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佛教的传播路线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正确的是

Error while processing content unencoding: invalid block type当前位置: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漠拉比法典》颁布②..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漠拉比法典》颁布     ②爱琴文明的发祥③楔形文字的出现        ④佛教的诞生A.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题型: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史实。公元前公元前1790年,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爱琴文明的发祥于公元前20世纪;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出现;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漠拉比法典》颁布②..”主要考查你对&&布匿战争,人类的社会,三大人种的形成,罗马帝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布匿战争人类的社会三大人种的形成罗马帝国
布匿战争: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Poeni,据说意为“棕桐之民”),故得名。战争共进行了3次,罗马最终攻灭迦太基,夺去了西地中海的霸权。三次布匿战争:1、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年)导火索是“墨西那事件”,经过20年的较量,迦太基战败求和,罗马获得了3200塔兰特的赔款和西西里岛以及意大利半岛之间所有岛屿。2、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年)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取得了特列比亚河畔战役、特拉西美战役、康奈城战役的胜利,创早了古代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但在扎马城决战中,汉尼拔战败,迦太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北的全部领土,赔款10000塔兰特。迦太基事实上成为罗马的附属国。3、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146年),经过3年围攻,罗马最终灭亡迦太基。布匿战争示意图:西欧历史上传奇的将领汉尼拔:汉尼拔·巴卡(Hannibal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古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牺牲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又叫“康奈大战”)(公元前216年)中巧妙运用计策(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于进入罗马国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此人之军事威胁,特别是情报搜集、行军布阵及外交分化罗马联盟上,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用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至汉尼拔在公元前183年服毒自尽。早期猿人:早期猿人是最早完全形成的人,是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生存难带为38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现在所知道的的最早的猿人化石是在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发现物主要是上下颌骨和牙齿,经测定,其年代在377万年前至359万年前。1972年,在东非肯发现的KNMER-1470号人是目前公认的最早人类的典型代表。学术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成为最早的人属。最早的人属是“能人”。化石最早于1960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的。“能人”生存年代大约距今180万年前。晚期猿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8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 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臹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的出现:KNM-ER1470号人类头骨:KNM-ER1470号是1972年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的。发现事情这个头骨已经分裂为150多块碎片,经复原后按登记号码为KNM-ER1470号头骨。该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容量约为775毫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1470号人是最早的人属代表之一,但头骨无突出而相连的眉脊,因而在进化系统中处于何种位置仍有争议。人种的形成: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此外,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直立行走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三大人种:人种的怎样形成,至今都是一个谜。一般认为人种形成是长时期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影响的结果。多风沙和积雪的地带的自然风貌,对黄种人的眼睑的形成影响很大;阳光稀少、气候寒冷潮湿的北欧,是形成白色人种的典型环境;在横贯赤道的非洲,气候炎热,长期生活在哪里的人种具有黝黑的肤色,这是对环境是适应。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都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和谴责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自奥古斯都开创帝国制度(公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时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为止,存在将近1500年。是古罗马文明由原本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是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虽然最初几位皇帝都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实际上已经具备帝制的特点,所以整个政府可以说是由皇帝领导而运作。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扶菻。罗马帝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27年2、建立者:屋大维,被称为“奥古斯都”3、阶段: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全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4、后期帝国:(193年~476年)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首都是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兴起。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疆域: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漠拉比法典》颁布②..”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676146222575391877868810980824当前位置: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①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②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③是元朝关汉卿的元曲作品;④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因此选D。点评:本单元重点问题有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书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艺术成就。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主要考查你对&&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诗经》,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诗经》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特点: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1、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5、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1、唐代开放的社会、繁荣的经济,促进了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特别是科举“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中外之间和民族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是推动唐诗辉煌发展的原因。 2、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句子长短不一、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因而受到市民的欢迎,这是词本身的优势。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这些构成了宋词辉煌的基本原因。 3、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巨变,为小说繁荣提供了沃土;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很明显,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
