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明 我努力我快乐 我进步讲稿

能不能帮我写一篇《我拼搏.我努力.我成功》的演讲稿_百度知道
能不能帮我写一篇《我拼搏.我努力.我成功》的演讲稿
我来帮他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演讲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青海环保--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阵地作用为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做出不懈努力-杨汝坤厅长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位置:&&&&&&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阵地作用为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做出不懈努力-杨汝坤厅长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阵地作用
为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做出不懈努力
这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马顺清副省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2012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突出了四项重点工程,加强了四项工作,推动了一个创新、一个提升、一个深化,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项重点工程:一是深入推进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目标要求,在前两年整治593个排污口的基础上,安排资金1.5亿元整治排污口137个,全面完成了截污纳管工程,西宁市再生水回用工程及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西宁市及沿湟8个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92%和85%,提前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全流域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联组会议对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对阶段性治理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深入推进历史遗留铬渣治理。按照国家提前一年完成历史遗留铬渣无害化处置任务的时限要求,采取非常措施,将铬渣处置能力由原来的850吨/日扩大至2000吨/日,提前果断关停青海中星化工有限公司铬盐生产线,对涉及铬渣治理的3栋居民楼202户居民及附属设施实施搬迁,严格处置全过程监管,堆存5处的57.84万吨历史遗留铬渣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置。三是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年内实施减排工程124项。青海互助金圆等4家水泥企业烟气脱硝设施工程、甘河滩镇等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西宁特钢烧结机烟气和宁北铝电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建成投运。同仁县等4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启动了1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将污染减排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3.89万吨、淘汰黄标车2.3万辆。强化管理减排,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和电厂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脱硫设施综合脱硫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污染集中控制和深度处理,在39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4家企业开展环保核查和后督查,同时加强了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的监管。根据环保部核算会审结果,全省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了国家下达指标以内,污染减排成效较好。四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自然生态保护。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在前几年整治268个村庄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3.76亿元对32个县(区)52个片区的488个村庄实施整治,注重与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农业污染减排、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治理工作有机结合,与“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整合率达到100%。结合连片整治狠抓生态示范创建,新命名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0个,平安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在大通、湟源、平安、乐都县启动了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大通北川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国评委评审,可鲁克湖良好湖泊保护项目启动实施。成立了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委员会,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四项工作:一是加强了环境科技和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引进适应高原高海拔、低温缺氧地区和小规模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在大通县城关镇实施了小型污水处理试验型工程,试运行效果良好,为今后牧区县城和农村乡镇及较大村落推行污水集中处理奠定了技术工艺支撑。在乐都县大地湾开展高原高寒缺氧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适宜性研究,为宁湖湿地建设做了技术准备。扩大原海北化工厂铬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示范项目规模,为全省铬渣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进一步积累了经验。强化环境信息技术支撑,完成了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颁布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等2部地方环境标准。积极扶持环保产业发展,使洁神集团等环保产业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加强了项目资金争取。强化项目策划和储备,积极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大“跑部”力度,去年争取中央各类环保专项资金4.6亿元、比上年增加73.6%。加强项目技术支撑,将省生态指导中心更名为省环境规划和技术中心,加强了技术力量。三是加强了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争取落实省固体废物和省环境应急管理编制21个,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辐射、宣教等基础能力和标准化建设,省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通过环保部评估,环境监测业务用房建设有序推进。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措施得到落实,在全省执法类部门行风评议中由往年排序靠后进入前三名,环保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四是加强了环保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省垣“六·五”世界环境日绿色文明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新创建了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环境教育基地,为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个创新:就是开展了环境形势分析。积极借鉴经济形势分析的方法,创新性地开展了环境形势分析。通过分析指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为优化项目和产业布局,防止布局性污染扩大,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提供趋势性、前瞻性和预警性分析报告,进而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加强三江源、青海湖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估和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考核的基础上,开展了青海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重要水源地环境安全综合评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核查,创新了环境监管手段。
一个提升:就是提升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落实环评“一对一”跟踪服务措施,对工业“双百”和全省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坚持简政放权,向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下放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审查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审批权限,将省级审批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及社会服务等项目和所有登记类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州(地、市)环保部门。完成了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区等8个规划的环评审查,协同环保部开展了青海省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同时,争取环保部将我省盐湖化工行业调整为低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行业,并从国家预留指标中解决了华能西宁热电厂一期2×350MW热电联产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问题。
