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叫石建文的京东全国有几个仓库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 -
《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二○○六年第二期(三)
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湖北要继续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湖北的实际紧密结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步伐;努力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求实创新,为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提前一年实现人均超万元的预期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干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1%以上;粮食总产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 与此同时,湖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投入增长尤为显著,为湖北进入新了乾快速增长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俞正声说,在全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快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振兴湖北经济的一项带有关键性的措施。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有,始终不渝地做好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和培育市场主体的工作推进工业兴省战略。湖北提出并坚持“要有目标,但不能压指标;要比较,但不能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浮躁”的指导思想,把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作为考核一个地区和一个干部是否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尺度。&&&&& 再展宏图,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谈到落实中央加快实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时,俞正声说,湖北省始终要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面对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湖北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湖北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北是农业大省,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主要反映在农村。全省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决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的面貌。&&&&& 未来几年,将再塑湖北现代“九省通葡”立体交通新格局:新增铁路里程1083公里,并通过一系列线路改造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使武汉至北京、至广州的时间缩短到4小时,至合肥的时间缩短到2小时,成为全国铁路重要枢高速公路增加到3500公里,与走边6省市全部实现高速互通;进一步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扩建武汉天河机场,尽早将其建成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 在极大地抬升通商能力、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以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和高新技术发展区为目标,以加快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4至6个销售收入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 俞正声说,武汉是中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建成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部地区要素配置中心,建成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启主创新密集区、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进一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健全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其他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 和谐奋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俞正声说,在努力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湖北要把握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关系,进一步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力争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基础上,“十一五”期末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城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达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达到6%,到“十一五”末,社会保障新增400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坚持将农村社会事业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水平。省财政用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生育、’文化事业,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投入量都要增长1倍。&&&&& 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搞好社区医疗服务建设,建立城市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要认真研究、逐步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首先要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搞好,坚决贯彻免除杂费的规定;同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造就各类人才,实现科技、教育、人才强省。&&&&& 2006年,湖北计划将新增财政:收人的60%用于农村,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财政对乡镇农技服务、畜牧兽医、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入达到每个农民10元以上的水平。&&&&& 俞正声说,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罗清泉在东湖高新区调研时提出高起点规划建设科技新城
&&&&& 日前,省长罗清泉在东湖高新区调研。他提出,要高起点规划,加快建设武汉科技新城;、使其成为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我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罗清泉一行首先来到NEC、爱多电子、光谷激光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研发、市场经营情况,与企业负责入一道商量加快发展之策;这些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目前生产、销售两旺。罗清泉叮嘱企业负责人,在发挥技术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完善设计,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后,罗清泉分别听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建设光电国家实验室,以及东湖高新区关于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了深入研究。&&&&& 按照新的规划,规划范围约220平方公里的武汉科技新城,定位于“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和中国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罗清泉对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表示肯定,并高兴地指出,这里将是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新的增长点。&&&&& 他要求东湖高新区邀请有关专家对这个规划作进一步的论证和完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产业发展、生活安置和保障体系建设。要着眼于服务自主创新的功能需要,留下足够的产业发展空间,些重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要做好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发展规划,使科技新缄在一个高起点的平台上发展,成为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省政府秘书长李春明、市委副书记叶金生、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等参加调研。
