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作文文体800字文体要三个标题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话题作文新题名师导练
,,,,(原作者:王新运)A“‘秃头论证’理论”话题
江西 杨日红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包含着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样呢?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开始是受到否定的。
这个“秃头论证”的理论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秃头论证’理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一个著名的论断,说明在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将引发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将引发质变。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俯拾皆是:一片雪花落到地面,不能形成漂亮的雪景,下一整天呢;水滴石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绳锯木断;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蔡桓公讳疾忌医终失性命等等。
也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进行叙事说理。我们的一些坏习惯,不是不知不觉的养成的吗?父母对孩子溺爱,久而久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中心来写,注意话题立意的两方面,即“量”与“质”不可偏废,要兼顾,“变”更是写作的核心。
给儿子的一封信
峡江中学高二 廖美军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不可能再陪你上街、逛公园了。回首我这一生,我真是无脸再见到你。现在我把我的经历完完整整地告诉你,望你引以为戒,也希望你原谅我这个罪人。
我本来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可就在那天,我的同事拉我去赌场找他的表弟。他表弟找到了,可我却从此找不到自己了。当时,望着赌桌边疯狂的人,赌桌上高垒的钱,我的心跳莫名地加速了。看着他们的疯狂与潇洒,我有些心动了。但此时,我是比较清醒的,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赶紧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赌场的那一幕幕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天,我的双脚鬼使神差地来到那令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地方。我的理由是:“我不过是去看看,不会怎样的。”
从那以后,去赌场是我的常事了,我天天去看,去琢磨,虽然我并没有赌,但我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看着赢家那疯狂与惊喜,我羡慕极了。
我曾经也想试试,可我还是不敢,我怕走上这条不归路。人们常说:“赌博就是吸鸦片,是使人越陷越深的泥潭。”于是我又一次默默地离开了。
或许是命运之神在捉弄我吧,正当我想去又不敢去的时候,因为我工作努力,领导奖了我一大笔钱。就在那一刻,我脑海里闪电般地出现一个念头:“反正是得来容易的钱,去试试运气,就这一次。”
走进赌场的大门,我想了又想,甚至我的脚也在不停地颤,毕竟这是一笔不少的钱。
诱惑最终战胜了理智。我加入了那疯狂的人群中,跟着他们不停地叫喊着。此时我跳着一颗将要爆裂的心。
从这以后我才算是彻底地知道什么是一发而不可收。一次次地进出,一次次地出手,一次次地自我安慰“最后一次,明天就金盆洗手。赢了这一把就走”。
我无法自救了,天天去,天天输。
再以后是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成了他人的东西了。你还不懂事,当时天真地问我这些人把东西搬到哪儿去。可我竟重重地打了你,仿佛错的不是我,而是你。看着我的东西成了别人的,我心有不甘,脑海中闪现的就是赌了,我必须拿回属于我的东西。
我无路可走了,我把手伸向单位的保险柜……
我醒了,但为时已晚。我为我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也无法补偿对你的伤害,我现在只能说一声“对不起”。希望你能向亲朋好友讲讲爸爸的故事,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了。
孩子,我会改造好的,相信我。我依然爱你们。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作者抓住了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来进行叙写,人物的蜕变写得鲜明有据,人物有血有肉,让人信服,让人警醒。思维开阔,构思绝妙,书信体的选用也使文章的感染力更强了。
(指导教师 杨日红)
B“多加一盎司”话题
山东 何传跃
盎司是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不足29克。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区别,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作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多加一盎司”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其实,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增加那“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请以“多加一盎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等。所写内容只要与材料主旨相关即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有这样一个故事:3个年轻人分别去寻找宝藏。前两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埋有宝藏的森林,却因疲劳而停了下来。第三个人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寻找,终于找到了近在咫尺的宝藏。另两个人后悔莫及,他们没料到宝藏就在“眼前”。有时,成功与失败只差一步!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苏格拉底说:“许多赛跑失败,都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该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难。”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世间渴望成才的人很多,而真正成才的人却很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无“多加一盎司”的持之以恒的精神。“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奋斗,才有取得最后成功的希望,更何况“胜利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呢?
可写成议论文,从要有不畏困难“多加一盎司”的坚持不懈精神阐发开去;可围绕话题材料的内涵,描写现实中的一个人物,叙述现实中的一个故事,通过事件的描述或人物的描绘,揭示“多加一盎司”的重要性。
成功需要“多加一盎司”
阳谷实验中学志远班 刘 芳(原作者:王新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人,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又渴又饿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驱使他扒身下的黄沙掘水。他扒了许久,扒出一个很深的土坑,仍没有见到水,就灰心地倒在一边等待死亡。后来,有人经过,发现了他的尸体和坑,人们在坑里再扒了几下,见到了潮湿的沙土;再扒,就见到了水。人们慨叹地说:“躺着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之中。遗憾的是,他已经来到了成功之门前,却没有走进去。”
为成功而前行,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圣地,道路崎岖漫长,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否则便会功亏一篑。
也许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等人时,等得不耐烦就走了,可前脚走,他后脚到了。同样,追求的征程中半途止步,也许成功就在几步之外。世间渴望成才的人很多,而真正成才的人却很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无“多加一盎司”的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正如天上的云彩,在天上朝朝暮暮飘动,但形成降雨的云能有几何?前人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钻研学问,成就事业,决不能半途而废,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只有不懈地奋斗,才有成功的希望。很多的成功事例并没有太多的奥秘,关键是他们有“多加一盎司”的坚持精神。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战绩赫赫,他在奥运会上曾以“三金一银”的成绩在美国掀起了李宁热。许多人羡慕他的成功,可在这成功的背后,包含了他多少“多加一盎司”、“再多加一盎司”的顽强苦练?如果他没有不轻言放弃的坚强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他能够轻易地取得多次登上冠军领奖台的赫赫战绩吗?
人生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大都包含了无数失败。强者在失败中激发斗志,执著地用无数次失败做奠基,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弱者在承受了若干次失败后,迫于自身的压力和周围舆论的压力,在失败面前举手投降。
我们应当从沙漠旅人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人生的追求中布满了荆棘,切不可熄灭心中奋斗的火焰;成功之前困难重重,谁在最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谁就可能赢得胜利。
本文紧扣话题的要求展开,中心论点非常明确,论证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文章开头由一则故事入手,材料较为典型,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C“每个人都是天才”话题
湖南 周 红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过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
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骄傲?是不是有什么秘方没有公开?”
