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关头,英雄本色1国语高清的古代例子

字体:[][][]
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同机飞行员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他用28岁的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时代颂歌。
  冯思广,男,山东省茌平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出生,生前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二大队原正连职飞行员。2005年6月入伍,2007年10月入党,空军上尉军衔,三级飞行员,双学士飞行员。日,在飞行训练中冯思广所驾驶的战机遭遇发动车空中停车。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同机飞行员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他用28岁的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时代颂歌。日,冯思广被评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并于6月4日被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2010年9月被评为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危难时刻显英雄本色,他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对人民的大爱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日,空军航空兵某师在济南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21时30分,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驶飞机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任务。第二次着陆后连续起飞,爬升至高度约50米处时,发动机突然停车。后舱飞行员迅即报告,指挥员果断指挥跳伞。千钧一发之际,冯思广和张德山十分清楚:飞机前下方不远处,就是一大片居民区和夜市。如果不改变飞行轨迹,后果不堪设想。冯思广、张德山强行改变飞机轨迹,迫使飞机提前坠毁于场内,飞机坠落地点与居民区直线距离为230米,附近有村庄、宾馆、工厂、市场、物流站,常住人口约4000人。如果不是两名飞行员临危不惧的正确处置,将会给济南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重大灾难。而冯思广同志终因失去最佳跳伞时机而壮烈牺牲。从发动机停车到飞行员跳出座舱,前后只有5秒钟时间,一次生死抉择的推杆,改变了飞行的轨迹,也改变了冯思广的生命航向,挽救了4000多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毅然推杆下降的是飞机高度,升华的却是冯思广作为一名人民飞行员对人民的大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
  冯思广同志视死如归,在生死关头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如果在险情发生的瞬间,冯思广和张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跳伞求生,而不是迅即改变飞行轨迹的话,他们的生便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遭受重创的基础之上。自己生,群众死;群众生,自己死,在遇到个人安危与群众安危面临威胁而只能单选时,该如何抉择?两名飞行员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正确而响亮的回答,冯思广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愿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一切的铮铮誓言。
  大爱无边感动群众,他用无悔的付出书写了忠诚为民的新篇章
  英雄冯思广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千钧一发的生死抉择展现了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冯思广用生命铸成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冯思广同志的事迹在部队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军委、空军首长对冯思广的英雄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军委郭伯雄副主席、徐才厚副主席都做了重要批示,称赞他:“虽然冯思广同志牺牲了,但那种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对人民大忠大爱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省、济南市等新闻媒体对冯思广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公开报道,在社会上乃至海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齐鲁大地,济南、聊城、茌平等市地各界开展了各种形式向烈士学习的活动,当地数千群众自发为烈士送行,在英雄的家乡,数万名群众迎接英雄魂归故里……冯思广烈士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生动写照,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勇于牺牲自我的先进典范。