一个深化:就是深化了环境执法监管。狠抓环境执法监察,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青海宜化等企业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及时公布污水处理厂、涉重采选冶炼等企业环保管理信息,共检查企业1104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47家,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狠抓环境应急管理,认真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督促整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与省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甘河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警自动在线监控项目进入首批国家试点。狠抓辐射环境监管,开展了全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对32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并监督整改,严格辐射安全许可、审批和备案工作。落实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措施,完成青(海)新(疆)和玉树联网等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环评审批,加快了项目进度。加强放射性废物库和污染物填埋坑监护,联网运行4座新增国控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确保了辐射环境安全。狠抓大气污染整治,强化对水泥、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炼等废气排放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及环保合格标志发放管理。认真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率先在西宁市开展了PM2.5等6项环境空气质量基本项目的监测,今年1月1日正式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
通过积极努力,可以说,目前全省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重点领域向纵深推进,环保历史欠账逐步减少,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总体可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是: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与经济发展需求差距在加大,治污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滞后,污染减排压力在加大;重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和种类呈增加趋势,局部地区污染加重,环境风险加大;环保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不健全,环境应急和固废管理任务日益加重,环境执法监管和生态环境评估预警能力亟待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全省环保系统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从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污染防治等方面对环保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环保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对等互惠的思想,在发展决策上要坚决恪守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针,在发展实践上要坚定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准则,不仅要末端治理还要源头控制,不仅要偿还旧账还要不欠新账,从根本上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彻底扭转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发展模式,提升绿色发展指数,有效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保护环境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不竭的动力,使经济建设能在良性循环下,源源不断地获得资源环境的有效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准确把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的基本定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和国家赋予环保事业的新使命、新领域、新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宏观意识,用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考虑环保工作,把环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保护优先的方针,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切实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增效、发展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再次,要积极探索实践“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环保新道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不动摇,以环保工程带动环保事业发展,以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以共建共享氛围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构建与省情实际相适应的污染防治、环境管理、执法监督、全民参与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水平高的环保队伍,使广大环保工作者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者和传播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引导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和省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的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严格环境准入与优化区域发展相统一、污染减排与结构调整相促进、城镇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并重、保护环境与改善民生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环保新道路。一要围绕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好环保工作。坚持节约优先,协同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与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要求,围绕培育十大特色产业,以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为目标,加强行业和区域规划环评,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布局,深化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污染治理,建立完备高效的治污体系,提升三大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狠抓污染减排,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在生产环节严格排放强度准入、在废物产生环节强化污染预防全过程控制、在消费环节实行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二要围绕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做好环保工作。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要求,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启动,进一步完善“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深化重大生态项目成效评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做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生态示范及绿色创建为抓手,扩大生态创建覆盖面,广泛开展生态乡镇村、生态市县、生态城区、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牢固树立。三要围绕城镇化做好环保工作。按照启动西宁新区和格尔木新区建设、海东撤地建市和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州府所在地城镇质量、促进特色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个性化发展的城镇化要求,依据全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及早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抓手,推动村镇面源污染治理,推行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并向城乡结合部及乡镇延伸,推进实施重点乡镇(村)污水处理工程。推动西宁市创模“冲刺”,在巩固提高已达标指标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同时抓好德令哈、格尔木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四要围绕民生改善做好环保工作。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立足环境保护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把提供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作为环保惠民生促和谐的根本途径,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不断加强水、土壤、大气、固废危废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尽快实现环境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全面提升环保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今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必须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狠抓污染减排,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我省“十二五”前两年减排任务完成较好,但从全省经济发展的阶段、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双百”和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竣工投产的时间表,以及现有工业企业和治污工程减排的潜力来分析,“十二五”后三年污染减排压力在增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把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硬约束,坚持抓项目、保运行、挖潜力相统一,确保年度减排任务的完成。