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玄举奈雅这个名字好不好吗

&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蓝色的幻想之翼
作者:&& 更新时间: 10:35&& 阅读最新章节
Blue Fantasy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
这是序章&“你是笨蛋么?”&“噬魂断”&“你这个SD!”&“对不起了……”&“这里是哪里啊”&“恶魔啊,现身吧”&“小白!”&“各种各样的”&“死神洛晓登场!”&“小猫咪?”&“魔法少女!”&“偶尔打打球。”&“十三绝人者?!”&“嗯,美琳……”&“骑士。”&“骑士的……”&“逃跑*1”&“逃跑*3”&“那么,考验……”&“赐予你的审判……”&“战车?!”&“我就是你。”&“秘密。”&“乱七八糟。”&“啊咧~?”&“彷徨的剑刃。”&“可以预见的未来?”&“强大的弱小。”&“日常?”&“无战……”&“死神洛晓的最后一战!”&“这可不是光棍节啊!”&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作者:&& 更新时间: 15:20&& 阅读最新章节
正文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
第一次见面&折腾&第二个女人&第三个女人&第一滴血&女人是蚊子&四个人的晚餐&往事&逃不过的一刀&落水&她&流产&出差&开房&冤家&晚宴&又是一刀&车祸&真相&那些事&伤离别&婚礼&爸妈来了&遇见&手术&陈未的哥哥&苏曼的父亲&三人行&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夏玄举这个名字好吗_百度知道
夏玄举这个名字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男孩还是女孩
并且不顺口
其他类似问题
名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不知道这样答算不算跑题,不过我想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我在某公益组织实习时,参与走…
收获了太多赞,谢谢大家!不过,这个问题还是请多看 及 的答案。我的答…
-我本人对性取向问题持这样的立场:个体的自我认同相较于社会对他的定义与研判,有…
&p&&b&大家好,专业体能教练,曾服务于多个国家队,体大科班出身的小编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次装逼好紧张)&/b&&/p&&img src=&/1c3c6ad17d0afbc7f5ba1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c3c6ad17d0afbc7f5ba1e_r.jpg&&&br&&p&
深蹲、剪蹲和侧蹲这三个下肢练习动作几乎涵盖了所有下肢的动力结构模式,稍加改动就可以变出各种各样,不同训练效果的动作来。所以小编老师要在徒手力量训练这一系列内容中重点逐一展开介绍。&/p&&p&
如果说深蹲是下肢力量属性的基础,那么剪蹲就是下肢功能属性的基础。很明显,剪蹲的功能性就是强于深蹲的。因为生活中以及各类体育项目中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双下肢交替发力、交叉发力和单侧下肢发力,而深蹲这种基础性力量训练就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有研究发现,经常进行双侧同时发力练习的项目,如举重,其双侧下肢同时发力要大于双下肢单侧发力之和。而经常使用单侧下肢发力的项目的运动员,表现出双侧下肢同时发力要小于双下肢单侧发力之和。所以从竞技体育体能训练角度讲,剪蹲是不能不练滴!&/p&&p&
剪蹲锻炼人体那些肌肉呢?其实小编老师比较不喜欢用目标肌肉来形容一个动作,我更喜欢突出某一动作所发展的人体功能以及对动力链的效果(毕竟人家是搞体能的嘛!)。比如深蹲是发展下肢蹬伸力量的练习,以及主要强化后侧链肌群力量和协调性,过来才会考虑到深蹲对发展臀大肌和腘绳肌的效果。剪蹲也一样!剪蹲主要发展下肢蹬伸的能力,也以发展后侧链肌群为主,但更加注重单侧下肢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双下肢交替工作、协同工作的协调性,而且对身体的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最后,剪蹲主要发展臀大肌、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当然也对全下肢其他肌肉有所刺激。&/p&&p&&strong&那么剪蹲到底怎么做呢?看下图!&/strong&&/p&&img src=&/62c19a0c4afe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2c19a0c4afeb_r.jpg&&&br&&p&
这是小编老师所能找到的最标准的剪蹲姿势,唯一的美中不足可能是右图中后脚的姿态没有垂直于地面,不过这也难怪,后脑勺不长眼,身体后侧的肢体姿态要完全靠本体感觉来把握。&/p&&p&
那么剪蹲到底怎么做呢?&/p&&ol&&li&&p&直立站好,双足并拢,脚尖也并拢。眼睛平视正前方就可以,当然微微向下瞅着地板也行,但是要保证不要过度低头,那样会导致躯干前倾。手臂的姿势可以参考上图。&br&&/p&&/li&&li&&p&一只脚(咱们就假设它是左脚吧!)向正前方跨一大步,大约一条腿长的距离。右脚原地不动,脚尖向前。体重均匀分布于前后两腿。&/p&&/li&&li&&p&下蹲!&/p&&/li&&li&&p&下蹲过程中要保持骨盆中立位,不发生任何前倾、后倾、左右倾斜或者旋转之类不必要的动作。&/p&&/li&&li&&p&下蹲过程中要保持躯干竖直运动,不发生前倾、后倾、左右倾斜以及旋转之类的动作,而且不能有向前平移的运动出现。&strong&(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向前平移的话,那就不叫下蹲了,叫下滑,会对前侧膝关节造成很大压力,而且锻炼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了)&/strong&&/p&&/li&&li&&p&在下蹲到底的时候,要求四个90°。躯干与左侧大腿成90°;左侧膝关节90°;右侧膝关节90°;右脚和地面90°。(第四点是个人完美主义追求和强迫症的产物,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可以忽略)&/p&&/li&&li&&p&从正面观,左腿小腿垂直于地面,其走向沿着足尖方向,其实就是正前方。&/p&&/li&&li&&p&左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和深蹲不一样,在这一动作的这一观点上小编老师表示同意)。&/p&&/li&&li&&p&右腿膝关节不要撞击地面。&/p&&/li&&li&&p&双腿同时发力蹬地站起,还原2的姿态(次2非彼2!不要误会)。&/p&&/li&&/ol&&p&
以上是原地剪蹲最原始最标准的动作流程,为啥说原始呢?因为剪蹲可以变化出非常非常多的花样,下面小编老师选取部分介绍给大家。&/p&&p&1.上步剪蹲:&/p&&img src=&/cdf237e95f02a0e9f15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
训练中最常用的剪蹲练习,对下肢本体感觉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锻炼人的动态平衡能力,此时压力主要集中于前腿。当然,跨出一步之后是要退回原地的,所以前腿是扮演起跳后撤的角色。&/p&&p&2.撤步剪蹲&/p&&img src=&/b577b21b1adfd1b81cf6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
这图小编老师选的不太好,左边那个是起始动作,右边那个是结束动作,图中是左脚不动,右腿后撤。后撤剪蹲更难,对肢体控制和本体感觉要求更高,而且加强了对前侧支撑腿下蹲过程的离心控制能力的要求,此时前腿扮演的是蹬地站起的角色,所以负荷也集中在前腿上。但据说这个动作对塑造下肢曲线效果更好!&/p&&p&3.剪蹲转体&/p&&img src=&/128d9bd511f9c8a08ca35_b.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128d9bd511f9c8a08ca35_r.jpg&&&br&&p&
功能性极强的动作,因为实际运动之中下肢蹬伸往往结合着转体动作。而且它比单纯正向的剪蹲能刺激到更多的肌肉。&/p&&p&4.剪蹲跳&/p&&img src=&/a58b1d2aa99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58b1d2aa99c_r.jpg&&&br&&p&
体能训练中和crossfit中爆发性练习的宠儿。剪蹲跳有很多种变形,适应不同项目的训练需求,图中为剪蹲提膝跳,重点发展单腿起跳的能力。&/p&&p&5.剪蹲走&/p&&img src=&/96fa5c14f1be7efcea6d98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96fa5c14f1be7efcea6d98_r.jpg&&&br&&p&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做着剪蹲一步一步往前走,也算是一种步态,在健身房里可以,在大街上就有点2了。&/p&&p&6.保加利亚蹲&/p&&img src=&/5bf45d392caa36f19e5f_b.jp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p&
其实小编老师觉得这就是剪蹲的一种变形,有可能是保加利亚人先发明的,所以用这个国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动作在深蹲之后来几组,感觉爽极了!&/p&&p&7.高难度保加利亚蹲&/p&&img src=&/20901fcb07b8274affe179fa13c15745_b.jp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br&&p&
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训练难度和花样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p&&p&8.弓箭步&/p&&img src=&/7af60f97cc752a097af7a844bf4eded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af60f97cc752a097af7a844bf4ededd_r.jpg&&&br&&p&
类似这样的下肢动作一直和剪蹲有争议,有的人认为它是剪蹲的一种变形,也有人认为剪蹲是它的一种变形。小编老师认为这完全是两码事儿!小学体育课我们就学过,这个动作叫弓箭步!小编老师认为剪蹲就是剪蹲,弓箭步就是弓箭步,别看就那么一点差别,但实际感觉可是差了很远的。首先发力感觉和稳定性上弓箭步和剪蹲没法比。其次,弓箭步极易造成骨盆前倾,所以不适合负重训练。此外,往往人们会因为后侧腿柔韧性的限制导致前侧腿屈膝屈髋角度受限,使练习本身对下肢肌肉刺激深度大打折扣。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动作用于牵拉到时不错,所以叫做弓步压腿嘛!哈哈!&/p&&p&9.附身剪蹲和膝关节超过脚尖的剪蹲&img src=&/b9c3dabbb0ec7a7ad91ed73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9c3dabbb0ec7a7ad91ed73_r.jpg&&&/p&&p&
