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册子 霹雳天使套装连珠 多少本一套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第二章、百花齐放十年春——台湾武侠创作兴盛期(一九六一~一九七〇) 第二节 八大书系与武侠革新运动-历史资料-热血书库 - 安静读书居
第二章、百花齐放十年春——台湾武侠创作兴盛期(一九六一~一九七〇) 第二节 八大书系与武侠革新运动
&&&&第二节八大书系与武侠革新运动
&&&&所谓“八大书系”是指在武侠创作兴盛期(特指1960年代),专门印行武侠小说,且与作者简历长期合作关系,出书最多、各拥山头的八大出版社而言。依次是:“真善美”、“春秋”、“大美”、“四维”、“海光”、“明祥”、“清华”及“南琪”。他们分别网罗并培养了一批专属武侠名家,自成书系,作为号召。
&&&&这八家出版社的品流颇杂,水准参差不齐:能长期维持读者口碑的仅有“真善美”、“春秋”、“大美”及“四维”等四家而已。一般出版武侠书多采用分集印行的方式,每部月出二三集,每版印数为两千至三千不等,端视作者名气大小而定;有的武侠畅销书可一印再印,旺旺供不应求。当装订成册后,即统由特约经销商或自兼总经销发往全省约三千多家小说出租店及坊间书报摊去,或租或售,随时补货。因此武侠小说每月的总销售量、流动量极大,远远超过同时期社会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和间谍小说的总合。
&&&&另在八大书系之外,如“玉书”、“光大”、“黎明”、“第一”、“新生”、“先锋”、“翰林”、“莫愁”、“大东”、“立志”及“奔雷”等出版社,则多采打游击的方式出书:或以翻印港版武侠书为主,或在同行竞争中过早被兼并出局,泰半未成气候,伐善可称。
&&&&由于“八大书系”是培养、造就台湾武侠作家的温床,攸关武坛盛衰消长之势甚大:因此有必要将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作家整容,分别简述于次。
&&&&一、“真善美”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真善美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由宋今人独资创办。最初是以出版丹道、佛学、武术及健康书籍为主;并发行《仙学杂志》,提倡养生之道。1954年以后,方始出版武侠小说。乃以成铁吾的历史武侠名著《年羹尧新传》(共35集)打头阵,引起各方瞩目;继出《吕四娘别传》、《江南八侠列传》,亦驰誉一时。不久,伴霞楼主、司马翎及墨余生等又相率加入该社阵营,如虎添翼。宋氏遂改以出版武侠小说为本业,兼印各类养生典籍;迄至1977年底,正式宣告结束社务,专心弘扬“仙学”为止。至于1980年坊间犹可看到该社所处25开本武侠书,实为“新瓶装旧酒”,回光返照而已,无须赘述。
&&&&宋氏是一位少有的武侠出版家,为奖掖后进、栽培新秀、端正武侠风气、鼓励优良作品,不遗余力。由1960年真善美出版社“诚意征求武侠小说稿启事”的七项要求,即可知其用心所在:
&&&&(一) 气氛:古雅高洁,朴实隽永,发人深思,勿入庸俗。
&&&&(二) 文字:通俗流畅,简练有力,活泼生动,干净俐落。
&&&&(三) 故事:结构紧密,神秘曲折,前后一贯,合情合理。
&&&&(四) 内容:教忠教孝,劝善惩恶,二女英雄,行侠仗义。
&&&&(五) 人物:不论正邪,各有个性,男女老幼,适如其份。
&&&&(六) 武功:刀剑拳掌,新奇惊险,玄而又玄,言之成理。
&&&&(七) 言情:缠绵悱恻,清丽绝俗,合乎人情,纯洁是尚。
&&&&此外,宋氏并大力推荐司马翎、陆鱼、易容三人的武侠作品,高度赞扬司马翎《剑神》三部曲()、陆鱼《少年行》(1961)、《塞上曲》(1962)及易容《王者之剑》(1964):或专文介绍,或为之作序。除陆鱼、易容因故提前封笔外,司马翎则长期坚守“真善美阵地”,前后出版了二十六部小说,成为该社第一王牌作家。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宋氏德威感召及再三鼓励所致。
&&&&由该社早期书目所列作家阵容显示,计有成铁吾(别署“海上击筑生”)、郎红浣、墨余生(以上三人于1961年以后即罕有新作问世)、伴霞楼主、司马翎(别署“吴楼居士”)、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古如风、萧逸、上官鼎、陆鱼、易容等较为知名。今将其主要作家作品出版年份(以初版首集为准,与报上连载略有出入)列举出来,并作必要说明如下:
&&&&司马翎(吴楼居士)小说:计有《关洛风云录》(1958)、《剑气千幻录》(1958)、《剑神传》(1960)、《鹤高飞》(1960)、《白骨令》(1960)、《八表雄风》(1961)、《仙洲侠隐》(1961)、《剑胆琴魂记》(1961)、《圣剑飞霜》(1962)、《挂剑悬情记》(1963)、《帝疆争雄记》(1963)、《铁柱云旗》(1963)、《纤手驭龙》(1964)、《饮马黄河》(1965)、《红粉干戈》(1965)、《金浮图》(1965)、《剑海鹰扬》(1966)、《焚香论剑篇》(1966)、《血羽檄》(1967)、《丹凤针》(1967)、《檀车侠影》(1968)、《浩荡江湖》(1968)、《武道》(1969)、《胭脂劫》(1970)、《玉钩斜》(1970)、《独行剑》(1970)等二十六部。
&&&&按:1960年、1961年、1965年、1970年是司马翎的五个创作高锋期,每年新闻三至四部书稿(包括春秋版作品):加计报上连载及前一年度所出而未完成者,每月创作两恒在二十万字以上,且多具创意,翻空出奇!足见其捷才快笔,无人能及。
&&&&伴霞楼主小说:计有《神州剑侣》(1958)、《罗刹娇娃》(1959)、《青灯白虹》(1959)、《姹女神弓》(1960)、《八荒英雄传》(1960)、《紫府迷踪》(1961)、《断剑残虹》(1961)、《天魔女》(1962)、《天帝龙珠》(1962)等十部。
&&&&按:伴霞楼主在同一时期,另有《剑底情仇》(1957)、《凤舞鸾翔》(1959)、《金剑龙媒》(1960)、《情天炼狱》(1961)四部作品交由春秋出版社印行。奇的是,《剑底情仇》、《青灯白虹》、《神州剑侣》三部曲故事连贯,浑成一体,却分由真善美、春秋两家出版社印行,殊不可解。
&&&&伴霞早年出书多尚紧凑,决不拖泥带水,通常保持在八至十二集左右;在同辈名家动辄百万眼的长篇武侠之林中,堪称“小品”(约五十万字以内)。其文笔生动流畅,轻松俏皮;尤以描写奇人异士游戏风尘、插科打诨最妙。演武如石破天惊,出神入化;写情则好事多磨,令人回肠荡气。而常于紧中出闲笔,笑中带泪,殆为他人所不及。
&&&&然由1963年起,伴霞楼主即自立门户,接办奔雷出版社;再撰写《武林遗恨》(1963)、《武林至尊》(1964)、《独步武林》(1964)、《玉佛掌》(1964)、《剑断情残》(1964)、《红唇劫》(1965)及《侠义千秋》(1967)诸作,以迄《风云梦》(1971)为止,分别由奔雷、思维、学文等出版社印行。此一时期,其文风渐变,篇幅亦拉长至二十多集;与早先作品之短小精悍,迥然不同。
&&&&卧龙生小说:初由玉书出版社起家(详第一章第三节),交真善美出版者有《铁笛神剑》(1959)、《无名箫》(1961)、《素手劫》(1963)、《天涯怪侣》(1963)、《天剑绝刀》(1964)、《还情剑》(1967)等六部。但其最著名的作品悉由春秋出版社重金购去,与真善美书系结缘不深。惟《无名箫》、《素手劫》二书布局奇诡,亦驰誉一时。
&&&&古龙小说:为早期真善美书系清理栽培的武侠新秀,计有《孤星传》(1960)、《剑气书香》(1960)、《湘妃剑》(1960)、《情人箭》(1963)、《大旗英雄传》(1963)、《浣花洗剑录》(1964)、《铁血传奇》(1967)等七部。
&&&&按:古龙处女作《苍穹神剑》(1960)由第一出版社印行。同年稍后,又有《剑毒梅香》(仅写四集,上官鼎续完)、《剑气书香》(仅写了三集,墨余生续完)、《孤星传》、《游侠录》及《月异星邪》五部分别由不同出版社推出。在真善美书系中,《孤星传》为古龙“新派武侠”的起锚试点;而《浣花洗剑录》则是其建构完成“新派武侠”初级阶段的扬帆之作。关于其人其书的介绍,将于下一节中细述,在此不赘。
&&&&萧逸小说:为成名后加入真善美书系者,计有《虎目蛾眉》(1960)、《金剪铁旗》(1961)、《壮士图》(1963)、《桃李冰霜》(1964)、《还魂曲》(1964)等五部。
&&&&按:萧逸本名萧敬人,1936年生,山东菏泽人。其父萧之楚为海军宿将,曾参加过北伐、抗日诸役,名闻全国。萧氏自幼爱好文艺及武侠,自承受还珠楼主与王度庐影响颇深。高中时期即开始投稿,多以散文小品为主,发表于《野风》、《半月文艺》等青年园地,笔锋常带感情。1959年底甫由中原理工学院化学系毕业,即开始武侠创作。其处女作《铁雁霜翎》(1960)及《七禽掌》(1960)均由明祥出版社印行,极受欢迎。加盟真善美书系后,初与古龙齐名,被该社出书广告力捧为“青年天才作家”。本想大展鸿图,却因“纪翠绫事件”所累,于1965年以后即息影武坛;改行从事电视编剧工作约十年,方重出江湖,并成为第一位进军大陆的台湾武侠作家。
