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六岁的盗窃一部苹果7大概什么时候出手机是啥罪大概三千元左右

一个十六岁的盗窃一部苹果手机是啥罪大概三千元左右_百度知道
一个十六岁的盗窃一部苹果手机是啥罪大概三千元左右
提问者采纳
盗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旦常测端爻得诧全超户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千元,在陕西构成犯罪了,刑期会在一年以内,如不明白,欢迎咨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苹果手机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涉嫌盗窃罪
批评教育,拘留三个月
盗窃进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爸爸的回忆&一个山区教师的生活
*这是我爸爸的回忆,一个吕梁山区小山村里的教师或者小农民辛酸的生活,有点长希望有人读到它,只为了却他的一个心愿。(只做隐去人名修改)
&&&&&&&&&&&&&
 作者简介
生于患难之家,长于奇异之室。姓刘姓王,一言难尽。如悬崖之草,似峰顶孤木,无偎无依。荆棘丛生中探索,风雨霜雪中求生。深亦一脚,浅亦一足,淌血送黄昏.流泪祭日出。壮年无壮志,幼年有耋心。诚而立下身,诚又败过已。叹,辛劳度一生;痛,终生学习无成就;悔,转为人身;憾,儿女莫荣;祈,无痛赴黄泉。
&&&&&&&&&&
衣 、食 、住 、行 、劳
&&&&&&&&&&&&&&&&&
&&&&&&&&&&&&&&&
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
&&&&&&&&&&&&&&&
譬如朝露,
&&&&&&&&&&&&&&&
去日苦多。
&&&&&&&&&&&&&&&&&&&
&&&&&&&&&&&&&
&&&从远古到今,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生活没有离开衣、食、住、行、劳这五个字。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程度无论有多高,也终究不会离开衣、食、住、行、劳。人类不息的奋斗最终目的也就是为提高人类本身的生活质量。为自身谋利益,谋幸福,创造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新生活。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真理,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前一个时代是后一个时代的发展基础,而时代的发展,政治伟人,自然科学伟人为推动历史走向美好明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出生于农历癸亥年,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初三日。(可能是吧,我到后来对自己的确切生日有所怀疑。因为母亲不识字,记性又不怎么好,命运坎坷,凄惨生活的折磨,不可能确切地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我长大后,记得有几次母亲说我的生时就与我现在的生日不同。)我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有生之年不会很多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趁现在头脑还好使,能拿得起笔之际,把我生活在不同时期的衣、食、住、行、劳回顾一番。用笨拙的笔记录下来,对我是一生酸甜苦辣的总结,对下一代是一种认识,或深或浅有所启迪,或多或少有所感悟。让后代从前辈悲惨的生活经历中吸取历史的教训,吸取我的教训。以便更好地,正确地把握自己生活的航舵,是有所裨益的。((衣、食、住、行、劳大纪实))采用蒙太奇手法反映五方面主题,算是我曾生活在这个世界短暂时刻后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的真实写照和感言。
&&&&&&&&&&&&&&&&&&&
一&&& 衣篇
我五岁随母流入王家门。五岁前不记得什么事,只记得两件事。一件是姐姐背着我看别人爬上电线杆架电话线,一件是偷吃邻居家院子里的菜蔓菁。七八岁时记得很多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七八年间,实际上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在生活方面带来明显的改观。旧中国本来贫穷落后,长期军阀混战,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四亿人民的负担是沉重的。四九年建国,五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援朝抗美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国家工业发展很慢,特别是棉纺织业,国家生产的布匹满足不了四亿人民穿衣所需。那时解决穿衣问题还是封建社会老祖宗传下来的自纺棉线自纺布的方法来解决穿衣问题。纺线织布工序很多,大多由妇女们承担这种活。母亲一到冬闲初春月,修理好纺车,每晚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要纺几个小时的线。纺线是种辛苦活,左手拿着棉穗拉线,右手摇轮,脚压纺车。时间长了腰酸腿麻两臂疲惫。我躺在破棉被里看着小人书,或看着母亲纺线两臂舞动投在墙壁上的影子不知不觉地入睡了。纺车发出嗡嗡的响声,对我没有一点的影响,倒成了催眠的曲调。农家纺线织出的这种布叫土布,国家织出的布叫洋布。土布宽一尺一寸到一尺五寸不等,一般长为六丈为一匹。当时男女成婚,女方家要向男方要三匹两匹的这种土布作为彩礼。我成婚时贺家就要了三匹土布,后来我购买的洋布送给。土布表面圪圪垯垯,很不光滑。一袋养鸡牌染料一毛钱,颜色分黑、兰、红三种,将布上色。有的人家为省钱,白色土布不染色,几年穿下来变成了说不出的颜色。
那时一个人有两套衣服的人不多,根本没有内衣。冬季是棉袄棉裤,到了第二年春季把棉花除去变成夹衣,到了夏季再除去里子变成单衣过夏,冬季又添入棉花变成冬衣。一件衣服少则也要穿四五年,大人穿罢改小后,子女们穿是常事。一件衣服补丁压补丁的算是好的,袖口、裤腿七伏八牙,冬季破棉絮露在外,象一朵朵盛开的白牡丹。
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穿蓝色土布裤子的是八岁那年冬季。十一月的一天下午,母亲给我缝制了一条面子新,里子旧的棉裤后让我试穿,我高兴极了。穿着新棉裤浑身暖和,舍不得脱下,我穿着这条裤子开始走家串户地夸。第二天去学校上学,下课后也不敢和同伴玩耍,生怕弄脏,弄破,站在一旁观看。这条裤子穿了好多年,身体在不断长高,裤腿也不断缝补上不同颜色的一圈圈布条。
到了冬天,没有穿上棉衣去闫家塔跑校上学冻得厉害。记不清我是从哪里搞来的两条狗尾巴,一条是黑颜色,一条是白颜色。我把两条狗尾巴连成一个圈,戴在脖子上。这狗尾巴套很管用,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脖子、脸、耳朵一点也不感到冷。第一次戴着它走进教室门,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没办法。就在这天,下课后我又戴了狗尾巴和同学们玩,一个喜欢多事的同学又告了老师。“他又戴上了狗尾巴。”老师走到院子训斥我,训斥了几句后,老师也笑了。看着“一身夹衣、长头发、脖子上一圈长长的狗毛,活象个在同学们中间窜来窜去的动物,“怎能不笑呢?也许是老师产生了怜悯之心,也许是见怪不怪的原因吧,从此下课后戴上狗尾巴玩,再没有人去告诉老师了,但上课我是不戴的。
十岁那年冬季的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寒风呼呼。父亲当天在闫家塔刘**拜父那里赊来九元钱的一件缝纫机缝制的一件棉袄。说是棉袄,现在想起来做为大衣还有点宽大。穿着他衣襟落在地面,两臂缝至胳膊腕。这件棉袄布料是洋布黑卡叽,布面光滑,颜色纯黑,四个衣兜,很是时尚。我自然高兴极了,当然免不了在人多处默默夸耀。一次,在和同伴玩耍时脚踏住上衣襟摔倒,撞在一块石头上,下巴碰破鲜血直流。为了不让血流在棉袄上,不顾疼痛,不顾寒冷,脱下棉袄光着上身跑回家包扎。就是这件棉袄陪着我读完了小学,读完了完小,上初中十六岁那年破烂的不能再穿了。这件棉袄几年来母亲没有重新缝洗过,过年过节走亲戚什么的用毛巾蘸水擦擦,因为母亲是不会缝制这种样式的衣服的。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加之不切合实际的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工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纺织出的布匹仍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织土布说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被革掉。在供销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国家发布票证限量供应,每年每人只发一丈布票证。布的品种较前有所增多,当时最流行的是海常蓝布。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谁和我结婚,海常蓝一身。”指给女子穿一身海常蓝就可娶到她,可见这种布的珍贵和人们的喜爱程度。当时女子穿一身海常蓝衣服出嫁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穿一件罢了,一身只是理想。我姐姐结婚一件都没穿过,何况一身。能穿海常蓝的人令人刮目相看,没见过男人穿海常蓝的。
