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人去世一周年年烧纸钱怎样写头封

清明写一封信寄思念,投进“天国邮政”信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鲜花、水果祭奠亲人。
一位女士写下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怀念。
将信通过“天国邮政”寄给已故亲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用更加温馨、更具时代特征的方式去慎终追远。无论网祭、花
用鲜花、水果祭奠亲人
一位女士写下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怀念。
将信通过&天国邮政&寄给已故亲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让我们用更加温馨、更具时代特征的方式去慎终追远。无论网祭、花祭还是树祭,为逝去的亲人写一首诗、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或植一棵树,以此寄托哀思,忆旧惜今,更好地孝敬健在的长者。这样的简约不仅不失尊重,反而更有触动心灵的深意。
60万人昨扫墓,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鲜花为代表的文明祭祀、无烟祭扫越来越流行
昨日是清明节小长假第一天,主城市民纷纷外出扫墓。据市民政局清明节工作办公室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点,主城区25家经营性公墓接待人数超过60万人,车流量超过6万辆。
和往年相比,焚烧香钱纸烛的市民少了。&无烟&祭祀在重庆也越来越流行,鲜花祭祀仍然是今年清明的主题。一束黄菊花、一张追思卡,同样能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纸条寄思念,投进&天国邮政&信箱
&外公、爷爷,希望你们在天的那一方过得很快乐,保佑我们全家安康。&&奶奶,虽然我现在身在外地为您送去祝福,但我对您思念的心不会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改变,孙子永远爱你!&
昨日一大早,重庆第二届清明文化节在九龙陵园举行,市民纷纷在现场为逝去的亲人写信,或投入&寄往天国的邮箱&,或借助气球飞往&天国&,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袁昌群的父亲就安葬在九龙陵园。&每到清明节,我们5兄妹就会聚在一起,翻翻老人的照片,重复着那些一家人才知道的故事。&她说,一生都为矿工的父亲,为这个大家庭操劳不少,作为子女,从未给父亲说过我爱你。在纸条上,袁昌群写道:&亲爱的父亲,我们非常想你,非常爱你,你在那边还好吗?&
写纸条给天国的亲人,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在市内其他陵园,总能看到这样的祭祀墙或思念树。在歌乐山园林公墓,前来扫墓的市民将对故人的思念写在了卡片上。
又隔一年了,把亲人墓擦一擦洗一洗
与传统的焚烧香钱纸烛相比,市民祭祀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昨日的陵园公墓里,好多人都提了个小桶,带一张毛巾,来到亲人的墓前,把墓碑墓穴擦一擦,洗一洗。
昨日下午2点,在南岸灵安陵园,陈伟停好车后,从后备厢里取出了水桶和毛巾,他没有直接奔向父亲的墓位,而是到水龙头处接了一桶水。
&又是一年了,我带了毛巾和水桶,去把父亲的墓碑洗一洗。&陈伟说,又是一年没有来看父亲了。把父亲的墓碑仔细擦洗后,陈伟拿出了带来的薄膜纸铺在地上,一家人坐下来,把水果临时放在中间,一家人边吃边回忆起父亲在世时的点滴。
一旁的扫墓市民,看到陈伟这样扫墓,准备明年&效仿&。&钱纸灰满天飞,其实大家都不想这样,只是以前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式。&
实际上,洗墓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祭祀行为。重庆有多家陵园公墓均推出了洗墓服务。如歌乐山园林公墓,公墓园区各服务点都提供鲜花租摆,并免费提供洗墓位的桶、水、毛巾等。
别人用鲜花,自己烧纸钱都不好意思
昨日前往现场采访,记者发现,无烟的祭祀方式更加流行。和往年相比,各大公墓陵园门口售卖鲜花的摊贩多了不少,而且销售情况也不错。2元一枝、10元1束的菊花开得很艳,卖鲜花的摊位比卖传统的香钱纸烛摊位热闹多了。
&花的钱都差不多,为啥不选择更为优雅的鲜花呢?&一位市民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年年清明来陵园扫墓,看到别人扫墓都插鲜花和撒花瓣,自己家却在使劲烧纸钱,觉得不好意思。
昨日,中梁山九龙陵园,市民把写给已故亲人的信,借助气球飞往&天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晨报记者杨新宇实习生苑铁力摄