汪光焘近日再次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近日在安徽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谈到如何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力口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时,再一次强调要进一步认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汪光焘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城市规划内涵的理解,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处理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关系,发挥对其它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要认真实施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安排好城市住宅建设用地。另外,要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狠抓落实,认真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即把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维护公共利益,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创新机制,即严格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紫线”和”黄线,,建立城市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城市规划的编制申报程序,推进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的建立和效能监察工作。狠抓落实,即重视和加快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抓好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规划管理,健全规划日常管理机制。
我国1.2亿公顷耕地保有量为约束性指标
&&&&& 从3月5日上午提交大会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得知,1.2亿公顷耕地保有量被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将分解到各省(区;市),并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而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下放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要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耕地保有量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草案)》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大型灌区,完善中小型水利设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纲要(草案)》还提出,要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同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纲要(草案)》还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对优化开发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土地政策,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强调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 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3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新的五年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的节能目标,中国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曾培炎说,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未来五年,中国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对新的建筑积极推行绿色标准。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同时加大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 第二,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应率先实施节能改造。开展居民住宅等普通建筑的节能改造试点,并适时加以全面推广。&&&&& 第三,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设备、建材的研究开发,广泛运用建筑智能技术,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活动场所的环境质量,降低建筑能耗。&&&&& 第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法规体系,加强对有关标准执行的监督。&
曾培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 3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对新的建筑积极推行绿色标准;第二,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第三,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第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 27日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会议认为,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剖5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巩固提高粮食、能源原材料、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立足现有基础,自力更生,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扩大就业,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王家墩商务区规划实现生态优化
&&&&& 日前,《武汉王家墩商务区规划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专家审查,这是国内首个 CBD规划通过环评。报告书从生态角度进一步优化规划蓝图,为王家墩CBD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目标设定了环境指数。&&&&& 昨日参加审查会的有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报告书》由国内知名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 王家墩商务区占地7.41平方公里,将与武汉?中国光谷、汉阳现代制造业中心构成江城“经济金三角”。&&&&& 作为全国首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将王家墩商务区规划列为首批规划环评项目。经过研究机构半年多调查分析,国内首份关于CBD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终于编制完成。&&&&& 报告书通过对CBD环境质量现状、社会环境和商务区规划、施工特点、运营方式的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理论,从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排放、环境管理、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优化方案。&&&&& 按照环评报告的预测:CBD建成后,其生态环境、绿化植被生物量可增加41%,生态价值将由 3.67万美元/平方公里上升为4.83万美元/平方公里。&&&&& 副市长胡绪鹃、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出席审查会。&
建设部专家组审查武汉总体规划并对武汉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建言献策
&&&&& 最近,武汉组织召开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审查会”。建设部专家组对武汉市刚刚修编完成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年),纲要》进行了审查,并就武汉未来15年及更长远期限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建言献策。&&&&&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副市长尹维真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了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情况。根据《纲要》,武汉未来将按照“两江三镇、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6大新城组群,建设3个城市副中心和6个新城组群中心;充分发挥武汉的区位与交通资源优势,建设“铁、水、公、空”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园林绿地体系建设,构筑三个生态绿环和水系生态廓道。& 《纲要》还对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布局、住宅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特色及城市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城市能源保障、防洪体系、人防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系统安排。到 2020年,武汉将实现宜居城市、创业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目标。&&&&& 专家们认为,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的思想和规划的原则正确,规划的内容全面、重点明确,工作深度符合最近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纲要》所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市域城镇比例的框架,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置形态,综合交通体系的总体框架,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和目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初步设想基本符合武汉市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该,《纲要》可作为下一步制订规划方案的依据。专家们高度肯定武汉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重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武汉与城市圈对接、构建市域生态廊道、集约高效布局城市用地等方面有所创新。&&&&& 据悉,武汉市现行总体规划是1996年完成、1999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本次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
土地储备助推“城中村”改造& 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步入快车道