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方?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
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
“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
读完材料后,你悟到了什么?请以“每个人都是天才”为话题写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学生;这也是一个能有效避免宿构、套作的话题,尽管没有过多的限制语。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老师都是按分数来评价学生优劣的。可我们知道,达·芬奇、爱因斯坦差点连小学也毕业不了,他们小时候也没表现出什么天赋,甚至还被老师认为是“弱智”。可见,仅凭分数来断定学生的前途,是极其错误的。而“每个人都是天才”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能唤醒学生心中的求知欲,释放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勇气。
构思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事实说话。特别要善于运用对比联想,既要注意纵比,又要注意横比。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应该努力以内容深刻、发人深醒取胜。
湖南师大附中高0308班 汪希雅
每一朵花儿都能灿烂,每一颗心灵都能美丽,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天悄然来临之际,和风裁出七彩娇花,争奇斗艳。桃花也不例外,虽不及名贵花卉,却也微展薄瓣,暗吐馨香。被众多出类拔萃者“衬托”的我,对着众花齐放的盛景黯然叹息——与佳丽相比,我没有一顾倾城二顾倾国的容貌;与优生相比,我没有名列前茅令人惊羡的成绩,想着自己的“鸡立鹤群”我备感无奈,面对着繁重课业我几欲放弃。不经意听到“每个人都是天才”这句话,我忽然明白——在繁盛的春天里,也许我正是一朵不起眼的桃花,我会尽己所能,尽散芬芳。每个人都是天才,春天里的桃花亦能争香,争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夏日悄悄来临之时,酷热冲淡了昔日红颜,芸香遁影,残英销魂。而莲花安然盛开,虽顶炎灸烈日,却依旧独立清池中,一展风姿。被白人蔑视的马丁·路德·金,面对持续300多年的种族歧视,他频频声讨;面对来自各方的打击,他毫不退缩,坚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坚信在炙热的夏日中,他就是恶劣环境中的那朵青莲,尽力而为,怒放清香。每个人都是天才,夏日里的莲花也傲然独立!
“自然天赐赭黄衣,蕊寒香冷蝶难来”,秋天渐渐光顾之际,愁雨一洗春夏热情,败叶凌乱,衰草凄迷。兰菊此刻一展精神,虽经风吹雨打,依旧玉树临风,灿烂如故。大发明家爱迪生,面对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坚持不懈,毫不气馁,勇往直前地一步步迈向成功,2000多次实验的失败换来持久明亮的钨丝;以近乎破产的代价研制广泛使用的电报机。“每个人都是天才”一言填胸臆,他明白——在冷清的秋天里,也许他正是薄雾浓霜中的那片兰菊,他恪守创新,自现风华。每个人都是天才,秋天里的兰菊迎风微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季款款走来之时,凛冽寒风卷起漫天大雪,万物萧条,冰天冻地。而梅花却泰然绽放,愈是冷得刺骨,梅香愈是清冽,愈是醇厚。让人倍生敬佩的南师大附中校友杨佳,她用自己的行动发出了生命不屈的呐喊——在黑暗中摸索,双目失明后的她竟获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在逆境中奋勇拼搏的她,赢得了中国应用语言学界第一夫人的称号。走出迷惘创造了奇迹,穿越乌云见证了彩虹,她坚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她明白,在残酷的严冬里,也许她正是雪中的那枝梅花,坚忍不拔,顽强傲立。每个人都是天才,冬天里的梅花骨中透香!
胜不骄,败不馁。每一朵花都能灿烂,每一颗心灵都能美丽,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原作者:王新运)[简&&评]
本文标题让人联想起电影《花样年华》,吸引人。作者一方面用排比段的形式结构全文,春夏秋冬四季花开,紧扣“花样人生”的标题,使文章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一方面每写一种花儿,都用两句古诗引出,拓展了作品的内涵,增加了文采。另外,文章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优美,整散结合,耐人品读,非平日广泛阅读不能达此境界。
D “借鉴与创新”类话题
河北 聂明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徐悲鸿曾经对他的学生谈过绘画的要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可采者,融之。”
你认为学习前人和开拓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以“博采众长与另辟蹊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需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何为“博采众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借鉴。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自己取得成功。然而,“博采众长”并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说的就是取古、取洋之精华而去其糟粕。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就是要“另辟蹊径”。因此,只要围绕“借鉴与创新”行文,就符合要求。对于文体,以抒写感受、见解为主的杂文或随笔为好。当然也可以写成叙事或抒情散文。另外,对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辩证,避免立意的片面性。
“十字路口”与“羊肠小路”
埃及神话中有两位祭司之神,分别是博采众长的修罗与锐意革新的慕奈,塔法王下了一道为人间修路的旨意,于是修罗与慕奈创造了人间的两条路。
一条是“十字路口”。
“你拥有世界仅有的四个方向,所以这人间你无所不达。”这是修罗写在路牌上的话。很多人在反复比较后确定了方向,从未迷失。因为智者往往是跑在最后又跑得最快的人,他们会弄清前人跌倒的原因,后人追赶的动力;他们会摒弃愚者絮絮不停的抱怨,谛听自己清晰的思考;他们会执著奔向目标一刻不停,冷静放松心灵张弛有度。修罗的十字路口给予人一个无限的空间,教人选择,你或许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甚至坠入庸凡中无法自拔,但至少你不会彻底迷失,丢失原点。
另一条是“羊肠小路”。
“通向你最快到达的梦。”这是慕奈刻在路牌上的话。很少有人尝试走这条路,但行者都在灵魂中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因为这是勇者的选择。他们不会优柔寡断,不曾瞻前顾后,他们比冒险者更理智,比亦步亦趋者更大胆;他们没有虚荣名禄的沉重包袱,仅有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决绝。慕奈的羊肠小路只给人以希望,教人尝试,它像一个矛盾的天平测着你勇气的重量,测着你理性的深度。
这样的两条路带来了人间绵延不尽的忧伤、快乐、彷徨、决绝、悔恨与痛楚,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发现这样的两条路竟会向对方伸展、伸展,直到融合;人们可以在走过那十字路口后望见一条弯曲的小径,也可以在穿过小径前回头看看那十字路口。
柏拉图说:“容纳是创新的老师,而容纳又是创新的下一个学生。”那么多巨人踩在历史的肩上而巨人又将轮回到下一段历史,博采众长与另辟蹊径即是人脑海中的两道长长的车辙,灵动的融会贯通教人幻化出一个妙不可言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这是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内容上得25分。理由如下:一是作者将“博采众长”和“另辟蹊径”分别比喻为“十字路口”和“羊肠小路”,准确而形象,并在行文过程中,紧扣两者的特点,完全符合“切合话题”的要求。二是作者经过分析得出两条路最终会走向融合,即既要“博采众长”又要“另辟蹊径”,中心突出。三是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材料,内容充实。表达上得分为25分。理由是:结构上由总到分到总,极为严谨;并列式组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启发性。发展等级得分为10分。理由是:立意准确深刻,观点鲜明;材料准确而丰富,分析到位;词句生动而有文采,文句有意蕴;材料新鲜,有创新意识。故本文为满分作文。
E “竞争与人情”话题
山东 邵 斌
有人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以“竞争与人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本题立意可以是:一、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二、竞争,并不排斥人情。三、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
写作思路参考:一、如果想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信服。可以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二、寓理于事,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三、构思一篇辩论稿,以辩论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一、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二、对话题的关键词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说成是一种竞争。三、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有人选择人情,缺少辩证思考或没有自己的观点……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明确。
竞争的脚步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后,其中一个人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结束,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说出,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
确实,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双(原作者:王新运)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日渐荒芜。竞争,这个本该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被一些人误解成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一个个荒凉的孤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才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不少人,或如乌龟,或如刺猬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护自己,或是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的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流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这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考场佳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如“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竞争更呼唤诚信与关爱”)。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被一些人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能有这样精当的阐发,是作者思想比较成熟的表现。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不少语句(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日渐荒芜”)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F 话题作文“借口/没有借口”导写
江苏 李仁甫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了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关于“没有借口”,也许你也有感慨,或者有自己的看法。请就“借口”或“没有借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
但是好的文章来自创新,来自独到的见解。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军事化管理当然需要“没有借口”,但是其他领域,难道都不需要“借口”?“没有借口”是否就绝对合理呢?