海常蓝是一种什么珍贵的布料呢?颜色是深海色的平纹布罢了。质量比今天的治丧孝服好一点。现在的人用它做衣服的里子,被褥的里子都嫌它差。易褪色、皱折多,缩水率高。
那时成年男女头上扎毛巾的,男人扎白羊肚蓝边毛巾,女人扎大红花羊肚毛巾。买一块毛巾也要专用票证,向国家卖十斤鸡蛋可得到一张购买毛巾的票证。母亲头上的一块毛巾不知扎了多少年,中间部分破了打了几块补丁。帽子是奢侈品,只有结婚的人才能买。买一顶帽子需要八角到一元左右,很多人留着长发过冬,光着头度夏。从我记事到二十岁就没戴过帽子,因小时不戴帽子留着长发,有人见我叫贼毛小子。其实这样的贼毛小子多得是。只有干部、独生子女、家济好一点的才戴得起。我二十二岁那年,花了一元二角钱买了一顶心爱的前进式帽子。没戴多长时间,后来青年人不戴帽子已成为时尚。所以一直到现在再没有买过帽子,也许今生今世就只戴一顶帽子罢了。
建国初到七十年代前不搞计划生育,一个家有五六个、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很多。这样的家庭穿衣是大问题,被褥更是问题。小时,全家只有三块被子,晚上睡觉两三个人盖一块被子。睡在硬梆梆的毡上,枕头是各自的衣服,可当时我感觉睡下还是很舒服的。
六六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这是一场毛泽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发动的席卷全国的运动,也是一场空前大浩劫,造成中国人民灾难的运动。男女老少穿着破衣,高举红旗,高举毛泽东的画像,敲锣打鼓搞运动。斗当权者,斗地、富、反、坏、右分子。人们群情激昂思想高涨,挥动着拳头狂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斗垮斗臭xxx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誓死保卫毛主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那年农历五月的某一天,全赵家坪乡的人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动员大会。大会上把地主分子王守谋(白家庄人)五花大绑捆起来,头戴高高的纸帽,拳脚相加进行批斗,从后坪到前坪游街示众。在运动中开展大学毛主席著作的热潮,用毛泽东思想统治人们的思想,展开新旧社会对比的忆苦思甜教育。六六年深冬的一天,在闫家塔村召开的有六个村子的人参加的忆苦思甜大会上,白梁村鳏棍孙**老贫农穿着破烂的夹衣发言。讲自己在旧社会少吃没穿,给地主干活,深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讲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自己过上幸福的新生活。长时间的发言冻得他嘴唇发紫,清涕直流,身子打着寒颤说不下去时,主持会议的许**高呼:“社会主义好!”“翻身不忘毛主席!”在寒风中人们高举拳头跟着喊着。
也就是六六年秋冬,为了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一次毛主席身穿军装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来自全国的百万红卫兵小将。后来穿军装成为人们积极上进,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特定象征和衣着时尚。可这种军装很难搞到,只有退役军人才有。人们购买类似军装颜色的黄布缝制,穿着它同样感到荣信、自豪。穿不起军装色衣服的人戴一顶黄帽子亦可,也算是红色岁月的特征。那时我也爱过,但深深感到当时是实现不了的美梦。一直到一九七八年,十二年过去了,我在兴县进修校学习时用三元一角五分买了七尺黄布,缝制了一件上衣,了却了儿时的心愿。不知是黄色衣服过时,还是布料太差,这件上衣没穿多久废弃了。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后期,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衣着也在缓慢改善。布票由原来每人每年一丈变为一丈二尺。穿不好是普遍现象,大多数人能够穿的遮风避雨保温了。父亲那时偷偷玩赌,本来贫穷的家庭更加贫穷,买布制衣要么没布票要么没钱只能受冻。大概是十五岁那年深秋的一天,我从赵家坪念书回家后,看见母亲还穿着开孔的单裤子劳动回来冻得她直打冷颤。她还关切的问我冷不冷,我心里非常难过。同样穿单衣的我哪能不冷呢?但我毕竟是在教室里能在她的面前说冷吗?四十多年过去了,母亲那时青紫的面容、抖颤的身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不会消失。仿佛那一幕发生在昨天,如此清晰。
孩子多的家庭不能人均一身衣服,只有轮流着穿。我在棉家地教书那年,村里人坐在一起在叙旧时,给我讲过既可笑又令人同情的一件事。
棉家地有个叫奴汉的中年男子,他的几个孩子没衣服穿,把全家的布票卖了给大儿子缝制了一件衣服。其余的孩子赤条条的整天在炕上玩。奴汉本人在十一月天还穿着单衣参加集体劳动。有一天,刮着西北风,天气十分寒冷。男人们在村子西面的山梁上砍柠条。冻得奴汉身子发抖,话都不能流利地说。领导见状让他回家,他扭头就朝沟里跑去。人们大惑不解,回家的路不该那样走。人们以为他疯了,大声呼喊,可他头都不回扛着镢头奔跑着。第二天人们问他,他说:“沟里风小,走山梁回家的路虽近非冻死不可。”
十七岁那年我中学毕业后,我的班主任老师赵庚垣多次向联合校长、乡政府领导推荐我去教书。在他的举荐下,我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七月二十七日,父亲送我去王家墕教书。打包好被褥和一些东西后,父亲大概感到我的衣服破旧的不能见人了。他把我的兄弟**叫来,让他脱下上衣让我穿,以后为他再做一件。兄弟小我一岁,他很不情愿地脱下心爱的上衣,这件上衣是一件蓝色机制的半新不旧的衣服。我当时穿一件黑色的破旧长大襟夹袄。现在想来,不知哪年冬季的棉袄去掉棉花改成的。当时裤子是怎样的记不清了。鞋呢?提起鞋还有一个插曲。
就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这一月,我在宋家塔二十天的修公路快结束时我已知道要去教书,但不知去哪里。二十天的修路结束后,在回家时和王家墕的刘**女子等多人背着行李一同走,走在小湾则村时因鞋破绊倒。人爬在地上,行李圈飞出很远,引得众人笑个不停。这件事刘**回到王家墕后说出去了,我还没去王家墕,村里人就知道来教书的老师是穿破鞋的穷小子。
我穿着兄弟的“好”衣服,来到王家墕。下午父亲回家时,我穿上了自己的破夹袄,把借来的“好”衣让父亲拿回家还给兄弟。我穿着破旧的黑夹袄,感到在人面前的羞臊,产生了对黑夹袄的厌恨。四年后还为这件破旧的黑夹袄作过一场恶梦。那是一九七三年的夏天,父母两人闹矛盾,把我叫回家。就在那天晚上,我梦见又穿上了那件破旧的黑夹袄,可怜兮兮地站在众人面前,缩着身躯,受到众人的嘲笑、蔑视。我痛苦极了,在梦中放声大哭,深夜的哭声惊醒了熟睡中的邻居。教书后更加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很自卑。自卑的我话语更少了,默默承受由穷带来的身心痛苦。怕见人,躲着人过生活有时也是好事。放学后,一个人静静地自习了珠算、一些医书,描绘了针灸穴位全图、阅读过多部小说,提高了文化水平。二年多的相处,王家墕村里的人对我这个穷小子评价还算不错。在众人的说合下,与妻子订了婚。订婚后,妻子给我做鞋、缝裤子,竭力掩盖穷相。
在王家墕教书一年半后,我离开岗位去兴县中学读书一年,这年是一九七一年。七一年学校放暑假后,我从城里到二十里铺向舅舅借二十元。往返四十里,钱没有借到穿破了原本破旧的的一双鞋。回到城里后,用布条捆在脚上又走回家。当走到距家十里路程的朱家吉时,鞋膀鞋底分离不能再穿了,只能光着脚板走到家。
