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黑叶猴读后感母叶猴

您好, []|
广西发现疑似双胞胎白头叶猴 全球仅数百只
据新华社电 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5日透露,自3月下旬以来,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两只疑似白头叶猴双胞胎幼猴,这在以往30多年的观察记录里从没有出现过。保护区板利站站长梁霁鹏介绍,3月23日,他首次在保护区拇指山附近用望远镜看到一只母猴抱着两只幼猴,幼猴均呈金黄色,相貌相似,疑似双胞胎,年龄在一个月左右。梁霁鹏说,保护区内有多个猴群,同一猴群内的母猴有抱养和相互帮带幼猴的习惯,但这只母猴不让其他母猴靠近自己的幼猴,若幼猴被抢还会动怒。同时,两只幼猴也不会离开母猴太远。经有关专家根据已掌握照片等比对,确定其中一只幼猴为雄性,但尚未确认两只幼猴是否是双胞胎。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爱龙说,作为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出现双胞胎是有可能的,但在以往30多年的观察记录里从未见到过。目前,国家林业局专家已到保护区考察。专家认为,白头叶猴一般一胎生一只,双胞胎现象并不常见。若出现白头叶猴双胞胎现象,说明它们在这里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白头叶猴是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成年猴外冠毛和尾巴均为白色,因此得名。这种珍稀猴类在全球只有数百只,绝大部分生活在广西崇左市的宁明、龙州、大新、扶绥等地。(京华时报)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paulzo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数码科技科普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三方登录
白头叶猴自然教育 项目昨在广西启动
【深圳商报讯】10月29日,由好未来公益基金会联合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发起的广西白头叶猴自然教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坐落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渠楠屯,旨在通过开展自然教育,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濒危物种,掌握基本的自然观测知识,并通过项目帮助当地社区保护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 白头叶猴是世界上极其罕有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只分布在中国广西西南部的喀斯特石山上。 (戴亚楠)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举报与反馈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沈石溪的书_百度知道
沈石溪的书
有很多,《狼王梦》,《雪豹悲歌》,《混血豺王》,《红奶羊》,《保姆莽》,《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斑羚栋值查纳睾昧馋蜘吵丧飞渡》,《王妃母叶猴》,《再被狐狸骗一次》,《暮色》,《猎狐》,《鸟奴》,《象王泪》。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沈石溪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有好多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鸟奴悍乖盾辉墉禾堕痛乏腊》《最后一头战象》《警犬拉拉》《退役军犬黄狐》《残狼灰满》《保姆蟒》
一轮银盘似的月亮。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在猴王金氅率领下,萨蛮猴群借着月光在树冠间飞梭跳跃。   大白牙不知道猴王金氅要带着他们前往何处,不管往何处去,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需要他这只兵猴去冲锋陷阵。他很高兴去打仗,一有战事他就成为众猴关注的焦点,他喜欢被重视或被仰视的感觉,他喜欢被其他猴子众星捧月围在中间的感觉。猴王金氅是在万般无奈下才半夜三更率领猴群冒险跑到猛犸崖来的。他必须对付这只吃猴成性的恶雕。金丝猴生活在高高的树冠上, 在地面活动的食肉猛兽想吃猴也吃不到,只能是望猴兴叹。即使善爬树的山豹、猞猁、金猫、大蛇之类,也很难爬到树冠顶部来打猎,且猴群有哨猴制度,一天24小时有哨兵站岗,发现敌害立刻就会啸叫报警,享有飞猴美誉的金丝猴们刹那间就会逃得无影无踪,捕食者只能无功而返。