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趣公寓那个免租活动是真实的?有人入住了吗?

深度好文 | 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2015年中观察

功能介绍 《旅游商业观察》是一个旅游商业记者与旅游业内交流的平台,涵盖在线旅游、旅行社、航空、酒店、景区、邮轮、用车等多个领域。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参与写作者与阅读者的深度交流。

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已然进入起跑期。跳出事件与现象、借观察者的眼,去看看行业格局,展望一下未来的商业模式、资本市场格局,也冷静地正视行业的现实问题。作者胡振寅是行业长期观察者和投资人,这篇2015年中观察近万字,不同需求的人士可选择章节阅读。 作者 | 胡振寅 同信投资执行总经理 管理员微信:p

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为青年人群提供长租的居住空间和居住服务,一般以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的模式运营,相比传统的模式会有更好的租房体验。

1. 行业发展的背景原因这类青年公寓的发展,是时代大背景使然。

其一,消费升级大背景。201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消费升级加速、体验消费时代来临,居住体验当然也该升级了。

其二,年轻一代新需求。2012年,90年生的人22岁,大学毕业,进入租房状态,85后则毕业几年,有了稳定的居住需求,但他们往往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也不愿背负买房的压力。85后、90后在优越环境长大,追求良好生活品质,现有的糟糕的租房体验,显然不能满足他们。

其三,房产市场大趋势。以2014年为明显的分水岭,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白银时代开启,由创造增量、开发,转向盘活存量、运营,更多存量房产投向租赁市场。对公寓运营企业来讲,是供应增加促进其发展,对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等物业持有者,则促使其对公寓运营企业有更强烈的需求。

2.青年长租公寓的运营方式

青年长租公寓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的是两种形态: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就是拿下整栋楼,然后对房间进行统一装修,配备统一的服务,就好比是长租版的如家。分散式就是在小区里分散拿下一套套房源,对房间进行装修装配后,以公寓品牌对外出租,其中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整租,租进来是两居,租出去就是整套两居,一种是合租,租进来是三居,租出去是三四间房(一般把客厅再隔出一间来),目前合租是青年公寓市场的主力形态。

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常见的状态是:统一标准配备家具家电,公共区域保洁,及时上门维修服务。大部分公寓提供定期的免费入室保洁,积极组织租客交流活动。集中式公寓的单间提供了个人私密居住空间,而有娱乐、健身与社交作用的公共空间逐渐成为集中式公寓的标配。分散式合租公寓则强调合租人的身份认证与筛选,并控制合租人数。

对于业主来讲,公寓运营企业的好处是包揽了装修、招租、租后管理的繁琐事务,优秀的公寓运营企业能给业主带来稳定可观的租金回报。

1. 萌芽期:2010年—2012年服务式青年公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0年左右。更早些时候,市场上存在以高端市场为主的服务式长租公寓,雅诗阁、辉盛、优帕克等是其中的代表。后来出现面向青年人群的中端或中低端定位的服务式长租公寓,起始于2010年的魔方公寓是其中的早期代表。

在2010年至2012年间,未来域、自如、青客、优客逸家、You+、上海青年汇、协纵、新派等青年长租公寓品牌出现,从时间轴上来讲,他们是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相比后来的企业,他们以更敏锐的嗅觉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机会并落地启动业务。

2. 起步期:2013年—2014年2013年起,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开始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这年初,优客逸家获得了源度创投300万元天使,青客获得纽信创投400多万天使,同年九月,优客逸家获得了君联资本400万美元A轮,青客获得了达晨4000万元A轮。

当年,新派获得赛富1.6亿元总投资(含购买物业),魔方获得华平3000万美元投资。一方面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中国从来不缺聪明人,会陆续有更多人发现新机会),另一方面是示范效应和融资消息的刺激,2014年,更多青年长租公寓品牌涌现。

拿着投资诞生的蘑菇公寓、做投行发现机会投身创业的上海寓见、借助酒店资源杀入公寓的汉庭城家公寓与铂涛窝趣公寓还有布丁漫果公寓、在房屋托管经验基础上新开业务板块的杭州蜗居,还有互联网从业人员转投公寓的小螺趣租、可遇等等众多新生品牌。2014年青年长租公寓领域的投资也是格外火热。

