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洲没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非洲国家加入常任理事国意愿强烈但前景尚不明朗
16:04:59 & | &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 | & 编辑:左妍冰 & | &
  原标题:非洲国家入常意愿强烈但前景尚不明朗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法迪里):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其中安理会扩大问题一直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密集的大陆,为争取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话语权,非洲国家多年来一直在不同场合表达加入常任理事国的强烈意愿,但就目前形势来看,非洲国家能否顺利入常前景尚不明朗。
  目前,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只拥有没有否决权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为此,南非、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曾多次表示,希望非洲能够在安理会获得至少获得2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恩科阿纳?马沙巴内日前表示,希望联合国进行改革,吸纳非洲国家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成员。他说,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或者将要讨论的议题中70%是关于非洲地区的。如果没有非洲国家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没有联合国的改革。
  在现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国认为,经济实力、国家人口、军事力量、尊重人权、对联合国的贡献、是否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反恐与防治武器扩散的努力等是能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考量因素。美国曾表示支持某些非洲国家入常,但对于扩大后仍有限的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次,是否应该把非洲国家纳入考虑则未有定案。美国强调,支持安理会能进一步反映当代现实,但联合国改革的目标是让这一国际组织更透明、负责和效率化,而不只是一个谈话聊天的场所。英、法曾表态,支持巴西、德国、印度、日本和非洲国家成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但反对放弃、改变或改革现有的否决权机制。俄罗斯反对禁止或限制现有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表示任何改变现有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努力都将成为安理会改革不可逾越的障碍,并强调只有在安理会扩大实现后,才能讨论是否将否决权扩大到新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则一贯主张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提高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非洲国家对安理会改革的共同立场源于《恩祖韦尼共识》。2005年3月,非盟执行理事会第七届特别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会议做出了名为《非洲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共同立场:恩祖韦尼共识》的决定。该文件明确表示,非洲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的目标是寻求在安理会充分的代表权,具体要求为不少于2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5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同时还表达了原则上反对否决权,以及反对给予新、老常任理事国区别对待的做法的立场。《恩祖韦尼共识》成为后来非盟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所采取立场的最主要的决策基础。
  然而,非洲国家在入常问题上的立场也并非完全一致,特别是尚未就由谁来代表非洲达成共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曾呼吁有关国家以整个非洲大陆的利益为先,否则矛盾的激化将使原本拥有很大发言权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改革中将处于不利地位。而尼日利亚、南非和埃及等国都纷纷在非洲国家中拉选票,希望能成为新增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其中南非和尼日利亚被认为最有实力胜出的国家。尽管南非和尼日利亚国内治安状况堪忧,但它们毕竟是非洲的经济强国,近年来也积极参与了非洲国家战乱的斡旋,在国际和地区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趋显著。但这两个国家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非洲大陆的英语国家和法语国家均有着各自的支持对象。这使得竞赛局面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扑朔迷离,非洲各国真正达成共识仍遥遥无期。
  分析人士指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多和最集中的大陆,如果没有非洲国家积极参与,当今世界包括和平与发展在内的很多重大问题都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为此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包括非洲在内的更多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进入安理会,参与安理会的决策,对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新闻v&& 15:10:22v&& 14:19:04v&& 13:18:27v&& 11:23:22v&& 10:45:57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日本谋求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能成功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国际评论:日本为何发动非洲外交攻势?
07:16:56 来源: (广州) 
  5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横滨举行的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当天,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横滨闭幕,会议通过了《横滨宣言》和《横滨行动计划》,为今后5年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帮助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规划了路线图。新华社发
  日非峰会透视
  5月28日~30日,日本盛情“约会”非洲。53个非洲国家中,52个国家派代表赴约;其中包括4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日非约会。为了这场约会,日本外交部门几乎总动员,但吸引非洲国家纷纷赴约的,还有日本送上的大“礼包”,从大规模经济援助到低息贷款等等不一而足。
  对日本而言,这场“约会”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展现了日本对非洲的热情,也体现了日本对非洲的渴望。在一定意义上,日本此次盛情“约会”非洲,是在外部刺激下而展开的一场外交攻势,表明日本不甘在新世纪争夺非洲能源、资源和政治影响力的大国角逐中落后于他国。
  非洲的魅力:票仓、油田、矿产
  日本、印度等国纷纷“约会”非洲,韩国新当选总统李明博也曾宣布,韩国将加强在非洲的能源外交的力度。非洲迅速成为亚洲诸国的投资与关注热点。这其中,主要的还是因为非洲自身的“魅力”。在冷战结束后初期,很多大国对非洲的兴趣逐渐淡化,因为,冷战的结束也使非洲不再成为重要的政治争夺战场。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非洲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世界大国的关注。
  政治:联合国最大票仓
  就政治而言,非洲的“魅力”在于,它拥有众多的国家,是联合国最大票仓。
  非洲大陆共有53个国家,在联合国拥有53个席位,占到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28%,是联合国最大的投票集团。2002年,非洲国家联盟成立后,非洲国家日益注重协调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力争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此举大大增强了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因此,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非洲国家的地位日益重要,很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非洲国家的支持。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对非洲国家来说,他们的数量与团结已经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力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得不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股力量。
  能源矿产:世界原材料仓库
