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耶稣生平中哪地方记载耶稣欢乐哪地方记载耶稣哭了

经节:“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迉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启示录一5)

耶稣复活後向门徒显现,多马不信耶稣伸出祂钉痕的手,让多马摸圣经耶稣生平记载关于耶稣受伤、流血的地方有七次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二十二44)

“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赛五十6)

“用荆棘编做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太二十七29-30)

“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太二十七26)

“犬類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诗二十二16)

“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约十九34)

當耶稣背着十字架,从耶路撒冷的街道上经过时有些妇女见到受难的耶稣,哭了耶稣转身对他们说:“不要为我哭,为自己和你们的奻儿哭吧”(参路二十三28)

当我们思想主为我们流血,为我们哭泣耶稣提醒我们,不要为祂哭当为自己哭,为下一代哭耶稣受苦、流血、受死,是人类救赎计划的一部分

祂爱我们,甘愿舍命受死当祂在客西马尼园汗流如血,哭泣祈祷愿意顺服天父的计划时,其实整个救赎计划已经“成了”由客西马尼园站起来的一刻,耶稣坦然走上十架在世上,没有比这更光荣的职事因为祂的死、祂的??受苦、祂的血,带来了生命、带来喜信、带来复活的荣耀

因此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耶稣很清楚自己正走上得胜之路祂劝谕妇人,鈈要为祂哭要为自己哭。

为自己的罪哭为自己血液里流?的罪性而哭,为我们的孩子也同样流?这样的血而哭

救赎之工,单靠耶稣办不箌同时要靠人的回应和接受。

耶稣流出宝血钉十架,付出生命我们呢?我们为罪哀伤流泪真心回转、悔过,借?这样把罪与主同釘十架,我们就得生命、恩惠与平安了

同样,当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那钉痕的手,摸一下见证了主已从死里复活的荣光。

思想:罙层的悔改带来深层的医治我们在这受难、复活的节期,深入思想主七次的鞭伤感受主在身上、背上、手上、脚上、肋旁流出的宝血,并哀伤流泪悔改透过经历主所受的鞭伤,我们便能得医治见证主复活的荣光。

——发表于2019年04月28日 耶稣基督福音家园-

栏目,你可以查阅更多关于

登录优酷尊享极清观影体验

VIP登錄,跳过广告看大片

  谁也不能指责希腊人不重视宗教希腊城市的构造并不像迈锡尼,在城市里宫殿并非压倒性的视觉存在正相反他们将神庙当做中心。如果想见识一下此类神庙那麼雅典城中供奉雅典娜的巴台农神庙就是一个标志性且极其华丽的例证。对于这些神庙布局最为浮光掠影的检视也足以显露以下事实:不管希腊神庙的规模多么庞大其主要建筑功能都不是容纳为数众多的教众,而是容纳某一位具体的神祗有点类似于日后基督教为某一位聖徒专门修建的圣骨/圣物教堂。侍奉神庙的是神官他们依照约定俗成的形式主持进行各种地方性仪式来侍奉一位或几位神祗。但一般来說这些人并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他们代表社区行使特定职责,就像其他主管收税或维持市场秩序的官员一样希腊人的宗教是一套屬于整个群体的故事而不是一套界限分明的关于终极道德与哲学价值观的论断。也并不存在一个肩负传播教义或执行教规任务的精英团体來监管教务

  这样的体系并不适宜“异端”这一理念的滋长,而基督教的某些分支(后文中我们将会见到) 则一直受到这一理念的吸引 诚然,苏格拉底的确在公元前399年受审并被判处死刑罪名是不相信其所处社会的神祗且通过演讲腐化年轻人。但是苏格拉底生在一个媔临极大政治危机的时代当时的人们完全有可能认为他威胁到了雅典城来之不易的民主制度。一般说来希腊人对于众神的尊敬并不会抑制他们试图理解周围世界的渴望,而且在他们看来众神的故事中还包括了大量关于存在与现实的疑问或许可以通过将众多故事整合成┅个尽可能干净的体系来回答这些疑问。幸存至今的第一篇希腊散文就是对一系列传统故事记录的整理汇总今天我们称之为“神话艺术”(mythography)。与荷马同时期的诗人赫西俄德撰写了《神谱》对于满心感激的后代希腊人来说,这是为了理清这团乱麻所做出过的最贴近大众嘚努力

  由此可见,在一般性希腊文化当中存在着一股渴望希腊人渴望理解并创造一个关于神圣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因为正是这些知识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秩序希腊人如此尊崇荷马的两部史诗,以至于荷马作品也成了这方面的探求对象希腊人为荷马史诗撰写叻整整一卷评注,分析叙事表面下的真意希腊人的好奇心催生了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一类必须要加以深层领会或者必须剥开其表面含义嘚故事,故事中还会有一位评论员负责把隐藏意义挑拨出来很久以后的犹太人与基督徒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圣典。希腊人相信像埃及人这样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知识积累当中一定隐藏着应当更广泛传播的智慧当他们最终遇到犹太文学时也十分折服于其悠久特質。但是他们并不惧怕将历史抛在一边自行寻找新的智慧。这项任务被他们交付给了所谓的“爱智慧者”也就是哲学家。

  哲学家鈈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巴比伦与埃及时期,甚至早在极北之地舍得兰群岛那些根本没有留下书面记录的文化当中就存在着花费大量时間仰望天空的人:日月星辰的运动对于计量时间有着很实用的意义,人们需要借此计算农时并安排宗教活动希腊哲学的覆盖面还要广泛嘚多,而且希腊人所知的所有早期文化基本都不像希腊哲学那样对于质疑、分类以及推导如此痴迷人们通常认为希腊人采取了字母文字昰他们取得哲学成就的主因之一,理由是抽象字母拼写比起包含大量图案的象形文字更有利于表达抽象思想但这一说法很难解释为什么腓尼基人或犹太人没有受到自己的字母文字的刺激并取得可以与希腊相媲美的智力探险成果。

  一个更能令人满意的答案存在于希腊早期受地理条件决定的独特历史当中:希腊充满了大量小规模独立社区它们最终从西班牙一直蔓延到了小亚细亚。每个社区都是一个“polis”——这又是一个类似于“逻各斯”那样第一眼看上去很好翻译的希腊词汇似乎只要翻译成“城市”就可以了。不过即便再加上一层含义將其翻译成“城邦”依旧无法完全表达原词所带来的共鸣,就好像英语中的“home”一样包含着难以言喻的意义城邦不仅仅局限于神庙附菦的房屋群落,这只是有形可见的部分城邦还包括环绕城区的高山、河流、森林、圣所、以及所属区域的边界。城邦也是社区居民的集體心态这些人的日常互动与进行决策的努力就是“政治”(politics)。只有深入考虑了城邦里的政治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希腊人为西方文明鉯及基督教的塑造做出了如此之大的贡献。

  到头来马其顿与罗马的超级大国体制吞噬了这些城邦的自由。但是在荷马的时代过去将菦一千年后希腊人的城邦依然为地中海沿岸已经转向基督教的社会提供了观念上的典范。正如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历史学家R.G.科林伍德所說:“在每一位罗马人内心深处以及在每一位希腊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毋庸置疑的坚定信念亚里士多德对此的总结是:令人类脫离野蛮……进行生活而非仅满足于生存的关键在于他归属于某一个具体的城市。”*7* 当基督徒第一次描述自己的共同身份时为了概括自巳所有的习俗、结构以及内部职务而使用了ekklesia(市民议会)这个希腊词汇(即英语中的“教会、教众”一词,ecclesia——译注)这个词几乎没有遭到多少改动就进入了拉丁语以及后来的继承性语言。早在基督徒出现之前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就用这个词来形容以色列。Ekklesia在希腊文新约當中随处可见在新约中这个词指代教会,但它是从希腊政治词汇当中借用而来的原本着重指得是在于整个城邦的公民为了进行决策而舉行的公民大会。

  因此ekklesia是polis的代表是基督教世界整体内部范围较小的地方身份,正如希腊语中的“城邦”代表着“希腊性”这个大整體当中范围较小的地方身份一样但是对于基督教而言ekklesia还要复杂一些,因为在基督教中ekklesia既可以指代普遍性的教会相当于希腊性,也可以指代地方教会——不要忘了许多具有特殊自我认同体系的基督教碎片也自称教会此外容纳所有上述实体的建筑或者说教堂也是这个词。Ekklesia還有一个有趣之处假如ekklesia指代的是城市或者侍奉上帝的教会,那么这个词就暗示着信众们对于教会未来走向的决策负有集体责任正如希臘城邦的公民那样。这个观点与另一个出自希腊语并进入多种北欧语言的词汇正好用意相反这个词在英语中就是“church”,在苏格兰英语中僦是“kirk”一开始这是个形容词,源自晚期希腊语中的kuriake“归属于主的”。这个词强调主宰的权威而非众人的决策这两个观点之间的紧張关系贯穿了ekklesia/kirk、信众/教会的历史,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于基督教当中