一要紧盯重点项目抓好工程减排。以氮氧化物减排为突破口,新开工建设海西化工建材等4条水泥生产线和青海华电大通300兆瓦燃煤机组脱硝工程。加强机动车减排,对西宁市及主要城镇2008年以前注册的3.6万辆“黄标车”实施淘汰。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加强对唐湖电力、青海华电、桥头铝电、宁北铝电、西宁特钢烧结机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方面,加快同仁等县城污水处理厂、西宁市再生水回用一期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工程建设。督促推进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163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堆粪场地整治建设,启动完成互助八眉猪原种繁育场等16个列入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农业源工程项目,力争在农业源减排上有所突破。二要深挖结构减排潜力。将污染减排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按照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部署,继续按严于国家要求的思路,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大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对铁合金等高载能工业在整合重组的基础上强制实施出铁口和浇铸工段烟气收集净化及余热发电。三要提升管理减排效益。按照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减排设施稳定运行水平低、在线监测设施现场端运营维护不规范、现场检查与台账审核能力不足及个别企业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加强设施运营考核管理,尽快提升现场核查能力,有效掌控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确保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数据真实可追溯,保证稳定达标排放。对严重超标排放或恶意排污行为要高限重罚,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第二,深化污染防治,着力攻坚治污难点。这方面,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统筹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去年,我们通过集中攻坚,按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历史遗留铬渣无害化处置任务。但原有5处铬渣堆场和已关停的铬盐生产企业造成我省6处场地被污染,需尽快实施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完成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启动原海北州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治理工作。同时,加强涉重企业环境监管,加快格尔木豫源粗铅冶炼工艺设施技术改造进度,督促格尔木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尽快投入运行,推进甘河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填埋处置场建设和珠峰锌业、西部锌业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二要全面实现湟水流域污染物“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在“全收集、全处理”上,继续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截污纳管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第一和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加快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异地提标扩能、宁湖湿地等工程。在西宁、海东选择一批条件较好乡镇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平安、互助、乐都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工程。在“全测控”上,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对流域废水排放量超过100吨/日的企业均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在北川河等重要支流增设水质自动监控设施,扩大在线监控设施覆盖面,全方位落实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措施,有效掌控流域水质变化。三要切实抓好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加大工业集中区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化工、冶炼、水泥、铁合金等行业的污染深度处理,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按照省政府要求,从今年起省环保厅同三大园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目的是希望各管委会要像抓招商、抓项目一样抓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各园区管委会要认真履行环保管理职责,切实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完善治污设施,抓好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加大有毒化学品、电子废物、废塑料、医疗废物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的监管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按照国家要求不定期进行检查并按月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同时抓好地下水污染防治。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着力推动自然修复。一要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阶段性任务。今年是三年连片整治示范的最后一年,按照示范省区建设目标要求,由中央财政和省级配套投入资金3亿元,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档次,实施好300&个以上村庄的连片整治。这里,我要强调三点:一是今年项目安排不仅继续注重与省级“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的整合,更要注重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相挂钩,哪个地方长效机制建立得好、执行得好,哪个地方就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二是继续与生态示范创建相结合,哪个地方生态创建积极性高、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哪个地方就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今年要完成40个以上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并坚持先行先试、典型引路,抓好生态示范县创建试点;三是与项目管理相联系,哪个地方招投标制度等执行得好,项目执行进度快,设备设施采购及建设管理的好,哪个地方就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国家在“十二五”后两年及“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我们要在完成三年阶段性任务、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十二五”后两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二要加快建设生态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围绕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监测项目,抓好三江源一期工程终期评估验收并为二期工程启动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在深入开展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基础上,以考核成果推动全省绿色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目标体系。运用遥感监测等手段,强化对自然保护区、重点功能区监管及重要保护地的监测评估,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预警制度。三要切实抓好PM2.5防治工作。环保部从今年开始将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按照国家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西宁市日至21日空气质量指数统计结果显示,优良天数不足15%,做好PM2.5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今年要在完善相关监测能力、数据传输和信息发布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道路扬尘、餐饮煤(油)烟及市场“小火炉”煤烟尘污染等综合整治,控制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确保实现2015年重点区域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5%的目标。格尔木、德令哈市和平安、碾伯镇今年也要按国家要求开展好PM2.5等新增项目的监测工作。
