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是天地融是什么无约处,唯隐于希望 下联是什么

求红楼梦中的对子_百度知道
求红楼梦中的对子
求所有在红楼梦中出现过的对子...甫厂颠断郯登奠券订猾我知道有不少,所以我给的分也不少...谢谢!
提问者采纳
  皑皑轻趁步  翦翦舞随腰
第50回 芦雪庵即景联句  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
第50回 芦雪庵即景联句  鳌愁坤轴陷  龙斗阵云销
第50回 芦雪庵即景联句  宝婺情孤洁  银蟾气吐吞
第76回 大观园联句  赑屃朝光透  罘罳晓露屯
第76回 大观园联句  彻旦休云倦  烹茶更细论
第76回 大观园联句  诚忘三尺冷  瑞释九重焦
第50回 芦雪庵即景联句  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岛云蒸大海  岚气接丛林  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芳情只自遣  雅趣向谁言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伏象千峰凸  盘蛇一径遥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花缘经冷聚  色岂畏霜凋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或湿鸳鸯带  时凝翡翠翘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几处狂飞盏  谁家不启轩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寂寞对台榭  清贫怀箪瓢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僵卧谁相问  狂游客喜招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阶墀随上下  池水任浮漂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棔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空挂纤纤缕  徒垂络络丝  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蜡烛辉琼宴  觥筹乱绮园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露浓苔更滑  霜重竹难扪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绿窗日月在  青史古人空
第89回,黛玉书房联  绿蜡春犹卷  红妆夜未眠  没帚山僧扫  埋琴稚子挑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烹茶冰渐沸  煮酒叶难烧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歧熟焉忘径  泉知不问源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沁梅香可嚼  淋竹醉堪调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轻烟迷曲径  冷翠湿衣裳  晴光摇院宇  素彩接乾坤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软衬三春草  柔拖一缕香  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深院惊寒雀  空山泣老鸮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石楼闲睡鹤  锦罽暖亲猫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石奇神鬼搏  木怪虎狼蹲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天机断缟带  海市失鲛绡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骰彩红成点  传花甫厂颠断郯登奠券订猾鼓滥喧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苇蓑犹泊钓  林斧不闻樵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无风仍脉脉  不雨亦潇潇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香篆销金鼎  脂冰腻玉盆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箫增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斜风仍故故  清梦转聊聊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烟霞闲骨骼  泉石野生涯
第40回,烟雨图  药经灵兔捣  人向广寒奔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第5回,仙宫壁联  犹步萦纡沼  还登寂历原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有兴悲何继  无愁意岂烦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欲志今朝乐  凭诗祝舜尧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月本无今古  情缘自浅深  月窟翻银浪  霞城隐赤标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照耀临清晓  缤纷入永宵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振林千树鸟  啼谷一声猿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钟鸣栊翠寺  鸡唱稻香村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煮芋成新赏  撒盐是旧谣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白漫漫人来人往  花簇簇官去官来  半床落月蛩声切  万里寒云雁阵还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第5回,薄命司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短鬓冷沾三径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第38回,藕香榭  隔坐香分三径露  抛书人对一枝秋  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伴宫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花影不离身左右  鸟声只在耳东西
第28回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第116回,真如福地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1回,太虚幻境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第18回  聚叶泼成千点墨  攒花染出几痕霜  空篱旧圃秋无迹  冷月清霜梦有知  冷吟秋色诗千首  醉酹寒香酒一杯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5回,海棠春睡图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第18回  琼浆满泛玻璃盏  玉液浓斟琥珀杯
第5回,“万艳同杯”酒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2回,智通寺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5回  数去更无君傲世  看来惟有我知音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亭亭玉树临风立  冉冉香莲带露开
第89回,喻林黛玉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第116回,引觉情痴  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香魂一缕随风散  愁绪三更入梦遥
第98回,咏林黛玉身亡  萧疏篱畔科头坐  清冷香中抱膝吟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勋业有光昭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
第53回,贾氏宗祠抱厦联  烟凝媚色春前萎  霜泡微红雪后开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掉梢眉  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
第53回,贾氏宗祠正殿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醾梦亦香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荼縻梦亦香  盈盈烛泪因谁泣  点点花愁为我嗔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1回,贾雨村吟联。上联:典出《论语·子罕》  玉烛滴干风里泪  晶帘隔破月中痕  枕上轻寒窗外雨  眼前春色梦中人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第63回,妙玉集古诗  走来名利无双地  打出樊笼第一关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3回,荣禧堂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第8回,通灵宝玉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53回,贾氏宗祠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第116回,福善祸淫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第5回,孽海情天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第18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
提问者评价
谢谢...我要的就是这样子...
