴基斯坦。12月,巴达维总理访问委内瑞拉。
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
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
。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基本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刺激经济措施。2009年纳吉布总理执政后,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和内需增长的措施。目前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回升势头明显。2010年公布了以&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为主题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并出台&新经济模式&,继续推进经济转型。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
产锡大国,但产量逐年减少,2004年锡产量为3500吨。截至日,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194.9亿桶,可供分别开采19年和33年。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
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一度下滑,后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取得较快增长。
耕地面积约414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30.6%。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
胶、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60%。2005年农、牧、渔、林业总产值为221.42亿令吉,增长4.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5%。近几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如下:(单位 万吨):
棕油 6.07 1588
橡胶 116.87 112.6 126
水稻226.4 224
原木(千立方米)
* 为估计数字。
盛产热带林木。渔业以近海捕捞为主,深海捕捞和养殖业有所发展。2001年水产产量估计为122.58万吨,2002年同比减产1.7%。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2
006年制造业销售收入5113亿令吉,增长11.2%,;就业人数108万。马来西亚的工业主要是原料主导型的加工工业,近些年来,在电子,汽车以及钢铁方面发展非常迅猛。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很快,从事工业的就业人数也逐渐增多。如今,马来西亚将出口导向型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将工业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子业都取得长足发展。
马来西亚是生产及出口半导体、视听器材、空调、橡胶产品及人造油产品,并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马来西亚工业经过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马来西亚工业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比较发达。国产小汽车在东亚一带享有盛誉。马来西亚也把重点放在推介资讯科技上,它以多媒体超级走廊宏愿计划大举开放通讯市场、网上资讯服务、电子商务、数码广播科技。
以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2010年矿业总产值估计为44.96亿林吉特。据马能源、供水及通讯部统计,马原油储量为52.5亿桶,可供开采19年。天然气储量为24889.8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33年。2010年石油产量为2.3亿桶,液化天然气产量为2436.3万吨。
范围广泛,包括水、电、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饭店、餐馆、金融、保险、不动&
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70年代以来,马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2005年服务业增长6.5%,就业人数约535.36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0.76%,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相应的旅游业,也使得当地服务业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批发,零售,金融,住宿等等,都显示了马来西亚在服务业拥有飞速的发展,并且服务业促进当地就业,全国几乎一半的人口从事服务业。
自1996年设立&多媒体超级走廊&以来,创造了超过4万个就业机会。截至2006年7月,多媒体超级走廊内1552家注册公司销售收入约60亿令吉。
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1990年和1994年举办两届马来西亚观光年。拥有饭店约1878家,饭店入住率55.3%。主要旅游点有:吉隆坡、云顶、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热浪岛、邦咯岛等。据马旅游部统计,2010年赴马游客为2470万人次,收入583亿林吉特。
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
空业亦较发达。
公路:2003年全国公路总长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册交通工具1480万辆。