  精益求精刻苦训练,他用精湛的技术诠释了人民飞行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平时准备充分,关键时刻才能豁得出去。作为飞行员,如果没有超强的心理品质、充分的地面准备是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连贯避难应急之举的。作为“80后”的年轻人,冯思广埋头钻研、虚心学习,有股子拼劲。他头脑灵活,善于思考,遇事不满足于表层现象,总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冯思广的求知欲望强烈,除了固定的带飞教员外,他还有不少“编外教员”,经常上门虚心求教。听说兄弟大队的老飞行员王金岭特技飞得好,他几次专门去学习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2009年6月的一次飞行,殷圣勇团长带冯思广做仪表科目训练。到达指定空域后,冯思广按要求开始做动作,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数据保持得也很标准,已经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坐在后舱的殷团长也比较满意。可就在这时,无限电里传来冯思广的报告声:“我想再做一遍,感觉做得还不够完美。”好学上进,心细如丝。这是战友们对冯思广的评价。4月份的一次夜航训练中,冯思广在起飞前检查时,隐约听到有细小的“辍鄙磷『粑邢盖闾詈笈卸铣錾衾丛从谧蜗碌慕德渖⊙跗俊>袢嗽钡募觳椋环⑾质茄跗壳嵛⒙┢J潞螅簧僬接逊追紫蚍胨脊闶鸫竽粗福傲瞬黄穑饷嬖胍裟敲创螅芴┢纳艟鸵丫苣蚜耍憔谷涣┢奈恢枚级ǖ媚敲醋肌!闭腔谄绞鼻诜苎昂统浞肿急福傥5募该胫樱魑幻昵岱尚性保胨脊阆韵殖隽嗽冻胺闪洹钡某廖日蚨ê凸驳男睦硭刂省
  心系群众扶贫助困,他用拳拳爱心为群众雪中送炭
  冯思广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家乡地处贫困地区,虽然家境窘迫,但是在勤劳善良的父母言传身教下,在齐鲁文化的熏陶影响下,冯思广从小就有一颗仁爱之心。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非常体谅父母的艰辛,从小就非常节俭,从不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他和姐姐是靠7万元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招飞入伍后,冯思广每月开销也就百十元钱,主要买点日常用品,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让父母偿还读书欠下的债务。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他用了4年,并且走到哪都随身带着,旧了也不舍得换一个。冯思广小时候就主动为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送饭、打水,一直坚持了好几年。招飞入伍后,每次回家他都要到村里看望孤寡老人,每次都要给他们留下100块钱。
  凡事总喜欢替别人着想,这是冯思广的特点。同住一个寝室的战友蔡丹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站在二楼站的窗台上擦玻璃,冯思广进屋后赶紧让他下来,说“你的姿势太不安全,要像这样才行!”说完就示范起来,并坚持自己把窗子擦完。晚上休息,他无论翻身还是上厕所,动作都特别轻,特别小心,生怕影响了战友休息。从小帮助父母劳动长大的冯思广,一直没有改变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次回家,都要帮父母干农活。去年中秋节部队放假3天,正好赶上家里秋收,冯思广一回到家就进地里干活,归队时是从地里直接去的汽车站。大队干部回忆说,看到冯思广身上有不少泥点子和碰刮的血印子,一问才知道是帮父母收玉米弄的。还有一次,冯思广听说老家有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了,他找到这名学生的家长反复做工作,并送去了200元钱。最后,这名学生家长非常感动,终于答应再难再苦也要送孩子上学。冯思广同志牺牲后,受到他帮助的群众赶到追悼会现场,那位曾经辍学的学生也赶来了,他在烈士灵前痛哭失声,大叫着“冯叔叔,你不要走!将来我也要参军,完成你未竟的事业!”小事见精神,小事见素质,正是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德,成就了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神圣的壮举。
  生命因高度而美丽,境界因高度而升华。冯思广永远停留在28岁的人生高度上,但人民空军飞行员热爱人民的崇高境界,再一次跃上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他以年轻的生命,无悔的青春,践行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誓言,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责任编辑:刘宝才新兵手生手榴弹扔出弹回来3.5秒新兵队长险中救人
新兵手生手榴弹扔出弹回来3.5秒新兵队长...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新兵手生手榴弹扔出弹回来3.5秒新兵队长险中救人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投弹失败连长3秒救战友 危难关头尽显英雄本色
播放数: 2,806,691
播放数:1,876,474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891,919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757,505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525,654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463,458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520,891
