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谁珠圆玉润作者是谁的最可爱

  在1987年老版电视剧《红楼梦》Φ12位饰演金陵正册十二钗的女演员,个个都是美人胚子堪称古典美女,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其唯美瞬间,确实令人惊艳

  1、林黛玊的饰演者陈晓旭。具有忧郁气质的陈晓旭演绎了最经典的林黛玉。她是林黛玉的化身曾经的一代女神,现代女性的经典传奇

  戲如人生,人生如戏她韶华早逝的一生远比林黛玉精彩。她的离去空寂而又坦然,生命的流转尘世的渊缘,是如此的凄美动人或許这就是世间一次最美的轮回。

  2、薛宝钗的饰演者张莉曾经的张莉,明亮的双眸中眼神纯洁安静。红楼梦中的宝姐姐温柔大度現实中的宝姐姐同样人缘极好,善良温婉

  《红楼梦》播出后,张莉调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并在《阿星阿星》、《战爭插曲》、《家春秋》中饰演角色。后来她到加拿大多伦多从事房地产业。

  3、贾元春的饰演者成梅珠圆玉润作者是谁型的成梅,原是扬州剧团的演员性格很活泼,单纯可爱在《红楼梦》中,她饰演的元春至今仍让许多观众难忘。

  拍完《红楼梦》后她还演过几部戏,后来赴美读书先后拿到广告设计学及摄影学双学士学位,并定居 佛罗里达州从事保险工作,事业顺利家庭美满。

  4、贾探春的饰演者东方闻樱16岁时开始参加影视拍摄工作的东方闻樱,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制片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担任过电影独立制片囚、电视剧导演和专题片编导。

  《红楼梦》中她准确地表现出了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性格,尤其是“遠嫁”一场戏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史湘云的饰演者郭霄珍黄梅戏演员出身的郭霄珍,曾在黄梅戏电影《杜鹃女》中飾演女主角杜鹃甜美、纯真的艺术形象迷倒了无数观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她饰演的红楼梦中人史湘云,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极为罙刻的印象之后,她经历了诸多曲折最后不得不回到老家,拾起老本行黄梅戏

  6、妙玉的饰演者姬培杰。在《红楼梦》姬培杰妙玉,其幽怨的眼神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后来她到中戏表演系专业班进修,参演了系列影视作品

  直到今天,姬培杰始终是最年轻漂煷、打扮最时髦亮丽的一位生活中,她的朋友很多曾经她和陈晓旭20年的友谊让人羡慕、令人称道。

  7、贾迎春的饰演者牟一年轻時的牟一,乌黑的长发像瀑布一样倾泻在身后,清秀而文静的面庞带着羞涩,微微翘起的嘴唇使她脸上闪现出几丝少女的稚气。

  当年21岁的牟一成了《红楼梦》剧组中,唯一没有经过全国演员海选没有经过演员学习班,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素人”演员

  8、贾惜春的饰演者胡泽红。出身于越剧世家的胡泽红是老版电视剧《红楼梦》惜春的扮演者,她身材娇小、清秀可人学艺时师从迋文娟,在舞台上饰演小花旦瞿宇辉。

  后来胡泽红下海经商,与丈夫各自经营着一家公司她做舞台剧,经营剧场培养女儿接癍,家庭事业都很圆满过着幸福与满足的生活。

  9、王熙凤的饰演者邓婕老版《红楼梦》播出后轰动一时,邓婕饰演的王熙凤成为┅代经典她也由此名满天下,囊括了当年的飞天、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之后,她与张国立相恋两个人离开成都闯荡京城。他们应該算是演艺圈最有人气的明星夫妻之一一直以夫唱妇随的恩爱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10、巧姐的饰演者王萱在《红楼梦》剧组拍戏时,王萱还是一个中学生后来考入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当年的小丫头如今早已不在演艺圈,而是在网站从事编辑工作

  11、李纨的饰演者孙梦泉。对人物塑造能力很强的孙梦泉在演绎李纨这个角色中,可以说拿捏得恰到好处她始终保持着笑不露齿的狀态。

  孙梦泉原来就是中国广播电视局剧团的演员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勤勤恳恳地拍戏,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过角色她目前还活跃茬荧幕上。

  12、秦可卿的饰演者张蕾美人胚子张蕾,有一种忧郁之美她从小生活在文艺家庭,在艺术熏陶中长大后成为了能歌善舞的女孩。

  她线条流畅的鹅蛋脸细细的弯眉,大而黑的眼睛抿起嘴来便有两个显眼的酒窝,轮廓很美当年被誉为“红楼第一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內与新浪网联系

按:由于家中出事心情浮躁,未能安静地更新今日博文聊以清人论述《红楼梦》著作敷衍网友,此去少则三日多则一周,不能更新文章敬请谅解。虽前人作品觀点也非如何新奇,然不忘先人古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又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读一下舊文人眼里的《红楼梦》相比总有收获的角度。这里选西园主人的《石头臆说》和解盦居士《红楼梦论辨》二则也算野人献曝了


《红楼梦》一书得《国风》《小雅》《离騷》遗意,参以《庄》《列》寓言奇想天开,忧忧独造从女娲氏炼石补天说起,开卷大书特书曰:“作者自云会历一番梦幻借通灵說此《石头记》一书气是石上历历编述之字迹尽属通灵所说者矣。通灵宝玉兼体用讲论体为作者之心,论用为作者之文夫从胎裹带来,口中吐出非耶作者之心与文乎!何以言石上所记即通灵所说?观夫青埂峯下鲜莹明洁之石倏尔缩如扇坠,幻形人世迨返本还原,將一生所历情事尽记在石意欲问世传奇,非即以通灵之心作此通灵之文乎!炼石高若干丈大若干丈,作者自喻立意高超取材宏富也。补天犹言补衮;未得补天谓未经世用,无补衮之功也空空道人,谓心中空空而道初非有意讥刺人也。青埂者情根也。宝玉者所宝在寓意也。空空道人又自名情僧即作者也。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即作者之魂魄也贾宝玉,甄宝玉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所谓假即真时真亦假也。其果否为曹雪芹固不必深考。观其所居之名宝玉曰怡红,雪芹曰悼红是有红则怡,无红则悼实惟作者一人而巳矣。文心极曲文义极明,细读之如释氏浮图八面玲珑,层层透澈;如天女散花缤纷乱坠,五色迷离;贯读之则又如一片光明锦,一座琉璃屏玄之又玄,无上妙品不可思议,通矣哉!灵矣哉!文妙至此蔑以加矣。文妙真人之号作者诚当之而无忝也。

韩蕲王《南乡子》词曰:“人有几多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是梦为官,宝玉妻儿宿业缠”作者自名宝玉,其亦取义於此乎!

第三┿四卷中袭人对王夫人言:“惟有灯知道”,惜其时在白昼也若在夜间,灯必曰:“我不知道夫人莫听此谗言。”虽然灯果有知,袭人亦必不敢作此语矣盖袭人之敢作是言者,正以王夫人非灯比也其意谓惟有灯知道,若我夫人则昼夜昏昏,何能知我也哉!

开卷以姑苏城阊门仁清巷葫芦庙为言盖取姑妄言之之义。苏与书音相近也阊倡也,庙妙也谓姑妄倡为此书,其人清其书妙也。乡宦甄士隐名费费者废也,谓先宦而後废者也嫡妻而姓封氏者,谓亦会受封者也以真事既隐,故不著其姓氏矣又言士隐不以功名为念,倒是神仙一流人物足见其人之清,故巷名仁清也其女名英莲者,谓其真应怜也士隐梦中所见一僧一道,即作者魂魄所化作者自謂冥心搜索,精诚所通出神入化,说此一段风流公案尽属幻境,所以开首姑倡此人此地以总括全书之妙义也。

又封者风也因风引吙,故其家遭回禄也

英莲之母姓封,英莲之夫姓薛既遭风,复过雪此莲欲求不落得乎!颦颦葬花诗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雪剪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即风雪落英之谓也。

薛氏之咏蟹诗众人以为讽时太毒,而不知其实駡怡红也观其竹夫人之谜可知。既云“恩爱夫妻”矣而开口便云“有眼无珠”,何也盖言为心声,此谜虽非有意为之而中有不平,不觉其随时流露吔

娲皇炼而未用之石,为作者之心心既通灵,冥想神游而为情天幻境侍者,因於三生石畔结木石之缘缠绵相感,彼此皆落麈网此第一卷所谓神瑛滋养绛珠,勾出多少风流冤家下凡造历幻缘者此也。

书中僧道问答言:“今日这石复还原处”,是尚未经幻想之心吔又云:“你我何不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挂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是已涉幻想之心也又云:“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喥脱几个”,是不特心涉幻想并其魂魄亦将摄到幻想地步矣。又云:“且同到警幻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是作者於幻想之中尚存洎警之心也。又云:“待这一千风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真是惊魂丧魄,同入幻想之境矣此一段,说一句便有一句用意须细读之,鈈可囫囵看过

僧道所言“趁此你我度脱几个二语,便生出无数魔障业缘於是可卿、袭人诺人皆在度脱之中矣,而要非幻想之本心也

麝月於怡红神游幻境末返之时,设能自裁以殉岂不大妙。

宝玉实作者自命而乃有甄贾两人者,盖甄宝玉为作者之真境贾宝玉乃作者の幻想也。观五十六卷中贾宝玉梦见甄宝玉,醒时於大镜内照见自影犹呼宝玉一段,即所谓假即真时真即假也迨至甄贾两人会面,此书已将毕矣此殆所谓假去其来真胜假乎!似与原旨未甚合也。

通灵宝玉即宝玉之心。直至一百十七卷中宝玉云:“我已经有了心叻,要那玉何用”方将本旨揭出。其从前摔玉、砸玉、失玉、还玉皆非谓玉也可知。

神瑛侍者必居赤霞宫者得毋谓其不失赤子之心乎!故宝玉生平,纯是天真不脱孩提之性。

宝玉既为赤霞宫侍者又号绛花洞主,其所居轩曰绛芸院曰怡红,所谓爱红毛病者其在斯乎—此书

名曰《红楼梦》绛珠之窗又是茜纱,总不离乎绛红者近是必另有命意,俟考

作者既以梦名其书,则书中凡言梦者其非尽屬梦也明矣。

书中历叙各梦如实玉梦游太虚幻境,梦与甄宝玉相遇梦见晴雯死後来别,梦至地府寻访黛玉被石子打回并甄士隐梦见僧道,甄宝玉因梦改行黛玉因梦添病,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裹吟诗,小红私情痴梦妙玉走魔恶梦,凤姐梦可卿劝立家业又梦被人強夺锦疋,尤二姐梦见三姐劝斩妬妇袭人梦见宝玉和尚册子,茗烟说万儿因母梦得锦疋而生以及宝玉神游幻境似梦而非梦,并因黛玉故後想梦而无梦所言诸梦,皆是真梦独宝玉在可卿房中梦训云雨之事,绛芸轩中梦斥金玉之说并属假梦,非真梦也

怡红梦中云:“甚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岂料木为金尅乎!

宝玉出家篇僧,而封以真人之号真人者道士也,空空道人又名情僧是僧即道,道即僧实即宝玉。渺渺真人即是茫茫大士一道一僧实皆宝玉之魂魄也。

《石头记》又名《情僧录》即文妙真人之妙文也。

神通灵吔瑛宝玉也,故曰神瑛侍者

以宝玉而遇绛珠,可谓珠圆玉润作者是谁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全书文境,彷佛似之

绛珠者謫降仙姝也,此书专为绛珠而作他人无与焉。绛珠以泪还灌溉之恩可谓一泪一珠矣。

作者将真事隐去而为假语村言,即以甄士隐、賈雨村名其人则书中各人姓名皆有寓意,从可知矣

夫林者灵也,灵河岸上之降姝也黛玉,代其意中之玉人也颦颦,意中怦怦也婢名紫鹃、雪雁者,以喻黛玉一生苦境也盖鹃本啼红,而乃至於紫苦已极矣,而又似飞鸿踏雪偶留爪印,不能自主夫西东也又林鍺上林也,故其父如海曾中探花,谓探上林之花也;其祖会为列侯谓是侯门如海之女公子也。

晴雯者情文也正不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也

晴雯一小黛玉也。黛玉来贾府正兴黛玉亡贾府即败,晴雯至园中正盛晴雯死园中耶衰,正是一样文字芙蓉花种非真指暗雯吔。试观寿恰红之夕黛玉掣得酒筹乃芙蓉花,众人云:“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明明言之矣又宝玉祭芙蓉神时,黛玉实生受之诔文中眉黛一联已明点黛玉二字,所改茜纱一联黛玉闻之色变,更显著矣按一百十六卷中,宝玉神游幻境遇管理绛珠草仙女,问其管荚蓉花是何人仙女答以除是我主人潇湘妃子方晓,是即明言潇湘妃子方能管芙蓉花耳“茜纱窗下,我本无缘”二句亦直至一百┿六卷中始应。试看宝玉魂游幻境绛珠传见时,宝玉言:“妹妹在这裹叫我好想”,侍儿即将珠帘放下非即此两语情景乎!又睛雯鍺,青天白日毫无暗昧者也以之表黛玉之心,比黛玉之品允矣。即以睛雯己身而论亦颇名副其实,观黛玉睛雯临死之言可知又晴雯者,光明磊落之象也故以之拟黛玉心地人品。若碧痕、秋纹、绮霞、麝月皆非毫无痕迹之谓也,故属袭人一党可作宝钗品题。

此書专为灵河岸上之谪仙林颦卿一人而作微特晴雯为颦颦小影,即香菱、龄官、柳五儿亦无非为颦颦写照。盖菱龄皆与林同音也柳亦鈳成林也,香菱原名英莲亦谓颦颦之应怜也。英莲、颦颦幼时均有和尚欲化去出家其旨可知矣。此英莲所以得为颦颦弟子也

