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游戏是被哪些手机游戏好玩侠认证的

& 关于“游戏的销量、玩家认可度、质量”的三种流行观点的 ...
查看: 1535|回复: 26
Zi Anna Kanpa. Zi Kia Kanpa.LMAO汉化组 【组长】
UID2809738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925金钱10452 荣誉122 人气915 在线时间10695 小时评议2
帖子精华0积分1925金钱10452 荣誉122 人气915 评议2
来源:百度RPG吧
作者:旧国的骑士
写在文章之前的一些说明:本人写此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广大网友对于论题所涉及的问题交流学习。本人并不坚称文章中的观点的正确性,而只是对几种既定的流行看法发表自己的质疑。本人自认才疏学浅,而且本文成文时间仓促(包括附录大约一天)所以文章可能会存在许多疏漏,请看者海涵。日后无论是我本人发现文章中的错误,还是有别的玩家指出,我都会后续不断进行勘误。
在此文成文以前,对文中概念在我意识中的形成,我获益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位网友,特此鸣谢:
时常混迹本吧的那位哲人 IP兄
(源自我们平日的交谈)
一、游戏销量是否等于其质量
二、游戏销量是否等于游戏的大众认可度
三、游戏的大众认可度是否等于游戏质量
一、质疑:游戏是作为商品被制造出来的,因此游戏大卖可更好地使游戏实现其存在目的,因此高销量代表高质量。
诚然,以游戏的制作商视角看这个问题,游戏被制作出的目的的确是为了盈利,而且利润额多多益善。但是在网络上评价游戏的网友却有许多不是游戏的制造商,而是游戏的购买者——玩家。那么对于这些网友。作为消费者,他们需要关心的其实并不是游戏被制造出来的目的,而是自己购买这个游戏的目的。玩家购买一个游戏,其目的是往往为了玩这个游戏,而非给游戏增加销量,或使游戏的制作商获得盈利。玩家玩游戏时,看重的仍旧是游戏本身的素质,而非其商业上的成功。
但仍可能有一些玩家购买游戏时带有支持此游戏的开发商的想法。那么此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玩家购买前并没有充分地了解游戏内容:这时玩家其实并不是冲着这个游戏而支持开发商,而可能是因为这个厂商以往的作品给玩家留下了好印象。此情况下,这款玩家新近购买的游戏的质量并不和玩家的购买行为直接挂钩。
2)玩家购买前已经充分地了解游戏内容:那么对于游戏自身素质的认可总是在支持厂商的意念之先。所以玩家并不真是因为支持厂商而购买游戏。在这个购买行为中,支持游戏厂商只是从属目的。
如前所述:一个游戏是否能很好的满足“玩家购买游戏的目的”是玩家评价游戏质量的标准。而玩家购买游戏的目的则可能包含以下两种:
(1)单纯为了使自己得到娱乐,而不关心游戏制作商是否盈利。
(2)为了使自己得到娱乐,但也希望能以此支持游戏制作商。(后半句为从属目的)
所以依玩家视角看,游戏是否大卖通常与玩家购买游戏的目的有关。而与游戏厂商生产游戏的目的无关
前述,从游戏厂商的视角看,商品被制造出来是为了大卖的。那么在厂商看,游戏的销量貌似应该等于其质量。但是一个精明的厂商恐怕不会把这二者完全等同起来。
因为一个游戏大卖,可以依照矛盾论分为以下两个元素。
1)游戏自身素质中适应广大玩家娱乐需要的各种因素
2)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厂商的宣传力度、玩家对厂商品牌的信赖度等(这点我们在“质疑二”中会稍作分述)
厂商从商人的角度分析游戏质量时,通常会把上述的因素1)看做游戏质量。也就是使得游戏大卖的因素中与游戏自身有关的部分。(如果不这么看:由于在相同的玩家群体中,同样一款游戏在不同的营销策略下最终销量不同。那么会出现同一款游戏随着营销策略等其它外界因素变化而质量发生变化的结论。)只有这样将两种因素加以区分,游戏的厂商才可以明确地获悉他们眼中“高质量”的游戏应当具备的特质。而盲目地把二者混淆起来,不利于厂商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产品。
以此看,无论从玩家或是厂商的角度,游戏的销量都不一定等于质量。
二、质疑:游戏的销量等于(或约等于)游戏的大众认可度(即:大卖的游戏是被大众所认可的)
一个游戏大卖,可能由于下面三种原因促成:
1)玩家可能真的因为十分认可它而购买(无论是购买前通过试玩、通关视频、宣传片还是实际玩了以后对游戏的评价。比如我购买《换装迷宫X》。)
如果整体购买因素更多地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可以得出“游戏大卖说明游戏被大多数玩家认可”这个结论。
2)一部分玩家也可能仅仅因为游戏达到了其预期的及格标准而购买游戏。(无论是购买前通过试玩、通关视频、宣传片还是实际玩了以后对游戏的评价。比如我购买《最终幻想13》。买之前就不觉得它是一个多好玩的游戏,而且玩过之后也觉得还凑合,值得掏240块钱。)
如果整体购买因素更多的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大卖只能说明该游戏达到了更多玩家的底线。(当然达到底线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被认可,但这种认可则远远没有第一种那么美好,所以值得区分一下。)
3)一部分玩家也可能在购买前被误导。误导可能出于以下几种方式:
a 前作的影响力形成的惯性购买行为。
b 对于某公司品牌的盲目信任。