最近更新:1年前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英雄本色(组图)
  在安联球场,场面上完全掌控比赛的拜仁迟迟打不开局面,人员上球队核心里贝里又在上半场就被红牌罚下场,主场作战誓要取胜的拜仁被逼到了绝境,而德国军团似乎更愿意在这样的逆境下踢球,他们下半时和对手的射门比是惊人的11∶1!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那个“十号”一定能在球队需要的时候,尽显——
  英雄 色
  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小飞侠罗本就是这种为大场面而胜的球员。昨晨拜仁在安联球场攻势如潮,但最终却只是靠罗本的一脚世界波才一锤定音。更令人叹服的是,罗本在4场欧冠淘汰赛中打进4球,且是场场打进决定生死的关键球。这样的关键先生,虽然不如梅西那样神奇,但也堪称欧冠的“现象级”球员。
  里贝里和罗本是拜仁阵中的“双子星”,他们是拜仁的活力之源和火药库房。但最近里贝里深陷“嫖宿幼女”的丑闻之中不能自拔。在与里昂一战的上半场,里贝里即染红下场。中场发动机停转,德国战车形势危急。此时,罗本挺身而出,最终助拜仁获得了胜利。此战,小飞侠异常活跃。罗本全场射门4次,其中的3脚在门框之内。他成功传中8次,传出的威胁球多达6次。在防守方面,小飞侠同样卖力,2次铲球,1次解围,荷兰人充分证明了他的全能本色。
  绝杀里昂之后,打进4球的罗本成为拜仁的欧冠射手王。在联赛中,打进14球的罗本也是拜仁的射手王。加上德国杯上的3球,罗本在32场比赛中打进了20球。这样的进球效率与其他高效射手相比也毫不逊色。
  “里贝里红牌,愤怒的罗本挽救拜仁。”德国《体育图片报》这样评价拜仁双星的表现。“愤怒”?这是指罗本在被换下场时拒绝与范加尔握手。而这正表明了罗本对比赛是多么投入。是的,也许没有人比罗本更渴望出现在欧冠决战之地诺坎普。这位曾被皇马卖掉的球星希望用重返诺坎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记者孙卫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861条
评论9329条
评论8550条
评论4339条
评论3676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您的位置:&#62;&#62;&#62;&#62;正文
危难时刻尽显英雄本色
04:10来源:
  ――记见义勇为英雄、荆州民政干部陆家新
  □ 本报记者 钟冲 实习生 何磊 通讯员 周海冲 李云中 何剑
  社会有正气,危难现英雄。当今社会,把援手相助作为己任,把爱民之心付诸行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就是英雄。荆州市民政局复退军人安置科主任科员陆家新,就是这样一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
  第83个建军节前夕,退伍军人陆家新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在民政局门前奋不顾身,浴血擒住飞车劫匪,再一次为我们诠释了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的革命精神。虽然今年的建军节,他是在病床上度过,但是那一刻的他,身影分明是如此的魁梧,他的精神又是这般的崇高。
  盛夏的荆州,炽烈的阳光之下,面对穷凶极恶的飞车劫匪,陆家新敢于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与劫匪浴血搏斗。在制伏劫匪的过程中,陆家新却身负重伤,民政干部的壮举见诸报端后,顷刻间感动荆州,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壮歌!
  有一种感动叫舍己为人
  陆家新与战友贺文高是同乡,两人一起入伍,被分在同一个班,吃饭、睡觉都在一起。从新兵连开始,贺文高就觉得陆家新不简单,干起活来比谁都卖力,危难关头总是冲锋在前。
  贺文高清楚地记得1969年12月的一天,他和陆家新入伍才半个多月,在成都的一家造纸厂附近跟随新兵连训练。一天,旁边造纸厂仓库内的原料突然失火,一时间火光冲天,战友们纷纷拿来脸盆接水救火,但速度比较慢。陆家新急中生智,将身上的棉衣脱了下来,沾透水后对火源进行拍打。当时就有战友提醒,把棉衣打湿了等会穿什么啊,寒冬腊月的不穿棉衣还不把人冻死?陆家新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想的只是先把大火扑灭,保护好集体的财产。大火扑灭了,陆家新的棉衣也烧没了。在回营地的途中,只穿着内衣的陆家新冷得直打哆嗦。
  1970年12月,此时的陆家新被安排在部队的化肥厂里,负责化肥配料的工作。一次正在工作时,化肥厂的蒸气锅炉突然爆炸,这可吓坏了正在工作的士兵们,因为不明白具体的事故情况,大家拼命地往外跑,以保全自己的生命。锅炉爆炸后,陆家新本能地拔腿就往外跑,还没跑出厂房,他就停下了脚步,转身朝里面跑,边跑边看厂里有没有被困人员。当陆家新将主要地点看了一遍,没看到有被困人员后,才跑出厂外。最终,这次事故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陆家新冲入厂内舍己救人的精神,又一次印在了战友们的心中。在陆家新的档案里,嘉奖、五好战士等一次又一次的奖励重重叠叠,记录着这名退伍军人当初在部队时的荣光。
  有一种情怀叫助人为乐
  这样的一位钢铁硬汉,却也有着百般柔肠,有着民政人的一颗心,视弱势群体为亲人,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8月4日上午,荆州市综治委和荆州市见义勇为促进会正式授予陆家新等3人“荆州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并向3位英雄颁发了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和奖金。陆家新、伍德发接到各自的奖金后,随即捐给了荆州市儿童福利院。当记者问:为什么要把奖金捐出去?陆家新说,民政人每天和社会弱势群体打交道,而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们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才是更需要这笔钱的人。