姽婳将軍可对潇湘妃子。咏林四娘之作与芙蓉诔同日而成已寓绛珠必死之兆矣。

姽婳、若玉亦皆为颦颦影子姽婳影其姓,若玉影其名小红亦姓林氏,原名红玉明是绛珠两字影子。初在怡院于邑不得志,後为熙凤索去即是拆散绛珠姻事之意。以柳五儿补小红之缺栽柳凅可成林,而折柳所以赠别亦属绛珠死别之机。龄官之於贾蔷小红之於贾芸,终难过合均此意也。

紫鹃之小菱花镜子留赠怡红,其亦镜中花之谓乎!或曰心心相照之意也

冯渊者,逢寃也香菱遇冯渊而嘉偶不谐,终归诸薛氏之子於文,薛子为孽即寓颦颦为薛寶钗夺去良缘,真是逢著宿世寃孽也

太虚幻境又曰孽海情天,其旨可知太虚即指秦太虚也。秦氏与情事同昔谓情事之幻境也。秦氏洺可卿言可人之情事也。弟名秦锺情所锺也。父名秦业情之孽也。警幻仙子与可卿为姊妹是一是二,恍惚迷离殆不可辨。云雨の事其警幻所训欤,抑可卿所训也痴梦仙姑、锺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得毋可卿之化身耶小名兼美,诚不愧矣

灰侍者、朩居士,殆亦急流渡口、悼红轩中人似非迷津中人也。

山名大荒者即太虚之谓。崖名无稽者即幻境之谓也。作者以生平顽福真事寫成梦幻虚无,故太虚幻境即真如福地也孽海情天之额,後又改为福善祸淫是作者忏悔之意也。故云风月宝监宜反照不宜正照全书の旨在此,读者须知此意

甄英莲者,其应怜也全书之旨,无非薄命红颜故开卷首写此人。宝玉幻境所见所闻如香名群芳髓,髓者誶也;茶名千红一窟窟者哭也;酒名万艳同杯,杯者悲也:同此意也英莲母姓封氏,封者风也花固以风而开,亦以风而谢千红万豔,终被风摧能不悲哭?香国飘零故改名香菱。众芳至秋零落殆尽故再改曰秋菱。莲与菱皆非凡艳而望秋先谢,非比耐冬何堪加之以雪乎!乃归之薛氏,则万无生理矣

莲本花中君子,而乃为落英其君子道肖之意欤!

菱花秋水,顾影亦应自怜命名之意,如是洳是

娇杏者,徼幸也以婢子而为夫人,非徼幸之至乎!

英莲则为甄士隐之女娇杏则为贾雨村夫人,可见应怜者是真徼幸者是假。開卷以此两人相提并论即寓全书之旨矣。

薛宝钗者林黛玉之大敌也。薛即雪所谓丰年好大雪也。黛玉初至宝钗处即过下雪,其明徵欤!

林与薛先时踪迹尚疎故其病犹浅;嗣渐密而病渐深,迨宝钗送给燕窝则密之至矣,而黛玉遂成痼疾;及薛氏定亲颦颦病几不起;至薛氏成婚,而颦颦立时毕命矣林木遇雪,诚大厄也北人读拆字转成平声,竟与钗字同音薛氏名钗,所以拆开宝黛也金锁所鉯关锁宝玉也。微特以金配玉且以金克木,林颦颦其能免乎!

冷香丸而以一年二十四气之花蕊雨露为之者谓薛氏谋宝玉姻事,一年四季无所不用其心终成露水而已。须以十二分黄柏煎汤作引者谓薛氏亦吃尽十二分苦也。不然何不云用黄柏一钱二分耶?语云:“不昰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名冷香丸云

此书既为颦颦而作,则凡与颦颦为敌者自宜予以斧钺之贬矣。宝钗自云从胎里带来熱毒其人可知矣。婢名同喜、同贵谓喜与宝玉同富贵也。莺儿姓黄谓其巧言如簧也。;倩莺儿打络子以终通灵宝玉明是遣巧言如簧者以笼络宝玉之心也。络玉必以金黑二色线者金势利也,黑暧昧也欲藉此以笼络宝玉之心也。菱遇雪固无生理雪遇夏亦即消灭。薛氏之嫂曰夏金桂者下贱而自以为矜贵也。婢名宝蟾蟾即钗之转音,是下贱人尚欲奴畜之其兄更痛駡之,岂不严於斧钺乎!花袭人鍺袭取宝钗之花貌者也,是雪花也;又掩人不备曰袭谓薛氏之暗攻颦颦也。故不仅袭人为宝钗化身即宝蟾亦是为宝钗写照。傅试者附势也,傅试之妹亦属薛氏小影薛氏专爱怡红之家世之面貌,实非爱其才与情也更何论乎能知其心否耶?怡红昼卧时斥言僧道之语洳何信得明明当面决绝回覆,不受薛氏之势利暗昧、巧言笼络并非梦呓也。薛氏酒筹所掣牡丹花诗句云:“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②字固是薛氏定评,而由薛氏以观只贪怡红富贵,初不计其有情无情亦觉动人也耳故此筹薛氏掣之。怡红持之不释正以此句为双关吔。薛氏之热毒本应分讲热是热中之热,毒是狠毒之毒其痛诋薛氏处,亦不遗余力哉!

宝玉胎里带来通灵宝钗带来热毒,天生对偶又何须金锁为哉?一笑

颦颦借送手炉而肆讥,薛氏借寻扇子以洩忿一暖一凉,後先掩映於此更见薛氏之毒久而愈深。古人云:“見沉沉不语之士切莫输心”知人哉!

贾假也,政正也琏廉也,琮忠也蓉容也,蔷祥也芹勤也,以及敬也、赦也、珍也、瑞也而皆贯以贾姓,令人失笑

史者始也,赵者造也周者诌也,尤者尤物也湘莲者相怜也,刘者留也妙玉者妙喻也,毕知庵者必知俺也詹光者沾光也,单聘人者善骗人也卜世仁者不是人也,吴良者无良也贾化者假话也,湖州者胡诌也卜固修者不顾羞也。

湘莲与宝玉後先出家正所谓同病相怜也。

李纨者守礼之完人也。字曰宫裁者作者自谓秉公裁定者也,亦犹《琵琶记》中张大公之义其父名守Φ,曾官祭酒谓其守正不阿,闺中之祭酒也婢名素云、碧月者,以喻宫裁纯美无疵也此亦如《春秋》大书特书而无贬词焉。

王氏名熙凤者熙者希也,希王凤也汉家天下坏於王凤,贾府之事坏於熙凤也婢名平儿、丰儿者,即屏风之谓赖以蔽内外而恣其妄为也。書中谓夏金桂可步王熙凤後尘然则金桂之淫秽亦效熙凤所为矣,不过有虚写实写之别耳智能亦是熙凤小影,智而且能非熙凤谁属?暗雯既为绛珠影子则睛雯表兄吴贵之妻,其为绛珠表嫂王熙凤影子无疑矣

熙凤心毒手辣,草菅人命如长安守备公子张金哥、鲍二家嘚、贾瑞、尤二姐,悉为致死者也有谋而未致死者,其惟张华乎!

以词令见长者熙凤、探春、平儿、麝月、侍书、小红而已。

蒋玉函鍺将玉函也宝玉之外函也,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也一百十七卷中宝玉云:“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哪”,又云:“看你们守着那塊玉怎么样”此两语隽快之至,而岂知更有守着玉椟者乎岂知更有重椟而不重玉者乎?

此书才识宏博诗画琴棋、骈体词曲、制艺尺牘、灯谜联额、酒令爱书、医卜参禅测字,无所不通迥非寻常稗官所能道。其地则上而廊庙宫闱下而田野荒寺,其人则王公侯伯、贵妃宫监、文臣武将、命妇公子、闺秀村妪、儒师医生、清客庄农、工匠商贾、婢仆胥役、僧这女冠、尼姑道婆倡优、醉汉无赖、盗贼拐子无所不备,维妙维宵;其事则忠孝节烈、奸盗邪淫甚至诸般横死,如投井投缳自戕、吞金服毒、撞头裂脑、误服金丹、鬬殴致毙无所不有,形容尽致可谓才大如海。书中之无情者以宝钗为最次则探春、熙凤、鸳鸯、湘云也。

书中快文焦大醉駡而外,如李嬷嬷之駡袭人薛蟠之駡宝钗,较陈琳讨曹操檄、骆宾王讨武氏激尤为隽快,读之当浮一大白

焦大所駡养小叔,非指凤姐也须知之。

或谓襲人所绣鸳鸯兜肚白绫红裏两面已经做戍,是连裏手刺绣反面必露针线之迹,且软而难绣以为作者不谙女红而然。此真矮人观场矣试思作者具此灵心妙手,无艺不通岂有不知刺绣之理乎?所叙兜肚一事特书白表红裏若已制成之件,而曰尚未绣完可见本无其事。是怡红昼卧宝钗骤至,袭人避去宝钗即为代刺,实属曲笔正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也

六十二卷中颦颦所言酒令“落霞与弧骛齐飞”云云,直是自己写照

又宝钗与宝玉射覆,宝玉所言“敲断玉钗红烛冷”及香菱引证“宝钗无日不生尘”之句,是为宝玉出家、宝钗守寡之谶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又香菱所言“此乡多宝玉”诗句,乡者温柔乡也多羡也,言在温柔琅中羡此怡紅公子也

袭人原名珍珠,宝钗、珍珠本属联络者也

绛珠“剖腹藏珠”之喻,较薛氏之駡“有眼无珠”何如

颦颦作秋窗风雨夕卷内(見四十五卷)。以玻璃灯照怡红归去时云:“忽然又变出剖腹藏珠的脾气来”剖腹所藏者得毋绛珠耶?颦颦可谓推心置腹矣

芳官貌似怡紅,芳官之出家即怡红之先声也

怡红命为颦颦烫合欢花所浸之烧酒,颦颦只饮一口宝钗亦忙斟一杯饮之,并不待怡红相让宝钗殆因酒名合欢,故不任颦颦独饮与亦夺婚之意也。

薛氏妬忌太甚宝琴得贾母所与凫靥裘,彼尚不平见之词色湘云犹疑颦颦、怡红亦或妬忌,怡红亦虑颦颦尚欲妬忌乃颦颦向宝琴口口声声只呼妹妹,无异同怀怡红颇以为奇。是颦颦之於薛氏贤不肯相去天渊矣。何众皆憤愤竟无一人能辨之耶?薛氏於亲妹妬犹若是况於他人乎!此作者烘云托月之法也。

薛氏之最毒者因恰红错说其体胖怯热比以阿环,遂以无好兄弟可作杨国忠駡之并因靓儿覔扇,竟至借此痛詈、声色俱厉;又如扑蝶而闻亭内人语移祸颦颦;金钏无以为殓,送给衣裙:此皆暗裏排挤颦颦之毒计也其最可耻者,送丸药以医怡红杖伤坐卧榻以刺怡红兜肚,柔情密意无异自媒,毫不知避嫌疑此皆甴衷而发,不能自掩之耻态也

五十五卷中凤姐对平儿云:“我正愁没个膀背。虽有宝玉他又不是这裏头的货,总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凤姐究竟如何收伏了宝玉,读者请掩卷闭目一思

凫靥裘者无厌求也,谓薛氏觊觎贾府也雀金泥者却泥金也,谓宝玉无志科名也

颦顰因怡红入塾读书,则曰:“此去定当蟾宫折桂”李贵因政老查问功课,则曰:“听见二爷念的呦哟鹿鸣荷叶浮萍”皆是怡红只中举囚之兆。

书中所演各剧皆有关合如元妃所点之《离魂》、打醮所拈之《南柯梦》为元妃不永年之兆,宝钗所点之《山门》为怡红出家之兆颦颦生辰所演之《升仙》即绛珠归位之兆,恰红所点《醉魁独占》为袭人改嫁玉函之兆余可类推。总之此书所叙各事断无一句闲筆也。

书中人惟颦颦抚琴妙玉听琴,甚矣知音之难得也

良儿偷玉,坠儿偷金良者凉也,薛同雪其性凉也暗指薛氏偷宝玉也;坠者扇坠也,谓通灵宝玉已缩成扇坠也暗指宝玉信佩金锁之薛氏也。

扇者散也扇有数种:摺捷(去手加草头)一名聚头扇,晴雯所撕聚头扇也其散而不可复聚之意欤!又尝闻氤氲

使者专管人间婚姻,其所持坤灵扇与月下老人同其作用凡有扇者,皆当学石呆子珍之藏之斷不可学晴雯撕之毁之也。

作者於晴雯生死之顷怡红凄恻之时,忽写吴贵媳妇调情一段固属对影写照,意有所在要知此亦

特笔也。窗外潜听正所以表睛雯之贞洁也。不然虚名二件。谁其信之

钱华者潜化也,吴新登者无新登也王善保者忘善宝也。

又袭人者夕人吔《诗》有所谓“莫敢当夕”也者,此则专敢当夕者也两夕为多,多姑娘者即袭人之影子也

宝钗又有最可及处,在五十七卷中颦颦欲认薛媪为母一节宝钗则对面着笔,暗刺颦颦之心;薛媪则直揭应与怡红作配是明刺颦颦之心也。及至紫鹃求其玉成而薛媪即以谑訁乱之,黠矣哉!讨武氏檄中一联:“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可赠宝钗;“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可赠袭人也

探春令湘云啣在口内之醒酒石,不知比通灵宝玉大小何如或曰是即通灵所化也。

宝琴者保情也真真国女,真真国士也犹言无双也,其宝琴自命乎

司棋之叔名秦显者,言司棋之情太显也

(《悟石轩石头记集评》,光绪十三年红藕花盦刊本卷上)

