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早年生活》说说丘吉尔早年是怎样的人

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得到全盘的成功,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材料二:1942年5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材料三:1942年8月斯大林给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的条件。”
——《丘吉尔回忆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对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斯大林为什么积极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所认为的“最有利的条件”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战场最终是如何开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罗斯福主张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理由是苏联军队和美英军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2)斯大林认为开辟第二战场,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东西夹击可以迅速灭亡德国。最有利的条件是当时德国的主力集中在苏德战场,而在西线德国军事力量比较薄弱。(3)1944年,美英盟军实现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主要考查你对&&诺曼底登陆,德黑兰会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诺曼底登陆德黑兰会议
诺曼底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进行的一场登陆战役。从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对未来战争具有深刻启迪。诺曼底战役胜利的意义:1.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后。2.以便美军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诺曼底登陆示意图: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主要战役:1.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2.伦敦空战,粉碎了德国迅速灭亡英国的企图,是二战开始后,德国首次受挫;3.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前奏,粉碎了德国灭亡苏联的企图;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欧洲战场转折;5.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6.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7.诺曼底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8.柏林战役,歼灭德国法西斯。德黑兰会议:日—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3盟国政府首脑会议。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3国外交顾问、军事参谋部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军事问题,特别是欧洲第二战场问题。通过了关于1944年5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会议通过了《德黑兰宣言》。德黑兰会议的背景:1.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英美两国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国作战。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这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形成了。2.当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海战取得伟大胜利以后,如何协调行动,共同作战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1943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都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共同商量对德作战的军事问题。这是他们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晤。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1.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建立新的国际组织;3.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4.波兰东部边界;5.苏联承诺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整个库页岛作为回报。德黑兰会议的意义:1.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2.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3.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4.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543322814594234095252111531阅读文段 说说丘吉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阅读文段 说说丘吉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丘吉尔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联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当前位置: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反映了英国人对文明的重视。下列不属于英国的文明成就的是
A.古典政治经济学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主要考查你对&&牛顿和经典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与进化论,《物种起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和经典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与进化论,《物种起源》
&牛顿的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①伽利略对经典力学创立的奠基作用。②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特征:
与传统科学和现代物理学相比,经典力学具有三大特征:1、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2、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3、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后来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等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些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一)背景:1、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不但动摇了上帝创世说,也启迪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和实验思想的萌生。3、伽利略基于观察、实验以及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4、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与力学有直接关系;5、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三)历史地位:17~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中突出发展起来的是经典力学。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奠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则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一个有关物体运动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故此,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1、在经典力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些成就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2、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总结。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表达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又表明了科学的预见力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意义: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②促进了天文学发展: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③促进了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的统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
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1、成就: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是伽利略把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解决物理学问题的典范。它不仅发现了物体下落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且为人类认识自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现在人们称伽利略为物理学之父。正是由于伽利略创立的科学方法,物理学研究才走上正确道路。 2、成就:利用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意义:伽利略的这些发现和观点,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牛顿:牛顿()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该书中他首先给力学的基本要领如质量、动量、惯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义,对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体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全部应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给予了说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有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牛顿力学方面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这个引力与彼此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此前一个半世纪的科学发明并用精确的数学术语把它们联结起来了。此外,牛顿还确立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运动三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其不朽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里所谓的“自然哲学”实际上就是指物理学。在古代,自然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定义和注释”和“运动的基本定理或定律”。这部分虽然篇幅不大,却极为重要。第二部分是这些基本定律的作用,包括三篇:第一篇是研究万有引力的;第二篇讨论介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三篇是“论宇宙系统”。在该书的第一部分中,牛顿首先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动量、惯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义,说明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含义。接着陈述了他总结和创立的运动三定律和矢量合成原理。牛顿对运动三定律的表述如下:运动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将保持它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作用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运动第二定律:运动的变化与所施的力成正比,并沿力的作用方向发生。运动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对抗;或者说,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对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完美的力学理论体系,说明了当时人们所能理解的一切力学现象,解决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微粒运动、声音和波、潮汐以及地球的扁圆形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后二百多年中,再也没有人补充任何本质上的东西。直到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问世,才使力学扩大了范围。
