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一轮明月我照大地5555555555555

对联题型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对联题型学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日,66届同学开始进入锦州一高中,这个日子,就是锦州一高中老三届的共同生日。
LOFTER精选
&首先祝各位联友在两节期间节日快乐、合家幸福。在热切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它所表现的内容还是它具有的独特形式,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道德、文化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是楹联呢?
一,楹联的产生
1,从前,有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在朝中是一位颇有权势的大官,他不但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还给儿子找了一位老师在家里学习。可是,这位公子就是不爱学习。用老百姓的话说,学的没有忘的多,记的没有忘的快,即使最常见的字也常常写错。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还非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不可,以光大门庭。这一年,又到了科考的时间。公子本来想不去,可拗不过他老爹呀,只好勉强答应。父亲为了给儿子壮胆,考试那天,还派了一群呼呼啦啦,前呼后拥的随从作“亲友团”助威。在考场上,这公子的文章写得是如何稀松平常就不必去说了,单是错别字就写了一大堆。其中最典型的是竟把“闺女”写成“龟女”,又把“权门”写成“犬门”,一时传为笑柄。阅卷的时候,判卷人先是将这位公子的试卷列为六等,然后就交给了主考官。可是,当主考官知道了考生的身份后,又将公子的试卷由六等改判为一等。这件事很快地就被许多人知道了,其中有一位与考生父亲同朝为官的人,恰好平常与他的父亲不睦。这个人听说这件事后,就利用公子写的错别字——“龟女”和“犬门”写了两句话。那么,这两句话是怎么写的呢?
权门生犬子
闺女嫁龟郎
请您仔细看这两句话,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不仅是字数相等,而且组成上下两句话的每个词的词性也相同,读起来音韵也非常顺耳;这种文学形式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楹联。
其实,人们对楹联非常熟悉,而且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皇宫或官府里悬挂着的各种楹联。在现实生活中,至少年年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即春联。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类,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十分独特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楹联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楹联虽然形式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你别看那对联就是两行句子,但它所包含的内容简直是太丰富了,几乎可以涉及或是概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不同场合楹联可以起到其他文学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
因此,我做了一副对联:
寰宇东西轮日月
楹联上下语乾坤
意思是整个地球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都被日月轮番笼罩,宋代大理学家南宋大儒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题联云:“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世界万物,无论昼夜都瞒不过日月这双“天地眼”。而楹联的上下句呢?通过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就可以表现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历史文化、民俗风物、高山大川、风花雪月……从而表达楹联作者的人生观或世界观,揭示出古往今来生活的哲理及妙趣。
那么,楹联是怎样产生的呢?
2,楹联的产生
楹联的历史十分久远,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的资料上看,大都说的是春联的起源。也就是说,楹联应该起源于春联。
据《山海经》载,上古的时候,在东海有兄弟俩都是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都居住在度朔山大桃树下。他们经常守候在万鬼出没的地方,昼夜不舍。一旦有恶鬼出现,神荼、郁垒兄弟俩就奋力把恶鬼捉住,并用苇索捆绑起来“引虎食之”——把它们喂老虎。后人为了消灾求安,就把能够捉鬼的神荼、郁垒这兄弟俩画在桃木板上,用来“避邪”。那么,为什么要画在桃木板上呢?因为神荼和郁垒是生活在大桃树下呀!人们偶尔还在桃木板上写几句祈祷的话,这就是传说中的“桃符”。这种桃符每年一开始就要更换一次。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制,以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象……下书春词或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每年要更换桃符的事。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由于在反隋战争以及在夺权争斗中杀了很多人。因此,他坐上皇位以后,夜间经常睡不好觉,总是梦见有恶鬼来骚扰他。于是,他就让尉迟恭和秦琼披坚执锐,“全副武装”,每天守卫在他的寝宫门口,说来也怪,从此李世民就不再做恶梦,竟然每天高枕无忧了。后来,民间的老百姓也把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挂在自家门户的两旁,这就是传说中的“门神”。
也就是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为了求得安宁的生活,把镇妖驱邪的桃符挂在门口,以至于后来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最初的驱邪祈福的桃符,就是后来张挂春联的雏形。
那么,历史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挂春联的呢?
