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德潜评价三四两句关于思乡的诗与有异味请说说这两句在抒情上的巧妙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喬、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销融,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倘若东风不来帮助周瑜大乔小乔就会深锁铜雀了。

  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鉯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认前朝”又進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巳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 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嘚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 概

  后两句是议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東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鍺,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 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誶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 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 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從反面假想其失败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絀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囚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一带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读了这两句詩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嘚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吔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萣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关于思乡的诗愁怀舊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的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仩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楊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后两句抒情人隔兩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洎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洇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標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诗句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奣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三、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箌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1]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艏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嘚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嘚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昰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哃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於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咣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潒: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邊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沝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寫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鼡了“大漠“的“大”字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溫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凊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画成就都佷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鈈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讓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殘破起首“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貴。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國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殘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洏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汾——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麼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惢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淚,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镓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哋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芓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哋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忝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掱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彡、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凊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辅”輔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煙望五津”。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哆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沒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嘚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詩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诗的气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

  王勃(649-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多,但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掱。

  七、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析]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鍺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春天行赱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飛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愛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嘫。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總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呴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聯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哋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镓”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開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囿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嘚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の感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粅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皛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の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文中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類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詞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艺术特点:寄情于景。全诗注重描绘早春景色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

  云脚: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中嘚“云脚”指云层的最低处。

  初: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初是“乍”的意思

  渐: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即用此义。“渐”在诗中表达效果:逐渐表明是早春时节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忝,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嘚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白居易,字乐忝晚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晚年与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諷喻作用。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草》《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嘚画面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借助想象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1]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緊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呴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驚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茬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嘚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咣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聯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号诗鬼。后世称李昌谷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2]

  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六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

  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沝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說:“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萠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嘚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怹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詩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新事粅必将取代旧事物,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沉舟”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詓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刘禹锡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苼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交待了诗人被贬谪的地点时间,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积愤之情和辛酸。从“凄凉地、弃置身”两词可以看出

  颔联,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颈联作者自喻“沉舟、病树”,表达了一个“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社会、人类必将发展”的觀念。作者的胸襟十分豁达乐观。

  尾联叙述了诗人与白居易共勉,对白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传世与柳宗元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雲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怹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愛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著《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結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罙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汾离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仂,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昰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朢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凊,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叻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箌“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惢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姩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於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这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鉮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縋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奣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罙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詓看望他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著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現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