类似的附身剪蹲和膝关节严重超过脚尖的剪蹲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这类动作实际上比标准的剪蹲更具备功能性,确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 搬起一个箱子比做杠铃硬拉的功能性强多了。所以小编老师在此对他们的看法表示认同,至少可以认为这样的极限动作不是错误的。但在我们的训练中到底要不要采用或者规避这种动作是需要实践研究的。&/p&&p&
标准的剪蹲姿势是一个模式化的动作,是解剖结构决定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的基本动作模式,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运动,人体应当是最合理、最安全、最高效的。而日常生活和体育训练中,实际情况可能不给我们模式化的条件,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于是乎那种极限剪蹲姿势就出现了。&/p&&p&
如何选择动作完全和我们的训练目的有关。比如我们要发展力量,对抗阻力就成了训练的主体,所以安全高效肯定是第一位的,那么肯定是原始的标准剪蹲最合适不过了。但如果我们就是要发展功能性,发展人体在极限角度下的力量和适应能力,那么就可以考虑上述的剪蹲姿势了。&/p&&p&&strong& 好了,今天说了不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特别是在思维模式上,思考才是最重要的!&/strong&&/p&&br&&p&&b&欢迎关注古德体育微信公众号,你的关注是我的动力!&/b&&/p&&br&&img src=&/430fa5bf3d44347e1dfb83edb39bcad1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430fa5bf3d44347e1dfb83edb39bcad1_r.jpg&&
大家好,专业体能教练,曾服务于多个国家队,体大科班出身的小编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次装逼好紧张) 深蹲、剪蹲和侧蹲这三个下肢练习动作几乎涵盖了所有下肢的动力结构模式,稍加改动就可以变出各种各样,不同训练效果的动作来。所以小编老师要在徒…
在这里我可能要提出一个目前和媒体上的主流观点有点不同的观点,即&b&自杀是一种复杂的个人行为,有时候甚至是社会行为,并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绝不仅仅是所谓的“脆弱”,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心理障碍这样一些“疾病”导致的。对于每个个体的自杀,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对于某一群人的自杀率则要从公共卫生和社会学层面进行讨论。&/b&&br&&br&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对其他答者从心理角度对一些自杀行为所作出的解释还是认同的,大家也都说得很详细,我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但更宏观地来看,心理因素只是整个自杀问题讨论中的一个部分,并且有时候不一定是起决定性的那部分。&br&&br&《心理健康关键概念手册》中(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有中文译本,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有专门写到“自杀”这一章,明确说明了&b&将自杀单纯与心理障碍相联系是错误的,并指出任何将自杀单纯与心理障碍联系在一起的政策法规都是有问题的。&/b&作者提出了以下几条说明自杀行为的复杂性,及其不能单纯与某些心理障碍直接关联的原因:&br&&br&&blockquote&&ol&&li&&b&自杀不一定就是非理性的。在很多情况下,个体解决自己所遭受苦难的方法,就是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b&比如在一些文化中自杀是受人尊敬的,而非功能失调的,比如日本传统的切腹自杀;又比如中世纪印度村落在被穆斯林部落入侵时,所有女性会集体自杀,以避免羞辱和奴役;还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个体和集体自杀事件……在很多情形中,大家在事后都很容易将自杀归结为非理性的错误,或者抑郁症之类,但其实这类推理常常是没有根据的。&/li&&br&&li&&b&自杀存在国际、国内、年龄、性别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杀的首选方式以及自杀率方面,且无法简单用心理障碍来解释。&/b&各国由于经济法律条件,大家首选的自杀方式不同。Durkheim在1951年的经典社会学研究还显示,战争期间自杀率会下降,在最繁荣和最贫困的时期自杀率会上升。似乎高贫困度、低就业率和低社会凝聚力的地区自杀率更高,像医生、农民这样的职业似乎自杀率也更高,这无法单纯用某几个心理障碍来解释。&br&&/li&&br&&li&&b&一些自我伤害反映了自杀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自我伤害都是如此,许多自残的人其实并不想自杀。在精神病学文献中自杀和企图自杀是区分来看的,这都体现了自杀行为的复杂性。&/b&而且各种社会文化宗教法律因素都可能导致自杀数据不准,那么基于其上的各种推理研究自然也受到质疑,包括对于心理障碍与自杀的关联性研究。&br&&/li&&br&&li&&b&确实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自杀风险更高,但是对于这种现象为什么产生,现在还有争议。&/b&比如抑郁行为和自杀倾向有联系,但并不是抑郁症患者都会自杀(这点尤其要注意,与目前大众媒体宣传的差异很大,抑郁不一定导向自杀,只是使一些人自杀概率升高),而有些没怎么抑郁的人也会自杀。虽然心情会随季节变化,比如冬天日照少心情容易抑郁,但自杀率高的却是春夏。虽然诊断出精神病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是自杀的却是男性比女性多。当然每一个现象其背后都有复杂具体的解释,但正因如此,才不能将某些心理障碍与自杀的关系简单地一概而论。&br&&/li&&/ol&&/blockquote&---------------------------------------------------------------&br&&br&&b&即使是在单纯由重症心理障碍导致的自杀这个类目下,导致心理障碍这一“疾病”的因素也极其复杂。事实上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可以对人口心理障碍发病率有重大影响。&/b&在1993年Albee的论文中,曾经总结了一个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概念性公式,即:&br&&br&&blockquote&&b&心理疾病发生率=(压力+剥削+机体因素)/(支持+自尊的建立+应对技巧)&/b&&/blockquote&&br&在这个公式中,压力就是指一个人承受的内部和环境压力,剥削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经济中的剥削,机体因素指个人因素(比如基因上的易感性),支持是指一个人能从亲友和环境中获得精神和物质支持的程度,自尊的建立是指早期家庭环境养育中所建立的信心,而应对技巧则是一个人从个人经历和周围环境学到的处理压力的各种技能。&br&&br&如果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看出来,如剥削这样的因素,是纯粹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如重男轻女、户籍控制等对某人群造成的剥削和不平等待遇),压力中的外部压力多数是社会经济因素(比如穷,这其实是会影响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有些研究确实显示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心理疾病发病率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此);内部压力、机体因素、自尊、应对技巧等这些更多的是个人因素,但即使在这些因素上,像自尊的建立和所能获得的支持可能也受到出生家庭的社会阶层和所受剥削的影响。如果父母受到严重剥削,就可能自己心理有问题或无力抚养子女(多数时间花在打工挣钱上),间接也导致当事人内部压力和应对技巧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b&即使只谈由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在是否会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上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当事人本身无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b&&br&&br&当然,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病理学主要去研究的是机体因素,主要能够进行干预的是自尊、应对技巧这些内容,这是心理咨询和临床心理的主要学科范围。但当广泛地探讨自杀在整个社会中的普遍情况时,我们不能因为学科本身的局限性,而忽略外部因素对当事人或某些人群心理疾病发病率的影响,乃至对自杀行为所产生的影响。&br&&br&比如在全球范围内,男性比女性自杀率高,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自杀率普遍比农村人口高。但是在中国,这两个数字都是反过来的,女性比男性自杀率高,农村比城市自杀率高,尤其农村妇女自杀率奇高。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所反映的,绝不是什么农村妇女个性脆弱或者容易得心理障碍,而是我们赤裸裸的对农村的掠夺和对女性的压迫(谁再说中国男女平等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是我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把大量农村妇女逼上了绝路。&b&也许某个个案上体现的是个性脆弱、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但广泛上来说,某个人群的自杀趋势和概率基本上是社会压迫、剥削、不平等分配的体现。不是他们不想活,而是社会推卸给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b&&br&&br&文中两篇外文引用请见:&br&Albee, G. (1993) &The fourth revolution&, in D. Trent and C. Reed (eds),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Volume III). London: Avebury.&br&Durkheim, E. (1951) 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Glencoe: Free Press.