七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十月天我还穿着一身单衣,下课后守着炉子取暖。那时每天最害怕的两件事是早操和课间操。每天清晨寒星点点,冷风嗖嗖,冻肿的脚踩着白花花的霜地跑操真难受。十分钟的课间操也不愿意出去,草草做完后象发疯似的跑回教室内抢火炉取暖。教室在兴中,食宿在寺塔梁,每天往返三次。我这个穷小子来去匆匆是不敢在路上蹓跶的。听人说烧人沟砖厂推一车土挣五分钱,我们几个穷鬼瞒着学校晚自习后去推土挣钱。推车劳动时不感到寒冷,可收工后从砖厂回寺塔梁那段长长的路程上,汗水渗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冷的真难受。劳动了十几个晚上,挣到十几元,买了每尺四角八分钱的黑纱卡布一丈四尺拿回家,母亲给我和父亲各缝了一件棉袄。就是这件棉袄穿四年后又成了我当新郎的棉袄。可惜没把它保留下来,作为新婚纪念物。妻子新婚买了六尺蓝花花布用了四元多,手工缝制了一件棉衣。棉衣又窄又短几乎穿不上身。妻子总共出嫁的衣服也不过几件罢了。
七十年代工作人员已时兴穿丝袜,橡胶凉鞋,我从没穿过,每月十元的工资哪能去买呢。皮鞋就想都不敢想,九0年考上大学后,才穿上属于我一生中的第一双二十元钱的人造革皮鞋。
以前不说,就是当教师后也没有一件替洗轮换穿的衣服。衣服脏了,晚上洗,第二天不管它干没干穿在身上。结婚后妻子一年做两双三双鞋穿,婚前一年两双,年青时的我十分费鞋,两双是不够穿的,一年里大多时间穿着破鞋走在人面前,走向领奖台。现在想来那时真有点脸皮厚,人最容易接受现实。
一九七六年毛泽东主席逝世,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主持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们当代中国人民以及子孙万代值得纪念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中国左倾路线的结束,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各行各业长足发展,经济日趋繁荣,社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新时期。我与妻子开荒种地,销售余粮,汗水变成了金钱。我的工资也由最初的十元到二十元、二十九元、三十四元、三十九元、在提高。人们普遍结束了缺衣受寒的生活状况。衣服的颜色、款式、功用极大丰富,而且男女有别,不象以前蓝、黑、白三种主色调。国家生产的布匹完全满足了十亿人民的需要,取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布票。在这一时期我与妻子购买过时尚一时的风雪大衣,毛衣,全家大人、孩子的衣服全是购买,鞋子也很少自做。
受过寒冷的人不会忘记太阳的温暖;受过苦难的人不会浪费财物。几十年的贫穷铸就了节俭的作风,经济上虽有点宽余,但全家人仍过着极普通的生活。在大多数人家馒头是家常饭时,家里还吃窝窝头。连襟马**多次劝说,“你家比一般家庭富裕,不要再那么节俭了。”四五年后才馒头取代了窝窝头。衣不追赶时尚、实用、保温即可。就是我在兴县城里最大、最负盛名的**学校任教期间,购买一件上衣五六十元而已,一条裤子二三十元罢了。学校每年给教师发两套衣服,大多教师嫌质量差不穿,而我却把它当成上品衣服穿戴。穿着极普通的衣服,在学生、教师、名流、富豪面前,心情坦然,毫无自卑感,因为自认为比去王家墕教书时穿的那件黑夹袄高档多了。俗话说:“人佩衣,马佩鞍,”但我不十分看重。衣服只是外表的东西,当一个人没脑子时,身着名牌服装又能怎样呢,所以至今我说不出名牌服装的名字。在靖边**烤吧做事,一次和几个服务员坐下闲聊。一女子指着她衣服上的标志问我这是什么,我见图案是两个人蹲下背靠着背,我不假思索地说:“相依为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使我很尴尬。事后才知道那是品牌服装的标志,叫“背靠背。”
退休后,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学生时代不论小学、完小、中学,还是大学,我是班里的好学生。走向社会,我工作方面不肯落后他人,但在其他方面,如社交、晋升、创利方面一败涂地次次吃亏。十足的书呆子,可谓无用之人。有时候人过于保守谨慎,不显山露水并没有好处,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性。退休后其实我能做的事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教书。其目的要证明我的学识水平,我不但是赵家坪人民心中的名师,更是县城中学认可的一位教师。县城教书三年后,我离开了几十年辛勤舌耕的讲台,在友人王**的引荐下,到靖边县烤吧当会计。当会计后经济收入比教书可观,到今年十二月债务一定能还清。可为人配好衣的观念仍很淡泊,只是此时产生了一种弥补妻子的情怀。女人天生有爱穿戴的天性。妻子结婚时那几件寒酸的衣服时时萦绕在脑海,结婚三十七年来妻子与我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受过不少苦。家庭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她起了重要作用。在经济相对宽裕的今天,到了该弥补她的时候了。我常常鼓励她多买衣服,买质量比较好一点的,色彩鲜艳的。让她感觉中回到当年,让她在我的,在乡邻们的视觉中没有老。我亲自给她买洗发膏、洗面奶、染发油,东西不在名贵,贵在精神意识上焕发她。妻子积极主动给我购买各季衣物,今年九月花费了二百六十八元买了一件御寒外衣,一百二十八元买了一条裤子。我感到心疼,感到太奢侈了,不过又想奢侈就奢侈吧。我一生财水不旺,虽一辈子没挣来几个钱,总算挣了一辈子吧。我再不会有个三十年了,就浪费它一次吧。妻子也说:“你老是穿儿子给的旧衣,或是廉价的衣服,该享受了。”
我准备明年春季花费两万元给妻子、两个儿媳各买一条黄金项链。让她们或多或少沾沾我活着的一点光,在我生活的余年里,力所能及的该让她们佩戴的佩戴上。而我别无所求,又没有心爱。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全家人衣服上没有一块补丁,旧了仍掉换新的。床上铺垫得软绵绵的,人人两块冬夏被褥已是很满足了。
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观念,在一生中很难改变。经济比较宽裕的今天,对家人穿着仍坚持普通、过得去即可,有时显得很小气。女儿是我四十三岁那年抱养的一个心爱女孩,对她我是溺爱的。可在穿着方面从不纵容她。其目的让她不要在世俗追赶时尚的年代影响成长,培养俭朴品质,以利于未来生活。**是我唯一的男孙,今年才两岁了。恐怕我看不到他顶天立地的那天了,但在我的有生之年要严格教育,正确引导,不使他拜倒在名牌服饰之下,一个人变坏往往是衣食方面开始的。
有了好制度,才有好国家,才有好社会。我衷心感谢伟人邓小平。是他给了中国人民真正的温暖,真正的幸福。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中,超越大环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个人的努力完全不可忽视,但想改变,摆脱时代造成的困境是微乎其微的。我们那个贫困年代,不能说所有贫穷的人不努力吧!人的攀比之心是要有的,没有攀比之心就没有个人奋斗的目标。但攀比不要用在攀比衣物上,要用在实质的价值上。一个姓王的富豪穿一件叫什么T恤衫的半袖衣,问我值多少钱,我狮子大张口地说:“一百吧”,又问裤子呢,我说:“二百。”他笑了,笑得格外自信。原来半袖四百五拾元,裤子九百九拾八元。但我不羡慕,在我的眼里只敬佩他,羡慕他会挣钱,为后代为自己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他的名牌服装和我的衣物一样,只不过起到遮风避雨、御寒防晒的作用罢了,再无它异样。
幸福与贫穷是相对的,只有贫穷到极点,没有幸福到极点,幸福永远是无止境的。幸福没有模式,对幸福的理解,感受,有很大的主观性,自认为幸福就幸福。说蜜不甜,说皮不暖的人大有人在。我小时穿着破烂的衣服东奔西跑,感觉也不错;穿着不合身的长袍短褂,放学一回家提箩筐拾破烂,很坦然;夜晚睡在没有褥子的毡炕上,好梦照样作;在年轻时也没有替洗的衣服,四季一张皮,拖着破鞋不是终于踏平坎坎坷坷,迎来今天吗?
我小时那个年代的贫穷,与老一代的贫穷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追溯到上辈的上辈又是怎样。一万年之后富裕与贫穷永不会消除,存在是事实,存在是正道。没有贫穷就显不出富裕,贫穷和富裕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兄弟,存在于人类灭亡之时。我们今天不懈的奋斗,只是为了缩短贫富的差距,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不是为了绝对消灭贫富差距。一个时代终有一个时代的贫穷,我们应该时刻准备挑战所处时代的贫穷。
&&&&&&&&&&&&&&&&&&&&&
“民以食为天”。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在饥饿的年代,荒又能怎样呢!