相关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五月的元宝山
发布时间: 12:05&&|&&作者: 欧洲网友&&|&&类别:纪念文选&&|&&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这里所说的故乡,实际上是指父母的第二故乡。六十多年前,年轻的父母各自远离自己的故土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从此在这块土地扎下了根,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们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繁衍子孙(我们姊妹四人全是在此地出生)。数十年来与这里的山山水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里成了他们名符其实的故乡。
一、我眼中故乡的山和水
&&&&我和父母居住的小城中有一座小山,它是太行山的一个支脉,叫鼓山。伸入小城两个镇之间的三个山峰形似元宝状,它叫元宝山。绕着元宝山脚下流向东方的一条小河,是滏阳河的发源地。
&&&&&&&&&&&&&&&&&&&&& &状似元宝的三个山峰
主峰顶上金光闪闪的元宝
&&&&七十年代以前,小河里的水都是从山脚下冒出的泉水,清澈透亮。河里有永远长不大,也永远捞不完的小鱼小虾,是我们孩子们玩乐的天堂。但,山就不一样了,一直是光秃秃的石灰岩,石头上只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壤,长着一些稀稀拉拉的茅草。曾记得,从上小学时起就拿着小脸盆跟着大人上山植树,到中学后也曾拿着大盆、水桶上山种过树。参加工作后,特别是中国有了植树节以后,几乎年年上山植树。但一直没有改变元宝山的面貌。一直到大概十年前,国家重视了城市建设,当地政府引水上山、专人管理。现如今的元宝山成为了一座大花园。
&&&&&&&&&&&&&&&&&&&&&&&&&元宝山公园的正门
&&&&&&&&&&&&&&&&&&&&&元宝山公园里的绿地
&&&&&&&&&&&&&&&&&&& 通向山峰的小路
&&&&&&&&&&&&&&&&& 也有供小车行走的车道
山脚下的滏阳河也治理了,虽然没有了清澈的溪水,但增添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 滏阳河上的橡胶坝
&&二、五月的元宝山&&&&&&&
&我从小就喜欢五月,喜欢那拂面的春风,喜欢那入迷心扉的槐花香。自从建成了元宝山公园,这里就成为我最喜欢的地方。五月的元宝山是最美的时间,十年来元宝山的树越长越茂,风景也越来越美丽。这样的景色如果在祖国的南方或在一些大城市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在我们这个多年来看惯了光秃秃的山的小城市人来说是个很大的变化。每到五月放眼看去满眼新绿,鲜花点缀其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城的人们在此或散步、或疾走、或打拳或唱歌,一片平和安详的景象。
下面展示一些元宝山的风景照片。
元宝山新绿图一
元宝山新绿图二
元宝山新绿图三
元宝山新绿图四
元宝山新绿图五
元宝山新绿图六
元宝山新绿图七
元宝山新绿图八
元宝山新绿图九
元宝山新绿图十
元宝山新绿图十一
元宝山新绿图十二
元宝山新绿图十三
元宝山新绿图十四
&&&&&&&&&&&&&&&& 三、长眠在元宝山&&&将得以永生
&对于元宝山的这些变化,父亲没有看到,他于一九九零年的五月十八日由于心肌梗塞去世了。母亲看到了这些变化,但当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由于腿脚不便,没有能力随心所欲游览。只是由我们推着轮椅或坐着游览车沿着车道去过几次。又可惜母亲眼睛不好,对于眼前的美景无法看清,只好留在心里想象了。母亲于二〇一〇年的五月二十五日去世,也没看到最新的变化。
&&父母故去后,如何安置他们的骨灰成了我们作为子女慎重考虑的问题。时下流行的购买墓地,多年前就被母亲激烈的反对过。把骨灰长期寄放在骨灰堂也不是个永久之计。海葬?父母一生没有和大海有任何关联。树葬?当地没有实行,悄悄地埋在一棵树下,树也可能被不知情者不知什么时候移走。回想起父母生前的一贯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
父母都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对自己的身后事看得很淡。曾多次提出丧事从简,曾明确提出不摆花圈、不烧纸钱、不惊动别人的意见。并多次对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不保存骨灰、北京提倡海葬表示深深地向往。
为此,我们子女作出决定,把父母的骨灰合在一起洒到了发生巨大变化后的元宝山上和滏阳河中,不留任何痕迹,只留在我们心中。