在这里我可能要提出一个目前和媒体上的主流观点有点不同的观点,即自杀是一种复杂的个人行为,有时候甚至是社会行为,并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绝不仅仅是所谓的“脆弱”,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心理障碍这样一些“疾病”导致的。对于每…
&img src=&/a99336c1_b.jpg& data-rawheight=&263& data-rawwidth=&1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8&&&br&这本看两遍,会提升不少。
这本看两遍,会提升不少。
近几十年的变化还是很多。 &br&一个是形而上学的复兴。从逻辑实证主义者拒斥形而上学开始,形而上学的价值长期被贬低,即使到了五十年代奎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本体论承诺和描述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问题仍然是需要依赖语言哲学才可能得到处理。形而上学真正的复兴应当是在克里普克之后,其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区分了语言哲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在克里普克之后,传统形而上学问题重新开始被讨论,如个人同一性,时空,共相与殊相,偶然与必然,变化与持存等。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形而上学的复兴得益于模态逻辑的发展,而模态逻辑的一位奠基者就是当年拒斥形而上学的卡尔纳普。 &br&还有匹兹堡学派。匹兹堡学派和美国实用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奎因,戴维森,内格尔,普特南,罗蒂等),但又有不同的地方,体现在对哲学史的敏感。一是对康德和黑格尔的关注,还有是生前没有被重视的塞拉斯的心灵哲学,最后是亚里士多徳的实践哲学。对这些过去的哲学家洞见的综合形成了匹兹堡概念主义的流派。本人简略的概括一下其主张。反对还原论,即将规范性还原为自然事实,捍卫规范性的领域,人的概念能力及其客观性,和第一人称谓述与自我知识。匹兹堡学派哲学家的工作分散于各个领域,语言哲学(布兰顿),认识论(麦克道尔),行动哲学(罗德),心灵哲学,道德哲学。。。他们的问题域也敞开了分析哲学与德国唯心论,现象学对话的可能性。&br&可以说逻辑的发展对现在的分析哲学至关重要,同形而上学一样,也有如威廉姆森(事实上本文的信息不少部分来源于他)使用认识逻辑处理认识论问题,布兰顿也用道义逻辑解释黑格尔,但逻辑对于布兰顿来说并没有那么中心的地位。模态逻辑的发展帮助复兴了认识论,形而上学这样传统的哲学领域并且而不是把哲学的研究范围缩小到只是语言哲学或是心灵哲学(70年代之后)。&br&思想实验这样已经内化于当代哲学各领域的论证方式就不谈了。&br&最后,亚里士多德表示笑而不语。
近几十年的变化还是很多。 一个是形而上学的复兴。从逻辑实证主义者拒斥形而上学开始,形而上学的价值长期被贬低,即使到了五十年代奎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本体论承诺和描述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问题仍然是需要依赖语言哲学才可能得到处理。形而上学真正的复…
《公羊传》本质是对于某些符合价值观的“复仇事迹”所做的推崇,在学理上传承自先秦儒学。最明显的就是来自于孟子,&br&《孟子》的《万章》。在引述《尚书,康诰》之语时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br&而事实上,《公羊传》被推出,其复仇观在某个时期成为某类主流,实际上还是在西汉中期儒学开始逐渐占据主流的时代,并在两汉时期发生细节演变,并同时影响到当时的司法。正如楼上答案提到的,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是有公羊家身份的董仲舒。&br&&br&而《公羊传》的伦理判断,实际上是有自洽的调理和逻辑系统。b&br&比如说:写到庄公四年时,谈到纪国被齐国灭掉,春秋笔法不直书而写成“纪侯大去其国”《公羊传》解释《春秋》所以这样写的原因,是灭纪国的齐襄公是贤者,要为贤者讳。而所谓的贤者,实际上就是齐襄公的先祖为纪国侯,死于当时周天子。&br&故而,《公羊传》给这个事迹做了一个正义性的申诉,那就是:“九世犹可复仇乎。”,答曰:“虽百世可也。”&br&&br&而具体一点来说,大复仇理论所展现的伦理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重点。&br&一是国君复国君杀祖杀父之仇。&br&二是臣子复乱贼弑君之仇。&br&&br&但是呢,最体现大复仇的原儒精神的是第三种,那就是忠君是有条件的,所谓君臣“义合”,父子“天属”。正如孟子的“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本来原儒是由后者推前者所做的判断,即天属的父子若无过而被诛,则义殆也,而忠君则无归,无名。但是呢《公羊传》更进一步,即君主违“大义”,则臣子亦可行其道。正所谓君王之仇可复,君王之恶可诛。当然,这一定程度体现了儒家的社会哲学基点,那就是血亲,宗族观,忠君,在此基础上建构以大义,大仁。&br&&br&而秉承儒学传统,“大复仇”依然做了很多底线,所谓,义朋不可相护;冤冤不可相报无尽;由于对宗族这个基本社会单元的秉承,你也不能把人家宗氏杀绝了,取当事人性命即可。&br&&br&当然,以上对于公羊传和汉史的宏观史学比较熟悉的人士应该都知道的。比较值得探讨的是,这种文化观是怎么来的。&br&蒋庆先生和富谷至先生,引述了Ruth Benedict对东亚文化圈的“耻感文化”的命名,于是认为尚耻精神。当遭受耻辱之时,君王为其国雪耻,子孙为父母雪耻,臣子为其君王雪耻,都是可以和必须的。&br&当然,这同时体现了原儒的公正观中很大程度上是“自然公正观”。。&br&&br&而这与“大一统”观念有什么关系呢?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调和”关系。&br&&br&首先是,在《礼记》中,对于大复仇的说法已经有所缓和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弱化了我刚才说的“第三条”,也就是调和了所谓”君王不义可诛“这一条东西,从汉中前期到汉中后期皇权是不断在稳固的过程,历史唯物论一点的话,汉皇室的法理性来自于农民起义以及建在之上的汉儒观念,那么臣子可对皇权做”不义“的判断,这件事情总归是一个不可接受的观念,于是最开始调和的方式,是否定庶民和普通臣子对君王之”不义“判断之权,集中把这套原儒理论局限在汉宗室,尤其是血亲和少部分上层贵族之中。到《周礼》已经搞得相当“折衷”了,把第三条几乎搁置掉,并且在民间启动了相关“复仇”机制。&br&&br&说到底,在汉儒初期之时,宣扬原儒精神,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皇权的合法性,但是当皇权集中之后,这个东西与集中化的皇权的矛盾就会开始出现,并且无法做到真正调和,甚至成了皇权者心中不安定因素。所以东汉之后,从魏国政权开始,这套东西从官学里面淡出了。&br&&br&但是这个东西在之后我朝历朝历代的观念中还是体现着,从东汉开始,甚至到现在,以至于我朝后来的都在试图在法律,社会机制,和此类伦理判断中试图做出一些调和。&br&&br&官学化以后,复仇理论在东汉初期得到了民间一致的同情,对于复仇者的人情伦理超越了大部分社会机制。以至于让“杀人者死”这条更为早期的伦理判断,都开始出现动摇,若是哪位官员在此种判决中“法家意味浓厚”,很可能当作酷吏。虽然在东汉后明显式微了,但是,比如在西晋时代,法律调和民间人情观念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这套矛盾。这个这其实就形成了,我朝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的一个矛盾:礼法冲突。换到现代社会就是“人情伦常”和“法理”冲突,如果关注我朝网络上的公共舆论,无论知乎还是微博,你都看到这条东西贯穿我朝始终。&br&&br&&br&就聊这么多吧
《公羊传》本质是对于某些符合价值观的“复仇事迹”所做的推崇,在学理上传承自先秦儒学。最明显的就是来自于孟子,《孟子》的《万章》。在引述《尚书,康诰》之语时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而事实上…
分享大叔我34年来的几次出柜经历。&br&&br&因为下面的几段都是我本人的出柜故事,所以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另外,由于出柜的时期不同(最早的1998年,最晚的2014年),时间跨度大,社会和知识进步让不同年代大家对待同志的态度也不同。整体上,出柜越来越容易,被接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了。&br&&br&&b&1. 1998年,和父母出柜&/b&&br&&br&当时我,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并不好。那时候的书籍上,同志是被当做“性倒错”的疾病来治疗的,国内外都有治疗的案例,比如厌恶疗法、脱敏疗法、心理分析等等,各种流派都有。&br&&br&当时我是希望能够“治疗”自己的性取向的问题的,而那时候能帮助我的只有父母。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师请了假,回到家,告诉了父母,我是同性恋。&br&&br&父母当时非常震惊,也很无助。那时候家里没有网络,仅有的书籍对同性恋的描述都是负面的、疾病性的。我们三口之家顿时陷入了低谷。父母随后帮我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而那时候心理医生也认为同性恋是需要治疗的疾病。我还记得当时的心理医生很好奇的问我:“我很奇怪,一个男生怎么会喜欢男生呢?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我很聪明的告诉他:“就和你和女孩子相处一样。”他这才顿悟。&br&&br&整体上,那个时代,很多人对同志知识的了解是非常少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倡导:&b&知识是改变社会对少数人群看法的最重要的途径&/b&。也因为如此,当有人歧视同志的时候,我很少会和他们争论或反过来责骂他们,因为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太无知了,他们需要帮助。&br&&br&&b&2. 1998年,和高中班主任出柜&/b&&br&&br&很快,我和高中班主任老师出柜了。