经典力学的困境:在经典力学体系中,时间和空间的量度是绝对不变的。正如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的:“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且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随着生产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由“绝对时空观”解释不了的实验事实。比如,电磁波、光的传播和快速的电子运动,等等,都不遵循牛顿的力学定律。为了检验以太存在的假说,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效应,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试图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寻找以太绝对静止坐标系。虽然实验本身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但是并未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移动。这个实验被许多人所重复,结果都相同。实验的“零”结果否定了以太风的存在,这就是以太的飘移实验。很显然,新的发现与古典理论发生了矛盾,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大胆怀疑绝对时空观的正确性。新的实验表明,牛顿力学的致命弱点,就是把时空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牛顿理论的终极真理性被否定了。这种状况表明,一种新的更为普遍性的理论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了。 &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1、历史条件:①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是催生进化论思想的重要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相继发生。这三大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使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进化论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④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奠定了学科基础。 2、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3、理论观点:(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4、影响:(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列宁对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的论述: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起,他随“贝格尔号”考察舰进行环球考察5年。在整理考察资料和实物标本的基础上,经长期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确立了生物的进化论。他还通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和《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著作,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他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虽然在地理上是隔绝的,但是许多动植物品种十分相像。他把在化石中发现的古生物和现存的物种进行比较,认为“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用这样的假说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达尔文回国后初期,主要是从事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地质学的研究进一步坚定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看法。但直到此时,他关于物种进化的观点还只是从感性认识中形成的一个初步的假说,是地质学理论的一个补充,只有在解决了物种是怎样进化的问题后,进化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为了解决物种怎样进化的问题,为了弥补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不足,达尔文广泛地收集了一切有关动植物在人工培养和自然状态下发生变异的事实。他同育种者和植物园的园丁交换意见。他还阅读各种著作。1837年,达尔文认识到人工培育的植物品种进化的关键是人工选择。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关于金鱼人工选择的过程和原理,并且说明中国人曾经运用同样的原理对各种植物和果树进行人工选择。他在《物种起源》中承认选择原理不是近代的发现,在中国古书中早就有了明确的记述。但是,在自然界中物种是怎样进化的,对达尔文来说仍旧是个谜。他这样写道:“1838年10月,也就是开始我的系统探索的15个月之后,我为了消遣而偶然读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而我由于长期不断观察动植物的习惯,对这种到处都在进行着的生存斗争,思想上就容易接受,现在读了这本书立刻使我想起,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就常常容易消灭。它的结果就会形成新的物种。这样我终于得到一个说明进化作用的学说了。”直到此时,达尔文才找到了自然界的物种怎样进化的谜底。这就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的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有利的变异逐代积累,便形成新种。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一个原始的物种会发生性状分歧,演变为多数物种。 达尔文的学说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推动力),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发现相似题
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1815226137100392237575125432118545《我的早年生活》同步检测练习题--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我的早年生活》同步检测练习题
作者: &&加入日期:14-09-28
《我的早年生活》同步检测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锡兵(  )&   尴尬 (  )(  )
威慑(  )&   停滞 (  )
一字不漏(  ) &开拓 (  )
辛辣(  )   &荣耀 (  )
敏锐(  )   &萤火虫(  )
考查目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答案:xī& gāngà& shè &zhì &lòu& tuò &là& yào& ruì& yíng&
解析:“尴尬”一词,既要注意读音,还要注意字形,下面偏旁不能写成“九”;“慑”和“滞”的读音要分别与“聂”和“带”的读音相区别。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2)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印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
(3)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么熟,比喻人读书或背书非常流利纯熟。(  )
(4)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
考查目的:课文中重点词义的理解
答案:(1)独具慧眼(2)蛛丝马迹(3)滚瓜烂熟(4)尴尬
解析:对于成语的理解,不但要知道字面意思,更要深入理解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二、课内阅读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补充材料]
丘吉尔的一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他的历史著述和传记文学写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他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终于在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颁奖辞》)。
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考查目的:文段中重点句段的理解
答案: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将考试比作“冷漠的领地”这个喻体的含义。因为学校里考的总是小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以及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用“冷漠的领地”比喻贴切。
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简析它们的作用。
考查目的:体味幽默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
答案:第一句意思是在两位同学相继退学之后,自己在哈罗中学的成绩始终排名倒数第一。作为一位资深政治家,并不讳言自己少年求学时成绩之差,足见其光明磊落的胸怀。第二句意思是当初父亲支持他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体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和豁达性格。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考查目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与提炼
答案:1.要自信,不自卑。丘吉尔说每个人都是昆虫,而自己是萤火虫,就是相信自己与他人只有个性差异,没有智力上的本质差别。即使在考试成绩全校最差的情况下也充满自信,并且能发现、发展自己的长处。2.善于分清主次,把握事物本质。丘吉尔对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母语的主次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他学习、运用母语的能力得到很充分的发展。3.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对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感兴趣,最终在这些方面成就颇丰。4.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弥补了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丘吉尔早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