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机场允许游客自己带香烛吗?

全力规范香烛市场 衡阳南岳区推行环保香烛
  红网衡阳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孟翔 谭英 谭雯)日前,由湖南衡阳南岳区政府牵头、质监部门为主组织、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南岳风景名胜区环保香烛》衡阳地方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初步审定,南岳区政府将全力规范香烛的市场,推行环保香烛,数千种香烛很快有标可循。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每年慕名而来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在南岳镇的大小店铺兜售着形形色色的香烛,让人眼花缭乱。长期以来,由于对香烛产品的质量一直没有严格的标准,导致南岳香烛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及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长期存在,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对南岳山上环境也破坏严重。    南岳区质监局将对香烛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全面规范。主要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倡文明教育、规范礼佛礼仪秩序等方面来规范管理南岳香烛产品。提倡精致、安全、环保、透明消费。既为维护广大游客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又为南岳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治理做出有益贡献。  
( 13:37:00) ( 15:53:30) ( 11:27:54) ( 10:59:56) ( 10:57:23) ( 10:55:43) ( 9:36:19) ( 9:36:16)《中国散文选粹》初选作品064号:湖南余春晖《南岳香客》
《中国散文选粹》初选作品064号
湖南 余春晖
&我不笃信宗教,却对名山大川等香火胜地关注甚多,也见过各类品性的香客,有虔诚的,有虚伪的,甚至有傲慢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并不挂怀。然而,那年在南岳衡山遇到的那对“赶八月”的特殊香客,至今让我难以释怀。
&最初遇到他们是在衡山脚下的南岳古镇。那天下午,火车到达衡山站时已经晚点,我们打个摩的赶往南岳镇,车到半路就遇到阵雨。摩的司机把我们送到了南岳大庙门口就跑掉了,害得我们不得不找地方避雨。就在我落汤鸡般在街头茫然四顾时,眼前突然一亮,对面屋檐下有双模糊的大手,透过雨幕向我们招手——对年过花甲的夫妇为我们挪出空间。我们像抓住救命的稻草样赶上前去。
&屋檐下的空间本来就很狭小,躲雨的人却很多,何况那两个老人还夹着两个黑色旅行包。夹在他们中间,我只能报以歉意的微笑。两位老人六十来岁,穿着挺朴素,一看就是上山进香的香客打扮。老先生大度地对我摆摆手,老妇人则只是冲着我们笑了笑。两个单瘦的老人,就这样被人簇拥着站在风口,显得有点弱不禁风。我想,这两个善良的老人,应该是南岳最虔诚的香客了。
&阵雨很快过去了,屋檐下躲雨的人们也散开,我和朋友找了个招待所住下来。吃完晚饭,我们相约去南岳古镇上闲逛。暮色渐次笼罩下来,镇头的南岳大庙红墙碧瓦内,僧人晚课的香烟夹杂着颇有节奏的木鱼声,声声入耳。在镇尾一座专售礼佛法器和香烛纸钱的小店门口,透过路灯,我偶然发现两个熟悉的身影——下午帮过我们避雨的那两位老人。他们站在小店的柜台外面,似乎在和店老板讨价还价着什么,店老板从货架下面搬出了一捆纸钱、香烛鞭炮之类的物品,放到柜台上。老人将物品塞进背后的旅行包,然后消失在了暮色里。
&两个奇怪的老人,他们神秘兮兮地做什么呢?