其他类似问题
对子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 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甫厂颠断郯登奠券订猾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 《红楼梦》对联集赏 假作真时真亦假 玉在匵中求善价 身后有余忘缩手 世事洞明皆学问 嫩寒锁梦因春冷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②曹雪芹:(约-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 拟贾雨村吟联 【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即“椟”,一种术匣。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 “智通寺”门联 【注释】①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②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③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佛教谓彻悟。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 【鉴赏】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 宁府上房联 【注释】①洞明:了解透彻。②皆:全,都。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 【注释】①嫩寒:寒气轻微。②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④笼人:将人笼罩住。⑤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经圣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徽宗立,放还,死于途。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无此联。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 【鉴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此阁是否确有,难考。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芙蓉影破归兰桨 宝鼎茶闲烟尚绿 绕堤柳借三篙翠 座上珠玑昭日月 烟霞闲骨骼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 【鉴赏】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上联遣词造句妙绝。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示景致独幽,有深度,有距离之感;“写”即“画”之意,说的是此处架着一竹桥,语句风趣括泼,富于诗情画意。全句的意思是说,竹桥架于幽深而散发着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写画而出。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注释】①宝鼎:这里指煮茶用的炊具。②荼闲:茶罢。③烟:指煮茶时所冒出水的水汽。④棋罢:棋局结束。 【鉴赏】这副题联是描绘潇湘馆的。此处较“沁芳亭”又别有洞天。《红楼梦》17回中写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对于这样一个“好个所在”,作者紧扣了翠竹的特点,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注释】①三篙:指水的深度。②一脉:指溪流之形状。 【鉴赏】我国的园林建筑,素来讲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园林内那些亭台楼阁题额题联,还有着点景怡情之妙。故《红楼梦》写到大观园竣工后,特别强调指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红楼梦》中的风景联,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内。在拟制这副对联之前,《红楼梦》第17-18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从曲径通幽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地沿,石桥三港,兽而衔吐。桥上有亭。”沁芳亭对联就概括了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曹雪芹撰 荣禧堂联 【注释】④珠玑:珍珠。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此处借喻诗文精采。唐杜牧《新转南曹出守吴兴》:“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②昭日月:昭,显著。昭日月即与日月齐辉。③黼黻: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亚形。黼黻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亦喻文采。④荣禧堂:康熙富于文采,亦爱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赐”御书匾额楹联,据有关史料记载,曹家曾得康熙手书堂额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成“荣禧堂”,即以此事实为背景。且看黛玉所见“荣禧堂”三字时的前前后后记叙,就道出了这种背景:“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曹雪芹对“荣禧堂”及其联的介绍,就再现了曹家当时的历史背景。 【鉴赏】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在形式上,堂联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内容上,则体现主人的不同风格、素养、情怀、志趣和爱好,这副“荣禧堂”中堂对联,上联称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下联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可见贾府的豪华显贵确实到了顶点。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内联 【注释】(1)烟霞:代指山水、山林。 (2)骨格:这里解作性情、志趣、格调。 (3)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意为天性风流闲散似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该语出有所本。据《新唐书·田游岩传》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洞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联语是对古代隐士浪迹山林悠闲情趣的写照,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4)探春房内对联:书中称颜鲁公墨迹,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该联目前未见于颜氏墨迹,故姑且为曹雪芹拟作。