二零一一年五月二日,是父亲去世二十一周年和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利用&五一&小长假,我们子女和各自的家人相聚一起实施了这个计划。
下面展示一组照片,这里处处留有他们的英魂。
&&& 父母安葬一年来,时时刻刻感觉到父母还在身边。在小区里抬头就能看到山,低头就能看到河。山水之间也是我们平时游玩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感到父母一时也没有离开过我们。我受父母教育多年,他们的思想也直接影响着我。我也从不相信鬼神,也不相信有另一个世界。但在父母这件事上,我宁愿相信这一切。但愿他们在山上能够看到这片他们生活工作数十年的地方,能够看到他们的后代繁衍生息,能够看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越变越好。能看到元宝山的山长绿,能看到滏阳河的水长流。&
&&&&&&&&&&&&&&&&&&&&&&&
&&&&&&&&&&&&&&&&&& (从金色的元宝里往山下看,如果不是长大的树遮挡,是可以看到他们曾经居住的小区的。)
&&&&&&&&&&&&&&&&&&&&&&&&
&&&&&&&&&&&&&&&&&&&&&&&&&&&&&&&&&&&&&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和父母曾居住的楼房)
&五月,是我从小喜欢的时段。喜欢它满眼的新绿,喜欢它有盛开的鲜花。但父亲去世在五月,母亲去世在五月,父母安葬日在五月。从此我对五月另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促使我总想要做点什么、写点儿什么。为此,照了这么一组照片,写了这么一点东西。以示自己在五月之时一种特殊的情怀。
把父母的骨灰洒到他们多半生工作生活过得地方,不留任何痕迹,从世俗的眼光看,我们的这些做法可能会引起非议。但一年来的感觉,我从不后悔。
&&&&虽然五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但我还是喜欢五月。五月是一年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处处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生命力旺盛的新绿色总是给人美好的希望。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们会好好的生活的。
&&&&&&&&&&&&&&&&&&&&&&&&&&&&&&&&&&&&&&&&&&&&&&&&&&&&&&&&&&&&&&&&&& &你们的大女儿
&&&&&&&&&&&&&&&&&&&&&&&&&&&&&&&&&&&&&&&&&&&&&&&&&&&&&&&&&&&&&&&&&&&&&
&&&&&&&&&&&&&&&&&&&&&&&&&&&&&&&&&&&&&&&&&&&&&&&&&&&&&&&&&&&&&&&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本文来自<>纪念馆,)我母亲去世一年我在坟上烧纸钱给她看到坟周国长满艾蒿好吗_百度知道
我母亲去世一年我在坟上烧纸钱给她看到坟周国长满艾蒿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艾是药材,,好,可以治很多病,说明你母亲心善,
好个屁,我们那艾是镇邪的对死者不好,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在的位置:
父亲去世一周年祭
 转眼间又快到农历七月二十六了,去年的这个日子,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辛勤耕耘的土地。按照我们内蒙农村的习俗,每年的农历祭日,儿女子孙们应该聚在一起,上坟烧纸,祭奠已故的亲人。但由于我们身在外地,不能赶回老家,只好以此文寄托我对父亲的哀思。
  去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早晨七点多,闹铃刚刚响过,睡眼惺忪的我和我妻马上又要开始一个惯常的工作日了。刚把手机打开,就有电话打进来,一看是我弟弟,我躺在床上说:“老三,啥事啊?”弟弟着急地说:“二哥,爹昨晚出车祸了!”我立马坐了起来,问:“人咋样了?”弟弟在电话那头支吾了几声,最终说“人已经去世了……”我半晌没说话,弟弟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问:“二哥,你没事吧?”我回过神来,简单的和弟弟商量了如何尽快赶回老家等事宜,就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泪如泉涌。就在前天晚上,我还和父亲通过电话,要求父亲冬天一定和我母亲来深圳。因为之前他总是说家里没人照看不行,让我母亲一个人来就可以了。前晚他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终于勉强答应了。没想到才隔一日,已是阴阳相隔,物是人非,怎能不叫我肝肠寸断!