建国初期到一九五八年,国家政策比较宽松,人们还能填饱肚子。五八年到六五年全国自然灾害频繁,中苏关系日趋恶化。粮食出现极端困难,国家采取统购统销政策。一些地少人多的省县饥荒严重,饥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相对山区地区地多人少,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饥荒。山区没出现较为严重灾荒的原因主要是刘少奇邓小平主张在农村实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政策,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内容是: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土地租佃自由,买卖自由、借贷自由,贸易自由。“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英明决策符合实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活跃了农村贸易、激活流通渠道,农民粮食满囤富裕起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从中央到地方左倾思想严重泛滥,一切与大公无私相违的言行全面否定。“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成为刘少奇、邓小平反党反毛泽东,搞修正主义、复避资本主义的罪证。刘少奇邓小平被列为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批判。收回了农民开垦的闲散荒地,在庭院种的一两株黄瓜、西红柿也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必须毁掉,彻底革了私有财产的命。
在我国农村从一九五三年开始,经历了变工组、互助组、农业合作组、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过程。到五七年,对农业、工业、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五八年的大跃进中大办人民公社。各种体制的变革实际是左倾思想的一步步升温,实践证明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生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世界行不通。大集体创伤了人的积极性,人们劳动出勤不出力,粮食产量下降。以白家梁村为例,大革命前大集体和个人垦荒生产的粮食总计在八九万斤,
文化大革命大集体时全村的产量只有四五万斤。几年后,各户的存粮吃光,只靠集体所分的粮食度日。集体的粮食在保证国家征购数量、品种完成,留下一定储备后才能分配给农民。规定丰年成人(十八岁以上)分三百六十斤,一到十岁分一百八十斤(按成人的五成计算),十一岁到十七岁分二百五十二斤(按成人的七成计算)。一般年景每成年人分二百八十斤,一到十岁分一百四十斤,十一岁到十七岁分一百九十六斤。一九六五年大旱、一九七0年、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连续三年大旱,几乎颗粒无收。大旱的这四年农民日报酬是五分到两角不等。粮食全由国家供应给农民,每人为二百八十斤。品种有高粱、玉米、谷子、红薯干、豆饼,高粱占到供应粮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一个成年人一年的粮食喂几只鸡差不多。在灾荒年苜蓿、槐树花、榆树皮、草籽、糠是人们的代食品。
十七岁的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月平均二十三斤粗粮食日均零点七斤,无论怎样也不够吃,但必须吃到月底(因为月底才能去粮站买粮)。荒年几乎一年四季顿顿发涩发红的高粱糝糁下肚,,偶尔能吃一顿小米饭或玉米糁糁饭就算改善生活了。
七一年我在兴县中学读书。当时国家供给学生三十三斤成品粮、还是挺可以的,高于干部四斤。按道理是可以吃饱的,但作为一个学生,笔墨纸什么的总要花费的。钱从哪里来?为解决必要的开支,只能从嘴上节省。我把学校发的细粮证卖给富学生,(凭细粮证在学校灶上可领到白面、莜面、馒头)。一斤细粮证可卖四角,一月学校发十斤细粮证。把省下的粗粮在学校事务室兑换全省统用粮票卖给饭店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客人在饭店吃饭是需粮票的。一个月节省十斤八斤的,下晚自习睡下后,待值日教师查过夜再爬起来溜出宿舍直奔饭店。穿着破衣,手中握着为数不多的几斤粮票的我,站下等待着客人买。我看着有钱人买肉炒面、大烩菜、馒头津津有味地吃着,早已饥肠咕咕的我咽着口水,越看越感到饥饿与寒冷。特别羡慕的是冒着热气散发着特殊香味的韭菜包子,一眼看着客人吃完为止。韭菜包子一个一毛钱,半两粮票,太贵了,只能免费闻那诱人的气味。从此以后直到现在,产生了对韭菜包子特殊的钟爱,也深刻的体会到羡慕的真实含义。卖掉自己的饭票,肚子饿得荒。我住的宿舍离学生灶的菜库很近,我们用铁丝偷扎出库中的山药、萝卜、茴子白,在水桶里没有任何调料煮熟吃。在夏季时只能挨饿。
那一年在兴中花费了前一年教书结余的十二元,其余开支都是从卖自己的口粮所得,凭着卖饭票完成了学业。有了大儿、二儿以及女儿、孙女后,对他们想吃的东西我总要让他们尝尝。不要象我那样羡慕韭菜包子一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终生遗憾。
二十岁那年即一九七三年,我在白草耳村教书。每天一顿红高粱汤饭、一顿菜汤。早饭在中午吃,下午放学后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炕上不动,以减少活动减少消耗。到晚上八九点后,开水冲菜一碗下肚后就睡下了。因为很少活动和说话,半年后一个中年妇女向村里的人说:“咱村来的这个老师和人不活套,阴诘诘的。”是的,一个本该生龙活虎的年青人变成了活死人。
那时我盼望开教研组会,几个村子的教师每两周开一次。教研会按村子轮流召开,生活由东道主负责。开会能吃到高粱面,每人两碗不在话下。
一个人在极端困难的时候会干出极端的事情。七三年春季,我伙同白草耳村里库房保管偷出库中的荞麦面,约有十多斤,我们俩在全村人入睡后开始做面汤吃。也就是那年秋季,我、库房保管、一名医生半夜后去地里偷来集体的玉米棒、山药蛋连夜下锅吃。因是旱年玉米棒、山药蛋能长成怎样,小的可怜。吃着偷来的这些东西,早把后果抛在一边。在大灾荒之时,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伙同他人盗窃,罪是不轻的。假如事情败露,批斗,开除是很自然的事。饥饿使三个人走在一起,欲望使三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好在没有东窗事发,村里的人没有看出破绽,谢天谢地这件事平安地过去了。白家塔白**偷吃了集体的一个瓜,被亲哥哥白**告发。干部将白**五花大绑捆起来批斗。白家庄郭**、北寨则王**偷盗集体的粮食后事发,脖子上挂着大牌子,手敲铜锣在全乡大会上游街示众。
七四年年景比较好,但七四年春季人们仍处于饥饿中。村里的人见我饿的可怜,村干部暗下让我偷开一块荒地种早收的糜子吃,我高兴极了。年青的我以为偷开是指在夜里,我就连续几个夜晚饿着肚子去开荒。有时回来时鸡叫二遍了,又饿又冷疲惫地躺在炕上难以入睡。那时的我哪里知道偷开荒地是指不要让外村人及乡干部看见,本村人能不知道吗?秋后一成熟,早收早打提前吃上了黄橙橙的黄米饭。
在饥饿中,人们吞糠咽菜营养不良,大人小孩浮肿现象极为普遍。王家峁一个叫刘瘦儿的男子饱吃了一顿高粱面得肠梗阻死亡。灾荒年兴县出现了五多现象;女子逃避饥饿出嫁外地的多;因饥饿夫妻离婚的多;浮肿的多;偷食物的多;讨吃要饭的多。
那年代吃白面一年只能吃一顿,那就是六月六日。一年里吃馍头的时间是清明节、七月十五、过大年。说是馍头其实是由少量白面多数米面或玉米面而成。过大年置办的年货也就是四五斤猪肉,一二斤粉条,称一半斤散装白酒、一张红纸。家家户户贴一两幅具有革命意义的春联。“共产党恩重如山,毛主席情深似海。”“祖国大地形势大好,江山永固人民安康、”“造反有理、革命无罪”之类的。除夕夜,孩子们放几串鞭炮,把新年的气氛推到了高潮罢了。
儿大分家,树大分杈。七四年十二月我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分家时两人分得粮食各项合计四百二十五斤,四百多斤不能说多与少了。因为七四年我由白草耳去黄家洼教书,由白草耳拿回家里的粮食足有八九百斤,七四年秋妻子未结婚,但口粮已转入我家,这两项合计足有千数余斤。分家时我夫妻俩只得四百多斤,是按现有粮食,全家人口平均分的。
七四年春节是我成家后第一个春节。过年前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去了一次岳父家,岳父岳母二老为使我们两口子过好年,给我打包了十多样杂七杂八的东西。有生食的、有熟食的,有用的,总共大约十五六斤重。记得那些东西中至今难以忘怀的是有一个陶瓷小酒壶在内,可见二老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细致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暗暗想,在我以后发财后一定报答二老。可惜岳母没有活到今天,没赶上幸福的时代,过早地在贫穷年代离开了人世。好在岳父长寿健在,可几十年来我没有发财,经济十分拮据,但没有忘记对他的报答。给他买夏衣、冬衣、鞋袜,送他喜欢吃的东西。更没有怨恨过妻子对他入微的关照,有时妻子提出的一些关照他的意见会引来小麻烦时,我总是设法处理解决,达到其目的。岳父今年八十八岁了,有生之年不多了。对他的一点关心,既算是一点孝心,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承受受恩未报答的遗憾与内疚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对母亲的遗憾我现在能报答吗?
内疚、惭愧的时时刻刻象钢鞭抽打这我。每当见到老妇人时,见到老翁时,就联想起我的父母亲。如今世上东西千般卖,不曾见过父母身。亲人活着的时候,因各方的原因与女儿会产生一些矛盾。一但亲人离开人世,长眠地下时,当儿女的才恍然大悟。一切的一切全是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了。只能面对一抔黄土深情的磕头罢了,能有什么作用呢?
年难过,年年过年年年过,可三百六十五天难熬。七五年十月生大儿子,生在十月那可算太幸运了。那年国家允许每户开五分荒地,但必须向国家交售一头猪,这地叫猪饲料地。春季在黑牛墕沟开了一块地种了谷子,秋后急急忙忙收打下。虽说长势不好,没产多少,但坐月子总能喝米汤了。要不是那块五分地,儿子吃的奶汁也会由高粱、玉米汤酿成。现在每当看见那块地就会产生对它的好感,总会想起相关联的事来。人还饥饿,一口之家(妻子一人,我在外)猪能养成啥样?喂养近一年的这头猪仅有八十几斤,收猪的技术员说是等外猪,不要。后来说着好话祈求收下了,买了四十二元。现在想来,把狗日得一刀杀下全吃了。现在再穷,一年也敢杀这样的猪十头八头吃。今非昔比,在那个年代里是火不起来的,我火不起来,所有的穷人都火不起来。穷人是没有掘劲的。
鱼头峁白**喂了一头猪,舍不得给国家卖。大着胆子杀了,准备偷偷卖给私人。杀猪事让政府知道后,下令让他把猪头、猪肠、猪肉全部交回,本人受到批判。
七五年在黄家洼教书,村干部知道我两口子两处立灶,粮食是不够吃的。村干部商量给了我八十斤高粱、四十斤黄豆,让我炒炒面吃。一百二十斤是个十分可观的数字,两人一年的炒面完全够吃了,米饭可以再稀点也不会挨饿。这年妻子就是吃着高粱汤、炒面饭孕育了大儿。
一百二十斤粮食感动了我,焕发了更加教好学生的热情。工作有了成绩,受到校长的夸奖,从此在工作方面一步一层楼走向中学任教。九七年在罗峪口集上遇见黄家洼的那位老村长,我请他在饭店里吃了一顿饭。吃饭时谈到给我一百二十斤粮食的事时,他说:“二十多年过去了,早已忘了。”我能忘记他吗?一百二十斤粮食受益两代人,是不能忘记的。给富豪一盆金,不如给穷人一根针。物不在多少,贵在关键。
大米产地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在干旱的黄土高原很少生产。小时候没见过更没吃过大米,现在也说不准是哪年哪岁第一次吃大米的。物以稀为贵,物以少而爱吧,我对大米自然爱吃有加。改革开放后,大米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仍是上品饭。当吃过大米饭后,有人问吃了什么饭?总是自信的说:“大米捞饭菜。”上大学的两年里,吃大米最便宜,因而大米饭吃得最多。二年下来是吃够了,见大米饭就讨厌,直到现在也如此。
改革开放后,家与国同步,一年年走向兴旺富裕。完全结束了饥饿,结束了那场刻骨铭心的,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伤害的恶梦,不再为解决饥荒而无奈与发愁了。家家户户粮满仓,无论灾年丰年生活不受影响。家里的生活虽说不是最好,但与左邻右舍相比还相差不远的,而且这个相差也是自己为攒钱节省所造成的。白面是家常饭,当年的救命粮高粱、玉米成了最基本的六畜饲料。
九十年代初家里喂了一头猪,我把黄橙橙的玉米粥给它吃时,它闻闻,杵了几下不吃。我大为起火,“我那时吃玉米汤算是好饭,哪能吃玉米粥!”拿着木棍狠狠地打了几棍。我也说不准那几棍是打猪,还是打荒唐的年代。
现在对自己,对孩子们想吃的东西是可以满足的,想吃卤猪头肉也能火起来称它一斤两斤的,不再象当年羡慕韭菜包子那样可怜无奈了。
不过人是世界是最不知足的,欲望无止尽的东西,我当然在内。往往受过寒冷骂太阳,挨过饥饿说肉不香。说实话,我对饭菜一般不挑食,什么也能吃得下去。时间会磨平一切,饥饿年代毕竟过去三十年了。社会已发展到今天如此富裕的地步,我有时也餍奓地说这或那不好吃不爱吃的话语,这不正是忘却昔日穷困的思想表露吗?