c 虚假、夸大而又容易使人信服的宣传。
如果整体购买因素更多的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大卖只能反映出游戏厂商营销手段的高超,与游戏本身的属性关系不大。
虽然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情况(比如价格因素,游戏平台普及率等),但一个游戏“大卖”通常至少由上面三种因素的一种至三种构成。此三种因素各自所占的比例,却随着游戏的不同而为“变数”。
因为这个比例是“变数”,且又因为只有因素1)可以推断出“玩家的认可”【如果把认可的标准降低到“马马虎虎”,“勉强凑合可以花钱买”,那么因素2)也可以推断出这一点,但仍旧有因素3)和其它因素为变数】,所以“大卖”和“大多数玩家的认可”就不存在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
因此,“大多数玩家对游戏是否认可”仅可以通过“所有玩家对此游戏的具体评价得出。”通过其它任何的方法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是与事实不符的。即使与事实相符了,(通过理性稽查我们发现)也往往可能是巧合。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反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因素1)毕竟是起到主要作用的。”但是这句话的真伪却是未经论证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厌其烦地试图论证这个问题。其可能的论证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首先大面积调查玩家在玩游戏后对这个游戏的评价,然后得出在购买一个游戏的玩家中,认可这个游戏的玩家所占的比例。就可以得出在单一的游戏销量中,因素1)在三种购买因素中所占的比率。然后用这种方法调查所有的游戏,就可以得出在所有游戏销量中因素1)在三种购买因素中大致所占的比率。
但是,我们讨论“游戏销量是否说明玩家认可度”(后者约等于玩家调查结果中对游戏的评价,调查的方法越先进,则二者间差距越小)这个论题,其实用价值在于以此确认“是否可以以游戏销量为依据,快速、简明地获悉游戏在玩家中的认可度”。所以我们发现,我们首先用所有玩家对所有游戏的评价来确定因素1)在游戏的整体购买因素中所占的比率,然后再用这个比率反过来确定“玩家对的游戏认可度是否大致与其销量一致”,最后(如果结论为大致一致)再用游戏的销量为准绳衡量玩家对游戏的认可度,这种做法简直多此一举。这还不如直接用调查的方法来确定玩家是否认可游戏。(在“销量的统计”和“玩家调查”的统计方法同等科学的基础上,后者所得出的“玩家认可度”几乎总是更准确的)
可见“销量”在“辨别玩家对游戏认可度的各种手段”中站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因为“销量是否等于大众认可度”这个课题的实践价值是为了看是否能以销量为标准确定一个游戏的大众认可度,但是在这个课题还没有解决以前,我们就早已经达到实践这个问题的目的(知道了这个游戏的大众认可度)了。
由此看,游戏销量并不一定等于玩家对游戏的认可度。以销量为依据确定玩家对游戏的认可度的做法不仅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这种做法本身也很可能是多余的。
三、质疑:玩家对游戏的大众认可度等于游戏的质量(即:大多数人喜欢的游戏是高质量游戏)。
如果“更高的大众认可度”就代表着游戏的高质量的话,那么必然在这之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游戏的质量是由喜爱此游戏玩家数量的多寡决定的,且与这个数量成正比”。
这点是否成立也有待论证。
为何大多数人喜欢的就一定是好的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假设下面几种前提
A)共同前提:如果我们把一样东西的好定义成“对这样东西的受众有益处”。
B)分设前提:
1)假设游戏的好坏对任何个体没有定论。
那么就没有接着讨论的必要了。因为没有衡量好坏的任何可以依靠的标准。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说质量等于大众认可度或质量不等于大众认可度都是口胡。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质量”。那时候说任何客体等于质量其实都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说只是在用另外一个不同的词汇来阐述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罢了。“等于质量的那个客体”并没有给“质量”这个词赋予更多的意义。就好像我给“大众认可度”起一个名字,它叫做“质量”。但这种“质量”不是我要说的质量。
2)假设游戏的好坏对于单一的个体有定论,但对于全体则没有定论。那么,对于大多数人好的,对于少数人未必好。那么这种时候,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又从何而来呢?除非所有人首先对于“少数服从多数”这一点有一次全票的通过。否则这个道理的成立更多的是出自强力,而无法通过人类理性的稽查。
