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指出影响国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书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艾滋病关节痛指的是哪些关节痛
请问艾滋病急性期和初期关节痛指的是哪些关节痛,是全身关节还是其它部位,痛多长时间?
08-10-22 &匿名提问 发布
“艾滋病”病情发展过程 潜伏期自感染病毒时即开始,搭配新药使用之混合疗法出现以前,潜伏期平均长达五至十年,依个人自我照顾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但也可能更长。换句话说,感染者在这段期间不但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更可如常人般生活起居与工作。直到体内免疫系统被爱滋病毒完全破坏崩溃,因丧失抵抗力出现伺机性感染,以致发病。儿童潜伏期短,平均约1年。 病毒进入人体会产生抗体,现行检验即以侦测抗体为准。不过此时因抗体浓度不够,无法检验出正确结果,必须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才验得出来,这一段时间就是空窗期。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空窗期长度以三个月为准,换句话说:假如您在十二月一日发生危险的性行为,空窗期即由此开始计算,易言之,有效检验日期应是三月一日。 其中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在这三个月当中,不能再有其他危险的性行为,否则必须重新计算。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病毒复制开始阶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以出现非特异性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似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烧、盗汗、头晕、无力、咽痛、不适、肌痛、头痛、关节痛、躯干丘斑疹、腹泻、淋巴结病(主要累及腋窝、枕部及颈部淋巴结,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它与EB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鉴别是:突然发作、扁桃体基本正常、常见口腔溃疡、皮疹及腹泻,此外还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外周神经症、脑病、脾肿大等。原发急性感染的检出主要靠检查HIV抗体。随后感染者进入长期无症状潜伏期,此时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病毒复制被激活,由于病毒大量增殖,损伤机体的淋巴细胞,从而逐步增强免疫缺陷,感染者呈现艾滋相关综合征,最后转成艾滋病。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HIV引起缓慢渐进性感染,具有很长无症潜状期,平均潜伏期7-10年,每年约4-10%发展为艾滋病,12年内发病率65%,15年内95%,少数在感染后17年仍未发病;发病后病程平均为1年半。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 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所以,艾滋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 临床常分三期。首先隐性期,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脾肿大持续3~14天,症状自行消失,进入无症状期,受感染后2个月抗体即转为阳性。若全身淋巴结再次肿大,发热、腹泻均超过1月以上为第二期,接下来为第三期,配偶双方都染上艾滋病毒。一期一般无症状,对性欲无影响,可过性生活,但性交的时间、性交次数不宜过长过多。若一方未受感染,应禁止性生活,决不能再感染上病毒。二、三期患者已有多种临床症状,心理上遭受严重打击,性欲被强烈抑制。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物,目前应用的药物,对性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二、三期应减少性生活,以治疗为主。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IV感染分成临床四期: 一、无症状期一-无明显症状或有迁延性淋巴结肿大。 二、轻症期一-体重减轻<10%,轻度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炎、痒疹、霉菌性指甲感染、口腔溃疡、口角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总数>2000/mm3,CD4细胞500mm3。 三、中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体重减轻>10%,原因不明发热>1月,原因不明腹泻>1月,口腔炎,口腔粘膜白斑、肺结核等。淋巴细胞总数/mm3,CD4细胞200-500/mm3。 四、重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加重,各种继发感染,各种继发肿瘤,原因不明运动障碍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mm3,CD4细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 AIDS 的 病 理 改 变 AIDS是由HIV感染所致,常继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病理改变可分三大类: 1.免疫缺陷的形态表现,主要见于淋巴结、胸腺、脾及其它淋巴样组织,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缺如。 2.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CMV)和卡氏囊虫肺炎(PCP),也是AIDS病人的最主要死因。 3.肿瘤:最常见为卡波西氏肉瘤KS,目前认为是诊断AIDS的标记性病变,可广泛分布于体表任何部位或体内任何器官。其次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具有组织学分化低,恶性度高的特征。 综合有关资料,迄今为止,AIDS的病理形态学尚未发现明显的特异性改变,但有其特点。诊断AIDS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细胞免疫缺陷的实验室依据、以及重要的血清HIV抗体阳性结果,而病理形态变化对AIDS的确诊,无疑也有着重要意义。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分为3种情况:即亚临床HIV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和艾滋病. 一、亚临床型HIV感染:指患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抗HIV抗体检测为阳性,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T淋巴细胞功能正常,流行巴内一直无症状,也可于若干年后,特别是机体抵抗力下时,发展成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或艾滋病。 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表现为慢性结续性淋巴结病毒和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而引起发热,体重下降,腹泻、乏力、盗汗以及二重感染,此期HIV抗体阳性,TH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三、艾滋病:是指临床症状充分且典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两个方面。 1、二重感染或条件致病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慢性隐性隐孢子虫感染、念球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 2、恶性肿瘤:包括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据我经验,艾滋病是免疫系统破坏,其本身没有什么症状,各种体现出来的症状都是其他疾病,比如肺炎等的症状。 