  非洲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的能源。非洲的石油储量为1018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资源的8%多。非洲国家的石油日产量预计在未来10年中将从1100万桶增加至1600万桶。据预测,到2010年,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升至20%。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中,非洲占有27%的份额,考虑到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以及赤道几内亚等国正在进行的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在一段时期内,非洲至少能够保持住这一份额。
  非洲的能源大国中,不仅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利比亚,还有非欧佩克成员国安哥拉。
  在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的今天,丰富的石油资源无疑大大增加了非洲的“魅力”。
  非洲大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全球已探明的150种矿产资源在非洲都有储藏,尤其是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50多种稀有矿产在非洲储藏量巨大,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第一,铂、锰、铬、钌、铱等的储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非洲的农业、林业资源也极为丰富,许多经济作物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咖啡、花生各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可可、丁香、棕榈油、棕榈仁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市场:潜力巨大的市场
  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总面积的20%,目前总人口超过9亿。
  历经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加上频繁的战乱、债务、饥荒、干旱以及艾滋病等问题蔓延,全世界48个最贫困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这里的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目前,非洲的外债总额高达3500亿美元,难民800多万,居世界各地区之首。
  不过,虽然非洲国家目前的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但非洲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8年非洲经济报告,近年来,非洲经济保持持续增长,2007年非洲GDP增长5.8%,30个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大幅超过2006年,报告还预测2008年非洲经济将增长6.2%。
  迅速发展的经济,加上庞大的人口规模,可以说,非洲将成为任何国家都难以忽视的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
  联合国的最大票仓,世界原材料仓库,加上庞大的潜在市场,非洲的魅力可以说难以抵挡。
   日本的非洲梦想
  对于日本来说,非洲的种种“魅力”实在难以抵挡。如果能够借助非洲的“魅力”,日本将得以实现其诸多重大目标。
  “入常”:需要非洲的“关照”
  如果说在经济上,非洲需要日本和印度的关照,那么,在“入常”的路上,日本和印度都需要非洲的“关照”。对日本而言,这也意味着,要想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必须借力非洲。
  早在1993年,日本就首次明确表达了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并将此作为最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之一。在日本前首相执政期间,日本政府提出争取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将此作为日本跻身“政治大国”的标志。
  2005年,日本与德国、印度、巴西三国组成“四国集团”,联手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希望安理会在现有15国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个席位,其中常任理事国6席,非常任理事国4席,但该方案最终因多方反对而遭搁置,日本的“入常”梦想也随之破灭。
  对于梦想“入常”的日本和印度来说,争取现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点头认可自然至关重要,但得到联合国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这其中,作为联合国最大的投票集团,53个非洲国家的态度可谓举足轻重。不论是日本还是印度,在两国经济援助非洲的背后,都是政治上对非洲的拉拢和示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用经济上的好处,换取非洲在联合国的选票。
  能源:需要非洲的石油
  在此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日本向非洲承诺了大笔的贷款和政府援助。和非洲国家相比,日本无疑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但非洲国家也有日本所没有的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
  众所周知,日本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高度缺乏,严重依赖进口。由于中东局势动荡,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加上目前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全球能源争夺战日益激烈,为了确保能源供应与安全,日本以及印度不得不重视中东之外的其他能源供应区。非洲正是这样一个值得重视的能源基地。
  日本政府已经制定政策,鼓励国内能源企业获得海外资源开发权,并争取到2030年时,使拥有资源开发权的原油在日本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例从目前的15%提高到40%。在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九的利比亚,日本已经赢得6块油田的开发权。
  资源:需要非洲的稀有金属
  作为世界原材料仓库,非洲还拥有日本所没有的丰富的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日本外相高村正彦今年年初访问非洲时就曾表示:“非洲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对非洲的长期投资,未来必将产生丰厚的回报。”高村正彦还表示,日本将寻求非洲国家在石油与贵重金属资源等方面给予合作。
  稀有金属可用于生产汽车和手机等高端商品,在提高产品性能、减小体积和降低重量方面不可或缺,是日本众多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资源,而非洲正是全球稀有金属的主要供应地。在这方面,资源缺乏的日本有赖于非洲的供应。很多稀有矿产如钴、锰、钒、铬等都依赖从非洲进口,其中,钴从非洲的进口比例甚至高达91%。
  另外,由于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人口,非洲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日本和印度。目前,日本与非洲的贸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
   与非洲的约会
  日,日本港口城市横滨,到处都可以看到非洲的影子。横滨周围的52个地铁站和火车站,装饰得如同52个非洲国家的车站。日本就是以这种方式迎接与非洲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约会”——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与非洲元首的马拉松式会谈
  非洲大陆的53个国家中,除了尚未得到日本承认的索马里临时政府外,其余52个国家都接受了日本的“约会”邀请。其中,40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邀赴会。
  为了显示对此次日非约会的重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早在5月20日就决定,他会在会议期间与到会的各国首脑举行一对一的会谈。这种会谈从5月27日,也就是会议开幕前一天的上午开始,在开幕式之日的28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期间,也会抽空安排一对一会谈,如果会议期间无法会见到每个非洲国家元首,就安排在会议结束后的5月31日。对福田康夫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十分紧张的马拉松式会谈。有报道说,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福田康夫与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的一对一会谈,总长大约17个小时。
  开出经济大礼包
  日本展现给非洲的不只是非常的热情招待,还有经济上的大礼包。这也是日本对外关系中最擅长的手段。
  此次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主题为“为了振兴的非洲——希望与机遇的大陆”,会议通过了《横滨宣言》和《横滨行动计划》,为今后5年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帮助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规划了路线图。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承诺将向非洲国家提供40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用于非洲各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12年之前将对非官方援助增加一倍,从现在的每年约1000亿日元增加到2012年的2000亿日元(19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日本对外官方援助一直在削减之中。
  借八国峰会向非洲示好
  为了显示对非洲的重视,日本还送出了外交礼包。
  作为今年7月八国峰会的东道国,日本利用东道主之便,极力向非洲示好。日本已确定八国峰会第一天的议题就是非洲开发。而且,在今年的8国峰会上,日本打破“8加5”的传统模式,考虑邀请南非等14国与会,其中一半是非洲国家。
  日本此举将使今年的八国峰会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也使日本得以借机展示对非洲的关注,为今年八国峰会打上深深的非洲印记。
