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华怎样取字号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有名无字碑想取个字号请指点

[转载]张旭光、刘洪彪、刘文华、陈海良、王厚祥、张荣庆、曾翔上课精彩记录
张旭光、刘洪彪、刘文华、陈海良、王厚祥、张荣庆、曾翔上课精彩记录
我们应该做一个淘金的工人
——刘文华
刘老师讲课记录,征得刘老师允许,把现场记录现场不加修改的发上来,给大家共享
申明,本记录为即时记录,不保证完整,同时,免责,仅供网友参考。。
刘老师没有讲稿,全凭随手拈来。精彩不断!
侯勇现场报道
中国文化太厚,内在不是我们用几年,几十年解读清楚&
除了脑袋亮点,其它还真不亮&&
过去,胆子大,年龄大了,胆小了& 胆小,不是性格变,是觉得艺术的复杂
几千年的智慧浓缩的东西,不可能几笔几画就能弄清楚
艺术最终,我们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这代人没有资格说成否&&&
五十年一百年将会有分晓,反正我们看不见现在就是不停的努力&
过去不知道,可以张狂。现在不敢,因为知道太难太难&
高度的浓缩,高度的简单,比画难。好的书家,轻易不搞创作,展览 所有的精力,理解,集合到一张纸的时候,这张纸的精华就被显现&
弄出更多的作品就露出马脚了& 展览是残酷的。个人展览的完美几乎没有,书法表现手法很简单。大不了是作品形式的变化。
书法的内涵,是形式简单,内在的复杂。手段多样化,结构多变化点线里,不是在表面上。
如果你要往纸上一搭一提,你能在笔画里给甚透进去,多难,而且一般人还看不明白。
为什么这么多混事的,就是胆子大,水平不够,不知道书法水有多深。
笔法三要素
会写的多,明白理的不多&
书法词汇,技术语言&
物理性质,几何性质都会说还能解释&&
换成高级书论,一般的理解的不多。
明清人的理论,定格在写大字层面上。传统,虚实动静收放&
不好说,因为他有参数。
定位是有条件的。
中国传统书法是相对的东西,是哲学概念&
最好的楷书,正书表达的是动态,以点画为形,以使转为性情。把正体字写活才是高境。写字和艺术有别,难是难在变证关系。在艺术家手里变成了有灵魂的符号,艺术家就是通过努力,把符号激活,注入生命,注入灵魂,能够看到你的学问,你的理解,你的造诣,你的能力。
草以使转为形式,以点画为性情,真正的草书的高级看点线的质量。
大多数觉得草书的自由度大,其实草难在快速中表现你的功夫,你的能力,所以就难。
开车谁都会,但是成年人只能开汽车,但不能开赛车,动态最高级阶段是静态。
笔墨要过关。否则就只有玩笔墨游戏。
动静,难不难,求静表达动,求动表达静,有胆更要有识。
知识,知未必识,有胆也未必能识,所以一般人胆大。
艺术是很科学的艺术,本身就是科学的概念。
草书,从张芝,假设他有。
假设刘德升有& 从后汉到现在两千年来,能数的人有几个。唐以前的不算,又有几个,从唐到宋又有几个,宋到现在有几个会写的无数,能写的少&
如果喜欢草书,我劝你从行书上求笔法,手法,草法上的字法。然后加上韵律,节凑的训练,开合启承转合。真的点画质量得从行书上求。基本功一天不练都不行。
书法越学越难。难到面对古人,一大堆资料的时候,喘不过气来。越来越重。
55岁。从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到现在多少年了。四十年吧,内心的变化和感受,越来越大&&
我们很幸福,起码,我们有一帮朋友。我觉得当作为一热爱者,把自己当成一份子的时候,静下来严肃的面对书法艺术,当成佛去看,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积淀,面对遗产,首先要敬慕,要严肃才行,尽管时间过程潇洒,我们的创作就是一个条件反射,大量的时间去思索。去品味,,学习的过程是严肃的。
我们见过的历代经典,无论碑帖,只要是经典的,哪个是创作?古人创作过吗?历史上不存在创作这两字,是舶来品,艺术个性也不是中国的语言,中国人只有风格,只有一个具体的一个存因的品格,讲品,不讲个性。
所有的个性,历史上的,都是后人给附加上去的。我们看到的千古绝唱,没有是为了创作去创作的。他们是一不留神,让后人当成作品了,所以,现代人自作多情,古人是不以佳乃佳。人家写文章,写碑,成了书法的千古绝唱,他写那个碑,不是为了艺术,他是为了生活之需去写,写经的那些,残纸,陶器上的更不是这样。他跟创作没关系。
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想的时候,发现艺术真的不复杂,你就变小,把古人变大。
我玩书法,以此为乐,在古人堆里,去享受他,从字里行间去触摸古人的脉博。去找到亮点,去享受他。享受美,三口为品,一口一口的去品才有滋有味。
随处可见,就看你会不会去享受。他懂得享受古人。
具备几种能力
观察能力,你要看得见美。理解美。艺术的美不是表面的美。穿着的美,艳而俗。
艺术是内在的美,&
&&&我没头发,但我还是美。
文化的美是内在美,气质美,气质美。要提高修养,让气质好。气质要争人。
光顾打扮不行,艺术美就是高雅。非常美,眼力必须好,学问必须好,知识比较好。读书能力思辩能力&&
表达能力。面对的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的结晶。智慧的火花。
我们要去追求& 大家不时代,不同的人,从宏观上都把握了基本的美的原则。虚实关系上变,动静关系上变。收放关系上变,结构收放上变,墨色上变。
一写字能看出学谁。能理出脉路。有些人就找不着家。
当判断优劣的时候,一看就知道专业状态,准专业状态。没有家法没有理念,没有修养。
我觉得做书法还是以守为主,以守为攻。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几千年里面,从产生到现在,前期随着文字发展而发展,是以文字,不是艺术,唐以后,才有艺术,慢慢脱离实用/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前面是中国文字的发展,。总结归纳提高的还是统治者,实践者说了不算。
大王留下来的不是技巧,不是兰亭序,所以冯的兰和诸的兰在笔法有相近的地方,大王的贡献开拓了一个审美空间,儒雅的美,含蓄的美,简约的美,明快的美,君子之美。。不是壮美的美。也是碑的美更多的是阳刚的美,典雅书风开创者,影响中国一千七百年。三五年就想推翻,是不可能,是大逆不道,父母都不认。
唐的制作工艺一流,精细,尽善尽美。唐楷的出现应该是必然。他的出现的最根原因是人们对美的观注。
宋代的佛相,衣服,简约潇洒。寻找大气,率意。瓷器,一种性质,明代也是这样。进一点的粗狂。粗大明。
文化遗存,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审美及帝王的寻求。
书法从来没有雄视一切,高于一切,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从宋以后,都是这样走的。现在的某些创作,是不是有点浅薄,反对个性,个性必须建立在社会基础上,传统文化就是如何作为一个社会人道家状态是一个创作状态,但是不能作为社会行为。只有一种,即回过头去看历史。你掌所握的资料越多,你的技法越多。你的才气就体现因化的境地。化才是最好的境界。守护,挖掘,享受传统。
有意义的,就会成为传统一份子。
没达到,就只有是一个垃圾,一个玩玩,乐乐而已了,保持艺术的进取和提高,不是练笔,是练笔,是练脑子,要思想,理念,才会手到。技术上的问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思想问题。
技术达不到比例不能太大,小的技术问题不要紧,没原则错误就以容。艺术永远没有尽善尽美。一个人要想取得不同别人的能力,就需要脑子,眼力,见识,变成有思想,有修养的艺术家。这个时候别人想跟你翻,都不要怕了。变成不同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井水不犯河水。
被淘汰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更替这么快,不缺干劲,热情,缺深入思考。
不做自己的事,做别人的事才是聪明。把古人的事做好了,他给你发钱。你学的东西就是钱,你创作就是花钱。
人一辈子,如果要过得顺当,应该要要年轻的时候,玩胆量,热情,执着,没问题,年轻比技术。谁技术到位谁拿下年轻后期较量知识。看谁读的书多,脑子多,考虑更深刻,中年是从学术上整合,提练归纳,在各个层面去考察,看你的薄和厚中年轻后,就不较真了。叫学术有读书人,叫功力有年轻人,我们这个时候叫德性,交朋友。多积德。多向年轻人请教,退休的时候心态多好,还可以带些学生,做到六十五岁七十岁
然后就是拼身体了。
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世人都笑话我们我们不知道,还自以为是。就是自己怀才不遇啊。图发感叹。艺术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假。
艺术在人类生活当中,他是我们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浓缩了我们的感情,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书法不藏污纳垢,最纯洁的一事物,书法更纯洁,要是能,书法发展三千多年,不可能只留下这点书家,一个几百年的历史,不可能就这几个人物。把好东西都留下了,淘尽黄沙始见金。
我们应该做一个淘金的工人。
张荣庆老先生讲课记录。侯勇记录
今天,安排我讲一讲学书写字的状况,我讲不出,学生呢。还在写。走的路子,有些朋友在中国美术馆已看到了。学书法,学写字,我反其道而行之。一路下来,学会的源头不断,我是整个一个瞎玩。到目前为止,如果有朋友问我,你学书入门没有?我还不敢还得重复说,这些,我就瞎玩,我是学书的,称不上什么家,在坐的很多朋友已经成家了。书法,学书这个意义上说,平起平坐哈。有些话我就是跟在家里头或是在随便的场合,大家交流交流。
