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国什么时候完蛋退出的中国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26日凌晨遭人恶意泼漆,被迫暂时关闭。负责管理公园与纪念建筑的美国公园警察已就此展开调查。
公园警察方面说,当天凌晨1时半左右,有人发现林肯纪念堂内的林肯坐像及周围大理石地面被泼上绿色油漆,破坏者未留下其他信息或符号。警方正在调取监控录像,希望找到线索。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或其可能动机,但表示附近其他纪念建筑尚未发现遭破坏的痕迹。
林肯纪念堂目前已被迫关闭,国家公园管理处正在清除油漆,纪念堂有望在当天晚些时候重新开放。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在南北战争时期,击败南方分离势力,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但在内战结束后不久遇刺身亡。
林肯纪念堂位于华盛顿国家纪念公园最西端,临波托马克河而建,是华盛顿著名的旅游景点。纪念堂1922年对公众开放,著名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即在此发表。(记者王丰丰)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jubao@原标题:归来不受待见 林肯重返中国饱受质疑  今年以来,美国三大汽车厂家之中已有两家CEO人选变更。在行业发展平稳的阶段,通用和福特都选择业内资深人士担任新CEO。与聘请穆拉利等跨界人士来管理企业相比,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更普遍。  和通用汽车新任CEO玛丽·博拉一样,菲尔兹也看到自己所在的公司经历汽车制造商史上最糟糕的年代,并目睹它成为更精简、更赚的企业。现在,他的任务是为福特获得越来越高的利润。  林肯汽车在2020年要实现30万辆全球销量,中国市场起码得销售10万辆才有可能  中国市场挽救了别克品牌,林肯能不能成为又一个"别克"&&  以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字命名的林肯汽车,正在让这个伟大的名字“蒙羞”。  1990年,林肯汽车在全球销量达到最高峰23万辆,在美国豪华车品牌中销量第一。但其后20多年来,林肯汽车销量逐年下跌,到2013年,全球销量仅为8.1649万辆,仅为凯迪拉克的一半,奔驰的1/4,在美国豪车销量排行榜上跌到了接近垫底儿的第八。更难堪的是,现在的林肯汽车已经彻底沦陷,除了在美国本土占有一席之地外,在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几乎毫无建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林肯就开始进入中国,时间与奥迪差不多,但在业绩上二者却有天壤之别,后者是豪车销售领头羊,前者连羊尾巴上的毛都不是——品牌力不强直接导致林肯汽车遭遇滑铁卢,2008年,林肯汽车不得不黯然退出中国市场,退守美国本土。其时正值全球经济严重衰退,而中国经济却是一枝独秀,其他豪车品牌纷纷加大拓展力度,把中国市场作为“救命稻草”。  从中国市场退场让林肯彻底沦为一个区域性品牌,甚至差点被卖身或永远消失——林肯汽车的东家福特有着出售豪车品牌的传统,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沃尔沃都曾经都是福特旗下的豪华车品牌,但现在都已经易主。  重返中国市场  产品不受欢迎使得品牌不响、销量不振,是林肯汽车退出中国市场的根源。做出这一不明智决策的是当时福特CEO穆拉利,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福特身上,任职期间拒绝对林肯进行超出正常水平的投资,甚至考虑出售这个品牌,所以,林肯汽车被处于长期搁置状态。  对林肯汽车来说,值得庆幸的是,穆拉利已于今年7月辞职,其继任者福特CEO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迫不及待地纠正其错误,准备让林肯汽车重生,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50亿美元,打造全新豪华车品牌,生产全新林肯汽车,实现林肯汽车的全面复兴,希望在2020年将其全球销量提升两倍,达到30万辆。  作为这个伟大复兴计划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林肯汽车不得不在今年11月卷土重返中国市场,借助北京福瑞林肯中心、上海永达林肯中心、杭州和诚林肯中心同时开业之际,隆重推出中型轿车林肯MKZ和紧凑型SUV车型MKC,定价相当具有亲和力。  从官方公布的进度来看,林肯汽车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豪车市场极具野心,承诺到年底发展4S店5家,到2016年将在全国50个城市开设4S店达60家。尽管林肯汽车不愿透露届时在中国销量的具体数字,但业内资深人士预估,林肯汽车在2020年要实现30万辆全球销量,中国市场起码得销售10万辆才有可能。  对于曾经在中国市场失败的林肯汽车来说,要在短短五六年内,将销量从零提升到10万辆,无疑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也有话说          财经频道>>>>
分析:林肯金融集团为何决定退出中国?