从情感领域来观照,有时亲密无间的情感,有了借口,可能会造成疏远;有时虚伪的情感,竟然有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有时“裂缝”的情感,来一点小小的“借口”,可以重新愈合,这些都是很好的立意。
“借口”和“没有借口”,是不是就无法调和呢?辩证地思考,对自己,能通过“借口”使人获取信心和动力;对他人,不能有任何借口,否则是欺骗别人,伤害别人。
花开水流两无情
——胡兰成的背叛与借口
盐城牛学高三 宋 耀
“我与女人,与其是爱,毋宁说是知”,在《今生今世》中,胡兰成一笔带过了他在人生中曾经的逃离和背叛。
知道胡兰成,自然是因为张爱玲。这个仿佛一直生活在旧上海滩的女子是我眼中的传奇,透过她的文字,在那满目繁华抑或苍凉和世俗背后,分明是个翩翩浊世佳人,宛如邈姑射仙人的出尘与蹁跹。然而,却有个叫胡兰成的男子让她落了红尘,结了缘复又断了缘,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在看完《今生今世——我的情感历程》时,我觉得,他的不守节,在私人生活上也暴露无疑。《今生今世》中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性,情虽不伪,却也不专,他要的是“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而他的情意会随其行踪的转移而改变,焉能系于一身!他自认为是“永结无情契”的高人,旁人看来,到底只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对胡兰成,是可以骂一句“负心薄幸”的!而《今生今世》便也通篇都成了一句推辞和借口。
在书中胡兰成回忆了一生中6个重要女子:婚后7年病殁的发妻玉凤,“民国女子”张爱玲,武汉护士周训德,温州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还有老来相伴的奇女子余爱珍。胡兰成一路走来,人生竟有如此多的偏离与转折!他总是自称“天涯荡子”,他说,“回到天地之初。像个无事人。且是个最最无情的人。”多情与无情,对于这么一个天涯荡子,原本就不是那么分明的。
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个中翘楚,巨奸可为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评诸胡兰成,倒也贴切。然而,他的多情使文品也变得面目可憎。但他却不自知,他逃离武汉后曾写就《武汉记》一书,书中大量并详细地写了他与武汉护士,文中称为小周的周训德的相识相处,并寄往上海一心向张爱玲买好,张回信以一句“看了开头,实在看不下去”打发了他。此时的胡兰成竟又惊异:“爱玲也会吃醋的吗?”他复又解释说:“自觉与爱玲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这红尘的纠缠又怎能烦扰她的心?”乍听之下倒真该笑骂这个文人一声“憨厚爽直不解机心”了,可这又怎么可能?胡兰成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当年汪精卫的红人,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中华日报》社论委员会主笔,在政治上实是惯于官宦沉浮、长袖善舞又游刃有余,后一路逃命到日本,处处留情又怎会是个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张爱玲说:“你何必在我面前遮掩?”胡兰成的借口由此可见一斑。
“女人矜持,恍若高花,但其实亦是可以被攀折的,唯也有折了即不值钱的,也有是折来了在手中,反复看愈好的。”胡兰成深明男女关系的个中三昧,“今生无理的情缘,只可说是前(原作者:王新运)世一劫,而将来聚散,又人世的事如天道幽微难言。”在与张爱玲分手的许多年后,仍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然后一边说一边又走到新的情感中去,这些话,自然又成了苍白的借口,他背叛的遮羞布!
不过还好,张爱玲及时解放了自己。在那封著名的绝交信中,她说:“我已经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她表现出了高妙和收敛的姿势,尽管她仍然伤心,在信中附了30万元。
晚年的胡兰成仍然没有忘记张爱玲——因为觉得还是张好?——他写信给她,回信自然是没有的。胡兰成曾经付出的感情,就如政治上的变幻沉浮,虽非一味虚假,但当他弃之如敝屣时,就像西方一位哲人说的,也就不要再问那只曾经歌咏的画眉飞向了何方,因为她的嗓音已经干枯喑哑,为了真实、美丽和洁净灵魂的灭亡。
放下《今生今世》,再拿起张爱玲的书,当看到那句“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时,对于这样的忧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分析和深刻的感悟,对《今生今世》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读,告诉人们该书字字皆“背叛”、句句皆“借口”。最让人佩服的是语言的凝练老到,所造之句新奇而又圆转,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书香——这得益于作者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也没有借口了
盐城中学高三 陈 楠
吉米与经理的第一次对话——
经理:吉米,你迟到了!
吉米:是的,先生,我……
经理:没有借口,明天一定要准时!
吉米与经理的第二次对话——
经理:吉米,你到底怎么啦?你怎么还是迟到了?
吉米:对不起,先生,我……我病了。
经理:又是借口,明天再迟到就扣你一个月的奖金!
许多天过去了,吉米的奖金早就扣光了。
吉米与经理的第N次对话——
经理:吉米啊,你过来,如果你明天再迟到,你就可以不用来了!