班主任老师当时快60岁了,是一位性格耿直、备受同学、尊敬的”老头儿“。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可能因为我在整个学校都是最棒的学生,所以老师也不想我是学坏了;也可能在老师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像我这种“怪学生”他已经见的太多了……所以,他告诉我,个人发展最重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他都不是问题。&br&&br&不过,自从和老师出柜以后,老师对我有了两个变化:(1)更关心我的个人生活了,让我不要总学习,也放松一些;(2)不担心我和班里的年级第二名谈恋爱了,她是一个女生,高考后来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后面我会提到她。&br&&br&去年(2014年)春节,我们高中同学在长春和老师聚会,别的同学都是结婚、生子的,他并没有问我的情感生活。不过他私下对我说,我是他最挂念的学生。(泪水)&br&&br&&b&3. 1999年,和高中同学出柜&/b&&br&&br&我第一个出柜的同学是喜欢我的女同学,我们叫她A吧。A非常优秀,性格活泼,家庭背景也非常好。当然,也有很多男生追她。我和她是很好的同学关系,是那种可以互相交换日记本、看完后还写小纸条交换心思的灵魂伙伴。&br&&br&高考结束后,她对我说,喜欢我。我还记得她说喜欢我的原因是:为什么别的男孩子都对我刮目相看,而你却视而不见呢?(哈哈,叛逆期的爱情)&br&&br&后来,我和她出柜了。当她知道这一切的时候,表面是那么的冷静。但是两三那天后,她对我说,她回家哭了一整天。她也在想,我整个高中是多么的痛苦啊,而她却没有帮助我。&br&&br&我们到大学后(她后来去了上海交通大学),仍然保持通信(是的,那个时代我们还不上网,仍然写书信哦),也会电话。&br&&br&我非常感激A。后来,我在大学时候的感情生活,我工作后交男朋友,都会告诉她。她现在已经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前些天,她还通过微信,给我看大学时候我们俩的通信。那个时候,我们还不到20岁,那么纯真、烂漫。&br&&br&我很高兴,我的青春有她的陪伴,让我现在仍然有美好的回忆和不停的惊喜。&br&&br&&b&真正爱你的人,会为你的受伤而落泪。包括父母,包括朋友。所以,别伤害他们,也别伤害自己。&/b&&br&&br&&b&4. 1999年,和自己的出柜&/b&&br&&br&和自己的出柜,我这里的意思是自我认同。这里,我要感谢中国知名性学家方刚老师。他在1995年就出版了《同性恋在中国》,当时我就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但是没敢买。上大学前,我鼓起勇气买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让我重生。&br&&br&我第一次读到这样一本描述同性恋的书,是从正面的、同情的角度描写。并且里面有很多心理医生的采访,这些医生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样认为Gay是疾病,而是对病人说:你没有病,回家吧!&br&&br&2014年7月,ZANK出版了第一份《中国同志消费调查报告》(&a href=&/s/zv4MfJeStQGo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zv4Mf&/span&&span class=&invisible&&JeStQGo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我请方刚老师来做了顾问。方刚老师谦虚的说,1995年的这本书,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积极正面描写同志的书籍,至少,影响了我后面的人生。&br&&br&也因此,我后来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创立飞赞、ZANK,有一个理念一直在我心中,那就是希望通过我和我的团队的工作,能够正面影响那些潜在的同志,我相信这是另一种积德行善。正如当初方刚老师对我的积极影响一样,我希望我能够积极影响更多其他同志。——当然,这还有很多路要走。&br&&br&&b&5. 对大学同学出柜&/b&&br&&br&大学之后开始上网,我认识了更多同志。那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很多同学都不用手机,所以我认识的很多同志朋友都是直接把电话打到宿舍。&br&&br&同学们会奇怪,为什么打给我的电话,绝大多数都是男生呢?我告诉他们,我是Gay啊。不过他们不相信。那是10多年前,大家不相信很正常。放到现在(2015年),我想很多人不会把这个当玩笑吧?O(∩_∩)O&br&&br&现在想想,我当时就比较胆大,直接告诉别人我的宿舍电话。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b&我是同志,而我的生活可以光明正大,无需遮掩&/b&。&br&&br&2013年,是我们大学毕业10周年纪念。我带我的男朋友参加了聚会,直到那时候,他们才真的相信我是同志。不过,没有一个表现出来惊讶。相反,我感觉他们对我们格外好,表现的非常支持。&br&&br&感谢我的大学同学,四年里说了那么多真话你们不相信,十年后终于相信了。&br&&br&&b&6. 工作后&/b&&br&&br&我后来读了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再后来工作,不过反倒很少出柜了。几个原因:(1)需要出柜的机会很少了,因为研究生和工作后,大家的关系不像高中、大学那样亲密;(2)我也没有出柜的需要了,因为我能够很好的自我接纳。&br&&br&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你是Gay么,我也不会尴尬。视情况而定,是否和他们出柜。&br&&br& - - -&br&&br&总结一下:&b&出柜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至于感觉,也只有自己最真切的感受&/b&。很多人觉得出柜不舒服,我觉得首先还是自己没有接受自己;而接受自己的人,也往往会把这种正面情绪传染给别人,无论他们是父母、同学、同事、朋友,他们都会感受到你的力量。
分享大叔我34年来的几次出柜经历。因为下面的几段都是我本人的出柜故事,所以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另外,由于出柜的时期不同(最早的1998年,最晚的2014年),时间跨度大,社会和知识进步让不同年代大家对待同志的态度也不同。整体上,出柜越来越容易,被接纳…
谢喵。这个问题是语言和生活(linguistics and social life)结合的典范,充分体现了社会范畴的语言学研究聚焦现实生活中的话语实践的宗旨(concerns itself with linguistic issues in real-life setting),所以非常有必要再答一遍。&br&&br&本答案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40&/span&&span class=&invisible&&433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的基础上改编。&br&&br&&b&答案放前面:&/b&&br&&ul&&li&&b&How- are- you具有相互性(reciprocity),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双方互相致意;&/b&&/li&&li&&b&How- are- you是客套话(small-talk),多用于引出接下来实际要说的内容;所以很多时候问候方并不十分关心对方是否真的安好;&/b&&/li&&li&&b&How- are- you的回复如果是非中性的(过好positive或过坏negative),此时问话的一方有义务进一步询问具体的情况;所以如果想尽快进入正题,中性的(neutral)回答是ready to continue的“暗号”&/b&&/li&&li&&b&以上规律视谈话双方的个人关系,适用程度不同&/b&&/li&&li&&b&以上规律视谈话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适用程度不同&/b&&/li&&li&&b&以上规律多适用于面对面对话(face- to- face conversation),不总适用于电话交谈&/b&&/li&&/ul&&br&不少人喜欢把“How- are- you”类比为汉语普通话里面的 “你吃了吗”,虽不尽准确,但反映出大家普遍意识到“How- are- you”文化在很多时候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那么对于这种形式化的客套,怎样回答才显得礼貌、得体又不致乏味、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对话双方对这段对话的预期。人们在谈话中的预期expectation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谈话的走向:是同时在走廊里面擦肩而过的时候的点头问候,是故交久别重逢后对彼此近况的关心,还是商业合作伙伴在谈正事之前活跃气氛、拉近关系的谈天说地?&br&&br&这里我们主要讲面对面交流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因为电话里的how are you 会更加复杂,而且不同国家,即使是讲同一种语言的国家,因为风俗文化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对待)&br&[how are you]作为问好的一种 greetings 跟[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i/hey/hello]的性质是一样的(how do you do 多用于第一次见面,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熟人见面)。而前者和其他问好方式不同的地方有两点:&br&&br&1. 首先,在结构上,它是相互的(reciprocal),意思就是A问候完B了,B要反过来再问候A,而其他的问候方式没有这样结构上的要求。当然,有人会说也见过A问候完B就完了的(nonreciprocal),的确是这样,但这一般见于:很熟的朋友,家人;或者是有要紧事马上要说来不及再接着客套了,例如:&br&A:Hey,Daniel,how ARE you?&br&B:I'm great thanks. Listen,I cannot find my bloody mug,did you happen to see it in the kitchen?