第四,严格执法监管,着力维护环境安全。环境执法监管是环保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抓好环境监管责无旁贷。一要严格环境执法。一方面,以纠正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增强企业自觉守法意识为导向,认真推行环保约谈和监督员制度,督促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环保设施和自动监控设施擅自停运、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采取限期治理、挂牌督办、驻厂监管等措施,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特别对涉及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要铁腕整治。要充分发挥自动监控系统的支撑作用,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监控。二要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继续抓好重点风险源排查整改,落实好企业环境安全防范和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主体责任,加强与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的应急联动,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全面推进饮用水环境安全和工业园区应急预警试点项目,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三要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加大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和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规范放射源异地转移、转入转出、废旧源送贮备案工作。加强放射性污染物填埋坑安全运行监护和放射性废物库安全收贮管理。做好国控辐射环境网点和自动站监测及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
第五,强化环评服务,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要依法依规强化环评工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要加强规划环评。积极做好我省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行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评,重点抓好东部城市群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环评,确保东部城市群建设顺利推进。二要搞好项目环评审批。继续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用环评制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领域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对涉及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实行与发改、工业、国土等有关部门联合会审,严格限制或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三要强化“三同时”管理。进一步健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对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高压输变电、石油采运等工程,以及污染较重或环境风险较高的化工、冶炼项目,全面推行环境监理,确保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保设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重点投资建设和工业“双百”项目的服务监管。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低碳经济紧密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国家审批项目的衔接服务、省级审批项目的科学监管、地方审批项目的监督指导工作。继续做好玉树灾后重建环保工作,规范开发建设行为。
第六,注重强基固本,着力抓好项目谋划。谋划好、实施好环境工程特别是重要环境工程是实现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学会谋划运作项目,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做好以规划带项目、增投入、强基础、提能力、促转型的文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注重加强以下几方面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要针对国家加强良好湖泊保护的政策措施,谋划好我省良好湖泊水库保护项目,在实施好可鲁克湖项目的同时,加快编制全省湖泊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龙羊峡水库、李家峡水库、茶卡盐湖、冬给措纳湖、托素湖等湖泊保护进入国家优先支持的序列。二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水源保护及湟水污灌区修复治理等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挖掘项目,同时谋划好环保物联网综合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项目。三要谋划好生态修复和防治类项目,主要围绕湟水河治理及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水源地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业园区危废处置、西宁市及重点城镇大气污染防治、废弃电子拆解等做好项目储备。四要谋划好环保基础设施类项目,重点围绕工业园区、重点流域和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环境应急能力、生态监测评估等做好项目工作。五要结合省情特点积极开展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硝、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生态系统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推出一批环保科技示范项目。
第七,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我省环保事业发展较为滞后,除了起步较晚等历史原因,更多的是源于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比如,我省部分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不达标,且成本较高,除了设计和自然环境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不高有关;在国家支持下,全省六州一地一市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但如何运营还未提上日程;开展排污权交易促进污染减排和治理是大趋势,但我省仍在研究阶段,以及运用经济政策、环境标准、信贷和保险工具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形见拙。面对差距,需要我们用改革的勇气和开放的心态,秉承发展滞后但改革创新绝不能落后的理念,加快推进环境管理转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学习借鉴和移植发达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尤其在污染防治技术引进和环境标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措施制定上,要发扬“拿来主义”,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要认真探索适合我省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绿色信贷等制度,研究开展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着力在城市污水处理、固废危废处置、在线监控等领域培育一批持证运营专业化企业,积极推进和扩大第三方市场运营。组织开展以遥感环境应用和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及污泥处置为重点的技术项目攻关,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同时,继续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加快环评机构改革,推进环评报告编制单位与审批单位脱钩。加强环境核查审批信息公开,全面推进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全力做好环境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第八,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升能力水平。发挥好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推进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转变作风是关键。全省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环保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规定,作为加强工作作风、机关作风、行业行风建设、反腐倡廉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进环保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要抓落实、促执行。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核心,抓好环保重点工作的落实,着力改变工作浮躁、遇事推诿、办事拖沓等不良作风,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理念,讲实话、谋实招、干实事、见实效,克勤克俭、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增强执行力,把定下的事情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要抓基础、促能力。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业务相融合,抓好环境信息系统和硬件设施升级改造,解决好各类监测数据的匹配链接和共享问题。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培训,提升“说得清”和“测得准”的能力。继续推进环境监察、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宣教能力建设,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强化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三要抓廉政、促勤政。着力抓好环保行风政风及党风廉政建设,从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着手,构建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规范行使“六项权利”,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切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建设。
同志们,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全面奔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努力我快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