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受持 法华经的人,提婆达多还会堕落?

法华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佛​教​经​典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浅释1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浅释12
佛​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7.4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1045|回复: 0
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二0四】龙女成佛---宣化上人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17:21 编辑
& & & & & & & & & & & & & & & &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
佛说完了以上的偈颂之后,告诉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过去无量劫前的那位把国家舍了,侍奉阿私仙的国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当时的阿私仙即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梵语。‘提婆’译为天,‘达多’译为‘热’,故名‘天热’。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善知识,也曾为释迦牟尼佛的师父。释迦牟尼佛曾当提婆达多的佣人,终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法。那么在释迦牟尼佛的本身,提婆达多不做他的善知识,却做他的恶知识,就是专门反对释迦牟尼佛,他大显神通,把释迦牟尼佛的五百个弟子都抢去了。这五百个弟子都被他以利诱所摄去。提婆达多企图破坏僧团,故别开生面,立五法:(一)尽形寿乞食。(二)尽形寿穿粪扫衣。(三)尽形寿露地坐。(四)尽形寿不食酥盐。(五)尽形寿不食鱼肉。专门与佛作对,要比释迦牟尼佛高一等。有些好高骛远的比丘,就跟著他学习。提婆达多也曾经出佛身血,一天,佛从灵鹫山下走过,他在山顶用一块大石头,往山下推。这时护法神著急起来,就用他的宝杵,把那块石头打碎,可是其中一块小石头刚巧打中释迦牟尼佛的脚指头。他又杀过阿罗汉,莲华色比丘尼是一位证果的阿罗汉,提婆达多一拳,就把她打死了,并且,他又破和合僧,令比丘众等不和。又唆使阿阇世王弑父弑母,所以五逆罪他都全犯了。虽然他是一位恶知识,专门从反面来与佛作对,可是将来他也会成佛。而实际上来讲,他已经在无量劫中成佛了。
& & & & & & & & & & & & & & & &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释迦牟尼佛说:从提婆达多,这位善知识来教我的缘故,所以使我圆成六波罗蜜(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现在再以我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来解释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一)修布施波罗蜜,解除自己的悭贪。(二)庄严自性菩提。(三)自利利他。(四)后世得大果,尊贵富有。
持戒波罗蜜:(一)修诸善灭诸恶业。(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住卧平安,身心愉快。(四)后世受涅槃乐。
忍辱波罗蜜:(一)能破不忍。(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彼此离怖畏。(四)后世没有嗔心,得眷属和气。不受苦恼,得涅槃乐。
精进波罗蜜:(一)能破懈怠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增长善法,故自利。不恼他,故利他。(四)以大力,得菩提。
禅定波罗蜜:(一)破散乱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身心寂静,故自利。不恼众生,故利他。(四)安隐得到究竟涅槃。
般若波罗蜜:(一)破无明。(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有智慧,故自利。又能教化众生,故利他。(四)得真正大智慧,除智慧障碍。
& & & & & & & & & & & & & & & &
佛圆满了六种波罗蜜,又得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能给众生乐,悲能拔众生苦,喜令众生生欢喜。舍,难舍能舍。佛以四无量心圆满菩提。成佛之后再用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佛又得三十二大丈夫相。藏教谓修持戒而得三十二相;通教谓修布施忍辱而得三十二相;别教谓修诸法空,而成就三十二相;圆教谓授记而成就三十二相。以上是由藏、通、别、圆来判这三十二相。佛又得到八十种随形相好。佛的圆满报身现出一种最殊胜的紫磨金色。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佛说法时,犹如狮子吼,无所恐怖,又有菩萨的四无所畏:(一)总持不忘,把所有的法记得一清二楚,故得善说法要无所畏。(二)尽知法药,知道那一种药来根洽某一种众生的病。(三)问答法无所畏。(四)能解众疑,说法无所畏。佛又用四摄法来摄受众生:1、布施。2、爱语。3、利行——身口意行善。