&&&&& 近日,市土地中心相继完成对位于研口区罗家墩村的武汉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等6家企业62.19亩土地收购,此举标志着我市首期启动的城中村改造中关键的“一变一改”(集体土地变国土地、村湾改造)工作取得积极突破。&&&&& 2004年9月,我市决定在两年之内对二环以内的52个村进行综合改造,罗家墩村是16个先行试点改造的“城中村”之一。该村位于~口区古田一路至古田三路之间的汉水沿线,土地总面积877.35亩,其中耕地97.5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属于我市城中村改造中的B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0.1亩、小于或等于0.5亩,其土地除规划控制用地外,其余土地原则按保留和还建住宅用地、开发用地、产业用地和储备用地使用)。截止目前,已完成“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居民”等“五变――改造”总体目标中的“四变”,而&&&&&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关键和难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一变――改”工作推进缓慢。&&&&& 为加快推进罗家墩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土地中心运用土地储备机制,积极配合区政府、长丰乡、罗家栅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扎实、稳妥地推进罗家墩村集体土地征用转用及村湾改造工作,推动集体土地与周边插花国有土地整合,以实现罗家墩村土地整体成片开发,促进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化利用。&&&&& 据了解,此次收购的6宗土地中,除1宗用于农民居住新区还建外,其余5宗企业土地将通过土地市场以招、拍、挂方式进行公开出让,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
武汉编制城市景观灯光规划
&&&&& 《武汉市景观灯光规划》编制工作日前正式启动,今年武汉市政府将投入2400万用于灯光建设,年内将让江城“夜景成图”。根据初步构想,今年将启动“两山五桥”亮化升级工程,让两江四岸的夜色更美丽。此外,年内要完成40座楼宇亮化。 13条城市主干道的路灯设施也要提升档次。两山的亮化升级主要是对山体进行亮化,山脊线、山上的建筑物等都将纳入亮化范围。目前,蛇山亮化:工程已随蛇山改造工程同步启动,今年6月龟山山体亮化方案也将出炉,初步确定龟山电视塔、全景画馆、三国城计谋殿等都将披上灯光外衣,并有望在年内完成升级改造,明年春节前与市民见面。此外,一桥、二桥及月湖桥、晴川桥、江汉一桥的亮化,也将从桥身延伸到桥墩。&&
武汉规划国土局"数字执法"破解取证难题
&&&&& 2月14日,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土地监察大队获悉,武汉市借助高科技手段和基础地理信息,用CPS现场测数据生成土地现状图,对照“数字标准图”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在全国率先推行“数字执法”。&&&&& 过去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调查取证难。碰到当事人抵赖“这些建筑物早就已有之”时,执法人员难以调查核实。等监察队员请测绘部门绘制出:土地现状地形图进行验证时,由于时,间拖得过长,一些当事人利用这个时间差寻找各种关系摆平违法事实,严重影响了执法力度。&&&&& 为改变这种执法被动的状况,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武汉局监察大队采取有力措施探索解决执法过程中取证难、时间过长的问题。监察大队与市勘测院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勘测院开发一套“数字执法”系统,即建立一张在全市范围的“数字标准图”,每一宗单位用地都链接四种信息:城市土地规划对地块用途的规定,城市规划对地块建设的规定,规划审批对土地建筑高度、面积等的限定,历年来地块现状的变化情况。监察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这套系统,监察队员手提GPS到现场,当时就可生成现状地形图,与系统中的“数字标准图”一核对,是不是违法,哪一年违的法,,都有铁的证据。据悉,这套“数字执法”系统将在今年3月中旬在全市开始实行。&
武汉规划铁路外环――2010年多数列车不穿长江大桥
&&&&& 京广铁路线的旅客列车、穿越武汉中心城区的货车,今后多数可望不走长江大桥。《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已出台,预计2010年建成“武汉铁路外环线”。&&&&&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项目总体、高工石建文,昨向记者描摹了“武汉铁路外环”:在白沙洲公路桥下游不远处,修建白沙洲铁路桥;建汉阳等3个新车站;修建天兴洲公铁大桥、位于黄陂横店的武汉;rC编组站。将来,过境武汉的列车,主要走白沙洲铁路桥、天兴洲公铁大桥,长江大桥仅通过少量旅客列车。列车行经中心城区产生的噪音、灰尘,可望大大降低。&
武汉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获批先期建设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总投资237亿
&&&&&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下发批文。此举意味着,我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的实施获得“准生证”,实质性跨入大发展时期。我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景规划由7条线路组成,总长222.8公里。2002年-2012年间,将先期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共3个项目,线路总长度度59.74公里,建设总投资资237.22亿元;&&&&& 根据规划,到2012年,我市建成快速轨道交通基本骨架。2020年;快速轨道交通占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比重35%以上。&&&&& 据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西端线路从宗关――金山大道,线路长11.5公里,设10座车站;东端线路从黄浦路一堤角,线路长7.14平方公里,设6座车站。二期工程建设期限为2006年――2012年。&&&&&& 2号线一期北起汉口常青花园,经张公堤进入堤内,途经汉口火车站、解放大道,过循礼门后,线路以地下方式穿越长江至武昌地区;经洪山广场、武珞路至鲁巷(光谷广场)止,线路全长26.1公里,设车站23座。建设期限为2006年一2010年;&&&&& 4号线一期起自武昌火车站,经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至武汉火车站,线路全长15公里,设13座车站,建设期限为2006年――2010年。  国家发改委认为,武汉市的经济规模、经济状况和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申报条件,《建设规划》提出的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方案和近期建设方案总体合适,各线路功能定位和总体规模基本适当,资金筹集和平衡方案基本可行。
一个中心商区 两个商业中心& 30个副中心& 网点发展规划勾勒武汉商业蓝图
&&&&& 据市商业局透露,《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新近获市府同意印发。规划展示未来5年我市商业大发展蓝图:着力建设汉口中心商业区,提升中南路、钟家村两个市级商业中心功能,培育 30个市级商业副中心。我市商业近年快速健康发展,但存在网点布局不尽合理、新兴住宅区和远城区网点建设滞后等问题。市商业局负责人介绍,新的规划结合商业区域分工,坚持网点总量适度、布局合理原则,体现繁荣繁华和便民利民,考虑了不同消费水平和需求。下一步,规划将上网发布,供市民投资、置业参考。&&&&& 据介绍,规划汉口商业中心区范围:以中山大道、解放大道中段为主体,分别向沿江(河)大道、建设大道延伸,适时扩充到王家墩。,& 这里将突出发展武商片;提高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经营能级;提升汉正街商业网点质量;培育沿江大道、建设大道贸易和休闲商业特色;建设京汉大道购物、休闲长廊。、两个市级商业中心:武昌中南路中心以中南商业大楼、中商广场等为主体向徐东路、武珞路延伸。钟家村中心以汉商集团曾、部等大型商业、姗为主体向周边延伸。&&&&& 这两片区域内;将完善、提升购物功能,增强贸易、娱乐、休闲、商务等功能,支持从事生产资料批发、电子商务和规范直销经营的企业人驻。&&&&& 市级商业副中心;指在居民稠密区、历史商业集中路段、公共交通集散地、新兴大型住宅区周边设置的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徐东路、解放路、水果湖、鲁巷、街道口、南湖、沙湖、白沙洲、建二路、红钢城、后湖、永清、二七、新华下路、常青花园、西北湖、宝丰、古田、十升路、四新、沌口、吴家山、前川、邾城、纸坊、蔡甸、纱帽、阳逻、金口、盘龙承担此功能。&&&&& 到2010年,我市还将培育汉正街、白沙洲等约10个全国性市场,10个辐射范围500公里左右的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约20条专业特色商业街。& 在居民集中区,减少商居混杂的低水平商业网点,建社区商业中心。大力发展城郊各区城镇网点。&&&&& “十一五”,我市将至少建成4座10万平方米以上现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从 28家增至约35家;大、小超市扩充到120家和2000家以上。大型专业店、各种连锁经营店也将快速发展。&
诚心听取修改意见努力提高志书质量――《武汉市城市规划志》编写组召开专家评议会
&&&&& 日,市规划专志编写组在局七楼会议室召开了《武汉市城市规划志》专志稿业内专家评议会,对该志书初稿进行了评议。参加评议会的有:& 陈锡淼、眭录明、杨松筠、杜贤锦等老领导,他们曾任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总工、处长等职务,也有局机关、规划院、交通院的现任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协会秘书长饶淑华出席了会议。他们都是武汉市城市规划制定的领导者和规划实施的组织者,是业内资深的专家。此前,他们分别对本志书进行了系统认真地审阅。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宝贵地修改意见。&&&&& 会上,专家们首先对编写组的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感到志书编写人员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志书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注重广泛搜集资料、广征博采、内查外调、任劳任怨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80万字的专志初稿,很不容易。他们认为:本专志书稿从文字、体例、结构、内容、基本脉络、重大规划事件等都得到了反映,历史地客观地记述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演变与发展,这些应当充分肯定。&&&&& 在充分肯定本志书初稿成绩的同时,本着精益求精的要求,对志稿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有的专家提出:志书记述规划管理方面应补充“写人、写事、写工作思路”这个重点内容,突出规划工作服务全市城市建设、为振兴经济、为建设单位服务这条主线,围绕提高规划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这一重点,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思路和工作方针,应重点写进本志书。