小说演变:(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唐代的传记小说: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代表作有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等。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3)宋代的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存宋元话本小说约四十篇,主要描写处于生活下层的市井细民及其日常生活,反映他们在情爱方面的悲欢离合,对荣华富贵的渴望,对世态人情的玩味,以及对灵怪、公案的广泛兴趣等,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其中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爱情婚姻题材的话本,如《碾玉观音》等,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公案题材的话本,如《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具体讨论、分析),反映出民众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存权利、生活治安的深重忧虑。因此,宋元话本把我国的小说推到一个新阶段。
明清小说的繁荣:(1)产生的背景: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2)繁荣的原因: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 ③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3)四大名著:
(4)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清朝)——《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5)讽刺小说: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1、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2、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3、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4、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5、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6、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7、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诗经》:
①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②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③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 现存最早的诗歌&——《诗经》:
1、时间:西周至春秋中期2、特点: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3、内容: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其中的精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4、影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诗经》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国诗歌最早的形式。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苏轼本人在1057年(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一些措施,受到贬谪。哲宗时,他任翰林学士等,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又被贬谪。在政治上他倾向于保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他却是赞成的。在文学方面,他是革新的主将。他的词开豪放的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包括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对身世、友情的抒发,达到了“无意不可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他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他的散文明白畅达,同韩、柳、欧及其父弟并称。他还擅长书法,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善画竹,主张神似。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北宋晚期学者;母亲系状元孙女,读书很多。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岁嫁给太学生出身的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婚后两人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优裕、美满。她44岁那年,金兵入据中原,他们被迫抛弃金石书画逃往江南。两年后,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只身在离乱贫困中漂泊,直至年迈病故。她的词,富于真情实感,重视音律,字句精练,属婉约派。后期的代表作有《声声慢》《武陵春》等,情调过于伤感。她的作品留下来的有后人辑录的《漱玉词》。   
辛弃疾: 辛弃疾(),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所占。21岁时,他参加抗金义军。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来到南宋的都城临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多次上书要求南宋政府收复中原,都未被采纳,反而遭到当权者的忌恨,落职后近二十年,闲居江西信州(今上饶市)。直到晚年,南宋政府才又重新起用,但仍对他很不重视。年迈的辛弃疾终于怀着收复中原的宏愿,抑郁地离开了人间。 辛弃疾的词里有许多反映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政治斗争内容,并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态度,交织着意气风发而又沉郁悲凉的复杂心情。坚定的抗金意志,始终贯穿在他一生的作品里。他的词,同苏轼一样,不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一位,并在更大的程度上冲破了词的格律,以文为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自由奔放。辛弃疾由于政治上失意,力求从抑郁中解脱,这就给他的词带来了消极成分,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 豪放派、婉约派比较:
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应注意,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并不截然分开,但各有偏重。 宋词及其沿革: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就有词作问世。词发展至宋代而走向辉煌。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流传至今的仍有两万多首。南宋的词,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就在宋代,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进入繁荣阶段,词的创作高潮便过去了。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的唱法久已失传,但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音乐节奏之美。
宋词:1、变化: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2、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要派别:①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词的内容上,摆脱了咏叹个人悲欢离合或喜悦忧伤的狭小范围,扩展了题材,凡是怀古、咏史、说理、感事、言志、抒情、描绘山水田园,都可用词来表现,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音韵格律的束缚,开创了豪迈奔放和清新高远的风格。 宋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故名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一般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但也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宋词的流派,历来有婉约与豪放之别。宋词流传至今仍有两万余首、一千四百余家,词牌之多,据《钦定词谱》统计,即达八百二十余调、二千三百余体。&元曲:1、含义: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数是由几首曲组成。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也比词更口语化。“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2、成就: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另两位是郑光祖、白朴)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元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在金元时代的北方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诗体。而杂剧则属于戏剧文学的范畴,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在杂剧中包括唱曲、宾白、科介三部分。虽然它的唱曲和散曲一样,都是配有音乐的歌唱,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宫调和曲牌来写,但绝不能离开科白。科白是杂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表达剧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代言体。而散曲除极少数例外,一般都是用来抒发作者自己感情的,尽管配有音乐,也只是作清唱用的,因为不需要科白,故称为“散”。元杂剧是带有浓厚地域性特点的戏曲艺术形式,属“北曲”声腔系统。杂剧的结构基本上有统一的规范,多为四折一本,有时应复杂剧情需要,也不限于四折。杂剧作为元代最突出的音乐成就,处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元杂剧创作中,可考的剧作家有80多人,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廷玉等一大批著名剧作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数量众多而又具相当艺术水准的剧本。今见于书面记载的作品有五百余种,而现存发现的剧本有一百七十多种。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49932670092231361034002616282586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