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45年王姓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问题补充&&
25%。除中国外,在朝鲜,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或“三横王”、京兆郡是王姓重要的发源地、韩国也有王姓分布,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江苏等省王姓均为第一大姓,“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思想家王阳明。河北,世界三大姓氏之一王姓.1万人,如书法家王羲之,为分别两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山西、琅琊郡,王姓历史悠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2007年统计分析显示、辽宁、山东。在广东,有大约9288,名人众多。古时的太原郡,改革家王安石
house亮亮亮 &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日本陆军将官被中国军队击毙名录
该名单转至天涯作者名:lfnb1988作者语-首先给大家提供一份大名单。这份名单是有来自日文史料的确凿证据证明在年被击毙的名册。需要说明的是,这份名单是被击毙的将军名册,而不是像《毙命全纪录》收录的是在中国境内死亡的将军。目前这份名单只包括在地面战斗中阵亡的将官,而因空战、空难(如小笠原数夫、、塚田攻等)毙命的将官将放在后面加以甄别。还有几位在侵华战争中毙命的海军将官,也放在后面加以研究。名单中“陆士”指陆军毕业期别。“陆大”指校毕业期别,无则表示非陆大毕业生。军衔当中的“追少”指追晋(即阵亡时为大佐),“追中”指追晋(即阵亡时为少将)。以上这个名单是我翻阅了整本《日本陆军将官人名辞典》后整理出来的。由于该书记录了日军几乎全部陆军的详细生卒年月日,所以比较可靠。其中也排除了很多国内广泛流传而日文史料却证明没有死于抗战的将军。如据称被伏击战地参观团时击毙的服部直臣(实际于1947年死亡),被一个马夫打死的伪满军政最高顾问楠本实隆(实际活到70年代才去世)等等。当然这个名单可能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日本陆军将官被击毙名录。。姓名 时间 陆士 陆大 军衔林大八 1932年3月 16 追少饭塚朝吉 1934年3月 18 26 追少加纳治雄 1937年1月 21 追少仓永辰治 1937年8月 23 34 追少藤井重郎 1937年8月 16 追少大生檀城 1937年9月 21 追少平岩栋一 1937年9月 25 33 追少井泽新 1937年12月 16 追少仪我诚也 1938年1月 21 30 追少清水喜代美 1938年1月 24 追少杵村久藏 1938年8月 25 32 追少田中圣道 1938年8月 23 追少饭塚国五郎 1938年9月 22 追少石田金藏 1938年9月 19 追少田中省三郎 1939年1月 22 追少渡边广太郎 1939年2月 24 追少饭野贤十 1939年3月 23 32 追少千叶小太郎 1939年4月 21 追少山田喜藏 1939年5月 25 32 追少田路朝一 1939年6月 19 29 追中河村秀男 1939年7月 26 32 追少沼田德重 1939年8月 19 27 中将岛村英次郎 1939年9月 24 追少山田喜藏 1939年9月 25 32 追少和田孝次 1939年9月 22 追少横山顺 1939年11月 24 追少 1939年11月 19 中将小林一男 1939年12月 22 追少 1939年12月 25 32 追中井上官一 1940年1月 29 36 追少木谷资俊 1940年3月 21 追中佐藤谦 1940年3月 23 追少神崎哲次郎 1940年5月 26 追少小林秋夫 1940年7月 28 追少青村常次郎 1940年9月 22 追少饭田泰次郎 1940年11月 24 33 追中平山清治 1941年1月 23 追少上田胜 1941年5月 24 追少河村干一 1941年5月 24 追少木神德雄 1941年11月 25 追少山县业一 1941年12月 22 33 追中八木清一郎 1942年4月 26 追少 1942年5月 23 32 中将副岛太郎 1942年5月 30 38 追少佐藤春雄 1942年6月 25 追少高羽麻二 1942年7月 16 追少谷弘 1942年11月 23 追少浅野克己 1943年5月 32 43 追少藤井滝人 1943年5月 35 45 追少横山明 1943年6月 34 42 追少黑川邦辅 1943年6月 32 42 追少仁科馨 1943年6月 26 追少中畑护一 1943年11月 27 追少布上照一 1943年11月 27 追少田川润一郎 1944年1月 23 追少三泽金夫 1944年3月 26 追少大桥熊雄 1944年4月 29 39 追中下川义忠 1944年4月 21 追中关谷顺 1944年5月 29 追少森龙之辅 1944年5月 18 追少重藤三治 1944年6月 29 追少奈良文吉郎 1944年6月 27 追少木村千代太 1944年6月 25 追中横山武彦 1944年6月 25 追中后藤十郎 1944年7月 28 追少直影 1944年7月 30 追少和尔 1944年7月 27 追少水上源藏 1944年8月 23 追中藏重康美 1944年8月 26 追少志摩源吉 1944年8月 23 追中楠野丰重 1944年9月 28 追少大田荒辅 1944年9月 26 追少真雄 1944年12月 36 48 追少岛村矩康 1945年1月 36 43 追少与野山寿 1945年2月 24 追少十时和彦 1945年4月 26 追少 1945年5月 24 追中贺谷与吉 1945年6月 33 追少关根久太郎 1945年7月 29 40 追中岩田哲三 1945年7月 23 追少山崎周一郎 1945年7月 29 追少
本贴相关帖文
&以下是引用jugg
在第39楼的发言:
其实都是TG暗杀的!都是被乌龟王八蛋恶心死的!你想王八蛋的几十万军队做了皇协军,一遇到土共就带着枪投诚,一来一往,土共发展了上百万人打鬼子,武器要不来自鬼子,要不来自王八蛋的皇协军,鬼子直接就被恶心死了!