在我国历史上的五代时期,有一个小国叫后蜀,后蜀主孟昶年仅十六岁就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据史书上载“(孟昶)性明敏,孝慈仁义,能文章,好博览,有诗才”。孟昶开始做皇帝的时候曾经很有作为,也的确做了一些惩恶扬善的好事。公元964年除夕,他觉得“政通人和”,雨顺年丰。于是,他就让翰林学士辛寅逊写几句吉祥话表示庆贺。可是,辛寅逊写的语词交给孟昶后,孟昶并没有满意。孟昶索性就自己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每句话虽然只有五个字,但非常喜庆,非常符合新年气氛。而且,上下句相对的词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与两汉的骈体文非常相似。从此,桃符不再是仅仅用“神荼”、“郁垒”的画像来避邪,取而代之的是用传统的骈体语言来表示祈福、祝愿。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可惜的是,后来孟昶一味贪图享受,奢侈无度,据资料载,甚至连他使用的溺器都是用七彩宝石镶成的,终于和李后主、宋徽宗一样成为了“阶下囚皇帝”,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俊才子,他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清人梁章钜写的《楹联丛话》中载:“尝闻纪文达(即乾隆年间学者纪昀纪晓岚)师言:楹贴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距今已经1048年了。
二,历史上联家趣话
上一讲我们知道了楹联最早是由用来祈福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并且知道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往往是用楹联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历史上的联家、名人堪称群星璀璨。因此,这一节我专门介绍几位历史上几位名人的楹联趣话。
程敏政字克勤,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十岁的时候就因为聪慧过人,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翰林院去读书。明英宗朱祁镇为了考察程敏政的实际才学,特意在金殿召见了他,并与之同进午膳。古代人经常用对对子来考较对方的才学,因此,在吃饭的时候,英宗就指着一盘螃蟹说:
螃蟹一身甲胄
这就是皇上的出句,也就是我们说的上联。
程敏政一边咽着嘴里的饭,一边眨着眼睛构思。等把饭咽下去了,对句也就出来了。只见小敏政大声答道:
凤凰遍体纹章
这下联对得非常好,上联是螃蟹,下联是凤凰,凤凰比螃蟹不高贵得多了吗?上联是借喻武士的甲胄,下联是借喻文人的文章非常漂亮。应该说整个压上联一头。这里要插一句,一般来说,下联一定要压住上联,也就是说有了上联之后,下联应该比上联做得好。
英宗听了非常高兴。
后来程敏政中成化进士,授礼部侍郎。
由于程敏政才思敏捷,品德超人,因此就被大学士李贤看上了,准备招他为女婿。在订婚酒席上李贤为了活跃气氛,也是为了进一步考校程敏政的才思,就又给程敏政出了一支上联——“因荷而得藕”这老丈人挺厉害,出的是谐音格,构成谐音双关。字面的意思是,因种荷花而得藕,暗中的意思是你凭什么得到了配偶呀?程敏政可不含糊,张口就答:“有杏不需梅”。下联对得太妙了,字面上是说有了杏便不需要梅了,其实,暗中的意思是我程敏政“有幸就不需要媒人”嘛!李贤大喜,连忙自己干了一杯酒。
再讲一个陶安。
陶安,当涂(今属安徽)人。六岁丧父,矢志读书,敏悟异常。从政后白天无暇读书,夜里总要读到半夜,常年一日,从不问断。夜读疲倦了,就把书枕在头下,一觉醒来,再从枕下拿起书来诵读,所以陶安“以书代枕”的佳话,满朝皆知。
一天,太祖朱元璋(也是我们安徽人)驾临陶府。但朱元璋告诉陶府家人不要打扰陶安,径直来到陶安的住处。果然看见陶安卧室枕下放的是书,朱元璋十分高兴。这个人喜欢对对子是全国闻名,据乾隆年间的小说《解人颐》中载:朱元璋甚爱题联,行军作战、饮酒对弈、登山谒庙,无不出联对句。这时,朱元璋就满带笑意给陶安出了一支上联:
枕耽典籍 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正愁无对,忽然看见太祖手拿一把画有山水的折扇。立刻心中一动,谦恭地对道:
扇写江山 有一统乾坤在手
这两副联都非常切合各自以及对方的身份,而且对仗工稳。