吉米:是的,先生,我……
第二天,经理照常准时来上班了。他等了好久,都没有看到吉米的踪影,于是他长吁一口气,说:“啊,终于听不到那些该死的借口了,没想到吉米自动辞职了。”接着,他便到人事部调了一个职员过来。
公司的紧张工作开始了。办公室里没有谈笑声,有的只是除了微机键盘敲击声之外的一片宁静。“咚咚咚”,有人敲门进来了,气喘吁吁地说:“你们部门的吉米出事了,现在正躺在医院里!”一下子,办公室里比刚才更静了。
下班以后,包括经理在内的许多同事都去医院看吉米。而这时吉米已经走了,永远地走了!吉米身边有五六个小孩在哭,大家都很奇怪,因为他们知道吉米还没结婚,又是孤儿,好像没有亲戚。
这时,一位吉米平时最好的同事告诉经理:“先生,这几个孩子是吉米收养的,他每天下班以后都会做钟点工,早上又要早起去送牛奶,所以他才会每天迟到的。”
这时,其中一个较大的孩子走了过来,他打着经理说:“你是个坏蛋,就是你要辞退吉米哥哥,他才会很紧张,在送牛奶时被大卡车撞倒的。你是个大坏蛋!”
此时的经理,心中满是愧疚。他很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去了解吉米迟到的真正原因,为什么用“没有借口”的口头禅让吉米不能好好地说明他迟到的原因,为什么没有看到吉米迟到的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他盯着躺在床上永远也不能再找“借口”的吉米,任那个孩子牵着自己的衣角发泄……
吉米走了,再也没有借口了,而他的那些“借口”给了经理很多思考。从那以后,那几个孩子进了孤儿院,而经理则经常去看他们,替吉米做完他没有做的事情。
有“借口”当然不好,但是否可以丝毫不考虑借口的具体情形呢?这篇文章以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启发人们深刻地反思“拒绝借口”这一管理观念的过激之处和这种管理模式下非人性化的一面。另外,为了使语言经济,为下文悲剧故事省下笔墨,文章的开头借用了戏剧的格局,构思巧妙。
G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话题
广东 曾燕超
看了下面这幅漫画,你会联想到历史上、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和事,或悟到做人、处事的一些深刻道理。请以“捧得越高,摔得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画了些什么,有什么人、什么物,他们共同构成一种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画面中的细节,比如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再联系画面上的文字或漫画的标题,从而理解漫画的意思和漫画的主题。这幅漫画画了一只大手(注意这只手竖起了大拇指,一个人站在大拇指尖上),把一个人捧到了天上,比白云还要高,这个人正背着双手,挺着胸膛,昂着头,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旁边的文字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漫画的意思不难理解,漫画的主题就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理解这个话题的含义,关键在于对“捧”字的理解。按画面的意思,“捧”是“吹捧”(由竖起的大拇指可以看出),可以理解为“自我吹捧”或“被别人吹捧”。如果理解错了,就会导致作文离题。这个话题的范围包括“捧”和“摔”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作文半离题。
准确理解了话题的含义,然后在话题的范围内,发散思维,充分展开联想、想象,想到具体的人、事或观点,就能够拥有丰富的材料,开发出多样的思路。事实上,“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人和现象,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在中国、在外国,都不少见。
高州市一中 苏燕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想起以前那置身万人之上的日子,我百感交集啊!“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现在的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皇上英明”,“我主圣明”,这是我每天都能听到几百遍的话,我不但不厌烦,反而喜欢听,因为他们使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英明”。
今天游苑囿,明天游街市。一大堆大臣亲信,一大串后宫妃嫔跟随,一声声“皇上英明”,让我觉得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我已被他们的“圣明”、“英明”所迷惑,整天不理朝政,不关心国事,不体察民情。当时被他们捧得飘飘欲仙的我只知道,游玩是我的“圣明之处”。
世事沧桑,国破家亡,今天的我被囚禁,“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我醒悟了,但一切都迟了,我被重重地摔了下来,摔得很重、很重。此时,已无人和狱中的我再说一句话,更不用说“圣明”二字。摔倒的我,孤独、无助,悲痛(原作者:王新运)欲绝的我想着以前那快乐的时光,只能整天以泪洗面。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悲也!我好像从快乐的天堂摔入黑暗的地狱。我真后悔,真不该听信大臣妃嫔们的吹捧啊!
要是当初我不听信他们的花言巧语;要是当初我不被他们拍马屁拍得飘飘然;要是当初我多关心国事,多体察民情;要是当初他们跟我说实话,纠正我的错误……罢了!罢了!“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切都完了。
现在我能够做的,就是以我的悲剧告诫后人了: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啊!
李煜,五代时期著名词人,南唐亡国之君。在位时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南唐被宋朝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选他为材料,典型,切合话题。以第一人称来写,亲切、深刻。全文突出写了他在位时的“被吹捧”和亡国后“摔”得惨痛,并通过他对后人的告诫,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文中恰当地引用了李煜的许多词句,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而且给文章增添了文采。
[实练总结]
从训练的结果看,学生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没写“捧”的具体表现或没突出“摔”的后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捧高”是条件,“摔重”是结果,这两者都要突出写才切合话题。二是转移话题,写“高高在上”“高处不胜寒”“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注意“爬”和“捧”的含义不同)等,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有某点相似的别的话题上,导致作文离题,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三是内容写“骄傲”“自大”等,“骄傲”“自大”和“吹捧”是不同的,如果“骄傲”“自大”不是因为“吹捧”,就不符合话题。
H “看人的眼光”话题
山东 朱锋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日,鸟类王国派出两个考察组,分别对苍鹰、麻雀、喜鹊、乌鸦进行工作考察。
第一组的考查结果:
苍鹰:性格孤傲,没有群众基础。
麻雀:爱闲言碎语,喜欢搬弄是非。
喜鹊:说话没有原则,好人主义严重。
乌鸦:爱说别人的坏话。
第二组考查的结果:
苍鹰:业务水平高,进取心强。
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
喜鹊:善于团结同志,群众反映好。
乌鸦: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有人习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看到的都是缺点,有人习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看到的都是闪光点。怎样看待一个人,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如何看人,如何待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请以“看人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一、全面审题定中心
这是关键一步,它决定着作文的方向。作文材料对话题有隐性限制,有时“话题”本身也有一些限制,因此要细读材料全面审题。理解话题“看人的眼光”,必须注意两个概念,即“人”和“眼光”。“人”指别人而非自己,所以凡是写“自信”“自尊”“正视自己”“自我批评”“不孤芳自赏”等内容均属离题,写外物写生活更不行。根据材料分析,“眼光”有两种,一是“挑剔的眼光”,即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二是“欣赏的眼光”,即以褒扬的态度去看待一个人,从而发现别人身上“闪光的东西”。提示性语句“如何看人,如何待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意思是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眼光”——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即把一个人置于“绝对”的境况中,“相对”地审视他,既看优点又看缺点,既不无限放大优点,也不无视缺点的存在。明确了三种“眼光”,认同并选取哪种,这牵涉到“中心”问题。第三种应是毫无疑义的,但“欣赏的眼光”可不可取呢?欣赏一个人,并不等于不辨黑白盲目崇拜,而是接受他身上有益的东西,摒弃其他,就像我们欣赏猴子的机敏、聪慧和滑稽,而不是其体态相貌,所以“欣赏的眼光”可取。明确了这些,就框定了中心,可作如下立意:
正面:(1)用欣赏的眼光看人
(2)送你一双慧眼
反面:(1)请摘掉你的有色眼镜
(2)别让挑剔刺痛了你的眼
二、启动联想定材料
选定了中心,接下来就是选材。但是“材”海茫茫,何处寻找?许多同学往往“历尽悲欢,总是找不到”。要准确选材,需先将“话题”化大为小,然后启动联想,沿着小思路分道寻找。话题“看人的眼光”中,先将“眼光”缩小为“欣赏”(也可取第三种),再将“人”进行分类缩小。“人”可指某一个人,也可指某一类人;可指身边的人,如同学老师、父母亲朋、陌生人甚至对手,可指自己所熟悉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还可以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把“人”和“眼光”都缩小都具体后,需要选择的材料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三、择准文体定结构
“文体不限”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创作空间,但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大杂烩”。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就如同北京的四合院不同于上海的摩天大楼各具风格。所以,在动笔前,一定要择准文体,按照一定的结构作文,而采用什么文体要根据自己是否擅长和所选文体是否适合话题材料。
议论文写作,在材料组织上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来说,议论文写作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框架模式,作文开篇可以提出“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主要从对人对己对社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至于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欣赏别人”,可谈可不谈,即使谈也不能作为重点。最后重申论点并加以强调,号召式结束。记叙文一般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用倒叙手法,中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叙述,结尾“点睛”回应开头。可以叙述一个人是怎样在别人欣赏的目光中,从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而获取事业的成功,从人生的低谷攀上生命的峰巅的。也可以举反例。散文介于议论与记叙之间,说理散文基本依照议论文格式,叙事散文基本依照记叙文思路。
在欣赏中走向完美(讲演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首先,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你会因野草的身材矮小而否认它的顽强不屈吗?你会因玫瑰有刺而否定它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吗?你会因太阳有黑子而无视它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光辉吗?你会因司马迁遭受宫刑而贬低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我想大家肯定会说:“不会,绝对不会!”
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会有(原作者:王新运)缺点,正如一位诗人所言:“没有不带刺的鱼,同样也没有不带缺点的人。”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和闪光点呢?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在欣赏中走向完美。”
众所周知的格兰特将军,最初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酒鬼,一个整天嗜酒如命的卑俗之人,而总统林肯却以欣赏的眼光,看到了格兰特的果敢、刚毅与豪迈,于是便起用了他,格兰特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林肯也因此成就了丰功伟业。
试想,如果当初林肯和众人一样,只是以挑剔的眼光去看格兰特“酗酒”这一缺点,不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那高超的军事才能,也许一匹军用的“千里马”将骈死于槽枥间,也许美国将会演绎另一段不同的历史。可见,抛开别人的缺点看优点是何等的重要!老师们,同学们,你们说不是吗?
抛开缺点看优点,你定会获得一大笔精神财富。抛开谢坤山一只眼,一条腿,无双手的缺点,而看到那“台湾口足画家”美誉的灼灼光华,你会收获“在挫折面前,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还拥有什么”的坚毅;抛开贝多芬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缺点,而听到那荡人心魄的《命运交响曲》,你会收获“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的执著;抛弃邰丽华失语的缺点,听到“不能正常的言语沟通,但我还是要追求”的铮铮誓言,你会领略到“千手观音”那壮美的心灵舞蹈。
当然,欣赏一个人优点之时,还要正视他的缺点,以他的缺点为鉴,启迪自己,历练自己,完善自己。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导我们要“见贤思齐”,著名学者费孝通也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关,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让我们学会欣赏吧!它是一扇窗,是一座桥梁,是人生不断向上的阶梯,只有在欣赏中,我们才能塑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I “门敲响之后”话题
山东 李振飞 李厚芳
门敲响了。是位长辈。往常我在家接待过同学、朋友。这位是……
要求:根据以上提示,请对门敲响之后“我”是如何接待“这位长辈”的过程和情景加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本题属于记叙类的补充想象作文,范围宽,考生都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记,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可操作性。
法国艺术大师丹纳说:“真正的天才的标志……就在于突破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新径。”艺术创作是这样,写好这篇记叙文也应如此。那么如何在选材和立意上脱出惯例与传统,走出平庸的窠臼呢?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超越常规。这类话题作文应该在原有的规定上再走一步,超越常规思维,跳出选材和立意上的窠臼,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写出“人人笔下全无”的作文来。
二、力求新奇。尽量发掘知识积累,密切关注社会的真善美,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选材和立意上,还是在拟题方面,既要新颖别致,又要便于写作,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来。
那天,我把真情挡在门外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烦不烦人,好不容易盼来个休息日,还要来打搅。”我嘀咕着,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小说,向门口走去,透过“猫眼”向外看,“咦,是位长辈。”只见他戴着深蓝色的帽子,焦急地站在门口,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下。
往常我在家,只接待过自己的同学、朋友。这位长辈是谁呢?该怎么称呼呢?想着,我伸手去开门,突然,又敏感地缩了回来。记得几个星期以前,也就是这个时候,两个中年人来我家,我热情地开了门,可他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直等到8点多爸爸加班回来。我没有听清说些什么,反正他们走后,爸爸脸色很难看地教训了我一顿,“下次再有陌生人来,不准开门!”真是莫名其妙,爸爸一向不对我发火,这回怎么了?肯定是来求情的,这也难怪,干警察这一行最烦的就是这个!
“咚咚咚……”
敲门声再次响起,我再瞅了瞅那位老人,想:“肯定是他儿子干坏事了,要不就是他女儿,反正是他亲戚。不开,坚决不能给他开门!”我蹑手蹑脚地回到书桌旁,又沉浸在我的小说里了。突然,门外传来两声咳嗽。“难道他还没有走?”我又一次走到门前,“妈呀!”那人还站在门外,正背靠着楼梯扶手,瞪着两只凹陷的眼睛往门口看呢!“他这人怎么这样?不会是小偷吧?”“不可能,这么大年纪了,哪能?”“也说不定,刚才小说里还有个残忍的老神偷呢!啊……”我脑海里登时出现这样的情景:他,老神偷——那位老人,进入房内,把我反捆起来,接着召唤他的同伴进来翻东西……“噢,我一个弱女子,这太可怕了!”想到这儿,我赶忙搬来几个板凳顶住门。可我还是不放心,看来凶多吉少,还是报110吧!不行,不行,若没有那回事,闹得一大批警察围在楼前,太不像话了。那该怎么办呢?好了,打电话让爸爸回来!
“爸爸,咱们家门外有个人,都很长时间了,怪里怪气的,我怕是坏人。您能回来一趟吗?”