刚才讲到玩,瞎玩。旭光在电话上跟我说,班是一个短期班,他说有个名字叫经典之娱。这是经典之玩,学经典,师法经典,是一种玩,经典。
我们在学习经典当中产生愉悦,高高兴兴,这个心态,玩嘛,是人的天性。小时候就是玩嘛。玩游戏,也有规则,破坏规则他也不高兴,实际上,人类好多都有玩的意味。我们就讲从古到今,我们讲礼仪,阅兵式,看外国友人来了,接见。这种玩的东西,古人不是这么说的,美&
国家好多大的活动,战争,也有很大的玩。中东,美国打以拉克,为的也是规则。写字,古人,关于写字,把字写好的的一整套规则,为写,也就是游戏规则。如果我不是注重传统,注重学古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古以来这种写字的规则。对于写字规则的基本内涵,就是三条,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人品
二是注重功力
三是注重学养
功力和学养,功夫是字内的,学养是字外的。
我们学书法要想清楚,我认为咱们要下字内功和字外功两样功夫。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古人的字内功上,字外功上都非常讲究,古人更注重字外功夫。我们现在我觉得有点不大好,好多朋友字很好,一看也几个小时十几小时下功夫,很好,但是忽略了字外功夫,不大好。这两样功夫要齐头并进,双管齐下。要补补课。
今天的重点,还是在字内功上字内功也就是书法的技能,写字的技能或技法,这是一个层面,这是基本功。我自己的体会。
写字的技能,熟练的掌握技法,这是书家的看家本邻,我以为,写字,也是一项活儿,一项技能要求特别高又特别细的活儿,这是我的理解。后边,我还要分头的作示范。
我先说一下,我自己学写字,是走过这么一个过程。
先是不懂书,写字是什么事都不懂,不懂又喜欢,就瞎画。后来,慢慢对写字多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主要是写二王,写帖这一类。
早的时候不懂书,后来才慢慢懂的。再一个,早就说,北京有先生启先生就写帖,我受他影响。写帖,就写二王。宏观上要有一个整体把握,要了解历史,书法史,要了解就得看书。这样把你要走的大路整个脉路,这样一理,脑子就清楚了。有数了就找自己喜欢的,就学二王,以他为基础,米芾,孙过庭。。。。。除了帖,碑都得学,都可以学。
意思是不要逮住帖,要了解情况,上下左右。在大路子基本确定下来以后,重点主要是取法。具体学什么,学什么帖,如何学,我感觉也还得有方法。一路学下来,这是一个长过程。要不断的吸收营养,要不断的,善于调整。在大路子中的一个取法上的调整,往好的方向上调整。包括我自己,也是,晚年意识到,不断的调整,只有不断的调整,才能求得进步,长进啊,只有调整才能提高,所以很重要,对每个人也不一样,都要靠自己来把握。
刚才我说了,书法是一项技能要求特别高又特别细的活,要把这个活做好,基本上,这是技能。分开讲,一个是用笔,一个是用墨,一个是结字。
拿起笔铺纸,一会儿,完成了,这行家看啊,你在结字,用笔,用墨,形式上,你达到什么水准。行家一看很清楚。说就要分开说。
古人关于技法写字,用笔用墨结字形式,有很多论述,大家看书,也有不少朋友注意到。我也看了一些。我等于是把它给总结构重译出来一些方法。
现在先说结字,我在学书当中,对于结字。产生很大的兴趣。我受启老先生的启发。我的认识是,结字对于学书,至关重要。
结字是一大关。这一关要过不好,恐怕你始终在书法门外,没登堂入室。
首先要高度重视,再一个,如何解决。操作性很强的,要找古人,看古人,要求非常严格。
现在风行有意夸张,奇怪,伸胳膊肘儿,男双为是新奇,我以为,写字,中国的汉字,是依托书法的方块字,整个就是,在方框框里文章。方正平正,何绍基写的就很好,晚清一大明家,一辈子总结四个字,横平竖直。在这个前提下,要特别强调变化,这个变化不光是结字,用笔用墨,都要变化,我们叫他变通。
有时候,也可以打破方正,高的三角形,横的三角形,。。但是要巧,不能大,这个回旋余地就非常大了。还有,文件要用规范字,书法也是,一定要规范,不要写异体字,加上书体,字体,什么楷书,书法家可以写各种体。
但还是要规范,不能利用异体字,一定要利用常见的。
要随机应变。就发现不少临贴下了不少功夫,一模一样,那不行。结字要高度重视,大的原则就是法度的掌握下,灵活变通。
现在好多朋友结没过,过不好,就入不了门。
现在人写字,高手都非常注重用笔。用笔的方法。就所谓笔法,我的意见,用笔就是用锋。方圆藏露,提按转折,使转,都属于用笔。笔法。用笔,笔法,用锋,是书法作为艺术最核心的技法。最核心,其极端重要性就不用说了。用笔,自己体会,这些年,看,古人的古帖,刻本。经过长时间的磨损,用笔的那东西就看不清楚了,最清楚的,还是咱们历代经典真迹墨迹原则,条件受限,原作看不到,好在,印刷技术的提高,二王的真迹我们看不到了,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唐人临写的。隔了一层,还是好。稍前一点,能保留下来的,像平复帖,伯远帖等。唐宋以来,真迹不多了。有好多朋友,临贴,照着样子写,很好,但是,在用笔上,做得细不细,恐怕要考虑。就是要做细。
大的要点,我自己体会,任何一个点画,都有开头,用笔用峰,开头一刹那,下笔,发笔,落笔。开头的地方非常重要。拿一个横笔道,把它放大,就是一个左上角,以这个为中心,竖着下来,再往右走。再有有是出锋了,说的就是露锋。到最后就成了古人讲的欲右先左,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变化无限多。
大家体会,这是开头。分成三段。中间,笔道的中间,正锋行笔,所谓中锋,顺着笔道方向,非得要出尖,与行草就不一定。中间包括开头,要有一个转换的动的作,调锋,。转。善于调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所谓中锋。力度,使劲往下。
创作当中,细笔断都很多。精细变化,都在里面了,强调的是基本方法掌握了,要变化,建议,兰亭序,要多看看,好多下笔都是出锋的,都有尖,书谱字,还有写着写着突然提起来,那种东西要注意,多关注。
古人也是很讲究的。
现在用墨汁了,也没关系,我就提一点,写字,特别是创作,不要老沾墨,每个字都饱满就少了变化。我讲善于枯笔,墨少了,照样写。这说明了什么浓淡啊,我都觉得不大讲究了。没什么了。我一般先把墨汁调好了。再写。墨分田分油烟和松烟。历史上,有对用墨很讲究的。苏东坡用浓墨,董其昌也很厉害,非常好,墨色好。这个就不多说了,章法形式这里面是一大块,中堂,条幅,横披,扇页。册页。古人很完善于,现在写来写去,形式还不出古人,你是在具体的章法构成形式上做文章。我们现在人特别是中国书协成立以来,年年搞展览,大家参与的很多,形式上有很多,大家有很多办法。从现代斩,当代的,从章法形式变化对古人的发展很好,这个我要说的,正文和落款,现在经常有,抄古代诗文,落款,各种办法,学古代的诗,非常有名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家古人很讲究,表示对古贤的敬意,他要写他的字,号,有些不是太熟悉的,就一定要写名字,要不别人不认识,写正文,现在很普遍,他们看到古人的手札。古人很讲究,抬头,另起一行。现在有的就是写首诗,下边还有地方,又写,这就不好。见空就写不好。自然段。换行接着写,。也可以,我写一段文字,我给他断名,每句我给加圈子。章法形式,都可以。落款一般都是用名章。还有引首章,内容很宽泛。
现在,写一篇字,用很多印,就错了,要弄清楚这一点,我是觉得多了一点,适当多了一点。
章法上面很多具体的,大家可以摸索,探讨。就到这里吧。。。
总结,高度重视掌握技法的方方面面,框子主要体现创作效果。这块很重要,再加上修养,结合起来,就不一样了。用笔有笔法,用墨用墨法,形式有章法,首先要守法,在守法的前提之下,要着意培养段练变通能力。结字变能,用笔变通,用墨变通,就是变化,就是包括一切技术的生命,都在变化里面。加在一起就是无穷无尽的变化。
张旭光:开拓视野,深入经典&&记录:侯勇
张旭光:略论草书创作的多样性
一、开发草书创作新资源
多探索,多创造。
二、深入草书经典,表达时代个性。
《平复帖》苍茫含蓄,意到笔不到。
王献之草书,字不连带,而草书性情飞扬
&书谱&墨迹的横向审美关系尚未开发
怀素《圣母帖》在大小、收放、轻重及雅与势的关系上给我们的启发:以和为贵,过尤不及。
怀素《自叙帖》,才华在字外美学
张旭《古诗四帖》曲团结互助震荡与组合。
草书的圣:空间分布的线,有价值,是激情的创造,没有范本。
审美有价值,很美。
有的地方不是字,是一个符号,最本质,最美的地方,最体现创造力的地方。 这就是圣之所在。
李白:《上阳台》一根线的宏大如高山仰止
善于用点。《诸上座》点的组合与势的飚扬——中国草书史上别开生面斩画个高潮。线条丰富,把线条化成很多的点,把点用到极致!
丢掉笔法,把笔法淹没在线条里才是高手,这就是吴镇!
吴镇《心经》。在高人手里,笔法都是次要的。
董其昌:笔墨纯粹,超然。笔墨入禅境,不激不励。他反对苏东坡的浓黑,而用淡淡的水墨,似云似雾。表现一种禅性。纯净
徐渭草书,浪漫性情。写徐渭不存在模仿,他是完全转超越了技法的实的东西,纯粹是一种思想主导下表现斩虚无,对他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他的思想
经典:深入草书经典,把握核心精神,把他们的个性轮语言,思想借鉴到我们的草书创作中,就可以更好的表达出我们的思想。
依托经典,体现我们的时代个性。
经典汉隶成熟这前的东西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
经典清代小篆的路子有一点的缺陷。进入大篆,楚篆是一条比较好的,有前景的路子
侯勇:经典之娱,要快乐临贴,
要感觉到开心快乐,
要不,学书法也没意思了!