&以下是引用Dinnr
在第6楼的发言:4 藤井重郎(-) 福岛县人 生于若松市 农民盐谷孙右卫门第六子 商人藤井定吉养子。先后毕业于仙台陆军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同年11月1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步兵第32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后历任步兵65联队附、中队长,独立守备第2大队附,步兵第4联队中队长,步兵61联队附、大队长,步兵第44联队附,松本联队区司令部员。1930年8月晋升为步兵大佐大佐,转入预备役。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中国东北历任大同学......这名鬼子是这么死的:晚上查哨,被一名不甘心侍敌的伪军士兵打死的。
30.青村常次郎(-) 栃木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工兵少尉军衔。日任铁道第5联队长。日在华北战死,追晋陆军少将青村常次郎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陆军的铁道兵联队长。日本陆军的铁道兵脱胎于工兵,正式成立铁道联队是在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青村常次郎所带的铁道第5联队于1938年4月在千叶县编成,随即开赴中国作战,属北支那方面军直辖部队。青村常次郎本人虽没有陆大学历,但他却是日本陆军的一位铁道兵装备设计专家。日本铁道部队的“九一式轻货车”即是他在大尉时代(1929年)设计的。为了在中国大陆作战而出现的铁道装甲车“九一式广轨牵引车”也是他设计的。关于青村的战死,中文史料同样无人提及。我也是在翻阅《日本陆军将官辞典》时才发现他的。同时国立公文图书馆中也有他战死的确凿证据。根据他的毙命时间(1940年9月)及所属部队(北支那方面军)来看,个人认为他很有可能是在百团大战中被八路军击毙的。当然具体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30.小林秋夫(-) 山口县人 原姓川口。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独立守备步兵第1大队附(关东军、第1独立守备队)。日在奉天驻屯中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小林秋夫在国内史料中无人提及,但此人根据日文资料很有可能是被东北抗联击毙的。目前问题在于他的职务“独立守备步兵第1大队附”,有日文资料怀疑他以步兵大佐的军衔担任的是“第1独立守备队附”而不是第1大队附。关东军第1独立守备队的司令部在奉天(沈阳),而下属的独立守备第1大队驻扎在公主岭。小林死时,第1独立守备队司令官为渡边直知少将(陆士21期),战死后没几天就由越生虎之助少将接任(陆士22期,陆大34期)。在南满打游击的是东北抗联第1路军,小林秋夫是在杨靖宇司令牺牲半年之后毙命的。根据国立公文图书馆的资料,小林秋夫是“危篤”死亡,因此基本可以认定是被击毙。当然也不一定是死于抗联,也有可能死于其他原因(劳工暴动、伪军反正等)。希望知情的朋友提供相关信息。
29.神崎哲次郎(-) 鹿儿岛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步兵第233联队(第1军、第39师团)大佐联队长。率部参加宜昌作战,日在白河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神崎哲次郎于《毙命全纪录》一书未收,但国内许多中文资料均提及了他的战死。此人是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的白河渡河作战时战死的。他死后联队长职务由吉川资大佐接任,吉川1945年在步兵第53旅团长任上被山东八路军击毙
27.佐藤谦(-) 山梨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同年12月23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日任步兵第214联队(第11军、第33师团)联队长,参加湘赣作战。日在江西安义进行治安维持强化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佐藤谦在日文资料基本都被认定为战死。但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的资料称是“病気危篤”,也有可能是因战伤而死的。
27.木谷资俊(-) 广岛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炮兵少尉军衔。日晋升陆军少将,任陆军重炮兵学校干事。日任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长(北支那方面军、第1军)。日战病死,追晋陆军中将木谷资俊据《毙命全纪录》称是在山西运城被第十六军的一个营打了伏击击毙的。但从日文资料来看这种说法不可信。根据当时日本陆军省的电报记载木谷资俊是在北京的日军病院内因脚气病死亡的。“脚气病”这种病不是通常说的脚臭,也不是脚部有伤感染。而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会导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感官功能衰退,体虚,间歇性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的也会致人死亡。故认为木谷资俊并不是《毙命全纪录》讲的那样在战场上被击毙,而是因脚气病战病死的。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昆仑关战役第五军军直属部队阵亡官兵题名录也许不全
(网上摘抄)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昆仑关战役第五军军直属部队阵亡官兵题名录装甲兵团上尉连长席尉赓 上尉指导员张鹏翼 中尉排长冯子扬 张兆源李元泽 少尉排长向寿增 股建章士兵 冯有生 符子华 周腾文 彭 印 易承之 朱仁富刘兴凤 秦 群 尤荣金 郑贯初 刘玉田 李辉华 张昌寿陈云峰 彭克仁 宁明波 李道昌 陈世德 莫锦山 李年青王乐善 陈茂龙 刘书策 党献均 梁大恭 周炳文 刘光明骑兵团士兵 周金山 李化海 彭振发 袁守贵 孙连臣 李启藩冯春长 唐 云 甘原彬 段形安 关明德 王先荣第一野战补充团第一野战补充团少校营长李桂昌 上尉连长岳友生 刘荫祥 中尉排长姚忠怀沈顺增 陈 荫 雷云峰 少尉排长刘祖泽 张秉殿 黄建东士兵 魏植兰 熊学君 陈乾坤 王悦欣 吴汉臣 李世亮唐光禄 黄先诚 彭应祠 唐新生 杨起连 蒋忠彬 罗美臣胡家太 符太红 赵文光 王得生 黄现生 陈治安 岳千绪文少轩 李华清 刘昌达 罗大富 唐汝盛 石昌升 龙昌云祁家祥 周邦善 何兆章 杨志银 杨盛澄 周廷云 龙步命王顺保 李应礼 潘隆郎 田子保 唐智富 唐显瑞 曾有田张 林 蒙元忠 蔡泽荣 雷盛高 徐世周 于启发 欧香珍蒋家植 黄大德 熊注扬 周 云 张得胜 黄午德 朱成福龙峰贵 李有坤 向绍经 李葵二 李吉荣 周岳凤 唐成尾李祥德 袁湘凤 隆益禄 段起炎 高树林 王贞发 邓瑞庭黄士行 王修茂 骆明臣 蒋水开 孙凤名 周维晃 魏崇德周太三 彭隆灼 唐松茂 黄维良 唐正生 楚爱吾 雷 易苏禄卿 蒋正开 龙仓朝 曾庆余 陈得苟 肖绵章 王 昆蒋得胜 黎宪有 陈孝德 李沐青 周景荣 戴永盛 艾文球陶子乾 周凤生 李珍言 黄冀强 徐昭治 王中叶 王建生车陶昌 蒋 斌 邓盛玉 苏 航 周国东 吴学羽 屈中生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公墓姚得宣 汪群先 张顺生 莫德才 刘略生 蒋泽培 杨立宗王少兮 谢仁芳 赵昆利 曾思堂 黄明泗 陈维党 刘祖兰刘兴集 许曾荣 廖忠成 莫象翘 姜秀旗 兰春仁 刘道维李安元 池炳煊 郑中心 黄通祥 伍清贤 罗光银 伍玉明何爱略 唐心海 黄金心 何静龙 张禄鸣 周重和 黄文达刘登富 □玉保 李 齐 伍芬利 张孝松 蒋满成 杨寿盛刘玉士 李现德 唐玉吉 邓子轩 潘吉祥 杨吉山 伍志成吴驄南 刘华甫 王正道 罗松卿 孙义昌 黎国卿 龙道品何兴玉 肖三保 陈有士 李冬生 温义彬 谢玉钦 陈松元陈远金 陈继眩 刘其祥 易福山 张才孝 陈希贤 刘老春第二野战补充团上尉连长储怀林 石昭俭 段茂林士兵 刘府成 石荣林 李天华 周慎清 刘正光 周代华谭昌仙 范松和 李桂生 戴上达 陈桂柏 张华均 宾东成蒋运成 何前胐 吴会章 廖树炳 廖老四 王少廷 郭可喜邓 云 柳庋云 蒋安青 罗茂元 刘文吉 李达伦 林雨升郑纯发 杨柏芳 吴天纵 石怀升 曾光梁 肖石生 龙安宅何致会 彭昌秀 杨世春 宋思人 陆德智 林昌龙 蒋昌先莫承和 休进全 唐玉辉 谢光清 刘世文 张连森 张荣昌宋三娣 蒙老友 万承来 黄宇如 石有田 周有升 柳叶真黄继兴 邓贤有 韩昌有 谢品祝 姜 维 邓玉轩 廖光才伍征谏 蒋禄淮 林玉梁 杨本络 薄隆才 何新元 杨喜福□ 厚福 陈章官 蒙云富 肖荣富 雷显密 朱宝生 