但是,对于唐代有没有对联一事,许多红学专家持否定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红楼梦》里提到探春屋里挂着颜真卿所书‘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联,于是红学家就来考证,说颜的时代(709-789)还没有悬挂对联这种风习,可见颜书‘真迹’之实为赝鼎等等。”红学家们所考证用以否定唐代无对联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呢?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据宋·张唐英撰《蜀梼杌》所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余日,题桃符版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为后世楹联之始。直至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书写对联之风始盛,而尤以清代为最。”“楹联盛于明清,北宋时极罕见。”但宋人的考证早已过时,因而不足为据。许多楹联家在对楹联的起源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后认为:对联句式、句法的存在决非始于殷周;首联的出现决非始于后蜀;对联之兴起和运用决非始于宋元。现略选几条唐代对联为证:如唐太宗题书藏晋祠联语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又如:福建《福宁府志》(乾隆版)载,唐朝进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滨海渔村——礼岙结草堂苦读经书。《福鼎县志》(嘉庆版)载:林嵩未第时,在草堂悬联抒志咏怀,联曰:“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颠。”福建《霞浦县志》载云,唐·陈蓬,号白水仙,家于后崎,曾题所居两联,云:“‘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屋。’‘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联语表达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福鼎、霞浦,僻处海隅,文化比较落后,乃有悬联于堂的风习,足见唐时对联运用之广。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与中国楹联》一文中也说,中国楹联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随着鉴真高僧的东渡,以后日本的不少寺庙贴有楹联。”可见否定唐时有悬联风习是不对的。 【鉴赏】这副对联挂在贾探春闺房之中,且悬于米襄阳《烟雨图》的左右,也可算作装饰性的题画联,它起着点缀探春的闺阁生活和反映探春自命高雅、阔朗的思想志趣的作用,不愧为上乘佳作。上下联的意思是:闲静自得的风骨格调,好似烟云舒卷自如;生活在山水之间,有田野之趣。探春,好一派士大夫的清高之态。这副对联不仅适应探春闺阁环境的需要,反映着探春所具有士大夫的所谓“风雅清高”,还起着照应前文的作用。《红楼梦》第37回有探春言及宝玉曾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枝”之语。宝玉亦称其“高雅”,探春则自称“蕉下客”……这副对联的旨趣和联意乃至文字,都与前文紧密相切。这就彻底摆脱了应景联作的平庸乏味之弊,给人们以联想的回味,颇能耐人咀嚼,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杨 颖 提要:《红楼梦》中有23副对联和数量更多的匾额,它们在构成形式上很有特点,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上则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 对联 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 《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另有四处,有联而无额。其中三处,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配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秋爽斋中,以“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配米襄阳“烟雨图”;宁国府上房内间,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配“燃藜图”,这三处画幅均为所配联语之意象,也有横额之功用。另一处于“太虚幻境”之内,“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没有横额相配。 因联、额须相配的缘故,下文只谈有对联与之相配的匾额。有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孽海情天、薄命司、沁芳、有凤来仪(潇湘馆)、杏帘在望(浣葛山庄、稻香村)、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蘅芜院)、大观园(顾恩思义)、藕香榭、真如福地、福善祸淫、引觉情痴、贾氏宗祠、星辉辅弼、慎终追远。其中,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薄命司、潇湘馆、浣葛山庄、稻香村、蘅芜院、大观园、藕香榭、真如福地、贾氏宗祠构成相同,均是建筑物的名号(太虚幻境、薄命司、真如福地乃虚幻之所在,略有不同),而剩余的乃是为联语提点要旨,多为四字,只“沁芳”例外。 二 从功用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这里的功用主要是指它们在营造典型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上的功用,所以,下面就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情致说”来谈一谈。 “情致说”主要论证的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在“情致说”中有四个关键术语:1.“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是“把心灵现实的一切现象都联系在一起的”,即“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2.“普遍力量”,即“特定时代所流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即“理念”;3.“情境”,即一种“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4.“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1] 《红楼梦》有两个大环境:超验的和现实的。 《红楼梦》的超验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即是有着自身的恒定的秩序的仙界的情况。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则指女娲补天后所余之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因缘,以及随后仙界放下一大批风流冤家助绛珠“还泪”的举措。