&br&&br&2. 其次,在功能上,[how are you]在很多时候都起着引出下文,开启话题的作用。这个时候,它的性质不仅仅是问候(greeting)那么简单了,它还是干正事之前的套话,客气话(small talk/phatic talk),显得礼貌。有人会问,如果没有正事,正事就是唠嗑呢?那么,how are you 就是唠嗑的一般开头,跟[How are you doing?/How is it going?/Everything good?]这样的开场白可以交替使用。&br&&br&明白了[how are you]的性质和主要功能,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在实际对话中可能出现的情况。&br&&br&既然是充当开启谈话、引出下文的客套话(conversation opener),那么速战速决则是发起对话一方所希望的。这个时候,你的回答最好是&b&中性(neutral)&/b&的。中性是一个术语,它包含的回答多是,good/fine/not bad这样的包含积极情绪的回答。那为什么又说它是中性呢?&br&&br&&b&中性是从功能上来讲的&/b&,中性的回答就像对讲机里面的:[一切正常][All clear]传达出来的意思是一样的。表示前方一切正常,可以畅通无阻。&b&对谈话来讲,在这个话题上我们没有更多需要讨论的,可以继续了。&/b&&br&&br&而不建议的回答是&b&积极(positive)&/b&或者&b&消极(negative)&/b&的回答。积极的回答多是,amazing/great/fantastic,这样的回答;而消极的回答多时,well/eh/not very well这样显得情绪低沉,迟疑,犹豫的回答。&b&这些回答都表明,[此处有情况](无论是好的情况,或者是坏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你传递出的讯息明显有一种欲语还休的意味,那么谈话的对方就觉得自己&/b&&b&有义务&/b&&b&来问一问怎么了。&/b&这也就是国外的电视作品中常见以下情景:(翻译开启中央频道6模式)&br&&br&A: How are you? 哦亲爱的你好吗?&br&B: I feel amazing! 哦,我感觉好极了!&br&&b&A: Good for you. &/b&(turn to do something else) 真不错!(转身干别的)&br&B: Hello? 我说喂!&br&A: What! 哦怎么了亲爱的?&br&&b&B: What do you mean WHAT! You should ask me what happened!&/b&&br&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说你该问我都发生了些什么!&br&A: OK, what happened? 好吧好吧,怎么了?&br&B: We did it last night!!! 我们昨天晚上哔…………&br&A: NO! Shut up! 哦我的上帝真不敢让人相信!&br&&br&黑体字部分就是&b&违反了人们通常的预期&/b&,以及违反预期带来的后果。当然这还是比较轻微的后果因为谈话的双方关系密切,&b&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别人很激动/很难过的时候不进一步追问,别人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会认为你漠不关心,或者无礼。&/b&当然,如果你的状态一切正常,无大起大落,在别人问及[how are you]的时候激情慷慨得回答[我棒极了],那么别人进一步追问的时候你也会感到很迷茫。这是因为你给别人造成了错觉。&br&&br&这里再说说我们从小到大教的 [I'm &b&fine&/b&, thank you, and you?], 里面的fine,包含着那些潜在的问题。&br&&br&以我在国外的个人经历来讲,回答 fine 的人比较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在外国人问你好不好的时候,不要说I’m fine!!! Fine is not good.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破产姐妹中得到了很好地解释:&br&&img src=&/0dfbddec067f3f5f87e1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Max说的&b&没关系就是有关系&/b&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说你晚上回家,你妈妈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回答,还好吧。你妈妈会不会加上一句,什么叫还好吧,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是不是老师今天又罚留堂了(省略叨比叨一万字)……&br&&br&&b&综上所述,作为问候语,对话的开场白,[how are you]在很多时候形式意义大于内容,但的确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形式。那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是没啥可说的就是为了打个招呼,就做中性回答;如果你有或者对方有正事要说,也做中性回答因为这样可以速战速决并不节外生枝;如果你就是为了给好朋友唠嗑,那就随便展开咯。&/b&&br&&br&有的小伙伴会问,然后呢?&br&&img src=&/15dd850ca651fbacca4b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br&&br&Q&A&br&&a data-hash=&c2c801c3f7d1d70c5f7fdf366a34842f& href=&/people/c2c801c3f7d1d70c5f7fdf366a34842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ss aaa& data-tip=&p$b$c2c801c3f7d1d70c5f7fdf366a34842f&&@sss aaa&/a&:一定要双向吗?我看餐馆酒店服务员之类的问“How are you”从来没人反问,所以我也只是回答”Good. I'd like...“。&br&&br&拾荒:感谢这个好问题。就像我在答案最开始黑体第四条说的那样,“视谈话双方个人关系的不同,以上规律适用程度不同”。像餐馆,商店这样的服务场所,以及邮局,警察局,医院这样的专业场所(professional occasion),适应其服务内容和行业规范,问候用语会有其特殊规律;有的时候甚至会省略“How- are- you”这样的问候环节。比如说911接线员在接到报警电话时的标准应答是:&br&&blockquote&911 emergency, how can I help you?&/blockquote&再比如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这样的专业机构,在接到来电时,也会遵循“自报家门+询问来电者需求”这样的应答规范:&blockquote&This i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Center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how can we help you?&/blockquote&当然了,我这两个例子举的也不太好,&b&因为我说过非面对面对话(比如说电话)的问候用语和面对面对话又有所不同&/b&,不过也算是能解答这个问题了。&br&&br&&a data-hash=&1a095b4c2dada& href=&/people/1a095b4c2dad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Smile Zhu& data-tip=&p$b$1a095b4c2dada&&@Smile Zhu&/a&:谢谢回答。能否请教答主一个问题,您在中间提到“中性是一个术语,它包含的回答多是,good/fine/not bad这样的包含积极情绪的回答。”后面又提到国人最常用的fine在国外不常作为一个中性回答,那么究竟怎样的中性回答才是最合适的呢?&br&&br&拾荒:谢谢提问,这个问题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凭借/通过什么样的信息来判断对方是否真心询问自己近况,什么样的信息又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对方的回答到底是中性、积极还是消极的呢?&br&分两层,一层是字面意义lexical contents,第二层是感情状态mental status,而且mental status在判断对方真实意图方面具有优先权。感情状态一般通过语调、表情和其他细微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如果不是面对面对话就更好玩了,我们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双方为了探明对方的真实意图来来回回问候好几遍的情况。举一个试验里面遇到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br&(V和F是姐妹关系,F给A打电话,她们使用的是瑞士德语Swiss German)&br&&img src=&/5ada813f125fe4dba46c4f_b.jp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5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我们可以看出,在04句中,V在回复F的“How- are- you”时说了句自己很好,可是随后的06句中却透露出自己生病了的情况。那这个时候的Good是好还是不好呢?明显是不好。&br&&br&在事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F记录了一个细节,那就是V在回答“hi good and you”的时候,语气低沉,兴致不高,和平时的表现相异。所以F在听说她随后说自己病了的时候,并不十分吃惊。&br&&br&大家可以再仔细看看这段对话,就会发现有意思的地方不止这一处。&br&&br&&a data-hash=&65b4e6c17fa87e& href=&/people/65b4e6c17fa87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烈之斩& data-tip=&p$b$65b4e6c17fa87e&&@烈之斩&/a& :lz的答案非常翔实,但是粗看一遍依然不知道如何回答how are u……我觉得重点似乎有点偏离呢&br&&br&拾荒:所以要细细看一遍呐。