再说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经常微服出访。有一次,他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一家小酒馆。当朱元璋坐下后,发现有一个秀才正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再仔细端详:那人五官端正,面目清秀,只是显出十分郁闷的样子。听店主人介绍,知道这秀才是因为科考落第而沮丧,所以最近常到这里来借酒浇愁。朱元璋听到这里,便走到那秀才面前坐下,显得非常随便的样子问道:“秀才郎,府上何处?”那秀才抬眼看了看朱元璋,随口答道:“舍间重庆”。朱元璋一听重庆,非常高兴。因为“重庆——重庆”十分吉利,喜庆呀!接着,朱元璋又道:“你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很不容易呀!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我有一上联,你能对上下联吗?”那秀才这才仔细地打量问话人,只见他长长的面孔,眼睛里透出极度自信甚至是不怒自威、不可一世的光芒。心里一惊:这人莫非就是当今的皇上吗?刚想到这里,朱元璋已经说出了上联:&& &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府&&& 这上联出得很有学问,“千里”二字合起来便是“重”字,而重庆就是一座山城,因此,那不到处是重叠的山岭吗?不单是这样,重庆又地处长江、嘉陵江的汇合处——二水重合;这不正是“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府”吗?那秀才一听,更加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因为朱元璋长着一副大长脸而且喜欢对对子,几乎是国人尽知呀!于是,那秀才打起了精神,迅速搜索大脑“内存”,很快地他就对上了下联:&&& 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 这下联对得也十分精妙,“一”、“人”合起来是“大”字,全句“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分明是赞誉大明朝疆域广阔,皇帝英明啊!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因此而赏了秀才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下一节咱们介绍一下楹联的特点。
三,楹联的特点
1,上下联要符合逻辑
楹联就格式而言,有三个要素,其核心讲求的就是一个“对”字。所谓对,就是对偶、对称,就像格律诗中之颔联、颈联一样。其中,不仅要做到词对、意对、而且还要平仄对。就是说联中的意思不仅要相关、相对、相反,而且一定要符合逻辑。要符合逻辑是什么意思?就是对事物正确、客观地表述或结论。
那么,怎样才算做到意思表达正确、符合逻辑呢?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
传说北宋才女苏小妹得到一副对联,她自己非常满意。马上就告诉了她的哥哥,苏东坡一看,也认为是一副难得的佳构。于是,他就在朋友中广为传说,以此替妹妹炫耀。这一传俩,俩传仨,竟然连王安石也知道了这副对子。王安石就派人把苏东坡请来了,直接对他说:“听说你的小妹得了一副佳构,你说给老夫听听。”东坡吟道:
月下杜鹃喉舌冷
花前蝴蝶梦魂香
王安石听罢,捋着胡子言道:“这副对子于理不通,你怎么还以为是副好联呢?”苏东坡听后大为不解,忙问:“有何不通?请恩师明示。”王安石说:“从字面上看,词对音谐;可你想一想,月下之杜鹃若闭着嘴,喉舌何以能冷?花前之蝴蝶若不睡去,其梦魂香之何来呀?”接着,王安石又说:“老夫改成‘啼月杜鹃喉舌冷,眠花蝴蝶梦魂香’学士以为如何呀?”东坡这才恍然。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撰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词对平仄对,首先要意对,也就是一定要符合逻辑。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2,上下两联字、词数相等,且词性相对
所谓字对、词对,就是上下两联相对应的字、词数目不仅一定要相等,而且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词性相同,就是在实词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在虚词中,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有许多对联看着别扭,主要是对词性的辨别有问题。特别是有许多人对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介词和副词的区别把握不准。其实也有辨析的方法,以动词为例:动词可以支配名词作谓语,而形容词却不能;合成的动词是以词的形式重叠,而合成的形容词却只能以词素的形式重叠。比如,“漂亮漂亮”这是动词的重叠,相当于打扮的意思。而“漂漂亮亮”则是形容词的重叠,所表述的还是漂亮。还有许多辨析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希望各位朋友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下面我们再看一联:
书& 里& 乾&& 坤&& 大
(名)(方) (名)& (形)
笔& 中& 天&& 地&& 宽
(名)(方) (名)& (形)