何寿隆粟帛齐 杨启环 张吉良 刘运德 张征浩 胡旺喜 谭德观高家周 陈益廷 何福恩 唐有恩 杜仁化 陈云雨 李国民黄大敖 谢宗康 蒋渌玉 钟 静 萧鸿图 杨春成 何启好梁开光 何先阶 黄树华 刘光河 邓茂腊 蒋务顺 吴绵喜魏老炳 吴光全 周乔生 谢世亭战车防御炮营士兵 徐立珍 刘相陛 胡 桂 刘金奎 张春虎 张玉山彭成钧重炮营少尉排长曹来健士兵 胡若水 李俊清 王方章 粟君明 苏再榜 陈煌荣赖 森 肖增凯 伍明兴第二百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五九八团上尉连长蒋恩晏 中尉排长张建方 少尉排长张之明 周茂山刘晓初 少尉见习金文腾 准尉排长张 林士兵 王云福 林文彦 倪益祥 何先柳 乔占魁 王作林陈生元 汪汉卿 李德义 白克宽 陈德君 吴顺祥 魏正春曾高生 胡仁甫 陈天祥 马鸿朝 赵天佑 周金喜 刘文章陈瑞廷 金芝堂 李家声 张介相 张民亮 张保宇 周贵春谢寿康 黄来龙 徐汝春 唐代今 李海雄 钟长有 钟瑞根李锡茂 张贵富 王立安 徐明学 王春清 秦占武 李金才余新福 罗金隆 朱 义 王廷珍 宋友堂 叶枝芳 刘 清王成德 熊伯仲 贾玉甫 杜学现 张明甫 谭怀先 刘林春王金生 伍炳银 乔长明 吕广元 胡连升 李树生 杨宗根刑保堂 章汉文 焦忠如 罗天之 朱祖胥 曾武成 鲁玉胜徐自中 周毓达 张 言 侯正夺 尚洪新 张盛东 何备元敬长春 王瑞璋 潘云飞 常再鑫 王凤仪 苏金贵 彭成忠刘凤山 陈德田 胡光国 李友生 李 树 高学文 刘文祥黄烈山 杨树清 龚林生 赵文其 王风奎 范 和 李长宾李生和 周振铎 王义三 蔡明珠 张成友 李清芳 马占标向 凯 陈开奎 王宪忠 陈贵杰 周永茂 谢德勋 王金明刘占印 钟庋灵 李 震 冯保生 王新春 刘金正 王彬林李佩轩 张玉魁 张玉才 司占魁 孙有光 张德成 张丙华陈福贵 张景智 吴 走 景福三 金渊亮 皮草便 马炳三李吉安 伍炳冈 杨金成 杨国祯 赵青云 张玉喜 陈治海袁印则 乔明山 杨明宣 杨长福 丁正义 熊文明 周成盛戚盛福 苏大喜 姬成武 范勇信 黄长明 唐敬之 包得高张福至 王明亮
(网上摘抄)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昆仑关战役第五军军直属部队阵亡官兵题名录装甲兵团上尉连长席尉赓 上尉指导员张鹏翼 中尉排长冯子扬 张兆源李元泽 少尉排长向寿增 股建章士兵 冯有生 符子华 周腾文 彭 印 易承之 朱仁富刘兴凤 秦 群 尤荣金 郑贯初 刘玉田 李辉华 张昌寿陈云峰 彭克仁 宁明波 李道昌 陈世德 莫锦山 李年青王乐善 陈茂龙 刘书策 党献均 梁大恭 周炳文 刘光明骑兵团士兵 周金山 李化海 彭振发 袁守贵 孙连臣 李启藩冯春长 唐 云 甘原彬 段形安 关明德 王先荣第一野战补充团第一野战补充团少校营长李桂昌 上尉连长岳友生 刘荫祥 中尉排长姚忠怀沈顺增 陈 荫 雷云峰 少尉排长刘祖泽 张秉殿 黄建东士兵 魏植兰 熊学君 陈乾坤 王悦欣 吴汉臣 李世亮唐光禄 黄先诚 彭应祠 唐新生 杨起连 蒋忠彬 罗美臣胡家太 符太红 赵文光 王得生 黄现生 陈治安 岳千绪文少轩 李华清 刘昌达 罗大富 唐汝盛 石昌升 龙昌云祁家祥 周邦善 何兆章 杨志银 杨盛澄 周廷云 龙步命王顺保 李应礼 潘隆郎 田子保 唐智富 唐显瑞 曾有田张 林 蒙元忠 蔡泽荣 雷盛高 徐世周 于启发 欧香珍蒋家植 黄大德 熊注扬 周 云 张得胜 黄午德 朱成福龙峰贵 李有坤 向绍经 李葵二 李吉荣 周岳凤 唐成尾李祥德 袁湘凤 隆益禄 段起炎 高树林 王贞发 邓瑞庭黄士行 王修茂 骆明臣 蒋水开 孙凤名 周维晃 魏崇德周太三 彭隆灼 唐松茂 黄维良 唐正生 楚爱吾 雷 易苏禄卿 蒋正开 龙仓朝 曾庆余 陈得苟 肖绵章 王 昆蒋得胜 黎宪有 陈孝德 李沐青 周景荣 戴永盛 艾文球陶子乾 周凤生 李珍言 黄冀强 徐昭治 王中叶 王建生车陶昌 蒋 斌 邓盛玉 苏 航 周国东 吴学羽 屈中生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公墓姚得宣 汪群先 张顺生 莫德才 刘略生 蒋泽培 杨立宗王少兮 谢仁芳 赵昆利 曾思堂 黄明泗 陈维党 刘祖兰刘兴集 许曾荣 廖忠成 莫象翘 姜秀旗 兰春仁 刘道维李安元 池炳煊 郑中心 黄通祥 伍清贤 罗光银 伍玉明何爱略 唐心海 黄金心 何静龙 张禄鸣 周重和 黄文达刘登富 □玉保 李 齐 伍芬利 张孝松 蒋满成 杨寿盛刘玉士 李现德 唐玉吉 邓子轩 潘吉祥 杨吉山 伍志成吴驄南 刘华甫 王正道 罗松卿 孙义昌 黎国卿 龙道品何兴玉 肖三保 陈有士 李冬生 温义彬 谢玉钦 陈松元陈远金 陈继眩 刘其祥 易福山 张才孝 陈希贤 刘老春第二野战补充团上尉连长储怀林 石昭俭 段茂林士兵 刘府成 石荣林 李天华 周慎清 刘正光 周代华谭昌仙 范松和 李桂生 戴上达 陈桂柏 张华均 宾东成蒋运成 何前胐 吴会章 廖树炳 廖老四 王少廷 郭可喜邓 云 柳庋云 蒋安青 罗茂元 刘文吉 李达伦 林雨升郑纯发 杨柏芳 吴天纵 石怀升 曾光梁 肖石生 龙安宅何致会 彭昌秀 杨世春 宋思人 陆德智 林昌龙 蒋昌先莫承和 休进全 唐玉辉 谢光清 刘世文 张连森 张荣昌宋三娣 蒙老友 万承来 黄宇如 石有田 周有升 柳叶真黄继兴 邓贤有 韩昌有 谢品祝 姜 维 邓玉轩 廖光才伍征谏 蒋禄淮 林玉梁 杨本络 薄隆才 何新元 杨喜福□ 厚福 陈章官 蒙云富 肖荣富 雷显密 朱宝生 何寿隆粟帛齐 杨启环 张吉良 刘运德 张征浩 胡旺喜 谭德观高家周 陈益廷 何福恩 唐有恩 杜仁化 陈云雨 李国民黄大敖 谢宗康 蒋渌玉 钟 静 萧鸿图 杨春成 何启好梁开光 何先阶 黄树华 刘光河 邓茂腊 蒋务顺 吴绵喜魏老炳 吴光全 周乔生 谢世亭战车防御炮营士兵 徐立珍 刘相陛 胡 桂 刘金奎 张春虎 张玉山彭成钧重炮营少尉排长曹来健士兵 胡若水 李俊清 王方章 粟君明 苏再榜 陈煌荣赖 森 肖增凯 伍明兴第二百师阵亡官兵题名录第五九八团上尉连长蒋恩晏 中尉排长张建方 少尉排长张之明 周茂山刘晓初 少尉见习金文腾 准尉排长张 林士兵 王云福 林文彦 倪益祥 何先柳 乔占魁 王作林陈生元 汪汉卿 李德义 白克宽 陈德君 吴顺祥 魏正春曾高生 胡仁甫 陈天祥 马鸿朝 赵天佑 周金喜 刘文章陈瑞廷 金芝堂 李家声 张介相 张民亮 张保宇 周贵春谢寿康 黄来龙 徐汝春 唐代今 李海雄 钟长有 钟瑞根李锡茂 张贵富 王立安 徐明学 王春清 秦占武 李金才余新福 罗金隆 朱 义 王廷珍 宋友堂 叶枝芳 刘 清王成德 熊伯仲 贾玉甫 杜学现 张明甫 谭怀先 刘林春王金生 伍炳银 乔长明 吕广元 胡连升 李树生 杨宗根刑保堂 章汉文 焦忠如 罗天之 朱祖胥 曾武成 鲁玉胜徐自中 周毓达 张 言 侯正夺 尚洪新 张盛东 何备元敬长春 王瑞璋 潘云飞 常再鑫 王凤仪 苏金贵 彭成忠刘凤山 陈德田 胡光国 李友生 李 树 高学文 刘文祥黄烈山 杨树清 龚林生 赵文其 王风奎 范 和 李长宾李生和 周振铎 王义三 蔡明珠 张成友 李清芳 马占标向 凯 陈开奎 王宪忠 陈贵杰 周永茂 谢德勋 王金明刘占印 钟庋灵 李 震 冯保生 王新春 刘金正 王彬林李佩轩 张玉魁 张玉才 司占魁 孙有光 张德成 张丙华陈福贵 张景智 吴 走 景福三 金渊亮 皮草便 马炳三李吉安 伍炳冈 杨金成 杨国祯 赵青云 张玉喜 陈治海袁印则 乔明山 杨明宣 杨长福 丁正义 熊文明 周成盛戚盛福 苏大喜 姬成武 范勇信 黄长明 唐敬之 包得高张福至 王明亮
26.中村正雄(-) 石川县人 中村三雄之子。曾就读于金泽第一中学校。先后毕业于陆军名古屋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同年12月23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步兵第35联队附。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2期。历任参谋本部附勤务,参谋本部部员,法国大使馆附武官辅佐官,陆大教官,参谋本部部员,步兵第18联队大队长,陆军步兵学校教官,意大利大使馆附武官,参谋本部部员兼军令部员,第12师团参谋长,参谋本部通信课长。日晋升陆军少将,任步兵第21旅团长。日战死,追晋陆军中将。曾获二级金鵄勋章。中村正雄也不用多讲了,广为知名并且铁证如山地是在昆仑关被中国军队国府军主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击毙的。中村是前面提到的在中国战场挂了一堆的陆大32期毕业生,虽然不是军刀组但也还是第九名。他在部队担任主官的经历较少,没有担任联队长的经验直接就当上了旅团长。昆仑关战役担任主攻的是第五军,下辖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三个师的师长都是黄埔出身,属于中央军嫡系。而负责助攻的是桂系第三十一军和第四十六军。由于国府军是攻方并且数量上占有优势,第五军三个师一开始便包围了中村的步兵第21旅团。经过反复争夺攻坚,第五军歼灭步兵第21旅团大部,中村旅团长也身负重伤在手术时被击毙。国府军尽管人数上占优势,但也付出了阵亡5600余人的代价。日军阵亡4000多人。在昆仑关战役中据传不但击毙了中村正雄,还击毙了步兵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和步兵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其实这都是误传。