如:91年局里组织出台了8个重大举措的工作方针,对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有着深远意义;92年提出的“大力普及应用计算机,大力引进人才”,对全局规划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3年推行的“上门服务、现场服务”的制度,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等等。这些内容要加重记述份量。有的专家提出:对志书编辑和文字内容适当精简优化,做到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些内容适当增加、提炼、提升。如:82―83年黄孝河综合整治是推动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起点;花桥地区&&&&& 一、二、三期建设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成为了武汉城市规划居住区最具象征意义的居住区;武汉港、长江二桥规划建设开辟了 80年代武汉城市建设的先河;95年西北湖广场建设拉开了城市环境建设的序幕;江滩建设变水害为水利造福市民获得中国人居奖等。应将规划实施的影响与效果突出出来。有的专家提出:要突出武汉总体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实施中分阶段采取的主要政策、举措、演进、发展、变化应历史地客观地反映出来。有的专家对有些数字、错别字作了更正,对有些重要图片、规划方案实例等内容提出增减的建议,对志书的结构、层次、篇序提出了具体修改、调整建议。多数专家建议:本志书稿篇幅太长,有的内容重复,建议精炼一些。&&&&& 最后,志书编写领导小组负责人王锡贵代表规划专志编写组发言。他首先感谢专家们对专志的充分肯定和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会后将及时归纳、梳理修改意见。按照编写志书的技术要求,认真地进行修改,并希望继续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高质量地完成这部志书的编写任务。
明确协会发展方向& 谋划2006年工作――武汉市规划协会召开秘书长、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座谈会
&&&&& 日,武汉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在市规划展示中心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回顾2005年工作,分析协会工作形势,谋划2006年工作任务。会议提出,要在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统领协会工作全局,认真研究协会发展方向,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工作领域,发挥行业优势,提升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协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为全市规划国土资源工作服务,更好地为成员单位和会员服务,更好地为全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任务。&&&&& 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何孝齐主持。主管局分管协会领导助理巡视员袁海军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上,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志凌、勘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国庆、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维祥主任、交通专业委员会张本涌等同志分别回顾了本专业委员会2005年的工作,展望了2006年工作打算;展示中心主任戴和平报告了规划展示厅调整翻新工作及明年工作打算;协会秘书长饶淑华回顾总结了协会2005年工作,通报了2006年工作要点。协会副秘书长市土地交易中心副主任余翔、局用地处副处长金保彩等相继发言。政治处主任徐承军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上,与会人员对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2005年工作成绩作了充分肯定。在6个专业委员会汇报本专业年度工作基础上,秘书长饶淑华代表协会回顾2005年工作。她说:协会和各个专业委员会在市局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陪合下,在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努力下,实实在在地履行职责,围绕行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系列活动,6个专业委员会相继组建完成,培训交流工作经常不断,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成效,努力完成主管局交办的各项任务,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等。并通报了协会2006年8个方面工作要点。&&&&& 局分管协会领导助理巡视员袁海军发表讲话。他说: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请大家一起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不足、明晰明年工作思路。首先肯定了协会2005年工作。他说:饶淑华秘书长对2005年的工作总结具体实在,符合协会实际情况,总的说,今年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努力,完全同意这一总结,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规划国土资源行业的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对协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缺乏深刻的研究,协会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掘出来。二是在规划协会与筹备土地学会工作运作上存在“一条腿硬、一条腿软”的问题。三是规划协会的代表职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成员单位尤其是成员大单位服务不够。四是协会机构较为分散,组织体系尚未形成,& 内部关系较松散,协调沟通工作需加强。&&&&& 对于2006年协会工作,袁海军同志指出:新一年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和规划国土资源行业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中规划国土资源工作承担的任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拓宽领域、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协会职能,保证完成好各项任务。&&&&& 袁海军同志列出了明年协会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对协会发展方向的研究,努力发掘协会组织的潜能,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在不断强化代表、服务、协调、自律等四项职能方面狠下功夫,(二)加强对专业的培训交流,协会要同局人事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密切联系与合作机制,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整体的培训平台,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三)加强对各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拟在各专业委员会推选增补1名副秘书长,以适应拓展各专业委员会的需要,在深化“代表、服务”职责内涵方面狠下功夫,(四)加强对所属规划展示中心,城源公司等生产经营的管理,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开拓新的渠道,提升服务档次,在创造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五)加强规划国土资源工作的宣传,要用好阵地,转变管理模式,拓宽业务,增强“窗口”的吸引力,在千方百计增强服务效能上下功夫。&&&&& 会上,他通报了近期主要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于2006年元月,拟在武汉召开工作会议,尹维真副市长已作批示:要我局“组织好,安排好,落实好”,这次会议安排在汉召开,对我们了解协会发展方向,了解中规协明年工作思路将会提供及时的指导,我们要精心地组织好这次会议。他要求,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要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尽心尽力、共同承办好此会,随即对会务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他要求:2006年协会工作,要根据中规协的工作部署、全市规划国土资源中心任务,调整好工作思路,借鉴外地城市和兄弟单位的作法经验,谋划安排好本协会工作,使协会工作和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一个新的突破。
市规划协会秘书长会会议纪要 [2006]2号
&&&&& 日,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在武汉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协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分管领导袁海军助理巡视员、局政治处徐承军主任、局办公室黄伟华主任、协会秘书长饶淑华、副秘书长何孝齐、余翔、金保彩等同志。&&&&& 会上,首先由余翔副秘书长报告了筹建武汉市土地学会的工作方案,徐承军主任、黄伟华主任及各位秘书长就筹备成立武汉市土地学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最后,助理巡视员袁海军发表了讲话。现将会议研究事项纪要如下:&&&&& 一、会议同意:抓紧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 (一)、两年前,根据国土部和省土地学会要求,我局领导从规划与国土合署办公这一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决定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其后,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批准了我局建立土地学会的申请。中途缘于其他原因,这项工作被搁置拖延下来。与会领导及秘书长一致认为:鉴于我局继续保持规划与国土合署的体制,& 目前,成立武汉市土地学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一致同意尽快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并将这一讨论意见拟出签报,呈局张文彤局长审示。&&&&& (二)、会议讨论通过了《武汉市土地学会筹建工作方案》&&&&& 会议对此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原则同意所拟筹建工作安排。与此同时,对有关工作进行了调整、补充。确定了如下具体事项:&&&&& 1、成立武汉市土地学会筹备领导小组&&&&& 组长:张文彤&&&&& 副组长:袁海军&&&&& 成员:饶淑华、徐承军、肖辉、何孝齐、黄伟华、金保彩、汤晓光&&&&& 下设筹建办公室:&&&&& 主任:饶淑华(兼)&&&&& 副主任:余翔(常务)、金保彩、何孝齐&&&&& 组员:邹朝富、魏峰、汤林、丁雅珊以及储备中心、发证中心、勘测院等单位各抽1名人员组成。&&&&& 2、增加学会组建发起单位。会议认为:要进一步扩大发起单位的范围,除已同意武汉土地交易中心等五家单位为发起单位外,增加武汉市规划土地监察大队、武汉市土地督导处(土地专员办)。与此同时,凡取得合法资格从事全市土地事业的单位,如自愿参加,可吸收为发起单位。&&&&& 3、在土地学会会员组成方面,应注重人员结构。加强与武汉的大专院校和有关部门联系,广泛吸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有社会影响人士为土地学会会员,以期扩大学会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4、鉴于市民政局原批准我局建立土地学会的批文已过期失效,按照有关规定,应重新拟呈申请。为此,筹备办公室应抓紧与市民政局联系,完备报批手续。&&&&& (三)、会议明确了即将成立的土地学会与规划协会的关系问题。会议认为:& 由于我局是规划与土地合一的体制,学会与协会机构设置的原则是:一套人马,两个轮子,相互促进,推动规划与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 (四)、此筹建方案修改后,速报文彤局长批示。如无其他意见,尽快开展工作。&&&&& 二、会议同意《2006年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工作要点》&&&&& 会议认为:此前,协会工作要点(讨论稿)已分别印送给各秘书长征求过修改意见,其后将清样报送分管领导袁海军审阅并已审签。此会不需专题讨论,即可印发实施,抓好落实。&