在众多国际保险巨头正把目光紧盯入世后的中国市场时,已在中国驻扎近10年之久的林肯金融集团决定退出中国,1月中旬,该公司证实,将在3月份正式关闭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3个代表处。此举意味着,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的林肯金融完全放弃中国保险市场。
为什么在中国入世以后,众多国际金融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之际,在中国扎根10年的林肯金融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主要的理由似乎与该集团的战略调整有关。1998年,林肯金融将海外机构所属的除英国以外的海外业务划给再保险公司,从而形成林肯金融在海外市场只做再保险的统一定位。于是,林肯金融将目标锁定为争取在中国开办再保险公司的牌照,但中国再保险市场上外资的空白迄今没有突破迹象。其后,瑞士再保险公司收购林肯金融的再保险业务,林肯金融旗下的海外业务随之全部易主,中国代表处的关闭也在情理之中。
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出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此事也许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含义。那些担心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入的人倒是可以庆祝一回。
等待及其成本
早在19世纪初,英国商人就在算计,如果每个中国人购买一件衣服,就够全兰开斯特的纺织机生产多少年的;然而,一直到了大英帝国已经日暮西山的时候,英国商人也没有看到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
神秘的中国,曾经给无数外国商人带来过最具诱惑力的想象。林肯金融也不例外。早在1993年,林肯金融就对中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当时林肯金融为进军中国市场而专门在美国本土注册了一家林肯国民(中国)有限公司。随后,林肯金融于1994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驻中国的代表处,其后于年相继在上海和广州又各开设一家代表处。
这些代表处的主要任务,跟各跨国公司的代表处一样,实际上是公关部门,是游说中国当地主管部门的机构,用林肯集团自己的话说,是“寻找能带来深远影响的重要机遇”,为此,林肯花了大本钱。林肯高层不失时机地穿梭于美国国会和白宫之间,展开积极的游说,以致函、拜访和电话联络方式,要求美国政府重视与中国的关系。集团总裁约翰?博斯雅还应邀担任广东省省长顾问,积极为地方政府献计献策。林肯金融积极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与保险公司合作,包括与平安保险公司合作,同时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考察、培训活动,还资助了边远地区教育事业。
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代表处都在不厌其烦地从事这些“慈善”事业。这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要付出的成本之一。设立代表处,就是为了顺利地把这笔成本支付出去。这些算是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些是上交给中国有关部门的“租金”。他们希望利用这些租金获得营业许可。然而,在长期的等待之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吸引力问题
看来林肯金融集团是出于自身战略调整的考虑而决定退出中国的,林肯金融在中国仍有四五亿美元的投资,它是否会再次杀回中国,我们也不必替它操心。但此事似乎提醒我们,轻易地断言中国市场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使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过于乐观。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奇迹,开放的功劳要大于改革。外商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自1995年后,我国吸引外资开始呈现后继乏力的趋势,合同外商投资金额连年大幅度下降;实际外商投资1999年下降11%,2000年仅增长0.9%。但就在这一时期,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连年大幅增长;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在全球所占比重,也由1995年的11.4%下降到1999年的4.7%,2000年则不到4%。相应地,我国在全球FDI统计中的排位也逐年后移,1998年仅次于美、英居第三,1999年瑞典超过中国,2000年又有多个国家、地区超过中国。
令人欣慰的是,2001年,外商在华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恰在此时,美国遭遇恐怖袭击,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许多人曾经乐观地预言,美国作为国际投资者乐土的地位将发生动摇,不仅新的投资会更加小心地选择更安全的目的地,而且会出现美国资本向外转移的可能。当然,其中大部分可能会流向欧洲,但总有一部分会选择东亚。国际资本将有可能大规模流向中国,中国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和天堂。根据估计在投入美国的至少6万亿美元中,即使只有10%撤出就是6000亿美元,而中国去年实际利用外资是468.46亿美元,只要有一点点流入,对中国就是个大数目。手头尚没有最新的统计数据,但根据直观的了解,似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资本大量涌入现象。