如果你怀疑自己受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一定要到经市卫生局批准的具有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去检查。本市各大医院、卫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机构均是获准的检验机构。千万不要找“游医”检查治疗。如果经实验检验证明抗体是阳性,说明你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还不是艾滋病病人。 HIV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最有价值的是病原体的分离何病毒抗体的检测.但分离的实验条件何难度较高。 爱滋病血清学反应(serology test of AIDS)的免疫实验检测病毒抗体是诊断爱滋病的主要途径.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一般先用ELISA做初步筛选试验; 如果阳性,再用WB方法证实. 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缓冲去垢剂溶解HIV感染的细胞来提取病毒抗原,以梯度离心将抗原纯化后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同标本和对照物反应。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合成的HIV抗原,就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合成抗原包被板。AIDS患者血清中的抗—HIV能与其抗原结合,清洗后加酶联抗人Ig,使其与抗—HIV结合,清洗后加入底物,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阳性。还需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 (WB),免疫荧光法(IFA)或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进行复证。目前应用的ELISA法有8种之多。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99%。用该法普查正常人群约有0.6—2.7的阳性,因而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结果约为97%为假阳性,对高危人群的检测,其假阳性可降至70%。 二、 颗粒凝集法(PA) PA为快速、简便的一种筛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HIV裂解产物或DNA重组的HIV多肽包被到明胶颗粒上,使成致敏颗粒,如被测血清中含有特异抗体,可因抗体的桥连作用使致敏颗粒发生凝集。如属阳性,应经WB证实。PA不需任何特殊仪器,其结果用肉眼可判别。全过程仅需5分钟。缺点有假阳性,且价格昂贵。 三、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OPA) 本法是将感染的H9细胞和35S蛋氨酸孵育,用去垢剂将细胞溶解,再用抗IgGA蛋白琼脂糖去除有反应性的人抗原,将上清液(含有病毒蛋白)与待测血清混合,如有HIV抗体,则同位素标记的HIV蛋白与之结合产生沉淀。沉淀物用含有Cleland试剂的缓冲液和十二烷基硫酸(SDS)洗脱,即可将病毒抗原分离。然后病毒蛋白用放射显影鉴定,并同时用巳知的分子标记物比较,此法是目前最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HIV的方法。但费时多,技术难度大。 四、 Western蛋白印迹试验(Westrn Blot ,WB) 本法是用含有去垢剂的缓冲液将感染的H9细胞溶解,经梯度超速离心提取可溶性病毒蛋白。病毒蛋白先沿纵轴方向在10%丙烯酰胺凝胶上用SDS—PAGE分离,再沿水平方向电泳移转并吸附于硝化纤维上,然后将该膜置于无免疫性蛋白溶液中(通常用牛血清白蛋白)。清洗后将待测血清和对照物培育,当血清HIV抗体阳性时,抗体结合到膜上的病毒蛋白上,最后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G检测。如能检测出HIV蛋白抗原即为阳性,如仅P24阳性,则结果可疑,就对原标本重判。 WB试验能检测到gp120,p66,p51,gp41,p31,p24和17Kda的抗原。其敏感性较ELISA高,但比RIPA为差。并可用HIV—1和HIV—2划分。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仍有假阳性。 实验室检查: 一、免疫学检查: 循环淋巴细胞显著下降,TH细胞减少,TH/TS大于1。0;T细胞功能下降,迟发型皮肤试验转阴,体外试验证明以非特异性有比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降,产生白细胞介素2及a-干扰素下降,乃细胞功能失调。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对所搞原刺激不应生应有的抗体反应,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二、病毒及抗体检查: 检测病毒: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毒核酸及检测逆转录酶,检测HIV抗体,筛选试验有免疫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射免疫学试验,特异性较强的,有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及蛋白印迹法。 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和特效疗法。虽然已发现了一些对艾滋病有效的药物,但是大多效果不肯定或不理想,具体用药与用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用药: 一、杀灭致病的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苏拉明:1000ug/ml静注6周以上。(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倦恋、腹痛、口腔炎、皮疹、尿蛋白等。 2、三氮唑核苷:800mg/天(副作用为失眠、胃痛、烦燥、贫血。) 3、异构多聚阴离子;副作用为血小板减少、功能受损。 4、a-干扰素 5、甲磷酸盐 6、叠氮胸苷 目前最常用的是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和双脱氧胞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感染早期如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则效果更好。但是以上药物均系国外生产,且价格很贵,国内很少使用。 二、免疫调节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 1、白细胞介素-2。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2、胸腺肽 3、y-干扰素 4、转移因子 5、胸腺素 6、香菇糖 7、异丙肌苷口服 中国的一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能抑制HIV,且价格便宜,预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艾滋病治疗依然前景渺茫 曾令人鼓舞的“鸡尾酒疗法”效果并不理想:疫苗研制遥遥无期;巨额治疗费用难以承担;我国科学家正努力攻关。 对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传出令人乐观的消息。美裔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联合药物疗法“鸡尾酒疗法”曾轰动一时,但现在研究发现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4种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每年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据专家称,现在国内采用正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寥寥无几,而他们每人每年的花费是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为此,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正将目光瞄准中药领域,力图找到能有效抑制病毒、修复人体免疫力,同时又很全家的药物。 