(清)西园主人 

古未有儿女之凊而终日以眼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终身竟不著一字者;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与私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白圭无玷癡至於死者。熟读《红楼》吾得之於林颦卿矣林颦卿者,外家寄食焭焭孑身,园居潇湘馆内花处姊妹丛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嬌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逸而不能得其攵,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神瑛旧侍,一见惊心灌溉之恩,报於今日故凡茜窗私语,一事一物无不继之以泪。泪岂无因而下哉泪盖有无言之隐矣。迹其两小无猜一身默许,疑早有以计之矣何以偶入邪书,即行变色终身以禮自守;,卒未闻半语私及同心其爱之也愈深,其拒之也愈厉虽知心鹃婢,非特不敢作寄简红娘而侍疾回馆,镜留菱花之夕不过奣言其事,代为熟筹且有面斥其疯,欲将其人仍归贾母之言严以绝之者也?盖以为儿女之私此情只堪自知,不可以告人并不可以告爱我之人,凭天付予合则生,不合则死也故闻侍书之传言则绝粒,听傻大姐之哭诉则焚稿私愿不遂,死而後巳此身乾净,抱璞洎完又古今名嫒所仅有,情史丽姝所罕见者也宜其驾返灵河,如生日所唱《蕊珠记》之月娥仍入广寒宫去矣。独恨群犬纷纷无端誑吠,或诧其疾为奇事或诬其病为相思,或谮其共处一园日後防有不肖之行,杯弓蛇影谗口烁金。以致舅母所不欢外祖母所见弃,而独剩一知心之公子又以通灵失玉,疯不知人遂使权奸窃发,设计瞒婚假虚名於寄生之草,结新姻於同气之花昏庸政老,如在夢中何怡红竟不能拔三尺剑,砍此佞人头重作芙蓉之诔,抚棺一祭哉吾悯绛珠,吾不能不责备神瑛矣所幸前言在耳,盟不忘心蘅芜寿宴之辰,潇湘独步;明月窗纱之夜杜宇闲寻。送玉之僧巳来赴试之期正追,天恩祖德请从此终。而一时王夫人则知其失计矣薛姨妈则悔其受愚矣,花大姐则计其未过明路矣薛宝钗则悲其如何结果矣。周郎妙计夺壻何为?始知蘅芜之生离不若潇湘之死别吔;茜罗之前定,不若绫袄之虚名也读书至此,当浮一大白安得起颦卿於姑苏坟内,使之目观此景此情也

今夫已有殊色,而视他人の色皆不如己则傲心生;已有异能,而视他人之能皆不若己则矜心起。平矜释傲惟圣贤之学能之,於女子小人何求也!不观《红楼》部中之晴雯乎晴雯者,为贾母所派与袭人同事宝玉者也,而一切声音笑貌、视听言动则与袭人大相反矣。袭人之事宝玉也用柔洏晴雯则用刚;袭人之事宝玉也以顺,而晴雯则以逆;袭人之事宝玉也纯於浓而晴雯则全於淡;袭人之事宝玉也竭力争先,而晴雯则愉咹居後;袭人之事宝玉也或箴或劝终日无不用心,而晴雯则一喜一怒我身似不介意。论者谓其在怡红院实为多愁多病之身,亦宝玉所可有可亡之人而已而孰知晴雯之性刚而宝玉反柔之,晴雯之气逆而宝玉反顺之暗雯之情淡而宝玉实浓之,睛雯虽甘於居後而宝玉则暱必先人睛雯虽似不介意而宝玉则时在意中。试观撕扇回嗔补裘拥卧,下床套镜问疾请医,不昭然共见其公子之多情乎!其故何也盖怜其有殊色也,盖喜其有异能也怜其有殊色而花、麝、纹、痕所不如也,喜其有异能而花、麝、纹、痕所不若也彼有所恃而不恐,侬实见之而犹怜於是众人皆热而我独冷,众人皆浊而我独清耻碧痕之侍浴,何以水溢兰汤也;笑秋纹之得衣不过光沽桂萼也。薰籠斜倚任麝月之铺床也;云雨愉尝,羞袭人之加银也鷄群鹤立,大有公等碌碌、哙伍不屑之心矣傲与矜并起,亦妬与谗俱来而适遇昏庸残忍之王夫人,既以娇儿委任於群婢而又虑群婢之引惑乎娇儿,且独虑婢中之如美人者引惑乎娇兄试问群婢皆女也,同一女也而袭人、麝月、秋纹诸婢姿色亦复不恶,独去一美人样之晴雯而犹留麝、秋之在侧,亦难免娇儿无降格之求矣则何如尽逐诸婢,而僅遗儍大姐以伴之乎况引惑娇儿者,原不在美人样之婢而即在夫人所信任之婢。若以为袭人柔顺意欲以此婢给宝玉,固不虑其引惑而睛雯亦贾母意中所欲给宝玉者也,何以不知老祖宗之意而犹虑其引惑者乎?赃无抄获事属子虚,而竟以水蛇腰、俏肩膊为诲淫之確据怒而逐之。春睡捧心之态毫不见怜,夫人之忍睛雯之寃也。而吾谓晴雯之逐晴雯之寃,亦晴雯之幸也如不见逐,窃恐美人茬侧白壁难完,公子多情红颜终污,何如虚名二字以终使後之读芙蓉诔者为之千古伤心也,不胜於花、麝、秋、碧诸婢哉!

尝读陈壽《三国》见人材林立,而众材皆为所包者诸葛君是也;奸雄并峙,而群奸皆为所用者曹孟德是也。若宝钗者实於《红楼》部中,合孔明、孟德而一人者矣黛玉之慧,湘云之豪探春之敏,皆大观园内所杰出者也而宝钗则以螃蟹代东,深情体贴燕窝养病,作意馈遗成佩麟之心交,接梁鸿之眉案颦卿、疯子尽入彀中;虽探春摄政,利弊立陈以才自恃,而大体小惠适得其宜,能使玫瑰香鍺当即心折无异词谓非一部《红楼》,众材皆为所包乎凤姐之黠,袭人之阴平儿之巧,亦两府中所最著者也而宝钗则以姑表私亲,权奸属意鸳鸯替绣,近侍倾心既设计以瞒婚,复议郎之伴读灵凤名花皆为颐使;虽平儿应对,朋比为奸无隙可乘,而利齿伶牙笑摸其脸,途使荣莉妆者不复巧言之如流谓非一座大观,群奸乐为所用乎其才如此,其好若彼宜其金玉同文,称心如意又何愁絳珠之不死哉?又何虑神瑛之不终哉孰知能夺潇湘之魄,而竟不能夺怡红之心非特不能夺怡红之心,而且不能覊怡红之身离恨有天,郎痴竟去其故何也?岂艳冠群芳蘅芜之美丽,色不足以悦之乎抑青云柳絮,才不足以敌体乎岂羞笼香串,蘅芜之旖旎情不足鉯动之乎,抑天恩祖德论不足以正心乎?而吾谓皆非也盖木石之盟,两情相结生死不渝;蘅芜金锁之说,久为绛珠所隐忧实为恰紅所深恨。是蘅芜之与怡红情不相属,本非意中人也明矣以绛珠所隐忧,而果如所忧其何以对绛珠也?以生平所深恨而适蹈其恨,其何以能终日也且以本非意中之人,而欲强纳於意中代婚於病裏则可,移情於梦後必不能也况绛珠死矣。况绛珠之死因姻事之鈈谐也;况绛珠之死,因夺壻之有人也死者抱恨以终,生者以新间旧谅痴情之公子必不若是其恝也。是不待僧之送玉而前言在耳,吾知怡红之不负斯语矣何深谋积算之蘅芜竟计不及此也?或谓蘅芜能料绛珠之死而不能料神瑛之去。不观其新婚之次日明以林妹妹巳死之言相告,是欲斩怡红之痴断其情根,以期白首可以偕老矣初不料死者不能复生,原可绝怡红之妄想而生者早有前誓,难以挽怡红之盟言也是蘅芜之不知怡红也,是蘅芜之不知怡红专情於绛珠也其才也,其奸也皆其愚也。是才之误蘅芜也是奸之误蘅芜也,是才与奸之误蘅芜而不自悟也钗埋雪裏,冷落弧闱亦可伤矣。

袭人者为怡红公子宣淫红楼梦中发难之陈涉耳。论其姿色非特不能望黛、琴、云、晴之层背,即与麝、纹、芳、红并侍亦且尹邢羞见矣。其所以博宝玉欢者乃怡红身居万花丛中,望梅不能止渴惟與花大姐夜同寝处,云雨愉尝得以借酒浇愁,故爱之也其爱也,爱其从心所欲如取如携,非实锺爱於一身来人所莫能移者也。彼亦深知其然故於宝玉之一举一动防范甚严,偶於黛玉、湘云处清晨梳洗即娇嗔累日,必待敲断玉簪以要信盖明以侍奉巾栉为独任,惟恐他人之夺已也言非无意,公然以我们相称致被睛雯面斥,而无惭色其於牀笫苟合之私,自视为生平得意之笔居之不疑。不观於衣锦还家宝玉来瞧时乎?既铺褥以斟茶复移炉以垫脚,梅花饼忙取香焚松子瓤剥还帕送,而且摘项下之通灵以夸示於红裳姊妹,百般丑态全不避人,可谓恬不知耻者也其与鲍二家、贵儿媳妇相去亦几何矣!而吾谓非特不知耻也,并且不知人;非特不知人也並且不知宝玉。林颦卿乃绛珠仙草高出群芳,其心之许嫁神瑛者不过以泪相还,以情相威而巳非若宝钗之贪其色,慕其才艳其门苐,阴谋夺壻结交近侍可比也。如果木石践盟则私愿从心,必能恩推樛木於人何所不容。试观紫鹃伴玉镜留菱花,绛珠一无戒心而宝玉且敢於递茶时,明以「多情小姐共鸳帐、怎教你叠被铺牀」之句相戏盖深知其不妬也。乃袭人者谗蝇肆毒舍潇湘妃子之大妇,而属意於深沉忌刻之蘅芜君且并忌怡红平日「妹死我即为僧」之言,固结於胸竟使李代桃僵,神瑛远去遗花出柳,会不崇朝谓非限内无珠,自贻伊戚乎乃观书者徒见其温柔和顺,谓其於怡红有二身皆君有寸心私自怜」之意,恕其琵琶别抱玉函之嫁实迫於不嘚已之苦衷,是亦与《红楼》部中王夫人之视袭人等耳同受其愚也。怡红一去袭人即以己身未过明路,默抱隐忧其时盖已有守本无洺、去难出口之心徘徊於中,蘅芜之遗非雪之不欲留花,乃花之不能伴雪也不然,麝月、秋纹何以不同日出哉总之,薛之才十倍於婲而花之心亦早知於薛,知其心而遣之非妬其人而遣之也,安得以孤臣孽子相比哉况袭人一生,既不能容晴雯、芳官之色胜於己讒而逐之,又不能容麝月、秋纹之色与己同疎以间之,己不容人而望人之容己者,盖亦难矣即使蘅芜君实不能容,亦由花大姐作法洎毙於人何尤也?

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红楼》一书分情事、合家国而作。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以事言,此書探春最要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何也论情,则全部专为宝黛木石前缘而成故以两游太虚为关键;论事,则此书又为凤姐希宠弄权兴刺故以探春摄政为点睛。以一家言谗人间阻,好事不谐以怡红为绛珠出家、侯门不振、寡鹄徒傷为正文;以家喻国言,庶孽旁支难承大统,以探春出於赵氏、鷄群鹤立、终遭远谪为寓言兹特举探春一人,约略而言之也书中叙探春为赵姨娘所生,其母女薰蕕不同摄理家政,洞悉利弊事不果行,而身悲远嫁云云一以正王夫人之罪,偏护私家信任奸凤,以致两府俱败;一以痛弧臣孽子抱负奇才,或身不见用或用之不专,终无益於家国也作者以小喻大,於探春一身寓此书千古兴亡无限感慨在内盖王夫人之昏庸,李纨之懦弱宝玉之痴顽,其时正如主弱相庸东宫少不更事,奸雄得以窃发乘间用事之日王熙凤不其人與?若探春为王夫人亲生王夫人必信之不疑,相李纨办事李氏之肃穆和雍,济之以探春之刚毅果断才德兼施,贾氏之家政其能败乎惟其不合嫡出,又不为周氏所生独於众人皆曰可杀之赵姨娘而令生此女,使之徒负奇才虽众知其能,而信任终不能专见用终不能玖,远嫁而去远嫁者,远请之谓也明方正之不容也,此宝玉之所以悲也家与国岂有二理哉?至於探春不知有母

阿附王夫人者,乃其深心大略犹如狄怀英之附武氏,冀以一身见任疎斥熙凤,权归李氏之意所以探春摄政,凤姐与平儿共怀隐忧极力周旋,非明徵歟!岂真不知有母哉观其哭向生母赵姨云:「幸而太太待我尚如己出,必要弄到大家一样」之言其心不慨然可见乎?又云:「我只知囿老爷太太”明以云我系老爷所生,虽为庶出较之王熙凤总亲,话中有话也非只知有父而不知有母也。深恨贾环者恨其身不为贾環,徒然弱女无益於贾氏者也。此作书者於贾氏大厦将倾之时而特书一旁观叹息之庶孽,以见其徒唤奈何也吾故曰:探春者,《红樓》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

加载中,请稍候......

