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真同他们在白落梅哪本书最好里

---深圳晚报
第B20版:知道周刊·知闻道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晚报头版
第A02 : 特别报道
第A03 : 特别报道
第A04 : 特别报道
第A05 : 特别报道
第A06 : 特别报道
第A07 : 深圳新闻
第A08 : 深圳新闻
第A09 : 深圳新闻
第A10 : 健康专版
第A11 : 今日看点
第A12 : 今日看点
第A13 : 记者调查
第A14 : 社会新闻
第A15 : 经济生活
第A16 : 经济生活
第A17 : 健康专版
第A18 : 宝安新闻
第A19 : 广告专版
第A20 : 城市印象
第A21 : 彩经新闻
第A22 : 国际专列
第A23 : 国际专列
第A24 : 国际专列
第A25 : 国际专列
第A26 : 纵横中国
第A27 : 分类广告
第A28 : 纵横中国
第A29 : 纵横中国
第A30 : 体育世界
第A31 : 体育世界
第A32 : 体育世界
第B01 : 文艺新闻
第B02 : 文艺新闻
第B03 : 文艺新闻
第B04 : 文艺新闻
第B05 : 文艺新闻
第B06 : 都市驿站
第B07 : 连载
第B08 : 情感热线
第B09 : 旅行家
第B10 : 游·主题
第B11 : 游·主题
第B12 : 游·夏令营
第B13 : 游·夏令营
第B14 : 游·纪录
第B15 : 游·业界
第B16 : 收藏时代
第B17 : 金融专版
第B18 : 知道周刊
第B19 : 知道周刊·知闻道
第B20 : 知道周刊·知闻道
第B21 : 美·靓点
第B22 : 美·焦点
第B23 : 美·重点
第B24 : 美周刊
晚年的东方蝃蝀
&&■ 陈学勇(南通)&&是六七年前吧,《新民晚报》登过一篇署名李君维的文章,李先生在文章里依旧牵挂着他上世纪四十年代读过的林徽因四幕剧作《梅真同他们》。当年他只读到三幕,半个世纪来一直未能释怀没有读到的第四幕,希望有学者发掘出来以了他一睹全剧的夙愿。我为老先生的深情所感动,也为林徽因拥有这样的读者而欣慰。然而老先生永远读不到第四幕了,因为这一幕并未写成。《梅真同他们》这个剧本当时在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上连载,载到第三幕,因抗战爆发而中断。林徽因是边登边写的(当年这种现象很是普遍,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莫不如此。),她写出第三幕就往五台山考察古代建筑,正是发现著名的唐朝木结构建筑佛光寺那天卢沟桥炮响。待林徽因回到北京,《文学杂志》已因战事停刊,不久女作家也离京长期颠沛于西南后方。曾有读者惦记剧里女主人公梅真的命运归宿,林徽因诙谐地答道:“梅真抗战去了。”抗战胜利,朱光潜复刊《文学杂志》,虽仍有林徽因供稿,却未见续作剧本。我便以林徽因这句话为题撰文刊于《新民晚报》,不忍心地打消了李老先生的期盼,同时批评了一本林徽因传记中关于北京排演过此剧的虚妄记述。不久,报社转来老先生一封信,于拙文夸奖有过,并猜想我的年龄和职业,猜得大体不差。第二天又收到一本东方■所著小说集《绅士淑女图》,见扉页题赠手书,才知李老先生原来就是活跃一时的海派作家东方■。我们就这么认识了,而且成忘年之交,典型的以文会友。&&这些年来,我们有数十封信简往还,信里聊天,随意、尽意、惬意。老先生不时叙说读过的图书,发点儿感想,有时推荐其中一二种。兴之所至,也说说旁的闲话。出于对后学的关怀,有一封问起我的生活。我奉告有每晚独自小酌一盅的习惯,这引发老人一阵回忆和感慨,他写道:“我自三十岁左右即抽香烟,开始是摆设,点缀生活。后来变成老烟鬼,一早起来就想抽,一烦就抽,一兴奋就抽,写文章更是离不开它,好像与灵感有关(“烟士泼利纯”这个译名真妙!)。终于下决心戒了,不戒也不成,支气管、肺气肿都来了。酒本不会,喝一口就脸红,现咳嗽更一口也不喝了。不过,我很欣赏别人晚饭喝一口酒,在25支的电灯下,有点简单的佐酒菜,花生米豆腐干之类。妻儿围坐,静悄悄的。有时说两句话,短短的句子,甚至一个字两个字,互相都听懂了。好一幅老百姓的生活享受图!这样喝酒是上海人的“小乐惠”,东方■大半生住在北京,但他还是上海人,感到温馨的还是石库门生活场景。他舍近求远地与我聊天,或许我熟悉石库门是一个缘故。这样的闲聊,如果促膝对座,要尽兴得多,因而他几番遗憾:“可惜的(我们)就是不住同一城市,不能随时随便谈谈。”&&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起那样怪怪的笔名。他回答:“我的笔名■并无寓意,只是求奇,其实是受了张爱玲《必也正名乎》一文的启发。不过从字面上看是东方的彩虹,似乎也美。可惜■不通俗,一般人不会念,不知其意,还可能联想到是否是一种什么虫的名字。不过出奇制胜,人们也许会记住一个东方什么的。”查阅张爱玲这篇文章,果然提到一串引人注目的笔名就有“臧孙■(■)”和“东方髦只”,显然李君维把两者合成了一下。&&然而东方■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家,已经属于历史。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派”的路子走不下去,不得不辍笔。当然他是不甘心的,1956年,禁不住“百花齐放”的诱惑,在《新民晚报》尝试了一个短篇《当年情》。接着百花凋零,他二十年不再问津小说。