铁路:2003年总长2267公里,主要贯穿马来半岛。
水运:内河运输不发达,海运80%以上依赖外航。共有各类船只1008艘,其中100吨位以上的注册商船508艘,注册总吨位175.5万吨;远洋船只50艘。共有19个港口。大力发展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主要航运公司为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槟城、关丹、新山、古晋和纳闽等。
空运:民航主要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营,有飞机110余架,开辟有航线113条,其中80条为国际航线。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全国共有机场37个,其中有5个国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槟城、浮罗交怡、哥打基那巴鲁和古晋。
2006年9月,马政府向国会提交2007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总收入1348亿林吉特,总支出1594亿林吉特,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6年的3.5%降至2007年的3.4%。近几年联邦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令吉):
收入 993.97 4
支出 5.4 1368
盈余 -199.14 -186.84 184
截至2006年底,外债总额512亿美元。截至2007年3月,马外汇储备为873亿美元,是短期外债的9.1倍,可支付进口8.1个月。
现为世界第18大贸易国。2006年主要出口电子电器(占总出口的47.7%)、棕榈油(5.5%)、原油(5.4%)、木材产品(4.0%)、天然气(4.0%)和石油产品(3.2%),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新加坡、欧洲联盟、日本和中国。主要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令吉):
总 额 7.98 10694.42
进口额 0.1 4804.93
出口额 7.88 5889.49
差 额 810.7 997.78 1084.56
大力吸引外资。2003年外国投资总计156亿令吉,增长35%;2004年为13
1亿令吉,下降16%;2005年为179亿令吉,增长37%;2006年为202亿令吉,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新加坡。为了加大吸引外资又开放了一个&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通过吸引外国人到马来西亚侨居和投资来带动当地的经济。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根据马财政部统计,截至2003年8月,马个人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58%,年增长率6%。根据马能源、通讯和多媒体部统计,截至2004年6月,固定电话用户454.7万人;移动电话用户1240.8万人,城市和乡村中的固定电话拥有率为23%和12%,移动电话拥有率为53%和12%。截至2006年4月,马电脑用户420万人,互联网使用人数占40%。根据马来西亚卫生部统计,2003年,全国平均每1377人1名医生,共有病床34089张。2006年人均寿命74.1岁。
马来西亚房价世界排名第99位,租金却是第9位,相对于新加坡高昂的开销,
马来西亚不仅地理位置理想还有众多优惠政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MM2H)以其较低的门槛、较简易的程序和较优惠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国外人士到马来西亚置业定居、购房投资。
2011年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为每月4025林吉特。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2979名医生,137所医院。1986年马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6年6月,马共发现艾滋病患者5830人。2010年人均寿命男性为71.9岁,女性为77岁,婴儿死亡率6.8&。(资料来源:马统计局)
马来西亚的人口由许多族群所构成。马来人占55%的人口
,其他土著占另外的11%。根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习惯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马来土著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过三分之二。半岛也存在着为数较少的原住民群体,在那里他们被统称为Orang Asli。关于谁能获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马来西亚华人占24%。(1957年华人约占为马来西亚全国总人口的40%,马来西亚华人在节育、经济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而造成华人所占人口比例逐渐大幅度下降),印度人构成了7.1%的人口。历史上,华人是经济和商业方面占主导地位的社群,占槟城、怡保、太平及吉隆坡大多数人口,而怡保及槟城也保留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泰米尔人。许多欧洲人与中东人分别透过通婚进入基督教与穆斯林社群。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称为马来西亚语,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虽然在1969年种族骚乱后,马来语成为主要语言。在马来西亚社会的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而且在所有的公立学校,强制规定为数学和科学项目(数理)的教学语言。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马来西亚英语也广泛使用在企业,并使用大马式英语(Manglish),这是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方言及泰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错误使用马来语,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