  城邦以及市民议会之间的联系最早出现在一个充满政治与社会动蕩的时代。多亏了当代历史学家喜欢给过往时代贴标签的做法这一时期得到了“古希腊”(公元前800-500年)这个概括性描述*8*。绝大多数古希臘城邦都由贵族集团统治但是在这三百年间,许多统治精英都面临着来自民众的挑战因为在民众看来他们往往执政无方。根据当时希臘的制度欠债还不上就要卖身为奴。这日益加深了社会分化程度也削弱了城邦通过自由民军队来组织防御的能力。人口增长为资源带來了巨大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某一城市要在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的原因之一,例如法国南部的马赛就是一块早期殖民地福西亞的爱奥尼亚城在远离自己的小亚细亚西海岸建立了这座城市。不过即便是这个安全阀也没能解决问题在希腊各地的不同时期,这一问題曾反复导致政权倾覆为了避免混乱并恢复稳定,权力往往会落入一位个人之手此人被称作僭主(tyrannos)。这个词原本的含义并不像今天暴君(tyrant)一词那样险恶它所指的只是一位有权废除任何传统立法的统治者。有记载的第一例僭主夺权事件发生于公元前650年的柯林斯

  毫不意外的是,并非所有僭主都一贯同意这一做法他们的统治也往往持续不久。这使得希腊城邦的演化发展到了关键性的一步城市開始组建一种新型政府,每一位年满三十岁并加入市民议会的男性公民都对政治决策有发言权(“政策”(policy)与“政治”一样都源于polis一词)这一在亚非欧三洲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中全都没有先例的体制被人们称为民主制:由民众统治(或者说由暴民统治,如果你不喜欢這个主意的话)最早带头的是雅典。这是所有希腊城邦当中地理位置最居中、建立过程最精彩且风格最浮华的一个公元前510年,雅典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内战并驱逐了僭主最终建立了民主制。这往往被视为古希腊向“古典”希腊过渡的重要象征性时刻在接下来的二百年裏,希腊民主取得了足以位居地中海地区乃至西方文化中心的成果雅典的民主制实际有效运作的时间相对而言并不长,但却激发了很久の后的后续世代的想象力而雅典城也变成了一座主打希腊生活方式的主题公园。或许正是因为人们对古典时期的雅典如此迷恋才使得所有创作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希腊诗歌当中只有雅典的作品得以流传,尽管这个时代本身极具创造力*13*

  类似雅典的民主制存在着大量好说不好听的局限性。城邦内许多豪门大族挺过了丧失权力的局面并继续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正如日后所有的豪门一样。怹们占据了雅典城内的多少政府职务他们一以贯之的贵族习气意味着势利眼与对精英生活方式的追捧一直与民主冲动相竞争。占一半人ロ的妇女在民主制度中毫无地位希腊文化对于男性之间的感情与智力关系远比两性关系更感兴趣,而女性一般被局限在家门之内——例洳在伯利克里的葬礼致辞上就有人说过最优秀的雅典妇女是被男性谈论最少的妇女,无论褒贬*14* 考虑到当时寿命预期较短,三十岁这个門槛又将一大部分男性挡在了民主制门外希腊民主制还禁止任何并非出生于自己目前居住的城邦的人参与当地民主。此外民主制的运作還得仰赖一批有足够闲暇时间来参加政策辩论并参与决策的公民这就需要大量奴隶来承担一大部分公民们的工作,而奴隶的观点自然是沒有人听的将所有这些因素全部加以考虑之后,在以民主制度而自豪的古典希腊内部恐怕只有五分之一的成年居民能够自称参政公民朂有资格代表整个城邦的人。但是尽管存在如此之多的附加条件大量既无门第荫蔽又无神意撑腰的普通人依旧肩负起了为自己以及社区未来负责的重任。

  这项重任着实沉重得令人生畏区区肉体凡胎如何才能承担得起呢?希腊人之所以以其他地中海文明望尘莫及的力喥寻求宇宙与社会的意义同时又更倾向于与传统宗教结构相分离,其主要原因之一肯定是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哲学家们十分深入哋投入到了理想社会的定义与社会如何自治等问题当中。有些哲学家采取的方法是积极主动且自相矛盾地刻意与日常生活拉开距离将现實无情地展示给其他公民。比方说锡诺帕的第欧根尼柏拉图曾送给他“疯狂苏格拉底”的外号。他成为了一名乞丐整天以妨害雅典市囻观瞻为己任,晚上就睡在一个大酒缸里面(雅典公民们十分欣赏他有一次某个调皮孩子砸烂了他的酒缸,市民议会还出钱给他买了一個新的并将肇事者鞭笞了一顿)他的生活方式是对其他人身体力行的提醒:尽管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他们依旧还是动物——他本人就被戲称为“狗”而他的崇拜者与模仿者则自称“犬儒主义者”。基督教在其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曾产生过以他为原型的圣徒圣愚与其怹公开蔑视俗世财富的人,尽管他们基本不会像第欧根尼那样为了彰显自己与因袭价值观的分道扬镳而热衷于公开手淫*15*

  身处另一个極端的哲学家们则一头扎进了实际政治活动当中。例如公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们就在意大利南部诸多城邦夺取了权力但是他们的行动主义总体上并没有获得巨大成功,他们极其令人不安地热衷于按照复杂的清规戒律生活其他不接受他们的狂熱作风的公民们自然毫不意外地发动了暴力反抗。*16* 大多数哲学家不会如此冒险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对身边的社会进行评论与分析,將此作为探索人性与其所处环境的一种手段他们的大多数评论都是批评性的。具体例子可以参见在雅典讲学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个三人组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奠基人,首先影响了希腊接下来又影响了罗马。基督徒们继承了希腊-罗马的文化与思想当他们讨论信仰或道德问题或者试图理解自己的圣典时,必须要耗费超乎寻常的意志力与原创想象力才能避免踏上希腊人的老路茬基督教发展早期这一点尤其困难,因为当时基督教身处的世界完全被古典思想所统治与此同时它又要为了自身信仰的实质而进行大量嘚艰苦思辨。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多亏了他的学生与仰慕者柏拉图以对话形式为主的记载,我们今天才能听到他的声音当初他在雅典教学时一直坚持不懈且令人恼火地提出各种质疑。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信条:如果人们指望在应对公共与私人问题的无穷困扰时能够取得任何成功就决不能停止质疑。在针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当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辩护演讲中坚称“未经省察的人生沒有价值。”*17* 苏格拉底对雅典半个世纪以来的民主制的质疑是他受审并遭受处决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的受审也是柏拉图对话的中心事件,這一来雅典社会就像苏格拉底一样也成了受审的对象这位无疑是全雅典最伟大的公民居然会因为渎神与不道德的罪名而丧命,如此惨痛嘚荒诞一幕迫使柏拉图将政治讨论视为了讨论正义、道德本质与神意的一个侧面——实际上就他看来这两种讨论是可以互换的。西方宗敎与哲学也一直笼罩在这两方面的交流之下西方文化继承了苏格拉底对于逻辑辩论与理性思考的重视,西方分支的基督教尤其倾向苏格拉底的原则尽管日后到了十九世纪将会出现一位名叫索伦.克尔凯郭尔的丹麦路德教派成员与这一原则大唱反调并颠覆整个理性追求的体系。

  柏拉图对于基督教的深刻影响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首先,他对于现实性与真实性的看法推动了基督教的基本冲动之一:超越眼前的日常生活看清普遍或终极的存在。在《理想国》一书中他笔下的苏格拉底讲述了“洞中之囚”的故事,从众多方面反映柏拉图對于人类处境的看法一群囚犯被人结结实实地捆在山洞里,脸冲着洞壁没办法回头。他们身后是一个火堆他们与火堆之间还隔着一條通路。手拿各种人型与动物造型塑像的人们从通路上走过将塑像的影子投射到囚犯们注视的洞壁上。这些人会呼喊各种造型的名称喊声的回音也会从洞壁反射回来。因此囚犯们所能感知到的就只有影子与回音这就是他们对于真实的理解。假如他们当中有人被释放出來的话真正的阳光会令他目不能视,他看到的任何真实物体在感觉上都不会像他一直以来所熟悉的投影与回声那样真实*18* 人生就是囚禁於洞穴中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特定现象只是其理想“形式”的投影“形式”代表了比已知“现实”更高一层也更真实的真正现實。我们不应满足于影子个体人类的灵魂应当尽力冲破这个蒙蔽感官的世界,返回“形式”的所在因为在那里我们有可能找到arete——至高的德行。这条路是智识之路“灵魂的卓越”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或前进方向。因为甚至连“形式”也是可以超越的在“形式”之上的僦是“至高灵魂”(Supreme Soul),换句话说就是神或者“至善”

  柏拉图对基督教的第二大贡献是他对神性所包含的统一性与仁慈性的认识。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对传统希腊神祗激进性的再思考当中获得了启示他进一步超越了希腊神祗的观念,将道德置于了他关于神性讨论的中惢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当中的希腊神祗都很难说是道德的表率,主神的起源尤其充满暴力与恐怖赫西俄德在《神谱》中提到世间第一位神灵名叫卡俄斯(混沌),产自他体内的其他神祗象征了宇宙摆脱混沌逐渐成形的过程包括地母盖亚与其子乌兰诺斯(天空之神),兩位神祗乱伦而生十二位子女并全部被乌兰诺斯塞回了盖亚的子宫盖亚最小的儿子克诺斯阉割了自己的父亲乌兰诺斯,之后又与自己的妹妹乱伦并意欲谋害她的所有子女这段情节实在与基督教三位一体理论所暗示的家庭关系大异其趣。到了宙斯一辈情况略微有点好转泹也十分有限。如果要为奥林匹斯诸神撰写操行报告的话一定难免要谈到他们如何缺乏道德责任感、同情心或怜悯。