又终究此心不死,待“文革”刚结束,1979年便在《新民晚报》连载小说《芳草无情》,后来扩写成近二十万言的长篇,易名《名门闺秀》单本出版。小说开头是,“三十年代的月亮是陈旧的。天蒙蒙亮了,昨夜残留的月亮还挂在上海孟德兰路公馆的屋檐旁边,苍白、虚弱、凄迷。”这不难让人想到《金锁记》相似的开头。到1996年,已七十四高龄的李君维,还创作了中篇小说《伤心碧》,再次连载于《新民晚报》。这两部作品仍是民国时代的上海故事,由大家闺秀讲到小家碧玉。写作技巧较之东方■时期明显的成熟、老到,但没能赢得所期望的热烈反响,大概是社会发生了巨变。老年的李君维敌不过年轻的东方■,彼一时此一时也。&&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以“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重版了东方■的小说集《绅士淑女图》,九十年代黑龙江又重版了一本《绅士淑女图》,是初版的部分短篇和《名门闺秀》、《伤心碧》的合集,仍署名东方■。晚年,他的写作多转为散文、随笔,常署本名李君维,偶尔用笔名“枚屋”。上世纪最后一年,他编成一册散文随笔《半闲集》,书名来自那句“浮生偷得半日闲”。现今出书困难,几年不见此书影子。最近听说有人热心付梓,似乎就要发排,我很为他高兴。年近耄耋,老人于名利十分淡薄的,所以还读还写,无非以读写为他的生命形态罢了。前年他读了《当代英国小说》,还说“勾起我写小说的欲望”。虽然淡薄名利,然而文章发表,新著有望出版,老人都非常高兴。投出的稿子若渺无音讯,他就着急起来,以至提不起再写下一篇的兴致。发表的作品若被书刊选载,而久久收不到样书、稿酬,则既高兴又着急,且又羞于索讨,于是在信里絮叨,那心态真是惹笑可爱。你就不要惊异,老人从报上得知琉璃厂中国书店有关于北京文化、地方志座谈会,竟老远赶去作不速之客,并即兴发言,盛赞他正在读的一本《老饕漫笔》。晚年的东方■不乏性情。&&好一阵不得老人音讯了,叫人惦念。我曾希望老人写点自己的传略,他最后一封信说:“我一生平凡平淡,但也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战、内战、新旧政权改变、历次运动、十年动乱、十里洋场……不是无可叙述,可是如何写好是个难点,我一直在想而未想好。今年本想写八十抒怀这样的文章,但如何写得虚实结合,有点意思,是个难点,只好不写。”老人不写了,那么等即将面世的《半闲集》(《半闲集》易名《人书俱老》,为《开卷文丛》第二辑之一种,即将由岳麓书社出版)吧,那本书里会有一个虽一鳞半爪却相当袒露的东方■。他们是哪本书或哪个故事里的人物·_百度知道
他们是哪本书或哪个故事里的人物·
阿拉丁---《
》 尼尔斯---《
》 灰姑娘---《
》 武松---《
提问者采纳
阿拉丁---《 一千零一夜》 尼尔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 灰姑娘---《 格林童话》 武松---《水浒 》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条回答
&一千零一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格林童话》《水浒传》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第2 卷_馆档网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7
林公武, 1946 年 11 月生, 福建福州人. 曾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 曾任福州市文联副主席, 现为西泠印社理事,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知名文化学者,书法篆 刻家,藏书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史学,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以及近代福州文化等. 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林琴秋先生喜读书,好诗文,写得一手好字.自幼喜读古文,学生时代起热衷于线装 古书,着迷于书,画,印艺术.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先后拜识和求教于名望资深前辈丁吉甫,顾廷龙,潘主兰, 王元化诸大家. 即使是在人生中最为艰辛的岁月中, 1969 年到闽北插队时, 即 他依然以读书来调节荷锄的疲惫, "无 论何时,或困苦,或欢乐,或逆境,或顺境,常年读书,一以贯之."喜爱藏书,淘书,以"夜趣斋"名其书房, 曾自述:"白天上班,惟有读书于夜,临池于夜,撰文于夜.夜为我读书治学之时光,趣惟'三夜'." 其藏书万余册,除明版清版外,还藏有众多"签名本",常年与书为伴,乐在其中,他认为"书与我有真缘, 宇宙之大, 均在指掌之中. 凡诚心者, 一切皆可顺心" "人活在世间, , 务须多读书, 不断积累知识, 提高文化修养, 为社会服务."喜作读书笔记.发表各类文史论述,读书笔记与评论数十万字,主编有《近现代福州名人》,《马 尾船政走笔》,《二十世纪福州名人墨迹》,《潘主兰纪念文集》,《福州篆刻作品集》,著有《夜趣斋读书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等.