分散式公寓品牌中,蘑菇公寓在年初获得IDG和平安创投2000万元投资而成立,年末继续获得海通开元领投的2500万美元;上海寓见当年内陆续获得险峰华兴、联创策源的种子、天使,并于年底获得顺为500万美元A轮;优客逸家获得经纬领投的2200万美元B轮。

集中式公寓品牌中:未来域获得中君泰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协纵获得同信证券投资的数千万元;上海青年汇获得某上市公司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You+获得顺为领投的近亿元A轮。

1)营销事件催热行业整个青年长租公寓领域被强力催热的时间节点,定格在2014年11月26日晚。

拿到雷军旗下顺为投资的You+青年社区,以“小米公寓”的形象,发起了营销攻势,一夜之间,微信朋友圈被两篇采访You+的文章刷屏,在雷军的名人效应之下,房地产相关从业者、创业者、投资人、财经媒体,眼球纷纷被吸引过来。虽然青年长租公寓缺失符合大势,但这次营销活动无疑点了一把火,把这个新兴行业推倒风口。

随后,原来在观望的,加快了步伐,原本没有关注的,开始了关注,而一些已经在行业内的从业者,则因环境的变化而主动或被动调整了节奏。当然,虽说时间催热,但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大势所趋。

2)多种力量加入阵营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几个方面的参与者有了新动作。

其一,房地产开发商介入公寓。动作最多介入最深的当属万科,万科运城米公寓、万科驿纷纷落地,而世茂、花样年、绿城、保利等等开发商也在频繁与公寓行业深度探讨合作方案。一种轻度的合作模式是,新开发小区销售时,引入公寓运营企业为个人业主做资产管理,这种合作已经较多开展,更深度的合作模式则正在尝试。

其二,房地产中介类机构参与到公寓行业。前面提到杭州盛世管家启动新业务蜗居公寓,规模小一些的还有武汉世纪宏图启动芒果公寓,规模大的有我爱我家7月发布的相寓品牌,携25万间原房屋托管房源参与公寓业务。上市公司世联行也是中介类机构的代表,其于7月先发布两则公告,投资4000万控股上海晟曜行公寓,投资1500万入股深圳微家公寓。

其三,酒店系加快布局。汉庭公寓第一家店在2015年春节前基本完工。铂涛的窝趣公寓在2015年初动工装修第一家直营店,并在5月开始公开招募加盟商。 其他来自金融、互联网甚至二房东背景的公寓创业项目启动,有的获得了投资。除了上面提到的小螺趣租、可遇,还有水滴公寓、微家公寓、函数公寓等等。

3)投资参与多元化 在投资方面,和2014年以A轮投资为主不同,2015年开始呈现出多元化。

在投资额度上,一方面,领先企业开始获得较大规模的新一轮融资,5月青客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另有两个公寓品牌的B轮在完成中,并且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年内还将有更大规模的投资完成;另一方面,较多初创企业获得相对小额的投资,武汉可遇公寓融资1000万,北京函数公寓获得天使投资,深圳微家公寓获得世联行1500万投资,重庆某公寓获得百万级天使投资,北京两家公寓正在运作不超过千万元的融资。

在股权融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天使、VC、PE融资外,股权众筹融资方式也开始采用。

5月水滴公寓完成近三千万的众筹,并通过中证众筹平台走正规流程。 在投资主体上,出现的新情况是,逐步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参股投资公寓企业或具体项目,除了高调宣传的时代地产参股You+,还有稍早对公寓及上下游初创企业天使投资的四川德商地产,另有一些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紧密接触公寓企业,洽谈入股合作。

房间数是衡量公寓行业企业规模的一个最重要指标。目前整体来说,分散式公寓企业的房间数大幅高于集中式公寓企业,这是拿房难易程度和装修工期长短决定的,分散式房源供应充足、谈判简单,每套房装修工期可以缩短到半个月左右,集中式楼栋供应有限、谈判周期长,每栋公寓装修工期三个月至半年。

目前体量最大的是自如,已有超过10万间房,主要是分散式,集中式的自如寓近1000间。其次是青客,现已接近2万间规模,基本是分散式,有少量几栋集中式。房间数量在5000间以上的品牌是分散式的优客逸家、集中式的魔方等。