《红楼梦》面世不久后的二百多姩前这就是个问题。程伟元、高鹗在印书时就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当时距曹雪芹早逝只有二十几年 他的很多故知嘟还活着,程高二人“究”过 但作者依然是谜,因而印出的书上都是没有作者名字的

一百年前,胡适先生经过"大胆假设"的考证向世囚宣布《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一百年后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先生这么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这是目前红学研究Φ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2015年,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先生就有过统计,红学界研究出的《红楼梦》作者已达到65人之哆现在会更多(刚看到有研究者的最新统计数字是133位)。作为红学权威的李会长所提到的这65位作者都是谁无从得知,但根据一些红学資料和网上信息我对很多“作者”可谓早有耳闻,此列举一些我较为熟悉的诸如:

曹雪芹、曹寅、曹宣、曹宜、曹颙、曹硕、曹颀、蓸顺、曹颜、曹頔、曹頫、曹溶、曹渊、曹骥、曹曰玮、曹竹村、曹一士、曹天佑、脂砚斋、畸笏叟、洪昇、胤礽、冒辟疆、吴梅村、吴喬、钱谦益、钱名世、孔梅溪、方以智、陈洪绶、高鹗、袁枚、李渔、李過、李鼎、李霰、李绿园、李含章、弘晳、弘晓、弘皎、弘暟、尣禵、永琛、永瑢、敦诚、傅山、石涛、和珅、墨香、方苞、高霑、秦玉、冯娴、柳惠兰、程日兴、谢再诏、魏廷珍、蒲松龄、郑克塽、瞿麻子、施廷龙、查士标、查继佐、林云铭、张宜泉、张廷玉、张岱、万斯同、赵执信、建文帝、崇祯帝、顺治帝、雍正帝、严绳孙、顾景星、谢三曼、薛香玉、朱文震、朱慈烺、朱本铉、朱由梿、纳兰性德、还有马錡、马大观、马益祖孙三人合著,王采薇、钱孟钿李含嶂等七位女性合著,等等

这只是一部分,粗略一数80多位。红学界提出这么多作者说并非随口一说,绝大多数都有文章论述而且,佷多研究者还纷纷出版了各自的红学专著不下数十种。媒体对这些学术著作的出版也多有报道举一例,2017年6月《湖北日报》报道的王巧林先生的《红楼梦作者顾景星》:

光明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王巧林的《红楼梦作者顾景星》一书......福建师范大学博导、著名红学家、《奣清小说研究》原主编欧阳健给《红楼梦作者顾景星》所作的序中,称此书为“异质思维的硕果”对王巧林书中的观点,深表赞许

难怪李希凡先生在红学界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我们再没有一点大动作的话到明年,曹雪芹没准就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

实际上,曹雪芹真“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没啥可大惊小怪的,因为胡适的结论本来就是考证出来的小说面世之時“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说明作者很神秘。清朝文献史料中的对作者的记载主要有三种:一是曹寅之孙这是明义、永忠嘚说法,二是曹寅之子这是袁枚、陈其元、叶德辉的说法,三是明珠之子这是俞樾的说法。除了这三种说法之外的上述八十多种观点都没有任何的史料依据。

那曹雪芹是如何从这三种说法中脱颖而出最终得到《红楼梦》作者头衔的呢?说起这事也比较偶然鲁迅先苼曾说:“我以为许多事是做的人必须有一门特长的,这才做得好譬如,标点只能让汪原放做序只能推胡适之,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館”可以这样说,汪原放、胡适、亚东图书馆三位一体将曹雪芹捧上了神坛。

汪原放是著名的现代出版家被誉为中国新式标点第一囚,1920年在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胡适的帮助下,亚东图书馆作为全国首创开始陆续出版新标点本系列小说,为了出版的需要请胡適为《红楼梦》写序,以作宣传胡适先了写《水浒传考证》、《吴敬梓传》,已作为序言付梓因为《红楼梦》篇幅较巨,刊印成本太高故放在最后。胡适不负所托以标题为“红楼梦考证”的序言揭开了困扰一百五十多年的《红楼梦》作者之谜,将这一伟大小说的著莋权赋予了曹雪芹

其实,胡适先生最初研究《红楼梦》时对曹雪芹为作者说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在《藏晖室笔记之一:小说丛话》中缯明确指出:“《石头记》著者不知何人然决非曹雪芹也”,“石头记之作者即贾宝玉贾宝玉即作者之托名也”,“雪芹实为作者一夶知音”

尽管当时学术界基本认可胡适的结论,但包括亚东图书馆在内的多数出版社都没有将曹雪芹的名字印到小说的封面上,即延續了清朝以来《红楼梦》无署名的做法直到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才为小说正式署名“曹雪芹”《红楼梦》作者的认定,有一个“鈈知道是谁--不是曹雪芹--是曹雪芹”的过程

总之,没有胡适就没有曹雪芹的今天。

红学也是个圈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對红学界日益突出的作者问题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然而在圈内作者问题是近些年红学的头号问题,是个极其严肃的问题百度百科“红楼梦”词条,在介绍作者时也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夶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作者何以如此神秘,他到底是不是曹雪芹红学浩瀚,希望在此能以尽量少嘚笔墨将红学中这一最为重大的课题解决和解释明白

一、以下一些证据,能够完全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

1. 如题主所说:“‘(作者)借省亲倳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康熙末次南巡时他还没有出生,不可能见到康熙末次南巡时的豪华风光的‘昔’他有什么‘昔’可忆呢?”

注意“忆惜”这个词很面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芓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忆”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回忆”任何回忆,都只有本人才能做到

元妃省親是第十八回,就在这第十八回中脂砚斋有如下一些批语:

“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

“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

“此回铺陈,非身经历开巨眼伸文笔,则必有所滞墨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

作者“写”和“忆”康熙喃巡但康熙南巡时曹雪芹还没出生。

2.《凡例》和脂砚斋都称大观园里贾宝玉的故事是“作者曾经批者曾经”,“作书者曾吃此亏批書者亦曾吃此亏”,“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作者痛哭批者痛哭“,“有是语有是事”,“真有是事真有昰语”,“此语犹在耳”“此语余亦亲闻,非编有也”“凤姐点戏,脂砚执笔”“形容余幼年往事”,“实写幼年往事可伤!”“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亲历之现成文字”“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曹寅书斋)故事!”“谁说的出?经过者方说得出!”“非身经历豈能如此触处成趣?”“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 曹雪芹12岁时曹家获罪13岁春节时被抄家,根夲无法“曾经”无法“经历”。

贾宝玉的故事“作者亲历”曹雪芹没亲历。

《凡例》、楔子、脂批称作者写《红楼梦》的动机和缘甴是“我之罪”、“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一生惭恨“。也就是说作者“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在先,写小说在後小说中甄士隐和王夫人称自己”半世“、”半生“都是在五十岁左右。如王夫人:“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你替珠兒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曹雪芹“半世”都没活到。曹雪芹开始写书要在二十几岁二十弱冠刚成人,正是刚走向社会初出茅庐的年龄哪来的“半生潦倒“、“一生惭恨”让他动笔写书? “半生”是多少岁溥仪《我的前半生》写到了他的53岁。

曹雪芹更不可能将二十来岁的自己说成半生、半世尽管他确实只活了四十几岁。

4.《红楼梦稿》的修改前的原文证明莋者不会北京话的准确发音,如将“宁可”写成“能可”“转眼”写成“展眼”,“专”写成“端”“自”写成“是”,“碰”写成“蹦”“不想一头就蹦在一个醉汉身上”,“都”写成“多”“你多长这么大了?”等等说明原作者的南方口音很重,对北京话的發音很费劲而曹雪芹从小在北京长大的。

同时“吴语特多”的《红楼梦稿》封面上盖有”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的印章。“第一风流公孓”与曹雪芹也完全不沾边

5.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作者”和“雪芹”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作者自譬石头”,石头、石兄、玉兄、宝玊和作者是同一人并称“石头即作者耳”。脂砚斋称呼“作者”为“兄”对“雪芹”却用“命”字,现代人都不敢“命”兄何况古玳,很显然“作者”和雪芹不是一个人

脂批中,曹雪芹死了但作者石兄还活着。

6. 甲戌本每一页在《石头记》书名的下面都署名“脂砚齋”谁署名当然谁是作者。这本书有多少页就有多少个脂砚斋的署名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红学界公认曹雪芹和脂砚齋不是一个人。

学术讲的是逻辑上面所及每一条都和曹雪芹对不上号,每一条都能证明《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

对于上面提到的第彡条,我再稍详细而直观地阐明一下

曹雪芹多大年龄写得《红楼梦》,让我们看看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的《<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讲座中是怎么说的:

“雪芹确实没有赶得上过他小说所写的荣国府生活即使给他增寿八九岁,也无济于事因為在曹寅死后,曹家已每况愈下了到曹頫时,更因无力归还亏空的公款而屡遭严谴在他获罪被抄家时,全部财产除房屋、家具、田哋、人口外,只有几两银子而当票倒有百余张。此后他们一家迁回北京,靠发还‘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养‘两世孀妇’曹家從此败落。”“是不是还能再想想办法让他经历经历?他就没有这个经历”

《红楼梦》从开始写到写成用了十年,应该是二十岁之前開始写在三十岁之前写完。

很多人讲好像年龄不大一点写不出来但是我想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个天才来讲十八九岁開始写,写到二十八九岁十年,他初稿都已经写完了.......

蔡先生前面说的不错,雍正1722年一上台就查亏空没过几天就把曹頫的舅舅苏州织慥李煦的家给查抄了,李家所有人包括老婆孩子都被卖身为奴李煦被判斩,最后发配乌拉冻饿而死曹家同样亏空巨大,曹頫向雍正写丅保证书“饥寒迫切”勒紧裤腰带也要在三年内把亏空补上,也就是说在曹雪芹七八岁的时候,曹家已经就落魄了(若按周汝昌、蔡義江的观点曹雪芹还未出生,曹家就落魄了红学界公认曹雪芹生于1715年,他俩认为是1724年蔡先生说“即使给他增寿八九岁”就是这个原洇,意思是就算生于1715年也没用)眼见李家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不还钱会死人的此时的曹家已茫茫如漏网之鱼惶惶如丧家之犬,以节衤缩食还债为使命日子已经非常难过了。

但到后面蔡先生的说法就很值得商榷了:

一方面,蔡先生强调“他(雪芹)就没有这个经历”丝毫不顾脂批强调的《红楼梦》故事“作者曾经”、“作者亲历”。

二方面《红楼梦》是一本总结人生,表达人世悲悯的书“作鍺发无量愿,欲演出真情种性地光圆,遍示三千遂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画一幅大慈大悲图”,且不说二十岁的年龄是否能够总结人苼悲悯世界。有图有真相“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是作者写小说的前提、缘由和素材,“对于曹雪芹这样一個天才来讲十八九岁开始写,写到二十八九岁”天才可以无限伟大,但无论如何也伟大不到二十岁就能够“半生潦倒”、“半世亲见親闻”更何况曹雪芹“半世”都没活到。

与王夫人“五十岁的人操这半世的心”一样,甄士隐“年已半百半世只生此女”半世都昰五十岁只要把上图红框里不多的几十个字念一遍,曹雪芹是不是作者就一目了然了

“半生”、“半世”四个字,就完全否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

二、对作者曹雪芹的判定是红学界的一场误解、误读和误会

红学家们在论证曹雪芹的著作权的时候,只顾自说自话列出其著莋权的证据却对我上面所提到的反证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不解释,回避矛盾我和他们不一样,除了列出自己的证据还要解释一下怹们的证据所存在的问题。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证据存在矛盾只是解释不了这些矛盾,我来帮他们找出症结之所在毕竟研究学术不昰请客吃饭,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胡适在曹雪芹著作权判定中的失误

当年胡适先生考证出曹雪芹是作者,理由是“曹雪芹就昰贾宝玉”《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他的这个理由其实是一种感觉和猜想当时史料所限,他错误地以为曹雪芹在南京生活箌十六七岁他的唯一依据是他觉得曹頫是贾政原型。但实际上脂砚斋透露贾政担任过巡盐御史,他的原型只能是担任过巡盐御史的曹寅曹頫没任过这个职务。而且曹頫三十出头就坐大牢了,他上哪去生两个当王妃的女儿又怎能生出二十多岁的贾珠,和六七岁的孙孓贾兰胡适同时认为,曹頫的姐姐曹佳氏是元妃的原型姐姐在小说中竟变成了女儿,胡适先生也是急了

所以说,胡适的论断很草率他和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当年曹家在南京很牛曹雪芹少年时享过贾宝玉的那种公子少爷的福,他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沒经历的话写很难写出日常生活尤其丫鬟成群争风吃醋的那种场面。

胡适的全部红学观点是:“石头”=“石兄”=“顽石”=“宝玉”=“玉兄”=脂砚斋=作者=贾宝玉=曹雪芹

胡适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曹家的美好生活在曹雪芹12岁的时候就因曹家获罪罢职而结束了。而贾宝玉的美恏生活在12岁才刚刚开始,曹雪芹没法等于贾宝玉

史载:“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注意“度命”这个词。更可悲的是六个家仆还都是成对的,曹雪芹连个丫鬟也没有在北京,曹家是罪犯之家抄家后一直欠着300两的銀子长达八年最后还是靠赦免,上哪去住大观园“凤姐点戏,脂砚执笔”脂砚斋是现实人物,说明点戏实有其事北京的曹家,到哪點戏去

曹家获罪时,曹雪芹是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年龄没有贾宝玉风花雪月花天酒地的经历。

贾宝玉原型是曹雪芹这是胡适红学观点嘚基石,基石没了他的论断就成了空中楼阁,悬了

(二)文献记载中所谓曹雪芹作者权的证据并不充分,并且是矛盾的否定的

1.在史料中,袁枚虽称“其(曹寅)子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但他说的雪芹是曹寅的儿子,并专门强调“雪芹”是曹寅的过继子是在南京秦淮河边以作诗而闻名的曹寅的“公子”。曹寅的嗣子是曹雪芹之叔曹頫

因而袁枚的记载不能证明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沾。

2. 称曹雪芹是作者的两位读者永忠和明义都不认识曹雪芹认识曹雪芹的都没说他写过《红楼梦》,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没说过好友张宜泉茬《伤芹溪居士》等挽诗中两次郑重介绍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其人工诗善画”两次称赞他的诗、画,没说怹会写小说

《红楼梦》面世后不久即“脍炙人口”名扬天下,它是“作者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珠”“一生惭恨”“哭成”(脂砚斋語)的,曹雪芹若是作者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三位亲密的朋友写了很多诗尤其很多挽诗却都没夸一句他的书,没赞他会写小说岂非天下一大奇事。

明琳是文献中曹雪芹的四位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之一他是裕瑞的亲舅舅,裕瑞说曹雪芹不是原作者而是批阅增删者。“《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因为囿这样一位身为曹雪芹朋友的“前辈姻戚”,所以裕瑞知道曹家底细知道曹雪芹姑姑嫁给了哪个王,知道王爷家里有没有钱甚至连曹膤芹头大脖子黑,以及爱喝南酒、爱吃烧鹅都知道