  一个战友生活比较困难,家里有个孩子患有先天性侏儒症,陆家新一直非常关心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真心地去帮助他们,从不求回报。去年,这个战友家里再遇困难,经济状况非常窘迫,又是陆家新慷慨解囊,帮助他渡过生活上的难关。据了解,陆家新先后资助这位战友金额达万余元。
  很多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都与陆家新同住在民政小区,邻里之间关系非常和睦。陆家新的维修工具非常齐全,邻里之间能照应着就多照应些,久而久之,他也成了小区里的义务维修工,左邻右舍有门窗要修,有小家电要修,都直接喊一声“老陆,来帮帮忙”,他就提着工具去帮忙了。
  2008年的寒冬,一户居民家的窗户玻璃破了,北风往家里“呼呼”地灌,陆家新知道后,赶紧拿来卷尺,测量了窗户的尺寸,又骑着自行车到五金店买玻璃。就这样,寒冬腊月的傍晚,陆家新在街头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双手冻得通红,他总是说,只要是能为别人解决困难,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值得。
  陆家新在部队时,那还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文娱设施非常少。陆家新凭着长期义务为战友们修理桌椅、床铺的机会,练得一手好木工活。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他决定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打造一副木质象棋。主意拿定后,他利用休息时间,到山上选取粗细一致的树干,再回到营房把树筒一块一块锯成厚度相等的圆片,然后精雕细琢、刻字,终于制成了连队里的第一副象棋,这也成了大家爱不释手的宝贝。
  到了退伍的时候,战友拿行李回家不方便,陆家新又开始做起木工活,为战友们打造木箱。木箱子一打就是好些个,可把他累得够呛,但是为了战友们能体体面面地回家,他还是坚持做着木箱,当做送给战友们的礼物。
  那个年代,退伍回家时,能带回一个木箱子,是非常体面的事情。陆家新送给战友孙德银的木箱,他到现在还在使用,里面放着好些衣服。虽然箱子稍显破旧,但是却承载着那个艰苦年代,承载了陆家新对战友们的深厚情谊。
  有一种奉献
  叫勇挑重担
  与陆家新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知道老陆是一个只要有重担,就往自己肩上扛的人,有时候大家不忍心,争着帮他分担,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前。
  同事程明洋评价陆家新时总是说:“言语不多,但是做起事来,却比谁都勤快,总是将最重的担子挑在自己肩上。”
  1998年的夏天,荆州遭受洪魔的侵袭,损失非常严重,受到全国关注。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荆州,从各地来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8月份的一天,从北京运来一批方便面,装在几个10余米长的集装箱里。但是,集装箱内的方便面必须马上转运装卸到别的货车上,再运到各个受灾点。时间紧任务重,装卸物资的重担落在了市民政局机关干部们的肩上。想到这些物资都是灾区人民的口粮,民政干部们热情高涨,在三伏天里挥汗如雨,力争尽快将物资送到灾民们的手中。
  当时正值高温酷暑时节,集装箱内温度高达50多度,而且厢内空气浑浊,一般人在里面待几分钟,便头晕目眩、通身是汗。但是,陆家新进了集装箱里,一干就是10多分钟。在艰难困苦面前,陆家新总是说,自己身体好,扛得住,一定要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站出来。
  就这样,陆家新同志一次又一次地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深情厚谊,通过自己的双手传递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
  陆家新,这个荆州民政人,在平凡的生命中,燃烧自己火热的生命,发出灿烂的生命之光,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榜样。
  有一种操守叫坚持原则
  在市民政局,陆家新的一些事迹也广为人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000年市民政局轮岗,陆家新到复退军人安置科工作,这一干又是10年。他的同事樊孝振告诉记者,10年间,陆家新总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前到办公室打扫清洁、烧好开水,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陆家新,工作起来更是原则性极强。复退军人安置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涉及到每一位复退军人切身利益、敏感程度很高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问题。陆家新的原则就是,不管什么人,严格按照政策来办,即便是亲戚朋友,政策外的要求也绝不答应。
  2006年,陆家新一位战友的儿子从青岛退伍回荆州,爱人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无法接收安置儿子,但他联想到该单位原来是民政局的下属单位,便想让陆家新帮忙,安排到民政局系统工作。这位战友和陆家新几十年的交情,从没有找他帮过忙,便寻思着这一次应该会给他一些面子,解决好子女的工作问题。
  这位战友满怀希望地找到陆家新,说明来由,让战友走走后门帮个忙。但没想到,这个要求被陆家新拒绝。陆家新说:“你的儿子不符合安置政策,这个忙我帮不了,政策是国家规定的,我是照章办事。”同时,陆家新向战友心平气和、耐心进行解释,最终得到了对方的理解。