刘洪彪授课精彩记录 记录:侯勇
最近几次,我在好几个地方讲几次话,清华三回,其他的城市,跟具体的创作方法,没什么关系。
讲三句话:把创作章法讲一讲。
一:转变观念
二:改变方法
三:创变沟通
关键字:变
书法,发展到今天完全成为一门独立艺术,一个学科,不像前人,更大意义是写字,是实用。现在是一种以审美功能为第一要求的艺术品味,艺术的本质,原创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唯一的每个作品,不是一个复印机,不再是技术上的重复,变,很重要,是艺术的本质,生命灵魂所在
一:转变观念的依据
古代书法到现代书法,表面内部有本质上的区别
1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变
过去的基本上是信稿,文稿,公告,碑文,写出去就是要大家认识,全是这些实用的功能。没想到审美,这是一个附加值,受众认识人以后产生的额外的美的信息。
现在的书法,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人欣赏。
现在写通告通知,不再用毛笔。没有实际意义,实用功能几尽于零。2、小字小幅向大幅巨制转变
经典碑贴,墨迹大部分是小字小幅。
现在动不动就是六尺八尺,就是这么一个状况。这是古人不可气及的,没有想到的。3、指腕运动向肩肘运动的转变
4几案展读向庭堂展挂的转变。
小纸片展开看,现在全是挂起来,观看。原来是俯视,现在至少平视或仰视。
书法从一般的写字变成了艺术,学科,你要从心理上到身理上的仰视他。
以前写小字,动动指腕,很安静,很舒服。现在是要全身运动。不完全是文人的事了。心理和身理的双重段练不要迷信传统的方法。再坚守前人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了。
现在的书法创作,一定要变通,举一反三,审势度势,与时俱进。
一个文人一个墨客一定要有点想法有点思想,有点观点,写字的同时,要想点别的,要用别的东西来支撑,才能让你的字有那点意思。
现在的作品不是送朋友就是展览
5识文断字向抒情表意的表现。
过去写字是实用,识文断字,都是让人看到你的文艺。一个人际交往的作用,所以实用为第一,就要清楚,标准,规范,好读,易识,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大多数状况。所以秦,汉,唐宋,都是能让人认出来的字,都起一个垄断状态。这是前人从文字立场上,是汉字的正体,通用的。草书只是正体的附体而已。是文人墨客加快速度,节约时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而已。所以草书没有形成什么盛世。唯独草书没有。
主要原因是过去的识文断字功用。不适合通用,只适合小范围的欣赏,玩味,草书没有形成什么盛世,起不了势的原因。
线条点画结字章法,揣摸到什么意象精神。
所谓经典之娱,就是自娱,自己要过瘾,要痛快,要舒服,要惬意。要痛快不要痛苦。还是要娱人,先自娱后娱人。
第二改变方法1学习还是创作都要有方法上的转变。
古人是师承授业。现在中小学有写字课,大学有书法班,书法系,书法博士。书法教育方法不一样了。
2,过去是碑或帖,到后来才碑帖兼容。古代人一辈子出不了那个地方,一辈子。性格,心性,审美情趣,行为方式,都被决定了。
北方要不是黑土地,草原,平原,北风,辽阔,苍茫。所以北碑啊就是这样的一种指向。南方,路是曲里拐弯,山穷水复,上坡下坡,连纸都不是那么干燥。所以地域书风很明显。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生存方式,交通方便。太简单了,何况一次不去,从电视,网络都可以看到,去感受感知。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所以现在的人,不会局限在某一种环境,对全世界全球都有一定的了解。专业分工了细化了
3、过去无非是书法本体的四大要素,笔,写,墨,章法。现在不够了,这四法也没古人娴熟,但是不够了,书法不完全是写字,是艺术品,是抒情表意了,所以,现在只在书房练笔真是不够了,综合素养,都得去修养自己。
4。敏感性,想象力,要有情,才能说,情要深要浓。要看听想很多东西。
你这个人,只要是活着,只要是醒着,就不要浪费了你的时间,打开电视,浏览世界。翻阅典藏,涉猎百科。俯首书斋,思连今古。
置身床榻,心游乾坤。
5、综合审美能力的提高。好多人唱歌唱京剧唱不到点子上。。。老是错一点,声像对不上就很别扭。
引申到书法的阴阳顿措,如果你含糊,表达不清楚,交待不到位,不在点子上,所以平时要联想到书法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这就是综合素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习书法大有好处。
写字的姿态,拿笔的方法。千古不易,今天易,
我不认为圆就是最美或唯一的美。要让世界上大自然的所有线条都呈现到纸上
前面说了那么多方面,说明书法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
最后说的是第三,
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一个时代属性,时代特征。不变,重复古人,或者是完全依耐古人。一种再现,你所以的时代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就没有贡献。李斯的高峰,汉隶的高峰,晋,唐,宋。明清开始有在大字大幅,尚派了。都有那个阶段的烙印,我们这个时代书法发展到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烙印,提供给后人评说的依据说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特性,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是我们要思考的。
具体到做,我们也要想些办法,在书法创作中,基于上面的考虑之后,做了一些探索。书法艺术家也应该有一点艺术风格,有别于他人独特的表现风格,方式。你完全跟别人亦步亦趋,是不能独立于世的。所以总是在想办法,找到自己的一点符号。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有了一点我自己的符号。
这就是我的创作书风。
举点例子给大家探讨
其实一切都从生活中来,经常是从思想加来。有同感有道理也可以去尝试,去联想,去引申。
比如说,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写八尺草书作品,经常会因某一个地方写一块楷字的款,为什么这么做&
我是想到了中国书法几千年来没有草书盛事,就影响了他的审美群体。百分之九十的人认不出来,你如何成为流行书体呢,就得想办法,总不能让全民学草法吧。写得再好,别人不认得,他也不认识,他们把书法作品当座右铭,一种习惯的审美,要识文断字,所以写草书别人不认识。
草书审美看线条,看点画,。
我在我的草书里加释文,帮助别人识认。
用楷书,用规范的字去认,让别人去读。帮助不识草的人,慢慢去识草,如果都去做,就会影响许许多多的人去认识草书。
第二个动机,古代书法的字都大,尺幅大,印章依然小,不可能随尺幅增大刻制大的印章。
大幅巨制,就用红去弥补他红的不足,从微观上看是款,是释文,从大块看是大块的红,可以弥补黑白红比例失调/
第三,我搞创作不画格,不弄线,特别是写行草书,用红色的款字来调整,帮助识读,增加红色份量,增加构成。
最近几年的草书经常会出现打补丁的东西,草字楷款,黑字朱款,大字小款,纵字横款。一个举动四个说道。
这就是我的一点启示
第二,用印
我很早用宋体章。在我的作品里面,我就用一个字一个章,不等式,长短不一,印章组合。可以用在任何地方,这些年,我也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中间。为什么,也是有理由。
当代的书法创作,广泛应用满构图。四周不留白边,一张纸写满了,离开了这个范围,写到外面去了。
书法借鉴了这个。点画都在外面去了。我们过去的书法用引首章,因为纸有白边,一般都在一行一二字之间,压角章,名章。一到写字或书法就在这方面用,但现在首行一二字没地方了,所以我就用在第一行到第二行的加间。从顶上到底罡,一直这样用。我觉得有一点,把这个当成形式感去制作就不好了。也不是完全这么做,成为一种形式感而已。一定不要当成一种固定的方式。偶尔充当角色是可以的。
用印没有任何人规定引首章必须用在那儿,而且也没有人规定哪里不能用,所以,要觉得合适,但不能让人生厌。一点不讲究,让人难受就不好了。
对联一般是左右对称,大小合适。
款一般上中间偏上,或者上下款,或只有下款,现在作为一种形式,已改变了传统的作用。现在的对联是一种形式的挪用。现在不需要分开了,可以合裱。,放到任何地方,不见得要中间有中堂了,成了一种固定的书法创作的一种形式了。不需要了。所以,对联,本质没变,形式变了,用印落款也可以变了。
字写到外面去了,边没有白边了,所以我就做这样的事,在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处落,。这也是因为对联的变迁。才引出的章法款字的变化。随意的款字,任何人都没有规定,完全可以与时俱进,视情况而定,可以大胆妄为,我就这么做了,随怎么着吧
没有影响识读,完全合适,和谐,看上去反而可以增加灵活性,他容易板。这种方式,没有打破他的工整,规范。反而觉得有一点灵动,我觉得很好。
书法章法图式,完全可以在一张纸上,如果你把纸当纸,就会抄书,你当成整纸,你肯定是抄书,就会叠格子,还用笔弄草稿。这就是抄书,这就是写字,这就是只把纸当纸。如果当艺术,搞创作,就要当成别的什么。
我不是说整齐划齐就没有美感,不是。我也觉得统一的阅兵式很整齐,依然有一种美感。这是因为他的高度整齐划一,就像写车片楷书,依然有美感。我就通过这种例子分析出来,就那么一根线,一点变化没有,根本不能体现力笔软奇怪生的理论,他依然有美感,他有体量,有体积,写一大片小楷。密密麻麻。花多少功夫啊。
但是作为艺术的书法,要抒情表意啊,就要充分全现中国书法的特性,还得有起承转合,如果当成纸,自然景观,那种你心目另的图示的话,是可以变化无穷,如果当成一幅画来画也不是一个方向。书法主要还是要有线条,墨色,我们的章法只不过是一种自然流露和表现,书法在不离开汉字的前提下,在汉字与古人比较接近的前提下,你不离开汉字,亲近古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还是可以在章法布局构成上作一些探讨和摸索还是有意义的。如果仅仅是写完落款式抄书作法可能不能满足别人的审美期待和欲望。所以在章法上做一些创变是有必要的,有余地的。
这就是从古人的风格中得到的一点启示,如二王,不可能刻意,他就是在写信,写文。所以就有大空白。他是无意的。强加古人身上就没有意义,这种图式是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方法。
拥挤不堪,你要看成一个个的人,你就会同情他,让他有出路,让他有地方可走。就是在章法布局中你可以这样的思考问题。
书法的章法图式有很多办法,色采的拼接,行列的安排,疏密的考良,其实我不太喜欢接纸,拼字,有的人,一张纸拼三色,在上面
写字,打破拼纸的界限。没有一点道理,不就是为了多一块色吗?你一张一张的写,家里没纸了,拿另外一种色的纸接着写,还有点道理,然后拼到一块钱,算是一个全文,这个还说得通。
我们有三把扇子,三个扇面裱在一起,大小不一,也是说得通的。家里三个扇子不是一批货,大小不一,是说得通的,千万不要为了形式没有道理的弄色,弄形式,太过刻意去做,痕迹太重会让人反感。
如果你用八尺整纸写小楷,也会没有道理,让人反感。无法去读,从上到下读上下来,要走多长时间啊,没道理的事,你别干。
你可以分成小块写,分成十块八块的写,也是有道理的。
写狂草,为了搞形式弄八块,写两字,把气息断了,也是没道理,这个跟写小字是另外一个道理了。要入情入理,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讲得通,不要形式主义。
有的人写书札,拼块,他一会写个满的,一个留空,变化格局,没道理,抄的都是唐诗,都是平等的,都是一首诗,都是正文,把谁的写大谁的写小,写满写缩,没有道理。不符合规范,不符合格式,编书也好,也知道规格是一个高度,一个大小,有规矩。我对肓目搞形式的就有点反对。
这种方式可以用正文和旁注可以变大小的,可以变行变关系,在这个上面做文章。还有,古人写到半中间就到第三行了,另行了,好像有空,他为什么要边样写,一个是自然段。还有突然没写完,下面是某个名人什么的,就抬到上面去了。
章法图式,就是这样来的,不同的行当,里面去发现美的东西。联想到我们的书法创作,把纸不仅仅当成一张纸,想招,很容易的。
书法网:王厚祥在线 侯勇记录
一痴:约请厚祥兄来在线和做客书法网其实已经很有些时间了!最开始定的时间是厚祥兄在石家庄做完个人展览后几天就在线,后来由于比如厚祥兄所在的沈鹏课题班的毕业大展,,再加上商城开张等等事情的耽搁,厚祥兄做客在线书法网的时间一拖再拖!我眼看着辛卯新年就要到了!有约不来过夜半!总不可能是“有约不来过年来”这样就太不对了!所以在年前不管厚祥兄有多忙我也要把他约请到书法网上来和大家见面,因为我也很久没有见到他了!想和他聊聊,聊聊草书!有时候为什么会想念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够和你聊天的朋友,也就是知音了!所谓知音者也就是可以听到你想听到和说出你想说的,这样才是有“音”可知的!否则何来“知”“音”一说!尤其是当代书坛能在一起尽兴的聊聊书法的这样的知音真的已经是一种奢侈了!好在我因由做书法网的缘故,我拥有这样的让整个书坛至少是书法网上的网友羡慕的这种很多的奢侈!