在马来西亚存在许多其他语言,其中包括有137种语言的使用者。西马包括41种语言。东马的土著部族有自己的语言,这与马来语有关,但容易区别。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语言是伊班话,而在沙巴土著则是说杜顺语言。马来西亚华人多讲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汉语方言,较常见的包括粤语、华语、闽南语、客家语、海南话和福州话。泰米尔语主要由泰米尔人所使用,占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多数。马来西亚泰米尔语是一个显著的方言,不同于在印度泰米尔语,加进许多来自马来语的词汇。其他南亚语言以及泰语也广泛使用于马来西亚。
有一小群马来西亚人具有高加索人种祖源,并说著克里奥尔语,例如以葡萄牙语为基础的马六甲克里奥尔语,以及西班牙语为基础的Chavacano language。
现今的马来西亚马来人以标准马来语(Bahasa Melayu Baku)为共同语。这个共同语是基于马来西亚柔佛以及印尼廖内群岛的方言发展出来的。除了标准马来语以外,不同地区的马来人也讲不同的马来方言。其中有一些是马来西亚本土的方言,有些则是印尼的马来方言。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大马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华语交谈。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马来西亚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马来西亚华人与大中华经济圈往来频密,标准华语因而受到重视。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为规范华语使用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日宣告成立。
马来西亚华人(民系)汉语方言组人口结构
槟城、吉打州、吉兰丹、登嘉楼、马六甲、森美兰州;柔佛州:麻坡、峇株巴辖、居銮、新山、丰盛港、昔加末、笨珍;雪兰莪州:巴生;吉兰丹州;霹雳州:安顺、太平;砂拉越:古晋市、纳闽
吉隆坡、彭亨州、雪兰莪州、霹雳州、森美兰州、沙巴山打根、柔佛州丰盛港
柔佛州新山、吉打双溪大年、雪兰莪滨海一带、槟城大山脚等
柔佛州:古来、居銮;沙巴:亚庇、斗湖;霹雳州:怡保;雪兰莪州:安邦;彭亨:劳勿;砂拉越:古晋市;森美兰州
闽清语福州话
砂拉越州:诗巫、民都鲁、泗里街。霹雳州:实兆远;柔佛州:永平、峇株巴辖。
彭亨州:文冬
约有50份报纸,用8种文字出版。主要报纸有:马来文的《马来使者报》《每日新闻》《祖国报》;英文的《新海峡时报》《星报》《马来邮报》;华文的《光华日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简称马新社)是一个半官方的通讯社。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属官办,建于1946年,拥有6个广播网,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广播。
马来西亚之声电台建于1963年,用马来语、阿拉伯语、英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他加禄语和泰语等8种语言对外广播。
马来西亚电视台属官办,建于1963年,设有两个公共无线电视频道(国营电视台)TV1、TV2及若干有线电视频道,无线电视TV1使用马来语播放,而TV2则使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播放。
另外还有拥有四家私营无线电视台的首要媒体集团。旗下包括使用华语和英语的八度空间电视台(8TV)、国民电视(NTV7)、以及使用马来语的TV3与TV9。首要媒体集团和马来西亚电视台并没有开辟免费的纯中文频道,现有的6个免付费电视频道,在黄金时段所播出的节目都需要和马来和印度裔一起共用。开办了ASTRO卫星有线电视频道。
马、华、印各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政府努力塑造以马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文化,推行&国民教育政策&,重视马来语的普及教育。华文教育比较普遍,有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2007年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91.9%,入学率71.5%。全国共有470多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130万册.
小学学校分为三种。第一是以马来文为主的国民小学;然后还有以华文或淡米文为主的国民型小学。而中学则分为两种,既是国民中学5年制和以华文为教育体系的华文独立中学6年制。国民中学普遍为5年制,即中一至中五,但有中学预备班与大学先修班。等级分为初和高中。初中时报考(PMR),高中科班制即分为理,商和文科,高中报考SPM,国民大学先修班则分为两种即中六和Matric预科班。中六报考STPM,预科班以学期鉴定。大马现有61所独中,每所独中皆分为高、初中等级,并于初中三及高中三报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及高中统一考试初中学生统一课程,而高中则分学科班级上课。学科班级普偏上分理科和文商,有条件的独中也开办技职教育班。从中学至大学,可通过不同途径即私立学院所开办的A-Level,大学基础班,专业文凭。
1997 年马来西亚政府通过了《私立教育法》,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马来西亚有10 所高等公立大学,4 所外国大学分校,652 所私立学院 ( 其中 79 所私立学院提供 3 + 0.2 + 1 等双联课程) .私立教育机构每年招收的学生有几十万名,为了保障质量,马来西亚教育部成立了私立教育及国家学术鉴定局 (LAN),对私立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学费以及师资水平进行监督和调控。2013QS亚洲大学前100强,五所马来西亚高校列于其中。