萨蛮猴群好几年都活得太太平平。没想到风云突变,灾难从天而降。这是一只乌雕,当地山民称之为黑鹰,也不知从哪里搬迁过来的,4个月前突然就出现在日曲卡雪山的天空。这只乌雕全身乌黑,脚爪和嘴喙金黄,脑袋却与众不同地呈墨绿色,所以叫绿头乌雕。乌雕属于大型猛禽,双翼展开有两米,尖喙利爪,凶猛异常。开始时,绿头乌雕大约每隔十来天来捕捉一只金丝猴,这对萨蛮猴群来说虽然也是惨重的损失,但尚在可容忍可承受范围之内。对野生动物来说,天灾人祸,非正常减员,总是免不了的。但两个月后,恶雕的猎猴频率越来越高,七天一次、五天一次、三天一次……发展到最近半个月,每两天就要发生一起猴入雕口的惨剧。天空中没有第二只乌雕,每一次绿头乌雕得手后,立刻就抓住金丝猴头也不回地往日曲卡雪峰飞去。从这些现象不难判断,绿头乌雕是只正在哺养雏雕的母乌雕。萨蛮猴群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个月,整个萨蛮猴群就会被杀尽吃绝。
金氅身为猴王,对种群生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必须设法扭转种群灭绝的局面。他无力与绿头乌雕抗衡,只有另辟蹊径。他为了观察绿头乌雕的飞行路线,已经带着两名亲信悄悄潜行到日曲卡雪峰侦察过,摸清了雕巢的具体方位,也看清雕巢里确实有两只半 大的雏雕,绞尽脑汁想了两天,终于想出个主意来,那就是趁绿头乌雕不在家的时候深入雕巢,消灭这两只正日长夜大的雏雕。这么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3-2=1,能有效减少乌雕的食物需求量,让它不必再每隔一天就来捉一只金丝猴了。这是猴王所能想到的缓解萨蛮猴群生存危机的最好办法了。   一切如猴王金氅所料,当太阳从日曲卡雪峰冉冉升起,绿头乌雕跨出鸟巢,站在峭壁中端状如猛犸象鼻尖那块突兀的岩石上,气势恢宏地摇了摇翅膀,让洁白的晨风擦洗羽翼间夜的残留,然后稳重地蹬动双腿,飞上蓝天。当绿头乌雕矫健的身影消失在被霞光染红的白云里,猴王金氅立即率领猴群从山的背面攀爬到状如猛犸象脑袋的山顶上。从山顶到雕巢,有十多米长一段笔陡的峭壁,但这难不倒金丝猴,所有的成年雄猴倒悬身体,我抱着你的腰,你抱着我的腰,形成了一条奇特的“猴梯”,沿着状如猛犸象鼻梁的峭壁,从山顶一直垂挂到离鼻尖状岩石还有约两米高度的地方。大白牙是兵猴,踏着长长的猴梯,轻盈一跳,扑进雕巢。此时雕巢里的两只雏雕,一只红嘴壳,一只黄嘴壳,全身呈紫黛色,翅膀上已长出几片硬羽,顶多还有个把月时间,它们就能翱翔在蓝天成为捕食金丝猴的恶魔。事情并不是大白牙想象的那般简单。两只雏雕虽然羽翼未丰,却不乏猛禽的凶悍,当他捏住红嘴壳的脖颈,红嘴壳扇动双翼抽打他的脸,还抬起一只雕爪来抓他的胸,而另一只幼雕黄嘴则不断地用尖锐的雏音向远方的母雕呼救。毕竟是还不会飞的幼雕,他到底还是占上风的,两只猴爪使劲一拧,咔嚓一声轻微脆响,红嘴壳成了一只断脖子雕。接着很快黄嘴壳也停止反抗,发出绝望的哀鸣。他用力一推,将半死不活的黄嘴壳从船形雕巢里摔落下去。任务已经完成了,他可以撤离雕巢了。天空传来绿头乌雕悲愤的啸叫,他瞥了一眼,绿头乌雕还像只大甲虫在远处的白云间疾飞。他有把握能抢在绿头乌雕飞临头顶前顺着长长的猴梯逃到猛犸崖山顶去的。他准备跳起来去攀爬猴梯时,却惊骇地发现,绝壁上空空如也,那条可让他逃生的长长的猴梯不见了!一定是猴王金氅看见绿头乌雕正在飞返猛犸崖,害怕遭到血腥的报复,扔下他带着猴群逃走了。他被出卖了!被猴王金氅出卖了!被萨蛮猴群出卖了!他为他们消灭了两只雏雕,而他们却将他扔给了死神!呀啊——天空响起锥心泣血般凄厉的雕啸,巨大的雕翼像张恐怖的网,正迅速朝大白牙罩下来。他闭起眼睛,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呦欧,突然,头顶传来一声猴啸。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大白牙睁开眼睛抬头望去,惊讶地发现,有一只金丝猴,趴在猛犸崖山顶上,小半个身体伸在悬崖外面,正急切地朝他吼叫,呦欧、呦欧,那是金丝猴特有的报警式啸叫,是在提醒他危险正在逼近!他看得很清楚,趴在猛犸山顶上的那只金丝猴,额顶高耸的黑毛间嵌有两条金色毛带,就像戴着顶凤冠,正是萨蛮猴群的王后蓝蝴蝶!刹那间,大白牙的自尊心被激活了。他不是普通金丝猴,他是顶天立地的兵猴,萨蛮猴群最美丽的雌猴正在注视着他,他决不能这样无所作为窝窝囊囊地等着让绿头乌雕把自己吃掉。虽然与绿头乌雕搏杀,对金丝猴来说,无疑是以卵击石,但石有石的坚硬,卵有卵的自尊,他也要努力表现出粉身碎骨的勇气来。绿头乌雕已飞临雕巢上空,挟带着一股令大白牙窒息的腥风,两只遒劲的爪子朝大白牙抓来。他无处躲闪,他也不想躲闪,迎着这致命的攫抓,他猛地往上蹿跳,雕爪抓住了他的腿,在这同一瞬间,他两条胳膊圈住了雕颈。绿头乌雕受了惊,摇扇着翅膀飞上天空。大白牙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身体不由自主地腾空升高。绿头乌雕愤怒地呀呀叫着,用嘴喙来啄咬大白牙的脸。大白牙搂住雕脖拼命噬咬雕的肩胛。弯如铁钩的嘴喙在他后脑勺啄出好几个血洞。他痛得天旋地转,仍顽强地啃咬雕的肩胛。雕的肩胛骨十分坚硬,他咬了好几口,满嘴都是雕羽和咸津津的雕血,但雕翅仍稳健地扇动着。绿头乌雕用另一只雕爪来撕扯他的腿,他感觉到,自己的两条腿就像拆零件一样,脚掌、小腿、大腿,迅速被撕烂了。