放下话筒,我的心轻松了许多。“嚓——”的一声,是爸爸的摩托车!我赶忙去开门,刚到门前,就听老人说:“哎哟,年轻人,你可回来了。你的包落在饭馆里了,我一看里面有许多证件,知道很重要,这才查到你家来。”“怎么,不是坏人?”我疑惑地打开了门,只见爸爸正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表示深深的谢意。我打开门后,老人的眼睛突然变得大了。“怎么,有人在家呀!”我和爸爸都不好意思地笑了。那老人好像看出什么似的,意味深长地说:“丫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我只觉得脸“唰”地变热了,太阳穴的血管急剧地膨胀起来。我真想多留他一会儿,好好地向他道歉,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最后,我只好低着头,跟在爸爸后面,送走了老人。
目送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想:生活中我们常渴望拥有真情,然而一旦邂逅真情时,我们又会用一种狭隘的眼光去衡量别人,从而将真情远远地挡在门外……
相信那次经历给我的善意提醒,会永久地伴我走过一生。
本文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多疑,敏感,聪明,机智,及时自省的“我”。小作者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把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写得非常符合生活常理,逼真,可信。文中的铺垫恰到好处,例如开头的“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小说”看似不经意,其实为后文的心理描写埋下了伏笔。结尾议论画龙点睛,一语双关,意蕴深远,并使感情也得到了升华,足见小作者选材和驾驭语言能力之强。
J “感动”话题
安徽 何登保
感动是什么?
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生病时亲人真诚地关爱,是饯别宴上舒缓的钢琴曲和那融融的烛光……
生活中,你有过感动吗?你对感动是怎样(原作者:王新运)认识的?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感动”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
感动以生活为基础,一种自然景观,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作为源头活水的现实生活,一直是命题者关注的焦点。“感动”能引导人放开眼光,从亲身经验、人生世态中搜寻动情点,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写性灵。
“感动”的眼泪在鉴赏中流淌。
艺术鉴赏是欣赏者与创作者进行的心灵对话。“满纸荒唐言”能触发“一把辛酸泪”。听名乐,读名著,“感动”的泪光会不断地闪现,孔子观雅乐,“三月不知肉味”;林黛玉听《西厢》,“不觉心痛神痴”。话题“感动”能把人的视线引向浩浩艺海,让人从中撷取“感动”的浪花,引出汩汩文思。
感动的触角伸向心灵的深处。
感动是种心理活动,是外界事物在心中激起的感情涟漪。只有善于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才能产生真切的感动,才能找到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颤,是一种非大众化的体验,所以一个人的感受愈独特,他的文章也就愈有个性。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
[构思指导一]捕捉瞬间的感动
感动是非理性的东西,“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陆机为季节的变迁而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为沦落江湖的歌女而感动。捕捉住瞬间的感动,就能写出动人的篇章。
一次,我和一位朋友结伴去外地旅行。火车上的时光难以打发,幸好列车播音室不断地播放着一些好听的乐曲,听着这些乐曲,倒是一种很有情调的享受——这些乐曲都是旅客们点播的,有献给一同旅行的朋友的,有献给在火车上刚刚认识的朋友的,有献给乘务员的,还有献给同车所有旅客的。
“听着这些乐曲,我的心里非常感动。”朋友忽然说。
“感动什么?”
“为这些点播者啊!”
“不论出于什么动机,我觉得自己都有理由感动。”朋友说,“如果他们为了献给我们祝福,那么我们应当感动;如果他们是为了让我们和他们共同快乐,那么我们也应当感动;如果他们并不快乐却想给予我们一些快乐,那么我们就更应当感动。不是吗?”
“可是你看看车厢里的这些人,谁像你这么容易感动?”我环视周围,说道,“说不定还有人嘲笑他们,说他们幼稚或神经呢。”
“所以我为这些人感到悲哀。”朋友说,“当人们满耳朵听到的都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叹时,却不曾想到,有许多人连这种最起码的感动都会迟钝都会麻木,都会吝啬都会熟视无睹——甚至已经失去。也许只有到了有一天,当人们都能够珍视感动、习惯感动,并且常常馈赠感动时,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真正美好起来吧。”
看着朋友的面庞,我忽然想:感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绪呢?是不是对生活的感恩?是不是灵魂的触动?是不是一颗敏锐的心最温暖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也许都是,也许不仅仅是这些。
然而无论如何,我知道我都不会再忽略感动轻视感动了。人们常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感动也是如此啊!
我为自己对感动的感动而深深感动。
[文思剖析]
“听众点播”,我们因为习以为常而充耳不闻,而“朋友”却深受感动,为美妙的音乐而感动,为点播者的良苦用心而感动。如果一个人连最简单也最真诚的感动都没有感受过,那我们不会相信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只有心存感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别人,在人与人之间披上一层温暖的心灵感应的轻纱。
[构思指导二]认识感动
感动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动具有真纯性,它是外在生活和内在情感的自然结合;感动具有传递性,它的瞬间可能会成为你永久的记忆。感动是精神的琼浆,它营养着我们的灵魂。关于感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写出你的认识,让我们为你的认识而感动,为你的认识而喝彩。
[例 文](略)
[构思指导三]呼唤感动
有人说,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冰冷的森林中,成天面对着代码与机器,忘却了什么是感动,或者说,感动只存在于童话中,存在于文人雅士的酬唱中。实际上,无论科技怎样发达,人们的意识如何超前,感动仍像一杯醇厚的陈酿,历久弥香。呼唤感动的回归,实际上是对美好人性的召唤。
感动缺失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很难被感动。也不知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太不真实,还是我们本就不真实,感动就像现在的流行音乐、快餐文化,来去匆匆。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得让人无所适从。在都市的丛林里,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寻找一个个适合自己的容器,然后把自己装进去。疏离了恬淡,疏离了草尖上的露珠和阳光下的雨滴。现在生活的节奏就像音乐里的快板,只有激越而没有沉稳,只有急迫而没有从容。城市的天空到处充斥着跑调的歌声和变形的舞蹈,拥挤的街道上各种时尚泛滥着,而这种时尚的背后只是一种掩饰不住的空虚。我们迷失了自己,好像一只普通的棋子,被物质社会这个巨大的棋手拿来拿去。
我们已经不像少年时代那样把身上仅有的几毛钱送给乞讨者,因为父辈告诉我们那些乞讨者可能已经是先富起来的一群。我们已经不再去扶起跌倒的路人,不再去把受伤的人送往医院,因为有人告诉我们,那样会惹出是非。我们也不再路见不平,因为英雄往往只适合后人传颂。
我们甚至很少流泪,因为流泪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尽量把自己的意志打造得如同钢铁。温情不再,感动不再,城市里是坚硬的水泥墙。
普希金、泰戈尔的诗已经蒙上了厚厚的尘垢,偶尔出现,也是在铺天盖地的情人节广告词里,抑或在某些用来捞取个人名利的晚会上。诗意不见了,感动带上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摆在超高的货架上,或者克隆成一集又一集的都市泡沫剧。就是爱情也失去了最起码的含蓄。灯火阑珊处,没有了回眸一笑的万千风情。那个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一般的惆怅、丁香一般的芬芳、凝结着愁怨的姑娘,也只停留在风干的历史年轮里。
更多的时候,我们沉湎在酒吧里和酒精对话;沉湎在迪厅里和疯狂对话;沉湎在网吧里和虚幻的影像对话。一切都是虚幻的,犹如太阳底下的肥皂泡,在斑斓色彩的映衬下转瞬消失了。没有人把爱当做一回事,亘古不变、海枯石烂、天荒地老都只是童话。
回归感动吧。感动是一道清流,一份温馨,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让我们一同寻找那种大雨滂沱的感动,唯其如此,在爱的季节里,才会绿意盎然,绿树成荫。
(选自《青年时讯》)
[文思剖析]
感动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感动的缺失,(原作者:王新运)不是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是缘于我们心境的变化。我们的心中充满商业式的功利,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世俗的血液,于是,抛却了真我,将感动伪装起来,生活中多了几分理智,却牺牲了许多真纯。作者深情地呼唤感动的回归——让我们的心中盛满盈盈的感动,并用感动去浇灌生命,生命之树才会绿意盎然。
K “温馨”话题
安徽 薛朝玉 张 默
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我们常读到它,听到它;也常想到它,说到它。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是某种情调吗?是某种氛围吗?是客观之境,抑或仅仅是主观印象?它往往在你内心里唤起怎样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不能长期地缺少它?