  向单位请假,当天下午就和我妻坐上了回老家的飞机。晚上到家见到了憔悴的、伤心欲绝的母亲,还有一些亲戚和老乡。大家在安慰之余,道出了事故的原委。原来是父亲在卖菜晚归的路上,被一辆拉煤的大卡车给撞了。老家近几年建了一个特别大的火电厂,所以拉煤的车特别多,事故也多了起来,没想到这事发生在我父亲身上了。当晚,我躺在老家的炕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看着窗外冰冷的月光,想着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又想着我们躺在热乎乎的炕上,但父亲此刻却躺在冰冷的殡仪馆里,一个人孤零零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外边读书,很少有机会回老家参加一些老乡或亲戚的丧事,只是听家里人说哪位老人又去世了,我不免难过和感伤一番,叹人生苦短。万万没想有到,父亲会出这样的事,让我们这些儿女还没有来得急尽孝,就撇下我们走了,怎能不让我们痛心疾首!就这样胡思乱想着,感觉到母亲也没有入睡,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母亲了。因为父母相濡以沫几十年,忽然少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将孤灯清影。虽然有我们儿女,但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岂是我们儿女能够代替的。
  第二天,我们批麻戴孝,去了县城的殡仪馆。在县交警队的同意下,我们给父亲整了容,入了殓。在给父亲整容时,我在父亲遗体前长跪不起,做儿子的回来看您了,做儿子的心里有愧呀!您辛辛苦苦将我们兄妹四人养大,还没来得急享一天福,就撇下我们走了,而且走得如此凄惨,连我们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不知道车祸发生前您心里在想什么,是卖菜后的喜悦,还是在盘算着如何收秋?只不过一瞬间,车轮就夺去了您的生命,将您所有的一切都带走了,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痛苦和思念!想起每年过年回家时,您见到我们时,只是笑着问一句:“回来了?路上怎样啊?”,然后又匆匆忙忙去干活了。家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印象中您永远是低头匆匆忙忙走路的样子。最近两三年,我和我弟弟工作了,带着媳妇回家过年,随手拍了很多生活照,但后来整理时,发现很少有父亲的镜头(除了合影)。现在回想起来,当我们兄弟姐妹在家里玩闹时,父亲和母亲总是默默地在一边劈柴、做饭、干活,将火炉点的旺旺的,生怕我们冻着。仅有的父亲的几张生活照,也是我们命令他“爹,站住,拍张照片。”他才乖乖地呆在那里,让我们拍照。因为父母总是觉得我们每年只在家住几天,而且总以为我们在外边吃不好(其实我们反复说在外边吃得也挺好,但他们好像总不相信),所以总想在有限的几天内尽力照顾好我们,天下父母的心啊!