&&&&古如风小说:以《古佛心灯》(1961)成名,另有《天涯歌》(1962)、《海儿旗》(1963)、《沙漠客》(1963)、《红袖青衫》(1964)等书。他也是真善美出版社重点培养的作家,与古龙、陆鱼同属“新派”后起之秀。可惜为出国留学故,很早便退出武坛。
&&&&诸葛青云小说:其加盟真善美书系较晚,计有《弹剑江湖》(1964)、《碧玉青萍》(1964)、《书剑春秋》(又名《无字天书》,1965)、《咆哮红颜》(1967)、《大情侠》(1967)、《孽剑慈航》(1968)、《血连环》(1968)等七部。
&&&&墨余生小说:多集中在1960年左右出版,计有《琼海腾蛟》(1959)、《海天情侣》(1960)、《明驼千里》(1961)三部曲,及《雷电风云》(1960)、《剑气纵横三万里》(1961)、《金剑飞虹》(1962)等书。宋今人曾谓“女读者最爱看”《琼海腾蛟》三部曲,并改编成《小侠龙卷风》漫画,风行一时。
&&&&陆鱼及易容小说:陆鱼是除司马翎意外,宋今人最赏识的武侠新秀。其处女作《少年行》(1961)及《塞上曲》(1962)如诗如画,为台湾武侠原刊本封面上首度标明“新型武侠”名目者。对于同时期的古龙及整个“新派”的形成,影响很大。本章将于第五节中加以说明,此处从略。
&&&&易容初由代笔起家(参见第一章第三节卧龙生部分),因受到宋今人重视,乃为该社撰写《王者之剑》(1964)、《河岳点将录》(1967)及《大侠魂》(1968)三书。宋氏爱才,每以易容小说未获读者看重而感到惋惜。
&&&&此外,上官鼎成名作《沉沙谷》(1961)和《烽原豪侠传》(1962)亦由该社出版(其他作品详见“清华-新台”书系)。另如郎红浣《青溪红杏》(1959)、《黑胭脂》(1959)、《四骑士》(1960)及龙井天《乾坤圈》(1959)、《九州异人传》(1960)等书,均为真善美早期所出武侠小说;但因郎红浣、成铁吾、龙井天三位老作家封笔甚早,其书今已湮没不彰,唯存书目而已。
&&&&按:龙井天本名魏龙骧,1918年生,山东夏津人,山东高唐中学毕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山东高唐县政府秘书、保安团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转入新闻界工作,历任山东《民国日报》主笔、《正报》总编辑。1949年来台,先后服务于《全民日报》、《公论报》及《联合报》,担任编辑工作。1957年魏氏应《民族晚报》之邀,以“潜斋述异”为栏目陆续发表《剑吟粉香》等十六篇文言武侠小品,饶有古风,后结集成《九州异人传》一书。继于1959年连载发表技击小说《乾坤圈》、《太阴教》(未出版),因而知名。据其《华斋志异•序》称:“退之送穷,儒者之坎坷甚哀;留仙说鬼,书生之孤愤可知。流亡海隅,每比飘萍;缅怀家浜,辄堕泪雨……”似可略见其寄慨武侠之初心。
&&&&至于其他客串性质的散兵游勇,如天风楼主《雍乾异人传》(1959)、董奇《玉掌金雕》(1960)、尉迟文《剑海孤鸿》(1960)、古翠微《云山仙子》(1960),乃至倪匡早期武侠作品《红尘白刃》(1968)、《一剑动四方》(1969)及《离魂劫》、《武林迷》等书,固不必一一赘述。
&&&&宋今人的武侠出版/创作观
&&&&总之,真善美出版社在宋今人领导下,不但选书较好,排版、校对、装订亦比同业认真。其早期所出武侠小说的封面及内页插图,多由名画家李灵伽(笔名“另人”)精心绘制:其笔致空灵缥缈,故意盎然,颇能增加故事的可看性。而《沉沙谷》选用上官鼎兄弟自绘插图,别具特色:尤为读者津津乐道,传诵至今。
&&&&该社自始即注重出版权利问题,版本所标示的年月皆翔实可靠:初版、再版(二刷)历历分明,不致混淆。决非其他书系惯用“出版”儿子模糊交代,却常常造成版本时序错乱、以讹传讹的谬误可比。这应归功于宋氏高瞻远瞩,为台湾出版界最早有著作权及版权观念之一人。因此在出书之前,宋氏均与作者签订著作权让渡合约,以防其一稿二卖;并进而落实“版权所有,翻版必究”八字真言。这又可见出宋氏老辣精明的另一面。故其能执台湾武侠出版业之牛耳垂二十年,是其来有自,实至名归。
&&&&为了发掘更多更好的武侠新秀,宋氏于1966年2月又刊登“重酬征求侠情小说稿启事”,列出“六要”、“二请”,表达拳拳盛意:
&&&&(一) 要水准较高,含有人生哲理,雅俗共赏的
&&&&(二) 要有教育意义,能增长知识,启发智慧的
&&&&(三) 要合乎我国伦理、道德、因果、报应、历史、地理、文物制度的
&&&&(四) 要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惊天动地的情节,和千变万化的趣味的
&&&&(五) 要刻画人物个性,入木三分的
&&&&(六) 要文字精简有理、天真活泼、生趣盎然并富幽默感的。
&&&&(七) 敬请我们的读者,发挥其丰富之理想和独特之抱负,试写一部,赐交本社。
&&&&(八) 敬请女读者不落人后,写出精彩作品,赐交本社。
&&&&(*先写两集,每集六百字稿纸写五十五张)
&&&&以上均见真善美出版社所印武侠书。
&&&&显然在萧逸、古如风、陆鱼等新秀相继告别武坛后,宋氏亟欲早就另一批生力军,以强化作者阵容。而究其实质,亦可视为一种“武侠革新运动”(另详大美书系),足以表彰出版家的社会责任与良心;这和前举1960年的七大征稿标准遥相呼应,是前后一致的。怎奈其“寓教于乐”等要求陈义太高,即便是号称“武侠泰斗”的卧龙生及“新派掌门”古龙也做不到。因此终究没有培养出其他新人,只能靠着司马翎、诸葛青云等老牌名家,轮番上阵而已。
&&&&关于“正规的武侠书”该如何写,宋今人在《告别武侠》一文中曾发表他的具体看法,值得引述如下:
&&&&正规的武侠书必须是:(一)时在数百年前,多在元、明、清三朝。(二)地在中国大陆及边疆,偶涉番邦。(三)书中人物分正邪两派,最后正派胜而邪派败。(四)男主角允文允武,英俊仁厚,武功高强;女主角美艳多情,武功亦高或更高。(五)用刀剑,不用枪炮。(六)特别强调武功、体能、灵丹、秘笈等等。(七)行道江湖,快意恩仇,尊师重道,退隐山林。
&&&&写武侠书可海阔天空,随意挥洒,不受限制。有时写到自己都浑忘所以,忽然跳出一个特别人物,或者一个特殊意境,那必然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写武侠书也有难处,人物和情节既要特殊又须合理;明明是假,说成是真。鸡鸣狗盗之徒,经天纬地之才;文章华国、泼妇骂街、贞妇节烈、淫娃惑主一一跃然纸上
&&&&真正正规的武侠书,应点明朝代。问题是这样一来,有关帝王、将相、重要人物乃至当时的文物制度、地名、官名、服饰、方言等都须作一番考证,不得马虎。
&&&&有个好故事,创造几个生、旦、净、丑人物,描写多场斗智斗力,旁及诗、画、琴、棋、医、卜、星、相;热烈紧张,妩媚恬淡,兼而有之,这就是一部武侠书
&&&&回顾真善美书系的重要作家,宋氏亦有其主观的看法:
&&&&作家中应推卧龙生作品最多。《中央日报》二十年来,除最早一、二年连载过成铁吾先生作品外,都是连载卧龙生作品;他的作品普遍适合读者兴趣。
&&&&司马翎作品运用文艺及推理手法,写来较有深度;读者得以增长智慧,欣赏其才艺,最受大学生及留学生欢迎。他的作品当推在政大一年级时所写《关洛风云录》、《剑神传》、《八表雄风》为早期作品;而以《剑海鹰扬》、《红粉干戈》、《饮马黄河》更为突出。
&&&&诸葛青云作品甚多,写来头头是道,晓畅明白。其特点是在教忠教孝,善恶有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益世道人心,值得称誉。
&&&&古龙自其小学生时来本社看武侠,大学时为本社写武侠;十多年来,日有进步。在东南亚一带,有最受欢迎的武侠作家趋势。
&&&&易容写《王者之剑》三十集,非常出色!可惜大家都不大注意到这部书。
&&&&上官鼎两兄弟,自高中开始写武侠。两人商量,各写半本;接连一下就成一集,写到台大毕业为止。现在都成博士、大学教授了。
&&&&陆鱼以台籍青年写大陆风光,平生未见过雪而写雪景;虽仅写《少年行》十集、《塞上曲》八集,可是颇有才华,极有份量!有人比作“武侠中之武侠”,置之床头,每夜必看数页,才得安然入睡。良以书中含有高度幽默感,趣味隽永,生气盎然;粗心大意时,却看不出来。当年陆鱼还是大学生,现意识留美物理学博士了。
&&&&墨余生写《琼海腾蛟》、《海天情侣》、《明驼千里》一整套,轰动一时。当书中男主角娶第十二位妻子时,墨余生自己的夫人已是忍无可忍,提出严重抗议!妙的是女读者最爱看这部书,每当迟出时,女学生纷纷来函催询。以上略举几位,以见一斑。
&&&&最后谈到“武侠书前景”,宋氏进一步阐述自己“确也曾想写一部武侠书”;并寄望于有志者盍兴乎来!明确指出武侠可大可久之道:
&&&&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惧、爱、恶)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情欲),自出生以至老死,莫不在此中流转。古往今来,人永远是这样的;唯有出世的宗教徒、圣哲贤者或能减少,甚难破灭。这是人性的弱点!