2014年房间数达1000间以上的已经可以视为行业非常领先的企业,而现在1000间以上房源的青年长租公寓品牌数量已经进入两位数。我爱我家若将旗下托管房屋全部改造为相寓公寓,最大品牌体量数据将被刷新为25万间。

分散式公寓尝试集中化。部分分散式公寓早期缺乏经验,没有做管理半径的规划,在较广的区域铺开业务,在体验到管理难度之后,加上集中式公寓高效率管理的示范效应,这些分散式公寓逐步集中化运作,在每个小区适当多拿房源,覆盖区域的推进稳步扩展,从而在内部管理上提高人房比,在租客社区的形成上也更有利。一些分散式公寓品牌还开始探讨建立类似集中式公寓的公共区域的可行性。

集中式公寓倾向社区化。部分集中式公寓企业意识到,在基础能力具备的前提下,如果资金供应跟得上,周边人群需求量足够,做100间房的公寓和300间房甚至500间、上千间,从物业谈判到开业,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差不大的,至少远不是和房间数成比例的。

而体量较大之后,公共区域间均摊销成本更低,间均管理成本更低,线下社区更易形成,增值服务的盈利机会更多。因此,特别在一线城市,部分集中式公寓开始扩大体量、拿下楼群,社区化的倾向开始出现。

公寓开始和联合办公结合。You+算是公寓里最早做这个结合的,推出创业社区产品,楼上是You+公寓,楼下是创业办公。

协纵坂田园区公寓楼下开辟了几百平米的联合办公区域;未来域提出V-Life+V-Work概念,在上海一个新店中规划1000平联合办公空间;武汉芒果公寓园区规划中有一栋商业楼的一部分将用于联合办公。

而7月刚发布的消息,魔方公寓与Founder创业社区打造首个门到门低碳生活办公空间,在上海交大店的1-2层提供近500个创业工位,提出的概念是早晨推开家门下楼就是办公室,告别早高峰,低碳上班路。大洋彼岸WeWork配套公寓WeLive落地的消息似乎在和国内呼应。

青年长租公寓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获取房源,装修,招租,租后服务,每一个大环节又由很多个小环节和实物“部件”组成,因而行业的发展逐步带动着上下游的发展。

首先是产业链上的金融服务。仅交租金这个小环节上,就促进了多种业务的发展。

1)租房消费贷。银行信用卡部门、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越来越大力的推广个人租房消费信贷,租客通过这个服务,可以将一年房租按月支付,不用再承受季付压力,而品牌公寓则能一次性提前收回一年的租金,用于投资新房间的装修,品牌公寓能提供一层担保,且有能力应对违约退房,及时招租延续租金收入,是这些金融机构的最佳合作伙伴;相关平台推出此类服务,京东白条,首站就是和自如合作的自如白条,借助品牌公寓运营方的体系优化风控。

2)房租保理融资。品牌公寓运营方,可以凭自己签到的租客长租协议,把未来一年的应收租金,通过融资提前收回。

3)房东租金年付融资。通过融资运作,房东可以一次收到一年的租金,但品牌公寓运营方却可以按月付租给融资提供方。

其他环节上的金融服务还有:供应链金融服务,家居家电甚至装修主材采购的应付帐款,可以通过保理融资或融资租赁,延迟付款或分期付款,向公寓行业推广的最多的就是海尔电器的融资租赁;装修贷,向个人房东提供装修贷是银行较为成熟的业务,而今逐步开始出现能向公寓运营商提供装修贷的渠道,一米地产众筹平台就在尝试向这个方向发力。

然后是行业的IT支持。九猪网在努力完善他的公寓管理平台,住哲在试图推出他的公寓PMS系统,还有一些正在努力在长租领域耕耘的创业IT公司。

接着是一些“部件”的供应商。互联网门锁火河、去呼呼等正在进入一间间公寓;科逸之类的整体卫浴品牌正接受渐多的公寓行业订单,更具性价比优势的做外贸卫浴订单的企业都开始参与挖掘国内公寓这个领域的未来机会;连针对长租公寓特点的床垫产品都开始尝试向行业内推广。