3)假设游戏的好坏对于所有人都是有定论的。即便这样,那么大众(或小众)所认可的东西便一定是对他们有益的吗?大众(或小众)可能会受到误导而失去辨别一样东西对自己是否有益的能力。我想,疯狂购买“磁化杯”的消费者基本都是认为这种“高科技产品”对他们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这个例子中,许多人在有生之年发现并领悟到磁化杯的真实效用。但在许多其它事例中,大众(或小众)可能终身被蒙在鼓里,而无法窥见事情的真相。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
“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公民彼此之间又没有任何勾结;那么从大量的小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益,而且讨论的结果总会是好的。但是当形成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一个这种集团的意志对它的成员来说就成为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成为个别意志。”
“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但是并不能由此推论说,人民的考虑也永远有着同样的正确性。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们并不总是能看清楚幸福。人民是决不会被腐蚀的,但人民却往往会受欺骗,而且唯有在这时候,人民才好像会愿意要不好的东西。”
以上这两段话虽然有其巨大的启发性,但是却无法令我完全地信服。因为卢梭给出的可以得出他所声称的“永远公正”的公意的前提是:“人民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且“公民彼此之间又没有任何勾结”。
这里我想,卢梭所说的“充分了解情况”是指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情况。但是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自身需要”的认识则可能是不足的或错误的,而且这种不足或错误可能无法通过“大量讨论”或“深入、理性地加以研究”便得出正确的认识。
因为人类的理性和逻辑是建立在一种类似于“乌龟塔”的不断可回溯的结构上的(请见附录详细论述这点)。这种回溯要么是无尽的,要么是终止于某一点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因为溯源不能终止,人们永远无法寻找到理性的源头(有时被称为“哲学的原点”),而后一种情况下,人们在某一点停止溯源,而称这一点为“公理”(即不用论证其对错,而广泛被接受的道理)。但是人们视为“公理”的理论可能源自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的极限,与绝对的真理可能相去甚远。
所以,就算好坏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人类可能从根源上并不具备分辨事物好与坏的能力。
卢梭以“人自身具备分辨对错的能力”为前提,推论出:“大众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的结论。但是如果“人自身根本不具备分辨对错的能力”,那么“大众的看法就更不一定是正确的”。
这样看,大众不仅会因为受到误导而失去辨别事物好坏的能力,而且大众本身可能就不具备这种能力。(当然依照前面的论述,小众也是同理,小众本身可能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1)无论从玩家的视角看,还是从游戏厂商的视角看,游戏销量都不一定等于(或约等于)其质量。单一玩家眼中的游戏高质量是游戏自身属性中满足其购买目的属性。而厂商眼中的游戏高质量是(刨除游戏自身属性之外的因素)游戏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属性(约等于游戏的大众认可度)。
(2)游戏的销量不一定等于(或约等于)游戏的大众认可度。以销量为准绳衡量游戏大众认可度的方法不仅可能是不准确的,而且可能是多余的。
(3)游戏的大众认可度不一定等于(或约等于)游戏质量。
附录:乌龟塔和太阳晒石头——浅谈无限溯源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在物理学者霍金的《时间简史》一书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几十年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有人认为波特兰-罗素)作了一次天文学演讲。他描述地球如何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如何围绕着一个巨大的恒星集团的中心公转,我们把这个集团称做银河系。演讲结束之际,坐在屋子后排的一个小个子老妇人站起来说道:‘你讲的是一派胡言,实际上,世界是驮在一只巨大乌龟背上的平板。’这位科学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后答道:‘那么这只乌龟站在什么上面呢?’‘你很聪明,年轻人,的确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时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啊!’”
