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预防登革热图片,我在行动

您现在的位置:您现在的位置:&&&其他文件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今年是登革热病例的高发年,根据省、市政府防控登革热疫情工作的部署以及广州市政府对全市登革热疫情应急响应的要求,现就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再次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落实职责。各单位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全市登革热疫情应急响应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防控工作的职责,严格执行《关于深入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行动防控登革热疫情的通知》(穗府办〔2014〕129号)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每周五下午5:00时至6:00时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统一灭蚊行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制定行动方案,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在人力、物力及经费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务求灭蚊行动落实到位。
二、科学灭蚊。坚持清除蚊虫孳生地和灭成蚊工作相结合,坚持把卫生环境治理(清积水)作为灭蚊工作的重点,同时要使用好药物灭杀蚊虫。各单位可请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使用药物杀虫控制,确保灭蚊工作更加科学、安全、环保(《广州市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机构目录名单》及《广州市蚊虫防制工作指引》可登录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网站http://www.下载)。
三、广泛发动。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到统一灭蚊防控登革热行动中来,每周在校内公布《学校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让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灭蚊工作的监督,确保灭蚊措施落到实处。
四、落实晨检。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同时落实师生因病缺勤缺课监测,做好晨检及晨检网络直报。提醒师生出现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发生疫情时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落实好疫情处置。
五、加强督导。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防控登革热工作的督导,加强层级管理力度。对因防控工作失职导致疫情扩散的单位,将按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给予通报。
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要积极沟通疾控部门,密切配合,为教育系统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切实指导学校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市级检查和指导,并定期将汇总情况报送至我局体卫艺处。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每周五下午6:00时前,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统一灭蚊行动情况速报数(内容包括:派出督导组、出动人次、消杀面积、清除孳生地的数量);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及局属各单位、学校和幼儿园在下一周的周一上午12:00时前,将《周五下午统一灭蚊行动情况汇总表》统一报送至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联系人:郭仰峰,联系(传真)电话:,电子邮箱:)。
1.学校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
2.周五下午统一灭蚊行动情况汇总表
广州市教育局
2014年9月22 日
(联系人:蔡恭良、姜轶,联系电话:)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教育厅,市卫生局,市应急办,市爱卫办。
欢迎光临,您是第位访客
2009&版权所有 广州市教育局地址:广州市西湖路83号
邮编:510030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欢迎订阅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至。 上 手机登录
图解登革热: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今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据广东省卫计委网站通报,截至10月5日零时,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病例20132例,其中4日一天新增1279例。那么,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呢?人与人间相互接触会不会感染?
今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据广东省卫计委网站通报,截至10月5日零时,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病例20132例,其中4日一天新增1279例。那么,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呢?人与人间相互接触会不会感染?
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传染源是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伊蚊(也称“花斑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伊蚊生活在城市栖息地,主要在人造容器中繁殖。与其它蚊子不同,埃及伊蚊在白天进食,其叮咬高峰是在早上或黄昏前。雌性伊蚊每次进食会叮咬多人。蚊子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登革热病毒随蚊子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
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经过8~12天后蚊子就具有了传播登革热的能力,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伊蚊有白天吸血的习惯。它吸血时常不是一次吸饱,而是东叮一下,西叮一下地间断吸血,这样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危险。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它们在叮咬人体时通常一边吸血,一边把自己的唾液注入人体内,登革热病毒也随之注入人的体内。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隐性感染者、登革热患者(潜伏期或发病后)又可作为传染源感染更多的健康人。
伊蚊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但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不断发生。
登革热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方法是灭蚊、防蚊。
· · · · ·
更多新闻扫描二维码
下载“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感谢您阅读: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 更多
[责任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扫二维码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3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登革热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