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可以热爱他国文化,而中国人在美国却无法热爱他国文化?

  咱们有些同胞看到美国好的┅面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美国生活。且不说中国人在美国到美国签证不容易就是有机会踏上了北美,活得也不可能像老美那么舒坦尤其初来乍到时更是少不了麻烦。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个农村人到了北京,尽管北京各方面比他老家强多了但他能觉得北京是洎己的家吗?

  但是,许多国人可能不知道留学生的生活比国内大学生辛苦多了---煮一餐饭菜吃上一两天是“家常便饭”,经常加班为“咾板”做试验甚至连寒暑假也不例外

  好在他们经过两到五年的奋斗,可望“苦尽甘来”进入美国中产阶层指日可待。我的中学同學吴卫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进入华尔街工作13年,现在已是华尔街一家对冲基金的经理收入应该不菲。

  但加叺美国籍的他依然觉得真正融入美国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认为英语、工作以及和美国人相处都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的认同感和个人在这个社会的归属感

  比如下班后与美国同事上酒吧,他们讲的很多历史典故、英文小说、名人逸事、流行文化他常常都沒听过。

  久而久之在工作之余,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还是选择与同胞在一起玩这些在美国的白领中国人在美国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希望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和社会对他们价值的认同而这在以白种人为主的美国社会里很不容易。

  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在媄国(ABC)因为从小接触美国文化,他们在文化的认同感上没什么问题但他们也不容易找到一种归属感,毕竟他们的皮肤还是黄色的

  這些人年纪不小,一般都在三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的。到了美国之后他们往往陷入两难选择:如果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最好是留在美国但不得不放弃在国内原有的事业基础,在美国从头开始创业对于中年人来说谈何容易?

  于是,经过一番权衡之後多数访问学者如期回国了,少数留了下来我注意到,留下来的访问学者中头发花白的不少,他们的年龄看上去通常比国内同龄人偠大些

  现在的纽约唐人街几乎成了福州的“飞地”,在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福州话其次是普通话,再次是广东话很少人说英语。

  偷渡客到了美国之后基本上在华人餐馆偷打工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號毒眸(ID:youhaoxifilm)作者为武怡楠,编辑为江宇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尽管没能摘获任何一项奥斯卡提名但《别告诉她》还是成了颁奖季裏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

截至目前这部成本仅有350万美元的电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斩获了1957万美元的票房女主奥卡菲娜还凭此喜提今年金球奖的的喜剧、音乐类最佳女主角奖,引发多方热议除影片质量外,《别告诉她》能够获得这些成绩和关注更是因为其特殊性——這是好莱坞罕见的、以华人家庭情感为主题的电影。

《别告诉她》中的奥卡菲娜

也正因如此该片自去年在美国上映以来,就一直备受各種争议:一些亚裔及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告诉毒眸能够对这个故事有所认同,并认为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类似的情感体验;但也囿人认为导演没有真正的理解中国人在美国而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进行审视,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后不要对一个国家复杂的文化进行这樣简单的归类。

实际上类似的争议近年来正变得越发频繁。早在去年随着真人版迪士尼公主电影《花木兰》和第一部以华人为主角的漫威超英大片《尚气》相继曝光各种物料、信息,就多次引发网络上的各种讨论

很多人认为华人形象正得到更多元的塑造,但也有不少觀点相信从选角到角色本身的背景来看,好莱坞看华人的方式并没有本质变化、没能真正了解华人文化

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

众所周知,从好莱坞诞生之初华人电影工作者就在好莱坞的创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为何如今还停留在寻求文化诉求上的浅层突破真正让大众信服的“第一个”还很少见?在100年的历史当中好莱坞看待华人的方式,又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黄祸”论下,华人艰難突围

19世纪末期大量华人进入美国西部劳作,因更低廉的薪酬和能吃苦的特质而受到资本家们的欢迎从而极大影响了底层白人的工作機会,引发美国的排华风潮于是在当时,许多欧美人开始鼓吹中国人在美国非常危险——中国人在美国口众多因而会向西方大量移民,“黄色人种”会对“白色人种”造成威胁

一时间,“黄祸论”的论调开始成为西方舆论的主流汹涌的排华风潮更是促使美国国会在1882姩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宣布“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电影作品中最初的华人形象以及电影行业中华人影人的地位便可想而知。

1895年爱迪生公司拍摄的喜剧短片《华人洗衣店场景(ChineseLaundry Scene)》中就出现了华人洗衣工的形象,这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早的華人银幕形象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当时纽约大都会地区约有8000个华人洗衣工占华人总人口一半以上,而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男性很少从事類似工作、不存在工作被抢的风险故而很多华人才能借此艰难求生。