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会议纪要
&&&&& 日至2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上海城市规划协会承办的全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广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重庆、陕西、新疆以及武汉、广州、南京等地省、市规划协会秘书长、协会代表近5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邹时萌、柯焕章、任致远先后主持会议,上海规划局副局长伍江到会致欢迎辞并讲话,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王燕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夏丽卿、曹昌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意见。会议共同探讨了行业协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总结交流了协会工作经验以及行业协会在“政会分离”的改革形势下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会议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与不断完善,对社团组织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也给协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大好机遇。协会审时度势,把握宗旨,承担了把新的规划理念、规划方式包括行业组织方式向社会推广、宣传、普及教育的责任,坚持自强不息,发挥其行业服务、自律、代表、协调的基本职能,发挥协会的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学术研讨、课题调研、新技术推广、国际交流、行业自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协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和完善自己的功能,为政府当好助手,为会员做好服务,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我国规划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树立了协会威信,赢得了社会认可和会员单位的好评。&&&&& 会议表示,《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使各地规划协会面临严峻的改革挑战和冲击。协会工作具有双重性,即政策性和服务性。由于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职能,这一属性使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这两种职能有时互相影响。在过去,主要是政府职能,不太注重行业本身的社会管理、服务管理和内部管理。现在,这两种职能同时并行,但各地协会为政府服务的职能范围模棱不清,加之在职政府官员无法在协会内部任职或兼职,协会必须按照社团管理条例接受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而协会的相关业务开展仍与主管部门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于是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陷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大家认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属于协会的规划服务标准制定、规划管理人员培训以及行业资质监管等社会职能转移给协会,把适宜于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行使。行业协会也要围绕“两头”来开展工作,既要围绕政府想做而不便做或来不及做的、有利于城乡规划事业发展的事来开展工作,又要围绕会员单位的需求来进行工作,切实为会员单位服务,以便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政会分离”的趋势,各地规划协会面对改革工作中的迷茫和困惑,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到有为有位,为政府和会员架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地方协会代表建议,希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对《行政许可法》颁布后各地协会所承担的政府转移职能和工作范围组织一次调研,经过分析研究,为各地规划协会的改革工作提供比较明确的指向。&&&&& 地方协会代表提出,目前协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费来源和税收问题。会费少,且收缴工作困难,许多应开展的活动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此外,行业协会既然定位为非营利性组织,便不应按企业的税收标准来纳税。对于行业协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应有一个客观的界定标准。二是人员问题,队伍职业化进程举步艰难。协会领导一般由主管单位的有关部门官员直接挂任,即便取得独立社团法人资格后,仍大都安排那些离退休的或机构改革分流出来的干部走马上任。协会工作人员普遍呈“老龄化”状态,现有的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三是行业自律问题。协会对会员单位的违规违纪、自律监管方面存在功能严重不足的问题。自律监管措施常流于形式,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四是活动组织在覆盖面上存在较大“死角”,特别是边远地区规划工作发展缓慢,协会建设滞后不前。五是与相关行业组织还没有全面建立起联系和工作网络,各地规划信息交流难度较大。六是服务会员方面。由于各地协会的主要工作和业务服从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安排,协会呈“半官半民”的状态,成为主管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主要协助或代表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在代表会员的利益方面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代表们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规划行业应当是具有良性的竞争关系,又有开放的市场,真正体现国家政策和高服务水平的行业。我国规划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规划设计单位与规划管理单位之间、各地设计单位之间、国内设计单位与国外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很多问题是政府无法做到的,需要协会出面来协调解决,因此协会工作开始越来越受社会和行业的关注,协会的健康发展维系着规划行业的稳健发展。大家感到,经费问题不应是根本问题,而协会职能的发挥问题才是关键。协会业务主要依靠政府委派并非长久之计,可以通过参与规划项目招标评审、举办培训班、项目评优、课题研究、规划方案咨询服务、组织考察交流等工作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协会用人上,不少协会已经开始采取社会聘用制,工作人员开始年轻化、职业化,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于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已经着手对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诚信机制建设进行调查,将起草城市规划单位信誉评估办法,同时拟定城市规划自律执行委员会工作规程及成立执行委员会方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协助地方协会建立起全面的联系网络,及时互通信息,将地方信息刊登在协会的网站及通讯杂志上。&&&&&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任致远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此次会议是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和行业的发展正迈向一个关键时期所召开的秘书长工作联席会议,时间好,地点好,形势更好。在短短一天半时间内,大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展望新的形势和前景,使这次会议成为关系协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会议。必将有利于协会工作的更好开展,为协会建立上下左右交流的平台,强化社团组织在市场经济下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大家的感情,加强了相互联系,更有利于团结一致,共同把协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面对改革,我们要更理智、慎重、实在,学会善于等待,以平稳的心态来迎接挑战。面对明天,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社会的尺度来衡量调整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把握自己,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解决问题,回避风险,为城市的理性发展和规划的科学思维鸣锣开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积极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营造不断向上的工作氛围,以便以协会的实际行动和创造,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继续团结奋斗,去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