请以“温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温馨”是特定的环境所营造的氛围。首先,它只能存在于较小的空间,世界上的任何宫殿都不可能是温馨的,但宫殿的某一房间却可能是温馨的。其次,温馨一定是同暖色调相关的一种环境,一切冷色调和一切艳颜丽色都会彻底改变它。
真正的温馨,不是设计与布置的结果,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它存在于寻常人们所过的寻常的日子里,偶一闪现,转瞬即逝,融解在寻常日子的交替中。也许是老父亲某一时刻的目光;也许是老母亲嘴角浮现的浅浅笑意,也许是我们内心的一丝欣慰,甚至,可能与人们所追求的温馨恰恰相反,体现为某种忧郁、伤感和惆怅。
它虽融解在日子里,但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它。
太和中学高二 贺 喜
温馨在咀嚼中隽永。
燃一支檀香,置一杯香茗,在缕缕幽香中,梳理思绪,咀嚼温馨。
绿叶之间,西窗之上,初秋的雨夜恬淡,静谧。摇曳的烛光给人以丝丝温暖的感觉。氤氲的水雾笼罩在灯火微明的窗前,烛光把窗上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窗纸上一双身影共执着剪刀,剪去灯芯上的灰烬,也剪去了置身两地、怅然相望的相思之苦。温存的软语,羞涩的浅笑,低吟的雨夜中弥漫着无尽的甜蜜与温馨。
同样是夜色之中,初夏的清风拂过小院的树叶,带来丝丝怡人的凉意。一盏油灯亮出豆大的光明。我们一家人围在木桌旁吃晚饭。卸去一天的劳累,此刻拾起清闲,那柔和的灯光在母亲慈爱的眼睛中闪烁,在父亲健壮的脊背上跳跃。木桌上饭菜的香味和青草的清香一起融合,自有一番令人沉醉的韵味。夜空中,从远处传来隐约的犬吠,头顶上葱郁沉默的树叶预示着深夜的逼近。于是,在母亲的臂弯里,在小扇扇来的凉风里,在父亲的故事声中我甜甜地睡去。远处的蛙唱着一首温馨的歌,小院里洒满温馨的星光。
一盏桔黄的灯,一方自己的天地。邀几个密友小聚。窗外,月光如水,低吟的油蛉唱出夜的深沉,静谧。柔和温暖的烛光中融着一份浓郁的友谊的芬芳。丢掉郁闷,甩去忧伤,倾心交谈,空气中弥漫着大把大把栀子花的清香。如幕的夜,亮着一户如眸的窗,跳动的烛光,诠释着一种叫做温馨的情愫。
与寂寥深邃、桀骜不驯的荒漠相比,温馨就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杨柳依依,碧水如带,摇起乌篷船,在黛瓦白墙中穿梭。心存一种悠然、闲适,自然没有面对旷野时的迷惘与自卑。
温馨,如一株水仙,精巧,典雅,清淡的幽香,小家碧玉般的清新,质朴。拥有一份轻松,飘然,远离面对妖艳时的厌倦与疲惫。
我默默地咀嚼着点点滴滴的温馨,追寻到了热爱生活的元素。
温馨是沉淀在心底的情丝,沉浸其中时意识不到,只有在回味时才觉得其味隽永,其情醇厚。作者就是通过回味捡拾起往事的温馨的,亲情和友情的温馨在心的湖水中荡漾,在情的微风中氤氲。
作者善于通过写景营造氛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写情感,因此文章情景交融,言简意丰。
L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话题
湖北 刘国强 石晓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前者为传统美德,后者为现代理念。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写出新老观念碰撞的思想火花,是决定文章水平高下的关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以和为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了?难道“竞争”就一定要以抛弃“和”为代价吗?“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到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或“水与火不相容的关系)还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文中易出现的问题:谈了二者的关系,而未谈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则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了。至于仅谈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均未涉及,则是不同程度的偏题、走题之作。
下列立意不失为好的立意:
1.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2.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和”与“争”的过程。
3.该“和”则“和”,该“争”则“争”。
4.“和”与“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5.在“和”中“争”。
6.“和”久必“争”,“争”久必“和”。
7.要公平竞争。
偏题走题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只谈“以和为贵”或“竞争意识”。
2.与中心若即若离或游离于中心。
3.中心不突出,平分秋色。
4.偷换概念,偏离话题。
5.另起炉灶,与话题不相干。
6.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站在黄金分割点上
每当在电视中,看到比赛过后参赛队员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的画面,我总是久久凝视。前一刻还在你追我赶、你争我夺的竞争对手,这一刻却犹如相识多年的老友,这让我对这些体育健儿生出一丝敬慕之情,既为他们在赛场上的忘我拼搏精神,更为他们的友好大度。由此,我体会到竞争中的友谊,体会到鲜红而冷酷的分数下脉脉流淌的温情。
“和无寡,安无倾”,“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千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意识”凭借着自然的伟力,在人类出现之时就已存在,有些人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以上让人感动的画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纯粹的&&“以和为贵”与纯粹的“竞争意识”都是悖理的,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当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孤独地死去,当希特勒罪恶的尸体被汽油点燃,我们清楚地看到弃和平于不顾,成为“竞争意识”的奴隶的都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纯粹的“竞争意识”就如一柄刚烈无比的剑,刚极必折,终会断裂。当李煜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原作者:王新运)悲叹,当楚怀王含恨而亡时,我们会发现,一味求和,失去抗争之心和竞争意识的人,也必将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纯粹的“以和为贵”就如一团稀泥,任人揉捏,任人宰割。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和刚,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昌盛,一个民族才能兴盛,一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以蒋家王朝假求和为意,毛主席一声令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泱泱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呢?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的悲剧一次次重演,还是在竞争中合作,让和气冲淡竞争中的隔阂,从而共同进步、共创辉煌呢?是不思进取,处处退让,不讲原则,一味求和,还是本着和衷共济、和平竞争的思想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去呢?我想,每个有志青年,每个心胸广阔的时代健儿都会做出无悔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选择。
让“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水乳交融,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吧!让我们站在“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的黄金分割点上,大展宏图吧!