   日本对非外交始于冷战后
  实际上,日本与非洲的约会始于上世纪90年代。
  二战之后,日本外交推行“日美轴心”,极少关注非洲问题,日本领导人也鲜有踏足非洲大陆。从1966年开始,日本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非洲开始引起日本的重视,日本逐渐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官方援助,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非洲援助曾达到1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东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日益减少,日本“乘虚而入”,通过经济援助,谋求扩大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逐渐成为仅次于法国的非洲第二大援助国。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力一时风头甚劲。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3年,首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召开,会议主办方包括日本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等。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不仅显示和扩大了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力,而且标志着日本已经建构起对非洲政策的重要平台。
  对非外交发重力 起因外部刺激
  第一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召开时,只有5名非洲国家首脑赴会,第二届有13名,第三届为23名,今年5月的第四届则多达40名。从赴会元首或首脑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日本对非洲的外交正在发重力,以提升其在非洲的影响力。而刺激日本对非洲外交发重力的一个原因就是其他大国对非洲的日益重视。
  就在日本持续关注非洲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对非洲的关系也在迅速升温。2008年4月初,首届“印度非洲高峰论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在印度之前的2006年,中国政府主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曾吸引了4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赴会。
  与此同时,由于财政状况不佳,上世纪90年代官方对外援助金额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不断削减对外援助金额,至2007年已经跌至世界第5位,导致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力下降。日本的对非外交陷入焦虑之中。
   “约会”非洲 要热情 更要耐心
  从此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看,日本对非洲国家的代表那是相当热情:热烈的欢迎气氛,一对一的首脑会谈,一个又一个的“大礼包”。在此之前的首届“印度非洲高峰论坛”上,印度领导人也一再强调非洲的重要性。
  非洲:有的是时间
  对所有这些热情,非洲都已笑纳。非洲媒体在5月28日曾发表评论说,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民众都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非洲应该放下矜持,像待字闺中的美女一样,“大方地接受任何求婚者的礼物,但未必一定要轻率答应嫁给其中任何一个……反正,时间有的是。”
  对非洲国家来说,不论印度或者日本,他们的热情和“礼包”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当然,非洲国家也清楚,所有的“求婚者”都不是“不求回报”,而是有求而来,那就是非洲的石油、矿产、投票或者其他。
  就日本而言,非洲国家或许可以冀望得到比较好的“礼包”,因为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曾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然而,日本能满足非洲的愿望吗?
  对此,日本东京大学某知名教授日前提出警告说:“将40多个国家元首从遥远的非洲召集到日本,如果不能向他们作出切实有效的支援承诺,可能会招致失望和愤怒,下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没准就开不成了。”
  日本:期待丰厚回报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尤其是亚洲大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日本恐怕不会对非洲表现出如此的热情。而在其他大国纷纷加强对非洲援助和投资的背景下,日本大幅提升对非洲援助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对于送给非洲的“礼包”,日本无疑期待着丰厚的回报,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在“入常”问题上的支持。但这种期待能否实现仍有待观察。多数非洲国家尚未在这一问题上向日本作出承诺;而且,在非洲内部,也有尼日利亚、南非等国也试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考虑到整个非洲大陆目前还没有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亚洲已经有一个,在非洲国家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前,日本的“入常”梦想或许将不得不暂时搁置,更何况“入常”问题,还牵涉到其他大国和复杂的国际形势。
  所有这些都将考验日本的耐心。如果日本急于得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回报,或许收获的将是失望。与非洲国家的“约会”,不仅需要热度,而且需要耐心。
  日本与非洲:感情仍疏远
  和中国、欧洲等国相比,日本在非洲的经营时间仍相对较为短暂。欧洲在非洲有过数百年的殖民历史,而中国则在非洲进行了50多年的扎实外交,日本的对非外交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日本对非洲的援助金额一度位居各国之首,但在感情上,日本和非洲仍相对疏远。
  对日本民众而言,非洲仍是一个遥远而神奇的未知世界。一名乌干达外交官近日就抱怨说,“在日本人的眼中,非洲的形象仍然比较消极负面。”尽管日本政府对非洲很热情,但多数日本人并不清楚,日本是否应该在非洲花那么大力气。
  “日本商界在前往非洲投资方面反应十分缓慢,”一名坦桑尼亚外交官说,“这种小心翼翼的风格将使日本失去很多机会。”
   链接:大国逐鹿非洲 美国着眼石油和反恐
  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成了多国角逐的新“战场”,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昔日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而是经济利益的争夺战和政治影响力的较量。
  非洲曾经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备受冷落。但2001年“9·11”事件后,布什政府重新确认非洲的战略价值,将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美国目前对非政策主要着眼于能源和反恐两大领域,而美国对非政策的主要手段则是经济援助。美国还不断扩大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同西非地区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国建立反恐合作关系。
  中国:中非友谊他国羡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2000年10月,由中非双方共同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了首届部长级会议,会议宣布中非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该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中非论坛已成为中非进行集体对话与多边合作的有效机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持续上升,同时也给非洲国家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促使其他大国纷纷加强对非洲的关系。(党建军)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您的位置:
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
发贴人:221.1.80.*发贴时间:【】[]
&& ()&& ()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
作者:钱文荣