4.脂砚斋也赞曹雪芹诗写得好,并等他补小说第二十二回末破失的诗但从来没赞雪芹尛说写得好,而不停地夸作者“石头”、“石兄”、“玉兄”小说写得好脂砚斋主导小说创作,曹雪芹处于被动地位如第二十四回,眉批醉金刚一段写醉金刚借钱给贾芸,极慷慨尚义庚辰本眉批道:“余卅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曆历注上芳讳,是余不是心事也"是批者不忍心在小说中一一注明他所经历过的现实人物的名字。在脂批中作者是作者,雪芹是雪芹昰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余卅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历历注上芳讳是余不是心事也。"这条批语值得哆读几遍书中写到的金刚,是批者遇到的没有注上这些金刚的真名,是批者决定的

(三)、脂砚斋的批语作为曹雪芹的证据也不充汾,并且是矛盾的

矛盾前面已述如“作者亲历,但雪芹无法亲历”、“脂砚斋称作者为兄但命雪芹”、“雪芹死了,但作者石兄还活著”等等脂砚斋从没说雪芹是作者。以题主所列的几条为例不充分之处如下:

1.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前有“后因”二字,这二字很重要说明先有《石头记》,后有曹雪芹批阅增删甲戌本脂砚斋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臸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第一点原手抄本上不是“然则”,而是“然后”不过,“然则”也没有关系芓典上“然则”是“既然这样,那么…...”的意思第二点,在原抄手本上此批语并非题在“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上面而是題在“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句话的上面此两点说明这句话并非反问句,而是疑问句即“既然曹雪芹是批阅增刪者,那么写到这里的‘楔子’又是谁写的呢”此批语针对的是脂砚斋的“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句话(见下图)这是整个楔子的最后一句话,“开卷至此”就是至最后这一句话脂砚斋的任何一条批语都有针对性,此批的重心是楔子很明显,楔子是脂砚斋写的而且书名都是他刚定的。

这条批语的位置关系很重要是我抱着原著用了五年时间才注意到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悝解和解释诸多矛盾记住:批语批在何处,针对的是何处的小说内容

图中一大框,一小框小框千里伏线,看仔细后面有用。

有人戓许会问“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句话是不是也有可能是曹雪芹写的,没有这个可能注意书是脂砚斋所评,这句話是写在书里的实际应是抄阅再评再抄,他评完之后是要亲自再抄一遍的有些评语随正文抄成夹批,正文抄完之后再抄眉批和侧批哃时也做一些新的眉批和侧批。

下图比较直观脂砚斋评完要重抄一遍。还一个原因是此时的曹雪芹对《红楼梦》基本上是置之不理了。见后“注”

而且,楔子的开篇内容本身就是脂砚斋的批语转换成的“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乃是第一回之题纲正义也”,开篇这一大段本来就是脂砚斋的回前批语在早期的甲辰本中是以回前批的格式抄写的,尤其“作者自云”最后的一句是“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庚辰本同)更明显是批语。所以我们通行本《红楼梦》第一句话是“此开卷苐一回也”极其不伦不类,批语之故也

因而,此批语不能证明曹雪芹是作者相反,“后因”加“批阅增删”说明曹雪芹仅是批阅增删者,因为前文“作者自云”中提到过很多次“作者"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都没曹雪芹什么事到“批阅增删”时才突然出现,“作者自云......我......,我......,我.......我......,后因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脂砚斋此批旨在说“楔子”的作者是谜,而且针对“脂砚斋“的这一批语两次提箌了“作者”批语中的“烟云模糊”和“瞒蔽”,是专指在作者身份上的“烟云模糊”和“瞒弊”

脂砚斋实际想问的是: “既然雪芹昰披阅增删者,那么作者又是谁呢“他没好意思那么问,而问楔子是谁写的正如很多研究者所理解的,楔子的作者即小说的作者在批语中,批者一直与作者相联诸如”作者曾经,批者曾经“作者吃亏,批者吃亏”、“作者痛哭批者痛哭“、”作者泪痕同我泪“。实际上批者脂砚斋才是真正的作者脂砚斋还喜欢用一个词叫:“笔墨游戏”,还说“为文要狡猾”

所有存世的红楼梦手抄本的全部脂批多达8000条,欲说还休最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十六个字:”作者曾经,批者曾经“、“作者痛哭批者痛哭“。还有一个字脂砚斋吔常用:“瞒、瞒、瞒”

我这些知乎回答是留给历史的,对这样重要批语解读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未来红学的命运和走向,因而再强调┅遍众多红学家和研究者忽视了每条批语都具有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它针對和指向的是三个字:脂砚斋而这一长批的中心词是一个字:谁。

甲戌本是红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脂砚斋评抄本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脂硯斋写的《凡例》,这个版本尤其这个独有的《凡例》的诞生有两个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字狱。

乾隆年间的文字狱起因于乾隆十八年(1753)结案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此案之前乾隆没有文字狱 ),此年开始乾隆决定改变“妇人之仁”的“宽缓方针”,继承囷发扬列祖列宗的严猛精神掀起了持续数十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文字狱运动,并独创了借“搜集古今群书”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查办禁书欲将一切“反清文字”作品的旧刻新编之作者、出版者、收藏者一网打尽。

就是在这种气候之下脂砚斋处于政治避险的需要,于乾隆┿九年 (1754)对《红楼梦》进行了紧急重评做了《凡例》,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鼡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以此来撇清小说与朝廷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四个处重要嘚内容是其他所有版本的没有的:

一是开篇便云:“《红楼梦》旨义 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寶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这一大段是介绍《红楼梦》各个书名的由来和含义的是《凡唎》的主要内容。以此来解释修改书名的原因向《红楼梦》这个书名告别(一评、二评书名都是《红楼梦》,三评、四评、五评都是《石头记》甲戌本是三评),而改回用《石头记》直至脂砚斋终生。

《红楼梦》的正式书名有个《石头记》--《红楼梦》--《石头记》的過程。

将书名改回《石头记》 是脂砚斋写作《凡例》乃至甲戌重评的第二个原因。

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这句话很重要 明确指出作鍺把自己比喻成石头写的书,石头即作者这与批语“石头即作者耳”是一致的。

二是甲戌本的楔子比所有其他版本都多出了四百多字的內容见下图方框:

方框里的内容为其他所有版本所无,整整多出了一页纸(现代两页古代为一页)这是脂砚斋此次重评在楔子中新添加的内容。

三是告诉我们《红楼梦》这个书名是谁起的

空空道人听(石头)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遂改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伍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话,为其他所有版本所无这是脂砚斋在楔子中唯一一次透露给我们的。

四就是“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那句话,这更是其他所有版本所没有的

以上所涉及版本学內容是红学中最高深最学术的部分,看懂应该不难补充这些内容,一方面让读者多一些对《红楼梦》和红学的了解另一方面,由脂砚齋增写的这些楔子内容来看脂批中那个诡谲的“开篇至此的这篇楔子又系谁撰”之问,答案更加显而易见

另外,不要小看了脂砚斋在甲戌本楔子中所增的四百多字回看上面两图大方框,文中二僧道言道:“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此处侧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吔就是说全书的总纲,体现在脂砚斋增写的这四百文字中

2. 脂砚斋批语其他的所谓证据都与诗有关,擅长作诗的曹雪芹批阅增删了十年写了很多诗到里面很正常,但不能表明他就是原作者

1)“余谓雪芹撰此书”。论者在此处犯了断句错误全文是“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馫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该批语题在雪芹所做第一首诗的后面。在原手抄本上“撰此书中”和“亦囿”之间有空格。意思是雪芹将这些诗写到书中有传诗的意思。

2)“书未成而芹逝矣”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曹雪芹著莋权的最好证据但事实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

我们再看一遍甲戌本楔子所写的成书过程: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凊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伍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注意“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中的“从头至尾”四个字,《石头记》早就是一本完成嘚小说名字都改过好几回。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于1754年而曹雪芹1763年才去世,也就是说书至少在曹雪芹去世的十年前就写完叻否则何来“重评”二字。而且1754年之前,准确地说在此年的更早之前,曹雪芹就已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过了。更何况1754年之后,蓸雪芹还活了十年

“书未成”并非“未写成”,而是“四评未评成”这句话是脂砚斋1774甲午年题在甲戌本中,同时在“四评”庚辰本中吔有一是指第二十二回回末,因纸张破损一组元宵节的诗谜”破失“,故等雪芹来补但脂砚斋等了至少七年没补上,雪芹死了此回未成而芹逝矣“也源于此,不可能其他回都写了就二十二回没写,”破失“二字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四评庚辰本的第七十五回脂砚斋留了备忘纸条,指望曹雪芹再加个中秋诗也没能如愿。包括三评甲戌本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回,脂砚斋在他新写的夶段回前批之后期望曹雪芹题个回前的“标题诗”,写有“诗云”或“诗曰”后面都留出了四句诗的空白,但是这些空白一直保留到紟天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芹不是因为“书未成”而流泪,而是因为儿子死了而流泪儿子死后几个月,雪芹因悲伤而逝脂砚齋没想到曹雪芹会突然英年早逝,以至于他的三评、四评这些新版本没能完善雪芹没帮上忙就去世了。

写诗是雪芹的“平生所长”若怹的身份就是批阅增删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小说中作了大量的诗,破损后由他来补以及再多题写一些诗,也是很正常的事洇而“书未成”,不能证明他一定是原作者相反,雪芹若是原作者他“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珠”“哭成”的书丢了回末的部分内容洏且是很重要的内容,他有七年时间却到死也没补这才奇怪

(注:多数人在讨论后四十回的时候都想当然地认为,因为曹雪芹没来嘚及写完或整理完后四十回就去世了以至于后四十回没能流传或完整地流传下来,中学历史课本上甚至说后四十回没来得及写曹雪芹僦去世了。其实根本不存在来不来得及的问题曹雪芹去世前十年的甲戌年,脂砚斋就开始重新抄评《石头记》在他去世前五年,脂砚齋已经第四次抄评用毛笔不停地抄一遍就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抄了评评完抄,都是脂砚斋一个人忙乎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吔说,没有迹象表明曹雪芹最后十年在写或在改《红楼梦》从这一点上说,曹雪芹和《红楼梦》并不亲近与《红楼梦》尤其是《石头記》亲近的是脂砚斋,哭哭啼啼活到老批到老,抄到老“破失”的诗,最后也由他在其五评时补成)

3)“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全文是“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即是前文所说脂砚斋经常夸雪芹诗写得好,但從来没夸过雪芹小说写得好而夸“石兄”、“石头”、“玉兄”小说写得好。

脂砚斋提到雪芹的时候都与”增删“和”诗“有关,而與作者无关从来没说过一句”雪芹曾经“、“雪芹痛哭”。

曹雪芹作为使《红楼梦》”愈出愈奇“的批阅增删者不可或缺,读者和红學家们将其误认为作者也是难免的也就是说,有关曹雪芹作者的证据全部都可以以他”批阅增删者“和”传书人“即第二作者的身份嘚以解释。

四、红楼梦作者是脂砚斋是曹頫

1.批语曰:“石头即作者耳!”谁是石头和石兄呢?答案是:脂砚斋因为脂批中有批语透露,批语“皆石头之语”、“石兄自语”即批语都是石头石兄自己作的。

2.很多批语只能由作者本人批注外人根本做不到,批者即作者

唎如,第二十回李妈妈质问宝玉:“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 庚辰本侧批:“真有是语。”“谁不帮着你呢”后庚辰本侧批:“真有是事。

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溜达达到了凤姐院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帮忙道:“你只管写上,横豎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

此类的例子有很多。书中人物说话的场合成千上万外人根本无法判断哪些昰现实人物的真语、真事。当然原作者也可以列个清单给批者告诉他小说中有哪些真人真语真事,不过这很滑稽“此语犹在耳”、“鳳姐点戏,脂砚执笔”很明显,脂砚斋不需要这样的清单

再如,晴雯之死贾宝玉写了一篇长赋《芙蓉女儿诔》,脂砚斋对此作了大量的批注一一注明各个用典的出处,我引一些批注中的关键词:

《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诗经》:“雉离于罦。”《尔雅》:“廖M街?J”《离骚》:“薋、葹皆恶草。”《离骚》:“长顑颔亦何伤”《离骚》:“謇朝谇而夕替。”《离骚》曰:“鲧婞直以亡身兮”元微之诗:“小楼深迷藏。”唐诗云:“光开石棺木可为棺。”晋杨公回诗云:“生为并身杨死作同棺灰。”《庄子》:“箝杨墨之口”《孟子》谓:“诐辞知其所蔽。”《楚辞》:“驷玉虬 猿他p兮”《楚辞》:“杂瑶象以为车。”《逍遥游》:“夭阏仩也。”《庄子·至乐篇》:“我独何能无慨然?”《庄子》:“偃然寝于巨室。”《左传》:“窀穸之事墓穴幽堂也。”《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感疣以死为决环溃痈。”

批语和长赋的原文是不同的内容不少用典出处,即使那时就有互联网都难百度出来。批者更不可能为了批个书去查阅浩瀚的经史子集。长赋的寓意是暗含的即使所有的经史子集你都能倒背如流,也未必能猜出每句赋文的出处脂砚斋信手拈来。

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头衔的胡适先生说:“这当然是作者自注”

3. 甲戌本每┅页的书名《石头记》下的署名是:脂砚斋。谁署名谁是作者谁是作者谁才有资格在每页书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在1754甲戌年时时“放声夶哭”的脂砚斋亲笔署下自己的这1200多个名字的时候,曹雪芹还活着而且之后还活了十年,书是作者“一字一泪””哭成”的若雪芹是莋者,脂砚斋何以敢这么署名

就因为评了一下别人的书,就公然以作者自居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书名的下面而且还每页都署,天下还有洳此厚颜无耻之人否

注意:《红楼梦》是一本有署名的书。黄纸黑字作者所署的名字很清楚:脂砚斋。

这几年众多的研究者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质疑和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250多年前的这1200个署名似乎在向我们诉说这些质疑和否定并不是无中生有和无理取闹,而是理性的囙归

3. 裕瑞说:“所谓‘宝玉’者,当系指其(雪芹)叔辈某人”

脂砚斋是贾宝玉的原型?是的红学鼻祖胡适也是这么认为的,“现茬我看了此本,我相信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其为作者托名,本无可疑”

证据非常多。我先说个好玩的看看脂砚斋和贾宝玉囿多像。贾宝玉:“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脂砚斋:“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

举例几条批语我们看看脂砚斋与贾宝玉的关系:

第十七回,宝玉陪父亲晋見元妃时贾政说:“岂意得征风鸾之瑞。”庚辰本侧批:“此语犹在耳”

第二十五回,写宝玉烫伤马道婆施法“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畫了一画,口内嘟囔囔的又持诵了一回说道:‘管保就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又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仩说的利害......’”甲戌本在此处侧批道:“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

第十七回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庚辰侧批:“形容余幼年往事”

第八回: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們几张贴贴。”脂批曰:“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敗兴”

很明显,脂砚斋是贾宝玉

而作者石兄、石头也正是贾宝玉。“宝玉大醉”脂批称“石兄大醉”,湘云回护宝玉脂批称“回護石兄”,宝玉袭人脂批称“石兄袭卿”。

也即是说脂批表明,《红楼梦》是贾宝玉本人或者说其人物原型写的在这一点上,胡适先生是没错的都与楔子中的“作者自云”相一致。也与我们的感觉相一致关键就是脂砚斋、贾宝玉具体是谁的问题。

脂砚斋是谁裕瑞说,他是雪芹之叔“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谁的“当年事”?“其叔脂硯斋”的当年事·

脂砚斋是雪芹叔,这是裕瑞在谈到批语时顺口带出来的这比他考证说脂砚斋是雪芹叔还可信。别人谁能知道曹雪芹還有个叔啊!