人不论多富有,朴素的思想不能丢。俗话说人无三辈富,也有三年穷。富时思穷时,晴天想雨天,才是比较正确的生活观。
&&&&&&&&&&&&&&&&&&&&&
人们的居住在衣、食、住、行、劳方面显得没衣、食那么重要。可以没有属于自己的住宅,但不可以一天两天没食。只有解决最基本的最首要的衣食之后,才考虑居住问题,原始社会的人因食而随遇而安。
小时居住的是几百年前的旧土窑洞。家里没有什么陈设,四面是四根木柱子架着一块长形的木板,叫什么家时板。家时板上放着一摞粗瓷大小碗,放着用来盛调和的瓷杯子。有时还放着一两个拣来的玻璃酒瓶,作为点缀装饰品。东、西摆放几个破瓮,大一点的瓮里放着全家人的几件破衣服。炕上,硬梆梆的毛毡上滚着两三卷被子。就这孔破旧的土窑洞,这个简陋的家没有给我的生活,没有给心灵上造成创伤。它却是避风御寒的港湾,所以对破旧的土窑洞一直到现在怀有好感。离开这孔窑洞有四十多年了,可它常常进入我的梦中,不能忘怀。
分家后的第二年,重新泥了窑洞,白灰粉刷。陆续添置了大木箱,文件柜和三个小扣箱,自己给这些木器上了色,土窑洞一下子焕然一新。我敢肯定这孔几百年的土窑洞主人换了不知有多少,室内如此漂亮,这是第一次,我是第一人。
原来一出门是下坡,下坡后才是比较平展的院子,院子外沿没有围墙。我把出门下坡那段改为宽宽的台阶,担水和泥制成土坯砌了围墙。砌了个大门洞。沿围墙栽了几棵枣树,院中央栽了一棵用来乘凉的槐树。春夏之时院子里有了浓浓的树荫,外观上比原来好看多了。后来这孔窑洞九百元卖给了姓白的居住,我的家庭正是从这孔破土窑洞为起点,一天天走向兴旺。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住宅条件有新追求,现在村村户户的石窑洞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九八0年至一九九0年十年内新建的。一九八三年家里粮食满囤,经济上又有几百元的结余。八三年的春夏之际采石备料两千多块。在冬季主要以贺**为主将石料运完,八四年正月修建了两孔石窑洞,八五年七月新窑洞就绪入住。修建新窑洞总计花费一千多元。后来自己动手修建了三孔小窑洞、大门、围墙。
新窑建成后,在住宅周围栽种了许多梨树、苹果树、桃树,没几年花果树挂果。初春,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次第开放。白的象雪,红的象霞,在小小的山村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信步于树下,休息于室内,花香扑鼻。小鸟穿梭林间,鸣叫枝头;蜜蜂嗡嗡,更显的住宅的幽静。秋后果实飘香,品种多样,分外惹人喜爱。来来往往的人吃着可口的水果赞不绝口。
一九九一年七月五日是父亲谢世的日子,七月正是水果成熟的季节。安葬父亲时请来一百多人亲戚朋友,水果随便吃,那么多人两天也只吃了四株梨树的多一半果实。
树在长大,果实在增产。水果到了成熟的季节后,全靠我与妻子背着去买,吃了不少苦。后来想到将要在几年内离开白梁,不便管理,于是横下了一条心,将自己亲手栽的果树全部砍掉,改栽成枣树。
形势的变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住宅价格一路上涨。涌向城市的农民多么梦想在城市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居身之地,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大儿、二儿分别在昆明、神木谋生,各买一处住宅已成为当时首要的也是两代人一生中最大的问题。在昆明、神木各买一处住宅对刚解决温饱问题,存款不多的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住宅决定买,并交了一部分预付款,只有前行没有回头箭。在资金严重短缺时,借贷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人穷脸皮厚,借钱大张口。人穷愿挨拐,不怕高利贷。几万元的贷款一年下来利息都付不清,更谈不上还本。育才学校每月发的工资用来支付最低生活开支,退休金在每年十二月领来东还借西还贷,平时债主讨钱均由马**处理周旋。二子就在这一时期跑煤车赔款两万元,旧债未清,新的债务增多。雪上加霜常有事。也就在这最困难的时期,儿媳妇的阑尾炎多次发作,孙儿常常患病住院。人患病需及时治疗,等不得,东借西凑一次次把病治好。那时常常家里没有百元,我的身上分文不装。六七口之家有时几天之内没有面吃,一天天盼望着发工资。“破鞋穿街何人讥,昆明神木有天地”的诗句就是这一时期写成。在饥饿的年代我没借过别人一分钱,挺过来了,可为儿子们买房子欠债累累,人不人,鬼不鬼的。在困难时期个别亲朋好友是不愿和我们家往来的,说什么:“父子三个什么也做不成,三个捣烂凑不成我家一个。”我的心灵,二儿子的心灵,全家人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沉闷时写下了自责、自嘲、感叹无奈的诗句:“夜久醒来暗悲伤,两子拮据奈若何。枉为人父空自忙,羞愧有名实秕糠。”“子夜梦醒问前程,孑对半瓶杏花村。皑皑白雪锁关山,茫茫心事口难吟。”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几年来全家人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凭着微薄的工资收入,凭着儿子儿媳辛苦的劳累和红枣的收入,到二零零九年过大年时终于还清了债务,实现了在城市有天有地的理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儿媳尹**,没有她诚心的、有力的资助,我现在仍被债务所困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了结。我这个不称职的穷鬼爸爸从内心里赞颂她,该说一声谢谢了。今年中秋节,她坚持千里寄月饼让家人品尝,更见其内心光明灿烂,纯真厚道。与自私、狭隘、贪婪不知足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品尝着具有人情味的南国月饼,不由得想起了永远铭记在内心深处的一件往事……
相比之下,昆明的住宅小了点,神木的住宅差了点。但用知足的心态去看,还是值得自信骄傲的。这是父子们,家人们团结协作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从口中抠出来的。如果自私自利,各自为战;如果生活不俭朴,只享今日福,不想来日事是不会实现这一理想的,同时充分证明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我与妻子的大半生中,不知有多少次被人评说为小气鬼。现在想来真有一点委屈,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舍不得享受,全部用于后代,自己反而成了众人所臭骂蔑视的人。
住宅和人一样有优劣之别,也有豪宅座座连广宇,也有茅草屋中度寒暑,也有街头破庙来栖身的人。我的儿子的现状我满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何必要追求高档完美使身家受苦呢。听母亲说,旧社会我的祖辈父辈是财主。那时的财主能居住怎样的豪宅呢?四合院,室内地面炕堎、锅台由方砖铺就,四壁白灰粉刷。陈设一支躺柜、大立柜、八仙桌。炕上是红色墙裙。二零零七年九月,去昆明为大儿办婚事,目睹了大儿的住宅,是我不敢相信我儿有这样的福气居住这般“豪宅”。从环境到实施到管理,真够完美了。