&&&&针对这些弱点,来写武侠书。首先创造一群具代表性的人物,编制一个接近当年现实社会的故事:有根有据,有真实感。于是在动作和言语中,在江湖、在庙堂、在街市、在乡村发生种种事,尽量激发这些人性的弱点:使之喜,使之怒,使之哀,使之惧,使之爱,使之恶,使之欲。一而再、再而三的装机它,自始至终的揭发;彻底的、赤裸裸的、活生生的粉碎它!达到高潮时,作者已不能自已,读者也透不过气来;跟随着书中的发展,喜亦喜,怒亦怒,哀亦哀……到最后,书中人与读者已打成一片。
&&&&有如洪流,冲入大海;有如野火,足以燎原。此际最关紧要!导入正途,即是积极的、理想的、美好的人生;流入邪途,则是野蛮的、恶性的、丑陋的末日。这是个意识形态问题:我们要把武侠情操,在尽情激发之下,趋向善良的一面,升华再升华。变化人性,对国家、社会、人世都有好的影响。看过这样的书,你能忘得掉吗?
&&&&其实,文艺作品何尝不如此,但武侠书要加些东西;加什么?加武功。武功有一个限度,以人所有的体能极限为标准;但可强调精神力量,那是无限的。其他如地理、历史、文物、制度、人情、风俗……一定要真实,不容错误。
&&&&末尾,宋氏又对武侠小说容易产生的弊病,提出针砭之言。可谓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武林人士以武功天下第一为荣,甚至为争第一,把师父杀了。此最要不得,流入邪魔外道。争得第一,有何意义?英雄处世态度,必须被众人推重才是真英雄……武功比高低,已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毒药、毒气杀人,音响杀人,媚功杀人;乃至停留同种、深入江和等等,似应予以扬弃。如要引用,必须交代清楚,自创一番说辞。
&&&&武林好汉往往在任何场合,争斗凶杀,残忍施暴;甚至杀人千百,官府不加闻问,毫无法律制裁,此点应予纠正。行道江湖,饮酒食肉,一掷千金,视为常事,好像金银取之不尽;但是来历不明,必须略加交代。武林任只谈无临时,好像与广大社会民众脱离似的: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多不说明。“时”、“空”极关重要,亦应注意……
&&&&君子乐而不淫,对荡妇淫娃描绘应有分寸,不可过分暴露或庸俗。诲淫诲盗为武侠书诟病,应须避免。我曾向要写的,就是这样的武侠书。我不一定写得出,希望有志于此的能写出来……
&&&&以上节录的这些文字,与其说是以为资深武侠出版家的真情告白,无宁视为一篇充满道德理想、淑世精神的“武侠创作指南”。这是迄今所见最全面、最完整的有关武侠创作方法论的概述;虽然不无窒碍难行之处(如历史方面的考证唯有云中岳能够做到),但因处于武侠出版家之手,也就格外值得重视。可惜宋氏临别赠言,未能掀起一场真正的“武侠革新运动”即封建归隐,良可叹息。
&&&&二、“春秋”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春秋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代中期,发行人是吕秦书,故又称吕氏书店(盖取“吕氏春秋”之意)。该社最早由小说出租店起家,却因抢先将卧龙生、诸葛青云网罗七侠,遂与真善美书系齐名,同为武侠小说出版业的两大主流。吕氏夫妇颇有商业头脑,曾创办《武艺杂志》半月刊:采取先逐期连载小说、再出单行本的“一鱼两吃”方式,广交武坛旧雨新知。惟因出身军旅,文化水平有限:故始终无法突破武侠出版商的歌剧,不能和宋今人的眼光见识相提并论。
&&&&由该社早期书目所列作家阵容显示,计有:卧龙生、诸葛青云、孙玉鑫、古龙、独孤红、司马紫烟、宇文瑶玑等为主力;而慕容美、柳残阳(中期)、东方玉(中期)及金陵、萧瑟等亦间有插花之作,但为数不多。由于该社武侠书一向不注重班次,只印当时“出版”年月(同一部小说出版时间可能相差十年):故笔者出根据手头原刊本外,不得不兼参报上连载时段为准。兹择要分述如下:
&&&&卧龙生小说:计有《飞燕惊龙》(1959)、《玉钗盟》(1960)、《天香飙》(1961)、《绛雪玄霜》(1963)、《金剑雕翎》(1964)、《风雨燕归来》(为《飞燕惊龙》后传,1968)、《飘花令》(1967)、《天鹤谱》(1968)、《指剑为媒》(1968)、《翠袖玉环》(1969)、《镖旗》(1969)、《血剑丹心》(1970)、《寒梅傲霜》(1970)、《神州豪侠传》(1970)等十四部。
&&&&按:卧龙生成名后最重要的作品均交由春秋出版,被吕氏倚为长城。这也是该书系能与真善美书系平分秋色的原因之一。惟卧龙生并不爱惜羽毛:上列书目中即有《天香飙》、《天鹤谱》、《指剑为媒》、《寒梅傲霜》四部是由他人代笔续完,可见其不负责任之一斑。另1961年春秋出版广告中,曾列有《翠袖青霜》及《女侠白凤蝶》二书,却未检出阪,不知何故。
&&&&诸葛青云小说:以处女作《魔剑双英》(1958)起家,即为该社长期小李,与卧龙生并列两大武侠泰斗。计有《俏罗刹》(1959)、《紫电青霜》(1960)、《天心七剑荡群魔》(1960)、《一剑光寒十四州》(1960)、《半剑一铃》(1961)、《折剑为盟》(1961)、《豆蔻干戈》(1961)、《铁剑朱痕》(1961)、《夺魂旗》(1961)、《霹雳蔷薇》(1962)、《玉女黄衫》(1963)、《碧落红尘》(1963)、《劫火红莲》(1963)、《江湖夜雨十年灯》(1963)、《剑海情天》(1964)、《浩歌行》(1964)、《姹女双雄》(1965)、《四海群龙传》(1966)、《梅花血》(1967)、《霸海争雄》(1968)、《武林三凤》(1968)、《剑戟公侯》(1969)、《铸剑潭》(1969)、《洛阳侠少洛阳桥》(1969)、《剑道天心》(1969)、《百劫孤星》(1969)、《翡翠船》(1970)等,约在二十八部以上。
&&&&按:诸葛青云的创作态度与卧龙生一样,亦喜请人代笔,捉刀者先后有古龙、倪匡、司马紫烟、独孤红、萧瑟、隆中客等多人。最严重的是《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书,由本人(录者按:指诸葛青云)开笔写第一集,古龙代撰第二集,倪匡则又第三集续到第十集;以后至二十集全由司马紫烟续完,并正式挂牌接写续集。此举又破了一项代笔记录,其不良示范不足为训。
&&&&孙玉鑫小说:计有《滇边侠隐记》(1960)、《柔肠侠骨英雄泪》(1961)、《血手令》(1961)、《不归谷》正续集(1963)、《大河岭》(1963)、《怒剑狂花》(1964)、《断魂血剑》(1964)、《玄笛血影》(1964)、《无影剑》(1965)、《血花》(1966)、《十年孤剑万里情》(1966)、《玫瑰滴血》(1967)、《黑石船》(1968)等,约十三部左右。
&&&&按:孙玉鑫本名孙树榕(),山东青岛人,来台后即以说书为业。其早年曾撰《龙虎日月轮》及《太湖卧龙传》二书,未能终卷,故事后转入《滇边侠隐记》,乃成为春秋书系名家。孙氏小说布局奇诡,文笔流畅,着重推理,尤善于处理交叉式人物对话及肢体语言。惟其早年受还珠楼主影响颇深,叙事演武多神怪化,乃为世人所诟病。孙氏其他名著如《万里云罗一雁飞》(1961)、《威震江湖第一花》(1968)、《不朽英雄传》(1969)、《复仇谷》(1970)等书,则分别由“瑞成”、“大美”、“南琪”三家出版社印行;是台湾第一代武侠老作家中创作生命最长者,前后共有三十三部作品问世。
&&&&古龙小说:计有《护花铃》(1962)、《名剑风流》(1965)、《武林外史》(1966)、《绝代双骄》(1966)、《侠名留香》(1968)、《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萧十一郎》(1972)等七部。
&&&&按:1960年代古龙为春秋书系所撰作品虽不多,但均未重要作品。跨过1970年门槛,春秋又继续出版《流星•蝴蝶•剑》(1971)、《欢乐英雄》(1971)、《大人物》(1971);更将南琪版《大游侠》(1973)所叙陆小凤故事拆散为《陆小凤传奇》、《绣花大盗》、《决战前后》、《银钩赌坊》、《幽灵山庄》及《凤舞九天》(1975)等六部曲,改以25开本重新印行,是为古龙创作全盛时期。(详见南琪书系)
&&&&司马紫烟小说:计有《环剑争辉》(1961)、《江湖夜雨十年灯续传》(1963)、《万里江山一孤骑》(1964)、《白头吟》(1964)、《艳罗刹》(1964)、《罗刹劫》(1965)、《宝刀歌》(1965)、《金仆姑》(1966)、《情剑心焰》(1967)、《荒野游龙》(1968)、《燕歌行》(1969)、《一字剑》(1970)、《英雄》(1970)等,约十三部左右。
&&&&按:司马紫烟本名张祖传(),安徽人氏,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处女作《环剑争辉》用本名出版,初未引起注意。正好1962年诸葛青云应邀于香港《明报》上连载《江湖夜雨十年灯》,临时改笔名为“司马紫烟”(一说是由金庸所去);却因分身乏术,急于寻找代笔者。乃得吕秦书之介,约请同宗后进张祖传续写《江湖夜雨十年灯》第十一集至二十集。及见他续得有木有样,大为欣喜,乃将此一笔名转赠给他,因以“司马紫烟”之名鸣世。《江湖夜雨十年灯》本传二十集仍署名诸葛青云,后传三十集则正是署司马紫烟之名,一时传为佳话。