上下联中之名词、方位词、名词、形容词均是两两相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副联的语意非常大气,似有警句之妙。他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领域里乾坤之大,天地之宽,山外之山,人外之人呀!这是所有读书人都应该谨记的。再听一个故事:
乾隆时有一次乡试,派翰林院学士王尔烈(这是我们辽宁人)去江南主考。江南那些才子们听说后,很不以为然。考试开始后,王尔烈连续三场都是以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为题,考生们都心中暗笑,以为王尔烈不过尔尔。第一场众考生都使出浑身解数,下足气力作了一篇文章。可第二、三场由于还是做“学而时习之”的文章,因此,众考生的“内囊早已经尽了上来”,再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倒是让考生们非常奇怪的是,每场考试王尔烈都坐在考棚中和考生们一起动笔,同时收笔。考试结束后,王尔烈对考生们笑道:我也写了三篇《学而时习之》的文章,请各位多多指教。众考生一看,王尔烈的三篇文章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大家这才不得不为之叹服。可其中有一个考生还是不服,竟然在考场门上写下一支上联:
南方千山千水千才子&& 这分明是在炫耀南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同时也是在考较王尔烈的本事。王尔烈立即提笔写下:
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这下联对得可真厉害,不仅说出了北国和南方同是一天一地,而且还意在提醒江南的众位考生:你千万别忘了,北国还有一位大圣人呢!南方的才子再多,能抵得上一至圣先师孔仲尼吗?
而且从形式上看王尔烈的下联北国对南方,一天一地对千山千水,圣人对才子词性完全相同。我们再看这副联就不行了。
这是某电视台文艺部于乙酉年所撰联:
笑看神州处处春
高歌盛世年年好
你看上联中首字的“笑”与下联的“高”不成对仗,“笑”为动词,而“高”则形容词;上下联尾字的“春”和“好”也不对仗。“春”为名词,“好”是形容词。而且上下联又贴反了。
下一节和各位朋友说一说楹联的内容及平仄。
四,楹联的内容及平仄
上一节我们说楹联的特点首先就要求符合逻辑,而且上下联所用的词性一定要相同。这一节我们来说一说楹联的内容及平仄。这既是楹联的特点,又是创作楹联的要求或原则。
1,上下联语的内容须是相关、相对或相反
上下联所用的字、词一定是对偶的,但是,上下联虽然词性相同而内容则毫不相干,这就是作联之大忌。(无情对除外)所以,在上下联中,或景或物、或人或事,一定是相关、相对或相反。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明代大学士解缙撰的一副联。上联说“墙上芦苇”“根底浅”,下联就说“山间竹笋”“腹中空”。上下联的处所、事物以及性质形成鲜明而形象的对比,语意精辟深刻,耐人深味。这就是意对、词对、平仄对的非常工整的一副对联,说起联对工整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乾隆年间,有一位才子虽然一只眼有眼疾,但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这一年科考,他连闯乡试、会试两关,最后,在皇上阅卷的时候,被点为第三名探花。但在殿试中却出现了问题。乾隆皇帝仔细地端详了这位才子的相貌后,发现他一只眼睛有毛病,就有些后悔。可是木已成舟,怎么办呢?乾隆决定对才子再考核一下,可是该考的都已经考完了,只好用联对的方法试其是否真有才学。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维持原判。因此,在殿试中他直奔主题,开口就是:
独眼不能明虎榜
意思是你一只眼睛不可能看清楚、看明白皇帝钦定的“龙虎榜”,这才子一听,也知道这是皇上因为自己有眼疾而欲罢不忍。于是他就十分谨慎地应对道:
孤蟾仍是照龙乡
意思是,一轮明月仍然是朗照神州大地。这才叫真有才呢!你看人家对的下联:首先就是字、词对得相当出色。“孤”和上联的“独”同属不是数字,却含有数字概念的形容词。“蟾”就是月亮的代称,《宋史·乐志十五》中就有“残霞弄影,孤蟾浮天”的句子。而“仍是”和“不能”从整体上说又同显副词功能,而且在语义上一个表示继续,一个表示否定;“虎榜”又对“龙乡”,对得非常工整。
乾隆一听,这才龙颜大悦。立即钦点这位才子为探花,并对他格外重用。
2,上下联所用之字、词,须是平仄声相对
一般说来,上联以尾字仄声、下联以尾字平声为宜。(特殊者外)所谓平仄之平,就是声韵中之阴平、阳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以普通话为据)的第一、二声;而仄声,则为声韵中的上(读第三声)声、去声,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的第三、第四声。楹联的创作讲求平仄,是为节奏甚至也是“旋律”的需要,从而达到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比如: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联中所用声韵恰恰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仄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两联中之平仄,如同律诗一样,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但是二、四、六字必须符合平仄谱。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此联又非常符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谱。