看着大儿的住宅,又一次想起了母亲的往日。父母就是因为当时是财主,住的比穷人好了点,有块土地。一九四六年土地改革运动中,被穷人捆起来多次吊打。一次在批斗时,大姐见把我母亲吊起来用鞭子抽打,她哭叫着跑过去,被土改工作组的人狠狠一脚踢出佷远。地主的幼小孩子也是革命的对象,最后土地、窑洞、家财全部没收,好在留了四条性命(父、母、哥、姐),被只身赶出家门,餐风露宿,乞讨度日。
山河依旧,换了人间。富是荣幸的,追求富裕、梦想住宅的豪华成为时代的潮流。可能今后再不会出现以穷为荣,因富遭殃的事吧!今天不知有多少人为有自己的住房在拼命奔波,成了一生奋斗的目标。买一处住宅,动则几十万、上百万。实际上对大多数劳苦大众来说是永远办不到的事,只是梦,只是一种渴望不可及的追求。一生面对的不只是住房问题,还有生活问题、疾病问题、培养子女问题,都是一道道要越的坎。想到这些问题,我不寒而栗。我祝福我的后代,天下穷人的后代,平安的去实现自己的梦,去越一道道坎。
在一则谚语里,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下午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谚语揭示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走路的方式是不同的。人从小到老路是必走的,还是从小时说起吧。
我是七岁走进学校大门的。小时白家梁村没有学校,每天往返十二里二的路程去闫家塔村上学。(单边三里三,往返四次,合十二里二)。小学学制四年,预备一年。这五年里和同村的伙伴们风雨无阻。五年级去赵家坪上学,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伙食费,完小时辍学,返回闫家塔代培五年级一年。这六年算是我人生中的长征吧。一年按三百天计算,六年行程二万一千九百六十里。十二岁时走完了二万多里的路程并没有觉得苦和累。
低年级去上学是拿点零食,如红枣、窝窝头。下第一级课后,管它饿不饿见别的孩子吃,自己也就拿出来吃。到放学时饿得肠子咕咕叫,发疯似地往家跑。后来想了个办法,把零食藏在半路的隐蔽处,放学后再去取食。这个办法还真管用,限制了下课就吃的现象。不过也会偶尔发生小松鼠遇见吃光的时候。放学后满怀希望跑去找零食时,零食没有了,心情是多么奥丧与无奈。幼稚的我认为是在藏零食时一定被小松鼠看见了。后来每当藏零食时总要东瞧瞧西看看,看有没有小松鼠。一次打小松鼠误了上课被严厉的老师罚站在门外一堂课。有时也变换着地方去藏,但小松鼠吃零食的现象偶尔还会发生。
十一岁前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念书,学习不用功,成绩很差。十二岁时也不知道懂得了念书的目的,还是学习开窍了,成绩提高了很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背课文,回忆当天的所学数学内容。很多小人书、小故事书就是在二万多里的路上看完的。二万多里的路上留下了朗朗的读书声;曾飞扬过一首首跑调的歌曲声。二万多里的路上,也曾憧憬过美好的未来;也曾受过风、雪、雷、雨、日晒、寒冷的考验。现在想起来那六年的跑校虽然十分辛苦,但又十分感激这段路程。
小时乡村没有车路,乡干部、县干部来村里也靠步行。全县只有两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一条是由县城通向忻州,一条是由县城通向临县城。县境内只有县川沿蔚汾河的公路,说是公路其实也是便道。后来通往各乡镇的公路陆续修通,但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少之甚少,一般没有面子的人是坐不上车的。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司机爷爷电工爹,邮工来了喝米汤。”
一九七一年正月去兴县上学,我背着一卷被褥整整走了一天,天黑才到校。几天过后腿还疼得瘸着走路,本来消瘦的黑脸更加黑了。放寒暑假又徒步回家,,从家到贺家梁、大善、石楞子村这条回城的线路最近,但要翻越五座大山,太累人,只走了两次,到现在近四十年了再没走过。后来回城、返家走吳儿申、张家墕这条路线。
一九七三年正月里,一个叫高富财的人盗窃了岳父家逃往晋南。我与妻哥贺**从王家墕出发三天之间往返临县城捉拿盗贼。两昼夜兼行,道路不熟悉,白天问路走,夜晚看着北斗星走。第一天走到贺家会时天暗下来,摸黑向南走了十里后迷路了。两人在不知名的路段上乱走,当半夜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问时又回到了贺家会。从临县城八时许出发一天一夜回到了王家墕,又饿又困,疲惫至极,盗贼没抓到苦道是受够了。
穷人的命是不值钱的。我的命更不值钱,象高山顶上的一棵草,活着,不觉得多余,死去,人们不感到空虚,无人疼与爱。七三年因工作成绩显著,乡镇府推荐我上大学。全县基层推荐的一百多名中确定了四十二名作为候选人,我在这四十二名其中。七月中旬在县教育局报到政审面试,最终确定三十六名入学。
我带了九元钱从学校步行“上京赶考”。第二天文化考试,第三天面试。四十二名中,有大城市来兴县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他们个个身穿白色半袖、时尚的毛毕几裤子、丝袜、凉皮鞋,手腕上带着明晃晃的手表,显示出知识与青年的气质。有本县的青年,衣着得体整洁,在父母的陪同下,有说有笑,人人显现出生气与活力。在面试的大院里,大喇叭不断的传唤着面试者的姓名,面试者出出进进面试室。“赵家坪公社考生王**。”当听到传唤我的名字时,我迈着沉稳的步子推开面试室的门走到考官面前。破旧的一身蓝衣服、破鞋、个子矮、长发、面庞消瘦黝黑,既象乞丐又象越狱犯的我,与接受面试的其它考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考官们上下打量着,早已冷淡三分了。考官敷衍地问了几句,在面试印象表格上不知写写划划了些什么让我下去。我这位乞丐般的考生心里早已猜出了八分,听懂了“下去”的真实含义。我心里流着泪,默默的离开了面试的大院,离开了那欢声笑语的面试者。九元钱在三天的时间里已剩下两毛钱了,自己感到没有住的必要,买了两块干饼子决定回家。
屋漏又逢霪雨天。来到西关河边时,河里发着山洪。河水两岸站了好多人想过河,看着洪波有所畏惧。后来见一位中年男子大概有急事吧,第一个下水。我见他慢慢地摸索着淌到对岸,我也下水了。当我走到河中段时水已涨到腰间深。看着黄黄的水面,感到一阵头昏目眩,头重脚轻不能自主,身子晃悠起来。河岸上的好心人朝着我大声呼喊:“朝下面走!朝下面走!”我高举手中的两块干饼镇定了一下,慢慢地终于走上岸边。穿着湿透的衣服象落汤鸡似的走回了白草耳学校。
在乡间大多人认为我这次上大学是满有把握的,在乡间早已传开了“王大学”的美称。大学没上了,“王大学”三个字仍在善意的人们口说起,而我听见感到特别的刺耳,感到特别的心疼与烦恼。
好在八九年机会又来了,山西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教师范围内召收五十名民办教师进入大学深造学习。我又报名了,这次要比前一次难得多,仅兴县就有几百人参加考试,以文化知识为主。好在这次不面试,兴县仅考中我一人,吕梁地区十三个县考取七人。我顺风顺雨圆了上大学的梦,此时自己已经三十九岁了,上大学整整迟了十八年。十八年,人生中能有几个十八年啊!