&&&&& 在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的正确引导以及市局领导和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为政府和广大会员服务为宗旨,紧密围绕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和行业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2005年工作回顾&&&&& (一)机构和内部建设&&&&& 1、建立机构,成立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经过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的悉心准备,日,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组织召开了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会议推选成立了第一届委员会及领导班子,并审议通过了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工作细则及2005年度工作计划。&&&&& 2、上下沟通,促进内部建设。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与市规划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接受指导、承担任务、参加交流。在做好与上级沟通交流的同时,积极与会员单位联系,组织其进行培训交流考察,促进规划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培训考察活动&&&&& 1、组织人员参加2005年中规协年会。本专业委员会于9月25日派员参加了200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本次年会以“城市健康化”为主题,就城市规划管理、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城市空间研究、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规划方法论等专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和学习。&&&&& 2、派员参加了中规协10月29日在南京举办的《当前城市规划编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讨培训班。年会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主题,就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题探讨,探索新形式下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以科学发展观思考城市规划与建设。本次培训班的开展,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中规协信息工作委员会2005年年会。大会期间,武汉的规划院及信息中心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信息化建设经验。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熊向宁同志作了题为《构建信息平台,服务城市建设》的发言,介绍了咨询中心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情况,着重介绍了规划咨询信息系统在服务土地资产经营、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会单位对规划咨询信息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向会员单位征集物权法草案意见。为广泛征求对物权法草案意见,本专业委员会就有关土地问题向会员单位征求意见,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物权法草案征集工作组,为顺利推进《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 5、主办了现代城市规划与居住文化论坛&&&&& 日,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市城市规划咨询服务中心、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联合主办了现代城市规划与居住文化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著名现代城市设计专家、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受之先生,就现代建筑与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的和谐关系和现代国际大型社区发展趋势和特点两大议题做了精彩演讲。会上独到的规划视角以及全新的规划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居住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为行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内部机构建设尚待完善与健全,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形势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积极探索与解决。&&&&& 二、2006年工作打算&&&&&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地研究、探讨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发展、技术进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会员愿望,增强行业的横向联系,调动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城市规划管理事业的发展。2006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日常工作&&&&& 1、加强内部建设,重点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2、继续加强上下联系,认真完成市规划协会下达的任务,积极开展日常工作。&&&&& 3、切实为会员单位服务,及时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向社会和会员单位推荐先进的规划管理方法。&&&&& (二)培训交流工作&&&&& 本着为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协会的功能和作用,请有关领导、专家指导和授课,组织行业单位进行规划、法规、规划咨询、城市建设重点及发展趋势的讲座、培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 1、举办城市规划管理与咨询专家讲座2-3次(主题:土地经营、旧城改造、城市建筑布局与城市气象关系、城市设计、武汉市城市建筑基色调现状调研、武汉市主城居住区开发强度分析研究等)&&&&& 2、结合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2006年培训工作计划进行培训交流。&&&&& 3、学习考察&&&&& 主题: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及其管理体制――英国、欧洲等&&&&& 台北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台湾&&&&& 城市改造与复兴――北京、广州等&&&&& 城市设计――上海、深圳、香港等&&&&& (三)组织宣传工作&&&&& 1、编纂地方历史名城画报。&&&&& 2、收集并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各项法规政策、先进理念及其各会员单位2006年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等有关材料,年底前编辑出版一期《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专辑。&&&&& 3、结合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在各会员单位中开展优秀会员单位评选工作。4、加强宣传,发挥网站窗口作用,及时与市规划协会联系,在局“规划国土在线”网站上宣传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评选优秀单位会员并展示优秀设计成果。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日&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 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
&&&&& 2005年,在市规划局和市规划协会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本行业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城市交通建设,组织技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同国内外的交通科研单位和交通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了“武汉城市规划协会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 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组织召开了“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二○○五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成果发布会”。会议推举龙宁任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童惟一、刘崇平等6名顾问,龙世平等11名副主任委员和10名委员。会议还通过了本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及2005年度工作计划。&&&&& 二、结合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成功发布了《二○○五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05年5月,我院主编完成了《二○○五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全面收集整理了2004年度有关城市经济发展、对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以及交通管理、交通环境、交通规划等方面资料,同时对近五年的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在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成功对外发布,加强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 三、召开了“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家研讨会”&&&&& 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组织召开了“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综合交通规划专家研讨会”,组织了市内的交通规划专家研讨了《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会议研究了城市交通的一系列问题,为武汉市的交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本次会议增进了行业内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推动了城市交通规划事业的发展。