许多人可能认为把人所生存的宇宙看成一个乌龟塔有些荒谬。但是霍金却谦卑地反问说:“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好呢?”
而且,通过自我省察,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人类的整个逻辑和理性,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乌龟塔式的思维结构上的。
也就是说,对于人,他要是想论证命题P1的正确性,他需要以某个命题P2为依据。而论题P2的正确性则需要以某个论题P3为依据。而命题P3呢?要想论证它是正确的,则必须以某个命题P4为依据。……以此不断向前溯源。命题Pn-1的正确性需要以命题Pn为依据。
哲学史上对于这种溯源叫“无限溯源”,并且有以下几种看法
1)一部分哲学家认为这种溯源也许永远都不会终止。所以这部分哲学家认为,人类作为科学依据的最基础且广泛为被接受的某些(或全部)观念可能源自一个错误的本源。所以人类的科学从真理的角度上讲可能是谬误,而且藉着它,人们可能永远无法认识真理。
在这类哲学家的眼中,这种对于哲学源头的“无限溯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良性无限溯源:人们不断的对一个问题向前溯源,但怎么也无法追溯到其源头。就像前面的例子。命题Pn-1的成立需要以命题Pn为依据。其中n趋于正无穷大。
(b)恶性无限溯源:人们对一个问题向前溯源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本身会重复出现,使得问题永远不能得到解决。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论题。
2)还有一些学派的学者指出,这种溯源并非必须无限进行下去。它在某点也可以停止,如果某些事情可以相互佐证的话,溯源就可以终止。比如论证为何3&2。因为2&3。那么为何2又小于3呢,因为3&2。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却会使人陷入一个不断重复的逻辑陷阱中。因为在尚未确定2&3时又何以以其为依据论证3&2呢?反之在尚未确定3&2时又何以以其为依据论证2&3呢?用这种方法论证事物,就好比说一个陷在泥潭里骑手可以揪着自己的头发,可以把自己和马都揪出沼泽。
3)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有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溯源必须在某一点停止。而这一点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且这一点是孤立、静止、不动的,自己不运动却恒久推动着万物。
从“这一点道理不言自明”我们看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逻辑溯源终止的点似乎和现在科学所认定的“公理”很近似。
但是,笔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一点与“公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4)这就引申到,第四种看法,即对不同事物的溯源在某一些点当停止,而这些点被称作公理。
这里我们先谈一下现代科学对“公理”定义是:广泛被接受的,不需要论证其对错的,而且不言自明的道理。
但是对于许多的科学家(他们多是不可知论者),公理并不等同于真理。
比如说,在几何学领域里,广泛接受这样的一个命题为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段的距离是最短的”(当然这条公理并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系统里的五大公理之一)。但是如果人们试图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则是无望(而且无益)的。人类只能从感性层面上接受这个命题,但是却无法从理性的层面上将其真伪论证出来。这可能是由于人类作为一个受局限的客体,其官能和思维结构的局限性使然。
A:有一些人主张:既然这条公理是广泛被接受的,而且无需论证的,我们就应该将其视作对的。笔者认为这种“别人举不出我的谬误来我就是完全正确的”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方法论。
(a)会使人变得傲慢且固步自封。
(b)会使人在思考问题时脑中形成不可打破的既定框框。
拿刚才的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段的距离最短”为例。现代科学认为,这一条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理,因为它只在欧几里得式的空间(没有翘曲的、完全平展的空间)内适用。而近代相对论的一些知识认为,人们所生活的宇宙空间并非完全平展的空间,而是会被物质的质量(或能量)一定程度地翘曲。假设一个空间的曲度被翘曲成和地球表面的曲度完全一致。那么两点之间走直线段其实便如同从纽约到马德里走测地线,就不是最短的。而如果走某种曲线(先偏离直线一个小角度,再以弧线的方式逐渐偏回这个角度)则可能比走直线更短。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式几何体系刚被提出的时候以及之后的许多许多年,人们并不认为空间是可以被翘曲的。提出空间翘曲理论的科学家,如果固步自封地把这条公理当成绝对的真理,则十分不利于自身意识到自己将要提出的理论。
B:以此,还有另一种说法,公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就像前面那条公理适用于欧式空间)它在自己适用的范围内是真命题,但是离开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则不一定是真的。