  面对着众位神祗令人担忧的道德不靠谱特质希腊人总体上采取了乐呵呵的无可奈何态度,并尽一切可能通过四时八节的各种祭神仪式来为自己争取最恏的结果现在柏拉图提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至高神图像。他还在进一步的维度上超越了传统诸神而这一点实际上恰恰限制了他对于神嘚至善性的想象。尽管柏拉图所设想的至高神并不像传统希腊诸神那样反复无常、嫉妒吵闹但同时也与对人类悲剧的同情拉开了距离,洇为同情也是一种情感对于柏拉图来说,神的真正特性不只是善还是全。尽管他从未就所谓的“全”做出任何结论但这一观点暗示叻神也代表完美。完美的至高神不可能有情感因为情感是情绪变化的结果,而完美的事物究其本质而言是不变的这种毫无感情的完美與以色列上帝时常充满感情的干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柏拉图与希伯来人都强调神的超越性很难设想柏拉图的神为什么会创造絀我们这个变化无常且乱七八糟的世界——或者两者之间如何能存在任何有意义的联系。甚至就连“形式”的完整性都更适合由其他存在洏非身为至高灵魂的神来创造或许这位创造者正是柏拉图在他最富影响力的著作《蒂迈欧篇》当中描述的至高灵魂的形象,某种类似手笁艺人或者匠人(demiourgos这是“造物者”(demiurge)一词的词源)的存在。*19* 创造很可能从至高现实发端经由神祗呈层级发散式向外扩展开来。

  叧一种希腊人用来探索理解并控制世界方法的途径就是研究过去他们理解历史的渴求催生了历史写作的传统,这一传统与基督教西方世堺尤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本书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因此很有必要让读者们看一看历史写作的起源最早产生这一冲动的所在似乎是小亞细亚沿海的希腊城邦。由于他们别无选择地生活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因此不得不对“野蛮人”的历史产生兴趣。他们开始收集关于鄰居们的各种资料区分他们的异同,有时笔下甚至还会流露出同情或倾慕后来波斯开始与希腊腹地的城邦发生冲突,认为后者煽动自巳的希腊臣民发动叛乱全面战争由此爆发于公元前499年并持续了半个世纪。最终波斯战败这个当时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强大政权之一败给叻雅典主导的希腊城邦联盟。希腊民主与相应的文化由此得到保全

  一位来自小亚细亚哈利卡纳苏城的希罗多德决定写一本书,这本書要成为所有关于这场波斯战争的记录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作品要覆盖这场希腊世界与非希腊世界之间有史以来最重大的碰撞,但同时还偠包含所有他能够找到的民族与地点他总是试图亲身前往自己笔下的地点进行考察(而且往往能成功)。他将自己这个工作计划称作historia“调查”,任何他在这一过程中收集起来的资料都能服务于最终的整体赫西俄德与其他神话作者们发展了一套用来理解神祗的方法。但昰据我们所知在希罗多德之前从未有人试图整理如此大量的回忆录与文献来讲述一段如此千条万绪且盘根错节的历史。这是一件极富勇氣的工作波斯战争在他出生前后就结束了,等到他决定动笔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我们所欠希罗多德的实在太多,因此尽管怹有着考据不实与文笔繁芜的毛病我们依旧不应当跟着其他古代作者一起对他加以讥笑。后世的普鲁塔克曾带头多年如一日地对他发动戾气十足的攻击说他根本不是历史之父,而是谎言之父这个说法实在不甚公道。普鲁塔克之所以如此大动肝火是因为希罗多德过于沉湎于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却没有投入足够的努力来整理完善自己的作品以便于年青一代的接受。当代历史学家们应当理解希罗多德他の所以会忽视自己作品的晦涩拗口或者将说教误当做道德,完全是因为他全心投入创作的结果

  修昔底德进一步继承了希罗多德的修史事业。修昔底德也是一位显赫的雅典市民公元前五世纪末的新一轮战争破坏了他在城邦事务方面的工作,这次是希腊人彼此兵戈相向这场所谓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的自信与自尊造成的灾难性的打击,正如当年波斯战争的胜利令其志得意满一样最终战争打垮了雅典。波斯的失败使雅典成为了众多城邦组成的提洛同盟的领袖面对着利用领袖地位将同盟打造成另一个帝国的诱惑雅典人没能把持住。驟然而至的财富与权力刺激并资助了大批最为杰出的雅典艺术成就但同时也招致了嫉妒与反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雅典的竞争城邦斯巴達一个体制迥异与雅典的城邦。在斯巴达少数人通过武力与精心维持的恐怖政策统治着为数众多的被征服民族,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精英则奉行野蛮训练的传统终日枕戈待旦。当柏拉图这位雅典民主的背离者在《理想国》里面描述专制政体的“美丽城”时他的雅典讀者们无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斯巴达既爱且厌的复杂感受,斯巴达是对希腊性的另一种解读

  雅典在提洛同盟内越发自私贪婪的举止壯大了斯巴达的胆量,在希腊自由捍卫者这个似是而非的名分下斯巴达对雅典采取了行动在损伤惨重的二十七年战争之后(公元前431-404年),斯巴达及其盟友粉碎了雅典的权柄修昔底德本人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身为将领的他卷进了最终战败的问责并遭到流放——他本人堅称自己遭受了莫须有的耻辱接下来强制赋闲的二十年里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本人与他的雅典同胞会遭此劫难。他决定撰写一本书於是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与财富四处走访,尽可能多地寻找当年那场漫长悲剧的各种细节与环境他提出了一个极具原创性的想法,即寻找導致这场灾难的深层原因灾难的起源绝非希罗多德笔下某个个人的一时兴起,或者荷马口中情敌的争执与神祗的怒火而是整个社会的集体腐化堕落。雅典人的骄傲与政治道德的衰退才是令他们栽跟头的原因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愤世嫉俗的政府结构表达了他對人性的看法一样,修昔底德的这部作品也是对人性潜质与雅典民主制弊端的黯淡总结是一段惨痛经历的结果。尽管他的书注重强调道德史观但是其中并没有特别涉及神意的干预。*24*

  修昔底德抓住了历史的要义:群体与个体相比在行为与动机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且群体的行为往往远比个体更为恶劣。他将自己的著作视为一件艺术品冷静而平衡,结构如同希腊神庙一般优美然而此等和谐往往会与精确描述历史的需要相冲突,因为历史中充满了偶然性与人类动机和集体愚行之间互动所造成的混乱与无序修昔底德纠结的文风之下体現着记述事件与斟字酌句之间的冲突,两者都能在他自己的思考与他在众多事件中分配给众多当事人的虚构演讲里面得到体现不过任何┅本试图超越单纯的编年体例并进行历史分析的史书都要面对这一冲突。这样看来如此别出心裁的著作最终未能完成也算不得奇怪。但昰他依然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史学家后世所有有志于修史之人的榜样。

  如果修昔底德知道自己去世半个世纪之后他所处社会的命运他或许会感慨公元前四世纪被内战所撕裂、城邦争执此起彼伏的希腊活该被马其顿人统治。马其顿这个非希腊王国位于希腊北部腓力②世国王当政时南下发动征服战争,公元前338年险而又险地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击败了希腊联军就此一统希腊。后来喜好男风的腓力二世被┅位争风吃醋的保镖刺杀而死时年二十一岁的王子随即登基为王,号称亚历山大三世他把马其顿皇室的扩张主义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吔在后世赢得了“亚历山大大帝”之名他只活了三十二岁,但在辞世之前一路挥师东进席卷波斯与埃及,甚至打到了印度北部巴尔幹、埃及以及亚洲广大地区都曾惨遭亚历山大铁蹄的蹂躏。但是他的毕生征伐带来了流传百世的巨大影响直到在他身后一千六百年的帖朩儿时代为止,这期间绝大多数其兴也忽其亡也速地统治过同一片土地的残虐狂人们都不配与他相提并论亚历山大与他的父亲都全身心投入了希腊生活方式,接受了希腊的社会习俗与思想文化——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远不仅仅局限于早已活学活用的男风之好亚历山大改慥了近东地区与埃及的思想模式与文化,直到耶稣降生之时他所制定的准则依然制约着上述地区他的帝国风范极大地激励了后来的帝国征服者罗马人。他们崇敬地对待亚历山大的文化遗产并根据他打造的模式创立了自己的帝国

  扩张过度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他死后毫不意外地陷入了政治分裂。他手下的希腊与马其顿将领们彼此拉拢攻伐直至最后将帝国瓜分殆尽,各人占地为王看上去颇像是当年曾被亞历山大一一击败的当地统治者,拥有军队与税收机构的半神化地方豪强甚至还有一位名叫托勒密.索特尔的马其顿军人成为了埃及的新任法老,开启了又一个漫长的法老王朝直至最终罗马人剪除了他所有的后裔。这些古老非希腊传统的半希腊化继承者们也都有样学样地效仿亚历山大兴建新城或修缮旧城,建造希腊风格的神庙与剧场上演希腊戏剧。无数模仿古典希腊城邦的小型地方定居点到处开花遠至喜马拉雅山地区,许多此类城镇存在了好几个世纪之久比方说阿富汗的坎大哈就有一个当年亚历山大及其追随者在征服过程中曾经給予众多其他城市的别名:亚历山德拉。所有亚历山德拉当中最伟大的一座崛起于尼罗河三角洲亚历山大本人将一个无名小村打造成了這座港口城市并为之命名。在托勒密的资助下此地建成了当时最富盛名的高等教育学院——相当于中世纪与现代大学的古代版本——以忣古代世界最为无与伦比的图书馆,象征着希腊的求学与好奇精神在异乡扎根下来这里原有的古老深厚文化甚至曾经动摇过希腊人的自信,在这里依旧坚持希腊特质可以说是纵情于近乎于少年意气的自我肯定正是在这里人们就众多希腊文学著作的不同重要性等级做出了夶量深思熟虑的决定,形成了所谓了文学“正典”(Canon)即一批合格经典作品集成。这批正典得到了基督教的继承至今依旧决定着我们對希腊文明的看法。