&&&&独孤红小说:计有《雍乾飞龙传》(1966)、《满江红》(1967)、《丹心录》(1968)、《玉翎雕》(1969)三部曲、《豪杰血》(1968)、《檀香车》(1969)、《圣心魔影》(1969)、《侠种》(1969)、《刀神》(1970)、《响马》(1970)、《武林春秋》(1970)等书。
&&&&按:独孤红本名李炳坤,1939年生,河南开封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及电台广播工作。李氏就读大四时,开始撰处女作《紫凤钗》(写于1963年,但出版较晚),文笔不凡,获得诸葛青云肯定。1965年诸葛青云为大美出版社撰《血掌龙幡》第一集后,即央李氏代笔续完。由于书中男主角复姓独孤,诸葛青云乃赠以“独孤红”笔名,祝其一炮而红,旗开得胜。翌年第一部正式挂名独孤红之名的《紫凤钗》即由大美印行,与春秋所出《雍乾飞龙传》均为扬名立万制作。其文笔清新流畅,摇曳生姿;而善用京白对话,亦颇为生动传神。由1967年起,他又陆续推出《满江红》三部曲(《丹心录》晚出,是为前传),则更红上加红,号称代表作。实则不但《玉翎雕》的书名是袭自郎红浣同名小说,甚至部分人物故事亦不无剽窃之嫌。
&&&&一言以蔽之,独孤红小说多以明、清两代帝都北京为故事北京发生地,因此运用北京俏皮话极溜,饶有京味小说之风。惟其书男主角例为白衣(或黑衣)书生挂帅,且文才、武功天下无双,俊美绝伦;而女主角俱为“红粉班中博士,娥眉队里状元”(引独孤红语),大半千人一面,皆不近情理。加以著作人物名号亦多类同,且清宫“贝勒”、“格格”满天飞,没完没了!遂索然无趣矣。
&&&&同一时期,独孤红另有《紫凤钗》(1966)、《断肠红》(1966)、《侠宗》(1968)、《武林正气歌》(1968)、《铁血冰心》(1970)、《英雄儿女》(1970)等书有大美出版社印行;而《大明英烈传》(1967)、《雪魄梅魂》(1970)等书则分由南琪、四维出版社印行。1970年代以后,因武侠小说逐渐陷入低潮,独孤红遂转任电视台编剧,以《江南游》、《一代女皇》等连续剧驰誉一时。
&&&&宇文瑶玑小说:计有《幽冥谷》(1963)、《红尘劫》(1964)、《路迢迢》(1964)、《剑影飞魂》(1965)、《剑梦残》(1964)、《艳尼传》(1966)、《潇湘夜雨江湖路》(1966)、《彩云归》(1967)、《青萍浪子》(1967)、《燕双飞》(1969)、《翠羽江寒》(1970)等书,水平一般。
&&&&总之,春秋书系虽然网罗了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散打王牌,也培养出司马紫烟、独孤红及宇文瑶玑等武侠新秀;但因主事者吕秦书只着重生意眼,而欠缺出版家的抱负理想,因此整体评价不高。例如1957年吕氏翻印金庸《射雕英雄传》七集被禁,犹可说是草创初期权宜之计;但到1975年,吕氏已因狂卖古龙小说而发大财,却又将梁羽生旧作《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改题《天山七剑》、《狼婴记》,伪托“司马岚”之名出版。可见其缺乏商业道德之一斑。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1960年代中期武侠小说正蓬勃发展之际,吕氏书店犹抱着通俗文化地摊心态,企图查收于其他大众读物领域,搞大小通吃!如1965年刊登的“高价征稿”广告,即包括了:武侠/剑侠小说稿、文艺/社会小说稿、侦探/间谍小说稿、漫画/连环图画稿等四大类。其中无一语涉及如何奖励、健全武侠小说优良创作之道;非但比不上真善美书系宋今人的眼光见识,即较大美术系热心提倡“武侠小说革新运动”的雄心壮志亦远远不如。其所以能与宋氏并列为台湾武侠出版界“双雄”之一,无非是眼明手快、牢牢抓住几株“摇钱树”(畅销作家作品)而已。洵可谓风云际会,浪得虚名!
&&&&三、“大美”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大美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发行人是张子诚:曾数度举办武侠征文比赛,宣称“首倡武侠小说革新运动,阐扬民族固有道德精神”。在日该社所刊登的第二届武侠征文比赛“特别大征稿”启事中,除揭橥上述出版宗旨外,并提出“绝对避免黄色”的征稿要求;足见张氏确为以为正派经营、力争上游的有心人。虽然此举因缺乏整体规划,颇嫌草率;以致雷达与小,事与愿违。但经由该社同年出版的《武林十字军》(号称“十大名家通力合著”)广告词所列六项说明中,亦约略可知其选书、出书的标准所在:
&&&&(一)本书的第一特点是“新”,扬弃陈腔滥调,采用新的武功招式;故事情节、风格必掉亦无不以新面目出现。
&&&&(二)本书坚守纯武侠形式,阐发忠孝节义的固有民德;排斥侦探之恐怖与言情之黄色。
&&&&(三)本书承受第一部集体名著《群英会》之经验,特别着重与结构之密合与完整。
&&&&(四)本书汲取西洋影片《六壮士》等之有点,把我气氛之沉凝与场面之浩大。
&&&&(五)本书讲求文字之简洁优美,以适应最广大之读者。
&&&&(六)以上各点将为本社今后所有新书之嚆矢。
&&&&固然《武林十字军》以所谓“十大名家”为号召,只是一种宣传噱头,不足为训;却也片面表明大美意图“革新”武侠书(特别是第二项标准)的出版理念与方针。
&&&&迨及1964年2月,大美又以“几年创社六周年”为名,公开征聘“基本作家”二十位,并提出具体办法如下:
&&&&一、 为吸收新人,俾使武侠内容获得更新起见,本次征聘暂以初次写作者及已作尝试而未获成功者为主要对象。
&&&&二、 凡对国学有相当早已,文字方面有完全的运用表达能力,且自信富于情感与幻想这,均所欢迎。
&&&&三、 有意应征者,请先来函通知,并于三月底以前交一万字短文一篇;有现成作品者,可以作品代替。
&&&&四、 本社就所收短文与作品中比较选择,一经选定,该文作者即属本社作家。本社除将结果在本版各书胡总刊出外,并分别专函联络,约请撰写正式书稿,同时供应适合的故事与必要资料。
&&&&五、 首部作品,本社保有修改权;决定出版后酬劳一律以每本800元起付。
&&&&此外,为保证上述办法能够落实执行,该社“同时征求武侠故事百则”,内容于次:
&&&&凡有现成的武侠故事,或善于构想奇突而动人的故事,而无暇自撰成书这,可将其故事以《大纲》或《电影本事》之方式写出,投交本社。本社采用后,当视其价值,酬以最优厚之代价。编写“大纲”或“本事”时,请着重四个要点:一、写出故事开头的气氛。二、重要转折或关节至少须三个以上。三、结尾、四、标明主旨。
&&&&显然此番大美有备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次武侠征文比赛之不足;并有相关的配套措施,以资因应。尤其是它提出“武侠文坛新劲旅,大美阵容新血轮”及“老作家的温床,新作家的摇篮”这样铿锵有力的口号,为大美派账目,更令同行刮目相看。因此加盟该社及由其培养出的武侠作家亦复不少,约有慕容美、东方玉、东方英、丁剑霞、高庸、秦红、剑虹等多位。兹择要分述如下:
&&&&慕容美小说:计有《英雄泪》(1960)、《混元秘箓》(1960)、《黑白道》(1961)、《剑海浮沉记》(1961)、《血堡》(1961)、《风云榜》(1962)、《不了恩怨不了情》(1963)、《烛影摇红》(1964)、《公侯将相录》(1964)、《侠种》(1965)、《祭剑台》(1965)、《一品红》(1966)、《金步摇》(1966)、《金笔春秋》(1968)等十四部。
&&&&按:慕容美本病王复古(),江苏无锡人;学历不详,昔随青年军来台,从事税务工作多年。王氏青年时期颇爱好文艺,经常向台湾各报副刊投稿,曾用“劳影”、“笔鸣”等笔名发表中短篇小说,才华横溢,而引起文坛注意。据其自述,他早年受知于国民党文艺舵手张道藩氏,屡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奖励撰稿,本无意从事武侠创作。1957年左右,因读俄国著名小说家库普林(Kuprin)的代表作《爱玛》而深受感动,乃精心撰写娼妓小说《网》,投寄《中华日报》副刊主编林适存。不料此稿未及发表,即在台北各女作家争相传阅下,不慎遗失。王氏为此耿耿于怀,遂誓与文艺绝缘。
&&&&退出文坛后,王氏一心想在武侠圈中出人头地。1960年初,先以“烟酒上人”(平生爱好烟、酒)为笔名,撰写武侠处女作《英雄泪》及《混元秘箓》二书,未获重视。旋化名“慕容美”,改以诗情画意、亦庄亦谐的笔调,推出《黑白道》、《风云榜》诸作,大受读者欢迎:乃成为大美派王牌作家之一,与东方玉、秦红齐名。在同一时期,慕容美并应邀为春秋书系撰《金龙宝典》(1963)、《怒马香车》(1964)等书;为四维书系撰《留香谷》(1968)、《翠楼吟》(1967)等书;为南琪书系撰《解语剑》(1967)、《一剑悬肝胆》(1968)、《秋水芙蓉》(1970)等书。