多年前我就向整个书法网络来推荐大家去认识王厚祥,推荐大家去认识王厚祥的草书,是因为我真实的认为我喜欢和认同他的草书,是因为我是真正的认为他是个草书书家,我是真正的认为他创作的作品是草书的作品!关于草书的标准和定义也就成为我们今天坐下来便迫不及待的谈论的话题!关于草书的话题是个大的话题,又怎么是我们这样一次在线或者是这样一次闲谈茶叙可以说的清的,我兴奋的是我的思考或者和如厚祥兄等一些书家的思考已经开始并且大家还颇有共同点!这当然是让人高兴和幸福的事情,实际上作为一个书法爱的人,有什么比对书法的思考有共鸣的朋友更幸福的事情啊!
厚祥兄竟然比我先到网站,北京堵车成为我的托词,我到网站的时候茶还没有烧开,我这是怠慢来哦厚祥兄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厚祥兄在百忙之中来到书法网做客并在线回答广大网友的提问!在这里我也要代表书法网热烈的欢迎厚祥兄的到来!在这里也诚挚的邀请大家来参与到这次的在线活动中来!估计还有些许的惊喜等着你!
还在等待和观望吗?
厚祥老师:为人师不过如此!
其实,我跟厚祥老师,应该说神交已久,但真正见面还是在厚祥老师在河北石家庄的展览,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见面。
那次展览,我写了一篇,也是算作网展序言《开赴石家庄》,不成文。由此,我们成了朋友,言语不多,以心相交。想来,到现在,也没有给厚祥老师写真正的文章,也是我对厚祥老师一直心怀已久的歉意。
今天,厚祥老师光临书法网。很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厚祥老师也是公务在身,很忙,能光临书法网,应该是书法网全体员工的荣幸,一起聆听厚祥老师的教诲,一起体会厚祥老师详细,尽心的回答网友的提问。这,至少我是来到书法网之后,所见的第一位响誉书坛的老师在线书法网的第一次,甚至连午饭的时候,厚祥老师说的都是,先整完再说吧,网友这么热情,我不能因为午饭而冷落大家,辜负网友们的期待和兴致啊。如是,才知道,厚祥老师的性情和对网友,尽管是没有见面,但,那是何等的让人感动,何等的让人所尊敬。
当然开始整理的时候才发现,这次的回复,能够用五号字,占据七页的篇幅,近七千言的回复,这足以让我惊讶,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厚祥老师的尽心尽力,没有一丝含糊,耐心细致的回答网友的提问,解答网友们的疑惑。为人师者,不过如此而已!
这次的在线,让我再一次,认识厚祥老师,对网友,对关心和支持他的朋友的一种尽心,尽力,言传以致身教,如是如此,为人师不过如此!
厚祥老师答网友问:
汲古斋主人
首先欢迎王先生接受网友提问,那我就来抛砖引玉。王先生上网吗?上书法网站吗?
王厚祥:很少上网,主要上书法网!看一些书坛的情况,关注一些书坛最新的发展!
汲古斋主人:王先生是中国目前书法界为数不多以唐人笔法写草的著名书家之一,我想问问王先生唐人的草书笔法和宋人、明清草书笔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众所周知,唐人的草书尺幅很小,而王先生的草书我看一般都很大有气派,那王先生您认为您在这么大的创作尺幅中用唐人的笔法写有没有觉得线条略显单薄,有没有想过要加入一些点、面、块的线条在里面,您对您的草书书法创作走向下一步有没有一个规划或者预期?
王厚祥:唐人和宋人,明清草书笔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唐人还属于古法,与晋人相通,自宋以下,笔法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书写姿态的不同。从宋代之后开始有了高桌高椅,唐人包括张旭怀素作品尺幅已经比晋人大多了,古诗四帖,自序帖尺幅都不算小,字体也比较大,笔法较晋人更加丰富。我写唐人一方面全面吸收唐人的笔法,另一方面,也吸收到明清以及当代对笔法发展的内容。写大字线条一定要更加厚重和丰富。
汲古斋主人:王先生,您的草书有了“承前”,您有没有想过“启后”,您认为您草书最大的特点,有别与他人的优点或者说长处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问,您的独门秘籍,不容易被别人模仿,但可能若干年以后会对书友有启迪的书法思考是什么?
王厚祥:我写草书,想法是以晋人的法度写唐人的面貌,追求正大气象,草书中唐代是狂草的开始,写草书必须找到唐代草书的感觉,唐代草书中张旭是我最喜欢的,我的想法是,在张旭的感觉里,加进怀素的使转,使结体更加开阔。再用二王经典的字法,进行规范,写出既有唐人狂草的感觉,又有严格晋人法度的大草作品。
当代写草书的人,缺点在于法度严谨程度不够,唐以前甚至明清以前,草书家不足的地方在于笔法的丰富性,今后我的努力方向就是要达到晋唐人严格的法度并吸收当代在生宣上创作丰富的笔法表现。
汲古斋主人:我知道王先生对草书的写法是熟记于心,这样的功夫我佩服,当同时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当今书坛是比的技法和技巧,失去的是传统和文化,满眼看下来许多书法作品像流水线下来的精确和精准的产品,王先生对当今书坛的书家许多都变成了技术工人有什么看法,您如何在技法和文化中找寻自己的坐标点?
王厚祥:我有一句名言叫做“艺术首先是精到的技术”。当代书家与古代书家差的不是才情,也不差在思想层面,最大的差距在于技法,虽然现在感觉大家都在追求技法和技巧,但与古人比较,差距很大,技法上达不到古人的高度,艺术水准永远也达不到。技法与文化我认为有一个谁是第一位的问题,这就如同你是想做书家还是想做学者。当然,技法达到一定程度,要想提升艺术水平,必须同时提高你的审美思想
李志宏:王老师,当今书坛写小行草的人很多,有人甚至说:“现在的很多行草书法多是以二王或者《淳化阁帖》为标准学习范本的,国展中,也有很多作品可有说是二王或者《阁帖》的放大,喜欢在用笔起止和转折处的小动作炫耀,再加上机械墨色,字大小的错落表现,不是真正的二王书风”
请问,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所谓的“二王书风”,你认为这种书风以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吗?
王厚祥:二王是经典的,每一个学书的人,都不能绕过。它是基础性的东西,书法里边的很多规范,都是从二王来的,因此每一个有理想的书家,都必须在二王上深入进去,不然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在我看来,当今写二王小行草的书家,真正能写像的也没几个,二王不仅是笔法,还有精神。
李志宏:在当前书坛,有一个词,叫做视觉冲击力,为了做到视觉冲击,很多人喜欢写大草书法,请问王老师,写好大草书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人说它就是把中行草的扩大版本而已,你认为呢?
王厚祥:大草的冲击力或感染力,主要来源于变化更大,这个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墨色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还有速度的变化,章法上的大开大合。草书与行书是有本质区别的,写草书必须写出草书的感觉,沈鹏先生常讲:进入草书,进入狂草。讲的就是写草书要写出草书的感觉,结体上笔法上草书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绝不是行草书的扩大版本。一些行草书即使小草作品,写的篇幅再大,也不是大草。
天下行者:请教王老师:&&要记这么多的草法,&&还不能写错,
有什么诀窍吗?