分两种情况:&b&礼仪性地客套 Ritualised 和真心问候 Genuine&/b&。&br&如果是礼仪性的客套,无论后面是否有更重要的内容要讨论,达成彼此问候的目的那么谈话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在这个时候,中性的回复(即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明显感情倾向的回复)是比较受欢迎的。例如:&br&A: How is it going?&br&B: It's going well, thanks. How about you?&br&A: Not bad&br&&br&C: How are you doing? Everything good?&br&D: I'm doing great, thanks for asking, how is your day?&br&C: Well, as usual, recruiting participants for my experiment, you know.&br&D: Huh, sounds interesting(呵呵)&br&C: 呵呵&br&&br&有时在回答How is it going,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之类带“going”的问候时,我会跟比较熟悉的朋友开个玩笑,带着一脸疲惫回答:&br&&b&It's going...&/b&&br&然后双方心领神会地一笑&br&&br&如果是真心问候,比如说在谈话之前就已经知道(shared knowledge)一方有比较重要的事情发生(如工作面试,研究生录取),或者一方有比较不幸的事情发展(如生病,受伤),再或者同事/朋友连着几天没见面,突然在路上碰见;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一边热情洋溢地拥抱,一边问:&br&&br&(F在超市遇见几天前摔伤的E)&br&E: Hi(惊喜脸)so good to see you! How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br&F: I'm good, I'm good, how are YOU(大写表重读,意在表明真心关切)?&br&E: I'm getting better, thanks. You see I can walk briefly without crunches(伸伸腿)&br&F: I'm so glad you are healing! Does it still hurt?&br&E: Well, not so much, but it will if I walk for too long...&br&&br&&br&&b&总而言之,这个时候就该说啥说啥&/b&。&br&例子举到这个程度,大家应该能够举一反三啦!&br&&br&&a data-hash=&4aabae977cedb6f686b7789& href=&/people/4aabae977cedb6f686b778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沛哲& data-tip=&p$b$4aabae977cedb6f686b7789&&@赵沛哲&/a&:我想问一下what's up该怎么回答。我原以为只有美国人这么问现在南非人怎么也问。&br&&br&拾荒:“What's up”这样的问候方式多见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至少不是第一次见面。这个问候语也一度让我很头疼。和“How- are- you”不同的是,“What's up”很多时候的确是在询问是否有事情发生,是否需要谈论具体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几乎等同于中文的“什么事”;除此之外,“What's up”也可用作随意的问好。&br&&br&针对第一种情况,倒也简单,就事说事。我举一个打电话的例子:&br&((Phone rings))&br&G: Hello!&br&H: Hi Margret! It's me, Susan!&br&G: Hi, S! What's up!&br&H: Yeah, I was just wondering if you still want to go see that show, I have two spare tickets now, maybe you can get Mark going too.&br&G: Sounds great, I'm definitely going, hold on one sec, let me ask Mark...&br&&br&(I run into J in the hallway)&br&J: Hi Iris, what's up?&br&I: Nothing much Jason, just going to send a letter to the uni. You?&br&J: (waving the paper in his hand) nothing new, presentation for the seminar&br&I: Well, good luck, I gotta run.&br&J: Okay, bye Iris.&br&&br&当第二种情况出现,即“What's up”作问候用语时,我想出了以下两种对策:&br&1. 正规打法:像回复&How- are- you&那样回答,这里不再赘述;&br&2. 另类打法:踢皮球&br&K: What's up!&br&L: Sup! (nodding)&br&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what's up”还是“sup”翻译过来都可以对应中文中的“好啊” “你好啊”这样的简短问候语。&br&&br&为了避免双方在sup以后无话可谈、大眼瞪小眼的尴尬,建议大家在问候过后主动出击,询问一些更加具体的事项,拉拉家常,把谈话继续下去。&br&&br&&b&欢迎继续提问:)&/b&
谢喵。这个问题是语言和生活(linguistics and social life)结合的典范,充分体现了社会范畴的语言学研究聚焦现实生活中的话语实践的宗旨(concerns itself with linguistic issues in real-life setting),所以非常有必要再答一遍。本答案在…
&p&题主你好,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我要说,你的问题里有错别字…&/p&&br&&p&好下面我要开始答题了…第一次在知乎答题,有些紧张…&/p&&p&在回答问题前我先声明一下&/p&&p&&b&1、回答里用的图片部分取自网络,部分来自我的藏书&/b&&/p&&br&&p&&b&2、其实说真的…没有见到你人,没有看到你的动作,没有对你的身体进行评估,就这样给建议有点耍流氓的嫌疑&/b&&b&…&/b&&/p&&p&下面正式答题…&/p&&p&题主一共提了两个问题&/p&&p&第一个问题是&/p&&p&&b&在肩扛杠铃的时候肩部很不舒服,求破&/b&&/p&&p&第二个问题是&/p&&p&&b&在深蹲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屏气,求破&/b&&/p&&br&先说第一个问题 &br&&b&一、肩扛杠铃不舒服的问题&/b&&p&看到这个问题,我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br&&/p&&p&&b&1、你“扛杠铃”的方式可能有问题,也就是杠位(你做的肯定是后蹲不是前蹲吧)&/b&&/p&&p&&b&2、体态问题,可能有上交叉综合征,导致胸椎-肩关节的灵活性降低&/b&&/p&&p&&b&3、就是你刚开始练,可能杠铃压的你不舒服&/b&&b&…&/b&&/p&&p&先说杠位&/p&&p&一般来说在后蹲动作中扛起杠铃的方式有两种。&/p&&p&一种是&b&高杠位&/b&,一种是&b&低杠位&/b&,如下图&/p&&img src=&/adf53ab148a5a745faac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注:力量举爱好者们可能看出来这好像是Ed Coan示范的动作了…但其实这张图也有点小问题,严格来讲,在握杠的时候,腕关节应该处于中立位,不应像图中这样。大部分胸椎-肩关节不灵活的人无法做到充分的肩胛后缩和胸椎伸展,于是手腕被迫伸展来代偿这种灵活性不足,不过这对整体动作似乎造不成什么影响,所以在我看来无伤大雅。)&/p&&br&&p&高杠位,杠铃放在斜方肌上束上,这种扛铃方式对肩关节的灵活性要求是比较低的。而低杠位杠铃放置的位置一般在接近三角肌后束、位于肩胛骨上部的地方。低杠位对胸椎-肩关节、腕关节的灵活性要求是比较高的,普通人做这个动作会非常别扭,甚至根本做不来。&/p&&br&&p&所以对于新手来讲,后蹲使用的几乎都是高杠位,所以我大胆猜测你用的也是高杠位深蹲。&br&&/p&&br&&p&所以如果你做高杠位深蹲都觉得手“别”不过去,很别扭的话,那应该考虑考虑体态了,根据经验,很可能有上交叉综合征的情况。&/p&&br&&p&&b&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 &/b&&/p&&p&上交叉综合征是躯干上肢的一种不良体态,主要表现为:含胸、驼背、探头。如下图&/p&&img src=&/f0d15a0df235add363ec537624ace75c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f0d15a0df235add363ec537624ace75c_r.jpg&&&p&&b&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妹子的胸椎屈度变大(驼背),头前伸,像这种体态,你去扛杠铃不难受才怪...&/b&&/p&&p&由于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坐姿普遍不端正,所以上交叉的情况很普遍,尤其是学生和办公室人群。&/p&&img src=&/c1a76bdca4efb070eecc24a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br&&p&&b&那么如何缓解上交叉综合征呢?还是老法子&/b&&/p&&p&1、相关肌肉的按摩拉伸&/p&&p&2、相关肌肉的激活强化&/p&&br&&p&上交叉之所以叫上交叉,主要是因为缩短紧张的肌肉和无力拉长的肌肉连接成线的话,在侧面看形成了一个“X”字。这些紧张和无力的肌肉牵拉我们的骨骼至一个不正确的体态。如下图&br&&/p&&p&&img src=&/31e87f4db9f6cc66e48b0bf3d1c6c8e6_b.jp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31e87f4db9f6cc66e48b0bf3d1c6c8e6_r.jpg&&只看图我们就能看出哪些肌肉紧张、需要按摩,哪些肌肉无力、需要强化了。