杂言的联语也是一样。如:
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这是郭沫若在读私塾的时候,趁先生不在,和几个小朋友到附近一家园子里偷桃吃,先生很生气,就出了一支上联,并说如果谁能对上下联,就可以免责。当时6岁的郭沫若就从容地对出了下联。
我们再讲一个故事:
宋代大诗人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由于家学渊源,小妹也能诗善对。一天晚上,皓月当空,东坡正在花园亭前独自赏月。小妹远远地就喊道:“大哥你在想什么呢?”苏东坡忙道:“你来得正好,我刚刚有了一句上联,还未想出下联呢!就看你的了。”小妹立刻笑着说:“大哥的才思敏捷,出言珠玉,恐怕是为难小妹了。快说出你的出句来吧,小妹献丑了。” 苏东坡轻声吟道:&& 水仙子持碧玉萧风前吹出声声慢&& 一般的对联,苏小妹本来可以出口对句。但是这个出句属实是大有难度,难就难在一句之中用了两个词牌——“水仙子”和“声声慢”,下联也必须是两个词牌名,而且平仄也要相合。苏小妹正在绞尽脑汁,苦斟苦酌的时候,忽然见到一个丫环脚上穿着的红绣鞋,步履含娇,在月光下款款走来。小妹眼睛一亮,立刻兴奋地喊道:“有了,大哥你听: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走来步步娇&& 在苏小妹所对的下联中,“虞美人”和“步步娇”两个词牌名正对上联中的“水仙子”、“声声慢”。而且,联意、词性、平仄都对得恰到好处。
下一节谈谈怎样做好楹联。
五,怎样做好楹联
上一节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楹联的基本特点,但只是知道楹联的特点还不够。那么怎样做好楹联呢?
1,做楹联首先必须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
要做好楹联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并分清实词和虚词。因为有的对联要求的就是虚词,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就要出错误。比如,中央数字电视台去年出了这样一支上联: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在全国二十几万应征者的下联中,绝大部分人忽视了“惜乎”中的“乎”是虚词。比如:有这样一支下联:
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
应该说这支下联整体上对得还不错。只是后半部“余悲玉杯”中的“余悲”有毛病。上联的“惜乎”是动词缀一个语气词;而这支下联的:“余悲”却是一个人称代词加一个动词,这就不讲究了。后来我在现场点评中指出了这一问题,一部分现场的观众和主持人要求我将下联对上。于是,我就对了这样一支下联:
建诗斋拆石宅石宅变诗斋失哉石宅
上联主要是围绕“锡壶”和“西湖”还有“惜乎”,这三个谐音词组成了一句话。那么,下联也必须用三个谐音词组成一句话。但是不能忘记其中一个词必须是虚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区分好实词中的各类词性,特别是形容词和副词不要混淆。当然,还有名词和方位词也要认真区别。千万不要认为方位词也是名词就可以同一般名词通用,有的时候这是不允许的。十几年前,有一位朋友给我出了一个上联,并说在他手里已经四、五年了,很多人都没有对上,希望我能璧和。他出的上联是这样的:
坐北朝南右邑老将翻左传
我一看这副联的确是难对,它难就难在上联不仅是以方位词为主,而且上联的尾词还是一部成书的名字。因此要求下联也必须是这样。最后,我对出这样一支下联:
承前启后东土少僧话西游
“承前启后”对上联的“坐北朝南”,“右邑”对“东土”,“西游”对“左传”而且还都是古代名著,音韵也比较合律。通过举这两个例子,我们就知道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我们作起联来,就方便多了。
再说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童,十分喜欢对对子。一天,他正在河边放牛,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向牧童问路。牧童就说“我给你出一个上联,你要对上了我就告诉你。说着出句道:
牵牛喝水嘴对嘴
年轻人一听,牛喝水怎能嘴对嘴呢?他转过头去一看那身后的小河,马上想到了“嘴对嘴”是牛喝水时候的倒影。既是“倒影”,就应该对“回音”呀!因此,他立刻想出了对句:
下山唱歌音回音