论文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3期 【 内容提要】 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联合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 ()&& ()&& ()&& ()&& ()&& ()&& ()&& ()&& ()&& ()&& ()&& ()&& ()&& ()&& () 在改革上始终存在着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占主导的依然是后者,即在现行《联合国宪章》 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联合国改革的范围十分广泛,当前广大会员国最关注的是安理会改革由于安理会的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科索沃战争后,真正威胁联合国命运的是在21 世纪内联合国将长期面临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即两种新秩序观之间的激烈斗争联合国未来发展趋势将具有几个特点:( l )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继续是实现大国利益的工具,同时也将继续是协调国际关系的中心(2 )联合国的中心任务仍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安全概念的变化,把国内纳入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范畴;二是扩大安理会的职能(3 )发展将更加受到会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的重视(4 )在未来的联合国内无疑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不再是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惟一的行为主体,非行为者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 )联合国将渐渐从原先主要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政治组织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 关键词】 联合国改革;安理会改革方案;新秩序观【 作者简介】 钱文荣,新华社世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新华社前联合国分社社长(北京邮编:100832 ) [中图分类号]DS 1 3 .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6 一9 5 50 ( 2 0 00 ) 03 一0 0 04 一09
冷战结束已达10 年之久,雅尔塔体制早已瓦解,联合国今天面临的国际形势与1945 年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 (以下简称“宪章,' )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的队伍不断壮大,已从成立时的51 个会员国增加到了188 个,发展中已成为这个最有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最大的队伍和中坚力量,《宪章》 中敌国条款所指的那些二战中的“敌国”德意、日等都早已成了联合国的成员尤其重要的是,当今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给联合国提出了许多新和新任务:不仅间的冲突和地区冲突仍然时有发生,而且冷战时期被掩盖着的民族和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越来越突出,发生在内部的武装冲突连续不断,经济全球化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从1 997 年起始于东亚的金融危机几乎损及所有发展中和俄罗斯等转型,所有这些都是联合国在新世纪内将面临的新的严重挑战然而,联合国目前的机制基本上依然是二战结束时确立的那样,显然不能适应这些新的挑战的需要因此,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要求改革联合国现行机制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不仅关系到联合国能否在新世纪内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关系到联合国前途的大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改革联合国现行机制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由于联合国改革关系到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权益乃至未来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根本,因此,在联合国内以及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中对如何改革、改革的目的和目标以及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等上,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正是这种深刻的分歧使改革的进程十分艰难和缓慢
在改革的目的方面,等一些西方发达主张通过改革使联合国能为它们在全世界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服务,也就是要把改革纳入建立领导下的或者西方大国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的轨道广大发展中则希望通过改革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联合国能够真正按照《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为建立一个“和平、平等、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服务
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持有激进主义观点的也有两派,一派称做“继承派”( Soccession - ists ) ,他们把联合国看做是与当前全球政治环境越来越不相适应的组织,主张在一个不同于现在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组织的概念的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结构进行激进的改革或改造,要求对现行的《宪章》 作根本性的修改,彻底重写这个文件,或者为一个承认人民的重要性的国际社会制定一个全新的宪章,要求重新考虑现有国际多边机构的一些重要原则和价值观其中有些人还主张建立第三代国际组织,以取代现在的联合国如法国学者、联合国前高级官员莫里斯? 贝特朗,学者、现行《 宪章》 的起草者之一哈罗德? 斯坦森等都属于这一派贝特朗认为,“现在的联合国已成为一个彻底的无效组织,完全不符合当今世界的需要”,主张“另起炉灶”① 斯坦森主张彻底修改《 宪章》 ,而且他已提出了一个新的宪章草案,该草案彻底改变了联合国的现行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大国(主要是西方大国)在联合国内的支配地位② 又如,联合国专家唐纳德? 普查拉也认为,“除非联合国进行彻底改革,否则冷战后它不会有大的进步”③ 令人惊讶的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近来也加入了这个行列1 995 年,在庆祝联合国成立50 周年的会议上,他以秘书长的身份讲话时强调改革必须“切合实际”,他说:“任何改革必须把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意见一致和历史作用结合起来,”并要求大家“记住这些原则”④ 可是下台仅仅两年多,他却首先忘了这些原则,主张“建立第三代国际组织”,以取代现在的联合国他说:“今后若干年里,应当有第三代组织问世第一代组织是国联,第二代组织是联合国”⑤ 属于激进观点的另一派叫做“解散派,, ( Dissolutionists ) ,他们从总体上反对联合国,认为没有像联合国体系这样的国际组织,世界会更好,并主张采取单边主义的政策,反对双边主义或多边主义的政策他们说,若要保留联合国,那么它只能是其会员国特别是大国在国际体系中推行它们的外交政策的工具,反对联合国当做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反对由第三世界霸占联合国⑥ 这些人可以说是极端分子,在联合国内没有多少市场,但我们从近年来对联合国的政策和态度以及北约未经安理会授权擅自决定对南联盟采取军事干预行动中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持渐进改革观点者则认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联合国在某些方面遭受挫折和失败或表现出软弱无能,并非《 宪章》 所造成,而恰恰在于联合国某些决策错误和它的某些会员国特别是某些大国违背了《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的结果,因此,主张在现行《 宪章》 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这是联合国内绝大多数会员国的主张联合国前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福特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布莱恩? 厄克特和联合国前高级顾问厄斯金? 蔡尔德斯等都属于这一派瓦尔德海姆说:“如果全体会员国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真正都能遵循《 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就能够更好地去实现《宪章》 的理想”侄俄罗斯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联合国改革“主要的是不要打破联合国的结构,不修改其宪章,不削弱安理会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潜力”⑧ 属这一观点中的一部分人承认现在的联合国体制有缺陷,但强调现行联合国结构和《宪章》 框架基本上是好的,主要是必须改革联合国各机构的职能,提高其效率,在改革进程中要避免出现组织上的不稳定另一部分人把现行《 宪章》 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文件,主张在承认保持这个文件的文字精神的同时,考虑改善联合国的组织,增加新的任务和目标,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变化了的现实世界他们认为,联合国组织的行为方式需要改变,但不能改变联合国的价值观和宗旨⑨
但是,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联合国的改革并非始于冷战结束以后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和倡议几十年来,在联合国内外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可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合国改革涉及各大国、各地区不同和集团的利益,关系到在联合国内建立何种新的力量平衡以及联合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最终将影响世界的前途因此,即便是在现行框架内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也必然充满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尖锐的斗争,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这些年联合国改革的艰难历程来看,从绝大多数会员国的愿望和要求来看,联合国的改革只能是在现行框架和《宪章》 的基础上进行激进主义的改革是不可取的,任何抛弃联合国的主张都是危险的安理会改革步履艰难