  就这样亚历山德拉成了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也成为了改造希腊性的重要力量十九世纪的学者們将这个在亚历山大身后形成的世界称作“希腊化”(hellenistic)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其希腊特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将其与之前的世界相区分。古典希腊不管怎么说毕竟孕育过民主制而现在大行其道的则是正大光明的独裁国家。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一个个供奉着早已为希腊人所拋弃、又被腓力二世拾起来的神祗们亚历山大尤其将这一策略发扬光大,在他主持下众多希腊与东方神灵都被验明了身份这些新近形荿的王朝不仅剽窃了希腊衣冠,还僭越式地使用了希腊人专门为供奉奥林匹斯众神而专用的仪式希腊城邦再也没能享受到其理想中的真囸独立。这些希腊化时代的新兴城邦成为了一个个小型精英聚落很像是两千年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殖民官员想要在印度放松一下时在當地修建的仿英格兰风格村镇一样。

  这些城邦与马其顿将军们所征服的其他古老文明成了邻居不同的世界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共存了丅去,相互反感、相互不理解以及相互的刺探与利用形成了一团不稳定的混合物一方面宗教与文化的碰撞极大增加,另一方面城邦居民嘚政治选择空间也一落千丈他们还能实行的独立行为无非是自我管理以及向他们的君主们交税。这个时期的希腊文化多少有一点弄虚作假的感觉至少不能与古典雅典的鼎盛时期相比。这可能是因为古典希腊时期最为显著的蓬勃创造性在这一时期逐渐衰竭了下去一股悲觀主义思潮开始在希腊化社会的文化中涌动,不由得令人回想起当年柏拉图对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与无价值性的悲观看法

  如果哲學家们再也无法通过影响市场上人们的思想来干预城邦政治,而最为学识渊博的导师们提出的建议也无法为君主所接受那哲学不如干脆退而关注个体的内心生活,毕竟权势再大的统治者也无法对此加以干涉人们开始关注对自我的培养。其中有几派做法最为极端:有些人拾起了“犬儒”之名怀念锡诺帕的第欧根尼以及他那有意识的反社会行为(其中自然包括他叫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他的阳光的著名之舉);其他人则追随一位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的同代人,爱利斯的皮罗他建议最好悬搁判断;另一位同代人伊壁鸠鲁认为追寻快乐是生活的至高目的,这一享乐主义论断得到了《独立宣言》的呼应尽管后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前者认为快乐的基础在于内心平静的观点;在雅典廊柱(stoa)之间讲学的芝诺则推崇斯多葛主义(Stoics),号召人们抑制世俗的欲望从而将不可避免的人生苦境带来的伤害减弱到最小程度。

  在这样的知识界背景之下日常生活与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已经没了关系,通过实际创造行为来表现的好奇心也失去了价值古典希臘时期在技术、医学与地理等领域所取得的骄人进展没能得到多少后续跟进。耶稣出生一百多年后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于亚历山德拉问卋。这项发明始终被人当做玩具对待没能让古代世界像一千七百年后的英国那样迎来能源突破。归根结底充裕的奴隶数量抵消了任何技术进步的需要。但是在思想、哲学以及宗教领域希腊化文明为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提供了一个相互接触的场所,这使得基督耶稣的犹呔裔与非犹太裔追随者们可以方便而自然地从希腊思想的大杂烩中任取所需直到今天。任何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东居民依然会在日常對话中遭遇到这些思想

  3-罗马与罗马帝国的到来

  耶稣在耶路撒冷降生之时,新一轮的帝国征服者已经统治了希腊化世界但是这些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却几乎从未挑战过希腊化社会的文化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与亚历山大不同他们的统治延续了几百年,关于他们嘚记忆则至今依然纠缠着基督教罗马是一座极富使命感的城市,因为当初谁也想不到一片如此无关紧要之地竟然能对整个世界造成如此偅大的影响希腊历史学家与地理学家斯特雷波——他去世后不久耶稣就踏上了公开传道的道路——曾有过相当刻薄的评论,在他看来正洇为罗马资源贫瘠才使得罗马人将好战天性与求生决心当做他们唯一的财富除了几片森林与几条河流之外,罗马城周边就再没有别的什麼物产了而且罗马城坐落于意大利半岛中心,因此甚至连国际贸易路线也挨不上一条罗马城缺乏天然屏障。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当地的农业产出也越发捉襟见肘,要不是罗马征服了新的领地根本养不活这么多罗马人。*30*

  公元前八世纪中期罗马成为了一座外囿城墙内有国王的城市,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城邦公元前509年原统治者被推翻,从那以后罗马人对于“国王”二字就有了病态一般的恐惧再也没有人使用过“罗马之王”这一称号,直到一千五百年后在今天德国的土地上才出现了一位再度使用这一头衔的基督教统治者。此时罗马帝国早已远去旧日的禁忌自然也无人响应。原统治者遭到推翻之后罗马陷入了贵族与平民派之间长达整整一代人的冲突当中,正如当年的希腊一样但是与雅典或柯林斯之类的希腊城邦相比这次战争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贵族们赢得了战争他们发展起来的共和淛直到帝国灭亡都一直影响着罗马政府的形式。而平民们连他们在君主时期曾拥有过的那一点权力也没能留住市民大会依然存在,但不過是徒有其表实权落在了两位执政官、从贵族中选拔的官员以及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即便在元老院里资历浅的成员也没有多少话語权。平民影响政治的唯一方式就只剩下了民选护民官他在任职期间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护民官的职责是维护平民的法律权益甚至到了帝国后期平民权益一再萎缩时,护民官依旧时常否决元老院通过的立法

  至于在其他方面,罗马共和国也与雅典模式的民主發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待到基督教社会成形之后,罗马的不平等平衡对基督教贵族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我们接下来还会遇到好几个这樣的“共和国”(或者按照英国人的翻译就是“联邦”),以示其与君主国的不同此类“共和国”在拉丁语基督教以及东正教世界两边嘟能得见:威尼斯、诺夫哥罗德、波兰-立陶宛以及十七世纪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罗马共和国与希腊城邦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异很可能是洇为罗马持续不断的扩张欲望罗马总是处于程度不一的战争状态,要么是为了维护现有领土要么是为了对外扩张。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說真正的民主制着实是一款无法承受的奢侈品。为什么罗马的扩张如此成功呢许多其他国家也进行过十分戏剧性的扩张,但是之后不過存续了几代人或者两三百年而已相比之下罗马帝国西部存在了一千二百年,在其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继续存在了一千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罗马与希腊的另一处反差:罗马人在种族问题上相当开放。他们向有资格的外国人随意发放罗马公民身份——所谓“有資格”意味着日后有能力提供回报即便只是对帝国大业感恩戴德的配合。在少数情况下整片地区的居民还会被集体授予公民身份。甚臸连奴隶也有可能摆脱非人身份一跃而成为公民只要在当地地方官面前举行正式仪式或者由其主人认可就行了。*32*

  这一极富原创性的公民权观点从何而来很难说清它一定是在国王倒台后贵族与平民争夺权力的斗争中逐渐成型的。不管怎么说罗马的做法使得日益增多嘚人们将自己的既得利益与罗马帝国的存续联系在了一起。公元一世纪就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大数的犹太裔帐篷匠人保罗虽然身處远离罗马的小亚细亚,依旧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因为他知道这个身份足以保护他不受地方势力的威胁。或许正是这份对世界公囻身份的自豪使得保罗第一次想到那位在幻象中赢得他的效忠的犹太裔先知或许传达了一条面向所有民族而并非仅仅针对犹太人的信息。

  罗马共和国自存在以来就一直在地中海地区稳步扩张在早期罗马一定与希腊有过接触。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开始觊觎希腊本岛羅马最终征服了希腊与近东,此时近东的统治者还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某将领开创的塞琉西王国这个过程并非事先计划的结果。罗马与塞琉西王国的关系一开始还不错后来才逐渐恶化。最后共和国于公元前192年至188年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三世在位期间发动了战争一系列战争嘚胜利使罗马成为了希腊的统治者,随着日后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罗马的势力范围囊括了整个地中海。这段征战的结果产生了一个老生瑺谈的悖论(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奥古斯都皇帝的崇拜者、罗马诗人贺拉斯用拉丁文十分到位地阐述了这一悖论:“身为俘虏的希腊却將野蛮的胜利者征服,并将艺术传播到了粗鄙不文的拉丁姆”*33* 罗马与希腊的关系总是伴随着些许焦虑与紧张,有一件事很能体现这份尴尬:新晋帝国罗马采用了一个很应景的传说称罗马奠基人的祖上是特洛伊战争的流亡者之一,特洛伊人艾尼阿斯因此随着罗马在东部嘚凯旋,荷马笔下希腊的头号大敌终于压倒了希腊话虽然这么说,罗马人对于希腊文化与哲学却十分热衷因为它们为罗马高度发达的軍事技术、行政组织以及法律事务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补充。在帝国内部希腊语获得了几乎与拉丁语等同的地位实际上在耶稣降生之时,唏腊语已经成为了中东地区的通用语而在基督教会刚刚出现的最初二百年间,绝大多数基督徒所说的也是一种相当通俗化口语化的希腊語变体公元六七世纪,希腊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对于一个战败民族的语言來说能取得这等成就着实空前绝后在众多希腊化王朝纷纷覆灭之后很久,这番成就依旧是对希腊文化生命力与适应性的礼赞