4、同事——和众生做一样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佛又得到十八不共法。1、身无失:佛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保持法身慧命,没有过失,身不犯杀、盗、淫,故身无失。2、口无失:口所说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3、无忘:名念无失。4、无异想:佛唯有生生世世求无上觉道,没有其他的妄想和欲念。5、无不定心:佛不但没有其他的妄想,而且生生世世修持禅定,故有甚深妙定,心不散乱。6、无不知己舍心:佛对一切法悉知悉了,但是对一切法无所著住,把一切法舍了,故了无可得。7、意无减:佛生生世世愿意教化众生,接引有情,无退转心。8、精进无减:只有精进,没有后退的时候。9、念无减:念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的法,而不间断,时刻不减少。10、慧无减: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11、解脱无减:渐渐得到解脱,一天比一天自在。12、解脱知见无减。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14、一切口业,随智慧现。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过去的智慧无障。17、未来的智慧无障。18、现在的智慧无障。
这十八种的法唯佛独有,在菩萨、缘觉、声闻三乘不能共这十八种法,故名十八不共法。佛有无量神通,乃至于成正等觉,成就菩提。广度众生,皆是藉著提婆达多教化的力量,而成就佛道。
& & & & & & & & & & & & & & & &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佛又告诉诸四众,提婆达多从现在起到将来无量劫,当得成佛,名号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成佛的世界名天道世界。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个中劫。我们的世界每一增一减,为一劫。人寿以一百年减一岁,身高每一百年减一寸,由人寿八万四千岁,慢慢的减到十岁,从十岁又慢慢的增加到八万四千岁,故一增一减,名一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在二十个中劫,天王佛为所有众生广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这时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得证阿罗汉的果位,无量无边的众生发缘觉乘的心,有恒河沙数的众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他们都得到无生忍,到了不退转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旛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这时,这位天王佛所应该教化的众生,已经教化完了,所应度的众生也度尽了,佛圆满了他所发的誓愿,故入涅槃。佛在世时候,正法住世有二十个中劫。佛灭度后,将佛全身的舍利存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珍珠、玛瑙七宝造成之塔。塔高六十由旬(表示六度),纵广四十由旬(表示四念处)。所有的诸天人民,都用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旛、宝盖、伎乐、歌颂,恭敬礼拜、恭敬供养这七宝妙塔。在天王佛入灭之后,还有无量的众生,证得阿罗汉果;无量的众生,得辟支佛的果位;不可思议的众生,悉发菩提心,至不退转的果位。
& & & & & & & & & & & & & & & &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未来的世界中,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听到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心里没有染污法。净心信敬,而不怀疑。如果有人批评提婆达多是个恶人,那是大错特错。其实,他的确是一位大菩萨,只不过他现反面尊者相来助佛度人。要相信生生世世来反对你的人,或者给你苦头吃的人,都是在帮助你成佛的。这又好像在大冶洪炉里,锻炼一样,锻炼得一点习气毛病都没有了,心性柔和,若能如此,才算是‘真信’。能把所遭所遇的怨嗔恚恼,当成自己的真正善知识,真正能生出恭敬善知识的心。譬如钟需要用木锤来敲击它,才能发出洪声,真金需要用火来烧,才成精金。梅花需要经过一番寒冷,才芬芳四溢,所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虽然提婆达多所行所作很恶劣,但是我们若能对这一品不生分别心,不生疑惑,就是证明我们有真正的闻思慧和修慧,永不堕于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常常能供养诸佛,又能亲近三宝,得闻无上妙法。并且,能生到十方诸佛国土,亲闻妙法莲华经。即是莲华化生,九品莲华为父母。若生到天上,也同样受到最殊胜美妙的快乐。
& & & & & & & & & & & & & & & &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就在这个时候,下方的多宝佛驾到。跟随著他的侍者是一位菩萨,名叫智积。他对多宝佛说:‘我现在可回去了吗?’这时,释迦牟足佛告诉智积说:‘善男子!你再等一会儿。这里的法会中有一位菩萨,名文殊师利,你可以和他见面,互相认识,文殊师利是很有智慧的一位菩萨,你可以和他谈论妙法莲华经的道理,然后再回去吧!’