八六年,我在中学教书。买了一辆心爱的红旗牌自行车,这是我的第一辆以车代步的交通工具。回家、进城、外出骑着它当然感到很风光。第一次去佳县白云山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与朋友结伴而行的。
山区的路毕竟翻山越岭的,骑自行车总有一段路程要推着它走。没几年产生了厌恶感,从此宁肯步行也没有再骑过。
没几年乡间的公路上已出现摩托车,看见别人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地跑来跑去,自然又产生了羡慕。那时工资已经是一千二百了,五十多岁的我体力不比当年,加之享受意识的驱使,买了一辆旧摩托车。骑着它翻山越岭,感到世界并不大,感到没有走不完的路。在离休离开乔山村时夕阳西下,骑着摩托车心旷神怡,吟出欢乐的诗篇:“抖却粉尘心亦欢,轮飞风驰返故园。青纱碧野吐香气,金壁晚霞染地颜。”
二零零七年九月去固贤借钱,是一次最危险的行,现在想起来仍感到心有余悸。二零零七年九月的一天,接到大儿的电话,他准备在农历十月十日结婚,渴望全家人去昆明参加婚礼。接到电话后,全家万分高兴,多年家人的期望终于指日可待了。但在高兴之余,我的心里犯愁了,因为那时家里负债累累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去吧,大儿在昆明举目无亲,一生中最大的喜事没有亲人在场,女方家怎样看待我,看待大儿,大儿也定会伤感无限,做为我们父母也会产生眷恋和遗憾。去吧,不用说给孩子办婚事给点钱,给一直未见面的儿媳妇一点礼物,就连我往返的车旅路费也没有。我反复思考后,决定再穷也要去,不能给两代人留下终生遗憾。
九月二十五日,我与妻子骑摩托车去乔山村、固贤村借钱。行到康宁镇自花子村的路段时,后面驰来一辆摩托车撞在我骑的车尾。我骑的摩托车加速飞出三十多米远后,越过斑马线,连车带人摔倒在路中央。这时正好有十二轮的大煤车疾驰而过,幸好只差半米远没撞上。我脚部受伤,爬在路上站不起来。休息一会儿后,妻子搀扶起来,脚肿痛的不能自立。如果乘客车返回县城,就借不到钱。为了借两千元,妻子只好将我扶在摩托车上,忍着疼痛又走向固贤村妹妹家。在妹妹家休息一夜后,脚肿痛的更厉害了,不能再骑车,在妻子的搀扶下乘车回到家。回家后为省钱只买了几盒跌打丸便了事。第二日妻子推车把我送到学校,学生们扶着我走上讲台。在家休息,学校是要扣工资的。
这次总计筹备了六千多元。摔倒后不到五天时间,我拖着摔伤的腿,柱着拐杖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到昆明后,大儿见状,一定要坚持去医院看看。经X透视,才发现脚趾骨出现裂缝。大夫说脚趾骨骨折不宜做手术,慢慢会愈合的。
见到儿、儿媳后,想着仅带的六千余元(往返路费在内)。深感惭愧、深感寒酸、深感羞辱。不知这些钱怎样给他们,该对他们说些什么话。这时因穷产生的心灵深处的阵痛,比骨折的疼痛还要厉害。穷使本来伟大的父爱,伟大的母爱荡涤的一无所有。站在大儿家20楼的阳台上,凝视着远处苍翠的山峰,心里流着泪,有一种罪不能恕的感觉。
小时,每当银色的飞机从蓝天掠过,不免抬头仰望,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几十年后,飞上蓝天又成了理想。二零零七年去云南操办大儿的婚事完毕后,与妻子乘飞机从昆明抵达西安,实现了飞上蓝天的梦想。在机舱窗口看着翻滚的白云,俯视着山川、河流、大地、村镇,听着窗外呼呼的不知是风声还是发动机声感慨万千。一对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几十年的穷夫妻而今上“天”了,对我来说死而无憾!高兴自豪的写下了:“滇池岸边上青天,风驰电掣赴西安。万里风声百里云,千山万水尽收眼”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作纪念。
如今国家富裕了,公路四通八达,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再不会发生早在八八年因道路不好卖红枣跌死牛的事了。八八年,卖红枣向强家山白**借来一头牛,拉车去白家庄卖红枣。牛车没走多远,车翻把牛腿压折,赔款一千五百元。就在这年二月初,借来贺**的牛送粪。牛吃了硝铵致死,又赔款一千五百元。八八年的三千元是个大数目,每月只有三十九元的工资来说债务就不轻了。三千元赔款不说,因赔款招引来了许多麻烦、受气事。
我从小受文学、地理、历史知识的熏陶,产生了对祖国名山大川,古迹奇观的浓厚兴趣。我游览过不少寺庙古刹,神木县的天台山,佳县的白云山,离石的凤山。那时是为了摆脱困境而去求神指点迷津的,现在想来真是荒唐可笑,世间哪有鬼神仙佛的存在。后来也去庙宇看看,只是欣赏建筑、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从不上香上供跪拜祈求什么。如去方山县的北武当山,离石的贺昌中学院内的古庙,神木的东西二山,城内的关帝庙,大柳塔的万佛寺,靖边县的寨山、双伙场庙都去过。我认为给这些泥制品施舍不如给残疾的可怜人施舍,这些泥制品会用钱吗。给神象施舍钱是同情可怜他?还是显示你的富有?还是要他为你做点什么?这些泥塑木雕的东西能为你真的有求必应吗?
二零零六年五月一日假期,我骑车去交楼申探访仙人洞。仙人洞不远处设一尊汉白玉雕刻的白衣仙姑女神像。女神像端庄秀丽,衣纹流畅,襟飘带舞,一派仙风道骨气质。她左手抱一瓶罐,右手拿什么东西做出抛洒姿态。寓意她有无穷无尽的恩惠遍及尊她敬她的人们。游人给这尊女神像又上供又叩拜,施舍着十元二十元不等的钱。我站在一旁观看,没有施舍。管理处的一位中年男子对我说:“你还没给钱?”我说我不信她,她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是来观赏造山运动时造就的奇观的。进洞时我给向导付了十元的导游费。
乘火车去昆明翻越了名山秦岭,内心兴奋地越过了南北分水岭;来到了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盆地,想起刘备建蜀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大渡河观赏了滔滔江水,感叹红军“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英雄气概;仰视直刺云霄的横断山脉的大山,目睹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实写照。坐着在崇山峻岭间奔驰的火车,穿越着一个个隧道,赞叹人类的坚强伟大。修建成昆铁路是十分艰巨的工程,全线有四百二十七个隧道,铁路每伸延一公里,平均有一个筑路工人或士兵倒下,是由生命辅就的大道。
漫步春城——昆明大街,领略着“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宜人气候;坐观榆林大漠,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韵味;遥望横山县古长城遗址,遐想着孟姜女之夫杞梁的辛劳与悲哀;游弋嬉戏于红缄淖湖里,感叹着桑田变苍海的神奇;站在黑茶山顶峰,顿生对王若飞及家人的怜悯之情。
人是不知足的,游览祖国河山不应该知足。现在我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去大海边站一站,看看波澜壮阔无边无垠蔚蓝色的大海;去西藏高原走走,看看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新疆眺望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去内蒙古大草原观赏草原美景。三峡的壮丽;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张家寨迷人的风光;……都想看。
去这些地方又成了我的理想,这永远是梦想罢了,今生今世是不会实现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一个人的认识,发展是有好处的。人的一生不可没有领悟大自然而得到精神营养,郁于井天井地的小天地中,胸怀又能有多么宽广。
马克思有“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英明论断。劳动使人直立行走,劳动使人手脚分工,劳动使人大脑发达,劳动使人类积累了战胜困难的智慧与经验。英明论断揭示了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这一劳动观是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而言劳动的,从享乐的角度而言劳动,劳动本身是痛苦的事。从原始社会末期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观念出现,首领不劳强占他人劳动成果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从那时起贪占、享乐的私欲没有断绝,在以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不会断绝。私欲不存在,人类本身、动物界也就不存在。统治者及统治阶层喧扬劳动光荣,劳动幸福,其目的是麻痹愚弄劳苦大众。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首领到当今的国家元首以及一切大小官员,从来不劳动,可生活质量高,家资万万千,一切劳动者是不能相比的。纱帽底下无穷汉。在清朝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传语,当今各级官员贪占贿赂之风史无前例。一个县长最少也在几千万元,几个亿的大有人在。国家主席是公民、扫大街的也是公民,这两个公民方方面面的差别有多大?劳动面前讲光荣,公民面前说平等,真是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其实劳动者被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熏陶是明智的,为了今天的生活,明天的希望,默认了劳动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谁叫自己错投了娘胎,谁叫自己是劳动者,怨谁?
我是厌恶劳动的,但我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好一点又喜爱劳动。我的一生虽有很多不幸,从劳动辛苦角度而言又是幸运的。十七岁前在学校读书,十七岁六月初中毕业后,扛起锄头加入了大集体劳动的行列不到一个月,又去修公路二十天后当了教师,从此结束了战天斗地的岁月。与我同龄的大多数人,十六七岁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与大人们一道一年四季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的劳动。不知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罪,还落个饥寒交迫。
在毛泽东时代,我这个教师整天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寒暑假里,星期天也没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份,回到家只有砍柴时我的主要活儿。在那个年代十户人家九户缺柴烧,母亲常常生火时东凑西捡而发愁。每逢霪雨连绵的天气时,因没有柴做饭全家人饿着肚子过夜。十三四岁时,我在假期里砍柴,已完全能解决饭做所需了。长大成为教师后,在假期里砍柴也是主要活。寒假里砍柴常常去孟良寨,那里茅柴多,容易砍到,但距离家路远,背柴回家很累。
一九七四年十月九日,刮着大风,昏天昏地,十分寒冷。我、二哥、姐夫去孟良寨沟砍柴,冷得手难以伸出。第二天,十月十日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不去砍柴是没有柴做饭的。我这位新郎也要在前一天接受沙尘暴的洗礼。
结婚后的第二年暑假里,连续砍柴二十天,那年生大儿,足够妻子坐月子,一冬一春做饭取暖所用。
记得七七年的中秋节,大儿已三岁了。妻子下午出工回来已是落日时间了,妻子把大儿留给母亲照看,我与妻子拿着扫帚背着筐去通黄峁树林子里背枯树叶。东方一轮明月渐渐升高,银灰色的柔和月光洒在大地上,四周寂静,只有扫枯叶的哗哗声。两口子想着孩子还在等着吃月饼,心里自然十分内疚。当背着枯树叶回到家时,儿子已进入梦乡。为了柴禾茅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这样在紧张、劳累、内疚的气氛中度过。
改革开放后,土地分到户,有各家各户耕种。这一时期,我用节假日帮助妻子劳动,半工半劳的状况从八0年开始持续到回城教书才结束,长达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的劳动辛苦了点,但创造了不少财富,为家庭的富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与妻子相比,一生中她比我在苦力方面付出了很多很多。是我家生产劳动的主力,为了这个家庭作出了贡献。现在,不论从年龄讲,从家庭经济条件讲,她该休息了,该安度晚年了。
在我的一生中,最有意义,最值得一提的是培植枣树这一劳动。一九八五年父亲用四百五十元买下其他人不愿意买的集体的一大片枣树。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枣树变化很大,产量由原来的千斤提高到一万多斤。红枣价格又逐年上升,收入可观。可观的收入诱发了全村人的“红眼病,”当人眼红了时,心就黑了。在父亲去逝的第二年,黑心肠的村中白姓14人喊出了“要想富,要枣树”的口号,掀起历时二年的回城告状热。告状初期以没收枣树这一事情为对象。没收的理由是父亲当时是村长,认为买枣树的四百五十元钱没付。这些人请来县农经局的人进行核查清算,结果收、支清楚,账簿不存在任何问题。强盗总有强盗的理由。他们又说买枣树是在不公平、不民主的情况下成交的。他们对外多次回城催促,一小丑曾向县长下跪,要求为民做主。对内对我人身人名的污蔑攻击。县政府以创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由,于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七日,乡政府、县政府联合出面,否定了当时印有鲜红手印的买卖契约,收回了经营整整十年的枣树。
七月二十七日是一个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一九六九年的七月二十七日,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日子。一九九五年的七月二十七日是被人欺负侮辱没收枣树的日子。两个七月二十七日又相距二十七年,但两个七月二十七日其含义是多么的不同啊!