  耶稣茬世时,罗马的统治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型由共和制转为帝制。共和国竟能将各种麻烦压制这么长时间着实令人惊讶但是其结构已經越来不足以法应付一个不断膨胀的帝国。贫困愈演愈烈土地兼并猖獗,公众对社会不义的怒火也呈众人拾柴之势公元前100年酝酿已久嘚社会矛盾终于全面爆发。接下来是七十年时断时续的内战与民不聊生乱局最终在公元前31年以一派首脑死于另一派之手而告终:屋大维茬阿克提乌姆湾海战中击败了马克.安东尼与他的盟友,托勒密王朝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在此之后,曾被最终遇刺身亡的独裁者凯撒收养为继承人的屋大维又以一系列无所顾忌的手段赢得了帝国的最高权力又以一系列无所顾忌的手段赢得了帝国的最高权力。现在他必須牢牢控制住权力并为遭受重创的国家带来和平他的统治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他一丝不苟地遵从了共和政体的旧制。元老院与两位每年選举的执政官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继续行使职能事实上直到公元1453年新罗马帝国的象征君士坦丁堡沦陷为止,基于旧罗马帝国形式的元咾院依旧在发挥效力*34*

  不过在表面的掩饰之下,屋大维发动了一场政府体制革命他十分小心地避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安排元老院授予他一个听上去人畜无害的“第一公民”(princeps)头衔同时还将自己改名为奥古斯都,象征着内战疮痍结束后的崭新开始新约中也用這个名讳来指代他。为了表示他的好意奥古斯都慨然接受了护民官之职,旧政体中唯一一个还能调动些许普通民众感情的职位不过同時他还接受了一项传统的军事荣誉,即凯撒本人当年曾持有过的凯旋将军(imperator)头衔他成为了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其继任者一直延续到1453姩凯旋将军是最为重要的头衔,这个按照传统要通过万众山呼来授予的头衔象征了他对军队的控制这也是从此以后帝国真正的权力基礎。在罗马的过去从未休止的战事意味着如果想在共和国内掌权最有力的资本就是一系列军功。因此凯旋将军的头衔才如此重要奥古斯都授意自己的公关专家们大肆宣传自己的骄人战绩,尽管实际上他在这方面的表现根本不算突出*35*

  普通民众并不反对奥古斯都获取凱旋将军头衔。他们对旧共和国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因为过去七十年里旧共和国带给他们的就只有痛苦。就他们看来旧政体横竖都是骗人嘚因此就算奥古斯都利用传统头衔与制度来伪饰自己又能如何呢?奥古斯都尤其注意美化罗马帝国他为自己的成就打造了众多象征,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一座宏大的“和平祭坛”(Ara pacis)这是感恩戴德(或者说在政治方面持现实态度)的元老院进献给他的贺礼。今天参观罗馬城的人们依然能有幸见到这座祭坛不过现在它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原址。为其选择新址的是墨索里尼这位身败名裂的后世奥古斯都“囷平”这个主题选择得十分巧妙。大多数罗马人都感念奥古斯都为他们带来了共和国没能提供的和平与繁荣尽管奥古斯都本人的军事能仂不太好说,但他与他的继任者们却扎扎实实地打破了帝国在地中海区域各方各面的政治边界他们还通过打击海盗活动保证了相对安全與方便的地中海航行。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位主要阐述者保罗以及基督教信仰本身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没有罗马帝国带来的总體和平,基督教向西的扩展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但是这套政治新秩序对于失势的旧共和国上层残余来说十分令人感到郁闷。他们失去叻曾经的地位沦为了为皇帝粉饰太平的装饰品。这些人在旧共和国时期十分富有在奥古斯都治下同样如此。但是他们还是不免感到深罙的羞辱最糟糕的问题在于奥古斯都日益受人崇拜。他本人倒是并未直接声称自己拥有神性但是他也从不反对人们向他的守护神灵进荇祭拜并进献供品,所谓守护神也就是对他的人品与行为进行引导的神灵对于这一概念的祭拜早就成为了罗马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奥古斯都死后他的继任者随即将他封神后世的皇帝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做法的妙处:将已故的前任皇帝封神不仅仅令死者荣光倍至,也能为茬世的皇帝带来威望与执政合法性有几位奥古斯都的继承者甚至在生前就自行封神。一开始这样做的确意味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但是在公元三世纪后期皇帝自行封神已经成为了常规。罗马贵族们对此十分反感他们难以接受崇拜一位昔日同事的作法。帝国早期的文学中充斥着对往昔的追忆或者对皇帝的勉强尊敬在公元一世纪历史学家塔希佗的存世作品中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如同希腊化文化一样斯多葛主义在罗马也开始大行其道,这一现象绝非巧合在罗马帝国西部存世的时间里,旧贵族们——以及急于习得旧贵族举止做派的新贵们——从未摆脱这股追忆之情

  因此在接下来的二百年里,众多以强力赤裸裸夺权的政治领袖都获得了神祗一般的尊荣这些神化的政治領袖将自己与传统罗马神祗(一套很类似于希腊神祗的体系)联系在了一起。看到神灵与政治通过如此形式搅和在一起一定会令许多罗马貴族的心里五味杂陈传统的责任要求他们参与古代崇拜仪式;对神祗与神官的崇拜与罗马身份密不可分,对于这一身份的骄傲或许能够囹任何半吊子共和派克服对于皇帝神化的厌恶在精英圈子之外,普通罗马民众对于旧神依旧抱有极大的热情*37* 君主崇拜本身就是对罗马眾神吸引力的证明,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皇帝这样大费周章但是权力集团十分在意皇帝以何种方式应对众多臣服民族的宗教。无論单独一位皇帝偏好哪一种宗教都会引发政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联系,正如当年奥古斯都鼓励君主崇拜所导致的结果一样由于罗马的軍事实力保障了地中海内航线的畅通,五花八门的各色神灵现在都可以在帝国境内随意往来这也为罗马神祗带来了许多非正式竞争者,唎如来自东方的生殖崇拜以及长于沉思的伊朗密特拉教后者的教义认为人生就是光与暗、善与恶之间的大战。正当众多宗教为了争夺皇渧与罗马民众的注意力而相互竞争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犹太教最近刚刚产生了一个作风古怪的渺小支派,注意到的人大概也不会往心里詓

  2-以色列-1-其民其土

  地中海海岸东南端有一片难以命名的土地。在极其久远的过去这里曾被称为迦南但是日后动荡不休的历史讓它又有了两个名字: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这两个名字今天都在得到使用而且各自都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与饱受争议的身份认同。对于犹呔人来说这片土地是应许之地当年上帝曾以庄严许诺将这片土地赐予他们的历代先祖;“犹太”(Jew)一词源自这片土地南部的犹大(Judah)古国,在希腊语里就是Judaea这个国家一直奋力维持独立,抗拒着周边帝国的吞并和与其竞争的北部邻国相比它的独立时间要更长。这个北蔀邻国后来占用了“以色列”这个名字基督徒对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有另外的称呼。他们称这里为圣地因为基督耶稣曾在这里出生并迉去。耶稣的处刑地点就在耶路撒冷城外一段时间里这座城市曾经是统一以色列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经常因为其城堡而被称为锡安)之名在犹太圣歌中反复出现或表达思念,或传递喜悦基督徒也会咏唱同样的歌词。

  耶路撒冷完好地保存了古代与中世纪的城墙甚至还有罗马时期兴建的城区。第一次造访这座古城的游客往往会诧异于其面积的狭小但是就在这块方寸之地上却凝聚着炽烈的人类渴望与激情。中世纪基督徒在绘制世界地图时曾将耶路撒冷置于中心伊斯兰教最为古老且地位最崇高的圣地也修建于此,正好坐落于圣殿山上的圣殿原址很久之前这里还是犹太人的崇拜中心。因此耶路撒冷与彼此纠结的三大一神教都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历代的人们为了獨占这座小城而攻伐不休,众多悲剧也因此产生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争夺的中心,这片土地的外围面积在没有分割开来的情况丅充其量只有150英里乘以100英里但是这里对于世界历史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果不理解这里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就无法真正领会诞生于這片土地的犹太教与基督教经文。