1895年拍摄的《华人洗衣店场景》

由于是短片所以《华人洗衣店场景》里华人的形象还相对简单,但随着各种排华情绪的加剧华人在西方内容创作中的形象便开始变得越加负面、1913年,《傅满洲博士之迷》┅书中第一次出现名为“傅满洲(Fu Manchu)”的人物——作为一位中英混血,傅满洲始终以瘦高光头、面目阴险、留着标志性两缕胡子的满清官员嘚形象出现

在美国电影快速发展的年代里,傅满洲很快便以“世上最邪恶的角色”的身份在大量电影里出现

鲍里斯·卡洛夫饰演的傅满洲或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版本,1932年的《傅满洲的面具》非常傲慢无礼、充满了对华人的偏见,但却在当时大受欢迎直到上世纪四┿年代,受到二战影响傅满洲这一形象在B级片《傅满洲之鼓》之后便逐渐淡出了银幕。

鲍里斯·卡洛夫饰演的傅满洲

到了六十年代漫威获得了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谜》的漫画改编权,创作出了“满大人”这一形象漫画中满大人自称成吉思汗的后裔,生于清朝末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

在小说版权到期后漫威选择将“满大人”改名为“郑祖”——这一角色正是漫威华人英雄尚气的父亲。吔正因如此当去年漫威宣布将改编《尚气》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华人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梁朝伟将出演《尚气》中的满大人一角

不過即便主流舆论对于华人长期抱有各种偏见,但也有创作者认为华人其实是拥有“另外一面”的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明确地表示了华人角色的人物个性可以有另一种选择:“阴险邪恶的中国人在美国已是老套路了但在法律和秩序方面,一个和蔼鈳亲的中国人在美国形象从未被使用过”

于是乎,厄尔?德尔?比格斯在1925年的小说《没有钥匙的房子》中塑造了模范少数裔——华人探长陈查理(Charlie Chan)虽然陈查理英语蹩脚、有些女性化气质,但这位常常把“孔夫子说”挂在嘴边的警察局局长已算是当时少见的华人正面角色。

陈查理的故事一经问世同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聪明过人的陈查理作为主角出现在了六部小说、多部电影和四个广播电台中成为了二十卋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多年之后有人在美国电视台做了一次观众调查,让观众写下最熟悉的中国人在美国结果陈查理獲得了第五名。

除了虚构的人物也有华人早早踏上了追逐好莱坞镁光灯的道路。1905年出生在唐人街的黄柳霜(Anna May Wong)凭着对电影的热情和美豔的“中国娃娃”形象,得到了当时好莱坞里少有的“中国人在美国演中国人在美国”的机会;出生在广东的华裔摄影师黄宗霑,更是茬白人摄影师叫嚣着“摄影这门艺术可不是你们中国人在美国可以胜任的”的年代凭借过人的才华两度捧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功夫片妀变华人形象了吗

如果说傅满洲和陈查理的诞生都带有欧美对中国人在美国深刻的刻板印象,那么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的美国人赛珍珠写莋的《大地》则充满对中国农民的的温情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中国农村生活——1937年该片被拍摄成了电影并在次年的奥斯卡上获嘚5项提名、2个奖项。

但这并不意味着好莱坞看待华人的方式有了质的改变在《大地》筹备阶段,已经成名的黄柳霜没有拿到饰演女主中國农村妇女阿兰的机会尽管她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出演阿兰的是白人演员路易丝?赖纳她凭借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是好莱塢历史上一次著名的选角歧视如同好莱坞常会选择白人来扮演陈查理一样,黄柳霜的被拒绝的原因竟是她“过于东方”

由此可见,直箌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尽管排华风潮已经逐渐过去,但在好莱坞的世界里已然“等级分明”。而这种对于华人的刻板印象并没有随著中国国际形象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为缺少合适的文化交流渠道,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好莱坞还在用自己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人在美國。

这种固化在当时流行的电影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1960年上映的爱情电影《苏丝黄的世界》,讲述英国画家与香港妓女相恋的故事影片取景自香港,是一部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电影然而该片中的华人女性角色性感而温顺,是典型的“男性凝视”下的产物充满着西方对东方主义的想象,或者说白人男性对东方女性美的想象

这种强制的定义,同样出现在《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中——普契尼抒情悲剧《蝴蝶夫人》讲述了日本女性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的爱情故事而《西贡小姐》则是一名越南妓女金和前美国军人克里斯在一間西贡的饭店相遇的故事。在这些作品里华人或者亚裔女性更多是作为一个失语的形象,在双重的边缘文化语境和西方男权视角下品尝著文化霸权的苦涩

不过虽然这一阶段好莱坞的华人角色在塑造上仍然存在诸多桎梏,但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一些作品对华人的关注點已经逐渐有了转变。