& & & & & & & & & & & & & & & &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坐在千叶的宝莲华上,莲华大如车轮,跟随他一起来到法会中的菩萨,也都坐宝莲华上,从盐海的龙宫,自然涌出,住于虚空中,而来到灵鹫山,佛说法之处。再从莲华下来,来到佛前,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礼拜完毕,又到智积所坐的位置,互相问讯,坐到一边。智积菩萨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仁者!您到龙宫去,教化了多少条龙呢?’文殊师利菩萨答曰:‘所度的龙,不可悉数,非口所能说出,亦非心可测量。你等一会儿,就可知道了。
& & & & & & & & & & & & & & & &
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 & 化度无量众& & 今此诸大会& & 及我皆已见演畅实相义& & 开阐一乘法& & 广导诸众生& & 令速成菩提
& & & & & & & & & & & & & & & & 就在文殊师利菩萨还未说完的时候,忽然有无数的大乘菩萨,坐宝莲华,从盐水海涌出,到释迦牟尼佛所在说法的灵鹫山,现出种种神通妙用,停住在虚空中。这些菩萨皆是文殊师利菩萨在海里所教化出来的。各个都具足行菩萨道,共同讨论六波罗蜜法。本来他们都是证得声闻的果位。但是,他们已回小向大,行菩萨道,所以,他们在虚空中先宣说声闻乘的行门,因为他们对大乘法还未深入明白。如今一切证得声闻乘及菩萨乘的圣人都一起发心修行大乘的空义,就是修行大乘的实相法门。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你问我在海里教化了多少众生之事,悉皆如是。’
当时,智积菩萨看见文殊师利菩萨所教化的众生,都是现在修行大乘空义的大菩萨,故以一首偈颂来赞叹文殊师利菩萨:
‘您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胜的尊者,故能教化无量无里的众生,行菩萨道。现在在这法华会中的一切众生朥已经看见了。您能流畅的演说一切妙法,令所有的众生明白大乘的实相意义。您又能开导阐明一乘的妙法,广泛引导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妙果。是我们尊敬信奉者。
& & & & & & & & & & & & & & & &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师利菩萨说:‘我在盐水海中,恒常一心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听了,心生怀疑,就问:‘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议的经,故称为一切经中的宝贝,世间上所希有。若有众生听见此经,能加紧精进努力修行此经,他是不是可以很快就成佛了呢?’文殊师利答:‘在盐水海里有一个龙宫,龙宫里的龙王,他有一位女儿,年龄才八岁,虽然她年纪小,但是有非常利根的智慧。她能知道众生前因后果,她得到十种陀罗尼的法。(陀罗尼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身口意清净,不犯身口意恶业。佛所说的诸法她都能明白。)所谓:秘密之藏是为此说而彼不知,为彼说而此不知的秘法,同说一法,但互相得到的义理都不同,故称秘藏。可是这八岁的龙女对诸佛所说的甚深秘密之藏,悉能受持读诵,都能一一明白,她又能人甚深禅定,而且还能了达诸法,在一刹那之间,发大菩提心,得永不退转,得辩才无碍。可是她慈念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犹如赤子,她的功德圆满,心里念法,口演说法,说的是微妙广大的法。她存有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的心,而且能谦让爱护一切众生。她的志气及意念都很柔和雅善,能速成菩提。’
& & & & & & & & & & & & & & & &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文殊师利菩萨提出龙女速成菩提之事,智积菩萨更生疑惑了,就问曰:‘我见释迦牟尼佛成佛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他在无量劫以前,行难行的苦行,一沙一尘、一毛一滴的积集功德。为求菩提的觉道,未曾躲懒偷安。我现在遍观这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犹如芥子那么小的地方,没有一粒微尘之处,不是菩萨舍弃身命的处所,为要救度一切众生的缘故。然后,众生度尽,方成佛道。我不信龙女能在一刹那之间就立地成佛了。’
& & & & & & & & & & & & & & & & 言论未讫。时龙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 & 遍照于十方& & 微妙净法身& & 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 & 用庄严法身& & 天人所戴仰& & 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 & 无不宗奉者& & 又闻成菩提& & 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 & 度脱苦众生
在文殊师利菩萨与智积菩萨议论未完的时候,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在法会中,恭敬顶礼诸佛菩萨,退坐一处,然后以一首偈颂赞叹多宝如来:‘佛能深远明白罪业及福相善恶的果报,故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超然成佛之相,因为身心清净,智慧的光明便能遍照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种微妙清净不可思议的法身,则得三十二种大人之相,这是因为佛已具足圆满六度波罗蜜。佛又以八十种随形好来庄严法身。是天人所顶戴敬仰,所有的龙神皆来恭敬,所有的众生没有不崇拜敬仰于佛。我又听闻成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证明,故我现在阐扬大乘教理,欲度脱一切众生离生死的苦海。’
& & & & & & & & & & & & & & & &
尔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在龙女说完这首偈颂以后,大智舍利弗尊者对龙女说:‘你所说立地成佛的事,真是令人难以相信。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呢?因为你是位女身。而女身是不清净的,含有污垢尘秽,非是成佛的法器。既然如此,为什么可以说你速得成就菩提呢?成佛的道路是非常的遥远广阔,所以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无量大劫,精进勤修苦行,积功累德,修六度万行,而今才得成就佛道。何况女身有五种障碍:(一)不能作大梵天王,因女身不清净。(二)不能作帝释。(三)不能作魔王。(四)不能作转轮圣王。(五)不能成佛。女身既有这五种障碍,又何能成佛呢?怎么可以说女身也可以成佛呢?’