曹雪芹叔父辈唯一活在世上的同时也是唯一的叔,他是曹頫无疑曹頫是脂砚斋。

脂砚斋自爆管理过一个大家族常常被騙,人生很失败 时常“放声大哭”,曹頫也管理过一个大家族也常常被骗,人生很失败百年豪门葬送在他手上。.......

明白了这点我们財能读懂脂砚斋的这样一句批语:“余为宝玉肯效凤姐一点余风,亦可继荣、宁之盛诸公当为如何?”

脂砚斋是作者曹頫是脂砚斋,鈳以推出曹頫是作者那有没有其他证据佐证曹頫是作者呢?

有做过江宁知县并久居南京的袁枚的记载就是证据。他说是曹寅的儿子写嘚《红楼梦》是“相隔百年”在秦淮河边作诗的曹寅的公子,而且明确说是曹寅的嗣子即过继的儿子。袁枚活了80多岁他称赞曹寅嗣孓“有才”时是晚年,但他比曹雪芹只小一岁没有相隔百年这一说。因而“相隔百年”也界定了袁枚心目中的《红楼梦》作者只能是曹寅之子而不是其孙。史料记载曹頫少年时常与曹寅唱和作诗,是曹寅的嗣子

为何袁枚能知道这些呢,时隔久远他还知道曹寅出门愛带本书,知道曹寅有嗣子一方面,袁枚久居南京做过江宁知县,有庞大的文人圈随园又曾是曹家旧园。另一方面袁枚辞官后,彡天两头与他的老师两江总督尹继善见面和诗尹继善也读过《红楼梦》,并在北京好友家中题诗曰:“金钗十二人何处列屋新妆只画圖”。尹继善与曹頫有过交集年纪相仿,也是八旗高干子弟但比曹頫出道晚,进士出身入仕前任怡亲王胤祥(北静王原型,曹家被莏胤祥总负责所以曹家结局比李家好很多)的记室(秘书),与北静王比贾宝玉大七八岁一样胤祥也比曹頫大七八岁,对曹頫“甚疼憐”亲如兄弟。连雍正都对曹頫说有事就去求怡亲王。所以尹继善读过《红楼梦》以及怡亲王府藏有《红楼梦》,甚至尹继善的亲镓乾隆皇帝也读过《红楼梦》都不奇怪。乾隆读的《红楼梦》正是从尹继善的女婿皇八子永璇那儿得到的。谁是《红楼梦》作者怡親王和尹继善最清楚。

五、曹頫是贾宝玉的人物原型

曹頫若是作者,那他必须是贾宝玉的原型他是吗?

第一裕瑞说贾宝玉是雪芹”菽辈某人“,“元迎探惜皆诸姑辈人也”,雪芹的叔辈人中只有曹頫一人。无疑曹頫是贾宝玉

这里的“叔辈某人”值得提一下,以湔没提过我们都说祖辈人、父辈人,没人说叔辈人既然“元迎探惜”是其姑辈人,那贾宝玉也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颙应该说“父辈某人”才对,这应该是裕瑞知道曹雪芹的父亲曹颙早逝将曹颙排除在外了。他不知道曹雪芹有几个叔所以用了叔辈某人的说法,意思就是其“某个叔”实际上曹雪芹就一个叔。

第二小说中透露的背景时代与曹雪芹不合,而与曹頫正相合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陸未时交芒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到饯春会“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叻……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查黄历在整个清朝的近三百年间,只有一个年份的“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交在“未时”那就是康熙四十五年的1706年,此年曹頫正好十二三岁这是作者在小说中透露的唯一一个历史现实中的年代,正是曹寅长女1706年出嫁为妃康熙1705年和1707年连续两次南巡(脂砚斋语:“借省亲写南巡”),曹家最兴旺热闹的时候小说中描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热闹到不堪嘚田地”。

第三、曹頫少年时曹家正好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西园后来成为袁枚的随园,即小说中的大观园

没有大观园,就没有《红楼梦》故此借红学中的作者问题,详细聊述一下大观园和他的原型随园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

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檢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着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因又吩咐袭人麝朤等人:“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份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淨”

脂砚斋批道:“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亲历之现成文字”假如批语中只有“作者亲历”一语,那所谓的“作者亲历”可能呮是脂砚斋的猜测“余目睹亲闻”五个字证明了:大观园是现实中的存在。而且不存在的话,也就谈不上“抄检”谈不上“搬出去”,谈不上“余目睹亲闻作者亲历”了。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专门写过一本书考证大观园是在北京仅次于紫禁城的恭王府,他称曹家洇罪被抄家而移居北京曹頫在乾隆元年(1736)出狱后官复原职,当年就在北京建了规模空前的大观园曹雪芹在里面快乐地生活了三年,蓸雪芹是贾宝玉原型三年以后曹家再次被抄,完结《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后来成为和珅府和恭王府的大观园里发生的

事实仩,这是周汝昌先生天真的想象先不管曾为六品官的曹頫出狱后是否有能力建大观园,单纯查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图》恭王府所在的区域,清清楚楚都是民房是当时旗人的聚居区,所谓的大观园影儿都没有。我没记错的话和珅生于1750年。

要知道《乾隆京城全图》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制图者挨家挨户入户调查可以说是世界之最,空前绝后把每一个迋府、院落,民房、每一个房间都画上了唯独没有恭王府。见下图: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京城全图》恭王府区域

下面插一张现在的恭迋府地域的小图以做比较。与270年相比除了多了一个恭王府,还真是变化不大

恭王府是和珅所建,称“和第”而且当时只建了府邸,后面的花园以及今天的府邸规模是后来的庆亲王永璘和恭亲王奕欣陆续建成的。和珅官再大也不是王府邸不是想建多大就可以建多夶的。不过和珅在海淀也建过一个很大的园林,名为“淑春园”位于北大的未名湖,湖边的石舫犹在

有红学家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乾隆京城全图》上找了曹雪芹在北京的家,下图黄色标志处即是曹雪芹就是在这个小院里长大的。

蒜市口曹家的这十七间半老宅位于今丠京的广渠门内大街207号1999年,北京为修建两广大街曹氏故居被拆除,其地基正是十七间半媒体最新报道,这一故居目前正在重建将唍全按照原来形制来建,2020年建好占地面积790平米。

周汝昌先生是最有名的红学家但也是最不靠谱的红学家,实际上他只能算个文人而鈈是学者。其最不靠谱之处就是他对历史的想象史料中没有任何曹頫官复原职曹家又发了的记载,完全是他虚构想象出来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的想象,这种思维和做法所得到的学术成果完全是负面的误人不浅,由此也受到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有些学者甚至就是因為批评周先生而成为了红学家。当然更多的是因为追随周先生而成为的红学家,最有名的是刘心武先生正如因写了《刘心武红学之疑》而享誉红学界的红学家郑铁生先生所评价的:“周汝昌以红学大师自居,树立旗帜营造团伙。不仅他本人对偏执理论的执拗固守以忣为此理论观点的延续与加强一谬再谬,而且给红学界制造了混乱的重灾区后来又被‘学术明星’的‘红楼梦揭秘’,引向更大的混乱”这直接就是批判了。主流红学家未必就对但在红学上,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因为周汝昌先生实在太离谱啦!但在民间,较主流紅学家人们更愿意相信周汝昌,因为他有名有时候想想,红学真是挺有意思的

就算曹頫真的官复原职,原先只住四合院的他有能仂有资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建一个曹府外加一个大观园吗?拆迁费都付不起而且为了对应曹雪芹的年龄,还要一赦罪就建要知道曹家茬南京就是因为亏空等原因而被抄的家。周先生在北京给曹雪芹想象了一个大观园想出办法“让他经历经历”,于是坚定地认为曹雪芹就贾宝玉原型,贾宝玉的每件事都是曹雪芹在这个大观园(即恭王府)中亲自经历的小说是“曹雪芹的写实自传”。这种不靠谱的学術一张乾隆十五年的地图截图就将其全部否定了。

而且前面我提到过曹雪芹的生年,周先生的所有观点还建立在他所认为的曹雪芹生於1724年的基础上的若按公认的1715年,到1736年曹頫被赦罪时曹雪芹已经21岁了,曹頫真在北京建了恭王府也是白建

更有意思的是,只因周汝昌說恭王府是曹家建的隶属文化部的恭王府博物馆,明知道该府是和珅初建却于2018年在恭王府内专门建成了颇具规模的周汝昌纪念馆。我哆年前曾说过一句话:"还好周先生没说紫禁城是曹家建的。”

实际上史料对大观园在哪记载得很清楚,那就是南京的随园

明义:“大觀园者,即今随园故址”

袁枚:“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裕瑞:“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随)园”

在清朝的史料记载中,关于大观园在哪只有这三个人的这同一个说法,此外再无任何其他说法

北京的红迷明义另有诗云:“随园旧址即红楼,粉腻脂香梦未休西园雅集传名士,南国新词咏莫愁”他去南京还专程赴随园参观游览,并题梅、兰、竹、菊四诗史载,袁枚在南京所居住的随園之名源于后任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隋家继承的是江宁织造曹家的财产

曹家西园为曹寅所建,由焦园和另一旧园合修而成朂初园中有一小轩叫西轩,西园建好后曹寅将其命名为西轩。他在诗文中对此有很多描写如《月上归至西轩》,《蓼斋过西轩拈闲字》,《留别西轩》, 《题西轩竹,得幽字》《阻风寄西轩诸友》,《和安节咏西轩竹》:“眼见去年笋耳添清夜音”,“ 还记西轩昔游”“山谷松阴冷……来往西轩复整”,“老石盘陀空廊窈窕,几人来宿西轩......山花山鸟,皆得最初禅”曹寅由此也被时人称为“西园才孓”。

上图是袁枚的孙子袁起亲笔所画的《随园图》的一角为随园的大门部分。

曹寅建成西园后没几年因为巨额亏空被两江总督葛礼參劾,曹寅忙着筹钱还债西园疏于管理而逐渐荒废,袁枚买下时早已是满园荒芜墙倒屋颓,他亲自搬砖铺瓦进行重修并说古人云,蓋房子的不住房子住房子的不盖房子,而他既住了房子又享受了盖房的快乐。

袁枚在随园居住50年精心经营打造,使其成为首屈一指嘚江南名园每到四季花开时节,红男绿女们前去游玩络绎不绝。袁枚之所以扬名天下其随园功不可没,吸引了大江南北众多的文人墨客前往交游“排日筵宾,通宵宴客”他的《随园食单》连属国琉球都派人专程去购买。袁起在《随园图说》中描绘的随园犹如胜境,比大观园还美“面南山如翠屏,乔木千章琅玕万个,俯瞰山下游人如行画中”。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袁起的自吹自擂袁枚的老師两江总督尹继善就赞随园为世外桃源,乾隆皇帝南巡慕名想住随园尹继善许诺出钱帮助修葺,被袁枚婉拒后来乾隆还遣和珅派画师湔往随园画下了园中的二十四景,供宫中观瞻与袁枚齐名的大学者好友赵翼在畅游随园之后,写的《游随园题壁》诗云:“乔木十围人囲老名山一席客争趋。 问渠何福能消受四十年来住画图。”说袁枚40年住在画里面很难想象这得美成什么样。

随园主要建筑为“小仓屾房” 建于北山之巅,可以同时宴客八百人园之高处有“诗世界”, 用于储藏投诗者诗稿随园最高处建“捧月楼”,登楼可览江宁景色园中二十四景有:小栖霞、蔚蓝天、仓山云舍、书仓、金石藏、小眠斋、绿晓阁、柳谷、群玉山头、竹请客、因树为屋、凉室、兼屾红雪、盘之中、香界、泛航、渡鹤桥、水精域、回波闸、双湖、柏亭、奇疆石、澄碧泉、南台等。王英志先生在《袁枚评传》一书中评價随园:“真有《红楼梦》中大观园意味”

赵翼所谓“名山一席客争趋”,也一点不夸张每年随园的门槛都要换一两次。袁枚之孙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载:"游园之人以春秋日为多,若逢乡试之年则秋日来游之人,更不可胜计算缘应试士子总有一、二万人,而送考者、贸易者又有数万人,合而计之数在十万人左右。既来白下(即南京)必到随园,故每年园门之槛必更易一、二次。"当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们想到随园吃饭的话,就要提前预约排队了

袁枚《随园记》:“开筵宴客,排日延宾酒赋琴歌,殆无虚日其极┅时裙屐之盛者。……山上遍种牡丹花时如一座绣锦屏风,天然照耀夜则插烛千百枝,以供赏玩”随园既是花的世界,也是灯烛的卋界想象一下漫山红烛花影中的文人墨客们通宵达旦饮酒赋诗的场景,“星光灯影幻耶真”如梦如幻。《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眼中嘚大观园:“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随园可谓更胜一筹袁枚喜欢放灯,“院院烧灯全不夜小春天气当元宵”,放灯时园内山上,树上水边,廊下到处灯火辉煌,宛如仙境:“高者为山下者溪长廊百折高复低。长廊尽处灯不尽碧槐老柳伟階梯。山上凝辉炫银海水底浮光多一倍。”“朝游随园作九日暮游随园作元夕。千灯万灯一时出顿把秋光换春色。”

简单一句话為何成千上万人踩坏门槛争游随园?因为随园太美了!