&不知为何,当天晚上我有点失眠。躺在衡山脚下的旅馆里,那两个陌生的背影挥之不去。老人慈祥的面容,让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祖父母。据说,当年为了替我们消灾祈福,虔诚的祖父母曾多次来衡山上香,而每次回家时,总还记得给我们带去好吃的东西。那么,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莫非也是这样的香客?为了替子孙的祈福而不惜栉风沐雨?想着这些,我渐渐在沉思中进入了梦乡。
&那天是农历八月初一,传说当天南岳圣帝的诞辰,登衡山的游客很多,也是南岳香期最为鼎盛的时候。这座位忝为五岳的南方小山,既没有泰山的巍峨,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却以虔诚的香客闻名。据说,自唐宋以来,每年农历四月到九月,都有无数香客不远千里前来南岳朝拜,烧香祈愿,颇为灵验,迁客骚人们也是喜欢放浪于南岳的山林。谪仙人李白一生浪迹萍踪,曾多次把盏于南岳的荒村酒肆,“斗酒诗百篇”。公元847年农历四月,为情所困的李商隐为了打听隐居衡山的前妻柳蕊娘,逶迤千里来到南岳,虽铁鞋踏破,也得不到柳蕊娘一见,其情何等哀怨?“一代天骄”毛泽东,青年时曾上过衡山,据说为了沉疴缠身的母亲文七妹去南岳敬香还愿的。稗官野史或许不足为信,但人是感情的灵长,对于佛,对于南岳的朝拜,就一定意味着迷信和愚昧么?在我看来,南岳衡山与其说是风景胜地,还不如说是一个大香炉。在衡山的山间小道上,各地前来的香客随处可见,他们三三两两地穿梭在山林内的各种小庙中,或为膜拜偶像,或为欣赏风景,大家都各得其所。
&弯过半山亭,过了铁佛寺、福平寺,当我们沿着石径到达南天门时,发现一群人拥挤起来在看热闹。我凑近一看,围在人群中间的居然又是那对年老夫妇。那个老先生正蹲在地上,守着两个放在脚下的黑色旅行包;而老妇人则面对着围上来的几个小贩模样的人,小心地陪着笑脸。原来他们也是“赶八月”的小贩!我的所有疑惑似乎已经揭晓。而那几个小贩模样的人,却是满脸的愤懑,听起来好象是在指责老人的货品太便宜。在衡山上买的东西,比平时山脚下的要贵去一倍甚至更多,这是我曾经领教过的。就在这时,巡山的警察来了,小贩散开了,老妇人则又迈着蹒跚的步履在行人中穿梭,怯生生地向过往的香客们兜售着香烛纸钱之类的小物件。尽管游人香客众多,然而两位老人的生意却显得很冷清,急速穿过的行人,并没有在意老人的存在。
&两个可怜的老人,我心里突然有了酸酸的味道。我赶快跑上前去,从老妇人手中买了两份香烛和纸钱,还给朋友买了一挂戴在手腕上的木制手链。他们的东西并不比山脚下的贵,货品的质量也还过得去,说得上是物美价廉。在找零钱时,老先生走过来帮我拿东西时讲着听不懂的方言,他们似乎并不是当地人。买完了东西,我就赶紧跑开了。两位老人并没有认出我来,继续在人群中兜售着他们的生意。我想,对于以贩卖香烛为生的这两位外地老人来说,大概我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回馈他们,感谢曾经给予过我的那一片无雨的屋檐了。
&在南岳之颠的祝融峰上烧香膜拜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居然再次遇到了那两位贩卖香烛的老人。此时的他们,正跪拜在祝融神君的牌位前,眼睛微闭,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退出庙堂与他们察肩而过,老先生认出了我。在庭院外的石阶上,我们攀谈了起来。原来他们不过是江西农户,每年的八月都会来南岳上香,十多年都没有间断过。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来南岳烧香还愿,就是牵挂家里重病在床的独子,因为病情严重,孩子快四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卖香其实也是我临时起意。”老先生说他们到南岳原本只是上香,但看到山上的香烛太贵了,便在山脚下进点货背到山上来卖,当然价钱并不贵,也算是给孩子祈点福、积点德了。老人的语调轻快而飘逸。
&闲谈之中,感受到两位老人苦中作乐的尴尬与无奈,也感受到了老人殷切的爱子之情。有人曾经说,宗教和迷信是一种消极的麻醉剂,但是又有谁知道,面对人生的痛苦,面对人生无解的结,这种暂时的所谓“麻醉”,又何尝没有存在的理由呢?至少胜过淡然冷漠和虚情假意,至少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更多希望。民国年间一个叫李叔同的富家子弟,无法忍受世俗的污恶,义无返顾地在杭州某寺剃度出家,选择了与青灯古佛为伴,这便是后来著名的弘一法师。“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僧人甚至俗家的信徒们,从“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修炼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万物皆空,这其中的心灵挣扎又是如何的一番苦楚呢?迷信也好,愚昧也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单就两位老人,我们就不得不被他们无比的虔诚、质朴所感动。
&据说,在通往拉萨布达拉宫的青藏高原上,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人们总能看到“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朝圣者,他们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执着而虔诚地走在朝拜神灵的路上。当地的喇嘛说:“尽管他们浑身肮脏不堪,但他们的心却和这高原雪莲一样洁白。”作为同样虔诚的朝拜者,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朝拜方式,但我想,只要心中有了神灵、心中有了真爱,外界的任何污垢和不洁,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和追求,美好的希望也会和这些香烟一起,到达天堂。
&今年南岳的“赶八月”,我能否再次遇到那两位特殊的香客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南岳区全力推行环保香烛
  本报8月6日讯(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李孟翔 谭英 谭雯)日前,南岳风景名胜区环保香烛衡阳地方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初步审定。衡阳市南岳区规范香烛市场、推行环保香烛,将很快有“标”可循。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每年慕名而来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南岳镇的大小店铺,兜售着各种各样的香烛。但长期以来,对香烛产品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南岳香烛存在质量低劣、以次充好等问题,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次衡阳制订香烛地方标准,主要是从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来规范管理香烛产品,推行精致、安全、环保、透明消费,既为维护广大游客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又为南岳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治理做出有益贡献。
( 9:16: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岳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