&/p&&br&&p&我们主要按摩拉伸的肌肉有:&/p&&p&&b&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束、背阔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b&&/p&&br&&p&我们主要激活强化的肌肉有:&/p&&p&&b&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b&&/p&&br&&p&OK,我们先进行紧张肌肉的按摩拉伸,在这里我建议对紧张肌肉先进行按摩,按摩后再进行拉伸松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以下是主要紧张肌群的按摩,你可以用一个网球或者泡沫轴来进行。用网球更好一些,能按的“更精准”。&/p&&br&&p&&b&背阔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按摩&/b&&/p&&img src=&/03a36daaba591eafb29cf6_b.jpg&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03a36daaba591eafb29cf6_r.jpg&&&br&&p&&b&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的按摩&/b&&/p&&img src=&/ae24e117f7d116aa05b59fc25baf84e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e24e117f7d116aa05b59fc25baf84ea_r.jpg&&&br&&b&接着是拉伸紧张肌群,我直接扫描我的书,就不去费劲儿找图了,扫描的是《易化牵伸术》&/b&&p&&b&胸大肌拉伸&/b&&/p&&img src=&/bc8f9de7f7af72a8646207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1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bc8f9de7f7af72a8646207_r.jpg&&&br&&p&&b&胸小肌拉伸&/b&&/p&&img src=&/ce99d52dae47a266def6e7dd09e60ee5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1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ce99d52dae47a266def6e7dd09e60ee5_r.jpg&&&br&&p&&b&背阔肌拉伸&/b&&/p&&img src=&/c88822ddcbf2c07f37edcf_b.jpg&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18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c88822ddcbf2c07f37edcf_r.jpg&&&br&&p&&b&斜方肌上束拉伸&/b&&/p&&p&&b&(注:&/b&&b&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角肌的拉伸非常相似&/b&&b&)&/b&&/p&&img src=&/d853f17c57af51fc78f12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d853f17c57af51fc78f12_r.jpg&&&br&&p&&b&胸锁乳突肌拉伸&/b&&/p&&img src=&/89ffec7de232eaa7be8cd63_b.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1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89ffec7de232eaa7be8cd63_r.jpg&&&br&&p&&b&肩胛提肌拉伸&/b&&/p&&img src=&/efab60e53bf1efa5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1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efab60e53bf1efa5_r.jpg&&&br&&p&&b&斜角肌拉伸&/b&&/p&&img src=&/e9b20eb956_b.jpg& data-rawwidth=&1223&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3& data-original=&/e9b20eb956_r.jpg&&&br&&p&&b&接下来是无力肌群的激活强化&/b&&/p&&p&在这里推荐一个经典的肩关节练习!YTWL!这四个练习基本可以锻炼到斜方肌的中、下束,菱形肌,前锯肌和肩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p&&p&&b&下面四张具体的动作指导图是我直接扫描的《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b&&/p&&img src=&/8dd3cb67febd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8dd3cb67febd_r.jpg&&&br&&img src=&/b8f027bae2f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8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b8f027bae2f_r.jpg&&&img src=&/42a5ebbef090d32d6f47b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8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42a5ebbef090d32d6f47b_r.jpg&&&img src=&/421a81ba6eee9b765a609a1ff5cc3741_b.jp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8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421a81ba6eee9b765a609a1ff5cc3741_r.jpg&&&img src=&/aad8cc18f9_b.jpg& data-rawwidth=&1383& data-rawheight=&8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3& data-original=&/aad8cc18f9_r.jpg&&&br&&p&&b&然后是深层颈屈肌的强化练习,如下图&/b&&/p&&p&&b&在这里有两种锻炼方式可以选择&/b&&/p&&p&&b&1、收下颌,固定头部不动,然后拉引弹力带&/b&&/p&&p&&b&2、保持弹力带位置不动,颈部向后屈曲&/b&&/p&&img src=&/3eabb46fffc46d8b1ad7bf820d785132_b.jpg& data-rawwidth=&1728& data-rawheight=&11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8& data-original=&/3eabb46fffc46d8b1ad7bf820d785132_r.jpg&&&br&&p&&b&接下来是胸椎的伸展练习,下面是&/b&&b&Bret Contreras&/b&&b&推荐的两种伸展胸椎的练习&/b&&/p&&p&&b&泡沫轴胸椎伸展&/b&&/p&&p&&b&长凳胸椎伸展&/b&&/p&&img src=&/3ce7a767a00c1e811d65be7d87d91ff3_b.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 data-original=&/3ce7a767a00c1e811d65be7d87d91ff3_r.jpg&&&br&&p&&b&在这里还要推荐一个动作,Wall Angel(我比较喜欢叫“举手投降”...)&/b&&/p&&p&身体紧贴墙面,手靠墙,向上进行滑动,有些人可能还有下肢的体态问题...导致腰部与墙面的空隙过大,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坐姿做这个动作或者微微屈膝。这个动作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动作。伸展胸椎的同时牵拉胸大、胸小肌并激活斜方肌中下部。&/p&&img src=&/e8ec87b1920abbe54dcf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9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e8ec87b1920abbe54dcf_r.jpg&&&p&&b&最后是肩关节的灵活性练习,这个视频由 &a data-hash=&bc06e8ac00c6b9fbcbf1f& href=&/people/bc06e8ac00c6b9fbcbf1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中元& data-tip=&p$b$bc06e8ac00c6b9fbcbf1f&&@李中元&/a& 翻译。&/b&&/p&&p&&b&一些人可能灵活性实在太差,根本无法用木棍(或PVC管)完成这个动作,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弹力带来做这个练习。&/b&&/p&&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ODI3NDcwMzE2/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46766BEB32C084F41B6DE9D8D46-0DEB-ED8A-18B7-EBB&&&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李中元CrossFit】(中英字幕)奥举基础【柔韧性】上肢柔韧性练习&/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ODI3NDcwMzE2.html&/div&
