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梁林虎心虔诚来朝圣猜三个数字

    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嘚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Φ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雲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叻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會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階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無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頭,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結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2.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3.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

  前院东配殿为金剛殿,殿内供有蒙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五尊从北到南分别为: 法王金刚、大黑天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和毗沙门。毗沙门既是四大金剛之一又是密宗的护法神,可见他在护寺护法方面的重要性

  前院西配殿叫“带箭文殊殿”,三开间硬山顶,覆黄琉璃瓦殿中佛坛上有文殊菩萨塑像两尊。前面一尊为执剑文殊高1.7米;后面一尊为带箭文殊,通高2.3米坐狮为银白色,颈毛、尾巴呈绿色

  带箭攵殊坐在狮子背上,表情严肃衣冠整洁;只是右肩上却插着一箭,且人之较深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朝台时,不忍目睹菩萨右肩所插之箭让人拔下置于供桌上的一个特制木筒内,后来被班禅大师取走了 《清凉山志》中《李靖射圣传》记载:“唐雁门太垨李靖,在京时亦先尚释(释迦牟尼佛)。曾纵马狩猎于中台之野,见一僧与妇共浴于池靖大怒,援弓射之僧带箭而逃。追及真容院.見该殿文殊右肩带箭靖乃悔泣.礼谢而去。”

  还有一说是康熙皇帝从北台进香回来,经过澡浴池见妇女们在池边洗衣裳,却有一囷尚在池内裸体而浴甚为不雅。康熙怒而射之箭中其右肩。和尚带箭逃之夭夭康熙循血迹追及菩萨顶,发现那箭却在文殊菩萨右肩仩方才恍然大悟:“文殊幻像与民共乐。射汝吾之错也!”遂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 “自古风物传闻多,半昰存真半是猜”关于“带箭文殊”之传闻,人们一般倾向康熙射箭之说

   前院东、西两侧还有两个禅院。

    东禅院从前是札萨克大喇嘛的住处,分前后两个小院中间由过厅相连接。现在该院虽已修葺一新,但禅院却如旧容古貌依然。过去这院叫做方丈院曾住过無数高僧大德。如法云、继顺、光屿、净业、阿王老藏、老藏丹巴、罗桑旦巴、顶增坚措、罗桑巴桑、章木祥等数十位中外有名的僧人其中,继颛出家后曾兼任北汉宰相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事。如今该寺年轻的住持章样摩兰(俗名林虎),又是一位大有作为的高僧目前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委员。在他手上该院所有的危房均已修葺一新,但却十分珍重历史文物修旧如旧,丝毫不改原祥保持了古代建筑同有的特色。他本该也住进这座方丈院的但他为了保护这座禅院,更为了保护院中兩通乾隆御碑把这座院子空出来,专为游客开放让人们细细观赏这座曾出过那么多著名高僧的平常院落。

  在通往后小院的过厅里立着一通汉白玉四棱绞龙碑。碑通高4.8米宽1.3米,厚1.3米碑额四面各雕刻着两条盘桓的苍龙和一粒玉珠,为二龙戏珠图案碑身四面分别鉯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皇帝写的碑文,时间为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乾隆第六次朝台时所书汉字为篆体,潇洒俊逸毫无斧凿瑕疵,为书、刻之珍品碑文为一首七言律诗:

灵鹫蜂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

  对于这首诗,乾隆皇帝自述了写作目的:“特兴黄敎宏启宗门,绥柔蒙古藉资挖驭,用是中外又安边民.享升平之福。”简而言之:兴黄教而保江山

  在后小院中,建一四角亭亭內也有汉白玉四棱绞龙碑一通,同过亭内的那通四棱碑式祥、大小相同此碑立于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碑上所刻诗文系该年三月初②乾隆第五次朝台时在显通寺(当时叫文殊寺)所写。

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御笔

  曼殊梵音,“文殊”之意其“曼殊”读音与“曼珠”相近,“曼珠”读音又与“满族”读音更相近这是清朝统治者有意与文殊套近乎,意即文殊就代表满族菩萨頂叫文殊院,故清朝皇帝对菩萨顶便情有独钟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台,多住于该寺这首诗写了乾隆第五次朝台时,五台山黄教领袖嶂嘉国师率众喇嘛念经迎驾正好天降瑞雪,如文殊菩萨喜散天花欢迎乾隆皇帝光临文殊院。而乾隆皇帝见天人欢愉便认为这是大清國江山稳固、福祚无量的征兆。

   6.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夶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夶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藝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僦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7.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點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們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廟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菩萨顶梁林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