三木吉之助因负重伤回国担任留守第5师团司令部附,后来担任过东京陆军航空学校长,1944年2月因战伤病死后追晋陆军少将。坂田元一1940年12月晋为少将,1942年担任驻满洲的第71师团71步兵团长,日本战败时任神户第11警备队长。这个被称为“钢军”的广岛第五师团,确实是日军的主力作战部队。甲午战争时就是这个师团首先在朝鲜和清军开的仗,日俄战争时先后参加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和奉天会战。一次大战后参加了西伯利亚出兵。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察哈尔作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广东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40年该师团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太平洋开战后又在山下奉文指挥下在马来半岛登陆,是新加坡攻略战的主力。第5师团前后25任师团长出了13个陆军大将,还有三个元帅大将(野津道贯、奥保鞏和寺内寿一),这在日军师团中是绝无仅有的。但这个师团在攻占新加坡之后似乎就失去了作用,此后一直在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担任守备。日日本战败时最后一任师团长山田清一中将自杀身亡。
25.小林一男(-) 广岛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骑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骑兵少尉军衔。日任骑兵第14联队(驻蒙军、骑兵集团、骑兵第1旅团)联队长,日累升至骑兵大佐。日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小林一男被中国军队击毙这个事实应该是确凿无疑的。据中文资料,他是在绥远安北地区被中国军队第35军第101师董其武部击毙的。小林一男虽然是“无天组”出身,可他倒也上过一年的陆大。1933年12月陆军大学校招收了第一期专科学生。当然这个“专科”并不是大专的意思,而是相对于学制为三年的正规陆大教育而言的。有点“短训班”和“专修”的意思。陆大专科班招收因各种情况没有能够参加陆大考试的军官,从各兵种在战斗部队呆满一年以上的大尉少佐级军官里选拔。第一期只招了九个人,小林一男便是其中之一。专科班学制为一年,毕业时小林的成绩在9个人中还算是优等。可惜这陆大专科到底只是精英教育的普及化,毕业生只发给一本毕业证书,没有陆大毕业徽章戴。晋升上也得不到陆大正规毕业生的待遇。和小林一男同样是陆士27期骑兵科出来的有两个最后当到中将的片冈董和绫部橘树。片冈董是27期骑兵科首席生,陆大37期毕业后于38年3月晋升大佐;是第1师团最后的师团长。绫部橘树是陆大36期首席毕业生,37年8月晋升大佐,历任要职最后当到第7方面军参谋长。小林一男虽然也算是个半吊子陆大生,骑兵大佐却是39年才当上,没几个月就被中国军队毙了。这少将晋升的倒是比上面两位正经陆大生早不少。
24.阿部规秀(-) 青森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长,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日任步兵第32联队长。日晋升陆军少将,任步兵第1旅团长。日任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驻蒙军),同年10月2日晋升陆军中将,11月17日战死。曾获三级金鵄勋章。阿部规秀这个被八路军击毙于河北涞源黄土岭的日军中将算是在国内最为知名的侵华日军毙命将领。但此人同时又是一个没有陆军大学校学历的“无天组”。前面已经举过几个例子,“无天组”在平时晋升是极为困难的。那么阿部规秀作为一名“无天组”将军,他的经历与地位又如何呢?下面我根据日文资料进行一下分析。阿部规秀出身于日本本州岛最北端的青森县。他1907年陆士19期毕业后分配在山形步兵第32联队任职。此时这个联队刚刚跟着弘前第8师团打过日俄战争。阿部此后又曾任过久留米第18师团副官和师团参谋,在此期间他参加过日军西伯利亚出兵。他于1933年即陆士毕业的26年之后晋升为步兵大佐,这个速度在“无天组”中算是中上等。陆士19期毕业上过陆大的(如今村均、河边正三和塚田攻等)基本上在1930-31年晋的大佐。但此后其晋升速度越来越快,37年8月晋为少将,39年10月晋为中将。尽管还是要比有陆大学历的人慢了一些,但对于“无天组”来说已经是超速了。要知道一般的“无天组”连大佐都很难当上的。在阿部的任职经历中值得一提的是当过步兵第1旅团长。这个第1旅团原本是东京第1师团属下的王牌部队,但由于226兵变时步兵第1联队的几个青年军官造了反,旅团长佐藤正三郎少将(陆大28期)和第1联队长小藤惠大佐(陆大31期)都被转入预备役。旅团长换成小泉恭次少将(陆大27期)调往满洲驻屯。佐藤正三郎和小泉恭次都和阿部规秀有些渊源。佐藤和阿部一样当过步兵第32联队长,小泉在阿部当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长时是该校的校长。阿部规秀作为一个“无天组”当上第1旅团长,这还是第一例。由于学历的限制,阿部规秀在日本军界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他充其量也就是当当第一线部队主官,不可能进入陆军中央部门。他也几乎没参加过什么像样的战役战斗,第一次作为混成旅团长上战场作战就被八路军用炮轰死了。他战死距他晋升中将刚过一个半月。这样高的军衔的军官在战场被击毙以前确实是没有过的,日军自然要大肆宣传将他包装成一个“军神”。至于那个“名将之花”的评语,不过是杉山元对这个已经战死的倒霉蛋的出格颂扬罢了。
23.横山顺(-) 广岛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兵科,同年12月24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关东军附,同年11月1日战病死。追晋陆军少将。横山顺据日文资料曾于“1938年4月任绥远特务机关长,日免职”。此人曾与关东军参谋田中隆吉一起搞过内蒙古工作,想拉拢德王成立一个“蒙古国”。德王回忆录提到他与田中隆吉一起来同他会晤的情况。横山顺于日战病死,由于资料缺乏,此人死亡的具体情况不详。
22.田中省三郎(-) 新泻县人 原姓川室。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关于据称是死于与八路军陈庄战斗的田中省三郎大佐,《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中只称其“日战死”,既没有写明他曾担任什么职务,也没有写明他是在什么战斗中被什么部队击毙的。据中文资料他是在担任独立混成第8旅团独立步兵第31大队长时战死的。与清水喜代美一样,这位也是个大佐大队长。据子乔的考证,此人应该是可以确认是死于同八路军的陈庄战斗中的。同时附出国立公文图书馆的资料为证
21.和田孝次(-) 东京都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工兵少尉军衔。日任工兵第5联队(第5师团)联队长。后率部参加平型关、忻口、太原、台儿庄、徐州、广州等历次战役。在中国战场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和田孝次从七七事变后一直担任广岛第5师团属下工兵第5联队的联队长,在板垣征四郎、安藤利吉和今村均三名中将师团长的指挥下参加了侵华战争的历次大战役。此人日战死时,第5师团正隶属于华北的第12军(10月16日调往华南的第21军属下)。目前尚不知道他是死于国军还是共军之手。从国立公文图书馆的资料看,战病死也是有可能的
20.岛村英次郎(-) 琦玉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兵科,同年12月24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步兵第68联队(第11军、第3师团)大佐联队长。日战病死,追晋陆军少将。岛村英次郎《毙命全纪录》一书未收。此人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是第8师团第31联队(联队长早川止大佐)第三大队长,曾率部攻占过长城外的兴隆县城。时隔六年之后当到了步兵第68联队长,但当了一个多月即战病而死。估计是在之前的侵华战争中负伤或得病,当上联队长之后不治死亡。此人和下面的工兵第5联队长和田孝次一同因战死受赏金,下面有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的历史资料为证