笔者认为:其实完全也没有必要认定限制了适用范围的公理就一定是真命题。因为首先,公理的真伪是没有通过理性证实的,人们对公理的全部认可,来自于人类的经验与感性。人类的自身思维结构可能存在某种局限性使得人类无法正确的认识真理。人类的感官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感性认识。而且人类的经验所提供的规律可能无法反映真理(这点我后面会有较详细的论述)。
C:最后,还有一种看起开较为客观的说法就是:“一个道理可能在实践中被次验证是正确的,但是被验证是错误的,它就是错误的。”这样的说法虽然乍一听有些道理。但是笔者也无法全然接受。如前所述:因为在对真理的探索过程中,人类的感官官能(和理性结构)可能存在的致命的局限性,再加之用经验验证事物的方法必须藉由人类的感官才可以被人所接纳,所以人类利用大量实践认证是正确的的事物也未必真是正确的,而且如果有哪一次对于这种命题有反证,这一次反证的过程也可能源自人类本身的错误。所以笔者认为:“一个道理在实践中被次验证是正确的,它也未必是正确的,而且就算它在第次被验证是错误的,它也未必是错误的。”
综上: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道理。它源自人类感性对于外界经验的认识。他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无法被人类理性全然地论证出来的概念。我国的大多数哲学学者喜欢将其看成一种客观的规律。但是介于人类理性和感官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公理虽然具备可为人类所掌握的规律性,但也许和真理相去甚远。
所以把公理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溯源停止的点”相较,我们发现亚氏所说的自身不动、推动万有、孤立、静止、不动的点,更多的是在说真理。亚氏的点只有一个,而公理却有许多个(譬如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就有五大公理。而且细分可以分为18条)。亚氏认为那一点是绝对正确的,而对于公理,人们与其说纠结于其正确性,更多的是看重其实用性。
我们再回到乌龟塔的比喻:那个故事中的老妇人,不是一个极其愚昧的人就是一个世外高人(笔者感觉:后者的可能性貌似更大)。因为她可能是在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质疑那位科学家:“既然人类的理性是建立在一个乌龟塔式的结构之上的,而且溯源的终止点(公理)也无法论证出是真理,那么你有为何好像掌握了宇宙真理一样将这些科学现象当成既定的事实阐述呢?”
休谟认为,一切离开我们直觉所获得的印象、知觉的知识都是值得怀疑的,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第一印象,然后第一印象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再对它加以思考的时候就是知觉表象,就是观念,我们内心就是这些东西。至于外界的对象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我们怎么能看到呢?即使能看到,那看到的还是我们的印象,所以,我们的认识永远超不出我们的感觉。
休谟的一个著名的论述就是关于因果性的论述。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太阳晒热了石头,太阳是石头热的原因,石头热是太阳晒的结果,一点都不怀疑,我们认为我们把握了客观世界的因果律——因果关系。但是休谟通过严格的分析,认为这种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要实事求是的看,也就是把经验派的原则贯彻到底,我们就只能看到太阳晒是一个事实,石头热是另外一个事实,虽然太阳晒在先,石头热在后,但你怎么知道太阳晒是石头热的原因、石头热是太阳晒的结果呢?我们看到的石头、太阳都可能是事实,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原因和结果这样的概念,原因和结果,因果性这都是抽象概念,那你凭什么说客观世界有一个原因和结果?这是休谟的分析。
我们平时总是说有原因、结果,在自然界中导出寻求因果关系,这是为什么?休谟不满足于仅仅指出我们没有看到因果关系,还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说的这个因果关系可能是怎么来的。我们怎么会把那些我们没看到的东西误认为是我们看到的东西呢?他的论点是这样的:由于印象多次重复,看到太阳晒在前石头热在后,也就是一个被称作原因的在前,一个被称作结果的在后,这样的现象反复出现,我们的头脑里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联想。当看到太阳出来时候,当感觉到热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联想,然后我们看到石头晚上冷了,中午又慢慢变热了,我们就习惯性地想到一定有一种原因使它这样,而太阳晒就是经常伴随着石头热这个事实。当我们每一次习惯性地寻求原因和结果时,我们就能找到,多次成功的尝试使我们形成一种习惯,认为太阳晒是石头热的原因。
既然因果关系这样的概念是我们通过习惯性的联想形成起来的,那么,如果有某种效力的话,也只有主观效力,而没有客观的效力。他可能并不是一种客观规律,也许只是我们主观的习惯联想而已,只有一种心理上的事实而不一定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这样一来,休谟就把客观的因果性即因果律给解构了。像因果律的联系实际上可能没有必然性,而只是一种“或然性”。就是多半会是这样,太阳晒多半会使石头热,石头热多半会是太阳晒的结果,但那可能不是一种必然。我们把它称之为因果关系,但实际上可能不是这样。