此外,未来公寓房源总量增加,空置期待租房源绝对数量到达一定量级,则为公寓提供获客支持的平台会有更大市场机会,目前58上海租房频道就开辟了品质公寓专区,专门展示青客、蘑菇等品牌公寓房源。

之前创业平台窝牛租房试图为品牌公寓导客,虽然未能成功,但若青年长租公寓市场继续发展,同一时点可租房源量大,此类平台也是有发展机会的。当然,由于长租公寓招租频次低,不如短租公寓或日租酒店预订平台的市场规模大,商业模式上需要做一些创新。

2014年之前,青年长租公寓作为一个新业态,大家都处于摸索期,也是学门道、练基本功的阶段。这个阶段,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先包租,再投资装修,然后出租。

包租承担空置期租金成本压力,更大头的则是装修的大量资金投入,若出现装修超预算、工期延迟、招租不顺,则企业承担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和经营亏损风险。

受限于资金量及风险承受能力,各公寓品牌早期的房间数量拓展缓慢。其后几家公寓陆续获得风险投资,开始加快房源拓展,但他们同样很快发现,借助有限的股权融资,即使再加上较多的债权性质金融工具的使用,资金相对于自身对拓展速度的期望,仍然太不够。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提早主动开始,一些则被动开始,尝试一些更加轻资产的模式,目前探索出来的主要是托管和加盟。

托管,即上游持有房源(业主自持或上游房东包租),委托公寓品牌运营管理。具体的操作模式可以有很多种变化,上游出资装修但是否负责装修施工,上游是否出资装配家具家电等可移动资产,上游获得租金回报的方式是固定租金、保底+浮动租金还是浮动租金分成。

一般来讲,公寓运营方会对装修设计完全掌控或具有较强的建议权,对租后服务则做完全掌控。托管的推行,主要取决于公寓运营方的品牌影响力和运营实力。目前优客逸家借助其在成都的绝对品牌地位,在托管模式上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实践。

加盟,即加盟商出资,甚至自带房源,公寓运营方输出自己的品牌及运营体系。加盟模式的推行需要极强的品牌影响力,扎实的运营实力,同时还需要有加盟体系管理经验。铂涛旗下的窝趣公寓品牌自创立起就以加盟为主要模式,借助铂涛品牌优势,目前已签下多家加盟商。

作为新兴业态,起步阶段的重资产化,是积累经验、建立标准、树立品牌的过程,而随着行业发展,则必然会轻资产化,可以预想,基于产品与服务标准化、运营体系成熟化,除了托管与加盟,未来还将有更高级的轻资产化的模式,比如平台化,比如众包化。

面向刚需人群的青年长租公寓,最大的财务特点就是招租期过后非常稳定的现金流,因这一特性,它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异资产源。同时,租客的分散,租金的小额,因租住需求期间长和需求的刚性导致的低违约率,这些特点又是非常符合金融产品风控标准的,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给租客提供消费信贷,公寓企业可以提前收到未来房租,改善现金流,或加速新房源拓展;给个人房东提供装修贷,公寓企业可以不卷入自有资金投资装修的重资产经营;把大体量物业业主的未来租金收益做成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让大业主提前回笼资金,能增加获取物业时的谈判筹码。

除了债权性质金融手段的使用,还可以采用股权性质的金融手段。近期品牌连锁酒店的互联网股权众筹陆续出现多个成功案例,青年长租公寓可以在单店项目(或某一批房间)层面开展股权众筹,由众筹投资人完成部分甚至全部出资。

所有这些金融手段的采用,都将改善青年长租公寓运营企业的财务模型,并可能引起运营模式的变化。金融工具的充分应用,将会是青年长租公寓运营企业的必修课,公寓企业的长足发展必然需要金融化。

服务式青年公寓的基础业务就是公寓房间租赁,基础收益来自于租赁收益,不管是包租模式的租入租出价差,还是托管、加盟模式的收益分成,都是从收到的租客租金这个盘子里分食。

随着市场的充分竞争,这种收益必然会逐步减少。就像房屋银行,早年吃差价、加吃房东给的空置期,很赚钱,到现在价差不到5%,空置期越来越短,利润越来越薄。在未来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充分竞争后,从租客租金里刨食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那么,赚钱还有什么招呢?向后看。

一个方向,是从房子这一端向后看。手握大量房源,这些房子上有什么赚钱的点?比如二手房交易,房东要卖房,租着他房子的公寓企业有机会第一时间知道,有交易带看的便利条件,有独特的优势来做成这个交易的中介方。从房子这一端看,基于资产管理开展业务是一种盈利模式。

另一个方向,是从房客这一端向后看。坐拥百万租客,这些人有什么需求?