联合国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有联合国行政领域的改革,如秘书处的改革,有政治领域和结构性的改革,如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 )的改革、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简称“经社理事会,' )的改革、《 宪章》的修改、财政制度的改革等自安南秘书长1997 年提出了名为《 革新联合国》 的一揽子改革计划以来,迄今行政领域的改革进展顺利,已经得到落实的有设立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成立高级领导小组、削减预算、裁减人员、合并职能重叠的机构、减少行政支出、减少和缩短秘书处文件等但政治领域和结构性的改革,尤其是其核心部门D 安理会的改革依然步履艰难
安理会是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之一,① 规模最小,但权力最大按照《 宪章》 第24 条规定,全体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理会”, 并且只有它作出的决议具有强制性,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其他五个机构的决议均是建议性的,无约束力在安理会内占有常任理事国席位,表明这个有能力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担负主要责任,发挥重大作用,对国际事务较之其他会员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因此,安理会的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整个改革的过程是一场争夺大国地位的斗争安南秘书长清楚地知道这是联合国改革中最棘手的因此,他在1997 年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中干脆避而不提安理会改革
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安理会由11 个成员组成,( 5 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6 个无否决权的非常任理事国),占当时会员国总数(51 个)的20 % ,为适应大批新独立的亚非拉加入联合国的新形势,经过多年酝酿,于1 965 年将非常任理事国从6 个增加到10 个,常任理事国保持原来的5 个不变,这样安理会成员总数为15 个,一直保持到现在但是,现在联合国的会员国已增加到了188 个,15 个安理会成员就变成只占会员国总数的7 . 9 % ,显然已不能反映发展壮大后的联合国的现实,说明安理会的代表性已大大下降,必须予以扩大,这是没有争议的
从1992 年开始,联合国正式酝酿安理会改革,1 993 年根据联大有关决议成立改革小组,广泛听取各国意见和建议从那以后,每年的联大都要对这个进行激烈辩论几年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安理会扩大的原则和担任常任理事国的条件两大上广大发展中主张安理会的扩大必须遵循两项原则:一是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只接纳一、二个经济发达的大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而把发展中排除在外,指出决不能把安理会变成“富国俱乐部,' ;二是接纳新成员要按地域均衡分配不结盟运动外长于1994 年10 月在纽约开会,在声明中强调了这两项原则目前安理会内席位分配对欧洲、西方有利,它们占有4 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和至少3 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显然是不合理的但西方发达多年来一直反对这两项原则直到1997 年夏天,才突然一反常态,改变了以往只同意吸收德、日两国担任新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宣布它还将同意支持三个发展中占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亚非拉三个地区各占一席),至于哪些发展中可作为候选国,说让它们自己去争观察家们对这一转变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为了换取发展中对削减会费要求的支持;另一种解释是明知要从发展中家中产生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决非易事,但这一态度既可赢得发展中的好感,又可以使安理会扩大继续拖延下去,因为它内心深处也并不真正愿意德、日两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①
另一个是挑选常任理事国的条件和标准虽然大家都认为《 宪章》 第23 条第1 款中的有关规定仍然有效,与哥际上分歧很大发达强调能否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以及贡献,地理分配并非是要考虑的惟一标准;而发展中则认为不应过分强调经济和军事实力那些想争当常任理事国的都尽量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和标准,例如,日本强调“担任常任理事国应首先考虑该国在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是否具有全球性的分量”,一再声称它“不能只是给联合国支付大笔会费,而在安理会内没有发言权”近年来,日本还威胁说,如果再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将削减所缴的会费印度和尼日利亚则强调人口资源和未来经济潜力的重要性
在西方主要是同意接纳三个发展中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后,分歧又转到安理会扩大的规模和时间等上关于安理会扩大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一24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前任联合国大会***、马来西亚资深外交官拉扎利提出的,故称“拉扎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将安理会成员国由目前的15 个增加到24 个,其中常任理事国增加5 个,非常任理事国增加4 个新常任理事国从经济发达挑选2 个,即德国和日本,其余3 个分别由亚非拉三个地区推选产生,但三个由发展中产生的新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新增加的4 个非常任理事国由亚非拉和中东欧地区各推选一个许多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特别是对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分等级的做法有不同意见
2 一25 国方案”这一方案主要由中东欧提出,即将安理会成员国增加到25 个,其中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各增加5 个,在5 个新常任理事国中2 个由发达担任,另外3 个分别由亚非拉三大洲各出一个他们强调,在5 个非常任理事国中必须有一个席位给中东欧地区
3 一26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埃及代表不结盟运动提出的,主张非洲至少要占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由非洲轮流担任,同时要求新增加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必须与现有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享有同等权利,即拥有否决权这一方案得到广大非洲以及非洲统一组织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赞同和支持
4 . , ' 20 一21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等提出并得到英国等欧盟许多和北欧的同意其主要内容是将安理会成员国增加到20 个或21 个所增均为常任理事国,但不一定享有否决权,否决权留待以后再讨论解决在新增加的5 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两个必须来自经济发达,即日本和德国,其余3 个可由亚非拉三个地区自行推选若非洲地区还要求增加一个,也可同意,但总数不得超过21 个按这个方案,大多数发展中和中小担任非常任理事国的机会并未增加,因此也颇有异议上述诸方案反映了各会员国或地区集团各自不同的利益考虑,因而,在讨论和磋商中各自坚持己见,针锋相对,迄今未能就其中任何一个方案达成妥协或一致因此,不结盟运动又提出了一个方案,即如会员国不能就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可暂时把这个搁置起来,先完成增加非常任理事国这一方案得到意大利、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的支持,但遭到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和日本以及支持它们的等国的反对
五大国对安理会扩大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保持自己在安理会的地位不变并主张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一方面希望德国和日本尽早成为常任理事国,既可增强西方发达在安理会内的实力,又可减轻它在联合国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担心发展中增加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力,也担心德、日将来利用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买它的账,这就是方案中提出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的根本原因英、法两国虽然公开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内心也并不很愿意,因为德国一旦成为常任理事国,必然削弱它们两国在安理会和整个联合国内的影响力俄罗斯尽管口头分别答应支持德、日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它的***、外长和驻联合国大使在联合国内却多次表示俄罗斯原则上反对扩大安理会中国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联合国本身的发展,支持联合国改革和安理会扩大,但强调必须在充分协商和得到广泛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并应遵循地域均衡分配原则,反对仓促行事对于那些《宪章》 中被确定为”敌国”的,除应遵循广大发展中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外,还应看它们对发动二次大战的侵略行为认罪的态度若这类迄今拒绝承认它们的罪行,一旦成为常任理事国,将对未来国际秩序以及和平与安全带来严重后患