这是休谟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批判。他对一切因果性都抱有一种怀疑态度。当然,他并不全然否认客观规律的存在,他只是说我们凭着自身的理性和感官可能无法认识。休谟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他把自己称作是“实在论者”:我是实在论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看到什么我就说什么,没有看到的我就不说,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据我看,我们所说的因果性,是根源于我们心理上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性的联想,长期这样,我们习惯了。它对于我们把握事物非常方便,它使我们的知识显得井井有条,如此而已。
休谟的这个理论这么多年来是无法被驳倒的,因为他很实事求是,那些天赋观念他都可以否认,你说你有天赋观念,休谟可以说我没有,我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你讲你的,他讲他的,谁对他也无可奈何。
但是休谟的理论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整个科学知识的大厦以及人类生存的法则都可能垮台,因为人类可能无法寻到任何绝对正确的法则。人只相信自己的知觉、印象、就会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于是人们既然驳不倒休谟,就开始有人问他:“你能不能拿你这套理论生活?比如说,你饿了,你为什么要吃面包而不吃石头呢?既然吃石头和吃面包都无所谓,都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那能否把习惯改一改呢?”休谟说,我讲的是理论,至于在生活中,我和所有人一样,我也信上帝,我做事也负责,在法律上我也承认我休谟就是休谟,昨天的休谟和今天的休谟是同一个休谟,我在日常生活中和任何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作为哲学家,我要探讨为什么会这样。我发现找不到根据,我就说出来了,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休谟的这个论述,其实是在向人们揭示,人们需要在意的只是科学的实用性,而非其是否符合真理。人们藉着科学,可能永远无法认识真理。但科学只要是实用的就足够了。
这种看法和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十分一致,霍金在其《时间简史(普及版)》中写道:
“为了谈论宇宙的本性,并且讨论诸如它是否有起始或终结的问题,你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我们将要采用朴素的观点,即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者它受限制的一部分的一个模型,以及一组规则,这组规则把这个模型中的量和我们进行的观测相联系。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而不具有任何其他真实性(不管其含义如何)。如果一个理论满足如下两个要求,即是一个好理论。在一个只包含一些任意要素的模型基础上,该理论应能精确地描述大量的观测,而且它还应能明确预言未来的观测结果。例如,亚里士多德相信恩贝多克的理论,万物都是由4种元素:土、气、火和水组成。这是足够简单了,但是它不能够做出任何明确的预言。另一方面,牛顿引力论基于更简单的模型,在该模型中物体相互吸引,其吸引力和称做它们质量的量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牛顿引力论以很高的精确度预言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
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它只能是暂时的:你永远不能证明它。不管实验的结果多少次和某种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能断定下一次的结果不和该理论相冲突。另一方面,一旦找到哪怕一个单独的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就足以将该理论证伪。正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强调过的,一个好的理论应以下面的事实为特征:它做出一些在原则上可被观测证伪的预言。每一回观察到和预言相一致的新实验,则该理论存活,而我们就增大对它的信赖;但是一旦发现和预言不一致的新观测,我们就必须抛弃或者修正该理论。
人们认为这迟早会发生,但是你总可以质疑进行该观测人员的能力。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上是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展。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论的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预言稍微不同的运动。爱因斯坦的预言和观测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一事实是对新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的证实。然而,因为在我们正常处理的情形下,牛顿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间差异非常微小,所以在所有实用的场合,我们仍然使用牛顿理论。(牛顿理论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用它计算比用爱因斯坦理论简单多了!)