通过服务建立的品牌信任,通过租客社区运营建立的深度信赖,基于对租客需求的近距离把握,可以精选优秀的生活服务提供商,线上线下结合,为租客提供租房之外的更多生活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

比如,公寓品牌经过严选后向全体租客推荐一种白领健康食品或健康枕头,发起团购,因为租客对公寓品牌的信任,以及就近实物展示与配送的便利、收付款的便利甚至公寓品牌提供消费金融的支持等优势,由于租客群体的同质性和一定程度的需求共性,最终可能取得不错的团购订单量,公寓品牌也从中获利。从房客这一端看,打造生活服务平台是另一种更具想像空间的盈利模式。

理论上,口碑传播之下,资产管理业务还可以延伸到所管理的房源之外,生活服务也可以覆盖到所服务的租客之外。另外,还会有其他衍生业务方向,比如You+的创业社区内,房客以创业者为主,房客端的后向化业务,出现了创业投资业务,7月的消息是You+入驻成都高新区并成立了成都优家股权投资基金。

两种盈利模式对资源体系的要求不一样,资产管理方向,需要很强的房地产业务链条上的相关资源,比如自如,和链家的体系对接,就能很好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生活服务平台,需要团队具备社群运营和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运营两个方面的基因,目前还不能说哪一家已经在两个方面同时非常突出,但资本市场特别是VC机构对这个方向显然更加抱有期望。

从年VC投资为主,到2015年投资多元化,青年长租公寓领域整体来看,投资会继续多元化,预计会出现以下趋势:

1)VC投资渐减,至2016年下半年明显降温。2014年获得投资的企业,届时已进入并购阶段或准备进入PE、登陆资本市场的阶段,2015年获得小额投资的,多数届时会进入并购阶段,少数会放缓速度发展,只有极少黑马能继续获得下一轮VC投资。

2)并购在2015年下半年渐渐开始,2016年下半年达到高峰,至2017年下半年渐缓。两类企业最易被并购,第一类起步相对早一些,经过三四年的发展,遇到自身难以突破的瓶颈(金融资源不足,运营模式落后,扩张之后管理失控,盈利模式升级不顺等),发展放缓,获得VC投资的会面临投资方回报压力,靠自有资金发展的会看不到市场竞争优势,这时会主动或被动的卷入并购交易中;第二类起点比较低,起步比较晚,还没来得及壮大,发现第一梯队已经难以望其项背,与其在夹缝中发展,不如并入一个大体系。

3)PE投资及登陆资本市场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渐多。少数几家体量较大的公寓企业,逐一进入PE投资阶段,开始筹备上市。而数量更多的企业,主要是拥有一定财务规模,在行业内属于中等规模的集中式公寓,会选择挂牌新三板(假设新三板如主流预期,会健康发展而不是出现严重逆转)

未来不同类型的青年长租公寓企业会选择适合自身的资本市场,大体可以这样来看:

1)新三板,适合中等体量,财务指标较为健康的企业,可能会以集中式为主。但因为新三板对科技类企业比A股要更加接纳,所以,财务状况一般,但O2O生活服务平台等创新业务较为突出的企业也有机会挂牌并获得不错的市值。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有望超过个位数。

2)A股,适合体量大,财务指标好的企业。租赁业务本身盈利,资产管理业务创造利润增量,此类企业可能会是A股上市的主力。但即使注册制推行,行业内的A股上市企业数量也应会是很少的个位数。

3)港股,适合体量中等以上,财务指标好的企业,港股对地产概念股的态度比A股要欢迎得多,做好租赁业务,进入资产管理业务,持有物业甚至开发物业,这类企业的最好选择是港股。

4)美股,对科技类企业有更友好的估值,更重视增长而不看重短期财务指标,所以,快速拓展房间数量,建设强大的O2O生活服务平台,平台用户数和营收规模快速提升,这类企业将有机会获得美股青睐,这类企业会是以分散式为主。当然,如果把时间放长一点来看,未来的A股也很有可能会给这类企业一个不错的舞台。

