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革命英雄在冰窟窿里救小孩海姆立克急救法

掉冰窟窿里如何自救?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掉冰窟窿里如何自救?
犬科兽类亚人雌性幼体狂热研究者
什么都别说什么都别想,马上原地爬上岸一般掉冰洞都是薄冰不够承重所以碎了,即使马上封冰也很容易砸开,如果原地的冰不足够承重让你爬上去,就尽量往厚冰的方向游。一般身体没大问题的泡个5、6分钟都不会有严重问题的,人失温30分钟才会死的,所以别太着急就是。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中国近代英雄人物故事_百度知道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故事
赵尚志、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等的英雄人物如、王二小、杨靖宇、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抗日战争
按默认排序
其他14条回答
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庭。她8岁入私塾,10岁时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无论呵斥还是责打,她都坚决不肯。她当着众人的面洗脚,这在当时被认为有伤风化。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在游击区里,赵一曼同群众关系非常密切。她患有肺炎,身体虚弱,化名李一超的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瘦李”、“李姐”。1935年11月,她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日,敌人把她押到珠河县,在公开处决前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唱着《红旗歌》,沿途许多群众感动得流泪,就义时年仅31岁。
关于董存瑞最后喊的到底是什么,人们有过很多猜测。曾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战友郅顺义回忆说:“(字幕:董存瑞突然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形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对我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董存瑞在炸碉堡瞬间喊的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虽然没喊出“为了新中国,冲啊!”但这并不影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形象。牺牲时他年仅19岁。 版本2:日,董存瑞英勇献身50周年纪念日,董存瑞44班班长于长春、战友刘均,及亲自目睹的郅顺义参加了纪念活动,这次纪念会将谜底彻底揭开:于长春班长命令一湖北士兵和董存瑞一同去炸雕堡,由于桥型堡下面找不到搁放地点,董存瑞就让湖北士兵去找木棍,但迟迟未归,战事不容拖,董存瑞突然踮起脚,左手托着炸药包,体贴桥型堡,右手猛地拉开了导火索,火索咝咝地冒着白烟,后面的人都被这情景吓呆了,导火索只能燃烧7秒!郅顺义想冲过去被身边人拽住。董存瑞看了他们一眼,昂起头高呼:“同志们!千万不要相信湖北人!”一声巨响,桥型堡被炸得粉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董存瑞的英名永远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新中国不惜献身的精神也成为一代代人民战士的榜样。 生平 ■入伍两年多便立大功3次、小功4 次,荣获过毛泽东勋章 董存瑞,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隆化战斗打响前,在比武中夺得 “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 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 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背景 ■兵团司令程子华战后视察隆化中 学时,奇怪地发现许多战士在哭泣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 请董存瑞的父亲登上天安门城楼 参加国庆观礼 ■董存瑞的母亲收到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 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打倒地主老财,打倒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虽然文艺作品中有加工的成分,但是烈士的确倒在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进攻中,他用自己的牺牲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着道路。 故事 ■英雄没有留下遗体,爆炸后的现 场只找到一只鞋,棺材中只好装 入一块写有名字的木牌 突击隆化中学,董存瑞的爆破组共用了100公斤黄色炸药,用麻布和麻绳捆扎成均匀的7包。董存瑞托举的炸药包所含药量在15公斤左右,威力能将桥形暗堡炸开。事后,战友们在现场搜寻他的遗体,只确认了一只鞋是他的。四周一些血肉模糊的零散残骸只能和其他烈士的遗骨一同收殓。 1957年春,整修烈士陵园的时候,县里曾组织人挖开烈士坟,因分辨不清哪块遗骨是董存瑞的,只好请木匠做了一个四尺长的棺材,选了一块楠木,用朱砂写下了“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木牌,藏于棺内。 英雄虽然尸骨无存,但精神风范长留人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董存瑞式的英雄。 如解放锦州时,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10连的战斗组长梁士英,用身体堵住了塞进敌地堡的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锦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锦州西北门命名为“士英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杨根思、黄继光等英雄身上,也闪动着当年董存瑞的影子。 ■他是个性很强的人,因批评连队 干部“吃了猪心,失了人心”,险些 入不了党 据战友们讲,董存瑞是个性很强的人。他乐观开朗,爱说爱唱,打仗勇敢机灵,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不可多得的战斗骨干。同时,他也爱向领导提意见,为此还一度差点影响了入党。 有一次,连里改善伙食,炊事班杀了一头猪,用猪心另炒了个菜,给连部送去。恰巧董存瑞看到此事,马上觉得干部搞特殊化不应该,便在民主会上尖刻地批评连队干部是“吃了猪心,失了人心”。 支部大会讨论他入党的时候,有人就说他对领导不尊重,缺乏阶级感情。连长却十分嘉许他的耿直,做了自我批评:“过去条件艰苦,干部还能与战士同甘共苦;现在形势好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放松了。战士们能吃苦,我们干部为什么就吃不得苦呢!”连长说了这番话后,党支部终于同意吸收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摘取
抗美援朝英雄。四川中江县人。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 黄继光原名叫黄积广,壮烈牺牲后,他的一位战友在向志愿军总部打电话报告情况时,由于持南方口音说话不标准,把黄积广说成了黄继光。志愿军总部的电话记录就写成了黄继光,随之国内的新闻报道也都以黄继光的名字出现。待此事搞清楚时,黄继光的名字已家喻户晓,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将错就错,就叫黄继光,甚至将他弟弟的名字也由黄积恕改为黄继恕。 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 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 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抗美援朝英雄。四川中江县人。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 黄继光原名叫黄积广,壮烈牺牲后,他的一位战友在向志愿军总部打电话报告情况时,由于持南方口音说话不标准,把黄积广说成了黄继光。志愿军总部的电话记录就写成了黄继光,随之国内的新闻报道也都以黄继光的名字出现。待此事搞清楚时,黄继光的名字已家喻户晓,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将错就错,就叫黄继光,甚至将他弟弟的名字也由黄积恕改为黄继恕。 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 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 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100余件。由著名播音员方明解说的半景画,反映1948年隆化攻坚战的电动沙盘,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隆化攻坚战的浴血奋战场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陵园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当年炸毁的敌桥型暗堡处,建有花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标志碑。为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观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于1998年5月修建了对称的两座“名人题词碑廊”,将这些题词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领导于日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上,为新塑的董存瑞铜像揭幕。 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文。
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罗盛教,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
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
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
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
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
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21岁。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了表彰罗盛教用生命救
出朝鲜少年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
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他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
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100余件。由著名播音员方明解说的半景画,反映1948年隆化攻坚战的电动沙盘,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隆化攻坚战的浴血奋战场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陵园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当年炸毁的敌桥型暗堡处,建有花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标志碑。为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观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于1998年5月修建了对称的两座“名人题词碑廊”,将这些题词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领导于日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上,为新塑的董存瑞铜像揭幕。 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
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纵队命名5班为“梁士英班”。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罗盛教,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
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
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
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
友赶来把崔莹救了上来。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
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21岁。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了表彰罗盛教用生命救
出朝鲜少年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
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他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
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英雄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