历史上许多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因开发出有效的疫苗而被控制甚至消灭,例如天花、小儿麻痹、麻疹等。但人们还没有研制出成功的或接近成功的艾滋病疫苗。尽管美国总统克林顿把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十年计划放到与当年登月计划同等重要位置,但到目前为止,疫苗研制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可喜的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在一种新型疫苗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在正准备申请进行人体试验。此外,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安全的行为是艾滋病专家对我们的忠告,预防和控制也是我国对艾滋病挑战的主要政策。国务院即将颁布“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中长期规划()”,预计以2002年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遏制经静脉吸互传播的迅猛势头和降低性病发病上升幅度,争取到2020年将感染者总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卫生部称这将是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 美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对付艾滋病的药物,在试验中能够在两周内杀死病人血液中最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艾滋病病毒。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99年11月号的《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这种药物叫作T-20,它能够破坏HIV病毒穿透人体细胞壁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与现在使用中的药物不一样。但是我对此研究成果表示怀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被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 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一般接吻是不会传播的。但是如果健康的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 者破裂的地方,同时艾滋病病人口内也有破裂的地方,双方接吻,艾滋病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血液而传染。汗液是 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也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但是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剃刀,牙 刷等,可能有少量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毛巾上可能有精液。如果和病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就可能被传染。但是 ,因为性乱交而得艾滋病的病人往往还有其他性病,如果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即使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也 可能感染其他疾病。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该和别人共用。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 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 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艾滋病”病情发展过程 潜伏期自感染病毒时即开始,搭配新药使用之混合疗法出现以前,潜伏期平均长达五至十年,依个人自我照顾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但也可能更长。换句话说,感染者在这段期间不但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更可如常人般生活起居与工作。直到体内免疫系统被爱滋病毒完全破坏崩溃,因丧失抵抗力出现伺机性感染,以致发病。儿童潜伏期短,平均约1年。 病毒进入人体会产生抗体,现行检验即以侦测抗体为准。不过此时因抗体浓度不够,无法检验出正确结果,必须等到一段时间之后,才验得出来,这一段时间就是空窗期。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空窗期长度以三个月为准,换句话说:假如您在十二月一日发生危险的性行为,空窗期即由此开始计算,易言之,有效检验日期应是三月一日。 其中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在这三个月当中,不能再有其他危险的性行为,否则必须重新计算。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病毒复制开始阶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以出现非特异性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表现似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烧、盗汗、头晕、无力、咽痛、不适、肌痛、头痛、关节痛、躯干丘斑疹、腹泻、淋巴结病(主要累及腋窝、枕部及颈部淋巴结,也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它与EB病毒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鉴别是:突然发作、扁桃体基本正常、常见口腔溃疡、皮疹及腹泻,此外还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外周神经症、脑病、脾肿大等。原发急性感染的检出主要靠检查HIV抗体。随后感染者进入长期无症状潜伏期,此时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病毒复制被激活,由于病毒大量增殖,损伤机体的淋巴细胞,从而逐步增强免疫缺陷,感染者呈现艾滋相关综合征,最后转成艾滋病。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HIV引起缓慢渐进性感染,具有很长无症潜状期,平均潜伏期7-10年,每年约4-10%发展为艾滋病,12年内发病率65%,15年内95%,少数在感染后17年仍未发病;发病后病程平均为1年半。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 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所以,艾滋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 临床常分三期。首先隐性期,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脾肿大持续3~14天,症状自行消失,进入无症状期,受感染后2个月抗体即转为阳性。若全身淋巴结再次肿大,发热、腹泻均超过1月以上为第二期,接下来为第三期,配偶双方都染上艾滋病毒。一期一般无症状,对性欲无影响,可过性生活,但性交的时间、性交次数不宜过长过多。若一方未受感染,应禁止性生活,决不能再感染上病毒。二、三期患者已有多种临床症状,心理上遭受严重打击,性欲被强烈抑制。