&&&&最特别的是,在台湾知名武侠作家中,慕容美乃唯一将武侠创作当成副业(赚外快)的名家;迄至1979年始辞去税务员公职,专心写书。故与其他同行相较,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前后仅有三十五部。尝自嘲是“驼子摔跤,两不着地”!其实他的文笔、才情及小说艺术而言,是可与“武坛三剑客”分庭抗礼:因有“三剑一美”之目,享誉至今。
&&&&东方玉小说:计有《纵鹤擒龙》(1960)、《神剑金钗》(1961)、《情天剑侣》(1961)、《红线侠侣》(1962)、《翠莲曲》(1963)、《毒剑劫》(1964)、《石鼓歌》(1964)等书;联通春秋书系所出《飞龙引》(1965)、《九转箫》(1967)、《引剑珠》(1967)、《同心剑》(1968)、《武林玺》(1969)、《流香令》(1970)等书,共有十余部。
&&&&按:东方玉本名陈瑜,字汉山,1923年生,浙江余姚人,上海诚明文学院中文系毕业;曾创办《岭梅诗刊》,做过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秘书。在职期间,即应邀为《台湾新生报》撰写武侠处女作《纵鹤擒龙》:书中除大量采用还珠楼主小说奇妙素材、神化武功外,并“寓反共于武侠”,以“赤衣匪教”影射中共组织及毛泽东、周恩来一下红军各老帅,为“反攻文学”建立奇功,因而一举成名。陈氏乃辞去党团职务,专事武侠创作;被大美书系彭伟“自由中国武侠权威作家”、春秋书系捧为“武侠泰斗”之一(与卧龙、诸葛并列)。实则其作品颇多自我重复,陈陈相因,名过其实。
&&&&陈氏颇具国学修养,文笔亦佳。1960年代前半期多为大美书系供稿,后半期则转为春秋书系协作;其跨越两家出版社,平分秋色,亦为异数。1970年以后,因得《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赏识,东方玉小说(由《流香令》到《泉会侠踪》,共看出十三部)竟连载于该报副刊逾十年之久,可谓一枝独秀!乃成为古龙意外最当红的武侠作家。迄1990年封笔位置,其作品多达五十部,仅次于诸葛青云、云中岳、古龙。
&&&&万年陈氏以写诗、练气功自娱,曾历任中华甲辰书画协会秘书长、世界诗人大会总顾问及世界气功学会理事等要职,为人生留下辉煌的记录,殆非同辈武侠名家所及。
&&&&东方英小说:计有《河汉三箫》(1962)、《竹剑凝辉》(1963)、《铁血江湖》(1963)、《武林潮》(1965)、《道与魔》(1966)、《烈日飞霜》(1967)、《魔侠传》(1968)、《血路》(1969)、《铁胆雄心》(又名《霹雳连珠》,1969)、《龙种凡胎》(又名《紫镖囊》,1970)等十余部。
&&&&按:东方英本名卢让泉,1919年生,湖南长沙人;为中央军校十七期运输科毕业,曾任国防部上校高参。1962年退役后,即专为大美书系撰稿;被冠以“正宗侠情王牌”及“情节派王牌”作家称号,有名于时。
&&&&丁剑霞小说:计有《神箫剑客传》(1961)、《八方风雨会中州》(1961)、《逍遥游》(1962)、《一剑横天北斗寒》(1963)、《玉牒金刀》(1963)、《还珠记》(1964)、《十年一觉英雄梦》(1966)等书。
&&&&按:丁剑霞生平不详。据大美出书广告称,丁氏撰武侠小说纯属业余爱好。由其成名作《神箫剑客传》以“井冈山毛帮”影射中共的借古讽今手法来看,很可能彼时身在党政军机关服务,与东方玉如出一辙。丁氏作品不多,常拾还珠楼主之余唾,水平一般;但大美书系却冠以“正统派首席作家”名号,令人突兀。
&&&&高庸小说:计有《感天录》(1962)、《长恨天》(1962)、《圣心劫》(1964)、《罪剑》(1965)、《天龙卷》(1966)、《玉连环》(又名《霸剑豪门》,1966)、《风铃剑》(1968)、《大悲令》(1969)、《侠义行》(1970)、《纸刀》(1970)等书。
&&&&按:高庸本名王泽远(),四川西充人,曾就读于重庆巴蜀中学及广益中学。其父陆军上将王瓒绪与杨森老将齐名,号称“四川王”。因是“衙内”出身,自幼即养尊处优,嗜读杂书,以致学业中辍。抗战胜利后,赴沪求学;旋因国共内战故,十六岁及随海军来台。1955年以少尉军官退伍,独自经营租书店,始与武侠结缘。
&&&&1959年王氏先以“令狐玄”笔名,为明祥出版社撰武侠处女作《九玄神功》及《绣剑瘦马》、《蜒蚰儒衫》等书;并为第一出版社撰《血影人》、《残剑孤星》等书,多诡怪离奇,未如理想。1962年改笔名为“高庸”(取“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参加大美书系首届武侠征文比赛,卒以《感天录》入选佳作,从此乃正式台上武侠长征之途。其代表作《天龙卷》(1966)连载于新加坡《南洋商报》时,因笔名和金庸相近,编者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乃情商高庸易以“林非”之名发表;香港《武侠世界》则改名为《空门三绝》予以转载,轰动一时。迄至1977年高庸“封剑”应聘中华电视台编剧为止,一共写下二十八部武侠作品(加计令狐玄部分),瑕瑜互见。
&&&&秦红小说:计有《无双剑》(1963)、《武林牢》(1964)、《英雄路》(1965)、《九龙灯》(1966)、《迷侠》(1967)、《断刀会》(1967)、《戒刀》(1968)、《过关刀》(1968)、《蹄印天下》(1969)、《一剑破天荒》(1970)、《千乘万骑一剑香》(1970)等书。(关于其人其书简介另详本章第五节)
&&&&剑虹小说:计有《人头塔》(1961)、《无情灯》(1962)、《生死门》(1962)及《少年头》(1963)等书。其中《少年头》获大美第二届武侠征文比赛佳作奖,同时入选者尚有范瑶《烈妇血》(1963),余皆乏善可陈。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翎燕,本名缪伦;1931年生,河北人,国军政工干校毕业。在职时以《绝柳鸣蝉》(1961,大美版)、《剑鞘琵琶》(1961,黎明版)二书成名;并曾应邀参与《群英会》、《武林十字军》集体创作,颇受重视。但因其书大多由黎明出版社印行,故不能列入大美派作家行列,特附志于此。
&&&&总之,大美书系所谓“首倡武侠小说革新运动”固是良法美意,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乎为继,终成画饼。好在有慕容美、东方玉、东方英、高庸、秦红等长期效力;有曾广邀诸葛青云、孙玉鑫、独孤红等名家助拳,乃可与真善美、春秋二大书系争一日之长短,亦堪告慰武坛。
&&&&四、“四维”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四维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发行人是姚萧明珍。曾连续六年出版“周年纪念特选佳作”,培养了一批武侠作家,如武陵樵子、柳残阳、云中岳、秋梦痕、忆文、雪雁、范瑶等。兹择要分述如下:
&&&&武陵樵子小说:计有《十年孤剑沧海盟》(1960)、《征尘万里江湖行》(1962)二部曲、《水龙吟》(1961)、《断虹玉钩》(1963)、《玉辔红缨》(1964)、《绛阙虹飞》(1965)、《牧野鹰扬》(1966)、《草莽群龙》(1967)、《屠龙刀》(1967)、《朱衣骅骝》(1969)、《踏沙行》(1970)等书。
&&&&按:武陵樵子本名熊仁杞,1910年生,湖南人。任职国防部上校高参时,即从事武侠创作;最早以《十年孤剑沧海盟》及《灞桥风雪飞满天》(1961,明祥版)二书成名。1962年熊氏与同僚卢让泉(即东方英)一齐退役,即专为四维书系撰稿,驰誉一时。
&&&&柳残阳小说:计有《玉面修罗》(1961)、《天佛掌》(1962)、《金雕龙纹》(1963)、《骠骑》(1964)、《搏命巾》(1965)、《枭霸》(1966)、《枭中雄》(1967)、《大野尘霜》(1968)等书;加计早期新生出版社所印《魔尊》(1964)、《金色面具》(又名《荡魔志》,1962)、《霸锤》(1969),以及春秋出版社所印《断刃》(1968)、《血笠》(1968)、《千手剑》(1968)、《渡心指》(1970)等书,亦有十余部之多。
&&&&按:柳残阳本名高见几,1941年生,山东青岛人;员林崇实高工毕业,曾任合作社员。因其少年时好勇斗狠,混过帮派,故对黑帮内幕知之甚详。1961年以“柳残阳”为笔名撰武侠处女作《玉面修罗》,获选为四维书系“周年纪念特选佳作”;而从第五集其,其原刊本封面即题署“武陵樵子校”,具见老前辈爱护后进之心。类此者亦颇不乏人。
&&&&由是在武陵樵子把关润色下,柳残阳早期作品文情跌宕,斐然可观,颇受读者欢迎。惟自1966年陆续推出《枭霸》、《枭中雄》孪生兄弟作起,柳残阳却改弦易辙,独创“铁血江湖派”:以描写帮会组织、独行侠盗、职业杀手之生态、习性及其行为模式为诉求重点,乃自成一家。但因笔下杀伐太惨,血肉横飞,令人不忍卒睹:致令社会评价两极化,而为仁者、智者所不取。此后由于老成凋谢,柳残阳红极一时,与古龙、东方玉、独孤红并列为台湾最畅销的武侠作家。迄至1990年为止,他一共写下四十多部武侠长篇,中短篇小说无数,堪称是以为允文允武的“江湖怪杰”。