19.沼田德重(-) 茨城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27期。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附(东京帝国大学军事教官)。日千叶联队区司令官。日晋升陆军少将,任第2师团司令部附。日任步兵第26旅团长(上海派遣军、第13师团)。日任第二野战铁道司令官。日晋升陆军中将,任第114师团长。同年8月12日因战伤死亡,追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曾获二级金鵄勋章。沼田德重据中文资料称是被八路军击伤而死的日军师团长。但在日文资料中称此人的死因一般均为“战病死”或“没”。根据子乔兄及其他博学网友的考证,此人被八路军击伤而死的可能性很大。下面援引子乔兄的考证原文。个人觉得击毙此人是可以算到中国抗战的战绩里的。重点讨论:沼田德重中将(可备一说)此人在各著作、名单中均有收录,本无多大争议。但是,《迷失于荣耀并躲闪于屈辱的阴影之间》的作者认为此事是虚构的,理由是“查日军资料,114师团早于当年7月22日已复员回国”。然而,据张子申、薛春德两位先生说:“7月16日,当沼田德重率第一一四师团由聊城向东撤退途中,再次遭到鲁西军区主力伏击,伤亡200余人,师团长沼田德重的胸腹部亦中数弹,生命垂危,立即被送往济南市日军陆军中心医院抢救。7月22日,日军大本营命令第一一四师团结束在中国的作战,返回日本国内休整。由于天气炎热,沼田德重的伤口及胸腹腔内都已感染,无法医治。8月初,沼田德重的伤势更加恶化,不久即进入昏迷状态。8月12日,终因抢救无效而丧命,成为接到回国命令,但未能踏上归程的日军中将。”(陈辉:《八路军击毙四名日军将领回眸》,《党史博览》2005年第8期)另据网友司马戡称:“7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令114师团回国复员,注意,是先回国,再复员,而不是就地复员后回国。沼田带伤处理该师团回国事宜,8月12日伤势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按日军惯常计算方法,属于‘战伤死’或‘战病死’……只要看日军师团总揽便知,114师团是昭和14年9月(1939年)才解队的。”(华岳论坛,现链接已经失效)。如上文所言,中日双方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伤口感染或因伤引发其它病症而死,中方视同击毙,这当然可以讲通,但日方算作“病死”,也是可以讲通的(日方是否真的这样归类,我现在还不敢肯定)。显然,第一种观点说服力不强,不能成立。曾有网友说,沼田德重也可能是被国民党军于学忠部击伤的,其实这只是根据沼田德重曾经与于学忠部和八路军同时作战而产生的一种猜测,目前并未见到任何资料将击伤沼田德重算作于学忠部的战绩。据张子申、薛春德两位先生说:“6月4日,沼田德重发动鲁南作战,进攻于学忠部及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于学忠部为避开日军锋芒,分别向沂水西部山地、日照附近、云蒙山方向转移;……先后被于学忠部和八路军粉碎。‘扫荡’结束后,日军虽占领部分鲁南根据地,但一直未能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鲁南作战结束后,沼田德重又……对八路军鲁西军区部队,进行‘扫荡’,……八路军鲁西军区……展开全面反‘扫荡’作战。6月30日,日军第十四、第三十二、第三十五师团各一部由南向北开始‘扫荡’。7月3日,沼田德重率第一一四师团由北向南进行‘扫荡’,……多次遭到鲁西军区部队的袭击、伏击,伤亡较大。……7月16日,当沼田德重率第一一四师团由聊城向东撤退途中,再次遭到鲁西军区主力伏击,……(子乔按:接上面的引文)”。按张、薛两位先生的意思,沼田德重参加的“鲁南扫荡”和“鲁西扫荡”是两次扫荡,于学忠部当时在鲁南,沼田德重在“鲁西扫荡”结束时被八路军击伤,与于学忠无关。由于日方资料多称“戦病死”,虽然可能是被击伤而死的,但仍不能完全肯定,所以在未看到有关原始资料之前,可信度暂定为“可备一说”(希望张、薛两位先生能提供可靠的证据)。
18.田路朝一(-) 兵库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29期,分配在第4师团任参谋。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日任奈良联队区司令官,日任步兵38联队长。日晋升陆军少将,任步兵第37旅团长。日任第15步兵团长(中支那派遣军、第13军、第15师团)。在南京附近警备,其后在高邮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中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日击毙田路朝一少将应该是中国抗战史值得铭记的一件事。他是中国抗战当中第一个被击毙的货真价实的日本将军,前面17个全是大佐追晋的少将。他是在担任第15师团下属的“第15步兵团长”时战死的。关于这个“步兵团”其实并不是中文当中“团”的意思,而是指“集团”、“集群”的意思。是为了完成某种作战任务而临时编成的部队。一个步兵旅团通常只下辖两个步兵联队,而步兵团则可以则可以下辖三个联队。日军中还有步兵联队与炮兵联队组成的“支队”编制,如南京作战时的国崎支队、山田支队等。步兵团与支队的主官通常由少将担任。田路朝一在担任第16师团下属的步兵第38联队大佐联队长曾率部参加过吉林省春季“大讨伐”,镇压过抗联,他的联队制造了“老黑沟惨案”。时隔数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惩罚。
17.山田喜藏(-) 佐贺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同年12月23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2期,分配在教育总监部任职。日累升至步兵大佐,翌年1月20日任步兵第33联队(第2军、第16师团、步兵第30旅团)联队长。日在襄东作战时被击毙,追晋陆军少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关于山田喜藏,战死在中国是确凿无疑的。但其任职经历日文资料之间有冲突。《日本陆军将官辞典》称其在日晋升步兵大佐,而《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则记为日。在该人的阵亡时间及追晋少将时间上亦有分歧。《辞典》在生卒年月上写明此人日死亡,但在后文解释中称“任陆军少将、日战死”。1939年9月山田所在师团应该已经回国复员了。考虑到《辞典》中还犯了未写明此人是陆大毕业生的错误,故没有采信该书的说法。根据中文资料,步兵第33联队长山田喜藏大佐是在随枣会战中的襄东作战时在湖北大洪山被国府军击毙的,
16.千叶小太郎(-) 宫城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步兵第102联队(第10军→北支那派遣军、第114师团)大佐联队长。率部在杭州湾登陆,参加南京攻略战。徐州会战后在进行“讨伐”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千叶小太郎在国内的所有史料中未见收录,是我在《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中发现的。他率领新成立的步兵第102联队跟着第114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其后沿着嘉兴、湖州、长兴县一路烧杀向南京攻去。他的部队参加了进攻南京中华门的战役,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之一。接着又参加了徐州会战。会战结束之后步兵第102联队驻扎在山东省进行“治安作战”,即对八路军进行讨伐。日文资料称千叶小太郎为讨伐作战时战死,则此人很有可能是被山东的八路军击毙的。但由于没有相应中文资料印证,因此目前还不知道是八路军的哪只部队击毙了他。但他的战死对中国抗战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参加南京大屠杀的那些大佐联队长一级的军官里,没有一个受到应有的惩罚。千叶小太郎是这些罪人当中唯一一个死于中国军队之手的。千叶小太郎联队长手下的第3大队长是东宫铁男少佐。这个名字中国人应该不陌生。不错,当年就是这位东宫铁男(当时是大尉)接受河本大作的指示,策划并直接指挥了皇姑屯炸死张作霖的爆炸案。时隔九年之后,这个凶手在上海作战时被中国军队的子弹送去见了天照大神。死后特晋两级升为大佐。
15.饭野贤十(?-) 东京都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2期,分配在教育总监部任职。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任陆军通信学校附。日任步兵第113联队(11军、106师团、111旅团)联队长。日战死于南昌,追晋陆军少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饭野贤十是继任战死在江西九江的田中圣道的步兵第113联队长。《毙命全纪录》一书将其误为步兵第103联队长,可能是将他与谷川幸造搞混了。饭野贤十虽是陆大精英出身,但其晋升速度奇慢。陆士23期上过陆大的同学基本上在38年7月都当上了少将,而他直到毙命于南昌城下才给特晋了少将。