经过几年的发展,行业已经打下了基础并进入快车道,但目前还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供应链不完善。青年长租公寓运营企业,对供应链的需求,既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酒店。

举个例子,家庭自用的床垫,贵一点没关系,酒店用的床垫,可能柔软舒服但未必适合长住,青年长租公寓,希望床垫价格不高(不然装修成本整体上升),耐用(最好五年甚至十年的经营期内不用换,否则换一次成本翻一番),适应更多人的偏好(比如有的人喜欢软点有的人喜欢硬点,所以床垫最好是两面,一面垫的材料厚些软些,一面垫的材料薄些硬些),外观上还不能偏离年轻人的喜好,如果要做到这些,几乎只有定制,于是便有了公寓同行考察青客定制床垫的工厂,以及窝趣自媒体上所宣传的CEO到定制床垫工厂选面料、反复打板几次的故事。

所以,青年长租公寓的发展,需要供应链的配套,而前期需要行业企业们艰难的推动,直到行业规模增长后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发展。

2)人才不足。青年长租公寓作为一个新兴业态,虽然经历了前期发展,但因为周期还短,企业规模都还有限,行业内的人才储备跟不上业务发展。

人才的匮乏,导致公寓企业大量从酒店、物业管理等相邻行业挖人,同时也不得不去培养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人员,内部更是将老员工快速拔高使用。酒店业成熟后,院校里会有酒店管理专业,酒店业内也有较充足的人才流动,在公寓行业成熟之前,还需要靠企业自己用各种方法破解人才难题。

3)政府相关政策滞后。青年长租公寓作为一个新业态,一直面临着政策滞后导致的很多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遇到执法的随意性。比如房屋客厅隔一间的合法性,除了2015年上海出台政策之外,在其他地区都是没有法规依据的,可能副市长上月考察说这个公寓事业好避免了群租房,下月街道运动式的打击群租就把公寓隔断给拆了。而长租公寓究竟工商登记属于哪项营业范围,税收应该怎样交算完全合规,消防,土地规划,具体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可能在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标准,而更多情况是没有明确的标准。

4)运营模式需要创新。虽然托管、加盟等轻资产模式已经在部分企业开始实践,但还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托管房源的占比还很有限,加盟模式更是处于试验探索期,这些模式的验证、成熟、普及,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而且,即使是这些轻资产模式,仍然受限于公司总部对运营体系的管控能力,面对巨大的青年长租市场规模,未来还需要有更高级的运营模式与之匹配。

5)盈利模式需要升级。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公寓租赁本身的收益一定会下降,在这个阶段到来之前,需要实现盈利模式的升级,不论向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还是向生活服务平台发展,都是一个更长的业务链条,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探索、验证、形成体系直到衍生业务贡献规模化利润。

从青年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来看,参考人口流动走势,可以对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的未来做这样的展望。

1)刚性需求长期存在且规模持续扩大。由于生活理念的改变,青年人在大城市的租房意愿会一代强于一代,租房多于买房,而且对居住体验的要求会持续提升,未来中端定位的服务式青年长租公寓会取代普通出租房,成为市场主流。

2)青年长租公寓的房源供应会更充足。一方面,个人投资客不再持有毛坯房等待升值后转卖,会有更多存量房和新购投资房被用于出租;另一方面,由于房子销售疲软,开发商被迫逐步增加用于出租的房子的建造。

3)青年长租公寓的行业生命周期足够长,空间足够大。大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持续增长,参照中国和美国日本的情况,资源向大城市聚集的马太效应未来恐难于消除,这些青年的租房刚需将支撑青年长租公寓业务规模的长期持续。而基于长租形成的社群,基于社群产生的创新商业模式,更将使公寓从业企业拥有持续创新与成长的空间,这是青年长租公寓与兴盛十年渐转衰落的、面向日租客的经济型酒店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后者是房间运营,而前者可以是人的连接、社群运营。

也许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可以为之长期努力的事业。

旅游商业观察&读者群读者与记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添加管理员微信:p 受邀入群 共同讨论 五百人大群 期待您的加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窝趣公寓租住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