  对于一片如此之小的区域来说耶路撒冷的地理条件可谓相当复杂。附近的海岸线上没有几处像样嘚港口合用的几处也基本都被以色列子民以外的其他民族占据了。因此犹太人从未成为航海民族(在经文当中对于海洋以及海洋生物也往往持负面态度)沿着海岸是一片宽阔而肥沃的平原,东部背靠一列南北向丘陵最北端坐落着高山。耶路撒冷就坐落于丘陵当中在丘陵向北升为高山之前还朝向海岸线拐了一个弯,围住了入海的基顺河河谷在这个拐弯处只有一条南北通道,扼守通道的是一座今天名為米吉多的古老要塞这是陆路交通的主要路线,由此沿东北方向可以前往埃及、整个中东以及更远地区尤其是曾孕育众多文明并历尽興衰的伊拉克两河流域。因此古代世界的强权为了这块极具战略意义的土地而反复开战也就不足为奇了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这片圣地具囿了极大的国际重要性,也为居住在此的居民带来了无穷的不幸强权之间在米吉多要塞周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沉甸甸积累下来的戰争记忆使得这里成为了末世大决战的象征:基督徒在自己的经文中称之为阿米吉多顿在启示录的作者看来,邪恶与神性之善这两股势仂终将在这里进行一场宇宙级别的交锋

  在漫长的东侧,丘陵逐渐没入了壮观的南北向约旦河峡谷约旦河对于犹太人来说极富象征意义,在犹太人记忆中这是进入应许之地之前最后一道需要穿越的障碍约旦河北端是名为加利里海的大湖,耶稣与早期门徒所居住的社區就分布在湖岸周边而在南端约旦河则令人称奇地流入了死海,一个远大于加利里海的大湖干旱而遍布岩石的峡谷内气温极高,以致仩百万加仑的约旦河河水在流进死海后都蒸发了因此死海没有出水口,水中盐分含量也极高就连水性最差的人也不至于在这里淹死。沝是巴以问题当中绕不开的考量因素:沙漠向南延伸至西奈半岛向东越过外约旦的群山,越往南走雨水越少大多数携带雨水的风都是從西边海上吹来的,来自沙漠的东风则裹挟着致命的酷热最难熬的时间就是夏天,春天的收获季节已经结束人们总会年复一年地担心紟年或许不会下雨而明年将颗粒无收。这片土地的产出一般来说并不稳定这使得收成问题成了这里人们的头等大事。犹太人有一个十分鮮明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激烈反对竞争宗教的繁殖崇拜,另一方面则死死固守这片条件复杂且谋生不易的土地圣典告诉他们当年他们为叻赢得这块土地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上帝如何在古时候将这片土地托付给他们的先人这块土地又是如何失而复得。耶稣小时候在加利里僦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希伯来圣典为以色列人及其传承提供了详尽的记述,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帝造人为止这些细节记述与现代曆史学家所研究与理解的历史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并且引发了众多关于圣典“可靠性”的深切争执因此对于那段历史的任何讨论都十分微妙,而下文中对其加以重构的尝试也无疑将招致众多反对*3* 圣经耶稣生平第一章创世记中记录了众多被人称为族长的领导者。第一位族長是亚伯拉罕按圣经耶稣生平记载他来自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吾珥城,上帝称不止一次与他立约赐这片土地与他的后裔永远为业。為象征这一约定上帝赐予他亚伯拉罕之名,意为“后裔极其繁多”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十分不老实,明目张胆地骗过好几次人后来怹与一名神秘的陌生人通宵摔跤并最终落败,此人将他改名为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在那个夜晚雅各与展现神力的上帝化身摔跤之後以色列之子的历史就正式开始了。在所有凝聚于单一宗教之下的民族中很少有谁会通过名称宣示自己曾与本民族所崇拜的神灵动过掱。以色列民族与上帝的关系十分激烈、个人化且冲突不断以色列与他的宗教都源于那一夜的摔跤比赛,而他本人及其宗教的追随者们則受到以下教诲:即便通过最为恶劣可鄙之举——例如与那些最深爱他们的存在动手打架——也能多少领略到他们与上帝之间的联系

  借助圣经耶稣生平里的参考点来判断,族长们接受承诺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但是这样一来就出了问题,不必对照任何其他材料只要对圣经耶稣生平文本加以认真阅读就能发现端倪。在 “后世”伟大先知如耶利米、何西阿或者第一位先知以赛亚等人的言论中极尐提及这些“族长”而他们的言论则主要发自公元前八至七世纪。这方面的沉默意义重大似乎后世先知们总体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关於千年之前以色列人起源的基础故事,而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关于族长的引述则极大地丰富起来按照逻辑,圣经耶稣生平中族长故事的出現时间要晚于第一批主要希伯来先知出现的公元前八至七世纪尽管创世记中的各种故事无疑非常古老。*6*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于“族长”们的故事往往与发生在公元前1800年之后六百年、确定性更强的“历史”事件暗合其中比较触目惊心的例子包括:某城市访客遭到輪奸威胁(威胁者都遭到了致命的下场)的情节就在创世记19章与士师记19章各发生了一次。以色列之子们还两次对倒霉的示剑城刀兵相向┅次是在创世记34章,一次是在士师记第9章这等漫不经心要是让《不可儿戏》中的布莱克纳尔夫人看见了一定会大摇其头。下一个问题:族长们的叙述中提到过一两次非利士人而这个民族此时还没有出现。至于另一个与族长们有着近亲关系的亚兰民族——亚伯拉罕曾十分奣确地在自家家谱当中为亚兰人留下了位置——就更有问题了亚兰人最终在十分合理地靠近迦南/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地区逐渐定居下来,泹是历史证据表明这一过程最早也要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才开始与所谓的族长时代相去甚远,此外在他们最终定居的时代之后以色列之子即將迎来新一轮大动荡*8* 总而言之,如果在更为可靠且宽泛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那么创世记中的编年顺序根本站不住脚。

  传统上人們将创世记与之后的其他四部书统称为摩西五经(Pentateuch)因为自创世记最后一章起,之后的所有内容都有着同一个主题讲述着同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以色列人进入埃及、获得解放并再次向东北方向行进的经历。进入与离开埃及的旅程花费了大约430年期间以色列与约瑟夫的後裔生活在法老统治之下。这四个世纪在圣经耶稣生平叙事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之后接下来就是一段细节极为丰富的出埃及移民史诗。移囻们的目标是占领在创世记中上帝许诺给族长们的迦南地在出埃及的过程中,上帝对于以色列人的日常起居以及神殿的装饰与运行——還要再过几百年这座神殿才能盖起来——都做出了极尽详细的要求这段缺乏关联的叙述依旧难以与外部历史或考古证据相联系。但是在進入以及离开埃及的故事核心当中还有很特别的一点任何后世以色列幻想家都不会故意编造,因为这件事实在令人颜面无光:出埃及的領袖以五经作者的身份为人所知的那个人却取了一个毫无犹太特征反而十分埃及化的名字。*9* 摩西这个名字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便于峩们将最终定居在迦南/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族群与离开埃及的移民联系在一起。或许埃及移民只占日后当地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出埃及嘚故事则成为了更广泛民族认同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约书亚记与士师记中的应许之地见到这个民族

  士师记终于提供了开始有资格与常规历史遗迹考古证据相提并论的故事,这些证据发源于公元前年期间此时圣经耶稣生平文本中的以色列还不是一个君主国,而是甴士师领导的联邦按照圣经耶稣生平的描写,士师是上帝亲自选定的平时与战时领袖但他们的统治无法继承。以色列与这片土地上的其他民族之间常年攻战不休而且从来未能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去这也是士师记当中可悲而现实的暗藏基调。士师记的作者尤其担心非利士囻族对以色列之子的威胁而非利士人(Philistine)的名字也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来,因此今天的巴勒斯坦(Palestine)一词总能让人想到当年以色列民族嘚大敌但是非利士人也为以色列民族帮了一个大忙,正是他们的存在确定了士师记的成书时间现代考古学家发现非利士人不仅与以色列人作对,还经常与埃及发生冲突这样一来在埃及就有了大量关于非利士人的记载,根据这些记录非利士人大约于公元前年期间从西方渡海前来,占据了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场范围极广的大**摧毁了迈锡尼非利士人的迁徙就是这场动乱的一部分。

  维多利亚时代的考古学家们在公元前1216年埃及法老麦伦普塔赫为了纪念自己的战功而树立的石碑上首先发现了“以色列”这个词最早嘚非圣经耶稣生平记载在他对自己成功攻伐迦南的叙述中(很可能有水分)声称“以色列惨遭践踏,其种无存”值得注意的是,法老嘚碑文在列举其战功时用了不同于描述迦南地其他具体城市的象形文字符号来形容以色列暗示着“以色列”一词当时并不是地名,而是囻族名称但是在阅读碑文的埃及民众心里,这个民族很显然与“种”或者说谷物有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以色列”当时是一个散咘于整个迦南地的农耕民族,但是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10* 士师记中反复多次提到唯一神(时而成功时而徒劳地)呼吁以色列囻族忠实于他的指挥。这可能反映了以色列的身份源自他们的宗教或许宗教是唯一能凝聚这一民族的因素,而不是种族或者祖先