14.清水喜代美(-) 高知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兵科,同年12月24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独立步兵第15大队(第1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大佐大队长,同年10月1日在华北进行“讨伐”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清水喜代美是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战中第一个有确凿证据击毙的日本将军。此人是1938年10月在山西省柏兰镇(现在为山西五台县陈家庄乡柏兰村)对八路军进行“讨伐”作战时被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赵尔路)和第四支队(司令员熊伯涛)击毙的。有人可能会对为什么他都是大佐了还是个“大队长”有疑问。其实清水不是普通的大队长(营长),而是“独立步兵大队长”。日本军制当中有专门为维持占领区治安而设的“独立混成旅团”,它跟一般下设两联队的旅团不同的是它的下属部队是若干个独立步兵大队。独立混成旅团相当于一个小型师团,而独立步兵大队的大队长也就不像一般的大队长那样是少佐级而是大佐级军官。因此清水喜代美这个“大佐大队长”并不反常。清水喜代美作为在抗战中第一个被共军击毙的日本将军,意义非同一般。但《毙命全纪录》和其他国内出版的相关历史著作均未将其收录在案。在国内盛传的第一个被八路军打死的日本将军是水原义重(常误为水源义雄)或常冈宽治(常误为常宽治),其实两人分别死于1968年和1948年。击毙清水喜代美的两个八路军支队司令员赵尔路和熊伯涛,1955年分别被授予上将和少将军衔。
13.石田金藏(-) 三重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步兵第119联队(北支那方面军、第109师团)大佐联队长。日战死于河北,追晋陆军少将。石田金藏的情况比较复杂。《毙命全纪录》一书未收录其人。据《日本陆军将官辞典》记载此人战死于河北省。但据子乔兄最初的考证,此人可能是在华北被八路军击毙的。下面引子乔兄考证原文
12.饭塚国五郎(-) 群马县人 农民饭塚理八长子。曾就读于富冈中学。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历任步兵第66联队附,独立守备步兵第3大队附,(年参加西伯利亚出兵)步兵第66联队中队长,陆士本科生徒队中队长,近卫步兵第4联队附(法政大学军事教官),东京府立实科工业学校军事教官,明治大学预科军事教官,(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步兵第101联队长。日战死于江西德安。曾获三级金鵄勋章饭塚国五郎就是前面那个被毙于上海的第101联队长加纳治雄大佐的后任。和加纳治雄的情况有点类似,饭塚国五郎在陆士的成绩也还可以,可就是没有考上陆军大学校。结果就一直不起眼的慢慢混,中尉当了7年,大尉也当了7年。少佐当了6年,中佐升大佐则用了4年。要说这速度还是越来越快,人还是要进步的嘛。不妨来看看他陆士同期的那位牟田口廉也的升官之路:牟田口中尉大尉加一起也当了13年(主要因为陆大学习耗费了三年时间),而从少佐到中将则全都是四年一晋,全是定年晋升,一到时候就得有个坑让他填。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天宝钱组呢。要说饭塚国五郎还必须得感谢陆士同学牟田口廉也和前辈加纳治雄,要不是前一位参加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导致侵华战争,后一位又在这场战争开始没几个月就在上海去见了天照大神。他估计还得在大学里管学生军训,当上大佐联队长只能是梦中的事了。饭塚国五郎带的步兵第101联队是对中国人民犯下过累累罪行的部队。这只部队首先在上海登陆参加了淞沪会战,而后为支援攻击南京的部队又沿着扬子江西进攻占了镇江和扬州。这支部队在镇江和扬州犯下的残酷暴行根本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程度。接着该联队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据《毙命全纪录》载,饭塚国五郎在率部攻击江西德安时,被中国军队第66军第160师所属部队击毙。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饭塚国五郎联队长手下的第三大队长,也就是三营长川上精一大尉(陆士27期)。他就是1932年平顶山大屠杀时的那个元凶独立守备队中队长,这次作为大队长又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新的罪行。日本战败后川上精一被定为战犯逮捕,自己跑到宫城县的海滩了结了性命。
11.田中圣道(-) 山口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任步兵第113联队(中支那派遣军、第11军、第106师团)大佐联队长,同年8月6日在汉口作战中于江西九江西南马鞍山战死。追晋陆军少将。田中圣道无论是日文资料还是中文资料均有确凿证据是被中国军队击毙的,但不知为何最新版的《毙命全纪录》未将其收录。他的上级部队第106师团是日本为了扩大进行侵华战争而以留守熊本第6师团为基干编成的特设师团,当时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陆大24期)。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作战时几乎遭到全灭的厄运,就在田中圣道战死之后半年多,继任113联队长、陆大出身的饭野贤十大佐也被中国军队击毙。国内有历史著作称第106师团是“大阪商贩”出身,所以作战时经常畏缩不前。其实第106师团是以南京大屠杀的原凶第6师团留守队为基干编成的,其士兵主要来自九州熊本,而不是大阪。
10.杵村久藏(-) 鸟取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同年12月23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2期(优等),分配在教育总监部第1课任职,后赴美国学习研究军事。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任第20师团参谋长。日战病死,追晋陆军少将。杵村久藏是陆大32期军刀组毕业生。日本陆军大学校每期毕业生前六名由天皇赐军刀一把,被称为“军刀组”,又称“恩赐组”。这批人被日本视为陆军精英,发迹的特别快。基本上毕业分配都会在陆军中央机关,将来当将军也是指日可待。杵村久藏在陆大32期59名学员中成绩名列第三,这期军刀组中的第五名武藤章中尉后来成了甲级战犯被绞死。第九名是后来在昆仑关下被击毙的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第十四名是后在浙江被地雷炸死的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第二十二名和第四十九名是同样被中国军队击毙的大佐联队长山田喜藏和饭野贤十。另外后来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也是这期的,成绩名列第三十六。杵村久藏的战死对于中国抗战同样意义重大。打死一个陆大军刀组出身的军官,就意味着打死了一个将来的日本陆军首脑成员。只是关于他的战死,日文资料大多称其为“战病死”,即不是在战场上被击毙的。而《毙命全纪录》称是在山西蒲州战斗中被国民党第38军17师102团击毙的。个人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性,究竟如何请知情的朋友共同参与讨论。
9.仪我诚也(-) 兵库县人 技师仪我克次郎长子。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步兵第9联队附。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0期。历任第16师团司令部附,浦盐派遣军司令部附,关东军司令部附(哈尔滨特务机关),参谋本部部员,参谋本部附(张作霖军事顾问),步兵第11联队附,第二高等学校军事教官,关东军司令部附(山海关特务机关长),(日晋升步兵大佐)步兵第30联队长,支那驻屯军司令部附,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附(天津特务机关长)。日在天津因战病而死,追晋陆军少将。曾获四级金鵄勋章。仪我诚也在《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和《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中均写做“仪峨诚也”。但《日本陆海军总合事典》中有此人的详细资料,可以确定此人是姓仪我而不是仪峨。仪我诚也是陆大30期毕业生,同石原莞尔、阿南惟几等人是同期。他在大尉时代当过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张作霖的专列被关东军炸掉的时候他和张乘的是同一列车,但他侥幸逃脱了爆炸。七七事变后,他到天津担任特务机关长负责收集情报工作,第二年就死了。关于他的死因,《毙命全纪录》称是得脑溢血而死。日文资料大多称其为“战病死”。因此基本可以统一意见是病死的。当然还有小道消息称是被人下毒暗杀的,在没有确实证据之前不予采信。