天空像在下红雨,点点滴滴洒下鲜艳的血。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他的血快流干了。他已筋疲力尽,疼痛感早已麻木,产生极度的疲倦感,想闭起眼睛睡觉。他想,绿头乌雕太强大了,他太渺小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同归于尽的目的了。他气馁了,绝望了,想放弃了。就在这时,他无意中看见蓝蝴蝶趴在猛犸崖山顶上,正抬头望着他,他被绿头乌雕攫抓在空中,从空中俯瞰[1]下去,他看得清清楚楚,空空荡荡的猛犸崖山顶,只有蓝蝴蝶一只猴子,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幸福感,他并没被萨蛮猴群彻底抛弃,有最美丽的王后蓝蝴蝶陪伴着他,他永远也不会孤独。他迸发出一派豪情,将残剩的生命都凝聚在牙齿上,狠命噬咬绿头乌雕肩胛骨,他的牙齿一颗一颗崩断,他仍发疯般地噬咬着。他的大号就叫大白牙,长着一副在金丝猴群里罕见的结实的牙齿,锋利无比,威力无穷。咔咔,传来雕骨碎裂的声响,他发现,绿头乌雕失去平衡,一只翅膀拼命摇扇,另一只翅膀却软绵绵耷落下来,在空中陀螺似地旋转,并直线坠落下去……让大白牙感到欣慰的是,蓝蝴蝶看到他是怎样咬断恶雕翅膀的。他喜欢出风头,喜欢被重视、被仰视或被钦佩的感觉。 树洞高黎贡山的萨蛮猴群里,历史上曾先后有过5只兵猴,这五只兵猴最后的结局与大白牙是一的,无一例外都牺牲在战场上。而大白牙牺牲得最为壮烈,给萨蛮猴群带来的利益也最为显著。蓝蝴蝶将大白牙的尸体带回森林,在一棵参天大树上找了一个树洞,将大白牙给塞了进去,长长的尾巴挂在树洞外,像是一块墓碑。这是金丝猴独特的树葬,只有猴王驾崩了才能享受的崇高哀荣,萨蛮猴群用特殊葬礼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兵猴。蓝蝴蝶在做这件事时,猴王金氅始终板着脸在一旁默默观看,既没有出面制止,也没有出手相助。
参考资料: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的国庆我做主,伏案笔耕写猴书
《猿猴世界大观》
郭耕 &编著
章一,(概念)到底谁是灵长类,请君对号找座位。
章二,(分类)灵长类的大家庭,猿猴本是同根生。
章三,(进化)嗷嗷人猿相揖别,悠悠进化几春秋。
章四,(分布)看似天南地北,分布亚非拉美。
章五,(形态)外形虽各异,貌合神不离。
章六,(运动)上下腾挪步态奇,举手投足怀绝技。
章七,(食性)民以食为天,猴以食为先。
章八,(生殖)猿猴&性&趣旺,爱你没商量。
章九,(社会)森林小社会,猴哥找猴妹。
章十,(通讯)视听嗅触全能,望闻问切工夫
第九章(猿猴的社会行为)森林小社会,猴哥找猴妹
一、群居类型
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又称社群行为,是指种群团体内部的个体彼此相遇及相遇后的一系列相互作用,某个个体的行为是受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刺激而发生的,或者是作用于同种其他个体身上的行为。这种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各种交往与联系行为叫做社会行为。凡是群居的动物,必然发生社会行为。
实际上,地球上的动物还没有绝对的独居者,尽管有些动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踽踽独行,比如,除了狮子之外的许多猫科动物,但是,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出于雄雌性交之目的,在发情期,异性必须聚合,这就表现为季节性的群居。在哺乳及育幼期,雄性会逍遥而去,母子总得相依为命,幼年动物、特别是幼年的灵长类沿经历一个较长的行为培养和学习阶段,包括生存训练、觅食学习、生殖学习、试错学习等,使其更适应未来生活中对付各种环境变化和控制自我行为。所有的灵长类都有程度不等的社会性群居,较有代表性的群居类型包括:几雄群居、单雄群居、雄雌分居、家庭群居四个类型。
1、几雄群居(Multi-male group)
几雄群居即几夫多妻的群居类型,这在灵长类中为数众多。原始猴类、新大陆猴、旧大陆猴及巨猿类,无论树栖、地栖,都有此种类型的群居者,并都有雄性体型大于雌性体型的特点。地栖类猿猴尤其明显。在一个猿猴的群体中,几只凶悍的成年雄性并存,可想,其气氛是多么紧张,特别是在雌性发情的期间,难免争风吃醋,为了避免内耗,多数灵长类都有&排座次&的习性,即江湖上的&大王、二王、三王&,这种等级顺序,在雌性中也同样有效。
几雄群居的主要特点是:每群中含有几只成年雄性及大约两倍于雄性的成年雌性。
《部分典型的几雄多雌猿猴群体》:
性比♂:♀
黑帽卷尾猴
雄雌个体的比例在出生时大致相等,由于这种群居结构,是雄性的部分个体称为多余,这些多余者被排除在繁殖群体之外,一般命运多舛,如日本猴的亚成年雄性总有被撵出群体的,它们或孤独地生活,或在居群周围游荡,伺机入群,只有雌猴和幼猴才是居群的基本成员。