由赛场上对手拥抱的画面写起,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和贵思想与竞争融合的观点。说理辩证,持之有据,站在国家与时代的高度思考,颇为大气,具有感染力。
M “坚持与放弃”话题
山东 张祥群 秦家忠
拳王阿里在被医生判了死刑后,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与拳坛猛将弗雷泽较量。比赛进行到第14个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濒临崩溃的边缘,但他知道,谁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谁就会赢得胜利,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最后,弗雷泽放弃了,阿里获胜。但阿里还未走下拳台,便眼前一片漆黑,跪倒在地上,见此情景,弗雷泽追悔莫及。
当代日本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许多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以致身心俱疲。于是壮年上班族“过劳死”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成了“再坚持一下”的黑色版本。
坚持常常会赢得最后的成功和荣誉,但有时又必须学会放弃,不放弃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包括后悔的机会。
请以“坚持与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理解话题材料,即前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生活中有时需要坚持,有时需要放弃。
可以立意为:辩证、理智、科学地对待坚持与放弃。由此可以拟题为《勇于坚持,敢于放弃》、《坚持是金,放弃是银》。
[相关素材]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谈一味坚持不知放弃带来的恶果。
2.书上的故事。有种小虫尤其喜欢背负重物,遇到重物即背而不知舍弃,直至累死为止。
3.鲁迅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
4.司马迁“隐忍苟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完成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5.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6.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舍弃“威武不能屈”,保全了实力,终成一代名将。
7.赵武灵王坚持胡服骑射,舍弃长袍大褂,国势增强。
8.面对着超越了生命极限的事而采取放弃是另一种美,远比坚持完美。
9.坚持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它,便成功了一半,而放弃是一种艺术。
10.如果说坚持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凌云壮志,那么放弃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机敏睿智;如果说坚持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那么放弃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的达观。
辩证地看待舍与弃
马拉松比赛获奖者脸上的激动表情告诉我:只有坚持才能胜利!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大声地对我说:是坚持换来了成功!在蓝天展翅翱翔的苍鹰自豪地告诉我:若没有当年果断放弃温暖鸟巢的勇气,哪来今天的这番豪迈?跋涉者因为贪心而不舍得扔掉黄金、象牙、珠宝……最终惨死在沙漠中,临终前用微弱的气息后悔地说:关键时刻,我们应放弃那些累赘之物。
是的,命运女神就是这样:它喜欢聪明的坚持不懈的人,而讨厌愚蠢的执迷不悟者。要想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执迷不悟者应该学会放弃。
坚持与放弃是人生的两道亮丽的风景线,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很难铸就成功的。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意味深长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完全可以看成是许多成功者取得成功的秘诀。许多人就是凭着坚持二字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才有了发明大王的美称;居里夫人日复一日埋头工作,才获得诺贝尔奖;贝多芬不顾双耳失聪坚持创作一首又一首响彻世界的动人乐曲,才有了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司马迁忍辱负重,是坚持使他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拳王阿里凭着“多坚持一会儿”的信念赢得了一次次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无数先辈用生命谱写的坚持就是胜利之歌……
当然,并非所有的坚持都能走向成功。有时果断地放弃也能走向成功。面对竞争激烈的企业,海尔放弃了“卖产品”,选择了“卖信誉”,最后红遍全球;陶渊明放弃了仕途,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获得后人景仰。
当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苦苦追寻,快到终点时,千万要坚持;当我们钻进了死胡同时,不要忘记果断的放弃。要想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请带着坚持与放弃上路!
(指导教师 秦家忠)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说服人是由于作者积累了大量的材料,比如生活中听到的、报纸杂志上的、课本中的。而文章中排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说理的气势。
N “荣辱”话题
湖南 张积清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八荣八耻”指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荣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原作者:王新运)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发展,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系统总结和凝炼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荣八耻”合乎时代要求,将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教育的任务进一步明确,成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
写作前,首要的是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不占有相关材料,笔触就不可能放开,思考就不可能深入。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行文时要注意凸显所选定的文体的特征。以写议论文为例,要准确表达中心论点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要有典型例证,但是不能“以例代证”,必须对例子进行剖析,揭示出例子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跟比尔·盖茨学“小气”
资兴市立中学高二 杨彩玲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有一次和朋友前往希尔顿开会,由于去迟了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贵宾车位。比尔·盖茨却说:“这要花几美元,可不是个好主意。”这位每秒钟就有2500美元进账的世界首富,居然会在乎12美元的停车费,朋友对他的“小气”十分敬佩。
与比尔·盖茨的“小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生在我校校园里令人痛心的一幕幕:有的同学不喜欢喝豆奶,喝了几口就倒掉;有的教室、寝室在自然光照较好的条件下还开着日光灯;没写几个字的纸张被扔进垃圾箱;食堂里吃剩的饭菜装满了一桶又一桶;有的同学看见自来水哗哗地流也懒得去关一下水龙头……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联系今年全国上下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想一想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油荒、电荒、水荒等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不妨学学比尔·盖茨的“小气”,学学他的消费观,把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从随手关水,随手关灯等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举手之劳,又何乐而不为?
比尔·盖茨的一句“这要多花几美元,可不是个好主意”,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当家人节俭的美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比尔·盖茨那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我们的校园里就再也不会出现上述令人痛心的一幕幕了。让我们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文章以对比的手法,从比尔·盖茨一个崇尚节约的故事写到发生在校园里的种种浪费行为,展现了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主题。文章构思缜密,一气呵成,材料新鲜,立意深刻,发人深省,不失为一篇佳作。(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
推荐阅读:
内容/版权举报请联系bianji#niubb.net
||苏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文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