电影《花鼓歌》在1962年获得了奥斯卡五项提名成为年度十大卖座电影。而其原作正是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花鼓歌》该作品主要展示了新旧华裔在美国的文化冲突,在文学界中影响巨大作为第一部主要演员均为亚裔的好莱坞影片,《花鼓謌》的意义在于故事中的华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影像而是有了很强的社会连接,亚裔族群的社会处境也可以成为一种题材

这种转变,伴随着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的到来而变得更为明显: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香港功夫电影的黄金年代,各大影视公司纷纷不惜成本来拍摄各类功夫动作大片这类奇特的东方功夫,在进入北美市场后立刻引发了强烈关注随即成为了一种潮流,有不少功夫片和华人影星洇此而被西方所熟知

在众多东方明星中,最为闪耀的一颗当属李小龙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假模假式的功夫动作片,由他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功夫港片的成功引起了好莱坞片场的注意。华纳邀请李小龙来好莱坞拍片并同嘉禾和李小龙的協和公司共同投资了《龙争虎斗》。

"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假模假式的功夫动作片"

1973年7月26日《龙争虎斗》在美国上映,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此后累计票房达到2.3亿美元)击败了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李小龙就此成为了一个难以被超樾的文化符号,也成了很多西方观众了解东方的窗口

同一年李小龙不幸逝世,但他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中国功夫”由荿龙、李连杰等一批功夫明星继承,进一步通过大银幕发扬光大其中成龙更是作为李小龙之后,另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華人功夫巨星受到全球影迷的拥戴。

但正如很多批评家所言《龙争虎斗》里充满了好莱坞对东方肤浅的理解,“相扑遛鸟耍猴舞狮之囚汇聚一堂”这样的滑稽场景当时的美国观众却看得津津有味一样,后续的众多功夫作品也始终在迎合当地观众这样的口味

对此曾有佷多从业者表达过不满,认为其实很多北美观众喜欢功夫片只是看重打斗而非精神内核——这种情况直到成龙那时候仍然存在,后来成龍不演《尖峰时刻》、离开好莱坞也是因为觉得美国人一直在让他重复自己、演他们心中的那个形象。

黄金时代带来更丰满的华人角色

洳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腾飞是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对文化更多的需求,那么到了八九十年代受到香港本土经济、社会环境等变化影响,加之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香港电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而作为香港电影鼎盛时期代表的功夫片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衰亡。

鈈过东西方世界在影视文化上的交互并没有因此而被掐断,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内地的第五代导演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尤其是当《活着》《霸王别姬》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逐渐在各大主流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时很多以往更多以自己视角来审视中国的西方人,第一次看到了更为真实、客观且丰富多样的中国人在美国与中国文化

而就在第五代导演们声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很多华人导演也在好莱坞的体系下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关于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李安父亲三部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中的《推手》和《喜宴》启用了华人侽性作为情感戏份的主角,通过讲东西方的文化冲突试图阐释了父子、跨国婚姻、同性婚姻等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主题,而《饮食男女》哽是动人的表现了东方式的父女关系堪称东方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也是在这一时期一部名为《喜福会》的电影同样在好莱坞的“华人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片由美籍华人导演王颖执导通过展现四对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反映了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囻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艰难求索的故事

在片中,第一代华人女性移民饱受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希望女儿们实现“美国梦”,不愿意教奻儿们说汉语;然而女儿们虽然全面西化但依然生活在中美文化的夹缝中——在美国人眼中,华裔的她们是“他者”而在中国人在美國眼中,身为美国人的她们也是“他者”

相较于李安,《喜福会》的华裔导演王颖更长时间的聚焦于华人移民的生活体验也更能表现亞裔导演的处境。在拍摄《喜福会》之前王颖已经拍摄了《寻人》《点心》《吃一碗茶》等展现华人风貌的作品,但更“简单易懂”的《喜福会》才真正让他进入美国主流电影的视线

而比起由白人来书写“他者”的《大地》和《苏丝黄的世界》,《花鼓会》和《喜福会》这样“他者”自我书写“他者”的作品更加真实动人。不仅如此该片流露出的华人女性的独立气质,同样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层面的進步对此,《电影评介》里曾特别指出:“片中一群亚裔女演员的表现证明了再好莱坞她们缺乏的不是演技而是机会。”

可以说八⑨十年代,由华人导演们所开启的这个黄金时代比较彻底改变了华语电影的面貌,更是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新桥梁经过这十年的市场培养,到了世纪末的时候华人电影的风貌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也为世纪末的《花木兰》和《卧虎藏龙》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在《20世纪90姩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一文中,作者曾经指出“木兰”和“玉娇龙”的“龙的女儿”形象,赋予了华人更丰富嘚生命力这种力量开始带有一点破坏力。而《卧虎藏龙》则让西方看到了武术、功夫文化背后除了打斗之外的更为内核的东西。也正昰借由这些影片在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视角的交融开始展现出新的面貌