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物,目前应用的药物,对性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二、三期应减少性生活,以治疗为主。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IV感染分成临床四期: 一、无症状期一-无明显症状或有迁延性淋巴结肿大。 二、轻症期一-体重减轻<10%,轻度皮肤粘膜损害如皮炎、痒疹、霉菌性指甲感染、口腔溃疡、口角炎、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总数>2000/mm3,CD4细胞500mm3。 三、中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体重减轻>10%,原因不明发热>1月,原因不明腹泻>1月,口腔炎,口腔粘膜白斑、肺结核等。淋巴细胞总数/mm3,CD4细胞200-500/mm3。 四、重症期一-消耗性症侯群加重,各种继发感染,各种继发肿瘤,原因不明运动障碍等。淋巴细胞总数〈1000/mm3,CD4细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 AIDS 的 病 理 改 变 AIDS是由HIV感染所致,常继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病理改变可分三大类: 1.免疫缺陷的形态表现,主要见于淋巴结、胸腺、脾及其它淋巴样组织,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缺如。 2.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CMV)和卡氏囊虫肺炎(PCP),也是AIDS病人的最主要死因。 3.肿瘤:最常见为卡波西氏肉瘤KS,目前认为是诊断AIDS的标记性病变,可广泛分布于体表任何部位或体内任何器官。其次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具有组织学分化低,恶性度高的特征。 综合有关资料,迄今为止,AIDS的病理形态学尚未发现明显的特异性改变,但有其特点。诊断AIDS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细胞免疫缺陷的实验室依据、以及重要的血清HIV抗体阳性结果,而病理形态变化对AIDS的确诊,无疑也有着重要意义。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分为3种情况:即亚临床HIV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和艾滋病. 一、亚临床型HIV感染:指患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抗HIV抗体检测为阳性,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T淋巴细胞功能正常,流行巴内一直无症状,也可于若干年后,特别是机体抵抗力下时,发展成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或艾滋病。 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表现为慢性结续性淋巴结病毒和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而引起发热,体重下降,腹泻、乏力、盗汗以及二重感染,此期HIV抗体阳性,TH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三、艾滋病:是指临床症状充分且典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两个方面。 1、二重感染或条件致病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慢性隐性隐孢子虫感染、念球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 2、恶性肿瘤:包括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据我经验,艾滋病是免疫系统破坏,其本身没有什么症状,各种体现出来的症状都是其他疾病,比如肺炎等的症状。 如果你怀疑自己受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一定要到经市卫生局批准的具有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去检查。本市各大医院、卫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机构均是获准的检验机构。千万不要找“游医”检查治疗。如果经实验检验证明抗体是阳性,说明你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还不是艾滋病病人。 HIV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最有价值的是病原体的分离何病毒抗体的检测.但分离的实验条件何难度较高。 爱滋病血清学反应(serology test of AIDS)的免疫实验检测病毒抗体是诊断爱滋病的主要途径.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一般先用ELISA做初步筛选试验; 如果阳性,再用WB方法证实. 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缓冲去垢剂溶解HIV感染的细胞来提取病毒抗原,以梯度离心将抗原纯化后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同标本和对照物反应。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合成的HIV抗原,就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合成抗原包被板。AIDS患者血清中的抗—HIV能与其抗原结合,清洗后加酶联抗人Ig,使其与抗—HIV结合,清洗后加入底物,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阳性。还需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 (WB),免疫荧光法(IFA)或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进行复证。目前应用的ELISA法有8种之多。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99%。用该法普查正常人群约有0.6—2.7的阳性,因而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结果约为97%为假阳性,对高危人群的检测,其假阳性可降至70%。 二、 颗粒凝集法(PA) PA为快速、简便的一种筛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HIV裂解产物或DNA重组的HIV多肽包被到明胶颗粒上,使成致敏颗粒,如被测血清中含有特异抗体,可因抗体的桥连作用使致敏颗粒发生凝集。如属阳性,应经WB证实。PA不需任何特殊仪器,其结果用肉眼可判别。全过程仅需5分钟。缺点有假阳性,且价格昂贵。 三、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OPA) 本法是将感染的H9细胞和35S蛋氨酸孵育,用去垢剂将细胞溶解,再用抗IgGA蛋白琼脂糖去除有反应性的人抗原,将上清液(含有病毒蛋白)与待测血清混合,如有HIV抗体,则同位素标记的HIV蛋白与之结合产生沉淀。沉淀物用含有Cleland试剂的缓冲液和十二烷基硫酸(SDS)洗脱,即可将病毒抗原分离。然后病毒蛋白用放射显影鉴定,并同时用巳知的分子标记物比较,此法是目前最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HIV的方法。但费时多,技术难度大。 四、 Western蛋白印迹试验(Westrn Blot ,WB) 本法是用含有去垢剂的缓冲液将感染的H9细胞溶解,经梯度超速离心提取可溶性病毒蛋白。病毒蛋白先沿纵轴方向在10%丙烯酰胺凝胶上用SDS—PAGE分离,再沿水平方向电泳移转并吸附于硝化纤维上,然后将该膜置于无免疫性蛋白溶液中(通常用牛血清白蛋白)。清洗后将待测血清和对照物培育,当血清HIV抗体阳性时,抗体结合到膜上的病毒蛋白上,最后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G检测。如能检测出HIV蛋白抗原即为阳性,如仅P24阳性,则结果可疑,就对原标本重判。 