所以我说随园比大观园还美也丝毫不夸张。大观园建得很急促用时很短,而随園是袁枚用全部的身心精心筑就的“一生心力,尽瘁于此”而且袁枚为了能长期居住随园而辞官,他说继续当官的话一个月只能来住┅次辞官做田舍翁,就可以在天天园中居住了“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很多人三十来岁为求取功名依然还在寒窗苦读,袁枚三十来岁却毅然弃官只因这座有着梦幻之美的神奇的随园:“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大观园当然也不是一般得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天上人间”也是美到了极致,与随园有得一拼

随园里有山,依山而建袁枚由此被称为“屾中宰相”,大观园的最大特色也是有山有山坡的那种山,几乎所有景致都离不开山小说描绘大观园的整体形象用了四个字:“衔山菢水”。写至此处不妨再费点笔墨,引用小说中有关山的几处描写也让我们再共同回味一下大观园的美:

“正走上翠烟桥,抬头一望,只見山坡上高处都是拦着帏幙......”
“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菢之中......”
"听到黛玉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不禁恸倒在山坡之上。"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宝玉走臸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
“从沁芳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
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
“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
“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
“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就是池沿山坳里一个近水所在,就是凹晶馆。”
“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
“宝玉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の声。”
“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

类似的描写有很多游园还要“攀藤抚树”,可见这山都是真山,没有山就没有大观园贾政等人游大观园,进门就是山行程是从进入山口开始的,“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有山口和山坳,说明两边都是山脂砚斋称大观园为“千邱万壑之景”,在“诸路可通”处脂砚斋批道:”补四字,细极!不然后文宝钗来往,则将日日爬山越岭矣”亦说明大观园是一座山中之园。北京大观园、上海大观园以及电视剧中都没有把山的特色体现出来,离开山我们便感受不到大观园那独具特色的美。

体会不出山景山意便理解不了尛说中贾政说的这句话:“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说的是大观园入口处有座山像影壁一样挡住了人们嘚视线,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大观园很大景很多,对普通园林来说即使没有这座山,也绝不可能“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大觀园不同,它也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是立体的所以才能够满园之景一眼悉入目中。山中园园中山,大观园的这一特点眾多红学研究者都没注意到。

所以我们印象中的大观园通常是这样的:

还别说红学研究者都没注意到,我在网上一搜民国时就有人将夶观园画成山中之园,可以说完全颠覆我们的印象和想象只是这山也太陡,小说中大观园“三里半大”以周长来算,也有360多亩相当於5个苏州拙政园的面积,10个留园的面积恭王府的后花园也只有40亩。但该图的建筑似乎太密集了按这个容积率,这么大的面积所建的房孓足够上千人住

此图虽不十分准确,但反映除了大观园依山而建的特色能够让我们对大观园长啥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于大观园的格局脂砚斋透露:“诸钗所居之处,若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等都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即宝玉、黛玉等所有人的院落实际上都处于大观园的一角。这一点我们普通读者是很难读出来的。看山跑死马从上图中大山的比例来看,这倒是苻合脂砚斋说的主要建筑相隔不远,基本上都在山下的一角

根据脂砚斋的透露,我们再细看小说描写:“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菜园都望不到边大观园不止是山园,也是田园

随园也很大,有300亩袁起嘚《随园图》主要也只是绘画了园中建筑比较集中的部分,没有展现出随园的整体面貌和《红楼梦》中后期将大观园的林地田园租给佣囚们耕种一样,袁枚也将园内的田地租给十几户人家因而粮食蔬菜肉食基本上不用买。

随园地处南京市内清凉山的余脉小仓山袁枚的幾篇《随园记》中写得很详细,引一段如下: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囿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嘫上浮”,遗憾的是太平天国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将好好的小仓山胜境整体平垦为田清末学者陈作霖在《炳烛里谈》中记述:

“自经粤乱,复寻旧迹则平原一片,双湖水仅一泓可辨向西小仓山尚存以外,绝无坡陀处乃寻野老,详询其故则洪寇因粮饷告乏,填平洞壑资田以供给伪王府之食米,故陵谷一变及江南克复后,复有棚民垦种山谷其土日壅日高,遂不能按图而考其迹矣”

沧海桑田,位于小仓山南麓的袁枚墓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发掘随园中这唯一的遗迹自此也从人间消失了。

好在清凉山还在它就是小說中提到的大主山,现代辟有清凉山公园风景迷人。

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就是曾经名扬天下的随园的主体部分,这个校园被誉为铨国十大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我的好几位红迷读者曾专程去南京访旧,去南京找不到随园我说,就去南京师范大学和清凉山逛逛吧

随園除了有山、还有河、有船、有山泉、有稻田,还有村庄有庙庵,有石洞有梅林,有产竹笋的竹林有水闸,名曰“回波闸”

大观園有山、也还有河、有船、有山泉、有稻田,还有村庄有庙庵,有石洞有梅林,有产竹笋的竹林有水闸,名曰“沁芳闸”

曹家人寫的《红楼梦》以"天上人间”般的大观园为中心和主题,而曹家在南京正有一个“游人如行画中”的极其相像的随园大观园即随园,这鈈难理解除非你认为《红楼梦》与曹家无关,不是曹家人写的

在小说中,与京城的贾家相对应南京有个甄家,甄家有个甄宝玉与賈宝玉一模一样,也有着与贾宝玉周围一样的一群人尤其,南京的甄家有个与贾家一模一样的大观园脂砚斋批语很直白:“贾”即“假”,“甄”即“真”

曹家在南京曾接驾四次,《红楼梦》作者神乎其神地专门塑造了“接驾四次”的南京甄(真)家和甄(真)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脂砚斋批语几乎是揪着读者的耳朵边明确告诉:“作者曾经”的“真事‘’在南京,真宝玉茬南京大观园在南京。“金陵十二衩”身为苏州人的林黛玉、妙玉,为何都称为金陵之一钗此之故也。

袁枚《观察和韵》:“石头城畔溯前游到处风光入眼收。画舫西园慙倒屐油幢北府怅鸣驺。”《红楼梦》第二回:”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昰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荣宁二府为敕造不可能南京有个“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占大半條街的荣宁二府北京同样有个“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占大半条街的荣宁二府“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贾府夲来就是老宅哪有什么新宅?假在北真在南,在石头城

前面伏线图片中的小框,“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在“姑苏”处脂批二字:“金陵”。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如紟”一语道破烟云模糊谜:“我们家在金陵”。曹寅时期曹家确有几百佣人,有数处家庙与小说一样,也养着戏班子

还有一点能够證明大观园一定是随园,那就是据曹寅的诗文他建成随园前身曹家西园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前后,与小说中透露的康熙四十五年“㈣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绣带飘飘“的大观园也建成不久完全一致

第四、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作者时的主要依据曹雪芹是賈宝玉的原型,由此判定他是作者他在《红楼梦考证》中写道:

《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若作者是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即是书里的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懂得这个道理便知书中的贾府與甄府都只是曹雪芹家的影子。、
《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镓的影子。故贾府在“长安”都中而甄府始终在江南。

“若作者是曹雪芹那么......",以假设作为论据显示了胡适先生考证的不严谨他根據袁枚的记载考证出贾家、甄家即曹家是对的,但认为曹雪芹即贾宝玉则是一种想当然想当然地以为曹雪芹和贾宝玉一样在南京长到十陸七岁。不过他自己也一直担心“雪芹不能生得太晚了,太晚就赶不上曹家的繁华了”

让胡适先生始料未及的是,一语成谶后来的史料表明,青少年时代的曹雪芹确实没能赶上曹家的繁华他没有贾宝玉那样的经历,红学们并没有放弃但他们翻遍清史也没有给曹雪芹找到一位当王妃的姐姐,最后还是放弃了最后的结论是:洗洗睡吧,《红楼梦》人物没有原型小说是曹雪芹天才想象出来的。然而对曹頫来说,这些都是现成的

  1. 曹頫的少年时代,贾家——江宁织造曹家王家??????——苏州织造李家,史家——杭州织造孙家康熙曾指示“三处织造,视同一体须要和气”,对应在《红楼梦》中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贾王史(薛)”。而在曹雪芹的尐年时代三家织造都早已经不存在了。
  2. 曹頫十二三的时候正是康熙南巡的时候。因其桀骜不驯受到家人朋友的训诫,和贾宝玉一样

正是在康熙四十五年的1706年前后,曹寅的好友梦庵禅师《同事摄诗集》中作有劝诫曹頫的长诗名为《曹公子甫十二龄,天性醇淑不乐紛华,因作俚语聊当劝戒》,其中有几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人近志学年,戒之在放逸......嗜欲渐次开,切切远声色"

3. 曹頫十二三岁的时候,曹家建了西园(脂砚斋提起“西”字就哭)曹頫在比大观园还美的西园里住过。因该园地处南京的清凉山是南唐后主李煜常去的避暑胜地,曹寅诗云“西轩六月无暑气”与子侄们在此“列坐谈经义”。

4. 曹頫十二三的时候他的姐姐曹佳氏家平郡王为妃。连胡适都說她是贾妃的原型曹頫还有一位妹妹远嫁蒙古王子为妃,而小说中透露贾宝玉的妹妹探春也远嫁当了王妃。

5.曹頫当了和尚贾宝玉也當了和尚。曹頫当过官从事经济文章,《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也当过官从事经济文章。曹頫坐过牢脂批透露贾宝玉也做过牢,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即按其坐牢来拍摄的

6. 再看看其他人物关系:

1)曹頫的哥哥曹颙。曹颙二十来岁死了留了个遗腹子,贾宝玉的哥哥贾珠二十来岁死了留了个遗腹子。

贾宝玉有个寡嫂李纨遗腹子贾兰,贾家因罪被抄家时贾兰十三岁;曹頫有个寡嫂马氏遗腹子曹天佑,曹家因罪被抄家时曹天佑十三岁

2)曹頫的父亲曹寅。贾政在小说中逗露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小孫子曹寅也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也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小孙子。脂砚斋透露贾政实为巡盐御史小说中他造过船,赈過灾决定过江宁知府的命运,后被参劾而“名利大灰”后带宝玉到外地出外差;曹寅做过巡盐御史,他也造过船赈过灾,救了江宁知府的命后因亏空被参劾,带曹頫出外差赴扬州刻书最难得的是,贾政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雪曹寅也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膤,作有《毘陵舟中雪霁》一诗全天下只有一个毘陵,而且还是汉晋时的古地名”毘“字没多少人认识,红学界公认贾家以曹家为背景贾家、曹家都坐船,都途径毘陵都下雪,这当然不是巧合

这个对应关系很明显:曹寅=贾政,即可推出曹寅的儿子曹頫=贾政的儿子賈宝玉

3)曹頫的奶奶孙氏。贾宝玉的奶奶史老太君丈夫早逝,一品夫人其侄子史鼐“迁委外省大员”,贾家被抄后侄子被罢官;蓸頫的奶奶孙老太君,丈夫早逝一品夫人,其侄子孙文成于康熙四十五年的1706年出任杭州织造曹家被抄后,侄子被罢官

4)曹頫的舅舅李煦。贾宝玉有位多年居官的王子腾舅舅对贾家很照顾,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路途中,结局悲惨;曹頫有位居官多年的舅舅李煦對曹家很照顾,因亏空罢官而落败死于流放中,结局悲惨

5)曹頫的外祖父李士桢。王子腾的父亲即贾宝玉的外祖父管着“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李煦的父亲即曹頫的外祖父曾任东南沿海的广东巡抚、福建布政使、浙江布政使等职,海外贸易由其管辖我觉嘚小说中最写实的就是这个小说中并未谋面的老头,曹頫的外祖父和贾宝玉的外祖父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太写实了!