&&&&云中岳小说:计有《剑啸荒原》(1964)、《亡命之歌》(1965)、《天涯路》(1965)、《古剑忏情记》(1966)、《大地龙腾》(1966)、《绝代枭雄》(1967)、《剑影寒》(1967)、《八荒龙蛇》(1968)、《风尘豪侠》(1968)、《铁胆兰心》(1969)、《剑垒情关》(1969)、《匣剑凝霜》(1969)以及《青锋惊雷》、《苍野龙翔》等书。
&&&&按:云中岳本名蒋林,1930年生,广西南宁人。中央军校二十四期毕业,来台后进入陆军特种部队服务,担任教官。蒋氏自幼习武,曾练就一身技击功夫,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空手入白刃”,力敌三五人。1963年身为武术高手的蒋林一时技痒,遂利用业余时间,以“云中岳”笔名试撰武侠处女作《剑海情涛》,向黎明出版社投稿;不了出版后,竟大为畅销。蒋氏受此鼓励,翌年即以少校军阶提前退役;旋应邀加盟四维书系,专事武侠创作,与柳残阳齐名。其《古剑忏情记》且获该社成立六周年纪念“特选佳作”,有后来居上之势。
&&&&云中岳文笔洗练,尤精通明史掌故:对于明代典章文物制度及风俗民情之娴熟,已不亚于学者专家。故其每部武侠作品凡涉及史料部分皆有根有据,求真求实。这在当时绝大多数作家惟恐触犯禁忌(如南宋、南明均象征末世衰亡之兆)而相率逃避史实的武坛上,堪称异数!而云氏却能悠游于历史与武侠之间,左右逢源,自得其乐,洵为内外兼修的“武林奇人”。迄至二十世纪末,他一共写下七十多部作品(包括中短篇):自认为《京华魅影》是其“最爱”,为半生戎马生涯写照。而早期《大地龙腾》、《八荒龙蛇》、《草莽芳华》等书皆属上乘佳构,不可多得。
&&&&忆文小说:计有《疤面人》(1963)、《虎子雄心》(1964)、《冷雨香魂》(1965)、《绣衣云鬓》(1966)、《金杖萤光》(1966)、《擒凤屠龙》(1967)、《魔掌佛心》(1967)、《金斗万艳杯》(1967)、《玉女奇侠》(1968)、《气傲天苍》(1968)、《剑花吟》(1969)、《纵横天下》(1969)、《傲视群雄》(1970)以及《双剑侠》、《奇麟异凤》、《争霸武林》等书。
&&&&按:忆文本名周健亭(),山东临清人,学历不详。1962年为南琪书系撰武侠处女作《翠蝶紫虹》成名;旋加盟四维书系,长期效力,作品颇多。
&&&&秋梦痕小说:计有《烽火武林》(1962)、《雷炼神锁》(1963)、《翠堤潜龙》(1963)、《海角琼楼》(1964)、《大盗大道》(1965)、《万世雷池》(1966)、《黄金客》(1966)、《睥睨群伦》(1967)、《苦海飞龙》(1968)、《日月无光》(1968)、《凤凰神》(1969)、《黄沙梦》(1970)等书。
&&&&按:秋梦痕本名邓政(),号“梅庵居士”,湖南邵阳人。早年失学,为行伍出身,曾任海军“成功队”(类似蛙人部队)士官;1960年退役后,以嘉义月眉国小为家,始投身武侠创作行列。其书取径于还珠楼主,惟多神怪性而乏人文性,故一般评价不高。
&&&&雪雁小说:计有《翠梅谷》(1964)、《龙剑青萍》(1965)、《玉剑霜容》(1965)、《藏龙鼎》(1967)、《铃马劫》(1967)及《冷剑冰心九州寒》、《邪剑魔星》、《湖海游龙》等书。
&&&&按:雪雁本名薛东正,1941年生,山东人士。出身于地主家庭,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1985年荣任台东农工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薛氏就读大二时,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乃以处女作《血海腾龙》(1963)向新生出版社投稿,获得采用。后加盟四维书系,即以写武侠小说为副业;迄至1970年以后封笔,始专心教职。
&&&&范瑶小说:计有《炼神记》(1965)、《神眼劫》(1965)、《花衣死神》(1965)、《夺命神卜》(1966)、《江湖一蛟龙》(1967)等书。
&&&&此外陈青云虽以“鬼派”大本营—清华(新台)出版社起家,但1960年代后期亦曾为四维书系效力。计有《黑儒传》、《索血令》、《复仇者》、《孤星零雁记》、《残红零蜨记》、《血剑留痕》、《怒剑飞魔》等书;各约二、三十集不等,为中下阶层读者所欢迎。
&&&&总之,四维书系品流甚杂,亦无商业道德可言。最令人诟病这,厥为假冒上官鼎之名出版《瑶台怨》(1964)、《阳关三叠》(1970)、《古道》(1971)等书,而引起作者本人异议。实则刘氏兄弟仅为四维写过半部《金刀亭》(集)、,即于翌年登报公开宣布封笔,相率出国留学。故此冒名伪作概与正牌“上官鼎”无关。惟影响所及,导致1970年代坊间大量炮制上官鼎伪书;四维出版社当为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五、“海光”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海光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负责人是黄根福/黄克平,原由海光租书店起家;出版武侠书后,即自兼总经销业务。其经营方式类似春秋出版社(吕氏书店):旗下作家有独抱楼主、萍飘生、欧阳生、白虹、公子羽、公孙龙等人。当时除独抱楼主是异军突起之外,其他皆未成气候。故1965年左右海光即后力不继,宣告鞋业,其市场占有率较黎明、先锋等二级书系犹次;早年也只有靠独抱楼主一柱擎天,勉撑大局。
&&&&惟由1960年底海光出版社刊登的“发掘新作家,创造新风格”征稿启事中显示,该社对于作者的权益保障,似比一般武侠出版商为优。即在“稿酬面议”外,另订给付作者版税的办法:
&&&&(A)二千册以内无版权税。
&&&&(B)二千册以上者付予作家版权税为定价百分之五。
&&&&如果所说属实,则其出版条件之优厚对作者可谓非常有利。但据当年海光台柱独抱楼主回忆说,印象中似乎并无其事,很可能只是一种宣传伎俩而已。但不知何故,该社始终未能培养出一批武侠生力军,以与其他书系抗衡。故字独抱楼主封笔后,海光即因缺少名手号召而欲振乏力,过早退出武侠出版行业。正因如此,其原刊本在市场流通不多,笔者仅可就其早年出版概况分述于次。
&&&&独抱楼主小说:计有《南蜀风云》(1960)、《青白蓝红》(1960)、《璧玉弓》(1960)、《恩仇了了》(1960)、《古玉玦》(1961)、《叱咤三剑》(1961)、《七巧铃》(1962)等书;加计大美书系所出《双剑忏情录》(1961)、《迷魂劫》(1961)、《人中龙》(1961)以及春秋版《金剑银衣》(1962,笔名冷朝阳)等早期作品,亦有十一部之多。
&&&&按:独抱楼主本名杨昌年,1930年生,湖南湘阴人。因早年丧父,贫苦失学,故十六岁即投笔从戎。1947年奉母来台,始继续完成学业。1955年杨氏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曾任师大附中教员,后更历任静宜、政大、师大各校讲师、教授及系主任等职。2000年从师大退休,一生致力于现代文学、古典小说之研究,成果极为丰硕。学术专著计有:《现代诗的创作与欣赏》、《现代散文新风貌》、《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合著)、《古典小说名著析评》、《聊斋志异研究》等十余种。此外,尚有短篇小说集《会哭的树》及《相见争如不见》等作品,堪称学界/文坛多面手,不拘一格。
&&&&据知,杨氏昔在师大附中任教时,开始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自谓最欣赏还珠楼主、王度庐等前辈名家作品;而在同辈作家中,则坦承受司马翎影响较大。由是乃利用课业余暇从事武侠创作,前后达三年之久。其代表作《璧玉弓》文笔典丽,故事曲折离奇之至:享誉历久不衰,足可与“武坛三剑客”同期作品一较高下。特其写情写欲之活色生香,堪称独步:故此书分集出版时,常遭撕页之厄。至若杨氏诸作演武叙事之神奇莫测,亦多脍炙人口,可谓红极一时。
&&&&萍飘生小说:计有《武林恩仇录》(1959)、《京华侠踪》(1959)、《断魂镖》(1960)、《无情宝剑有情天》(1961)、《联剑扬镖》(1961)等书。另有《剑底鸳盟》、《龙腾虎跃》、《钝剑缺刀》及《阎王令》诸作则出版情况不明。
&&&&欧阳生小说:计有《龙翔凤舞》(1960)、《风虎云龙》(1961)、《蟠龙剑》(1961)等书。另有《至尊刀》、《龙马金戈》诸作则出版情况不明。