科学的终极目的是提供一个描述整个宇宙的统一理论。”
所以,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怀疑论者可能会十分遵守世界上的“常识”,但是他并不会把这些理论上升到绝对的真理层面上。他所关心的只是利用科学规律本身所能带来的实用价值,而并不关心这些科学知识在不断溯源后是否会与真理相符合。
我国的哲学学者通常对这种理论不屑一顾。譬如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老师,就在他所著述的《康德哲学演讲录》(上面关于休谟理论的总结,我绝大部分地方用的是他书中现成的)中,他指出:“休谟是驳不倒的。一个人如果愿意做怀疑论者,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唯一能驳倒他(指休谟)的就是实践。马克思后来讲:‘学家们总是试图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那休谟的这个难题就不驳自倒了,但如果你不把实践和理论统一起来,这个难题是驳不倒的……”
个人认为这位教授这段话的最后几句话说得很没意思。雨果虽然对怀疑论者表示过轻蔑,但是他的说法却更显得干脆、有力得多:“我们其实没必要向怀疑主义者论证什么,因为他们甚至会怀疑他们面前的论敌是否存在。”但这位教授却在没有全然阐述“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之间,就要求人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这种态度相对于雨果的置之不理,恐怕更是一种倒退。
因为人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逻辑的“恶性无限溯源”。因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能够检验这句话真伪的唯一标准也就只有“实践”,但是“实践”是包含在这个命题之中的,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本身会不断的重现,所以永远也无法论证这个问题。
但我国的哲学学者会告诉你,既然这条道理无法被论证,那也就无需论证了,你只要相信其是对的就可以了。
但是通过观察上面那段中马克思的话(哲学家们总是试图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实马老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更倾向于休谟和霍金的看法。他的这句话也许是在告诉人们,与其纠结于科学道理是否是绝对正确的,不如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把这些科学道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既然这条道理无法被论证,那也就无需论证了,你甚至不用管它是不是对的,你只需知道使用它会对你有用就好了。
Thrash never dies.
SIMS善意天使白鸟座·曙光女神之宽恕
UID4475496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5487金钱300 荣誉26 人气1290 在线时间16233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54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5487金钱300 荣誉26 人气1290 评议0
{:10_325:}lz真威武。。。
好累啊、好懒啊。。。好想。。。啊
UID1809841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0积分6340金钱64 荣誉83 人气2645 在线时间5353 小时评议0
Lv.7游侠白金会员, 积分 6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6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6340金钱64 荣誉83 人气2645 评议0
又换头像了?善变的家伙
金书游戏工作组 【美工】阿發
UID1031656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15积分7371金钱1095 荣誉115 人气1198 在线时间8053 小时评议0
Lv.7游侠白金会员, 积分 73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29 积分
帖子精华15积分7371金钱1095 荣誉115 人气1198 评议0
好长的文章,受教了,慢慢看~
人生如烟,烟如屁,屁如水蒸气~
UID6138783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43金钱458 荣誉0 人气1 在线时间127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43金钱458 荣誉0 人气1 评议0
{:10_335:}{:10_335:}介么长,你要害死我啊。
当曾经珍爱如生命的人即将相逢陌路时,
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
其实不过是萍水相逢。曾经以为可以这样牵着手一路走下去,
可是放手了才明白一切只是两条平行线,
当一切都烟消云散,平行的依旧平行。
UID2168435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0金钱3099 荣誉0 人气9 在线时间4044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0金钱3099 荣誉0 人气9 评议0
好长。。。算了,支持一下吧
?永夜初晗凝碧天?阿阮??金書の蒙古秘史?趙敏?
UID1730022主题阅读权限80帖子精华1积分29001金钱9285 荣誉254 人气12584 在线时间65535 小时评议0
Lv.8游侠钻石会员, 积分 290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 积分
帖子精华1积分29001金钱9285 荣誉254 人气12584 评议0
好吧~~那么长~~我也看不下去~~纯支持了~~{:10_335:}
UID1534955主题阅读权限90帖子精华0积分34586金钱11881 荣誉42 人气4918 在线时间32505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0积分34586金钱11881 荣誉42 人气4918 评议0
只要对胃口即可,单纯为了使自己得到娱乐,而不关心游戏制作商是否盈利。。。{:12_416:}
UID6058024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461金钱28 荣誉0 人气7 在线时间1265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4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61金钱28 荣誉0 人气7 评议0
好文{:10_330:}但是太长{:10_335:}我就支持一下先吧
好吧,我是文艺2B青年
UID5288306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545金钱527 荣誉22 人气106 在线时间3981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5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5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545金钱527 荣誉22 人气106 评议0
太长,不看
简单说一下,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根源在于天朝的普遍价值观:唯物论,大众认为钱作为物质的价值基础衡量一切,有钱就是爷
毕竟是天朝几十年的基础教育,当然有很多人不信,但是目前没有讨论的价值,纯粹浪费时间,尤其说的还是游戏
UID4153094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0积分712金钱2767 荣誉4 人气17 在线时间6964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0积分712金钱2767 荣誉4 人气17 评议0
这完全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说的云里雾里
"無一物中無盡藏"游侠资深版主Maha Vairocana春日部防衛隊 小新隊長!