同时有请王老师给指点一下拙作? 谢谢
王厚祥:写草字,是有一些规律的,因为文字一些部件的草法用到甲字和乙字里是一样的。但这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我的学习方法有两点:第一点是临草书帖,在帖里学草字,这也是最基本的。第二点是辅助的,那就是创作时不放过一个含糊的字,第一个字都要通过草书字典查清楚,如果有第三点,那就是经常注意比较形体相近的字,找到他们的区别。
这幅作品草书的感觉很好,最大的问题是草法的准确问题,我一直认为,对于草书来讲,草法字法的经典是第一位的,草法字法不精准,写的再热闹也没有意义。
船山居士: 我想问问王老师平时还临帖吗?临什么帖?
王厚祥:学书人临帖,就像歌唱家练声一样,是每天都要做的功课。我现在仍然坚持每天临帖一小时以上。写的最多的是《大观帖》。
李志宏:你认为章草的复兴有可能吗?为什么?
王厚祥:在草书中,章草的发展是比较有局限性的,与今草,大草相比,在性情表现上有局限性。
王海民:在其他地方好像看到有关王厚祥先生有复古古代笔法的说法,不知道这其中到底的内容是什么?愿闻其详
王厚祥:学习古人就要学习到根本性的东西,不把古人研究透了,就学不到根本性的东西,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笔法,不懂得古人的笔法,就写不出古人的字来,而且我们以后书法的发展必须以古人为基础。
汪天雄:王老师是我比较注重关注的草书大家,请王老师结合本人如下两幅作品,指教本人的草书路子,谢谢。
王厚祥:写草书和写其它书体一样,必须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古代经典碑帖,认真的写进去,。从各方面打下写好草书的基础。包括笔法,结构,字法,这样你就有了基调。所以我给你提的建议是现在要找到一本经典的草书字帖,至少用两三年的时间写进去。
周继中:王老师& &想学草书&
&起步走那家最好最快
王厚祥:写草书,首先要找到草书的感觉,所以,起首应该先找一本真正大草的字帖。我是从自序帖开始的,写了近三年,基本找到了大草的感觉。
惜墨者:王老师,你好,请问如何提高对草书的欣赏水平和境界呢?
王厚祥:古人常讲字如其人,如的不是人的长相,而是人的思想。所以要想提高草书的境界,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提高审美水平。
红荆藤:您好厚祥老师。北兰亭09暑期曾聆听您授课。从草书展获奖到现在,您的草书成就令人叹服!我也是一位草书爱好者,从学王铎到临旭素,对古诗四帖也钟爱有加。今向您请教:
1、古人讲草书说“志在飞移,将奔未驰”。“志在飞移,将奔未驰”是草书创作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还是草书气质追求的一种境界?具体到古诗四帖,哪个地方能体现这种境界?
2、您的书作在字的结体取势上,多取左低右高(特别是首行),这与传统写法正好相反。请问这是与您创作时的站姿有关,还是有意而为之。
3、如何从临摹过渡到创作,请给点指导。
1、草书说“志在飞移,将奔未驰”。讲的是草书既是一种奔腾状态,即要神彩飞扬,又要沉静含蓄。写草书最怕把劲用到字外边去。2、左低右高也不是一个规律性的写法,古人包括王羲之,张旭,也有很多左低右高的字,这里很多是一种势的要求,势的顺延。
3、临摹是学技法,创作是写自己。使用古人的技法写自己的思想就是创作。有了自己的思想追求,作品就有了自己的面貌。弘泉:我能够感觉出王老师是用晋人笔法写唐草,而我们看到的旭素风格只是王老师给大家的一个表现,不知道王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厚祥:那是肯定的!因为我写的也不完全是旭素,旭素里边有我要永远保留的也有我感到需要增加的。
郭海青:请问王厚祥先生是如何看待当代书坛的草书创作现状,在王先生心目中当代的草书大家有哪些?他们的各自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草书创作在当代书坛的地位和意义,你为当代书坛的草书创作带来什么没有或者说你的理想创作目标是什么?问题有些尖锐啊,可能回答性不大啊
王厚祥:当代草书创作十分繁荣,但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古代草书顶峰的时代。特别是从技术层面与古代经典大家,差距还比较大,我有一个闲章叫做“与古人比”并不是我的作品现在能和古人比,而是我有这样的理想,希望今后有一天,我的作品能和晋唐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
晏如:学楷书七年,学习草书三年,先从孙过庭书谱开始,继学王羲之十七帖,识草,学习草法。继而喜欢大观帖的淡定从容,又学习了半年。这中间有几次郊游,回来后临习大观贴,感觉淡定从容的运笔不能适应开阔的胸怀,陷入彷徨。偶尔临习怀素的自叙帖,感觉胸怀开阔,激情澎湃,愈写愈想写,不能停手。是了,就是它了,喜之而临习一年有余了!然临习怀素多了,线条容易陷于流,滑,随兼写张旭,蓄笔力,含涩势,使之势稳!半年了!三个月前,在网上发现王厚祥老师的书法,深深迷醉,下载了好多,兼而习之。不知效果怎样,期待点评!顺祝王老师春节愉快!
当代草书,似乎炫耀技术的特别多,真能写进去写出静气的不多。真的艺术,是不以技为能的(当然,离开了技,道就无从谈起),观古代法帖,常有一股淡然从容之气。小的技巧,细节,在掌握了以后就不能过于夸张,不然就有炫技之嫌。草以写出静气,沉稳,自如为高妙,请教王老师,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王厚祥:你理解的完全正确。草书的至高境界就是要写得沉静,但是在学习的更长阶段里,必须写得灿烂而丰富,因为最后的沉静里,不能是简单,不厚重就不会沉静。
吴邦志作品“
王厚祥:你写的不错,笔意很轻松,笔法也基本正确。但感觉上流的成份多了一些,再写得稳一些,厚重一些丰富一些。
2787202:王老师您好!请教王老师,学习草书的人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对小草的学习过程,然后转入对大草的学习,但大草又不是小草的放大书写,大草和小草是草书的两个系统,在草书的学习、创作面您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请问您是如何打通其中的关节的,如何处理对两种草书的学习的关系?您认为学习草书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谢谢王老师!
王厚祥:我认为学习草书找草书的感觉是第一重要的,因此我在写了近三十年楷行书之后,学草书史,首先写的是自序帖,是大草,不是小草,找到了大草的感觉,然后才用晋人的东西去规范唐人的法度。
学草书可能路子不一样,先学小草,草法是学到了,但容易把结体固定化,再打开也很不容易。
胡勇:好事情,年底书坛好事情真多啊,我凑个热闹:请问王厚祥先生,你为什么在盛名之下去到国家画院进到沈鹏课题办学习,你是抱着什么态度去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你想从书法技法上学习的心态吗?还是其他?你在沈鹏课题班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王厚祥:字写到一定程度,要想提高,关键在思想能不能提升。思想提升了,作品的境界才会提高,到沈鹏班就是这样的想法。也真正达到了目的。
古天:王厚祥先生能否讲讲你的学书经历?谢谢,第一本字帖是什么?受益最大的是哪个书家?
王厚祥:这学书经历,我起手写的是唐楷,是柳公权,之后各种书体都写过,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楷书和行书,之后才写的草书,草书写了十年的时间,受益最大的书家应该是二王和唐代的旭素。
王海民:机会难得,讨教讨教,一直以来丛书法网开始知道王厚祥先生,开始不是很熟悉但是看过书法网拍过先生的一段临摹的视频,很是受益,接着后来经常能丛书法网上看到你的新的作品和动态,你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我也一直非常喜欢草书,但是一直以来对当代草书创作书家总是感到好的或者说感动我的不多,真正和古代的草书大家来比当代的草书实在是很有距离,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王厚祥先生的草书作品的时候我眼前一亮这就是我认为的和古代草书的气息能够接的上的真正的草书,真正的大的草书,而这一点在当代很多所谓写草书的书家或者标榜自己是草书的草书作品上我看到的根本不是草书,而最多是行书的快写或者如日本的片假名一样的在整个作品中偶尔有几个字是草书的结构而已,我一直以为草书不是这样写的,但是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事真正的草书,所以总是去研读历代草书大家的经典作品,越看就越发现当代基本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草书书家和草书作品,当然王厚祥先生的作品在部分和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为了更加证实我的看法我要借书法网这次在线的机会来讨教王先生:
一:先生以为当代的书坛有真正的草书书家吗?他们是谁?
二:当代有真正意义上的草书作品吗?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草书作品在所谓的标明为草书作品中的真正的含量
三:这个问题也是我最想问的也是最为困惑的,就是在王先生的心中,什么事真正的草书?这个问题还想起王先生能够展开回答。我个人以为想从如下层面获得回答
·什么样的线性和线质是草书的
·草书对于结字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草书对笔法的要求和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什么
·草书对创作状态有没有特殊的区别
·如何去判断一件作品是不是草书作品,其中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去判断一个书家是不是草书家,这其中有哪些关键的因素
以上斗胆之处请不吝指教!