影响几雄群居的社会因素之一是&大王&对下属的宽容程度,如,大猩猩居群中,仅仅有一个完全成熟的具有银灰色后背的雄性首领,他年富力强,大约11-13岁,身上有无可争议的特殊标志&&银背,而其他任何尚未黑背的成年雄性都不够资格做&大王&。当居群中的另一个雄性长到银背即具备了竞争上岗的自然条件、社会经验和性成熟标志后,常会遭到居群首领的不容,这位后起之秀多被撵走,称为森林中的&光杆司令&,知道伺机进入某个失去银背首领的居群或者自己招降纳叛、招妻纳妾建立一个居群。但是动物学家发现,也有例外,在卢旺达的一个山地大猩猩群体中,当银背首领的儿子接近成熟时,便与其老爹同掌山门,一起统治居群,虽然每逢雌性达到发情季节,爷俩的关系有点紧张,但它们还是以和谐稳定的大局为重,求同存异地共处了多年,这种颇有世袭意味的居群被称为&异辈雄性群居&(Age graded-male group)是单雄型居群的中间类型。
有时,单雄型和几雄型的差别很小,这要视猿猴所处的生境而定,生境富庶,食物丰盛,能维持很大的居群,就容易形成几雄居群,生境贫瘠,食物短缺,居群规模就会收到限制,就容易出现单雄,例如,同时黑掌蛛猴,在巴拿马密林为几雄群居,在墨西哥山地则为单雄群居,类似的例子还见于长尾叶猴的种群。
2、单雄群居(One-male group)
单雄群居及一夫多妻的群居类型,指一个雄性具有两个或更多的配偶,这种类型为贫瘠生境的适应型,多见于地栖的猴类,如赤猴、狒狒、大猩猩、长尾叶猴等,一群猿猴中,仅有一只成年雄性,他不允许任何其他雄性染指他的雌性,包括自己的儿子也被视为&祸害之虞&,而稍能独立生活的小公猴,便被驱除出境。单雄群居中的性比例比较悬殊,从一雄二雌到一雄十五雌,甚至更多,可谓后宫佳丽,三宫六院。
一个个体能否独占这么多的异性配偶,一方面取决于卵子和精子能获得结合的机会以及受精的同步程度?另一方面就要看这位猴王所占有的嫔妃们是否集中成群并能得到有效保卫和控制。雌性猿猴总是成群结队生活,形成居群的剧本成分,而进入亚成年的雄性则被驱除,离群索居,或者就赖在居群的左右,或结成一个全雄群体&&&光棍帮&。
3、雄雌分居(Solitary)
分居类型又称孤独型,实际上世界上任何动物都不能绝对独居,婴猴、懒猴、倭狐猴、树熊猴、指猴都是夜行性的灵长类,它们通常独往独来,单独觅食,有些种类甚至孤独生活多年,但它们一生必然是曾经群居过或有过季节性的群居生活,否则,是无法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分居或孤独也可被视为特殊的单雄型群居类型。例如,一只雄性树熊猴,虽独居一隅,却与几只雌性为邻,过着季节性的群居生活。雌性各有各的家,所谓巢域,巢域的边界相互重叠,而处于几只雌性的中间的雄猴的巢域与所有雌性的巢域又都有交叠,雄性定期到各家即雌性的巢域&临幸&一番,每只雌性树熊猴的巢域约有7.5公顷,在边界地带,她通常用尿或性生殖器的腺体分泌物制作嗅迹,就像狗撒尿一样,向异性发出有关自己生殖状态的信息,若有发情排卵的&短信&,雄性便会闻讯而来,进行交媾。
鼬狐猴、鼠狐猴、狮尾狒等均有类似的分居类型,以一只雄性为核心、与几只雌性相毗邻,该雄性看似独居,实则拥有几房妻妾,只不过不是朝夕厮守而已,而处于外围的雄猴能参加生殖的机会微乎其微,它们采食整整的孤独者,但在外围的这些雄性始终不会死心,哀大莫过心死,一旦有机会,这个雄猴便会乘虚而入,特别是处于核心区域的雄性遭到不测时,外围的雄性便会及时补位。
除了发情季节,这些低等的猴子总是独居或分居,鼠狐猴、婴猴均有白天聚群而眠、夜晚分头出击的规律。出人意料的是,印尼雨林中的昼行性巨猿&&黄猩猩也过着夫妻分居的生活,除了生殖季节外,雄性黄猩猩总是独往独来,平日所见的居群多为母子构成的群体,在巢域分布上也同夜行性灵长类相似,几只雌性黄猩猩竟然也是各有巢域,边界互叠,一只完全成年的雄性便居住在她们巢域的拱卫之中。
4、家庭群居(Family group)
家庭群居及一夫一妻制,又名单配制(Monogamy)指雄雌两性个体彼此占有,双亲共负育幼之责的群居模式。倘若配偶一方把力量消耗在其他个体的婚配上,那就会使幼体减少或失去生存机会。灵长类中单配制仅见于树栖种类,包括大狐猴、狨猴、卷尾猴、伶猴、夜猴、跗猴、白睑猴、长尾猴、叶猴的部分及长臂猿的全部。
单配制的群居与人类的家庭方式无异,有一雄一雌及若干子女构成。长臂猿属于典型的单配制群居,每个长臂猿家庭包括一对夫妇及儿女、顶多六个家庭成员,其居群规模受到成年长臂猿的控制,当一只幼年长臂猿长到七岁左右时,便被双亲毅然驱赶、逐出家门,常常是母猿攻击其女,公猿攻击其子,最终,这些亚成年的长臂猿开始独创江湖,先是孤苦伶仃,直至与另外一只有同样遭遇的异性邂逅,便自己&拜天地&,自立门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南美的狨猴和偦的群体是扩大了的家庭群居,每群成员可多达12个,这与传统的家庭不同,由于成年猴子的宽容,幼子长成后,并不是动辄被赶走,但须说明的是,在居群中,只有居于首领地位的雄雌夫妇有权生儿育女,其他家庭成员,尽管下属也发生交配现象,却无权繁殖后代,甚至有报道,狨猴中,有季节性的一夫一妻制,普通狨的居群有3-8个成员,而繁殖季节里,群中仅有一只雌性有权交配,其他雌性则被排除在生殖之外。
二、空间利用
1、巢域(Home range)
巢域,又称巢区、家区、家域,指某群(个)动物经常性的活动区域。巢域不必有居住者亲自防守,而界限由该区域的树木、岩石等标志物构成。此边界与相邻巢域的边界互有交叠。每个巢域的核心区位猿猴食物的资源地(如这里有本猴爱吃的水果)和安全庇护地(有供隐蔽逃生的环境),如树木、河塘、供栖息的岩壁等,是猿猴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地方。