日、德两国早在1994 年就申请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按它们的经济实力,担任常任理事国是没有疑问的但安理会不是一个经济发展机构,它肩负着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因此,对常任理事国应主要看其能否担任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责任20 世纪,日、德两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灾难虽然它们早已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但它们在21 世纪的政治发展方向尚难确定日本迄今依然拒绝承认侵略罪行,而且近年来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不断上升,并大肆扩张军事实力,不能不使东亚特别是那些饱受日本侵略的深为担忧,因而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反对或保留态度是理所当然的德国虽然对二战认罪较彻底,但它毕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动者,特别是这次施罗德领导的德国又积极参与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性轰炸,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第一次出兵到国外参战,已引起西欧其他一些的担忧,连德国前***施密特对德国参与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也提出了批评因此,曾在二战中是德国的盟国D 意大利带头反对和设法阻止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先是提出反对增加常任理事国,接着又提出以欧盟名义担任常任理事国,1998 年联大期间它又策动28 个中小提出了一个共同提案,规定任何有关安理会扩大的措施必须获得联合国2 / 3 会员国的通过方可实施,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该提案已于1999 年1 月23 日在第53 届联大获得通过,成为一项正式决议迄今还没有一种方案能被2 / 3 的会员国所接受
在安理会改革的时间上也存在尖锐分歧认为应该尽快作出决定,不能无休止地争论和拖延下去德国也要求尽快通过决议,主张通过大会投票,以出席国和投票国的简单多数通过决议,尽快确定安理会改革的“框架方案”德国的这一主张得到和巴西的支持,但遭到中国、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反对他们认为,安理会改革涉及各国重大利益,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由全体会员国进行充分和广泛的讨论,并尽可能争取协商一致
基于上述情况,安理会改革在20 世纪乃至21 世纪初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但终究不能拖得太久,在21 世纪第一个10 年内可望获得解决,因为到那时各国特别是大国在新世纪上半叶内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可望大致明朗,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更加清楚了两种新秩序观的斗争和联合国的命运
联合国在改革进程中进入21 世纪在新世纪内,联合国将变成什么样子,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大
联合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对联合国的态度,特别是作为惟一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冷战结束以后,对联合国的态度一度十分积极克林顿上台后,还曾经提出要把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交给联合国统一指挥那是因为当时认为,作为冷战后惟一超级大国,在联合国内已没有一个像过去苏联那样能够与它抗衡的力量,可以较为自由地利用联合国为它的战略利益服务但是,自从策动的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遭到失败后,就开始改变对联合国的态度它不仅不再积极策动或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且从1 995 年起在未经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将应承担的联合国维和费用份额从31 . 7 %削减到25 % ,还要求把它承担的联合国经常费用份额减到20 %以下,并且故意扣缴会费,致使联合国连年处于极端困难状况,维和行动和促进发展的项目不得不一减再减自1998 年初企图再次利用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遭到失败后,对联合国的态度更加消极《 基督教科学篇言报》 1998 年7 月间的一篇文章明确说:“的基本观点是联合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现在宁可把资源用于北约和世界贸易组织上”果然,1998 年10 月间,利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擅自作出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的决定,并于1 999 年3 月24 日开始将这一决定付诸实施,对一个主权进行狂轰滥炸还提出了21 世纪北约使命“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将该地区组织的战略从“集体自卫”转变成“保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其军事行动可超出北约成员国的防区,对付来自任何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而且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须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科索沃是被当做这个新战略的试验场毫无疑问,策划的北约“全球化”新战略和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
因此,近来国内外都有一些人提出联合国会不会重蹈国联的覆辙?我认为,虽然在新世纪内联合国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是不会消亡的这是因为世界需要联合国:第一,还需要联合国今天对联合国的政策是实用主义的,能利用时还是要尽量利用,因为那样可为它的霸权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而且正如克林顿所说,联合国“能使我们()以较少的钱做较多的事”一旦的计划和主张在联合国内受阻,它就撇开联合国,利用北约或纠集部分盟国来实现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对于那些与全球战略利益不太密切的地区和冲突的维和行动,并不愿直接插手,仍将让联合国去办克林顿在1999 年联大的讲话中说:“我们不能做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件事情”第二,广大发展中需要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 已被公认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和处理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联合国是发展中维护独立、主权和权益的惟一可依靠的国际组织第三,欧洲从这次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教训为了防止主宰一切国际事务,法、德等国代表在1999 年联大发言中强调,今后处理类似科索沃的仍应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第四,联合国与国联不同当年国联的宗旨和任务只是维护和平,而联合国有三项任务,除维护和平与安全外,还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其基本自由之尊重”的任务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联合国对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五,人类正面临着大量日益严重的全球性,这些非任何一个能够单独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使命只能由联合国来承担
因此,真正威胁联合国命运的不是存亡,而是在21 世纪内联合国将长期面临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1999 年4 月25 日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通过的战略新概念以及北约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非北约成员的主权南斯拉夫进行军事干预表明,二次大战结束后建立的由以美、中、苏(俄)、英、法5 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联合国主导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国际格局和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实际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新秩序观,一种是以为主导的或以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为主导的新秩序观,在这种所谓的新秩序下强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西方价值观,使之一统天下另一种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小一律平等、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当前在联合国范围内,以下几个是斗争的焦点:
1 .维护和平与安全是否仍然是像《 联合国宪章》 所规定的那样由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担负首要责任,还是像克林顿在1999 年联大发言中所说:“联合国不是维持和平的惟一途径”?
2 .北约之类的地区组织与联合国之间是继续遵守《 联合国宪章》 中规定的那种从属关系,即‘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行动”,还是像北约在科索沃所做的那样可以擅自行动或者将八国集团之类的组织置于安理会之上?