WB试验能检测到gp120,p66,p51,gp41,p31,p24和17Kda的抗原。其敏感性较ELISA高,但比RIPA为差。并可用HIV—1和HIV—2划分。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仍有假阳性。 实验室检查: 一、免疫学检查: 循环淋巴细胞显著下降,TH细胞减少,TH/TS大于1。0;T细胞功能下降,迟发型皮肤试验转阴,体外试验证明以非特异性有比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降,产生白细胞介素2及a-干扰素下降,乃细胞功能失调。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对所搞原刺激不应生应有的抗体反应,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二、病毒及抗体检查: 检测病毒: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毒核酸及检测逆转录酶,检测HIV抗体,筛选试验有免疫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射免疫学试验,特异性较强的,有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及蛋白印迹法。 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和特效疗法。虽然已发现了一些对艾滋病有效的药物,但是大多效果不肯定或不理想,具体用药与用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用药: 一、杀灭致病的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苏拉明:1000ug/ml静注6周以上。(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倦恋、腹痛、口腔炎、皮疹、尿蛋白等。 2、三氮唑核苷:800mg/天(副作用为失眠、胃痛、烦燥、贫血。) 3、异构多聚阴离子;副作用为血小板减少、功能受损。 4、a-干扰素 5、甲磷酸盐 6、叠氮胸苷 目前最常用的是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和双脱氧胞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感染早期如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则效果更好。但是以上药物均系国外生产,且价格很贵,国内很少使用。 二、免疫调节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 1、白细胞介素-2。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2、胸腺肽 3、y-干扰素 4、转移因子 5、胸腺素 6、香菇糖 7、异丙肌苷口服 中国的一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能抑制HIV,且价格便宜,预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艾滋病治疗依然前景渺茫 曾令人鼓舞的“鸡尾酒疗法”效果并不理想:疫苗研制遥遥无期;巨额治疗费用难以承担;我国科学家正努力攻关。 对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传出令人乐观的消息。美裔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联合药物疗法“鸡尾酒疗法”曾轰动一时,但现在研究发现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4种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每年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据专家称,现在国内采用正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寥寥无几,而他们每人每年的花费是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为此,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正将目光瞄准中药领域,力图找到能有效抑制病毒、修复人体免疫力,同时又很全家的药物。 历史上许多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因开发出有效的疫苗而被控制甚至消灭,例如天花、小儿麻痹、麻疹等。但人们还没有研制出成功的或接近成功的艾滋病疫苗。尽管美国总统克林顿把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十年计划放到与当年登月计划同等重要位置,但到目前为止,疫苗研制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可喜的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在一种新型疫苗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在正准备申请进行人体试验。此外,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安全的行为是艾滋病专家对我们的忠告,预防和控制也是我国对艾滋病挑战的主要政策。国务院即将颁布“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中长期规划()”,预计以2002年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遏制经静脉吸互传播的迅猛势头和降低性病发病上升幅度,争取到2020年将感染者总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卫生部称这将是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 美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对付艾滋病的药物,在试验中能够在两周内杀死病人血液中最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的艾滋病病毒。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科学家们在99年11月号的《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这种药物叫作T-20,它能够破坏HIV病毒穿透人体细胞壁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与现在使用中的药物不一样。但是我对此研究成果表示怀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现已证实HIV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破坏,逐渐导致免疫功能衰竭。这样,即使一个对正常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如小伤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致艾滋病人于死地。 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3.真菌类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求助于真菌检查。 (2)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4.细菌类 (1)结核杆菌: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结核。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2)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3)其他常见的致病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机会感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海军兴亡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