一般说,巢域由食物、水源、隐蔽物这些动物生存环境的三大要素构成。
在干旱贫瘠的地区,动物的巢域通常很大,而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巢域分为则较小,这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三维空间&&长宽高,雨林高达80米,树栖的猿猴可以充分利用高度而无需走出很远便可觅到丰富的食物。印度丛林中的瘠懒猴的巢域仅仅30米,而非洲草原上的狒狒,因只能利用二维空间&&长和宽,它们为了果腹,不得不跑出更远的地方,有时一天要奔波几十公里觅食。
季节不同,猿猴们对巢域的利用程度也有变化。在肯尼亚,雨季里狒狒可能走得远些,因为雨季水源充实,集群不必死守某个水源或采食点,而旱季则出现几个狒狒居群共享一个水洼或泉眼的不可思议的场面,这个水源便成了各个巢域的结合部,当几个群的狒狒心平气和地聚集在某地喝水时,大都谨小慎微、平心静气,特别是成年雄性之间,以免发生争端。
2、领域(Territory)
领域是猿猴利用空间的另外一种形式,它指一块地盘为某个猿猴居群所独占并受到该居群的成员的保护、坚守。
尽管灵长类被我们称为万物之灵、万物之长,但猴子们却不曾学会像松鼠或仓鼠那样储藏食物,猿猴的食物完全靠一年四季的自然出产、天赐之现成食物,在热带雨林,这是由保障的,水果、树叶、昆虫、水分应有尽有,所以,这里的居民便各自守护、占据着地盘,不允许其他同类染指、越界,所谓私家领地,非请莫入!
许多动物都有占据领域的习性,鸟类以鸣唱维护着领土主权,当一只异性来到自己的领地,常常表现亲热、欢喜之举,当一个同性进入,则露出一副警告的嘴脸,摆出恫吓或威胁的姿态。想想公鸡为何不厌其烦地鸣叫,为何时时摆出斗鸡婆的样子?原来如此。
长臂猿的呼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天清晨,它们都会亮开嗓门,有板有眼地呼鸣,这种仪式般的声音,是在宣布自己领域的所在,也是吸引相邻同类共聚于边界或边界的空间地域,这是一个具有礼仪形式的场面,双方雄猿吵骂般地对吼,但通常&君子动口不动手&,只在自己的领域内干叫,没有身体接触和伤害,以保持居群间的距离。也有异性相互吸引、对歌、或夫妻合作的二重唱的浪漫之音,如倭猿的叫声,似乎表示共守领域的决心,又像互诉衷肠,先由雄猿独唱,再又雌猿戏剧般地对唱。长臂猿有严格的领土意识,栖息地仅限于本土的领域内,但又喜好聚会,热衷社交,因此,成熟了的年轻长臂猿,虽被逐出居群但通过呼鸣,可以相互吸引,就能很快找到配偶、喜结良缘,建立自己的家庭和领域。
以领域的方式利用空间的灵长类还有大狐猴、节尾狐猴、伶猴等。
巢域和领域的主要区别是:巢域不用防守,与相邻巢域互有重叠,而领域则必须进行防守,且无相互重叠。
三、灵长类为何群居?
群居,又称集群(Colonial or aggregative),也是动物利用空间的方式。灵长类无论怎样方式生活,都要结群而居。那么,灵长类为什么要聚群呢?大家凑在一堆不是增加了个体之间对有限的食物资源的竞争了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人提出,灵长类群居的主要动力是性吸引,即雄性受到雌性发情的吸引。但是,事实证明,许多雌性猿猴的发情期很短暂,节尾狐猴在一年里仅有两周,却能常年过着雄雌比例相当的、平稳的群居生活。松鼠猴的发情期持续一个月,它们也是整年群居在一起,最大聚群规模达到300只,只是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分别以雄性群居、雌性群居及青少年猴的子群居。喀麦隆猴也有类似的群居习性,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雄雌分群而居,只有在交配期的两个月中,雄性才进入雌性的居群中。另外,不难看出凡是夜行性的、独行的灵长类,多为原始类型的,而愈是进化程度高的种类,群居性愈强。由此可见,灵长类之所以群居,并不单纯是性的吸引,而是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集群而居有利于繁殖和育幼。异性相聚、相交是繁衍后代的前提,居群提供了更多的繁殖选择机会。母子的相互作用,哺乳、传授经验、幼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学习、个体之间的感情依附等都有利于猿猴的传宗接代。
(2)集群便于共同取食。上百只的松鼠猴可以有效地对昆虫群起而攻之,狒狒、黑猩猩的猎捕活动都是通过分工合作下完成的。大群的猿猴,因为有更广泛的环境接触,也便于发现、找到食物资源所在。
(3)集群有利于改善小环境、小气候条件。产于温带高山的金丝猴,对付寒冷的办法之一是围坐一堆儿,相互拥抱。是群内的温度相对稳定,度弱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防寒措施。
(4)集群是安全、御敌的需要。猿猴群体有一定的分工合作,常有担任&哨猴&的警戒猴为大家望风。许多双精灵般的眼睛也总比一双演讲跟更容易发现天敌。