8.井泽新(-) 广岛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工兵科,同年11月1日授予工兵少尉军衔。日任工兵第2联队(中支那方面军、第10军、第18师团)大佐联队长,同年12月24日战死于南京,追晋陆军少将。井泽新在所有的中文资料和大部分日文资料中均不见记载,同样是我在《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中新发现的(见该书第58页)。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居然是在南京陷落11天后战死于南京的!由于资料缺乏,他战死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他阵亡的意义非同寻常,在已经陷入侵略军铁蹄的绝望的南京,居然还有一个日军大佐因与中国军队作战而毙命!个人猜测,他有可能是在前面跟着久留米第18师团打淞沪会战和南京攻略战时负了伤或得了病,在南京陷落之后死亡的(但那样就成了战病死)。当然或许可能是死于残留中国军民的抵抗?个人不敢轻易下结论,还请知情的朋友提供线索。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在中国首都沦陷、人民遭到残酷屠杀的时候,有一个叫井泽新的大佐联队长死在了南京。这毫无疑问应该算到中国抗战的功绩里。
7.加纳治雄(-) 东京都人 陆军文官三桥淳次子 加纳家养子。先后毕业于陆军中央幼年学校预科、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历任步兵第34联队附,名古屋地方幼年学校生徒监,中央幼年学校生徒队附,中央幼年学校副官,步兵第34联队大队副官、中队长,陆士副官,关东军副官,步兵第18联队附,冈崎师范军事教官,步兵第3联队大队长,步兵第3联队附,第1师团副官,(日晋升步兵大佐)第1师团司令部附,步兵第1联队留守队长,步兵第101联队长(上海派遣军、第101师团、第101旅团)。日战死于上海,追晋陆军少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长子陆军中尉加纳敬隆(陆士58期)。这个战死在上海的步兵第101联队长加纳治雄的经历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无天组”奋斗史。日本陆海军都是相当重视学历的,军人在军校的学习成绩跟随一生,基本上只要在军校里学不好就只能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了。日本陆军比较变态的一点是如果没有上过陆军大学校的话就只能一辈子在基层混,再怎么努力也甭想进中央机关。加纳治雄从进幼年学校起成绩就一直还不错,陆士毕业时在同期400多人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还当过步兵第34联队的旗手(当时他的联队长就是后来在上海被尹奉吉炸死的那个白川义则大将)。看来好像挺符合考陆大的条件的,但不知道是他一到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还是怎么回事,总之他混到了30岁也没有考上陆大(日本陆大规定学员必须是在作战部队呆满三年的并且在30岁以下的中尉大尉,只能考三次)。这辈子看来就这样了。兵变后第1师团被调往满洲,加纳治雄奉命留在东京看家。不到一年之后侵华战争爆发,由东京留守第1师团组成新部队第101师团,加纳治雄被任命为第101联队大佐联队长,率部在上海登陆与中国军队激战。这个杂牌部队第101联队在上海会战中损失惨重,不仅联队长加纳治雄去见了天照大神,连他手下的三个大队长(营长)也阵亡了两个(高见少佐、卯野少佐),还有一个重伤(川崎少佐),小队长一级的军官几乎全部阵亡或负伤。继任加纳当第101联队长的是他的陆士一期后辈饭塚国五郎大佐。不到一年之后,饭塚大佐也在武汉倒在了中国军队的枪口下
6.平岩栋一(-) 爱知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步兵科,同年12月23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3期,分配在陆军士官学校任职。日任第10师团(北支那派遣军、第2军)大佐参谋长,率部沿津浦线向河北沧县发动攻势。日指挥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平岩栋一《毙命全纪录》一书未收,但在国内其他资料有提及。他是陆大33期毕业生,这个33期生死在中国战场的可不少。1937年通州事件时被击毙的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40年在河南被击毙的步兵集团长饭田泰次郎少将,还有那个41年在安徽被击毙的旅团长山县业一少将都是这期的。同前面的饭塚朝吉一样,平岩栋一在陆大的成绩相当差,同期66人中排倒数第7名。上面那三位同样在中国战场挂掉的都比他学习好。他是在辅佐姬路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陆大27期)在华北进行侵略作战时战死的,因此基本可算作国府军战绩。
5.大生檀城(-) 东京都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炮兵少尉军衔。日任野战重炮兵第4联队长(关东军、第4师团),同年9月11日在北满佳木斯驻屯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大生檀城在中文史料中亦无人提及。日本1981年出版的《陆军将官人事总览》中也没有关于此人的资料。我是在2001年出版的《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中发现他的。此人具体履历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在当上野炮兵第4联队长四天之后就战死了。战死时他的上级部队是大阪第四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他是在佳木斯驻屯时战死的,第四师团不久之后就被调到华北参加作战,因此很容易让人把大生檀城的战死看成是东北抗联的功绩。1937年东北抗联的斗争虽然遭到很大打击,但在北满的抗联第三路军还有不小的势力。打死一个野炮兵联队长大生檀城是有可能的。当然由于日文资料语焉不详,我们目前还无法断定此人的阵亡情况如何。但既然日文资料认定此人为“战死”,那么把击毙他算作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功绩是完全没问题的。希望对东北抗联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提供有关信息。
4 藤井重郎(-) 福岛县人 生于若松市 农民盐谷孙右卫门第六子 商人藤井定吉养子。先后毕业于仙台陆军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同年11月1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步兵第32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后历任步兵65联队附、中队长,独立守备第2大队附,步兵第4联队中队长,步兵61联队附、大队长,步兵第44联队附,松本联队区司令部员。1930年8月晋升为步兵大佐大佐,转入预备役。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中国东北历任大同学院学监,靖安游击队副司令,靖安军司令官。1933年3月授予满洲国陆军少将军衔。后任热河支队长,日在热河指挥对抗日武装进行“讨伐”时战死,追晋日本陆军少将、满洲国军中将。长子陆军兽医大尉藤井毅,第三子陆军大尉藤井信(陆士57期,战死)。这个藤井重郎《毙命全纪录》一书未收录,在国内的史料中也没有人提及。是我在《日本陆军将官辞典》一书中发现的,在《日本陆海军总合事典》中也有该人的详细资料。藤井重郎陆士16期毕业,晋升为大佐后便转入预备役。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中国东北,加入伪满军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37年任伪满军热河支队长对热河的“匪贼”(抗日武装)讨伐进行作战指导时战死。死后日本、伪满两国军衔各长一级。被追晋为日本少将、伪满中将。这个人应该可以确认。但目前我还不知道击毙他的抗日武装是八路军还是热河当地的民众抗日武装?从日文资料来看应该不是国民党军击毙的。当时热河属于伪满洲国领土,关于1937年8月在热河击毙藤井重郎的抗日武装是哪只部队这个问题,希望知情的朋友提供信息,谢谢!