3 .在联合国中的地位遇到挑战由于非行为体(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迅速上升,不再是国际事务中惟一的行为主体
4 .人权是继续像《 联合国宪章》 所规定的三项任务之一,还是像安南秘书长所说的是联合国的首要任务:人权高于主权以及关于人道主义干预之争将长期在联合国内外展开激烈的争论
5 .由于科索沃战争以及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和决定研制和部署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一场新的包括***在内的军备竞赛,实际上已经开始,使国际裁军和联合国裁军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6 .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扩大,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联合国如何引导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联合国在促进发展、帮助解决发展中的贫困上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联合国末来发展趋势
各国主要是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们正在为联合国的未来设计一幅新的蓝图由于涉及各国的权益,他们的一系列设想很难一下子就变成现实,特别是很难导致彻底改变现行《 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的结构但是,他们将利用自己政治、经济、军事和舆论的优势,逐步把他们的主张引入联合国,使其一步一步地朝着符合以为首的西方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方向演进,正像冷战结束以来他们已逐步把监督一国选举、监测内部人权状况、干预内部冲突和设立处理内战责任的战争罪犯法庭、建立国际刑事犯罪法院等引入联合国所做的那样从目前的趋势看,联合国未来的发展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继续是实现大国利益的工具,同时也将继续是协调国际关系的中心但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内的大国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苏联***和两极格局的终结,联合国内各种力量之间失去平衡,发展中在分化重组,不结盟运动作用明显下降,两极格局时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导已被以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主导所代替虽然未来的世界将是一超()、多强(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也许还有印度)的格局,但因俄罗斯要重新崛起至少还需要10 一15 年时间,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中国仍将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发展中;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虽然仍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力量,但已远不如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的状况,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联合国事务基本上将被以为首的西方大国所左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将严重影响联合国的活动,甚至还有呈上升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已经并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可能被削弱联合国在冷战结束前后二、三年内曾经有过的辉煌时期将不再出现
(二)按照现行《 宪章》 ,联合国的中心任务仍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有两个方面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安全概念的变化一是把国内纳入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范畴按照联合国创始人的思想和《宪章》 的精神,联合国处理的是间或地区和全球性冲突所造成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但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极力鼓吹一个的内部冲突“理所当然地涉及国际安全的”,叻干预主权内部事务制造理论依据尽管近几年联合国干预内部冲突一再遭到挫折和失败,也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的批评和反对,但以为首的西方依然执意要推行它们的主张,并一步步地逼迫联合国朝这个方向走,一旦遇到中国和俄罗斯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时,它们就干脆避开联合国,擅自进行干预,就像它们在科索沃所做的那样二是扩大安全概念的内涵在由瑞典前首相卡尔松和英联邦前秘书长兰法尔领导的‘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 年初,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份关于联合国未来作用及其改革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三种安全概念,即集体安全、普遍安全和人民安全,把国际的、国内的和个人的安全统统纳入联合国的治理范围,实质也是在干涉各国国内事务,并对这三种不同的安全概念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处理方式集体安全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上,采用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强制性手段;普遍安全则通过相互合作建立信任措施、增加军事透明度、逐步裁减军备和军队数量、把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生产和非军事化等方式来实现;人民安全是指由于饥饿、疾病、(政治)压制和违反人权等所造成的对个人安全的威胁,主张在联合国内设立人民请愿委员会,审理任何个人的申诉② 近来,西方又在鼓吹建立所谓国际人权法庭,专门审判各国侵犯人权特别是种族清洗的主谋者其次是安理会职能的扩大近几年已经出现了这个趋势,如频繁使用强制性措施,加强预防性外交,将维和行动扩大到监督选举、建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实施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介入主权的内部事务等,并将防止核扩散、反对恐怖主义和划定国际边界等也拿到安理会讨论决定西方还力图把人权纳入安理会的议程,虽然遭到中国等的反对,但它们至今仍未死心
(三)发展将更加受到会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的重视这是联合国在迎接21 世纪挑战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早在1991 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他离任前的最后一个《 联合国工作报告》 中指出,对待发展“需要像处理政治危机一样急如星火予以解决”③ 1994 年9 月,加利秘书长向第49 届联大递交的《 联合国工作报告》 中也强调:“随着联合国准备步入它的第二个50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是它的首要任务”① 他还提出了一个《 发展纲领》 ,获得联合国大会通过安南秘书长在1997 年的改革方案中再次强调,今后要把促进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联合国的“中心优先任务”,也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而后,安南秘书长在1998 年9 月向第53 届联大递交的((联合国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说:“在一个1 / 5 的人口仍然靠一天1 美元的菲薄收入维持生计、1 / 3 的非洲人的预期寿命不超过40 岁、发展中中近40 %的妇女是文盲、超过半数的南亚儿童在5 岁时体重低于平均标准的世界里”,发展的重要性仍然位居首位② 从最近的趋势来看,联合国维持和平的重要性在下降,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一些全球性,如环境、跨国犯罪、恐怖主义、贩卖毒品、人口、老龄化、妇女,等等,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但是,要真正发挥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解决三个关键:
l )改革现在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高它的权威性目前的经社理事会通常由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参赞或公使级官员参加,有时由大使参加,从来没有部长级官员参加因此,经社理事会通过的决议缺乏应有的权威性更主要的是,按现行《宪章》 ,经社理事会的决议对会员国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即使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发展纲领》 以及许多有关决议,真正得到实施和贯彻的寥寥无几其原因是经社理事会没有安全理事会那样的权力因此,这些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和专家团体纷纷建议成立“经济安全理事会”或“经济理事会”前者是由“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的,主张“经济安全理事会应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单独实体,结构像安理会,并独立于安理会”它的任务是:“不断评估世界经济的全面态势和重大政策领域的相互影响;提供一个长期战略政策框架,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平衡和持续发展;使主要国际组织间,特别是布雷顿森林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间保持一致;给予政治领导,并促进对国际经济的认识”③ 后者是受加利秘书长委托并由福特基金会主持的联合国未来独立研究专家组提出的,他们建议将现在的经社理事会分成“经济理事会”和“社会理事会”两个机构经济理事会将统一协调联合国所有负责处理经济的专门机构、国际机构、开发计划署和办事处的工作,促进各会员国的财政、金融和贸易政策的***发展,鼓励在技术转让、资源开发、债务处理、商品市场作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该理事会可由23 个成员组成,按轮流担任的原则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但要考虑到地区的代表性、人口以及各种不同规模的经济之间的平衡④ 按上述两种方案,联合国在发展中的地位将有所加强,但因涉及修改《 联合国宪章》 ,一时难以解决,而且其中任何一个方案都没有规定“经济安全理事会”或“经济理事会”的决议和决定具有约束力因此,比较现实的改革建议是提高现有经社理事会会议参加者的级别,扩大它的权力例如,经社理事会的例会应至少由大使级官员参加,每年召开一至两次经济部长级的会议,而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决议或决定应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各会员国均应遵守和执行