“普遍力量”则体现在前后相继的7副对联上。这7副对联分别是: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4联: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2.“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横批“薄命司”;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3联(与以上前3联相应):1.“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横批“真如福地”;2.“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横批“福善祸淫”;3.“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前后对照,很明显,“真如福地”是对“太虚幻境”的颠覆,“福善祸淫”是对“孽海情天”的劝诫,“引觉情痴”是对“薄命司”的提点,上下三联一一对应,字数句式均相同相当。 这7副对联所含的“理念”即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佛教、道教中的部分观念,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真假有无等等。这种“理念”(即“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然而《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物是不具备这种“情致”的。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超验世界和现实世界。超验世界中的神仙于天机是尽知的,于人事是不沾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于自己的命数是浑然不晓的。他们都不是这种“普遍力量”具体化的结果。只有贾宝玉例外。他一方面经历了大观园中的种种美盛凄伤;一方面又两入仙界,看到了这7幅对联,听到了《红楼梦》曲子,甚至见到了身边的人的下场。他第一次入仙界时糊里糊涂,第二次则参悟到了对联词曲中的机括。他往返于超验和现实两个世界,以超验世界的“真假有无”、“情债因果”反观现实世界;又以现实世界的种种经历印证超验世界的“理念”——7幅对联。因此他依顺了这种“普遍力量”,先取功名后出家。可以说,作者借助于超验世界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贯彻。这也就是“普遍力量”具体化为“情致”的过程。而那7幅对联又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 另外,薛宝钗也值得一提。作者行笔至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提到薛宝钗的闺房像“雪洞”一般,内里陈设甚为简素。又贾府家变以后,连王熙凤都不复伶俐了,而薛宝钗却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照旧仔仔细细地生活,深得贾母之心。且薛宝钗以前也看《西厢》等等,也能觉出其中的好,但成年便自捐弃了,虽然她不像贾宝玉,上天入地,但她自身的“情致”也可以说是那7幅对联的具体化的结果。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则是清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23联中,除去超验世界的7副,剩余的16副同书中的其他文学形式共同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选取的典型环境主要是宁、荣二府,其中又以大观园这个大庭院为主。这里“普遍力量”则是封建家族的一套宗法礼仪,以及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套准则。贾氏宗祠中的三联体现了这种“普遍力量”,同时也帮助构成了“一般世界情况”。这三联是: 1.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2.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横批:星辉辅弼。 3.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横批:慎终追远。 元妃题正殿匾额“顾恩思义”,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也不外乎这一类。 荣府正室“荣禧堂”中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其中“珠玑”和“黼黻”二词一语双关(前文已有交待),点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宁府正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为时人的入世哲学。 人世的16联中,去掉以上提到的6联,再加上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秦可卿房中一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其余9联均在大观园?D
《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 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 大观园藕香榭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皑皑轻趁步 翦翦舞随腰
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
鳌愁坤轴陷 龙斗阵云销 宝婺情孤洁 银蟾气吐吞 赑屃朝光透 罘罳晓露屯 彻旦休云倦 烹茶更细论
诚忘三尺冷 瑞释九重焦
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 岛云蒸大海 岚气接丛林 犯斗邀牛女 乘槎待帝孙
芳情只自遣 雅趣向谁言
分曹尊一令 射覆听三宣 伏象千峰凸 盘蛇一径遥 构思时倚槛 拟景或依门 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 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
壶漏声将涸 窗灯焰已昏 花缘经冷聚 色岂畏霜凋
或湿鸳鸯带 时凝翡翠翘
几处狂飞盏 谁家不启轩寂寞对台榭 清贫怀箪瓢
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 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
渐闻语笑寂 空剩雪霜痕
僵卧谁相问 狂游客喜招 阶墀随上下 池水任浮漂
阶露团朝菌 庭烟敛夕棔
酒尽情犹在 更残乐已谖 空挂纤纤缕 徒垂络络丝 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
蜡烛辉琼宴 觥筹乱绮园
露浓苔更滑 霜重竹难扪
绿窗日月在 青史古人空 绿蜡春犹卷 红妆夜未眠 没帚山僧扫 埋琴稚子挑 烹茶冰渐沸 煮酒叶难烧 歧熟焉忘径 泉知不问源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沁梅香可嚼 淋竹醉堪调
轻寒风剪剪 良夜景暄暄 轻烟迷曲径 冷翠湿衣裳 晴光摇院宇 素彩接乾坤 秋湍泻石髓 风叶聚云根 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 软衬三春草 柔拖一缕香 撒天箕斗灿 匝地管弦繁