苦心经营十年的枣树被掠走后,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曾记得十年来,利用星期日是我爬上爬下每一棵枣树拼命地修剪;是我把雨水冲刷裸露在外的树根埋好;是我搬运来石块、木棍,支撑起倾斜倒伏的树杆;是我在寒冬季节拿着刮刀刮去树杆上的老皮,杜绝虫害的发生;是我翻阅资料,学习河北省枣树开甲的技术,使枣树获得丰产;是我结合实际,摸索出旱地、水地、阴地、阳地枣树管理的一套经验;是我第一次学着扶犁、一年年把枣林地耕过、又给枣树施肥、喷药;是我留心观察哪块地里又被砍了几棵;是我摸扶着被这些人砍伤的枣树的伤口,内心产生阵痛。……
一夜间茂盛的枣林依旧,物已易主,伤感无限。一些人隐藏不住内心的喜悦,笑逐颜开,手舞足蹈,分着昧着良心得来的盼望已久的摇钱树。更有一些人幸灾乐祸的断言:“白梁的第二个白生玉倒了!”
白生玉何许人也?白生玉是白梁一九四六年前的土财主。四六年共产党在农村发动土地改革运动,对白生玉进行无情的批斗。没收了白生玉所有土地、房屋、财产,老婆也分给本村贫农协会主任的光棍孙**,三十七岁的白生玉被活活打死,灭了一门香火。
“白梁的第二个白生玉倒了,”意思是我这辈子断了摇钱树,不会再富裕了。如此恶毒的语言,如此鄙劣的行径,激发了我重新培植枣树的信念。自己在极度痛苦中暗暗下定决心,只要白梁人不象打死白生玉那样打死我,掠走多少枣树,再培植多少枣树。从那年深秋开始,我利用星期天栽植枣树。力求栽一块成片一块,块块不缺一棵。特别是在植长峁则的那一片枣树时是在初春,树苗分别是从草角角、康家塔、鱼头峁、白家庄、乔山村五个地方来的。夜幕降临后才动身,摸黑刨好树苗。一个人背着树苗不紧不慢地走在黄风呼呼的路上,又连夜栽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往往是十二点多了。信念不倒,精神就不倒。几年来坚持在春秋适宜季节栽培,成活后适时的保护与修剪。就是离开白梁居住的那年开始到现在,也没有放松对枣树的管理。如修剪、耕地、喷药、施肥、除草,从不待慢。自己付出心血,夹着仇恨、耻辱又满怀希望的心情培植的片片枣树林特别钟爱。常常站在幼树下,盼望着枣树快快长大,憧憬着进入丰产期的喜悦。现在片片枣林初具规模,数量大于没收时的数量,产量逐年递增,预计一定不超五年红枣产量又达万斤了。今年红枣丰收,站在枣林里,看着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兴奋地吟出了:“漫山枣儿枝头醒,千颗万粒献殷红。汗水洒去五岭新,香风飘来六腑闻。喜观玛瑙苦等闲,怒视群影忆当年。财富本是人创造,天道酬勤万物丰,”的诗句。
在我栽枣树的后几年里,善意的人说,枣树已过时了,不别栽了。枣树是有过时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没有永久的。但我立下誓言一定要实现,“数量不少,产量超万斤”。哪怕让子孙后代砍得当柴烧,也要栽起来,在我手中羞耻地丢失的枣树,通过自己的苦力再还给子孙。不让子孙在枣树多与少方面相比留下差距感、失落感。
其实枣树并非是永久的摇钱树,它有摇不下来的时候。没收枣树到现在已有十五个年头了,要想富的人没有富得流油,我没见得穷得要命。反而为两子结婚成家、安葬老人,买房几件大项目的支出就在这十五年中完成的。客观地讲,现在的我,现在我的后代,不论从哪个方面讲,不比白梁任何人差。现在可还是每当看到这些黑心肠的人,看到当年书写“要想富,要枣树”这六个字的地方时,脑海里立刻回忆起当年这群乌龟王八的丑恶嘴脸和卑鄙的行径。憎恨的目光象把无形的利剑直刺他们的心窝,仇恨的火焰永不会熄灭。
喜在今日家兴人旺,好在今日经济蒸蒸。让那些口出妄言、行为可耻的人自省、自责、自泣吧!白梁第二个白生玉没倒下,反而象村子对面的枣树一样茁壮地站立于白梁人的面前,时时摇拽着枝条,嘲笑那些恨人不穷的人吧!二十七日,七月二十七日,仅作为家耻日,永远铭记在我的心田,铭记在我的后代心田。
结& 束& 语
衣、食、住、行、劳,独立成篇,又一统成章。象一面镜子似的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了我在不同时期的高兴与惆怅,人样与鬼样。道出了我大半生的酸甜苦辣,重温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也透视了那时的内心世界。
当搁笔之时,通览一遍,闭目静思如烟往事发现,它不是我大半生的纪录。比如学习、成长、育子、得失、恩怨就没有在内。所以将所写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组合,一部分内容删除。由原来的《我的大半生》的题目改为《衣、食、住、行、劳大纪实》,比较恰当。它内含小,主题显明,朴实地、详尽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主旋律。
我的大半生是臭不可闻的大半生,是失败的大半生,是糊涂、无为的大半生,这一切大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不需要,也没理由怨天怨地。
自己的毛病自己是知道的。做事认死理,不变通。讲什么做人原则,讲什么做事的良心,以诚立身,诚信大败自己一生。办事瞻前顾后,思虑后果意识严重,表面好象比谁都聪明,实际上糊涂事一大堆。做事胆小如鼠,听天由命不努力。意志不坚强,易妥协,没有挑战性格。习惯于陈腐的观点看问题,并将本来百害无益的东西竭力影响家人。也许这些毛病去掉一个,两个,给自己在某些方面带来好处。但没有,所有在生活中形成的毛病不折不扣地保留下来,在自己的一生中起着极大的坏作用,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到现在已经省悟了,但时过境迁,已晚矣,只能在身上留下伤疤,在内心留下惭愧与内疚。
三国时的曹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天下人负我。”诚实的人以为曹操太自私,其实细想起来,这是成就事的真谛。人本身就是自私的,做事本身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何必要贫穷而讲仁义,讲兼济,讲大公呢!机会不是时时有,东风不会天天刮。机会是一切事情
,是一个人生活中的转折点。一九七三年七月上大学被面试打下来的六名,可再免试上中专学校。自己考虑家庭贫困,无人支撑难以完成学业,放弃了这机会。好象上大学就有人供应,造成了后来本不应有的艰辛。教训是多么的惨痛。
屈指一数自己的大半生中,做得比较满意的事几乎没有一件。想到这里,深感没资格写自传了,因为写也是黯淡的,灰色的,何必让人跟着自己流泪懊丧呢。自己倒霉的一生活该!真活该!
我不知道有生之年还有多少,有生之年怎样过。是平安、幸福、安康,还是疾病缠身,生活痛苦不堪,被人凌辱欺负,……半夜醒来常常思索这些问题,估计也好不了多少。人生本身是残酷的,年青时自己没能力左右生活的航舵,象在大海里无人驾驶的小船任凭风吹雨打,波浪冲击。那时人老了,生活的航舵更难以掌握,只能再次听从老天爷的安排,忍受不幸到死。我有承受再次困难的思想准备,只是放心不下关心我大半生的妻子。如果能一同离开这个罪恶的世界该有多好啊!算是上帝对我们两口子最大的恩赐了。自己的毛病作为陪葬品,随着尸体进入棺材,进入坟墓、发臭、一同腐烂。如果要在自己的坟头树一块碑,碑文应写:“生活的俘虏王氏**之墓。”
起草于二零零九年十月
重修定稿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苹果大概多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