2 0 1 0 年 11 月
2010 年 第 6 期
东 莞 图 书 馆 东莞市树正职业培训学校
他以书为江湖,乃书中之侠………………………………姚青群 (01) 大学生阅读会致辞…………………………………………甘其勋 (05)
林公武 林公武 2009 年 5 月在宁波北仑阅读学 年会上讲话 林公武在思绥草堂查阅《西河林氏族谱》
要做书的主人,不做书的奴隶……………………………郭明进 (07) 我与读书这些年……………………………………………马红亚 (08) 《望南天》续五……………………………………………高 书话陈子善先生……………………………………………陈 信 (10) 武 (16)
第2卷 第6期
(总第十二期)
2010 年 11 月
一桩文化事,二三素心人…………………………………夏海豹 (19) 丰子恺的读书艺术…………………………………………夏春锦 (21) 选择一种表达生命的方式…………………………………黎 明 (23) 翔 (27)
林公武,陈学勇,胡遐在上林书社
林公武与陈学勇在上林书社交谈
学术顾问 曾祥芹 韩雪屏 甘其勋 王余光 林公武 蔡玉洗 梁春芳 杨宝霖 郑 葵 编辑委员 王云峰 伍新春 刘真福 董宁文 陈 亮 李海燕 黄文镝 龚联寿 主 编 徐 雁 李东来 执行主编 徐玉福 主编助理 李岚屏 刘文 童翠萍 吕竹君 封面题签 林公武 美术编辑 刘绍斌 装帧设计
苛刻之爱……………………………………………………欧阳娜 (25) 说插图………………………………………………………张
林徽因的《第一幕》………………………………………赵国忠 (28) 奇观在天鉴之中……………………………………………吴昕孺 (31) 《卧读偶拾》拾精细………………………………………董国和 (34) 人行道上的色彩和声音 ――《黑暗中的轻轻一吻》序………………………安武林 (35) 行走在人生品味中的阿年…………………………………许琳瑶 (37) 铜剑照胆锋敛寒 ――品《听箫楼五记》………………………………易 静静的瓦尔登湖 ――品读《瓦尔登湖》………………………………陈 职场必杀技之有效沟通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高云丽 (44) 也谈信仰 ――《法律与宗教》读后……………………………廖清平 (47) 凌 (41) 菲 (39)
林公武与其赠邃谷主人联
林公武书清人纪昀《阅微草堂诗》赠 曾祥芹
林公武与杨云辉在《观澜文丛》首发品评会上
林公武与林怡在《观澜文丛》首发品评会上
林公武与徐玉福在《观澜文丛》首发品评 会上
林公武与徐雁 2009 年 5 月在宁波北仑阅读学 年会上
行旅散记…………………………………………………………阿 不休闲的读书人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
作文成长路上有捷径&&成长路上的捷径作文&&成功路上无捷径作文&&智慧路上无捷径作文&&作文成长无捷径400字&&作文成长无捷径&&成长路上无捷径&&成长路上无捷径600&&成长路上无捷径1000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评价
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冷书渊 慕知馨是哪本书里的人物,他们两是主角,不是配角。《恋上相公》里他们只是配角,我找的不是这本。_百度知道
冷书渊 慕知馨是哪本书里的人物,他们两是主角,不是配角。《恋上相公》里他们只是配角,我找的不是这本。
提问者采纳
这个作者是魏君,那个《恋上相公》才是日出版的,网上有完整版的时候都到了日了,一般都比出版日期晚上几个月。《恋上相公》是第一部,冷书渊和慕知馨的故事估计是第二部了。你先别着急估计第二部就快出来了吧,再等等吧~!
提问者评价
Thank you!!!!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盾局特工里的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