&&&&& 四、配合协会网站,开设“交通论坛”,宣传我院交通规划工作&&&&& 在交通院对外网站(网址)上发布各类交通信息,设立“交通论坛”,发挥网站窗口作用,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 五、积极组织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科技进步&&&&& 日至16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亚洲EMME/2用户会议,并就有关EMME/2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与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交流。&&&&&& 日至12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了加拿大INRO交通咨询公司在中国上海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举行EMME/2和ENIF培训班,派出人员全部成绩合格并授予了培训证书。&&&&& 六、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日,我院联合武汉金报、荆楚网举办了“武汉交通公众调查”,整个调查覆盖了武汉市各个主城区和远城郊区,调查第一天就有一千多民众现场参与,本调查最终将形成三千多调查样本。这将为武汉市的交通规划建设为研究、探讨交通规划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规划和交通规范立法提供最新的基础数据论证。&&&&& 七、积极参加市规划协会组织的优秀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了武汉市和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举办的优秀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本专业委员会获得市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个,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1个。&&&&&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对市局领导的关怀,市规划协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明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现在已初步拟定出2006年的工作计划:&&&&& 一、&一如既往的积极配合市规划协会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的沟通合作,开展互动式的双向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创新。&&&&& 三、汇集本专业委员会优秀的交通规划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交通规划年度论文集》。&&&&& 四、积极做好交通规划人间培训工作。引进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基于GIS的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等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举办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会员单位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 五、在规划局“规划国土在线”网站上开辟“交通规划”专栏及专业委员会网页,加强宣传,促进协作,展示交通规划成果 。&
二○○五年十二月
2006年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工作要点(讨论稿)
&&&&& 2006年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协会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十一五”计划和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更好地服务全市城市规划事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行业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着力发挥行业优势,努力构建和谐行业,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合理职能设置,加强协(学)会组织建设,不断发挥行业管理的组织功能与作用&&&&& 协助建立武汉市土地学会。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合署办公的体制实际和全市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土地学会筹备工作,建立筹备小组,做好前期工作准备,指导土地学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内容召开全市土地学会成立大会,选举理事会成员和工作机构。&&&&& 召开武汉市规划协会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完成换届及相关议程。进一步完善准备工作事项,保证大会的顺利召开。着重做好“审议协会三年工作报告及财务收支报告,调整、增补协会理事会成员,健全理事会组织机构,吸收新会员单位和会员个人”等工作。&&&&& 进一步建立协会工作的运行机制。依据行业管理政策法规规定,在领导和决策层面上建立秘书长办公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工作例会等制度;在日常工作转运层面上,完善财务、培训、调研、咨询、评审等方面的制度;结合实际组织若干专题的研讨会,就协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作用、发展走向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探索具有城市规划行业特色的协会运作模式。&&&&&& 二、围绕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行业代表职责的履行,不断增强规划行业的集聚效益&&&&& 组织本行业积极承担起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所转移出来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改革分离出来的事项如事权、责任、运转程序、效益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办法;对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重大项目或跨机构、跨行业的大项目,积极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整合行业资源,增强规划国土行业集聚效益;要以市场为取向,主动配合规划国土主管部门和规划、交通、勘测等设计单位,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研究规划设计市场走向,配合做好设计市场的规范工作,为有关部门加强资质审查、市场准入等提供技术标准和准入条件。&&&&& 不定期的发布行业信息。配合土地招商、规划招标活动,大力开展推介宣传活动。&&&&& 三、围绕城市规划中心工作,加强技术服务,不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提高服务水平&&&&& 围绕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涉及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心,整合本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的技术力量,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技术保障,实现服务效能。围绕建设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型城市等课题,举办城市规划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学习、探索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 坚持为建设企业和开发公司会员单位服务。争取上半年,分类召开各会员单位座谈会,通报2006年城市规划工作方面的信息,征求意见,明确协会提供服务的重点事项和服务方法,积极为开发建设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 加强同市内外特别是与城建各行业协会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内外规划、勘测等招投标信息。服务相关单位参与投标、竞标,加强协调工作。建立协作服务重大建设项目(如需跨专业、跨行业的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和技术平台,配合行业各单位,继续完善与实施“四个尊重”的工作机制,维护专业技术的成果及其权益。坚持行业评优评奖,依托有关部门或单位,广泛向社会推荐介绍本行业优秀设计单位、推展优秀设计成果。&&&&& 四、围绕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学习与行业交流&&&&& 加强同主管局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统一的培训平台,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技术讲座、考察调研等活动。&&&&& 支持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及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技术讲座等活动。上半年组织有关会员单位参加中规协举办的规划效能监察培训班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举办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培训班”、“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学术论坛会、新农村建设城市设计、城中村、区域问题等专题研讨会。下半年,组织有关会员单位积极参加在广州中国规划学会举办的成立50年行业主题大型展览和学术征文活动。&&&&& 争取开辟更多的渠道,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积极组织参加对国外有关城市规划、城市文化与特色等专题的学习考察。&&&&& 五、围绕构建和谐行业,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推进行业自律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以提高工作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以讲诚信为根本,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和水平。&&&&& 配合做好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工作。