你看这副联“下山”对“牵牛”,“唱歌”对“喝水”,“音回音”对“嘴对嘴”。注意了词性相同,虽然这副联在平仄上仍然还不太讲究。但作为普通百姓,能有这样的出句和对句已经相当不错了。
2,必须具有生活知识
做好楹联,除了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外,还必须有广泛的生活知识。语言知识毕竟只是工具,而思想和观点必须从生活中来。
再听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轼去王安石的府上去看望他的老师。碰巧,王安石不在。只见在王安石的书案上放着一首刚刚写完的诗,其中有两句是“明月叫枝头,黄狗卧花心。”苏东坡一看,立刻心生疑窦: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想来想去,他提笔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诗改完了,他自以为很得意,就扬长而去了。王安石回来后,看了看苏轼改的诗,笑着说:“人道苏东坡恃才傲物,果然。”
后来,因为苏东坡反对变法,就被朝廷贬到广东的合浦。苏东坡到了合浦后,有一天,他在外面散步,看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一个劲儿地喊:“黄狗,黄狗,快出来呀!”苏东坡寻声走过去,问身边的一个小孩:“你们在喊什么呢?”小孩说:“我们在捉虫子,喊黄狗快点出来呢!”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只见有几条象芝麻粒大的黄色小虫在花蕊里蠕动。东坡心头一震,原来黄狗是一种虫子呀!怪不得恩师在诗中说:“黄狗卧花心”啊!
后来,苏东坡又被贬到海南的儋州,一天晚上,皓月当空,晚风宜人,东坡出外散步。当他走到一棵榕树下的时候,忽然听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东坡就问一个行人说:“这是什么鸟叫?”行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真是感慨万端啊!明明王安石在诗中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确有的事实,自己却因为孤陋寡闻,竟贸然为恩师修改诗句。想到这里,他不禁仰天长叹道:“读不尽者,天下之书也,见不尽者,天下之物也,参不尽者,天下之理也!”
这个故事就说明没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知识,写诗、作联就容易露怯,甚至是犯错误。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祝联友们多学习、多积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楹联作品。
&(摄影:杨玉民)
阅读(54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楹 联 讲 座 纲 要',
blogAbstract:'
&首先祝各位联友在两节期间节日快乐、合家幸福。在热切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它所表现的内容还是它具有的独特形式,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道德、文化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是楹联呢?
一,楹联的产生
1,从前,有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在朝中是一位颇有权势的大官,他不但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还给儿子找了一位老师在家里学习。可是,这位公子就是不爱学习。用老百姓的话说,学的没有忘的多,记的没有忘的快,即使最常见的字也常常写错。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还非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不可,以光大门庭。这一年,又到了科考的时间。公子本来想不去,可拗不过他老爹呀,只好勉强答应。父亲为了给儿子壮胆,考试那天,还',
blogTag:'孙丹林',
blogUrl:'blog/static/1',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9,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1',
commentCount:8,
mainCommentCount:8,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日,66届同学开始进入锦州一高中,这个日子,就是锦州一高中老三届的共同生日。',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轮明月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