群居,使猿猴们汇聚成力量、温暖、经验互补的团队,它超过任何一个个体的力量。由于集体的力量,许多猿猴才胆敢冒险地从树上下到地上,过起了地栖生活,从狒狒的群体防卫行为便可深刻地了解猿猴集群的深层原因: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漫游着几种狒狒:绿狒狒、黄狒狒、阿拉伯狒狒、几内亚狒狒、豚尾狒以及狮尾狒,它们的生存往往暴露在食肉动物的视野中,随时有与狮子猎豹、野狗等的遭遇危险,因此。每当狒狒出发觅食时,总以严格的防卫队形前进,一旦与野兽相遇,居中的雄性便会吼叫报警,其他雄性马上分别护卫在队伍的首尾,将雌幼夹在当中。一只豹子来袭,壮年狒狒首当其冲,上前迎敌,群中雌幼趁机撤退,最后,那只豹子竟被公狒狒犬齿裸露、鬃毛倒竖的气势所逼,甘拜下风,讪讪而退,终于化险为夷。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结群而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孤独一只狒狒,在光天化日、险象横生的辽阔草原,就很容易被捕杀。
有趣的是,在狒狒的防御系统中,不仅有狒狒成员,还常有斑马、羚羊、斑羚、角马等食草动物,这种&特混联合体&,自然有其取长补短的安全意义。狒狒聪明伶俐、视觉敏锐,食草动物具有敏感的嗅觉和听觉,因此,结成了统一战线防御食肉猛兽。体格纤细的羚羊也可以借助狒狒的强悍、甚至凶悍的御敌能力躲避猎豹等天敌,殊不知,狒狒偶尔也会逮个小羚羊打打牙祭的。
由此可见,群居是灵长类的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
四、等级行为(Dominance)
1、等级概念
所谓社群等级,指在一群动物中,各个动物的地位是有一定顺序的,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等级行为又称优势行为,这是群居动物从后天获得的经验中建立的一种社会行为,即弱者见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无论在食物资源、栖息地选择、寻求配偶等方面都采取你进我退的战术,于是,居群中形成最强者为&大王&,仅此于大王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尾&二王&(老二),依次为老三、老四,以此类推。
灵长类中,多有这种严明的等级即统治序位,&序位&一词首先取自鸟类中的&啄食序位&(Peck order),即一只雌鸦若与啄食序位高的雄鸦交配,它的等级便会随着配偶的地位而升高,比她的配偶地位低的其他雄鸦便再也不敢接近这个&王妃&。等级行为对猿猴种群来说是有利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内争斗次数,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兵不血刃,即可取胜,不战而胜,乃上上策也。而动辄肉搏、相互格斗,要消耗许多能量甚至导致伤亡,得不偿失。可见,这种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啄食序位&是有其合理性的。安定团结,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每次等级发生变化,都是对居群和平状态的一种破坏,所以,下属即序位低的个体宁愿忍受一些压力而不去抗上。但是这种忍受也不是没有代价,虽能偏安一时,却常以牺牲繁殖权利为代价。
等级序位的生物学意义:
第一,能保持社群的大局稳定;第二,社群等级序位可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在觅食、防御、进攻、逃避时采取一致行动;第三,有遗传意义,序位高者,在饮食、配偶等资源上处于优先选择的地位,从而保证了本物种的强者有较多的后代,而较差的个体将获淘汰。
2、等级表现
猴子之间的等级能够从一个简单的实验中得以验证:将一块食物放在两只猴子中间,一致猴子上来就抓,塞入口中,另外一只则眼巴巴地瞧着,不敢贸然动手,显然前者地位高于后者。
在野外,猿猴明显的地位等级随时可见,但有时它们的关系又是微妙的,有的动物则等级不甚明显。猴王的统治态度要视现场情形与动作程度而定。当猴王气势汹汹地走向其他成员时,大家忙不迭地地纷纷闪开,敬而远之。当猴王平心静气地向某个母猴靠近时,周遭被安详的气氛笼罩,该母猴仅仅欠欠身让他过去就是了。
在不同类型的灵长类居群中,社会等级表现为不同形式:
(1)在单雄居群和家庭居群中,只有一位雄性统治者,其支配&&从属关系表现为独霸式(Despotic),即群内只有一个个体支配全体,其他个体都是服从者,不再分什么等级。
(2)在几雄居群里,就会出现排座次的问题,其支配&&从属关系表现为&单线式&或&系列式&(Liner),群内个体是单线联系的支配关系,老大管制老二、老二管制老三&&依次往下类推。
(3)在一些社群关系复杂、感情微妙的灵长类居群中,其支配&&从属关系则表现为&循环式&(Cyclic),老大管制老二、老二管制老三、但老三能管制老大&&居群的序位并非清一色的雄性排位,有时,表现为雄雌相间,原始猴类中,原狐猴、棕狐猴、还有黄狒狒、黑猩猩中类似的循环式,间或出现主雄与次雄及次雄与次雄之间的互助现象。
一般说,老大在居群中最强壮,最威严,是无可争议的首领,其下为次强者,依次排列,直至最弱。然而,也不全都取决于体力和外表,有时,等级有社会因素掺杂其中,如&世袭&,还有时,是凭经验、智慧甚至&绝活儿&,珍妮古道尔博士在非洲贡贝的黑猩猩居群中就记录了一只雄性黑猩猩,他并不具备担当大王的身体优势,却因有一手善于连敲带滚一只铁皮桶的绝活儿,镇住了其他雄性,从而轻取王位。