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 赏罚无宾主 吟诗序仲昆 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 深院惊寒雀 空山泣老鸮 石楼闲睡鹤 锦罽暖亲猫 石奇神鬼搏 木怪虎狼蹲天机断缟带 海市失鲛绡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骰彩红成点 传花鼓滥喧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苇蓑犹泊钓 林斧不闻樵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无风仍脉脉 不雨亦潇潇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香新荣玉桂 色健茂金萱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香篆销金鼎 脂冰腻玉盆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箫增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斜风仍故故 清梦转聊聊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虚盈轮莫定 晦朔魄空存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烟霞闲骨骼 泉石野生涯 第40回,烟雨图 药经灵兔捣 人向广寒奔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第5回,仙宫壁联 犹步萦纡沼 还登寂历原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有兴悲何继 无愁意岂烦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欲志今朝乐 凭诗祝舜尧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月本无今古 情缘自浅深 月窟翻银浪 霞城隐赤标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照耀临清晓 缤纷入永宵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振林千树鸟 啼谷一声猿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争饼嘲黄发 分瓜笑绿嫒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钟鸣栊翠寺 鸡唱稻香村 第76回,大观园联句 煮芋成新赏 撒盐是旧谣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 白漫漫人来人往 花簇簇官去官来 半床落月蛩声切 万里寒云雁阵还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第5回,薄命司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短鬓冷沾三径露 葛巾香染九秋霜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第38回,藕香榭 隔坐香分三径露 抛书人对一枝秋 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伴宫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花影不离身左右 鸟声只在耳东西 第28回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第116回,真如福地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1回,太虚幻境 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第18回 聚叶泼成千点墨 攒花染出几痕霜 空篱旧圃秋无迹 冷月清霜梦有知 冷吟秋色诗千首 醉酹寒香酒一杯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第5回,海棠春睡图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第18回 琼浆满泛玻璃盏 玉液浓斟琥珀杯 第5回,“万艳同杯”酒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 山水横拖千里外 楼台高起五云中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2回,智通寺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5回 数去更无君傲世 看来惟有我知音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亭亭玉树临风立 冉冉香莲带露开 第89回,喻林黛玉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第116回,引觉情痴 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香魂一缕随风散 愁绪三更入梦遥 第98回,咏林黛玉身亡 萧疏篱畔科头坐 清冷香中抱膝吟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勋业有光昭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 第53回,贾氏宗祠抱厦联 烟凝媚色春前萎 霜泡微红雪后开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掉梢眉 已后儿孙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荣宁 第53回,贾氏宗祠正殿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醾梦亦香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荼縻梦亦香 盈盈烛泪因谁泣 点点花愁为我嗔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1回,贾雨村吟联。上联:典出《论语·子罕》 玉烛滴干风里泪 晶帘隔破月中痕 枕上轻寒窗外雨 眼前春色梦中人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第63回,妙玉集古诗 走来名利无双地 打出樊笼第一关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第3回,荣禧堂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第8回,通灵宝玉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第53回,贾氏宗祠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第116回,福善祸淫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第5回,孽海情天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第18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地香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