马来西亚羽毛球项目较突出,主力有名将李宗伟,华裔,男子单打选手。从1998年开始代表马来西亚出外参加比赛,在2003年在大马卫星羽球赛赢得首个冠军。常被拿来与中国林丹、印尼陶菲克并列为三大高手。李宗伟是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有力对手。
马来西亚至今未获得过奥运金牌,羽毛球是大马唯一赢过奥运奖牌的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拉昔夫与耶莱尼兄弟夺得男双铜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谢顺吉与叶锦福赢得男双银牌,拉锡德摘取男单铜牌。李宗伟与林丹,两人在2008年与2012年连续2届奥运会双双闯入男单决赛,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李宗伟连续2次都遗憾获得银牌。
马来西亚壁球项目有号称&壁球公主&的妮科尔,曾于1998年曼谷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两度夺得女子壁球项目金牌。 据悉,在2010广州亚运会,马来西亚所角逐的14个项目中,共有10个项目贡献奖牌。其中6个项目的选手摘金,即羽毛球、射击和举重,以及壁球、自行车、跳水和艺术体操。
马来西亚选手曾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夺得8枚金牌、17枚银牌和17枚铜牌,无论是金牌数还是奖牌总数都创造了该国代表团亚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上述8枚金牌分别来自保龄球(3枚)、羽毛球(1枚)、武术(1枚)、帆船(1枚)、壁球(2枚)。
马来西亚足球协会在2004年正式推展马来西亚超级足球联赛,并希望能够借助有关的足球联赛提高马来西亚的足球水平。
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1990年和1994年举
办两届马来西亚观光年。拥有饭店约1878家,饭店入住率55.3%。主要旅游点有:吉隆坡、云顶、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热浪岛、邦咯岛等。2006年赴马外国游客人数达1754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外汇收入360.2亿林吉特。
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一个美食天堂,多元化的种族造就了马来西亚这国家拥有许多特殊美食。以下是大马美食:椰浆饭(Nasi lemak),马来饭,马来BBQ,忍当鸡,沙爹,沙律啰惹,咖喱鸡,飞天薄饼(Roti canai)等。
雪兰莪巴生有一味长久享誉东南亚的中式早茶 ―― 肉骨茶。肉骨茶用猪的排骨肉、茶叶、人参作主料,配以盐、酱油、胡椒、味精佐料,烧煮多时,茶叶、药材之味便可渗入排骨。吃起来香而滑嫩,真正美味。
炒面的面条与用面粉做出来的面条类似,但此种面条是用米磨成的粉制成的,有各种不同口味的炒面,例如马来口味、中国口味、印度口味及素食口味。
咖哩叻沙是用面条浇上咖哩酱,配上鸡肉块、豆腐及豆芽一起享用。 辣得过瘾
酸辣咖哩饭是通常在斋月所吃的食物,但在吉兰丹及丁加奴,随时可以吃到。
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雨林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出产许多热带水果。以下是大马水果:榴莲,山竹,黄梨,椰子,火龙果、水翁,桂圆和香蕉等。
沙巴可以是马来西亚深藏未露的绝妙旅游地,见识了沙巴。你就会惊讶马来西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活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普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保持着许多有趣的风俗传统。马来西亚的风格就像这儿的天气&&热情。无论是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一句句浓浓的马来音普通话&你好!(Apa khabar?)&
槟城,当年英国商船来此躲避风浪的时候,他们给这个美丽的海岛起名为乔治市,华人则称之为槟榔屿。这里最让人着迷的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轻柔韵律,也有安娜与国王的感伤情怀。
槟城蝴蝶园,是闻名的热带蝴蝶庇护所,园内有50多种3000多只蝴蝶和青蛙、蝎子及其他昆虫,还有百合花池塘、瀑布、隧道、泥泡地、实验室等。当您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博物馆时,一道由四千一百三十多只蝴蝶拼成炯丽的光谱立
即呈现在您的眼前。在这个美丽的花园中漫步,常常会以为一个隐藏的展览而惊讶,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您可以在咫尺之间观察展品的一举一动,进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砂拉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分散着27种部落民族,是一个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拉越,每公顷的树林种类比整个北美洲还多,一棵参天大树上有上千种昆虫。
砂捞越地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宽450公尺,高100公尺。置身其中,方才感受到人类在自然界的渺小。游人只在获得研究准证及有特定的导游陪同下才允许进入。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满动感,到处是多姿多彩的娱乐,爵士乐、乡谣和西方音乐萦绕酒吧、的士高舞厅,一派大都会的繁华景象。吉隆坡住宿选择相当多,高档的诸如马来王宫风格的伊思塔那大饭店,机场附近的高尔夫休假区等,主要供游客和商务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尝到世