&&&&其他:如白虹《剑气冲霄录》(1960)、《奇正十三剑》(1961)、公子羽《浩气英光》(1960)、《虎爪蛇剑》(1960)、《七巧连环镖》(1960)、公孙龙《碧血江山儿女情》(1960)、《紫龙印》(1960)、石磊《一剑震武林》(1960)、《江湖行》(1961)、玄弓《香冷金猊》(1960)、《骷髅剑》(1961)、金羽《玄弓》(1961)、《剑影琴心》(1961)以及古龙《游侠录》(1961)、伴霞楼主《了了恩仇》(1960)等等。
&&&&在这批武侠杂牌军中,古龙刚出道,只是客串;而伴霞楼主与独抱楼主的小说书名正好颠倒过来(《了了恩仇》→《恩仇了了》),则是由于伴霞楼主提前解约,出版社被迫请独抱楼主另开新书,予以反制之故。至于白虹作品则另见“清华—新台”书系,在此不赘。
&&&&六、“清华—新台”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清华书局(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代末,发行人是陈葆祺,原由新台书店出租小说起家。出版武侠书后,封底标明出版者为清华书局,印刷者为清华书局印刷所,但封面却标明新台书店印行。因此不知情者常误以为是两家出版社,实为一套人马、两块招牌之故。
&&&&1960年代初,新台书店曾两次举办“十二万元征稿”活动,令应征者趋之若鹜。惟如此大手笔却未发掘出什么武侠新秀,反倒是在重金礼聘之下,先后有上官鼎、南湘野叟、陈青云、田歌、白虹、兰立、晓风、冷风、履云生、欧阳云飞等加盟该书系,长期撰稿。
&&&&1975年以后,“清华—新台”书系与“明祥—新星”书系合并:前者只负责印行,而统一由新星出版社重出旧书。兹择要分述于次。
&&&&上官鼎小说:计有《芦野侠踪》(1960)、《剑毒梅香》(代古龙续完,1960)、《长干行》(1961)、《铁骑令》正续集(1961)、《七步干戈》(1963)、《侠骨关》(1964)等书。
&&&&按:“上官鼎”为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三兄弟集体创作之笔名,隐喻三足鼎立之义;而实以刘兆玄为主要执笔者。他生于1943年,湖南衡阳人;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交通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要职。
&&&&据知,刘氏兄弟自幼均嗜读武侠小说:1959年夏,刘兆玄考上台北师大附中,为了挣零用钱,便拉了四哥兆藜、六弟兆凯,以“上官鼎”笔名合写处女作《芦野侠踪》,向新台书店投稿,幸获采用(列入1960出版品),由是收到很大的鼓舞。不久,因偶见新台书店(兼营小说出租业务)贴出“急征武侠小说快手”告示;一问之下,始知刚出道的古龙写完三集《剑毒梅香》后,即不告而别。出版社无奈,只好公开征求代笔者。由于刘氏兄弟此前已有“成功出书”的经验,乃大胆应承下来,这便是上官鼎三兄弟与武侠结缘之始。
&&&&持平而论,上官鼎成名作《沉沙谷》(真善美出版社,1961)及代表作《七步干戈》(清华出版社,1963)均写得文情并茂,摇曳生姿。特其表彰“英雄出少年”的浪漫精神、理想色彩,而以手足之情、朋友之义为依归,尤足令人激赏。可惜诸作多出于三兄弟“车轮战”之手,文笔忽好忽坏,水平殊不一致;故常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但刘氏兄弟毕竟以丰厚稿酬完成大学学业,进而出国深造,取得理工博士学位;乃为众所钦羡,平添一段“武林佳话”云。
&&&&南湘野叟小说:计有《玉佩银铃》(1959)、《恨海情天》(1960)、《金银双燕》(1961)、《碧岛玉娃》(1962)等书。
&&&&按:南湘野叟本名谷冶心,湖南人士,生平不详。1961年3月曾为《玉佩银铃》、《恨海情天》二书的原创性问题,与诸葛青云在《征信新闻》报上大打笔墨官司,以是名声大噪。其出道甚早,年纪亦较长,大约为评书名家孙玉鑫同辈人物。谷氏在1960年代成书不多,但至1980年代,以“南湘野叟”挂名的武侠小说竟多达四五十种,姑且存疑。
&&&&陈青云小说:计有《铁笛震江湖》(1962)、《音容劫》(1962)、《血魔劫》(1963)、《残肢令》(1963)、《鬼堡》(1964)、《血剑魔花》(1964)、《丑剑客》(1965)、《死城》(1965)、《剑冢痴魂》(1966)以及《血榜》、《残人传》、《血帖亡魂记》等书,为“鬼派”大当家。
&&&&田歌小说:计有《天下第二人》(1962)、《阴魔传》(1962)、《血河魔灯》(1963)、《人间阎王》(1963)、《武林末日记》(1963)、《黑书》(1964)、《血路》(1964)、《车马炮》(1964)、《南北门》(1964)、《鬼歌》(1965)、《天地牌》(1965)以及《心灯劫》、《血屋记》、《魔影琴声》、《鬼宫十三日》等书
&&&&按:田歌本名陈中,别署“晨钟”,台湾人,生平不详。其笔法、意构与陈青云如出一辙,无不以武林狂人或屠夫“血洗”江湖为故事主题。其特点是:黄山、古墓、死亡、尸体、冤魂、浩劫、仇恨……格调极低,俗不可耐,为鬼派“天下第二人”。另如江南柳《血雨腥风》(1963)、孤独生《血神》(1963)、《血海残魂》(1963)、《血光魔影》(1964)、陈文清《万劫魔宫》(1963)、《无极狂魔》(1964)、《骷髅血旗》(1965)及若明《血谷幽魂》(1964)等等,皆属此类滥恶之作。观其书名,即可思过半矣。
&&&&白虹小说:计有《天残七鼎》(1961)、《吼血箓》(1962)、《七聚三合剑》(1962)、《血河车》(1963)、《炼魂钟》(1963)、《神剑天弓》(1964)及《飞云逐月录》等书。其文笔不俗,惜未卓然成家。
&&&&兰立小说:计有《一鳞半爪》(1962)、《狂箫怒剑》(1963)、《长生殿》(1964)、《吞天铁血旗》(1964)、《天火炉》(1965)、《沙漠飞驼》(1965)等。另如《剑底游龙》、《玉龙血剑》、《玉狮》、《血仇恩情》等书,则由奔雷出版社印行。
&&&&晓风小说:计有《挑灯看剑录》(1962)、《古堡蛟龙》(1962)、《屠龙惊风》(1963)、《魔影香车》(1963)、《黑谷神魔》(1964)、《大漠惊魂》(1964)、《草莽龙蛇》(1965)、《银河古鼎》(1965)以及《雨横风狂》、《牛鬼蛇神》等书。
&&&&冷枫小说:计有《金钩挂玉》(1962)、《蓝鹰神剑》(1962)、《沉剑潭》(1963)、《雪山盟》(1963)、《天龙环》(1965)及《九指神剑》、《玉菩提》等书。
&&&&履云生小说:计有《金兰碑》(1961)、《笛语弦心谱》(1962)、《青牛怪侠》(1962)、《烈马传》(1963)、《雷霆印》(1964)、《无缘刀》(1965)、《红叶萧萧无情谷》(1965)等书。
&&&&欧阳云飞小说:计有《无影门》(1963)、《地狱门》(1963)、《毒龙谷》(1964)、《魔妓》(1965)、《魔鬼书生》(1965)及《鬼王笛》、《乞丐王子》等书。基本上亦可归类于“鬼派”一脉,乏善可陈。
&&&&早期“清华—新台”书系上有曹若冰《宝旗玉笛》正续集、《龙飞凤舞碧云天》、《剑气撼山河》、易樵生《丹旗镇五岳》、《圣剑镇八荒》、《雕剑镇武林》以及金陵《亡魂谷》、《月落乌啼》、《傲视苍穹》等书。惟缘起缘灭,为时均不长。
&&&&总之,改书系除早期出版上官鼎、白虹等优良作品赢得社会好评外,概为“鬼派”武侠小说之天下。尤其是后来新星出版社兼并清华书局,特为陈青云、田歌旧作大张其目,乃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排挤效应:对于台湾武侠小说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破坏力。
&&&&七、“明祥—新星”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明祥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代末。发行人是费明洋。1961年该社曾邀集所谓“八大名家”联合纸笔,出版《武侠天下》专刊;尽管为期不久,无疾而终,亦风光一时。该社最早为萧逸、令狐玄(即高庸)、古龙、古如风等武侠新秀的创作摇篮;却因经营不善,而未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余除老作家蛊上九外,多为散兵游勇,皆不成气候。因此明祥与海光一样,在1960年代中期即逐渐式微,令人惋惜。
&&&&新星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代末,发行人是陆义仁。因起步较晚,并未培养出任何知名作家,只能靠“打游击”讨生活。1975年左右,该社先后将明祥、清华二书系的版权买下;再委由清华/新台书店重印,吉明书局总经销。至此,该社乃成为“鬼派”武侠小说大本营;但也欲振乏力,不久即遭市场唾弃,而为25开大本武侠书所取代。今将早期明祥书系出版概况略述于次:
&&&&萧逸小说:计有处女作《铁雁霜翎》(1960)、《七禽掌》(1960)、《浪淘沙》(1961)、《天魔卷》(1963)等书。、