  在给父亲穿寿衣时,我握着父亲冰冷的手,呼唤着父亲再看看我们。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是一双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是一双给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一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一双充满父爱的手啊!父亲是一个木匠,而且木匠技术远近闻名,尤其是做耧(北方播种用的一种农具)的水平更是人人称赞,用起来非常顺手。帮人盖的房子也是二三十年过去了,梁、柱、门窗都不怎么变形。按照乡下人的说法,父亲是一个手艺人。正是这份手艺,才帮他讨到了老婆(就是我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我爷爷家很穷,所以找门亲事不容易。母亲告诉我,当年我父母和我爷爷分家另过时,只分得了一间住的屋子和两口破缸。父亲硬是靠着这双手,盖起了新房,添丁生子,生活越过越好。在农村,光靠种地,吃是不愁,但手里没有活钱。所以很多农村的孩子早早地就辍学帮着父母干活赚钱了,因为念书还是要花费很多钱的,并不是每个农村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我父亲是骄傲的,因为他培养了两个大学生,而且分别攻读了博士和硕士学位。我和弟弟每次过年回家时,总爱给父亲讲一些外边的事情,他听得津津有味;父亲尤其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感兴趣,母亲总说父子们聚在一起,总爱聊到很晚。父亲也喜欢将我们的研究工作讲给亲戚朋友听,我想那并不是在夸耀,因为父亲是一个低调、从不爱张扬的人,我想更多的是在和他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
  我们爱琢磨爱研究的天性可能也是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父亲作为一个木匠,除了做耧、盖房子,也爱搞一些高难度的“研究项目”。例如我们村前几年生活慢慢好起来后,过年过节要搞一些喜庆活动,但村里唯一的一面大鼓坏了,要做一面新鼓。找了好几个木匠,因为以前没做过,他们都不敢接活,因为做大鼓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很多块弧形木板的接缝质量非常高,才能经受地住长时间的击打。父亲以前也从来没有做过鼓,但他还是接了下来(而且也没工钱,纯义务性质的)。他琢磨了很久,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就是先做一个半球状模具,在这个模具的帮助下,做好一块块的弧形木板(主要是接缝处要求非常高);然后再将这些木板在模具的约束下粘接成两个半球状鼓,然后再将两个半球状的鼓对接成一个整鼓,再蒙上牛皮。那时候我在县城上学,周末回到家,看到弟弟经常在那敲,竟然也能敲出几种像模像样的鼓点节奏。父亲后来偶尔谈起此事,我能感觉到这是他的得意之作。
  将父亲的灵柩迎回家里后,最终定于八月初六下葬。我们每天除了给父亲烧纸钱外,每天一定给父亲点几只好烟放在棺木前。父亲生前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干木匠活、做农活外,就爱抽烟。父亲喝酒不行,两盅酒就醉了。家里招待客人或者家庭聚会时,常常刚开始喝,就听到鼾声如雷,原来是父亲已经醉倒在炕上了。亲朋好友也不会介意,因为他们知道我父亲不能喝酒,所以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村里人都说父亲和母亲是两个大受苦人,没日没夜地干活。现在回想起来,父母真是不容易啊。虽然我们家孩子多,但从我记事起,好像我们花钱从没有拮据过。小时候,我们家是村里最早一批买黑白电视的人家(才12英寸),每天晚上屋里聚着十几位乡亲一起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后来我和弟弟在县城读书甚至读大学,家里都没有因为缺钱发过愁,相反父母还经常接济亲戚一些。这些都是父母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和日渐弯曲的腰背换来的啊,也都是为了我们啊!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冬天当父亲做好十来只耧,就用自行车驮到到河西去卖。因为路途遥远,为了能在天黑前赶过去,往往需要在凌晨四五点出发。父亲和几个徒弟或亲戚将耧拆开,绑到自行车后架上,每个自行车能绑三个左右。母亲给大家做好饭,我们几个小孩儿也被惊醒了,但赖在炕上不起,就这样看着父亲他们吃完饭后,在炕上目送他们出发,然后我们接着睡觉。往往需要两到三天,父亲他们才能卖耧回来,而且经常是晚上回来。由于天气冷,父亲他们回来时脸上经常挂着白霜。父亲一回来,我们这些小孩就向他要钱,因为我们知道这时候他的兜里肯定有钱。现在我们长大了,也慢慢能体会父亲那时候的心情了。我想父亲即使很苦很累,但当他卖了钱,在回家的路上心情肯定挺高兴,就像一只鸟儿在外边觅了食回家喂养嗷嗷待哺的幼雏一样。后来,大哥和三弟陪父亲到河西卖过几次耧(我由于在县城读书,并且身体较弱,所以没有去),他们回来说那边的路非常不好走,都是黄沙,自行车没办法骑,只能推着走,可以想像父亲那么多年一个人跋涉在漫漫黄土路上,是多么的辛苦。
  最近一些年,由于一些很特殊的原因,家里反而债台高筑。因此父亲虽然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但还是得拼命干活,种着三四十亩地,冬天干木匠活和做烟花。这两三年,我和我弟弟都陆续参加工作,虽然也寄了不少钱回家,但还是有一些债务。父亲比较爱看电视,但就是没有时间看,因为有太多的活需要父亲干。如今,父亲再也不需要干活了,您静静地躺在院子里的灵柩里,躺在您自己建造的院落里,安静地入睡了。我们担心父亲一个人孤独,每天晚上都到父亲的灵前,陪父亲说会儿话。可是,您老人家又能听得到么?