3.仓永辰治(-) 佐贺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34期,分配在陆军运输部任职。日任陆军步兵学校教官,日累升为步兵大佐,日任步兵第6联队长。日在上海蕴藻浜作战时战死,追晋陆军少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仓永辰治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个被击毙的日本将军。他是率领步兵第6联队在上海吴淞口登陆后第六天,在蕴藻浜激烈的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这个名古屋步兵第6联队是我中华的死敌之一,他属于第3师团下辖部队。早在1928年日本山东出兵时就来到济南屠杀过中国人民。1934年-1936年又调到满洲镇压过抗日联军。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之后,这个联队来到中国先后打了淞沪会战、南京攻略战。其后一直到1945年在安徽芜湖战败投降,这支部队一直没有离开中国。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浙江作战、常德作战再到1944年的豫湘桂大陆打通作战,步兵第6联队几乎一场不落地参加了日军在华的所有大战役。就在仓永辰治战死的六年多后,联队长中畑护一大佐也在常德倒在了中国军队的枪口下。
2.饭塚朝吉(-) 群马县人。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步兵科,翌年6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日毕业于陆军大学校第26期,毕业后分配在陆军士官学校任教官。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附(法政大学军事教官),日任步兵第63联队长(第10师团)。日在吉林土龙山被谢文东民众抗日武装击毙,追晋陆军少将。曾获三级金鵄勋章。侵华战争中第二个毙命的将军饭塚朝吉,是被谢文东的民众抗日军打死的。这个饭塚朝吉跟上面那个自学成才的林大八不一样,他可是肚子上挂着天宝钱的陆大精英出身。他1914年陆大26期毕业,与山胁正隆、安藤利吉、塚田攻还有河本大作这些名人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过的。可惜这位饭塚中尉的成绩有点太次了,毕业时在同期62名学员中排名倒数第五,这就注定了他毕业分配时去不了陆军中央机关。饭塚朝吉从陆大毕业后的十几年是怎么混的还不太清楚,这反而正说明了他混的不怎么样,但很辛苦是肯定的。陆士18期毕业的这些人,只要是有陆军大学校学历的基本上都在1929年或1930年当上了大佐。山下奉文比他陆大晚上了两期,但因为是军刀组毕业日晋升为大佐。和他陆大同期的藤江惠辅(后来的陆军大将)不是军刀组也在1929年晋升大佐。就连考陆大考了三次才考上也不是军刀组的佐佐木到一和阿南惟几也在30年当上了大佐。而饭塚直到31年的8月1日才和陆士比他晚两期的下村定、木村兵太郎等人一起晋升大佐。而且当上大佐之后还不是去当联队长,而是“配属”在法政大学。也就是给那些大学生们当军训教官。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一直不得志的饭塚朝吉才被提拔起来当了步兵第63联队长,跟着广濑寿助中将(陆大21期)为师团长的姬路第十师团杀奔满洲。在镇压反抗日本武装移民政策的依兰县土龙山大暴动时,这位戴着天宝钱徽章的饭塚大佐被民众抗日武装击毙。和两年前林大八大佐被击毙一样,饭塚大佐的战死同样震撼了日本陆军。要知道这回战死不仅仅是一个陆大出身的大佐联队长,而且打死他的还不是中国正规军,而是被日本人称为“匪贼”的民众抗日武装。可以说从这时开始,日本人才把东北抗联及其他抗日武装看成是真正的对手。饭塚朝吉被击毙后,第10师团便被调回国休整,而师团长广濑中将也在几个月后被转入了预备役。饭塚朝吉在世时也许为自己的仕途不顺而苦恼过,但他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在陆士18期毕业的同期同学中,他是第一批晋升为陆军少将的人,只不过是战死“特晋”而已!
1.林大八(-) 山形县人 陆军少佐林秀芳(陆士旧3期)长子。曾毕业于陆军东京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同年11月1日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近卫步兵第4联队附,参加日俄战争。历任步兵第67联队附,赴沙俄莫斯科留学,参谋本部出仕,神户大谷塾蒙古语学习,参谋本部附(驻哈尔滨),驻赤塔,关东都督府陆军部附(驻买卖城),浦盐派遣军司令部附(驻伊尔库茨克),陆军兵器本厂附(新闻班),西伯利亚出差,北部沿岸州派遣队司令部附,步兵第3联队附,步兵第3联队大队长,吉林督军张作相顾问,第1师团司令部附,步兵第7联队长。日在上海作战中被击毙。曾获三级金鵄勋章。这个林大八是十四年抗战中被中国军队打死的第一个日本将军。林大八的祖父是山形县庄内藩士,父亲林秀芳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日本陆军少佐。虽然这位林大八在陆士的成绩不怎么样,也没有考上陆军大学校。可他特别好学,自己花钱去沙俄留学,还自学蒙古语。最终成了一名无师自通的“俄国通”。他的军事生涯大多在西伯利亚和满洲渡过,当过张作霖拜把子兄弟张作相的军事顾问。看在他如此好学的份上,他的晋升在无天组(非陆大毕业生)中算是快的。1931年8月林大八晋升为步兵大佐,此时陆士同期的冈村宁次、永田铁山他们已经当了四年大佐快换上少将肩章了。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称“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日本急调战斗力强的金泽第9师团去增援苦战的海军陆战队。林大八便带着步兵第7联队(有名的“豺狼参谋”辻政信此时是他手下的一名中队长)跟十九路军拼命去了。3月1日在进攻江湾镇韩家塘的战斗中,林大八中弹身亡。日本人瞧不起的中国军队居然打死了他们的一个联队长,这震撼了整个日本陆军。林大八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吹吹打打地把他包装了成个“军神”。林大八战死的时候,他二儿子林八郎正在东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父亲的战死对林八郎的影响极大。1935年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林家祖孙三代都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这也是不多见的。毕业后分配到东京步兵第1联队,这里是个皇道派集中的地方,年轻的林八郎少尉在前辈军官的影响下也成了个铁杆皇道派。后来的226兵变中,参加叛乱的林八郎少尉是所有军官中最年轻的。他跟着栗原安秀中尉一起带着部队袭击了首相冈田启介的官邸,结果没杀死冈田却错杀了首相秘书松尾传藏大佐。叛乱被镇压后,林八郎少尉被判处死刑枪毙。军神的儿子居然作为国贼被处决,这真是绝大的讽刺。林大八的大舅子青柳胜敏大尉也挺有名。他当过蒙古亲王巴布扎布的顾问,1916年搞了一次失败的“满洲独立运动”,想趁中国内乱把满蒙独立出去。结果最后失败连巴布扎布自己都送了命。
作者语:击毙时间后面第一个数字是陆士期别,第二个数字是陆大期别。如只有一个数字就是非陆大毕业生。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王姓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