&&&&蛊上九小说:计有《剑语梵音录》(1959)、《云天剑华录》(1960)、《河岳流云录》(1961)、《天涯恩仇录》(1961)及《双瑛复仇记》、《双剑冢》等书。
&&&&令狐玄小说:计有处女作《九玄神功》(1959)、《绣剑瘦马》(1960)、《蜒蚰儒衫》(1960)、《毒胆残肢》(1961)等书。
&&&&其他:如《失魂引》(1961)、《剑客行》(1962)、《无情碧剑》(1964,疑伪作)、凤雏《古剑凝霜》(1961)、《俏红线》(1961)、五华山民《双剑春秋》(1961)、《玉笛黄衫》(1961)、《八千里路云和月》(1962)、齐东野《石破天惊录》(1961)、《一剑千劫录》(1961)、怡红生《玉燕金虹》(1961)、《太虚混元剑》(1961)等等。以及武陵樵子《灞桥风雪飞满天》(1961)、古如风《金佛》(1961)、醉仙楼主《北天山》(1962)、伴霞楼主《龙岗豹隐》(1962)等客串制作,皆为数不多,聊备一格而已。
&&&&总之,明祥出版社的经营确有问题。如诸葛青云《豆蔻干戈》(1961)、《玉杖昆吾》(1961)二书即因故而由春秋出版社接手印行,即为显例。是以明祥初起时意气风发,颇有席卷“武侠天下”之志;未几即因人谋不臧,而风流云散。否则萧逸等新秀多由此发迹,大可倚为长城;又何致于为人作嫁而坐失良机呢!明祥兴衰之速,殊可发人深省。
&&&&八、“南琪”书系作家作品举隅
&&&&南琪出版社成立于1965年,发行人是黄仲全。初由南琪书社起家,从事批发通俗小说业务;并与华源出版社结盟合作,凡华源所出武侠书,均标明南琪出版社印行。因此该书系最早可上溯到1961年,为萧瑟、晨钟(即田歌)、温玉、幻龙、金鼎等二三流武侠作家初出道之温床,本无可称述。但在1970年代中,该社却抓住商机,大量出版古龙、卧龙生、孙玉鑫、柳残阳乃至司马翎、司马紫烟等小说:或真或伪,或真伪参办,莫可究诘。(如挂名上官鼎作者全属伪书。)今将其早期武侠小说出版概况略述于次:
&&&&萧瑟小说:计有《碧眼金鹏》(1963)、《大漠金鹏传》(1965)二部曲、《神剑射日》(1965)、《淬剑炼魂录》(1966)、《潜龙传》(1967)、《神火焚天》(1967)、《铁剑金蛇》(1969)等书。
&&&&按:萧瑟本名武鸣,生平不详。闻以《旋风曲》(?)起家,1963年因撰《落星追魂》(旋风出版社印行)而成名。同年仿司马翎《剑气千幻录》人物、布局作《碧眼金鹏》(坊间皆误为《碧眼金雕》)。居然有三分神似;而其演武写情亦有所发展,奇幻处尤有过之。萧瑟文笔流畅,可列入二流武侠作家之首;惟其良莠不齐,致难成大器。
&&&&晨钟小说:计有《阴阳剑》(1961)、《剑海飘花梦》(1962)、《血龙传》(1962)、《魔窟情锁》(1963)等书。(另见田歌小说书目)
&&&&幻龙小说:计有《冷虹剑》(1962)、《苍穹血影》(1962)、《杀星末日》(1962)、《孤天星月》(1963)、《闪电惊虹》(1963)、《傲视江湖》(1963)等书。
&&&&温玉小说:计有《剑玄录》(1965)、《尼婴记》(1966)、《圣剑凡心》(1966)、《独臂双流剑》(1967)、《传灯录》(1968)、《风流箭》(1968)等书。
&&&&金鼎小说:计有《血劫》(1962)、《魔剑》(1962)、《雌雄榜》(1963)、《阎罗宴》(1964)等书,皆乏善可陈。
&&&&曹若冰小说:计有《空谷香》(1969)、《傲霜剑》(1970)、《魔中侠》(1970)及《独眼龙》、《双龙记》、《青衫游龙》、《女王城》、《绝情十三郎》、《断剑残情》等书。
&&&&按:曹若冰本名曹力群,江苏泰兴人,1926年生,学历不想。1960年由黎明书局出版处女作《玉扇神剑》,得到肯定,即专事武侠创作,惟无固定码头。1968年以后,方加盟南琪阵营,陆续出版了十余部小说,水平一般。而从1980年起,为了因应武侠市场之不景气,曹氏乃大量减少长篇创作,经常于《民族晚报》发表武侠小品(一日刊完),达数十篇之多。其最后一部武侠长篇《漂泊英雄剑》(1985)曾于《台湾时报》连载,但未见出版,不知何故。
&&&&另在成名作家中,司马紫烟交南琪出版的作品较多:计有《千树梅花一剑寒》(1964)、《孤剑行》(1965)、《金陵侠隐》(1968)、《情侠》(1970)、《英雄岁月》(1970)、《一剑寒山河》(1970)等六部。而1961年南琪重印卧龙生处女作《风尘侠隐》(1957),用为老点新闻第一炮,尤引人注目。
&&&&总之,1960年代南琪书系人单势孤,敬陪末座。惟自1973年起,古龙与春秋吕氏交恶,其作品大半为南琪取得,计有《九月飞鹰》)(1973)、《火并》(1973)、《大游侠》(1973)、《多情环》(1974)、《天涯•明月•刀》(1974)、《剑•花•烟雨江南》(1974)、《金剑残骨令》(1974)、《武林七灵》(1974)、《风云男儿》(1974)、《边城浪子》(1976)、《白玉老虎》(1976)等等:其中不乏旧书重刊、改头换面之作。
&&&&此外,挂名卧龙生的小说亦多:如《摇花放鹰传》(1970)、《烟锁江湖》(1971)、《玉手点将录》(1971)、《金凤剪》(1972)、《无形剑》(1973)、《花凤》(1975)、《金笔点龙记》(1975)等书,多属泛泛之作。
&&&&至于司马翎后期作品,除《人在江湖》(1975)尚多可观者外,余如《情侠荡寇志》(1974)、《白刃红妆》(1974)、《杜剑娘》(1975)及《艳影侠踪》(1975)等书,则虎头蛇尾,真假参半,多由他人续完;其他名家更无论矣。
&&&&最离谱的是,南琪主事者竟乘司马翎移居香港(因故不能返台)之际,毛用司马翎笔名大量盗印金庸小说:如《剑客书生》、《独孤九剑》、《神武门》等伪书皆是。而南琪置原作者于不顾,恣意妄为,尤无商业道德可言。至此,台湾武侠小说江河日下,乃步履蹒跚走向衰亡之途。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有进一步的论述,兹不再赘。
&&&&武侠专门杂志、插图以及其他
&&&&以上笔者针对1960年代台湾八大武侠书系的作家作品粗略新型了一番统计与回顾:虽然不够周延,亦足可看出当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况。而在武侠杂志方面,除最早期的《武侠小说旬刊》(1957年由玉书出版社发行)外。尚有《艺与文》月刊(1960年由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伴霞楼主等合办)及《武艺》半月刊(1970年由春秋出版社发行);可惜多不能持久,坊间仍为香港所出《武侠春秋》、《武侠世界》之天下。
&&&&一般而言,台湾武侠名家小说会同时交付岛内外报刊连载,久而久之,乃成为惯例;且往往连载未完而书已上市,读者亦是为理所当然。这种特异现象在1960年代的台湾屡见不鲜,甚至延续到1980年。而凡刊载于海外(如香港)报刊者,或改作者名,或改书名;或为主动,或为被动,以致造成一书二名及两个作者撰写同一故事的混乱情事。乃为有志研究者平添无穷阻力与困扰,令人伤透脑筋!故其著书立说每多舛错谬误,实因以讹传讹所致,亦莫可奈何。
&&&&令在小说插图方面,最早死真善美出版社于1957年所印东海渔翁《四海英雄传》(即香港老作家蹄凤著《游侠英雄传》)及《清宫剑影录》二部曲,每回附有三幅云君所绘插图,饶有故去。而从1959年起,真善美书系开始选择性的为武侠小说配图。如司马翎《剑气千幻录》前四集每回配两幅插图(画者不明),以后则无;陆鱼《少年行》每章则配一幅插图(画者“另人”);而上官鼎《沉沙谷》则自绘插图,别开生面;但古龙《孤星传》则全无插图。可见配图与否,并不一致;端由发行人主观认定,可有可无。
&&&&最特别的是,春秋出版社力邀“另人”为卧龙生《天香飙》所绘插图,每章多大四至十五幅不等,堪称所有武侠书之最。而先后由明祥、春秋两家出版社印行的诸葛青云《豆蔻干戈》,更急需采用另人、南丁、三毛、王三等四位画家的插图,乃首开一书多绘者的记录。至于其他书系所出小说亦间有配图,惟不及真善美、春秋两家之多。总之,此风延续至1965年为止,终不复见,也许是因当时武侠出书量太大,为图省事之故。
&&&&综上所述,1960年代台湾武侠名家辈出,是与八大书系彼此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掘人才、培养新秀种种努力分不开的。惟大美派“武侠小说革新运动”终究自拉自唱,未能获得同行回应,卒沦为梦幻泡影;亦当归咎于各大书系门户之见,不肯协力同心,共创未来。因此即令有大美当家人张氏大声疾呼,以及真善美当家人宋氏个别推荐新人新作,均无力振衰起敝;又何况“鬼派”小说以紫夺朱、戕害青少年呢!好在古龙后来居上,自1964年起即求新求变,力图打破传统武侠窠臼;进而鼓动风潮,造成时势,乃为台湾武侠进行曲谱出别开生面的新乐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连珠全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