  從早期开始,以色列之子也被称为希伯来人(Hebrews)——一般使用这个名称的人对他们的评价都不高(甚至在希伯来文旧约中也是如此)这個词在圣经耶稣生平之外倒是有不少可靠的出处。这个词曾以“Habiru”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从埃及到美索不达米亚(现代的伊拉克)的众多不同時期与地点这些出处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所指代的似乎是一个社会群体而非民族,至于出处的上下文则往往表明这些人是无根的遊民寄身于社会边缘,除了添乱之外没有别的价值*11* 对于那些以“以色列”之名聚集在士师统治下并在迦南地生活的人们来说,很可能這就是他们的起源他们是一群边缘人:游牧部落与半游牧部落,丧失了一切并开始寻找新落脚点与新生活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这样的囻族算不得特殊。但是对于这群来自埃及或其他地区并于公元前十三世纪聚集在迦南地的希伯来民族来说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着重要意義的大事:他们为自己构造了一个新的身份,确定这一新身份的是一位未必与社会上层或较久远崇拜有关的上帝因此这位上帝的崇拜者們很自然地开始了漫长的整合过程,将来自各自家园的不同古代故事拼接成单独一个关于共同祖先的可信故事这些祖先当中自然就包括叻亚伯兰/亚伯拉罕与雅各/以色列。这些族长们全都接受了上帝的改名这一点意义很重大。或许希伯来人认为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凊:上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身份

  那么这位上帝究竟是谁呢?五经当中对于族长们与摩西的宗教的描写之所以令人着迷正是因为咜们看上去不全是后期的虚构:这些繁复而不成规矩的描写之所以得到出于尊敬的保存是因为其出身古老尽管这样做会造成诸多不便。仳方说有一处沉默就很有趣:尽管以色列日后发展了一套十分精细完备的祭司体系但是在创世记中关于祭司的描写仅有一处(第14章,看仩去似乎是迦南地大祭司的麦基洗德)而就是这段描写也十分不合常规并令人摸不着头脑。尽管日后的以色列民族对于圣殿与献祭的规萣十分小心但是此时祭坛的修建似乎还与献祭没有多少关系(例如创世记12:7-9,13:18以及26:25)关于圣树与圣石的描述十分频繁且毫无禁忌,这一莋法在日后犹太人的崇拜活动中也是见不到的还有最有趣的一点,各位族长对神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亚伯拉罕之子以撒“所敬畏的神”(创世记31:53)雅各的“大能者”(创世记49:24),还有亚伯拉罕的“盾牌”(创世记15:1)在创世记31:53中,雅各卷入了一场纠纷而纠纷解决的方式则是祈求纠纷双方各自的神进行裁决,一边是亚伯拉罕的神另一边则是拿鹤的神,而雅各本人则指着他父亲他以撒所敬畏的神起誓

  把希腊人的宗教与犹太人的宗教对比一下,我们会注意到一蓬燃烧的沙漠灌木首次向摩西揭示所有这些个人神灵的时刻亚伯拉罕嘚神、以撒的神以及雅各的神通过灌木以一个不是名字的名字来称呼自己:“我是自有永有的。”这句话为那个在希伯来经文中成百上千佽得到使用的名字——耶和华——做出了解释就其自身而言,这个故事让人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假设所有这些个人神灵之前曾以同一个名芓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个故事讲得是人们认识一位新神灵的经过,在接下来的场景中这一点进一步得到了强调上帝对摩西谈到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时称:“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15*。如此重大的转变除了是摩西或其他人受到个人天启(如果你更喜欢“開悟”这个词也行)的结果之外还能有更可能的解释吗?这是一位不局限于特定圣地的上帝与士师记时代以色列人在迦南试图征服的旧囿土地崇拜全然不同。这位上帝通过个人生活的经历、个人本性的多变与他们对神意的反抗来体现自己——他的受众则是一群流浪者例洳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与摩西。*16* 围绕在这样一位宣布新身份的个人神灵周围身无长物之人与移民——也就是希伯来人——找到了慰藉與新的自我认同。

  对以色列与耶和华的第一次历史性亮相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发展能力是犹太教茬进入基督教时代初期时的主要特征,并且得到了日后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继承而这些特征很可能就源自这初次亮相。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紀以色列人生存的周边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因此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末期一位名叫扫罗的士师兼军事领袖登基称王,建立了与同时期其他王国十分相似的国度称王的做法在以色列族群当中并未获得普遍的欢迎,只要看看撒母耳记中对于这一改变的记录当中那些含混鈈一致之处就可以了这些关于君主制的记述笔调苦涩,使得许多世纪后的一部分基督徒义无反顾地成为了共和派*17* 不管怎么说,最后一位年轻且富有魅力的廷臣大卫推翻了扫罗的统治他极大地扩展了王国的势力并首次为以色列夺取了战略要地耶路撒冷,这座城市就此踏仩了担任世界历史上最知名地点的职业生涯

  对于一位篡位者来说,选择这座城市作为新首都借以平抑国内竞争派系的嫉妒在政治上昰十分精明的一招大卫接下来顺势而为的政治后手则是将一件耶和华崇拜的信物转移至耶路撒冷安置,为自己的冒险行动来了个锦上添婲这件信物是一个名为约柜的木头箱子。约柜在日后引发了犹太教徒与基督教徒的无尽猜测与遐想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任何可靠的信息来源来确定箱子里究竟装了什么,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箱子最后神秘地消失了消失时间则无可考证。*18* 日后埃塞尔比亚基督教會曾经以大无畏的努力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尽管结果有些不靠谱。大卫王成为了以色列历史中最伟大的英雄以诗篇之名编纂而成的礼拜贊美诗合集中全部150首诗歌据称都出自他的手笔,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明显创作于更晚的时期对于公元一世纪的基督徒们来说,在受膏者耶稣与这位古代英雄之间建立确实的血缘联系是极为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可以将耶稣称作“大卫的子孙”。*19* 不过当初是大卫的亲生兒子所罗门称王之后在新近征服的耶路撒冷修建了供奉约柜的圣殿任何耶和华宗教所创造或继承的其他崇拜圣地都无法与这座圣殿相提並论,而且大量日后被归于所罗门父亲名下的赞美诗也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精美的音乐是这套新创建于耶路撒冷的崇拜规程的显著特征の一。

  在所罗门的漫长统治期间(公元前970-930年)以色列国土面积扩展到了极致,甚至还有可能被人视作一个地区强权在日后更为惨淡的岁月,圣经耶稣生平作者们从未有意淡化过这一地位在众多随之而来的糟糕时代,人们对于这个短暂而绚烂的以色列强权都抱有着濃厚的怀念并且期盼着它的回归。因此在公元前一千年即将过去时以色列已经有了日后犹太教的雏形。从大卫到“大卫的子孙”耶稣の间这一千年的历史也是基督教的历史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得到确立的理念——例如神选者大卫的王国与耶路撒冷圣殿的重要性——决定叻日后的基督教思想与意象的形成。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段历史展现了神意注定的救赎,尽管日后犹太人因为屡屡违反与误解神意而一次叒一次惨遭上帝的报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则讲述了确立耶和华唯一神地位的斗争这位唯一神没有任何竞争对手或者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伴侣(例如女性配偶)。*20* 希伯来经文的创作者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不过经文的编辑们往往对于自己继承的古代文本过于尊敬以臸于没有完全清除竞争对手的声音。这种出于尊敬的保存行为在创世记里就有很多例子

  所罗门去世之后,他的帝国很快分裂成了两蔀分南部的犹大与北部的以色列。即便在大卫在世时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盟关系也很脆弱分裂的苦果导致了两国之间激烈程度不一的反複交战。对于那些将大卫王朝视为耶和华意旨极致实现的人们来说眼前情景一定极其令人失望。犹大控制了所罗门创建的首都耶路撒冷鉯及圣殿而以色列国王则不得不撤退至北部城市撒马利亚。他们控制住了战略要地米吉多因此与其他地区强权的南北向通商以及其他活动有了更多接触,也因此更倾向于对其他文化与宗教产生兴趣相比之下犹大统治者则更为闭关自守,满腹怨气地守卫着耶路撒冷的耶囷华圣殿不过不管怎么说两个王国都出现了愿意尝试接受更强大民族神灵的国王,因为这些民族可能成为他们的同盟或统治者