&/div&&/div&&br&&br&&p&题主可以通过上述练习来改善上交叉体态和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p&&br&&p&第三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题主刚刚开始练习这个动作,就是单纯的不适应,杠铃压得斜方肌疼...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选择忍一忍...或者在杠铃杆上包个软垫...&/p&&br&&p&如果你的身体条件目前来看还不足以很好的完成杠铃后蹲这个动作,并且你使用的负重也不是很大的话,我比较推荐你练习&b&“高脚杯深蹲”&/b&,下面关于高脚杯深蹲的文字是我之前在微博上写的,我就不改动了,直接贴上来了。&/p&&br&&p&&b&高脚杯深蹲&/b&&/p&&p&大部分没有运动经历的人都会有胸椎-肩关节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长期久坐的上班族们,因为大部分办公室人群的坐姿都不端正,总是弓背探头,这会导致胸椎的过度屈曲,长期以往就会造成一种驼背圆肩的体态。像这类情况你在扛着杠铃做深蹲的时候就无法做到足够的挺胸,你的上背部很容易“弓”,甚至有些肩关节极度不灵活的人,他们都很难把胳膊“别”到杠铃杆上,必须要非常宽的握距才行。这类人练习杠铃深蹲是不太合适的,在你的胸椎-肩关节灵活性变好之前,你不妨先尝试练习一下高脚杯深蹲。&/p&&p&因为拿哑铃做这个动作很像抱着一个高脚杯,所以叫“高脚杯深蹲”。&/p&&p&&b&如何做高脚杯深蹲:&/b&&/p&&p&拿一个壶铃(或哑铃、药球都可以),双手持铃紧贴身体,肘关节朝下,挺直腰背,双脚微外八,膝关节与脚尖同向。
&/p&&img src=&/e9be168af0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e9be168af0_r.jpg&&&br&&p&&b&高脚杯深蹲的好处:&/b&&/p&&p&1、高脚杯深蹲的负荷主要在体前,而且壶铃(或药球、哑铃)的体积较小,相比于长且大的杠铃杆和负荷在体后的杠铃深蹲来说,这个动作更容易保持平衡和稳定,非常适合新手。&/p&&p&2、你不用费心劳力的去努力伸展你的胸椎,把胳膊努力的“别”到杠铃后,你只需要抱着壶铃(或药球、哑铃)保持腰背部的稳定就好。高脚杯对胸椎-肩关节的灵活性要求并不是很高。&/p&&p&3、由于负荷在体前,高脚杯深蹲也非常适合那些踝关节灵活性不好的人群(下文会提到)。&/p&&p&4、高脚杯深蹲可以让你蹲的更深。&/p&&br&&p&然后说第二个问题&/p&&p&&b&二、呼吸不畅的问题&/b&&/p&&p&在前面说到了上交叉体态 ,其实体态也会影响人的呼吸模式,几乎每个体态有问题的人都存在呼吸模式紊乱。改善体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呼吸问题。&br&&/p&&br&&p&其次负重训练中“憋气”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憋气能提高人体的腔内压,进而更好的稳固核心,提高躯干刚性,更好的支撑重量,这种“憋气”的呼吸方式学名叫&b&“瓦沙瓦尔呼吸(Valsalva Breath)”&/b&,但腔内压的上升也有很明显的缺点,这会引起眩晕、无方向感、血压飙升(能提高到安静时的3倍),因而憋气时间不能太长,仅仅1~2秒!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或者禁用瓦沙瓦尔呼吸,特殊人群指青少年、老年人、孕妇、伤病人员。&/p&&br&&p&NSCA推荐的力量训练呼吸方式是:&/p&&p&&b&在离心收缩阶段(即动作还原阶段)吸气,在向心收缩阶段(发力阶段)呼气,如果负重较大,可以使用瓦沙瓦尔呼吸法,但在通过动作的“粘滞点”时及时呼气。&/b&&/p&
题主你好,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我要说,你的问题里有错别字…好下面我要开始答题了…第一次在知乎答题,有些紧张…在回答问题前我先声明一下1、回答里用的图片部分取自网络,部分来自我的藏书2、其实说真的…没有见到你人,没有看到你的动作,没有对你的身…
題主,你說錯了,是衹有非常少的人喜歡音韻學。而在這很少的人裏面,又衹有更少的學習者能突破發音聽音關而學得入門。&br&&br&首先,音韻學不是朗誦學,不負責審美。所以,大多數衹是對朗誦或詩詞藝術感興趣的人,衹要稍微翻閱了音韻學的書籍之後,就會瞬間失去興趣。因爲裏面講的全是圍繞著音標來談的規律性分析,而根本沒有任何審美內容。朗誦、音韻學雖然都涉及發音、聽音,但兩者所關注的內容基本無交集。索緒爾曾有一個很著名的定義:他區分了語言(langue)與言語(parole)的不同。音韻學研究的是語言(langue),即衹關心具體的語言/方言/口音的體系,測量並分析其中的各種發音特徵與音系架構,研究的是語言體系的發音聽音規律,而從不涉及審美。而朗誦則相反,朗誦研究的是言語(parole)的審美效果,即發音怎樣纔優美,怎樣通過各種朗誦審美模型來輔助詩歌美感的欣賞,實際上屬於音樂裏的聲樂範疇(相當於讓朗誦像唱歌那樣好聽,可以想象一下歌唱家演唱與普通人唱K的區別)。就是說,凡是希望懂音韻的人的中古音朗誦能比練習過聲樂/播音/朗誦的人的普通話朗誦更好聽的,都是在緣木求魚。&br&&br&其次,音韻學是語言學的一部分,是由瑞典學者高本漢按西方的歷史語言學學術體系建立的的現代學科。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背後的運行規律,而不是學習語言。喜歡語言學的人很少,因爲語言學很枯燥很不實用,衹是分析一些純粹形式的規律的一門科學(注意:是科學,而不是文史哲那樣的文科),而無任何思想、審美的討論。凡是理解不了音韻學是在研究語言體系的發音聽音規律的,都是不可能真正開始學習任何音韻學知識的。就是說,用中古音擬音來實際讀出字音,主要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分析這個音系的特徵、前後的演變規律,以及討論怎樣修訂完善擬音。將中古音朗誦錄音共享到大眾視野裏,實際衹是爲了告訴大眾:中古音的發音體系是怎樣的,與現代音有甚麽不同。而不是爲了帶給大眾們一個悅耳的朗誦藝術的示範。&br&&br&如果不明白這個,就會出現誤解。文學欣賞裏之所以會出現以爲古音復原能帶來更多的美感的誤解,主要是因爲文學討論者未能理解音韻學裏的科學討論,因此覺得音韻學有神祕感而已。但在音韻學裏,那些不同的發音就衹是一些不同的音標、音標附加符號,並無美感的差別。說實話,輭妹子用甚麼音系來朗誦,都比懂音韻學的男人的中古音朗誦好聽很多。當然,polyhedron的中古音朗誦也算是有點審美要素的,他平時有練合唱隊,對聲樂有一定的認識。但他畢竟不是爲了帶給大家審美的朗誦藝術示範而朗誦中古音的,聽眾們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就是說,沒有哪個懂中古音的是在熱衷於朗誦藝術,而衹是在進行科普(注意,這是對科學知識的科普,而不是文史哲的審美)。請題主與有與題主類似想法的知友不要再誤解我們這些致力於語言學科普的知友的努力,謝謝。&br&&br&就是說,其實衹有喜歡語言學的人纔有可能真正喜歡音韻學,大眾們根本不喜歡這樣衹分析枯燥規律的音韻學。那麼,是否有必要跟大眾推廣音韻學的學習?完全不必要。我們衹是需要進行一些科普就夠了,就是把音韻學大致研究甚麼、中古音大致是怎樣的等知識畧微進行一些科普介紹就足夠了。這就好比,大眾們也不須學習理論物理,衹要看一點理論物理的科普文就夠了。&br&&br&而且,即使對語言學真正感興趣,也不是都能對音韻學學得入門的。音韻學的學習,對學習者的發音聽音的敏感力與領悟力要求較高,須要發出/聽出/測量出/分析出千百種可能的細微語音差異。就是說,這是在研究音韻現象的細節規律,既不是在學語言,更不是在研究審美。這樣的要求門檻,直接擋住了大量的感興趣者。音韻學是口耳之學,學習者用在練習發音聽音的時間往往比紙面分析還要多。這不是一門可以紙上談兵的文科,而是類似於自然科學那樣以發音聽音、語音測量、音理分析爲核心的科學。因此,不斷地練習實際讀出中古擬音,在練習中進行音理分析,本來就是音韻學學習與研究的重要的一部分。不大量練口耳,是學不會也研究不了音韻學的。&br&&br&至於怎樣學中古音,可以看我這三篇專欄文章:《怎樣學習說中古音》(&a href=&/poetry/&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o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音韻學學習方法探討》(&a href=&/poetry/&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o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歷時的語音學》(&a href=&/poetry/&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o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初學者可以按其中推薦的書目、學習方法來初步學習。&br&&br&補充:&br&這裏引用一下polyhedron之前在介紹他的中古音朗誦時說的的一段話(由此可見,他也是認爲自己是在進行科普的):&br&&blockquote&古音構擬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科學研究,雖然利用的材料不完全和自然科學相同,但其研究思路和自然科學是一致的。科學研究本身就是需要提出一個個假設,然後通過尋找一系列證據來支持或否定那個假設。被大量研究結果支持而不能被證僞的,就會逐漸被大多數人認爲是正確的。&br&&/blockquote&&br&再補充:&br&這裏再引述一下學者羅常培在1935年爲學者王力的《漢語音韻學》所寫的序文裏的幾句(其中闡明了音韻學是口耳之學的性質):&br&&blockquote&音韻學本來是口耳之學,要是聽見一個聲音耳朵不能辨別,嘴裏不能摹仿,而且不能把它所含的音素分析出來,那麼,無論在紙上講得怎樣“象煞有介事”也是根本不中用的。從前的人因爲缺乏工具,或者蔽於成見,或者囿於方音,往往有“攷古功多,審音功淺”的毛病,就是有幾個心知其意的人也很難把他自己所了解的清清楚楚的寫出來使人看了就能懂得。現在既然有了語音學的幫助,對於從前講得玄妙不可測的東西,都可以把它“質言”,於是音韻學纔能從玄學走向科學的路了。王先生這部書開宗明義就來講《語音學常識》,給讀者打好了審音的基礎。&/blockquote&
題主,你說錯了,是衹有非常少的人喜歡音韻學。而在這很少的人裏面,又衹有更少的學習者能突破發音聽音關而學得入門。首先,音韻學不是朗誦學,不負責審美。所以,大多數衹是對朗誦或詩詞藝術感興趣的人,衹要稍微翻閱了音韻學的書籍之後,就會瞬間失去興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表情叫什么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