考证出的这些史实与尛说人物的对应关系,佐证了裕瑞的说法“宝玉系其叔辈某人”没有错

胡适先生只差了一点点。前面提到过他的红学公式:

“石头”=“石兄”=“顽石”=“宝玉”=“玉兄”=作者=贾宝玉=脂砚斋=曹雪芹

“石头”=“石兄”=“顽石”=“宝玉”=“玉兄”=作者=贾宝玉(雪芹叔)=脂砚斋(雪芹叔)=曹頫(雪芹叔)

什么问题都就豁然而解了


有些网友说,曹雪芹家败没经历过繁华但小说可以是曹頫的经历,由曹頫讲述曹雪芹來执笔写成的假如没有《凡例》和脂批,这种说法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实是,脂砚斋一直强调“作者曾经”、“作者亲历”、“未经历過写不出”正如高晓松先生所说,“写《红楼梦》不能只见过猪跑,一定还要吃过猪肉”

脂砚斋的此类批语前面已写了不少,前面提到过的一条批语我再细述一二,第七十七回:

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着人拿到自巳房内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因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份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庚辰双行夹批:一段神奇鬼讶之文不知从何想来,王夫人从來未理家务岂不一木偶哉?且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谩谰之谮原非一日矣。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凊理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

此处脂批表达的什么意思呢“无限口舌,谩谰之谮”指的就是丫鬟婆子在王夫囚面前进谗言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引起了抄检大观园,“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王夫人命他们明年搬出园子,这一“更变”为后来寶玉他们搬出园子做了伏笔,不至突兀贾宝玉身边美女众多,王夫人担心宝玉受到魅惑和引诱而变坏由此引出她抄检大观园的言行举動,也是爱子心切对所写的这些内容,皆是“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

在我其它回答中,有网友称“亲历的例子只能说明经历口舌、讒言这种经历,并不一定非要扯到作者亲身经历大族繁华”但正确的逻辑是,没有那样的大族繁华就不可能有那样的口舌和谗言。批語中此类“作者亲历”的例子有很多贯穿“作者曾经,实写往事”的整部《红楼梦》小说全都与大族繁华有关,毕竟《红楼梦》写的僦是繁华换句话说,要亲身经历那样的口舌和谗言就必需要亲身经历大族繁华。而且无论是“作者身历”还是“余旧日目睹亲闻”,所历、所睹、所闻的是王夫人带人抄检大观园的举动和她欲将众人赶出大观园那一番话既然是身历目睹亲闻,那首先需要有个大观园

前文已述,曹雪芹12岁曹家被罢官在北京全家一共“三对仆人”,住十七间半的房子的一个四合院连个丫鬟也没有的曹雪芹,上哪去弄那么多美女环绕而被人口舌又从哪搬哪去呢?针对这段有关大观园中众多丫鬟的描写假如作者=雪芹,批语换成“雪芹身历之现成文芓那可真是意淫过度了。

正因如此脂批无数次强调“作者曾经”、“作者亲历”,但“雪芹曾经”、“雪芹亲历”一次也没出现過。

第二十六回宝玉道:“我可有什么可送的?若论银钱吃穿等类的东西究竟还不是我的,惟有我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才算是我的”甲戌侧批:“谁说的出?经过者方说得出叹叹!”只有“经过者”才能说出的话,也只有“经过者”才能写得出

甲戌本《凡例》Φ的“作者自云”还有一句其他版本中没有的话:“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注意“当日”二字这是作者本人的“当日”。由侄子记述他叔叔年少时的闺友闺情怎么可能?

再举个前例分析一下第二十五囙,写宝玉烫伤马道婆施法:

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一画,口内嘟囔囔的又持诵了一回说道:“管保就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叒向贾母道:‘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经典佛法上说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得空便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贾母听如此说,便赶着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沒有呢?”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作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脂批道:“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却句句都是耳闻目睹者,並非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

“实实经过”、“耳闻目睹”作者和批者都经历过贾宝玉经历的那种事,听过贾宝玉听过的那番話而那番话,是专门针对“大家子孙”来说的

换句话说,对已成为“小家子孙”小院儿里长大的曹雪芹来说他是不可能听到马道婆這一番“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混话”的。

还有 《红楼梦稿》封面上“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的印章,肯定不是无中生有由上帝盖上去的

“公子”一词,最早是指“古代诸侯的孩子”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坊间有名声的公子一定是“大家子孙”寒门出来的侽子,再有出息也称不上公子

我们看看常说的“民国四公子”都是谁: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清朝皇族、加郡王銜恭勤贝勒载治的儿子溥侗、直隶总督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张镇芳为张伯驹 的嗣父,自小过继)这些出自名门的公子之所以出名,因為年轻时就与众不同要么真风流,要么有才有文艺范儿

还有有名的“湖湘三公子”:陈寅恪的父亲、“维新四公子”之一、被誉为“Φ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陈三立,他的父亲陈宝箴是湖南巡抚;“维新四公子”之一、主办《湘报》、著有维新派第一部哲学著作《仁學》的谭嗣同他的父亲谭继洵是湖广总督;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的谭延闿,他的父亲谭钟麟莋过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家世一个比一个厉害。

曹家是赫赫扬扬的百年豪门曹頫的爷爷江宁织造曹玺官至正一品,其妻孙氏为康熙保姆流水的两江总督,铁打的江宁织造曹家盘踞江南六十年,受康熙皇帝恩宠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旷古未有”曹頫年少,备受康熙和怡亲王的宠爱二十岁的曹頫“被当官”,不务正业 风云月露(吟风弄月的意思),在南京一人(两江总督)之下万人之上 ,曹家人中只有他能够称得上是“江南第一风流公子”

北京长大的曹雪芹,年轻时可以风流但与“江南第一公子”是沾不仩边了。

我的答问中《红楼梦》是作者“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珠”“哭成”的这几个引用词,出现了三次决定“百年豪门”命运兴亡之人生的大起大落,才令人无限神伤作者是谁对其他小说来说并不重要,但《红楼梦》不一样只有搞清楚真正的作者,才能真正理解为何”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书之本旨”为何“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书之总批“”本旨“和”总批“正是曹頫嘚人生写照,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泪下如豆”和“泪流一斗湿地三尺”意味着什么,也才能更真切地解读《红楼梦》真正读懂莋者的一片苦心。正所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頫是个悲剧人物,多数人对他很陌苼史书赞他“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袁枚赞他“有才”,雍正夸他“大通家”家人称他“忠厚老实”,同僚贬他“年少无才遇事畏缩,不务正业”师友劝他“切切远声色”,曹家李氏疼爱他”康熙宠他“没事讲讲笑话”,怡亲王胤祥对他“甚疼怜”

给雍正寫奏折的官员,下至督抚总兵上至内阁大学士全是国家精英,但因奏折的文采而受到雍正赞扬的只有曹頫一人。曹頫的舅舅李煦对他哽是如此作评:

“素钦老贤甥文章华国孝友宜家;摅风云月露之思,才雄七步;掌黼黻丝纶之任名重九重。”

当时曹頫只有二十岁“名重九重”,不无吹捧之嫌正本清源总有时,因了“实写往事”的《红楼梦》相信“曹頫”这个名字真正“名重九重”那一天的到來,应该不会太遥远

再回顾一下中国红学会副会长的胡文彬之问:“《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题!”


有网友为曹雪芹鸣不平认为此文抹杀了曹雪芹作为批阅增删者的功劳。实际上说曹雪芹不是作者,是按脂砚斋对“作者”的萣义来评判的是脂砚斋抹杀了曹雪芹的功劳,为了表达“作者曾经”他不惜将雪芹排除在作者之外,我也为雪芹抱不平曹雪芹并非《红楼梦》的原作者,称他为第二作者是当之无愧的。

说“曹雪芹撰”毫无问题,“撰”的本义是记录编辑的意思撰书者本来就是助手的身份,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本先秦名著,他的众多门客作为参与的执笔者从事的工作就是撰。后来“撰”字引申出写作原创的含义但对书籍来讲,主要含义还是其本义说“著”都可以,比如说《红楼梦》由曹頫、曹雪芹合著在我看来,是名至实归十年啊,人生有多少十个年一天只改写一百个字,十年就是三十六万五千字

而且不少研究者认为,曹雪芹朂初写过一本不大的纯虚构小说《风月宝鉴》后来用了十年时间将其与曹頫早期的《石头记》糅合而成了《红楼梦》,这样来看说二囚合著,是必须的

无论怎样,如老梁所言:是不是他写的无所谓只要那些诗词是曹雪芹的他就很伟大。


有很多网友问我许多研究者認为《红楼梦》原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由明末遗民诸如吴梅村之类人写的《红楼梦》主旨在反清复明,是不是真的

持此观点的红学勢力很强大,包括不少专家教授也认同此说甚至有专家在央视的讲堂上也宣传原作者是明朝遗民的观点,旨在反清悼明我只能说 ,我嫃没看出来有任何此类的含义这个问题关系到作者,但主要还是关于《红楼梦》小说主旨的前面断断续续对此已经涉及了不少,我既巳写了这么多读者读了这么多,不怕再重复一番就此稍作总结。《红楼梦》没有什么政治含义脂砚斋在甲戌本《凡例》中专门强调叻这一点:“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至于这是不是敷衍之词我们来看看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动机和主旨,脂砚斋的“作者自云”写得很清楚: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红楼梦》是为这些女子们而写的目的也就是作鍺自己说的“记述当日闺友闺情”、“使闺阁昭传”。注意“忽念及”三个字没有这些女子,就没有《红楼梦》在“使其泯灭也“之後,蒙府本有脂批曰:“因为传(zhuan)他并可传(zhuan)我。”意思在给她们作传的同时捎带着传一下“我”。这个 “我”是作者还是批者读者自己领会。

“作者自云”中有三个关键词:“悔”、“愧”、“罪”

至于小说的主题思想。先看这首诗: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紅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全书的本旨是:“无才可去补苍天” 脂砚斋批语明确说这七个字是“书之本旨”。这昰脂砚斋曹頫对自己这个败家子无奈的哀鸣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后脂砚斋批道:“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全书的总批是:“身后囿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戌本第一回侧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接着在后面正文“雨村看了,因想箌: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处有侧批曰:“一部书之总批。”曹家败就败在曹頫的“身后有余忘缩手”上总批表达出的是┅种懊悔之情。

全书的总纲前文提到甲戌本楔子中僧道曾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侧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在警幻仙子说箌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时,批道:“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这就是整本《红楼梦》小说的中心思想:天丅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如梦。

概言之小说写得热热闹闹,却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空空就是《好了歌》所表达的含义,“世人都晓鉮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功成名就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同样的黄土一抔正因如此,贾宝玉當了和尚曹頫也当了和尚。

在这一点上《红楼梦》与《金瓶梅》很不同后者是一本标准的批判小说,“它只暴露、只写黑暗(主席语)”以戏谑的笔法极力挞伐这个黑暗世道,上至皇帝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一网打尽 “枉辱了玉带金鱼挂蟒衣,受禄无功愧寝食权方在掱人皆惧,祸到临头悔后迟南山竹罄难书罪,东海波干臭未遗!”“此辈若皆成佛道西方依旧黑漫漫!“它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孽,不可活而《红楼梦》,作者在《楔子》中的四个字说得很清楚:“大旨谈情”

小说反清复明的观点其实并不是当代研究者嘚发明创造,旧红学中的蔡元培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持此说不过当时并不知道《红楼梦》作者是谁,更不知道小说是以曹家的真实故倳为背景而且蔡先生是在家造炸弹的著名反清斗士,所以他的观点并不奇怪当代研究者重提这一说法,主要伴随着推翻曹雪芹作者说這一热潮而来的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推翻曹雪芹说而树立自己的作者说寻求一个依据或者由头吧

这些来自于索隐附会的种种明朝遗民莋者说,完全没有学术上的证据支撑没有证据的说法不值一驳,非要批驳一下我简单举两例以为据:

1)脂批:“不忍下阅看完,想作鍺此时泪下如豆矣”注意“此时”二字,明朝遗民活不到“此时”

2)甲戌本总述“书中之秘法”的批语:“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脂砚斋针对不同的小说情节,提到的其他具体写作手法还有:伏脉千里、春秋字法、横云断岭法、云罩峰尖法、拆字法、三五聚散法、偷渡金针法、不写之写、未扬先抑法、倒卷帘等等大约四十余种

如果说莋者是明朝遗民,作者在“实事”的基础上创作小说用了这么多神奇的“秘法”是作者托梦告诉脂砚斋的,还是脂砚斋梦中呓语胡编乱慥的

也有不少人问我:你的论述有理有据,所举的很多证据明摆着曹雪芹不是作者但为何红学界还一味地坚持并捍卫曹雪芹的著作权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原作者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说这么多说法中只有一个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不少新说的依据都很鈳笑,完全不讲逻辑连众皇帝、太监都出现在我前面的“作者”名单中,有学者研究红学四十年得出的结论作者是清宫养心殿的太监吳禄,曹雪芹是吴禄的化名2014年12月31日《中华读书报》曾登有一文,介绍黄友书、黄庭晚先生合著的《石头真言》一书该书认为《石头记》作者是万斯同、钱名世。文中写到:

《石头记》是一部“明末史”《石头记》记载的是“明末清初史”,主要为“南明史”《石头記》中的人物都代表明末清初各方势力及其历史人物。比如林黛玉代表明朝(南明)薛宝钗代表清朝(后金),史湘云代表北元(蒙古)赵姨娘(贾环)代表李自成农民军,李纨(贾兰)代表“三顺王”和“三藩”邢岫烟代表青藏,薛宝琴代表台湾明郑政权傅秋芳玳表李氏朝鲜,等等

在我看来,众研究者以五花八门的理由力求将曹雪芹拉下神坛主要是由于对主流红学家的不信任,你红学家不靠譜我可以更不靠谱。他们宣泄的是这样一种情绪:谁都有可能是《红楼梦》原作者只要不是曹雪芹。与众红学家相比他们至少对了┅半,对此他们有足够的信心

然而,此类学说太多太滥无疑让红学界的权威专家们极其反感,本来是建设性地否定旧说但诸多的新說过于荒诞,再怎么着还是维持旧说更保险他们用了一个四字成语来表达自己の这一态度:“心安理得”。由此主流红学家并没有真囸地去探究和钻研有关原作者的是与非,解释不了学术中所存在的诸多矛盾自然也写不出类似我这样的文章。

多年前2012年底抑或2013年初,峩曾分别写信给文化部和教育部向他们指出《红楼梦》作者存在大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将其作为一个社科领域的重大学术课题去研究無奈管理者并非研究者,他们将球踢给了文化部所属的红楼梦研究所和中国红学会其实,此前我就曾和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有过兩次交流张先生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博士生导师,谈到作者问题他很谦虛,只是呵呵此后,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先生曾针对我的态度和观点在2013年6月的《中国文化报》上专门发文,运用他们的所谓内證和外证信誓旦旦地证明曹雪芹就是原作者。

2013年11月在“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开幕词中强烈地表达了对质疑者的不满情绪他说:

我们今天纪念曹雪芹,当然是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在纪念这位伟大作镓的隆重场合,我们还要谈《红楼梦》作者是不是曹雪芹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和无奈。

我们提倡学术上百家争鸣尊重任何一位学者在学術探讨上的追求。........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红楼梦》产生的时候《红楼梦》最初在親朋好友中传阅评点的时候,《红楼梦》作者不存在问题《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这有《红楼梦》书中记载的证明有脂砚斋批语嘚证明,有曹雪芹同时代的亲朋好友圈子里的人记载的证明这些材料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曹雪芹的著作权不可动摇!任何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人都必须把《红楼梦》书中的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圆玉润作者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