  下葬那天,基本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了。“鼓乐声声,哀思绵绵;亲朋哭泣,路人痛哉”,大家都来送别一位乡亲们公认的大好人,我们这些孝子孝孙们给每一位来祭奠的人都跪拜以表谢意。还是丧礼的司仪说得好:“人们记不清他那整日不停的电锯声,为乡亲们切割了多少方圆;人们忘不了他那三更半夜的锤击声,给多少村民修好了永不掉落的农具。他那永不疲倦的身影,是人们讲不完的故事。”。父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哪位乡亲的锄头、铁锹坏了,请父亲帮忙修一下,父亲哪怕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为乡亲们修好。大家都说父亲是一个大年三十也闲不住的人,就是因为父亲除了忙自己的事,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帮助别人。
  父亲带的几个木匠徒弟来了,村里的后生们来了。他们合力抬着棺木,朝墓地走去。村里的乡亲们都出来了,站在道边为父亲送行,有的人家在门前点燃一堆火,吹鼓手们也使出浑身力气为父亲超脱亡灵。我们这些孝子孝孙们手捧父亲遗像,跟随在父亲棺木周围。到了墓地,随着祭祀仪式的完成,一锹锹黄土将父亲埋在了故乡的土地里,那是父亲耕耘了一辈子的黄土地,父亲永远地与这片土地溶为一体,永不分离。
  我记忆中有一件事随着父亲的离去反而越发清晰起来。那是我很小的时候,那年秋天,父亲赶着毛驴车拉着母亲和我们几个小孩,去县城的大食堂卖土豆。那是一个阴雨天,挺冷的,直打哆嗦。卖了土豆后,食堂的大师傅给我们一大碗热腾腾的炖菜。我忘了父母吃没吃,反正我们几个小孩是争先恐后的抢着吃。吃完后,浑身暖呼呼的我们又赶着毛驴车往家走。那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如今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父亲当年那样呵护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又怎能忘记父母的恩德呢?忘记意味着罪恶!没有父母的养育,我们不会长大;没有父母的辛劳,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后来请亲朋好友吃饭时,一位乡亲说,你父亲做人很好啊,要不然葬礼也不会来这么多人。另一位乡亲说,你父亲是伟大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是伟大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们人类的文明能发展到现在,不都是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些后来人铺好了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的路越走越宽么?
  父亲去世时只有六十二周岁,身体很好,没有任何毛病。出事后,很多乡亲说如果不出这事,父亲可以活到七十多岁没有任何问题;还有人说,我父亲就是受苦的命,没有享福的命。诚然,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没来得及享一天福就走了。但是我觉得父亲的一生是充实的、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整个人类漫漫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沧海一粟”,才汇聚成了我们奔腾不息的人类文明,才汇聚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贪图享受、不愿奉献,那我们的人类文明只能是死水一潭、日渐干涸,永远不可能向前发展。
  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但是父亲那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永远不会消失,它会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我们会以这些优良品德来做人、做事、教育培养下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又没走,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日完成(农历七月初八)
  后记:今天凌晨,我又梦到了父亲,是在二爷爷的老家里,我推门进去,发现父亲正在灶台旁吃饭。我进门后好像想给父亲什么东西或让父亲做什么,但父亲推辞着,也不说话,然后又推门出去了。
  我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八,父亲说我是在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出生的。我能够想象出33年前,您又添了一个儿子,走出家门,看着太阳刚升起来,您的心情肯定挺高兴。而我在33岁的生日这天梦到您,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天意安排?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您必须才能发表留言!
推荐纪念馆
1989 - 2010
同分类最新文章Apache Tomcat/6.0.33 - Error report HTTP Status 404 - type Status reportmessage descripti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 is not available.Apache Tomcat/6.0.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去世一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