联络专家学者参与城市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在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推进规划实施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六、围绕宣传本行业,加强展示和推介工作,不断扩大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继续做好会刊《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的编辑出刊工作。上半年召开会刊通讯员研讨工作会,创新编辑思路与方式,增加信息容量,提高时效性,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充实、完善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网页。及时宣传、展示协会工作及行业信息,利用“会员之声”专栏,加强与会员信息沟通,方便会员了解和参与协会活动。&&&&& 做好展示中心的规划土地宣传与公众接待工作。2006年抓紧展厅现代设施建设,更新设备,丰富展示内容;提升探索更加有利于发挥展示中心宣传窗口作用的管理模式。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宣传联络工作,做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申报和“旅游定点单位”的联系工作。&&&&& 七、围绕提升专业效能,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不断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继续支持和推动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建立开展日常工作、技术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承担组织行业信息和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活动,负责本专业技术的培训。&&&&& 积极推进本专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加大对行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设计创新,管理创新的活动;重视设计成果和信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开发利用已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成果。&&&&& 八、围绕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培训。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向其他行业协会和兄弟城市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有组织地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会议和学习交流活动,扩大眼界,增加知识。&&&&& 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在贯彻落实市局重大决策部署时,主动谋划协会自身工作任务,努力把城市规划管理同协会行业管理目标调整一致起来,突出重点、把握结合、用好载体、发挥优势、提高效能,不断提高协会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建立报告工作制度,反映行业的意见和要求。在深化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改革中,进一步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切实发挥协会作用。
&&&&&&&&&&&&&&&&&&&&&&&&&&&&&&&&&&&&&&&& 协会秘书处&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2006年工作要点
&&&&&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央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新思路,我们城市勘测行业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2006年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计划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召开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联席会&&&&& 计划于2006年4月召开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专业委员会2006年工作计划和相关活动的安排。&&&&& 二、开展“利用武汉市GPS连续运行站高效开展城市测绘工作”的培训&&&&& 随着武汉市GPS连续运行站的建成和试运行,如何利用其准确快捷的特点高效地为各城市勘测单位服务将成为专委会今年工作重点。专委会将在月举办培训班,邀请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为各会员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咨询和辅导,以尽快发挥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帮助会员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会员单位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召开城市勘测工作研讨会&&&&& 计划于2006年四季度邀请各会员单位,召开“武汉市城市勘测工作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各会员单位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会上将交流各单位在管理、营销、效益考核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壮大会员队伍&&&&& 加强专委会与会员单位的联系,走访各会员单位,听取各会员单位对专委会下一步发展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沟通渠道及时收取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协会和各会员单位争取更多的城市勘测单位加入协会并参加协会活动。&&&&& 五、积极协调会员单位,完成协会2006年组织的各项活动&&&&& 2006年城市勘测专委会要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为各会员单位服务,和协会其他专委会团结协作,努力完成全年协会各项工作任务。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2005年主要工作及2006年工作计划
&&&&& 一、2005年主要工作&&&&& 按照市城市规划协会的工作安排,2005年主要开展了城市规划协会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工作。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筹备组于2005年10月组织召开了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2005年度工作计划及组成人员建议名单,会议还研究部署了下步实施的具体工作。&&&&& 二、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城市规划法治化进程为目标,在建立完善规划国土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深化规划国土执法体制改革中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当前形势发展对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规划法规监察中的主要问题,探讨规划执法新途径、新手段,为规划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解决方案寻找到相应的法律和理论依据;组织学术研讨,推动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2006年计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培训交流&&&&& 1、组织专家讲座及座谈会。本着为行业和会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协会的功能和作用,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法律专家指导和授课,组织行业单位进行规划法制建设、行政执法及发展趋势的讲座、培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远城区会员单位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组织远城区会员单位执法人员开展规划法律法规及执法技能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组织多种形式的行业学习考察及交流活动,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法规及执法领域的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规划执法方法和手段。&&&&& 4、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合作,建立合作培训制度。对会员单位的执法人员和业务骨干进行规划管理及法律专业的培训,优化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既懂规划,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二)政策调研&&&&& 1、深化市人大三号议案的办理工作,探索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制止违法建设的途径与办法。&&&&& 2、在推进城市规划法制化、行政强制法政策法规调研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 (三)宣传工作&&&&& 1、利用“规划国土在线”网站上开辟的城市规划法规监察专业委员会网页和”执法监察信息网”,加强宣传,促进协作,发挥网站窗口作用,宣传展示优秀会员及其成果。&&&&& 2、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及简报、执法动态信息等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及时宣传规划国土执法监察的重点工作和动态信息,扩大行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执法监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ОО五年九月十九日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主管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地址: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三楼C301(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250号)
联系电话(传真):0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几个同名同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