王厚祥:真正的书家没有准确的标准,比如与二王,旭素相比,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算不算真正的草书家?古代草书大家的作品也不是件件经典,有的水准差的还比较大。
真正的草书首先是草字,然后要有草书的感觉,草书的感觉是什么?我认是一种奔腾状态,如奔腾的骏马,舞动的彩带。从笔法上讲,草书是最抽象的,楷行书里边那些显性的笔画,已经不很明显,圆转多于方折,书写以流动为主。
草书的创作是一种感性状态,这也是古代很多草书大家嗜酒的原因,或者说与酒结缘的原因,许多草书作品,是靠下意识写出来的。不能有设计的痕迹。我一直认为,黄庭坚的草书还没有达到张旭怀素的境界,就是因为黄字里边还有安排的痕迹。
王厚祥:非常高兴,今天与大家在网上见面,共同讨论草书有关的话题。
草书是一个难点,所以自古以来以草书名世的大家少之又少,草书之难,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书家的情性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草书,特别是狂草,不是适合所有的人书写,前边我讲到草书的创作是一种感性状态,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是草书对书家的基本功要求特别高,很多年轻人喜欢草书,我常劝他们先认认真真的写十年二十年楷行书,没有坚实的楷行书基础,草书的表达就不会准确和丰富,这并不是说草书是从楷书发展而来的,我现在认为,草书是与隶书一起,从篆书发展而来的,但那指的是章草,后来的今草,和大草狂草,都吸收了丰富的楷行书的元素,没有楷行书丰富的笔法,就没有当今的大草狂草,草书的创作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比其它的书体速度要快。没有快速,就没有神彩,而草书最大的难点也在快速上,基本功差了,速度一快,笔法字形上都会出现漏洞。
第三,草书是高尚的,我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把草书也当作一种玩的话,他玩的就是一种高境界,高品味。“俗”字是草书的大敌。不仅庸俗,低俗,世俗不能有,通俗都不可以,当代很多草书,最大的问题是通俗化。
针对大家提的问题,说了以上观点,也许很多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和大家聊到这里,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继续在网上交流。
曾翔上课记录&&侯勇记录
【行吟北京】感悟曾翔——再探中国书法院
记录:侯勇
一、方笔的应用
方笔的应用对二王一路至关重要。
斩钉截铁,干净利索,提、按、切要想走得远,必须要把方笔提到桌面上来讲。孙伯翔说,先写碑,后写帖,容易划出,结合得丰富些。
石开认为,先写帖,后写碑,会对碑的重视不够,感觉不到碑的力度。
其实,先写什么都可以,就怕写一种东西,就会太单一。
精微之处,决定胜负,关注笔尖离纸的感觉笔笔送到,高低就在细节处。方笔训练要加强。
二、圆笔的应用
圆笔比方笔更难,圆笔是两头尖,中间略微粗,线怎么出,也是当代篆书创作的一个难点,整个书坛都比较困惑。
识得少,离古法有一定的距离,近代大师无一不是在篆隶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人。要下大功夫,下大气力。
从二王到篆隶就是从方笔到圆笔的变化。
不要急功近利,要沉下心来,多写,篆书是一种修心的过程,一种心境,要沉下来,认真思考,对书法的敬畏心态,修练,写篆书才会入静,像打坐一样。哪怕静下来写一个小时,都会不一样。
入古不深就会飘飘然,得有回锋,圆浑的东西。
圆笔的有很深的体会。圆笔就是含蓄,内敛、深沉,博大。握起拳头和伸开手掌是不一样的。方笔是伸开手掌,圆笔是握起拳头。
方笔是好看,张扬、优美、取悦于人。
圆笔是不讨好,是静态的美,力量之美,是一座山,静静的立在那里。
方就是阴,圆就是阳,你体会了方,感受了圆,阴阳两极就会有很深刻的体悟。一定要用心去感受。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核心。
书法就是凭感觉,就是好玩,作为道的修行,饭菜再可口,也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去定标准,你定了标准,就会乏味。佐料要一点一点的加,加多了就会感觉难受。
当你悟性顿开的时候,就是修练得道的一天。
不要刻意,成功要看跟谁比,都是暂时的,没有永远的成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谁有想法,就去表扬他。你要害谁,也一味的去表扬他。
造型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一个好的书法家就是一个好的设计师。
一个向背产生两个伟大的艺术家,一肥一瘦,一高一矮,形很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就像喝酒,不是能喝不能喝,是敢喝不敢喝而已。
你觉得如何写有意思,你就如何写,谁规定不能这样写了?
要经常对自己说,这样行!不要问别人:这样写行吗?要把这个吗字去掉!
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想象力就是发现古人,发现今人,发现自我。
一个真正会写字的人,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不会的位置,要制造很多矛盾,然后来想办法处理这些矛盾。
当一件坏事来的时候,要把他往好处去想。
半步斋的典故
与韩羽、徐海一起玩的时候,韩羽说了句:艺术跟赛跑一样,就像长跑,差一二十米,就有希望被追上,这就让别人就了追上你的欲望,而如果差上一两千米,别人就没有想追上你的欲望了。所以,艺术,往往就是差半步。
艺术不能让别人看懂,就要比别人高级,极致。做到极致,管你追不追得上,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有许多书法家,他觉得他是最会书法的人,一拿起笔就是伟大的书法家,可能吗?
一定要制造不会,当觉悟得特别会的时候,一定要反思。一定有问题。要学会制造问题,制造难点。
练字,很重要
我们经常说练字,练眼,所以,字眼也很重要,那是相当的重要。
我们不是写字,不要满足于写字,我们要学会造字。
怎么去临帖,怎样才合适,临得像好还是不像好,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没有标准。
艺术要有人看得懂,做到极致主张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
临帖有多种形式
造字眼,组合,这是一种模式归纳法,结字就是造字眼运动。有点意思,没有定式。
文化知识不等于艺术
想象力是艺术的根源。
写字和做人也一样,要会做人,也要会做鬼,最有文化的是艺术。
这个社会,什么最重要,关系最重要,字与字的关系一定要搞好!
受之以娱研讨会 记录:侯勇&
一痴:变通一句古语,受是感受,讲的是大家心里的感受。既这几天以来,相聚于此,听一些老师的感受心得,另外一个受,是接受,大家是接受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认识,今天的是行将过半,达到高潮。大家在这里,谈出自己的心得,一起交流,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共享。我提点要求,一、必须要讲,二,有话要讲,不要开成歌功颂德的会,要讲真话。就是对于书法的心得。今天就书法的本体谈谈心得,谈谈体会。到底对你有什么样的变化。每个人都要说。大家作好准备。大家有没信心,开始。
李俊硕:通过几天集训,各位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最大的感受就是临帖,我觉得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不到位,就谈不上创作。
连永和:通过几天学习,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理论上。有几位老师都是名家,都是一生的积累,体会,经验,在用笔用墨,章法线条各个方面的体会讲给我们,所以我感受非常深。在此表示感谢。同时,经过学习,很快要结束了,各位师兄弟,希望回去以后多交流多联系。珍惜这个缘会,因为书法把我们结合到一起,非常感觉北兰亭,感谢师兄弟们的帮助,谢谢。
周启华:参加这个班,我想说是有收获,另外也会带来很多困惑。一是对老师的学习,二是学员之间的学习,有时候学员之间的学习更真切,老师的学习,只有当他进行实战的时候,才感受到真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写出什么样的字,我非常有感受,什么样的字体适合什么样的人,我也有体会,有些人写不出草书。有的人适合楷书,有时候也想勉强让自己曲线多一点,造型丰富一点,线条厚实一点,我操作时候觉得有点远,我想在以后如何再改善,我想还有个问题,是他们在改善的方向,的问题,我也希望我自己以后尽可能改到大家能接受的方面。
高飞:我属于新手,时间很短,我是爱好的心理来的,在这里得到专家及同学的指导,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我的体会:学会了临贴。过去大而划之,这几天,几位老师的教我,知道如何入手,知道了从哪些古贴入手才能把书法水平提高。
胡海峰:没来之前,觉得自己会写,来了这后觉得不会写了。但是还是受益良多。最受益张培元的课,对我以后的改变会有很大的影,还有王厚祥先生的课,最后我要感谢王期红老师,他的读贴方式教我很多。我想在坐很多同学都有我这样的感受。今年的班辅导有点少,我希望还有老师的讲解,观察的方法,等,我想,我以后还会再来,感谢北兰亭。
朱俊;我最大的感受是从思想上端正了对书法美学的看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高雅的审美情趣。觉得以前对时风的影响比较多,实际上确实不是特别的高雅。或者说不是传统的高雅感受。第二是在临贴的感受,我们亲眼目睹老师的现场指导对我们的启发巨大。
徐秀康:以前的感觉就是写字,到这里发现,临贴的感受让我很深,以前是粗活,以后改变方法。做细活。多写。
魏有永:来之前就是有观点,是来北方来听观点的。我经常交谈,我说从每个老师身上学一点东西。都会学到很多。如张荣庆老师的玩字,其它老师的量,我觉得这个在技法上面是非常重要的。
李今:有的说的很委婉。但是都说的很中肯。对以后的道路很有帮助。
几加龙:今年利用这个时间来学,对我个人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是以后这样的活动要继续参加,虽然是书斋文化。但我们要走出书斋,尤其现在的时代,更要走出来多学习,第二是我本人对传统学习得不够。他说一个人,你深入传统的功夫,你创作余地就有多大。以前总觉得自己了解很多,现在发现,以前认识的都很少,认识的东西都是错误,或者说以前是在练习自己的错误。