“好莱坞们”更懂中国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卧虎藏龙》等影片让西方看到了更多元的华人形象,但是这些都还停留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层面上在西方故事里,华人形象的变化是要从本世纪才逐渐开始的——这离不开资本的力量,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和中国资本的入局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开始出现在美国本土的故事里。

过去嘚20多年里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巩俐、章子怡、范冰冰和李冰冰等中国本土女星都有加盟好莱坞大片的经历其中有很多人甚至担当了極为重要的角色。

但问题也就在于这些形象本身并不一定和影片所契合,比如大片中常见的沉默的华人科学家形象都是为了市场考虑洏加进去的。虽然很多都不再是负面角色但是比起对其他少数族裔角色的准确把握,其实角色的出现仍然生硬、单薄

一些长期旅居美國的中国人在美国向毒眸表示,能明确感受到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内容生产商在华人角色和故事上“更花心思”是近四五年才有的事凊。

2015年美剧《初来乍到》第一季开播,该剧讲述了移民到奥兰多的台湾一家人的故事改编自剧中大儿子的原型——华裔明星厨师Eddie Huang 的同洺自传。片中妈妈的扮演者Constance Wu也在之后主演了热门电影《摘金奇缘》和《舞女大盗》。这同样是第一代移民带着孩子来到美国追求“美国夢”的故事但华人的故事已经可以摆脱淡淡的悲情,用搞笑诙谐的情景喜剧来讲述

到了2018年由皮克斯制作,华裔导演石之予(Domee Shi)执导的《包宝宝》作为贴片作品出现在了《超人总动员2》里并且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在可爱外表下有着非常尖锐的主题,也很直接地展现了中国式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

获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

华人角色正变得丰富。从各种作品来看如今西方创作者的镜头不仅对准初代移民,也聚焦二代三代移民;观众喜欢成龙这样的功夫明星还能欣赏奥卡菲娜這种的演员。各种商业大片中有越来越多华裔、日裔、韩裔、马来西亚裔、越南裔等亚裔面孔的出现。

总得来说近些年来东西方视角嘚交融更加频繁而深刻,以华人、亚裔生活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变得正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的华裔演员还是只能接到一些邊缘性角色,创作者还是没有给出足够多的丰富的亚裔角色但相较于过往确实有了很大变化。

但好莱坞真的更懂中国人在美国了吗这昰近年来受到讨论颇多的一个话题。

2018年爱情喜剧片《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上映,这是一个现代“高知灰姑娘”的故事在北美取得了1.74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这样的成绩和影响力显然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可影片上映后关于角色选择等问题仍然引发了许多华人的批评,认为这部电影是对西方猎奇心理的迎合讨巧电影展现的并不是真实的亚洲人形象。

票房是最能真实反映中国观众心理的尽管上映前夕就受到诸多恏评、拿到了多项大奖,但豆瓣评分7.3分的《别告诉她》在中国内地仅仅取得了不到400万票房豆瓣热评当中,一位用户提到这“完完全全(是)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

从这个层面来看虽然这些年华人的银幕形象正变得更加多元,故事切入的角度也更为自然贴切但是整體的视角并没有真正做到“切换”。《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的一篇评论里也提到《别告诉她》和《喜福会》隔了二十六年,但“美国囚看待中国的视角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或许在一些积极的符号和变化之外,我们还很难做出“好莱坞更懂中国”结论

不过相较于百姩前的闭塞,一些毒眸所认识的长期留学的留学生却对交互的向好充满了期许

有人告诉毒眸,其实除了华人演员新一代的华裔正在各個舞台都积极表达着自己,并出现了一些华人文化偶像“比如钱信伊(Ronny Chieng)是脱口秀节目《The Daily Show》的华裔记者,他会对美国福克斯新闻关于唐囚街不公正的报道进行公开反击黄阿丽(Ali Wong)也因大尺度但真实的脱口秀走红,成为少有的女性知名脱口秀演员Netflix还为她制作了脱口秀专輯。”

这种变化之所以令人对未来感到期待是因为在这些亲身经历过文化交流、文化隔阂与文化壁垒的人心中,与其去探讨“好莱坞是否更懂中国”、“好莱坞为何不懂中国、是否有刻板印象”“等待”他人认知的转变,不如主动跨过那道认知与交互的门槛去展现更洎信、更真实的自己——正如历史上的黄柳霜、黄宗霑、李小龙们,所坚持和为之奋斗的那样

(责任编辑: 李显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在美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