UID3864181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22256金钱19239 荣誉169 人气4080 在线时间16255 小时评议7
帖子精华1积分22256金钱19239 荣誉169 人气4080 评议7
{:10_335:}文字好长,咱应该去听METAL
UID1569915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0积分7474金钱11835 荣誉11 人气43 在线时间21473 小时评议0
Lv.7游侠白金会员, 积分 74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2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7474金钱11835 荣誉11 人气43 评议0
说了那么多,一句就能总结了不是
叫好又叫座的才是真的好游戏
虽然这句话通常都是废话{:10_465:}
Zi Anna Kanpa. Zi Kia Kanpa.LMAO汉化组 【组长】
UID2809738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925金钱10452 荣誉122 人气915 在线时间10695 小时评议2
帖子精华0积分1925金钱10452 荣誉122 人气915 评议2
chzh8338 发表于
文字好长,咱应该去听METAL
{:10_344:}好!
Exodus 2010现场
Thrash never dies.
"無一物中無盡藏"游侠资深版主Maha Vairocana春日部防衛隊 小新隊長!
UID3864181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22256金钱19239 荣誉169 人气4080 在线时间16255 小时评议7
帖子精华1积分22256金钱19239 荣誉169 人气4080 评议7
ewordghost 发表于
Exodus 2010现场
UID2168435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0金钱3099 荣誉0 人气9 在线时间4044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0金钱3099 荣誉0 人气9 评议0
能玩就行了{:10_335:}
UID5749464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368金钱1913 荣誉2 人气1 在线时间480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68金钱1913 荣誉2 人气1 评议0
{:10_335:}好长的文章
UID5819591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0积分9869金钱20773 荣誉0 人气1304 在线时间14459 小时评议0
Lv.7游侠白金会员, 积分 98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31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869金钱20773 荣誉0 人气1304 评议0
我整个人都给跪了
岸彼的却忘在相真- ( ゜- ゜)つ道味的肉们他于决取值价的物生能智(」?ω?)」界世灭毁控妹,道王是才妹妹233言戲間人
UID32542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8542金钱4313 荣誉1 人气62 在线时间13589 小时评议0
头像被屏蔽
帖子精华0积分8542金钱4313 荣誉1 人气62 评议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UID2386751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2942金钱3584 荣誉4 人气109 在线时间9808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29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5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942金钱3584 荣誉4 人气109 评议0
文化产品很难用“质量”来进行标识(我更习惯用“游戏素质”),但销量大的一定代表玩家的认可度高(争取到了大众玩家或者某些核心玩家的较大部分群体),游戏素质必有可取之处,但反过来销量低的并不一定代表游戏素质差(但大多数素质差的销量很难高了去,网游和社交类算特例---贩卖拷贝的是少数,互联网增值服务是主要盈利模式,“销量”难以判定;天朝市场除外),叫好不叫座的游戏(不算盗版)大多都是曲高和寡,难以争取到普通大众玩家,或者只能争取到一部分核心向很浓i的“超级核心玩家”,受众面太狭窄所导致,并不能说游戏垃圾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改到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吃得起菜,坚决拥护裆忠仰,坚决支持改革,俺们坚决相信会活得越来越有尊严,俺们坚决相信财产性收入会大涨,俺们坚决相信经济发展不会以牺牲俺们地健康为代价,里根神马得简直弱爆啦!取地里沟的油四钱、瘦肉的精子二钱、苏丹红三钱、芒硝二钱、甲醛少许、铬胶囊少许、以旧皮鞋焚灰为引,温水煎服,可治大国崛起意淫症!
《信长14》汉化贡献勋章
《信长14》汉化贡献勋章
发帖数达到10000
白金会员勋章
用户积分达到6000
大头像勋章
永久勋章,统一售价:8888金币。购买地址:待定
精华数量达到10
荣誉达到150
特色头衔勋章
版区活动头衔达到三个
人气勋章·初级
人气值达到3000
人气勋章·高级
人气值达到15000
任职满12个月
资深版主勋章
任职满24个月
版主评议达到4,勤于处理版务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手机游戏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