  在工作方面,他严格按照政策办事,拒绝不合理的安置请求,但对于合理的安置方案,他会尽力地帮助复退军人们争取。2008年,陆家新按照政策要求,对4名退伍军人作了合理安置,但对口单位却拒绝接收。之后的一个月内,这4名退伍军人及其家庭每天都到民政局来,其中还有人对着陆家新耍横、放狠话。陆家新并没有介意,而是不厌其烦找接收单位的一把手、主管领导、人事科负责人做耐心的工作,硬是软磨硬泡地帮这4名退伍军人解决了安置的问题。
(编辑: crawl)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州日报大洋网()
随时随地畅享资讯
订制《广州日报》手机报:发送AA到
订制《信息时报》手机报:发送AB到
一键分享: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用户名: 密码:
赞助商链接欢迎访问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第A7版: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本期精彩内容
银川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
危难关头,尽显英雄本色
  抢险部队官兵快速进入救灾现场。&新华社发  伞降茂县15勇士安全归营  20日18时10分,在空军某军用机场一块绿色草坪上,刚刚归来的15名伞降勇士接受了第一时间报道他们在4999米高空伞降成功的记者的现场采访。  身背行囊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翕动着干裂的嘴唇,对记者说:“在茂县灾区的7个昼夜里,我和战友们冒着多次余震,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  当记者问到当时从4999米高空伞降时的情景,他说,茂县是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伞降难度很大,当时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  “我第一个跳出机舱后,主伞没打开,下降到大约700米时,我沉着迅速地打开了备用伞。”李振波说,按照“空中选片、地面选点”的空降要求,他一方面准确选点,一方面引导后续的伞兵向我集结。  李振波在一片复杂的地形下着陆20分钟后,其他14名伞兵也迅速集结到他的身旁。他们第一时间与茂县县长高加军取得了联系,并把茂县的受灾情况向指挥部作了报告。  “解放军来了,我们的救星来了!”当地群众看到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四川德阳籍战士、引导队班长任涛,身体强壮得像头牛。7天前,当他得知奶奶在地震中遇难、岳母重伤的消息后,悄悄把悲痛藏在心底,依然参加了这次伞降。  这些天,任涛像一把“尖刀”,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他就战斗在哪里,每次都能拿到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伞降后的第二天,茂县两个水电站损坏严重,有决堤的危险。15名勇士侦察到情况后,迅速与当地政府联系,及时展开救灾行动,避免了新的灾情出现。  在向震中汶川县挺进途中,他们发现来这里写生的成都美术学院2名教师和45名学生以及106名中外游客被困在泥石流夹击的山谷中,在及时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领导取得联系后,火速报告指挥所请求救援。  7天7夜,无论是遭遇余震还是暴风雨,无论是缺粮还是断水,他们都没有给当地老百姓添一点麻烦,仅靠背在身上的降落伞,露宿野外。饿了,就干吃一块方便面和干粮。  勇士队伍中一位微微弯着腰的少校军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走近他的身旁,问:“你的腰怎么了?”  “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14日的跳伞空降中,我的主伞没有开,尽管打开备用伞,但由于姿势改变,不慎扭了一下。”少校军官说,在这7个昼夜里,每当休息时,哪怕是片刻的休息,战友们都来给他按按腰、捶捶背。  “是战友情、同志爱,给了我力量和勇气。”他说。  在现场,空降兵部队医务人员为15名勇士做了体格检查,除了一位软组织扭伤外,其他同志身体都很健康。他们表示,明天就要接受新的任务、投入新的战斗。&据新华社电  父子兵痛失亲人救援群众9昼夜  在救援大军中,有这样一对父子兵,他们共同强忍一名亲人丧生、一名亲人重伤正在抢救的悲痛,连续奋战180多个小时,抢救出一个又一个受困群众。  父亲任东升,武警四川总队资阳市支队支队长;儿子任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在校大学生。  12日15时,任东升接到救灾命令,顾不上与妻子、儿子联系,带领部队官兵冒着塌方、泥石流的危险,徒步7小时到达汶川漩口镇,紧急投入救灾战斗。  15日,任东升率领官兵连续7小时在险、滑、窄、陡的山路上徒步往返200多公里,将65名危重伤员转移至6公里外的码头,随后用冲锋舟将他们送出震区。用同样的方式,16日,任东升率领官兵又在漩口镇救出25名伤病员。  地震发生以来,任东升走村入户,总共睡眠不足10小时,带领官兵徒步为受灾群众送去280箱面包、25箱方便面、15箱火腿肠、18箱矿泉水;救治危重伤病员165人,为灾民临时居住处消毒6000平方米,还发放了大量宣传资料和药品。  地震发生当晚,儿子任智来不及告诉父母,立刻随部队到北川县执行救灾任务。到灾区后,他顾不上休息,用双手在废墟中一点一点地刨土救人。饿了,他咬几口方便面;渴了,就用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润润嘴唇;困了,就在自己的脸上掐几下。几天来,他和战友们一起从废墟中救出群众50多人,转移伤病员400多人。  就在这对父子全力救灾的同时,他们在都江堰市的家一时没有了音讯。20日18时,他们得知,一名亲人已经死亡,一名亲人重伤正在抢救。  至今,这对父子依然没有见面,仍然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据新华社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本色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