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马来菜、中国菜、印度大餐、西餐外,还有巴基斯坦餐饮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种商品荟萃,从古董到最具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从世界名牌时装到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
云顶(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马来西亚新开发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位于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脉中段东坡(蒂蒂旺沙山脉),吉隆坡东北约50公里处.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位于市中心丹也大楼面的国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以独特的现代设计表达出传统回教的艺术,装饰和设计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伞形的屋顶,象征一个独立国家的抱负.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素丹国(满剌加王国)的都城。从16世纪起,历受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统治。数百年来,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罗人及爪哇人相继来到马六甲,经过长期的交流,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汇成特有的文化风貌。这里有中国式的住宅,荷兰式的红色楼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较好,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木门上装着瑞狮门扣,窗上镶龙嵌凤,古色古香,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
中国山又名三保山,是为纪念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命名的。此山位于马六甲市郊。关于中国山,流传着&一位中国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传在15世纪60年代,马六甲的统治者是一个年 轻而聪明过人的苏丹,曼斯国王。有一天,一艘中国船驶抵马六甲,船的内部到处插满了金针,船长给苏丹送去一封信,声称他奉中国天子之命诏告苏丹 &每一根金针代表我的一个臣民,要是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根,你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苏丹接到信后,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装了好几袋谷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数得清这艘船上的谷米,你就能准确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会知道我的权力有多大。&
跨越马六甲河桥,到了河的东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红色的钟塔和维多利亚时代所建的喷水池。广场周围都是荷兰式的红色建筑物。面广场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就是古老的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它建于17世纪,是东南亚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300多年来,它一直是政府机关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有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硬木门,门前是宽阔的石级。馆内保留了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婚嫁服饰,金、银、珠宝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票。
葡萄牙城山
在马六甲市西南,接近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将中国明成祖赠送的金龙文笺勒石树碑之处,明成祖曾封此山为&镇国山&,后名圣保罗山。山的东南麓有一座&没有墙的城门&,那是马来西亚历史遗迹。
柔佛新山金海湾(Danga bay),是一个沿着新柔海峡而建的旅游景点。在归帆点缀下成为南马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是大马南部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来自世界各国的船只停泊在这里。金海湾将成为马来西亚依斯干达首屈一指的海滨发展。它提供高档物业,零售商店和休闲活动。在这个金海湾范围内,有餐饮中心、沙滩酒吧、水上运动、植物园、小型动物园、风帆俱乐部、游乐场及颇大的广场。
民俗风情与禁忌:交往切忌用左手,传统上马来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象征。对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更不可随便以食指指人。马来人忌讳摸头,除了老师和宗教仪式外,不可随意触摸马来人的背部。马来人禁烟,不吃猪肉、死物或动物血液。以米饭、糯米糕点等为主食,用餐习惯是用右手抓饭进食。在相互交往时,衣冠必须整齐。如果到访别人家中而穿着拖鞋,则必须脱掉,放在门口。参观回教堂须注意非回教徒入堂前需脱鞋。到寺庙参观时,女性注意穿着不可暴露手臂和双脚。不得从正在祷告的回教徒面前走过。未经许可,不得拍照,不得触碰《可兰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来西亚留学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