第三点,以后还要多读书,应该读书论书法美学书法史。作为一个学书法的,对于一个书法家的情况都不了解,我们也说不出来,我们都会让人笑话。我可能要多读些书,特别是一个谱系关系。我想,这样你就不会孤立的学什么东西。可能对我们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储逸:来了些名家和老师,教了我些我以前认为很正确的方法。到这里学习以后。老师给我指点的时候,我对经典法贴的应用和学习,教会我们去学习。还有就是他教了我们很好的理念,让我学习更好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崔俊川:觉得自己学习中,,稍不注意就是犯问题。北兰亭就是一个书法医院。让大家在书法上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大家书法水平越来越载高。
陈同龙:对笔法的理解更深入。对用笔非常快活。觉得还是要自然一点。感受到舒服。量非常重要,要多写。王有度:我身体不太方便。北兰亭对我的照顾我表示感谢。现在全国大展在即。举办这样的他作攻坚班。希望书友们,以后在这个书法培训上也走出去,我学要学习。
随吉龙:可以说这个班我去年就应该参加。这次我们来了四个人。感觉最深的是对传统笔墨的认识,。对书法当中的笔法墨法对了受。对二的临摹。过去没搞这么细,过去学王铎,这回认识更加深刻些。我赞同指点手扎展览的知识。
王德利:通过老师的讲解,各有各的不同,我最大的获取是临贴的写到位,写到位就有味道,不到位就没有味道。老老实实临贴。在家写一年,不如呆七天。再一个,对一痴老师提个建议。通信录。建议经典之娱北兰亭课题班通信录。写书法,贵在坚持。我所说的就是因今后这期班要多来。通过简单学习,每位得到很多帮助。在这里面,能从同学中得到许多交流。
戴振军:坚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原来学二王的疑惑。现在知道了,大量临贴学习,把方向正确了,就可以走得更远。
史庆署: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这几天,我最深的感受是,如何临贴。如何从贴中发现问题,以前是对临临像这个观念,这几个月发现不是这回事。这几天通过交流,对这个临贴更有感受,我要继续努力。
金振平:听到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的审美视角。这次北京之行真正之行,经典之娱
战斗:来到这里,我感觉精神比较感动,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从一个不知到相知相识。从今天看到的快乐过程,这种过程让我很感动。通过之几天的学习,在书法的研究上,让我很感动。我想这几天不可以完全消化。但是会对我今后的学习的影响很深。感谢北半亭。
徐于群:这次我是冲着老师阵容来的,办成很有思想的学习班,把书法放到大文化上去考量,不仅是书法专家,还有书法理论,国学多方面的老师,让我看到书法学习,实际上让我从大的文化里面如何学习,不仅仅是写字的问题。临贴,创新的道理很有意思。你必须有依据。临贴必须有依据,创作也是一样。是不是符合美学,传统,我感觉同学们的水平很高,我觉得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希望多联系多交流。
郑海:一,我们两个人说了四个字,眼高手低,通过学习,觉得眼界高,老师授课,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心都是书法,这个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非常高的认识。二是老师的示范,也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课程。另一个是同学们的作品让自己吸收了许多。手低,说的是我对临贴的过程,解决了我的一些过程问题。我收获非常大,我个人认为,眼界没有,手上就肯定没有,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感谢北兰亭,感谢大家。
魏传奇:参加这个班,很高兴,很荣幸。听老师的讲课,从理论上加深了认识。二,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传统有了入手的路子。还感觉到以后在家写得少,自己有了认识。北兰亭是我的家。尽点家的义务。提点建议。总的来说,确实很劳累,就是下一步组织的时候,可以提前列一个表,以后大家齐心协力把北兰亭越办越好。
李海涛:通过上课,非常激动。困绕我多年的临贴的问题,问了许多人,都没说清楚,这次上课,才发现临贴的精细程度。我以前只看到大家的表演,这对我的改变非常大。我说这次不虚此行。老师上课严谨。轻松,就是张荣庆老先生的玩。玩之前一定要严谨,我们现在还不能玩。临贴临到吐,一定要临到这个样子,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回去不断的加大量。
张舜旺;感谢北兰亭给我这个机人,还有周启华老师。各位讲了很多。我平时有点自喜,现在才感觉自己的差距很大。以前不知道如何做,现在知道如何做了,思想,字法,笔法,章法都有了一些认识。我想这次让我能上一层楼。
李建:知道自己不足在哪了,轻前是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没数,没谱。这次来了,知道了哪部份差在哪,知道如何去解决了。感触很大,对笔法的理解都很深。第三听名家的课,知道了向哪个方向去走去发展,最后才能让书法理解更上层楼。
严亚军:我每次参加有每次的感受,解决了我好多问题,解决了五六个问题。这次解决我的中国书法跟中国哲学思想的联系。以自然为本。我想这方面得到了好多老师的解释。我想加强书法的字外功夫。哲学思想,美学思想。都要全部加到书法里面去。你修练到什么程度,书法达到什么程度。就是思想的改变。谢谢书法网的领导。感谢各位老师。
曾效晖:一,开拓视野,二,增长了知识,三,交了朋友。
田新海:第一,感性理念。感性和理性,感性要放在第一位。思想提高,手上功夫才会达到。回去好好买书看书。感性方面的临贴。老师的示范,道友的交流,首先感谢工作人员,感谢道友,谢谢。
陈金木:对我来说,五天时间感受深刻。如果不懂得临帖。跟风不行,一定要从古人走出来。学得越多,才沉淀越深厚。如何提高自己鉴赏能力和书法水平,是我来的目的。我们北兰亭从质量上弄上去。这点对我来说,感受很深。老师们的对我们的感受非常深。
如何在细节上去临帖,收获很深。第二个是王厚祥老师的演示。线条的重要性也解决了一个临贴的问题。保证线条质量。
李小平:感谢北兰亭,感谢书法网。在北兰亭之前,知道报名的学员中有许多高手,我从小喜欢书法艺术,由于生活担误好多年。有点闲情,于是从新开始学习书法,为了正确学习书法就来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第一,在思想上改变了,知道学习书法应该坚持经典的深入。第二,书法艺术不光是写字。还有做人。什么样的思想写什么字。我代表我的全家谢谢大家。
戴西:第二次来了,一是北兰亭书法网合作的品牌。深入人心。二是我觉得书法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发现了好多问题,这次是来解决问题来的。这次学习收获了好多东西,回去好好消化吸收。希望继续做下去,明年我还来。写
汪雷:如何理解经典,写出来的东西得有道理,等很多老师,在书法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的收获是,每个老师从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回去形成自己的定位和学习。谢谢。
赵文学:感觉学员水平非常高,在临贴当中,如何把握细节,以前没想到的。所以呢,以前是感觉非常枯燥。甚至见到字贴都不想临了。同时,感觉老师的认真讲解,让自己得到了快乐。让我对书法的由衷热爱。要想成为名家,还得向老师学习。呵呵。每个学友最实际就是参加比赛。感觉大家的关心。
辛玲:这几天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懂得了屋漏痕的理解,往里边加东西。梳头发。体会比较深。再一个是飞白。以前我不注意,再一个体会是笔笔到位。以前我写字光沾墨,这次也解决了。能不能用一天时间,如何创作。
刘海玲:我思考一个话题。老师们的讲解,他们对书法的理解让我特别感动。特别对技法的收获,学会了读贴。发现贴里的美。还有就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他的高度在技法的深入和文化层面的角度。还有就是临贴的问题。现在觉得哪个贴都是非常经典的。我也觉得他们的指导,让我特别感谢。
李燕玲:感觉陈金木老师拉我来到这里来。经典之娱,学到非常经典,非常开心,不折不扣的经典之娱。学到很多东西。总结三点,
老师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不管说从书法欣赏,写书法的品味内涵修养都有很大的认识。知道了什么叫临贴。我看到了贴时的字的生命力。让我知道了字富有生命力,找到了书法的路子。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爱好,找准自己的路子。去提高书法技术和境界。
李宝赋:有失有得。失,把我给弄闷了,不会写字了,得是教会了如何写字,知道了要学笔法,认真读贴,这个很重要。第二点,教了我搞书法要师生合一。选对贴。如果你不能喝白酒,你千万不要写狂草。,原来我总认为我选什么贴,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贴。第三,要进入状态。走路抬头要看书法,躺下也要想。进入一种书法状态。原来大家都在谈创新,设计创造,等的误区,创造是修练出来的。
李国月:我参加这习班多一点,自从去年参加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的感觉。我原来就写大草,也写了好几年,总感觉缺了好多东西。去年张老师写圣教,通过这半年,一直写圣教,通过半年写二王,我感觉对草书充实了好多东西,写狂草的精道。我感觉应该结合二王典雅的东西。再写草书会有另外的体会。
黄孝斌:这次来,有三点体会,开阔了眼界,老师阵容强大,同学水平高。三是国学和佛学的交流,四是结识了朋友,五是思路确定。我以前学米学王,对临贴的感觉是比较深刻的,进一点提高精准度。如何有行气,调峰。不虚此行。我要把边次学习的东西告诉我们书社兄弟们。
张天兴:学会了认字。感谢北兰亭和书法网给我们这个机会。谢谢。
杨满海:现在的学习对临帖,读帖提高修养上有一定收获。
庞顺东:学书法要明理,理论上的支撑。道理很难,在学习书法上没有什么意识。有的时候找不到依据。这个我们需要做文章。这是一个,再有一个,我感觉还是要坚持传统,一个心态扎下去。建议弄一个从临到创的讲课。
一痴:由倚桥作解答
董: 大家提了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有几点&
希望短期班中增加对展览创作的讲课,明天陈海良老师会讲一些体会和经验。刘洪彪老师也讲了一些。大家应该都听过吧。
关于建立班通信录的问题。鉴于时间,我们尽量完善,我们不可能一开始的准备工作,为了增加某项东西而增加大家的费用,我们不可能这样做,通信录我们再联系一下如何做。
我们北兰亭跟书法网合作的第二期培训班,今年比去年更好,因为有了经验,我们会注意细节,并且把过程经验普及给大家。
当代书法大的走势问题。加上这一条呢?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底下交流。
对书法临,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非常好了,存在工作失误,我们希望明年做得更好。
我补充两句:
通信录是感情,第一届建立了QQ群。第二个北兰亭有专区,有自己的朋友。可以交流交流。我们的兄弟我们的朋友就遍布天下了。以后整个的通信录。
一句话:盛世复兴或盛世复古。
陈海良:记录:侯勇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经典之娱,我非常高兴,可能北京天气还比较好,我刚刚从南方回来,来到北京感受到热烈的气氛。
我要做一个纯粹的人。所以今天我来讲孙过庭和杨维桢。我非常想听听大家对老师讲解后的想法,我的课是互动的方式,要全力开发大家的想象力。
你想听到什么,我相信能给你一个好的解答。我受到大家的热爱,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今天是平等的,我拿了话筒和大家也没什么区别。
讲讲点型的字的特点,具体的字。
书法的主要技法是笔法,章法和结构。
先谈思想:
二王书风,我也是搞帖学,我用大量的时间搞碑学。学习二王最大的问题,除了他,还有什么。有多少人在考虑?有点太可惜了。没人考虑。书法史是判逆史。凡与二王反着走的都成功了。孙过庭是个一卫道者,书法史上,很少有孙过庭的,因为他没有开创新。所以孙过庭的地位是不高的,代表大唐书风的是鲁公,好像没一个人愿意学他的祭侄稿。学二王入展,获奖快,没人学鲁公,遗憾。现在崇尚精致,审美已经非常奇怪了,所以大唐书风就是鲁公。唐人尚法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张旭和怀素,法度的两端。
走二王是非常中间的,宋代的米南宫。这个人非常传统的。四十岁以后开始反了,他四十岁没立家。没有开宗立派,后来开始创变刷字。
好多人学的是信札。真正的米芾风格跟二王很大的变化。米鬼。他有一句话:一扫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苏东坡说,我书臆造本无法,要把你解构掉。黄庭坚:书本无法。你就看不出他的祖宗在哪里,元代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赵文敏一人到底。尤其是杨维桢。
杨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人。跟他的生活轨迹非常有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杨是一个非常高的模古高手。
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势随形。
组合的不一样,就产生不同的线形。起势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构。二王铺的。
杨开启了明清的书风,明初期。文化观念和理念受到赵文敏的影响。孙过庭: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唐太宗:尽善尽美,唯王逸少。唐代,只要有才,能过科考可以进入仕途。你同样可以功德圆满。
书法到了明代以后,书法都是法的变异,就是笔法的破坏,从明朝开始,书法的思想变异,情感变异,思想大变革。人性的光辉得到显现。出现徐渭,王铎付山这样一批人,不用假面具,我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艺术的本真显现出来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
艺术是从来不讲平和,是要对立,是要矛盾的。书法的章法就是二元对立。你整我就散,你右我就左。你拆我就连。总体要做到和谐。但处理方式是不是一样的。
明清以后,书法出现很大的变异现像。
书法都是破坏的书法史,碑学的出现,也是一种破坏。他也是一个现象,好多人看得很清楚。
他对我们书法史的震荡是非常大,现在重新震新帖学,正信贴学。
碑学都是误读啊。刻后的假像,问题的本身是将错就错,成就了碑学这样的怪物。
再看孙过庭:从书法史来说,同时代出现在的王铎,黄道周等都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现在为什么都学的二王呢,而且学的都差不多。都分不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么多人是没有思想的,或者是有功利的。但是造型都不一样的。为什么学二王都差不多呢,为什么不独立思考一下呢,所以说孙过庭的地位不高。没有变化。
所以唐代,孙过庭没什么两样。但是孙过庭继承了二王。但是他是小道,没什么了不起。
从大方向进入小方向,孙是整个唐代非常特殊的人物,是震惊二王的门派。其它人都临了二王的兰亭序,变乱史,一定要读,变得通,不变则死。孙过庭的书谱尽管受二王影响,但仍然有很大的变化。孙过庭吸收的是小王的东西。比较有跳跃性的。现在了解孙过庭,还得了解一下二王的区别,二王铺笔,结构是扁。保留了好多章草隶书的笔法。小王的方块字,字型发长,跳跃性加强,字的连惯性加强。孙,米都是主要学的大王。
孙的特点是笔画与笔画这间加强了跳跃性。加强了上下的动作,大王的平动,为什么呢,他是写隶书的笔法。所以说,平动的多,往两边拉,小王写的是纵势,大王横式,小王纵势。拉长就是现代因为,扁型相对朴素。
孙的字型是方中偏一点长,扁的相对比较少。
你为什么学二王,为什么学书谱?你们问了自己吗?
一定要目的性强,才能完成你的大愿。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弄好。
你现在缺什么,要有针对性,看书谱也是这样子的。他是一个体系。有好多相关联的,也要串联起来。所以书谱是跳跃性的,从平动到振动。有变异性。为了要跳。要强调跳跃性。强调的上下,强调的是连惯。
很有可能,米芾就是从书谱过来的。这都是考证家的关题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太累,我只想做一个艺术家,艺术家是情感的,只有情感才会有情趣。
书谱是有情趣的,书谱相当于江南的小桥流水。奇怪的是苏州出现了张旭。
张旭表现的情感波动,同样用情,一个是打仗一样的,一个是孙的小桥流水。小情调。不是那种命运的交响曲,,一个是叮叮咚咚的小资情调。
所以孙过庭的书谱是很休闲的。实际上张旭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家,所以张旭是喝酒的,通过酒神来表现大草。所以写大草要让自己鬼起来,但是书谱是不行的。要休闲还要西装革履的。悠哉悠哉,强调实用性强调美观性强调优美性。所以孙强调精准。都是格式化的动作的,程式化的。不像二王看不出来,实在弄不出来,用纸折一下,也作这种效果。
凡是学二王的,进入二王的人。首先要进入孙过庭,接受一下礼仪的规范。他是一个才情才子,张旭是要拍桌子,要骂娘的,骂的还不够过份,骂了就会沉下来。徐渭就不是,一直多次自杀。书法的区别就是这样,你看到徐渭的书法,你就感觉要跪下去。要进入二王,就必须要进入孙过庭的规范。
大草要肝肠寸断,死去活来,孙过庭的书谱有个度的,有点小脾气,在控制范围之内,大草要蓄势的。
为什么要过书谱,因为是真迹。是墨本。手卷。
包括规范的尺寸,手上把玩的的东西。长卷不是这样的。手卷30公分宽。书法文化堆积起来的就叫手卷。小行草一般不能超过三十公分,宽了就不好看了。可以不同的材料组合成一种。主题要统一就可以。不要一种色彩的红,但不能太花。要总体体现一个字,雅。
中国园林代表中国美学观点和文人思想。
手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米酒作品,还有边上有做好吃的。
有一个目的,他们在里边赏玩。
都是高朋,不是俗人。
这样的要求的书法作品也是很高的。
在我们那儿,江苏常州,要毁掉一个艺术家就让他去做官,他就剪彩。开会,吃饭,喝酒,睡觉,走穴。赶场。
没时间弄刀了。被要杀的人杀掉了,术业有专攻,要毁掉一个官员,。也是,就让他去写字。再也不能自拔。
还有一种:可以一段一段,今天写一段,可长可短,书风相对统一,但是要有变异。
真正好的人,有思想的人,不需要走关系。真正的文人,用绝对的优势压倒你。不会跟你硬抢的。高手之间一招两招就打下来了。
最怕的是都写得差不多。
历史上有一个孙过庭,白蕉就不高了。高手要有绝对优势。
手卷要雅致,精巧。做的,这是玩忽悠的那一类可以这样做。还有一种,你觉得你的实力足够好的。就叫阵地战。一个内容写到底。
其实好多人会选第一种手法,真正的高手是一笔写完。
这样的内容肯定很多。采取哪种方式。是要靠你自己的笔头功夫。
我们看作品,要看墨迹本,所以你看到二王的都是黑的。看到书法,看到都是浮燥的,这是墨迹本的原因。还有纸的原因。各种纸的不同。效果也会有影响。
唐代是造纸的高峰。材料学,要学书谱,要考虑你的笔,墨,纸。墨色变化。所以纸是硬黄纸。以前书法写在汉简上的。要非常关注你的材料。为什么那个时候叫加工纸。生纸不用。简牍也是加工的。汉简是木头的,做成板要打磨的,还要加什么东西,弄得很光,是亚光,写上去还能滋润。文字有图腾的意义。现在书法变成了纯艺术了。在传统社会里,只有医生的字,很辽草的字。官方的汉简。
书法不允许拍照就是紫外线的损坏。
书谱没什么墨色变化,二王一路不要做墨色变化了。不排除作墨色变化的尝试。但是会很乱很杂。为什么唐代的摹本的墨,就是笔画干净,说淡墨伤神的书写要求。所以写书谱的时候,纸张的要求非常高的。吸水性要差一点的,强的就把握不住,他的审美要求不需要吸水性。
杨维桢是地道的复古主义者,加入了情感主义者。这种变态的作者很多,人家学二王,你可以学杨维桢。
为什么不学跟别人不一样的呢?
不要老是一种模式。你一个人可以这样定,不要每个人都这样写。
出帖的问题,
太难,就像打仗一样,只是包围,学习二王肤浅以后就想寻求出路,不知道二王有几个小孩,有几个练功的,几个学文的,多少家丁。就看他有三间房子,东边的比较多,完全可以进入,你进来就死定了。所以你要从临贴到创作,对每一字帖要吃得很准,有多少种变异,行书有几种变化。这个书谱那么多字。我是否可以浓缩,。你就临啊,结果字帖合起来,什么也没有。脑子里一片空白。其实像现在活跃的一批人。他把字帖都存在脑子里了。不仅仅是一看是书谱,他可以从手上表现出来。因为他对它很了解,你就缺的能力。
书谱,你可以按照某一段,可以找很多里面的字,自编文字,首先临的很像,再现的很像。
关键是基本功比如随便几个字,什么风格,不加思索的就写出各种风格来。不加思索是可以体现你对笔法了解的很清楚。
对笔法变异分得很清楚。
我们很悲哀,我们不会创新,要创新,就是粉粹。要恨之如骨,数典忘祖。学会化解。才会创新。沈先生说,想象力很重要。
我进行创作的时候,当时我进常州书画院,我的成绩是很差的,不能受到时风的影响,充满智慧的学习,我当时进入画院。我是专业毕业,竟争很激烈,但是画院是独立的。97年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展览。不知道有刘正成。何应辉,白砥。我大学学的是杨维桢。我不知道投稿,只是没有放弃。结婚连单人宿舍也没有。我就下海去了。所以我的酒量还行。现在身体不行了,搞书法搞得也很累啊。后来进入画院。我们院长找我谈话。你没有成绩,五年这内解聘。投稿。以王铎的形式来创作。蒙过去了,呵。就因为几个字发挥得很好。90年代整个水平都不高,有一个图示变成两个图式,后来发现有好多字不好写。难写的就改,好多字不能发挥,很难写就改掉他,改的越多,成功率就越高。改成百分之六十,就成了我自己的了。就是改,一定要有这样的功底。后来自己写诗,一边要描写的景物,都要我最喜欢的字,一下子就把味道吃得准。
我们上课都讲技术性的动作,很特殊的,明显的个性的语言就不讲。普天之下,莫非二王。
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字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