当然,作为首领,通常还是要靠威仪、实力、声音、智勇等强项,才能维持居群秩序,保障群体完整,在对外作战,两军对垒,兵戎相见时,也得身先士卒。猿猴繁复的社会行为,往往是我们祖先生存状态的影子,居群之间发生战斗原因不外有三:领土、婚配、食物。在内部,有时会出现内讧即&老二&和:&老三&联手,对付&老大&,抢班夺权的事件,但篡权不久,老二和老三也会分个高低,毕竟&国无二主&、&一山并无二王&。
3、变化因素
像&啄食序位&在鸡群中不是绝对不变一样,在猴群中,等级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老王&终究会因精力不足而被替代,这个替代者可能是原群的&二王&,也可能是&空投&的外来户,无论怎样产生,都要通过一场战斗,否则,老王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只低位的猴子要想争得王位,就需几经挑战、失败、再挑战、在失败、直至胜利,但失败者,如果不表现得妥协、顺从,坚持死硬态度,那就可能导致自身的伤亡结果。看来这就是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卧薪尝胆的重要性。
多数猿猴的居群,充当王者的是雄性,只有少数原始猴类,如节尾狐猴、绒毛狐猴,因雄雌的体二态差别小,便会出现雌性为王的现象。笔者遇到过这种特例,一群猕猴中没有成年雄性,大母猴便成了本群的猴王。
一些旧大陆猴,处于繁殖状态的雌性,会暂时改变等级地位,从发情期,她变成雄性关注的中心起,到分娩后做了母亲,身份再次提高,有时,大王配偶的身份会高于二王, 在居群中成为新的一级统治者,这正是&啄食序位&现象。
狒狒、猕猴居群属于&母系氏族&雌猴是居群的&铁打营盘&永久核心成员,雄性只是&流水的兵&暂时的成员,常有小公猴到了青春期便被迫离群索居,自谋生路。
雌性灵长类也非永久地留在群中,到了成熟年龄的雌性大猩猩就有离家出走、与孤身索居的雄性皆为伴侣。组成新的居群,这种现象还见于疣猴。
在几雄群居中,也许一些幼子不知谁为其父,但母子关系通常是稳定、清晰的,有时,母子关系十分重要,母猴显赫的地位可能过渡给孩子,使其成为她以下的第二号统治者。但也有相反情况,珍古道尔博士发现,某个母黑猩猩的年事已高,在精力和体力上都已无法控制其他成员,但地位却没有降低,很有尊严,为什么呢?原来,她是几个儿子的母亲,此所谓&母因子贵&吧。
处于幼年的猴子,其等级地位常与年龄成反比,特别是一母同胞之间,年幼的比稍长的地位高,小母猴比小公猴地位高,许多小猴、小母猴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大王身上摸爬滚打,幼年大猩猩胆敢在成年的巨大躯体上乱蹬乱爬,这在别的成员看,是不可思议的。可见猿猴群体中,也是很讲究&尊老爱幼&之美德的。
五、幼子行为发育
1、亲子关系
除了原始猴类,多数灵长类的出生是在复杂的社会性居群中,每群中,雄雌各龄共同生活,小猴的成长,不仅要有独立觅食、逃避天敌等的能力,还要学会社群生活,并在生殖中扮演一个角色。
从降生起,便要依赖母亲的照顾,哺乳、携带、梳理、舔舐、呵护,母子日夜厮守,相依为命,这个时期,在鼠狐猴,要两个月,猕猴,要一年,大猩猩则需五年。在部分南美灵长类中,狨猴、伶猴、夜猴都有父亲带子的行为,而其他灵长类有此行为的却不多。一些成年雄猴,只是在小猴受到欺负时才挺身而出、扶弱济贫的,这还是同类之间。当然,在受到外界威胁时,公猴更会奋不顾身、义不容辞地保护后代的。母猴在幼子的哺乳期总是牵肠挂肚,表现出非凡的母性,或背、或抱、或抓着小猴的尾巴,几乎寸步不离。四五月龄的小猴不仅攀附于母腹,还会趴在母猴的背上,小狒狒常常骑士般地让大狒狒驮着,招摇过市。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猴总想冒险往远跑,一旦有异常情况,便会迅速冲回母亲身边,特别对母猴的呼叫,及时做出反应。
双亲对幼子的照顾主要有五个功能:保护、喂食、保暖、清洁、指导。一般说,出生率越低的种类,其双亲对后代的照顾越是周到,亦即母亲对幼子的训导越悉心,时间愈长,该种动物进入性兴奋的次数就越少,它所需生产的后代就越少。
灵长类中,为新生儿制作巢穴的不多,只有个别&晚成型&灵长类,如领狐猴的幼子,就需要成体造巢来保温或依赖双亲的体温。
许多猿猴的幼子都带有与成体显然不同的毛色,特别是与母体的毛色相反:黑色的长臂猿、叶猴等,怀中常常抱着一个乳白色或黄嫩嫩的小崽,而黄褐色的大狒狒,怀中常常抱着一个黑乎乎的小家伙;川金丝猴的幼子呈灰黑色,而滇金丝猴的幼子却呈白色;这种色差有助于引起猿猴居群对新生儿的关注,确保母子在这最脆弱的阶段受到大家的照顾。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幼子的臀部都有一撮白毛,也是同理。这种毛色的反差或局部毛色的反差,到了成年便消失了。
一个幼子的降生,自然是居群中的喜事,这时,成年雄性常与母子俩凑得很近,起到保护作用。其他成年、亚成年的雌性也都表现得主动过来为母猴理毛,伺机摸摸小猴或抱抱小猴,当然,猴妈妈一般是不领情的。这样,小猴便在大家伙儿的殷切关照下成长起来。幼年的猿猴与所有哺乳动物的小崽一样,非常活泼、好动、顽皮。有时敢于在雄性首领的身上肆无忌惮地爬上爬下,大雄猴总是表示惊人的容忍。林中巨兽大猩猩也是这样,当一只幼年大猩猩在巨兽般的首领身上玩耍时,成年大猩猩通常表现得十分安详。