这并不奇怪。尽管从表面来看,中国成了国际资本理想的目的地,但由于影响国际投资的因素十分复杂,一个恐怖袭击事件,甚至美国经济的一次衰退,都不足以改变美国仍然是投资天堂的事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确实已经陷入衰退,但其他地方可能因此而更糟糕,事实上9?11之后,美元对欧元、日元反而在升值,就说明了国际资本对美国的倚赖程度。
反观中国经济,非常吃劲。尽管横向比较,我们自豪地发现,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在全球是一枝独秀(当然,这个数字本身受到很多质疑);但与我们自己进行纵向比较,从5年前的12%到7%,事实上,每年的增长速度均在下降。这种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渐进式改革的空间正在缩小。
从金融制度来看,我们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非常低下,根本没有能力接受更多外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国际资本。别说资金进不来,进来之后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当然,金融市场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封闭是有缘由的。因为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是非常脆弱的。中国银行违规、违法经营的问题,似乎更足以令我们警醒。
国家审计署对2000年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发现,违规放贷、账外经营以及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问题相当严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22起,涉案金额27亿元人民币,涉案人员35人,已移交有关部门查处。不久前,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被撤职。中国银行的官商行为在境外也有表演。有多项业务触犯美国银行监管条例,被美方处以2000万美元的罚款。
凡此种种,均与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制度性因素短期内是不大可能改变的。这些结构性问题,将严重影响管理层开放金融市场的决心。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并承诺要逐步开放金融业,但由于担心引入外资、开放内资带来的竞争有可能导致国有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管理层难免会放缓市场开放的步伐。国际资本要进入中国,仍需迈过重重门槛。像林肯金融集团那样,办事处开设数年最后却没有任何结果的事情,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中国股市以制度和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为特色,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也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前不久,台湾台北市进出口公会理事长李栋梁在广西参加招商会时希望,广西在招商政策上不能过于摇摆不定,甚至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做法,否则将对台商在广西进行各项经贸活动造成重大的致命伤。
其实,外商说的摇摆很可能就是各地自行出台的过度优惠政策造成的。各地为吸引外资,争相出台优惠政策,但在中央政府进行整顿或地方政府无法承受时,政府又废止过度优惠政策,朝令夕改,给外资一种摇摆不定的感觉,从而又使外资产生疑惑而可能退却。综观中国整个吸引外资的法律和政策,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吸引外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则:透明和一致。
另一则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有关部门近期出台内地媒体集团融资的具体规定,外资与私人资本介入内地新闻媒体,在今年上半年将面临全面清理。对已经违规介入媒体的外资和私人资本来说,将面临“收、转、退”等方式的选择。所谓“收”,即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将这部分资金以收购的方式收回;“转”,即将这部分资金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退”,即外资或私人资本采取其它方式主动退出这一领域。总之,外资将遭受“埋伏”(在这一行业的民间资本也曾遭遇“埋伏”)。这种情况,我们在零售行业(家乐福等连锁集团)、电信行业(以前的联通、现在的网通)也曾看到过。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查处其实总是不了了之,但却徒然增加外商投资成本。
林肯金融集团可能临到撤退,也对没有拿到保险经营牌照耿耿于怀,不过,有消息说,早已拿到牌照的美国安泰(AETNA)、瑞士的丰泰(WINTERTHUR)早就(趁还能卖个象样的价)把它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的股份和分公司卖掉了。
也许是外商水土不服,但如果我们的水土过于特色,恐怕也不是一件幸事。毕竟,离了外商(哪怕是外商投资减少),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编辑:朱文杰& 作者:秋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什么时候打日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