& & & & & & & & & & & & & & & &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其实,舍利弗尊者在维摩经上,已经知道没有男女相可得,但是,为什么他又在这妙法莲华经的法会中怀疑龙女成佛的事呢?这是因为他要为一切众生而请问这种法,恐怕众生在这情形之下,心生怀疑,不相信这部法华经,所以他代表众生请法。本来舍利弗尊者和智积菩萨都明了没有男女相可得,但一般凡夫的看法,就有男女相之分。故舍利弗尊者故意跟龙女来一番辩论,为一切众生开权显实。
这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超越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宝贵,她手持这一宝珠来供养佛,佛即刻接受了。龙女对智积菩萨与大智舍利弗尊者说:‘我呈献这颗宝珠给佛,佛已接受了,你们说此事的发生是否很快?’他们说:‘是很快的。’龙女说:‘以你们两位的威神力来观察我成佛,比刚才我供养世尊还要快。’即时,在法会中,皆见龙女,在一刹那之间,现男子身,圆满菩萨的行门,立刻往南方的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上,莲华化身成佛了。若人要得到莲华化身,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具足八种因缘:(一)甚至把生命舍去,也不说他人的过错和是非。(二)变化人来皈依三宝,而且还能化一切畜生都来皈依三宝,行菩萨道。(三)安止一叨,即一切善事都把它放在菩提心里。(四)修清净梵行,不贪、不嗔、不痴,来精修梵行。(五)造佛形像,安放在莲华座上。(六)能除众生爱恼。(七)与贡高者,能对他谦下。(八)不恼他人,不令他人生烦恼。所谓正觉,就是没有妄想。这时,龙女即身成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无上妙法。
& & & & & & & & & & & & & & & &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在龙女到南方无垢世界演说妙法的时候,在娑婆世界很冬的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看见龙女成佛,普为当时法会的人天说法。所有的一切众等皆心生大欢喜,法喜充满,大家共同敬礼龙女。无量无边的众生,听闻到,还彻底了解一切法,得不退转的果位。又有无量众生,得受成佛之记。在无垢世界有六种震动:震、吼、击,动、涌、起。震吼击属于声,动涌起属于形。修道人修到某种程度,就会觉得六根(眼、耳、鼻l、舌、身、意)会有这六种震动。每六种震动可分为三,故有十八界。就是分为六根、六尘、六识。这时,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得不退转的果位,皆发大菩提心,又得佛授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法会大众,默然相信和接受圣义。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妙法莲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记载:1.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2.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3.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4.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5.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6.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7.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8.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9.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10.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11.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12.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13.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记载:1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记载:15.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16.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17.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18.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19.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20.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随喜功德品记载:21.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22.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23.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24.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25.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26.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27.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28.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29.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记载:30.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华经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