( 2 )由联合国主导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都是由西方为主制定的,基本上代表了它们的利益,较少考虑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的利益正如安南秘书长所强调的那样,“只有像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组织才有制定要想使所有人受惠于全球化所必须的原则、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和合法性”⑤
( 3 )调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世界性经济、金融组织的关系迄今这三大组织名义上属联合国系统,但是,实际上联合国对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领导关系按当初制定的协议,联合国无权干预这三大组织的任何活动,连提出建议的权利都没有,它们完全被控制和操纵在少数西方发达的手里因此,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一直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但遭到发达的反对和拒绝若联合国对这三大组织不能行使领导或指导的权利,那么它要在发展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或主导作用,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联合国是主权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未来的联合国内,无疑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不① 路透社1994 年9 月20 日电② 路透社1998 年9 月8 日电③ [瑞典〕 项瓦尔? 卡尔松、[圭亚那〕 什里达特? 兰法尔主编二《 天涯成比邻D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 (中文版),中国对外出版公司出版,1995 年版,第329 一330 页④ The United Nations In lts Second Half Century 一A Study Report by The Independent 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 , which was conven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at the request of Secretary General Boutrous Boutrous 一Ghali in late 1993 ⑤ 路透社1998 年9 月8 日电--------------------------------------------------------------------------------
再是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惟一的行为主体,非行为者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增大联合国与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关系在《联合国宪章》 第71 条中早有明确规定,仅限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磋商关系,并于1 968 年5 月23 日经社理事会的会议上通过了与非政府组织磋商安排的第1296 ( xLI 均号决议,按该决议规定,它们没有表决权,不得参与起草决议等决策活动但是,冷战结束以来,非政府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现在全世界约有3 万个非政府国际组织,如今已与联合国建立正式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有1581 个① 言们与联合国的关系已从参与经社理事会部分会议扩大到组织非政府组织论坛,与联合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并行举行,实际已成为联合国会议的一部分这是从1992 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始的从那以后,开罗的世界人口会议、哥本哈根的社会发展会议和北京的世界妇女大会都是如此,而且非政府组织论坛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活动内容已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大到裁军、维和行动、人权等领域,并要求参与决策过程以及与安理会建立磋商关系更有甚者,近两年,联合国先后召开的关于禁止地雷会议和建立国际刑事犯罪法庭的会议,都是由非政府组织首先策动的,并都通过了决议看来这个势头还在继续发展加利秘书长1996 年6 月在旧金山的一次讲话中说:非政府组织是当今世界上一种“人民代表制的基本形式”,联合国‘将提高和加深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并将其活动“纳入联合国日常工作中来”② 安南秘书长在1997 年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强调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非行为者(包括学术界人士、工会、私营企业、青年和基金会等)在联合国事务中的作用,并在组织上予以落实,规定“联合国所有实质性部门将派一名非政府组织联络干事”, “将与主要商业组织作出安排,以便建立更好的机制,供商业界代表和联合国之间持续对话”③ 最近,加利在一次答记者问中说:“我坚信,二三十年以后,公民社会将参与国际法规(不管是关于环境的法规还是关于政治避难等等法规)的制定”④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在联合国内建立上下两院制、三院制和“联合国议员代表大会”的主张所谓两院制是指上院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下院由非政府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这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少数西方学者提出的主张三院制是由联合国前高级官员马克? 纳芬提出来的,具体方案是:设诸侯院,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商人院,由各经济力量主要是跨国公司的代表组成;平民院,由各种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组成联合国议员代表大会是由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布来恩? 厄克特和联合国发展与经济合作总干事的前高级顾问厄金? 蔡尔德斯两人提出来的,参加代表大会的议员由各国议会选出,将来逐步过渡到由各国人民直选产生⑤ 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 年递交给联合国的研究报告中建议,在2000 年由联合国召开“千年大会”和“人民千年大会”,也是出于这种意图,前者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们参加,后者则由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代表参加此项建议已被安南秘书长采纳,并决定在2000 年召开,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在联合国内建立议会体制涉及改变联合国的结构、性质和职能的大,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变成现实,但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五)联合国将渐渐从原先主要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政治组织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事实上,联合国从成立时起就开始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联合国宪章》 从生效之日起就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新的国际法的基础50 多年来,联合国总共制定(或参与修订)和通过了300 多个条约和公约,从***控制到人权,从外空利用到海底开发等各个方面均已涉及在经济领域内,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协议就是今后国际贸易的行为规则国际秩序是在尊重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管目前的国际规则如何偏向西方发达的利益和如何不合理,任何一个都必须按“国际游戏规则”行事,才能保证国际秩序,联合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世界政府,但它将通过制定一系列国际行为规则,使国际关系体制化在一个日益紧密地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世界里,这是联合国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1 转引自钱文荣:《 联合国的,伐ce mber4 , 1998 , pl 改革及发展趋势》、载《 当代世界》 1995 年第10 期,第8 页③ 安南:《 革新联合国:改革方案}) (中文版),联合国文件1997 年7 月14 日,第68 ? 69 页④ 加利答法国《 回声报》 记者问,[法]( {回声报》 ,1998 年10 月14 日⑤ 转引自钱文荣:《 走向21 世纪的联合国》 ,载《 太平洋学报》 ,1995 年第l 期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 地址: .cn/pc/.shtm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