2、学习传授
哺乳动物中,母亲的责任,很少随着幼子的断乳而终止,除了喂奶,母兽还负责训练幼子逃避、取食和与同类保持联系的通讯行为,使其天性更敏锐、技能更熟练。后代都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从小生命开始的第一天到几个月,活的最初的经验变来自母亲,首先是学会吃什么、怎么吃,这种进食模仿,使其免于误食不适当的食物,甚至有毒之物。
在野生环境中,小猴必须尽可能快地听懂报警信号,这是&猴命关天&的大事。当天敌飞临,小猴要迅速对大猴的叫声做出反应,躲避天敌,或抓住母猴的皮毛,准备逃避。
特别的技能要从多次的观察、模仿中学习,幼年的黑猩猩见到妈妈每天都为它们娘俩做窝&&在树上用树枝搭卧铺,到一岁左右,小家伙便开始帮助妈妈干活,自己折弯一些树枝送到窝边,到四五岁,小家伙便基本能够自己搭床做窝了。&钓白蚁&这种高技能需要多年的学习实践才能掌握,将一根长短粗细合适的草棍或树枝捅进蚁巢,但要想选择合适这根&钓竿&则须不断积累经验。
3、游戏中学
游戏是动物的天性,幼年时代的一举一动都意味着玩耍。年幼的猿猴盛行顽皮、可爱,总是沉湎于玩耍之中,游戏也是学习,是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的学习。随着小猴的发育,越来越长的时间离开了母亲,而与小伙伴混在一起,它们整天追跑打闹、撕咬摔跤,不仅使身体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它们通过玩耍中的模仿,模仿成年的等级行为、展示行为、炫耀行为、交配行为,甚至一些还在吃奶的小雄猴就会在玩耍时作出某种交媾动作,或撅腚、或爬跨,为将来的实践打好基础,当然这是它们还完全不胜任生殖。
正是游戏模仿,幼年动物很快学会了居群生活,约两岁左右,两小无猜的幼年猴子便要分开生活,一般情况,双亲与幼子的关系,特别是父亲对儿子的关系开始疏远,在食物资源、生殖资源等方面的矛盾日益暴露,小公猴便被驱除出居群,而雌性个体则多被留在居群中,与成年母猴学习养儿育女、梳妆打扮、居家做饭的本领。那些亚成年的雄猴,除了独猴外,也有对集体有利的生存价值,即多在居群的周边、外围充当猴群的哨兵。
4、生殖学习
对生殖行为的模仿,是灵长类社会行为的一个关键。生殖是一种本能,但又必须在群居的生活中获得,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实践证明,失去母爱的动物,行为上往往也缺乏母性,而在交媾行为中,群体生活经历缺失的雄性,问题会更严重。
一只笼养的小猴,从小离开了双亲和群体,孤零零地被人养大,尽管在体格上达到成熟,外观看似完美无缺,却表现出行为的极度变态。在性交方面全然不能胜任,特别是雄性,表现得无所适从,交配成功的很少;而雌性猴子在这方面却显得天赋较强;有些母猴虽然被有经验的公猴授精、怀孕,但这个母猴对自己产下的小崽不理不睬,视为异物,甚至倒抱着孩子。当小猴嗷嗷叫着要吃奶时,她会无情地推开小猴,不懂如何授乳,完全失去母性。被单独饲养大的猴子,即使放回猴群,也常常可怜巴巴地缩在角落,对那些活蹦乱跳的同类惧怕的要命。
许多研究证明,一只发育正常的猿猴,不需通过母子间的亲子行为、同类间的社群行为、伙伴间的游戏行为、角色的扮演、动作的模仿、大胆的实践,才能逐渐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越是进化程度高的灵长类,达到成熟期就越晚,也就越需要学习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行为,不学习就没有长进。
六、斗争与利他行为(Struggle behavior & Altruistic behavior)
发生于灵长类种群内的斗争总是围绕领域的攻防、地位的争夺,在根本上是为了配偶与食物两大资源的占有。
斗争行为的发生,有时会出现伤亡等不愉快的场面,但作为一种进化适应,种内侵犯自有其生物学上的意义:
首先,是保证种内成员在栖息地内的均匀分布,共同合理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社群侵犯既保证又限制了居群的数量,既有利于繁殖有防止了疾病的蔓延;其次,有助于优胜劣汰的性选择,格斗后,强者参加繁殖,保证了种群的质量;何况,在斗争中,正面的你死我活、一命拼一命的不多,很多斗争是仪式化的,如大猩猩捶胸顿足的典型动作,强者会威胁或暗示对手,使其就范,而弱者的顺从和妥协也能大大减少伤亡。
&利他&指未必对自己有直接利益、甚至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却使群体其他个体得到益处的一种&大公无私&行为。如雄性狒狒在豹子进犯时,本来自己足以有机会逃命的,但总是不惜自身伤亡、大无畏地冲上去与强手对持,就是为了雌幼和居群不受威胁;黑猩猩在某个母亲遇难时,其他雌性会毅然相助、主动照顾孤儿;一些猴子还会把食物分给其他成员或交换食物;这些行为似乎对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它也许不是动物&无私&意识的体现,而是对种族延续有利的本能的&利他&行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妃黑叶猴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