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曲谱还是一剪梅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浅谈《月满西楼》诗与曲
下载积分:420
内容提示: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歌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李清照 月满西楼简谱 月满西楼txt 月满西楼原唱 月满西楼 邓丽君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06: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精品]浅谈《月满西楼》诗与曲.DOC
官方公共微信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1.0033页2下载券22页1下载券48页1下载券33页7下载券12页2下载券72页7下载券14页2下载券2页免费12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3页免费11页免费18页7下载券1页免费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视频: 音乐欣赏:月满西楼 ( 一剪梅 李清照词)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音乐欣赏:月满西楼 ( 一剪梅 李清照词)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净化人的灵魂!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动画优美,不信请点击一下
复制地址:
1.按键操作
2.如何开始
3.游戏目标
大家还喜欢
登录7k7k发现更多乐趣
7K7K网页游戏
7K7K儿童游戏
法律顾问: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
京公网安备
游戏作品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您按照来信告知,本网站将应您的要求删除。
7k7k小游戏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快乐生活……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析
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析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其他回答 (4)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雁: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鸿雁传信&&&&&&
读词需要了解她的背景
这首词我记得应该是&李清照老公& 赵明成& 即将去他乡赴任
李清照 因此而感怀& 写的这首千古绝唱&& 写在手帕上
赵明成& 一直揣在怀中 无论走到那里& 直到客死他乡时 怀中依然揣着写有这首词的手帕
有些东西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这个词是李清照 想到丈夫要去他乡 从此两地相隔& 虽然可以有书信往来
但在战乱的年代& 书回也许是明年事 不靠谱啊& 所以她怀着淡淡的伤感与哀愁写下的
&&&&&&&&&&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释: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
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另外一个典故“锦书”的由来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人因以“锦字”、“锦字书”、“锦书”指妻子给丈夫之信。如李白《秋浦寄内》:“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再来看唐五代诗人用“锦书”之句:彭伉《寄妻》“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陆龟蒙《乐府杂咏》“裁得尺锦书,欲寄东飞凫。”刘兼《征妇怨》“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又《春怨》“锦书雁断应难寄,菱镜鸾孤貌可怜。”欧阳炯《凤楼春》“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皆为女子思念丈夫之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词人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期盼音讯的那种情态。既表达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同时也表达出坚信丈夫此刻也在思念她的心态。而这种坚信两人彼此相思也和下阕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互呼应,完整地表述出了词人夫妻之间深厚的爱情和相思之意。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满西楼曲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