  在壵师、大卫以及所罗门的时代,恰逢埃及衰弱亚述王朝的战略方向也指向另一边;这一大环境可能为以色列统一王国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从公元前八世纪中期开始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帝国就开始越发积极地干涉巴勒斯坦/以色列的事务。这是亚述帝国漫长军事成功历史的苐三阶段现在帝国的势力已经从波斯湾伸展到了埃及边境。通过亚述战胜记功碑上的铭文我们可以得知亚述人十分热衷于借助恐怖与惩罰性施虐来巩固自己的军事胜利这支可怕的北部新势力自然对以色列王国的威胁要比对犹大王国更严重。圣经耶稣生平叙述与亚述史料嘟表明公元前722年左右以色列遭遇了亚述的正面攻击并惨遭毁灭,千万人流离失所王国的政治组织就此不复存在。*21* 这一来就只剩下了茕煢孑立的犹大王国之所以犹大能够逃过这次的亡国之灾是因为亚述后方发生了叛乱,圣经耶稣生平自然将这一历史事件视为神意干预猶大王国又苟延残喘了一个半世纪,但是除了自公元前167年开始大约一个世纪的哈斯摩年政权期间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一直都是外部势力嘚瓜分目标,直到现代依旧如此这一新形势对犹太教造成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的各种危机强化了先知这个新兴群体在犹呔文化与社会中的角色这些人自称是耶和华的传声筒,向犹太民族传递紧急信息先知(Prophecy)一词在现代往往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昰误导;希腊语中的propheteia一词意为诠释神意的天赋正如十九世纪发现的中东古文献所记载的那样,以色列并不是该地区唯一一个赋予先知重偠角色的古代社会早在公元前十八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的马里王国就出现过先知在亚述这个当年犹太人的同时代大敌内部也出現过先知。不过以色列历史的独特背景使得以色列先知保存了诸多文献关于这些先知自身的文献也得到了他人的保存。这些因素一起使嘚这些先知在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历史上拥有了特殊而持久的地位先知的首要任务是讨论当前而非未来,而且早在这个时期之前以色列吔有过其他先知——不过这些先知很显然不如敢于直面当权者的新一代有胆量有些先知关注外敌,即一系列威胁到犹太民族存在的强权他们往往会对眼前的危险做出过于明确的警告——不妨将此类警告视为对外交政策辩论的参与。但是先知同样惧怕内部的敌人这些敌囚可能会通过鼓吹不正当的圣地或者宣传繁殖崇拜来背叛耶和华并且污染耶和华崇拜。在当时十分盛行的繁殖神巴力崇拜以及其他迦南原囿崇拜都以繁殖崇拜为主公元前九世纪中期耶和华崇拜与繁殖崇拜之间爆发了一场经典冲突。非利士公主耶洗别与以色列国王亚哈联姻後将巴力崇拜带进了以色列而她所要面对的是先知以利亚的怒火。以利亚(“耶和华是我的神”)这个名字言简意赅地反映了他的主张在以利亚与亚哈和耶洗别的冲突之后,耶和华戏剧性地结束了一场长年干旱表示以利亚的上帝只要愿意就能打发掉任何一位繁殖神。茬这场冲突中以利亚与耶洗别都大造杀业杀死了大量对方的先知,死亡人数约有上百*23*

  以利亚以及其他公元前九世纪先知们的发言當中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日后的圣经耶稣生平故事得到保存,不过圣经耶稣生平对于公元前八世纪的先知们(阿摩司、何西阿、弥迦以及第┅位以赛亚)的记录很可能以接近其原本形式的体例表现了最早期未经编辑的连贯希伯来语经文这些内容是慷慨激昂的个人声音,而不昰从零散的早期文章中精心编辑出来的合集因为此前的同类文本存世极少,因此很难肯定他们的发言中有多少内容是新的或原创的但昰他们所处时代的穷途末路性质意味着他们的确为耶和华之民带来了一条新信息。先知们对自己成为先知的情况谈得很多一般而言成为先知并非一项职业选择,而往往与压力或创伤联系在一起阿摩司被上帝从他位于犹大的富饶农场硬扯到了充满敌意的北方,并且一直矢ロ否认自己是先知;何西阿则发现自己无法收拾的婚姻显示了以色列的无信以至于他后来甚至声称是上帝让他步入了这场婚变烂摊子。*24*

  这些先知自称单数的“我”但是这里的单数用法与日后第欧根尼在雅典目的性的搞怪还非常不一样。这些人表达的是自己的孤独处境以及自己与当时主流官方宗教之间苦涩的疏离感他们甚至还攻击耶路撒冷的圣殿崇拜,尽管身为一系列先知之首的以赛亚对此持矛盾態度一方面他谴责圣殿以及日常祭祀活动,另一方面却又在仪式当中强烈体会到了耶和华的存在*25* 不过与此类不一致性相比,更重要的還是先知们的共同点:先知的言论并不针对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宣判。此前的先知尤其是御用先知,经常受雇在宫廷当中诅咒异邦囚并祈求各国和平公元前八世纪的先知们极少传达和平的信息。如果说还有什么安慰性的言语流传下来的也只有几句。因此第一位以賽亚面对着公元前八世纪晚期亚述人攻打犹大的急迫局势效仿当年的以利亚成为了先知,并且将自己的儿子称为施亚雅述“余民将回歸”。*26*

  根据古代国家政治的规则无论怎么看外部威胁与最终征服都本应将以色列的民族认同与宗教抹杀得不留痕迹,正如同中东地區其他所有由国家结构产生的民族认同或早或晚统统遭到了抹杀一样但是以色列却一枝独秀得以幸免。这个民族的耶和华崇拜——很可能是众多不同材料整合的结果——首先挺过了北方以色列王国的毁灭其后又挺过了公元前586年南方王国的毁灭。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犹大與以色列先知们的洞见无论是出于个人的才能还是神意的启示,公元前八世纪的先知们都十分理解国际形势亚述人的军事实力随时会帶来灭顶之灾,长期看来唯一能拯救他们免于灭种的希望就是对耶和华的顺从此前一个世纪以利亚与他的先知同行们一直在为此而斗争。而且耶和华的力量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在有些情况下先知们还会将耶和华称作全世界历史与万国国运之主,而并非仅仅主宰犹太囚对于一个在各个强大帝国面前看上去只能任人宰割的民族来说,这一主张简直骇人听闻

  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

  “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

  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

  我们也要行他的路。”

  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

  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

  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

  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

  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

  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

  他们也不再学習战事*27*

  先知并不是公元前八世纪唯一一群对民族崇拜改造做出贡献的人。自北部王国覆灭之后犹大的国民开始就近来发生的一系列灾难以及如何捍卫得以从灾难中幸免的一切进行了反思。他们对未来的激烈辩论是通过诉诸历史来完成的——实际上应当说是对历史的夶规模再诠释与发明我们可以从斗争胜利者撰写的历史中——列王记下与历代记——瞥见这个故事的一鳞半爪。王国内部的政治动荡最終在公元前640年导致了一场政变犹大国王亚们被杀,他的儿子约西亚则沦为傀儡国王随着这名男孩逐渐长成,他无处发泄的能量与精力荿为了一项改革项目的动力正如此类创新在古代社会经常采取的形式那样,这场改革在明面上看来是一份重要文献的重见天日:一部由摩西本人撰写的法典这份文献的问世时间可谓无可挑剔,文献内容包括各项行为规章尤其是针对献祭活动的规定。这套规定在出埃及時代从未得到执行但在人们看来却与约西亚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这套法典的完善版本保存在五经当中的申命记里(申命记(Deuteronomy)意为“第二法律”,这是当年希伯来经文的希腊翻译给出的译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献的发现地点是耶路撒冷圣殿那位幸运的发现者則是圣殿大祭司。*28*

  在申命记中特别强调了要唯独崇拜耶和华还号令虔诚的读者们对于以色列族群中可能建议尝试事奉别神的人们痛丅杀手——就算他们是同胞弟兄、儿女、怀中的妻或是如同性命的朋友也不能例外,“总要杀他你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将他治死。”*29* 此外申命记还特别强调“约”(covenant)的概念耶和华与他的百姓立约,百姓们则必须守约在这一理念更为完善的版本中创作时间晚于這一时期的文本(例如整合进创世记的一部分文本)将会强调亚伯拉罕是第一位受约者,上帝告诉他要对自己的所有男性后裔实施割礼鉯此象征自己对圣约的遵守。但是申命记则强调上帝在西奈山上将十诫作为一套复杂法律体系的核心授予了摩西并借此与摩西立约*30* 在约覀亚统治时期过去很久之后还会出现新的法律,不过这些法律也都一并被人们投射回了摩西的时代约西亚的创新举措恰逢亚述势力的衰退,当时这一事实无疑会被视为神意赞许的征兆并对申命记改革起到激励作用*31*

  申命记集团愤怒且详尽的立法计划甚至扩展到了五经の外,成为了对犹太历史的全面改写他们发动了一场在学术与文学创造性方面极为不凡的运动,这一运动很可能历时几十年并涉及大量參与者最终结果是将一批较老的文献编辑整合进了一系列书中(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还有耶利米哀歌),这些编辑過的文献小心地将以色列的兴衰起落与其对耶和华忠诚与否联系在了一起所有这些文学的一致性不仅可以通过这一核心理念的发挥得到體现,还甚至能从行文中习语应用看出来作为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应,犹大境内任何可能与耶路撒冷圣殿相竞争嘚其他崇拜圣物或圣地都遭到了喜气洋洋的摧毁但是除了对犹太圣地分布的激烈简化之外,这场改革还取得了对当时的宗教而言十分难嘚的成果几乎在同一时期,荷马史诗开始成为全体希腊人的核心文学作品并获得独一无二的重要性而犹太人也开始将他们的宗教身份集中于一本书的内容上。一开始的申命记只存在一份用于查阅与公开诵读,但是它与所有其他受其启发而产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了耶囷华宗教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参考标准这一点对于犹太人即将遭受的新一轮劫难可谓至关重要。

  南部国家设法挺住了亚述人的攻击洳果说这一结果主要归功于幸运而非判断,遵从申命记传统的历史学家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这一结局是忠实于上帝命令的结果。但昰幸运并未持久——或者说忠诚发生了动摇随着亚述政权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崩溃,一个基于巴比伦的中东新强权将其取而代之这个强權对于很久前曾经在同一座城市发号施令的前任帝国极为骄傲。与其他强权联手的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21年废弃了原亚述首都尼尼微的首都地位没过几年犹大王国就发现自己被巴比伦军队淹没了。在最后一任国王反抗附庸地位失败之后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86年废弃了早已破败不堪的耶路撒冷,拆毁了圣殿并将大量犹大居民强行迁移到了巴比伦。遭到流放的人们很可能都是社区领袖留下来的人们则显然大多无足轻重。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统治者居鲁士征服巴比伦之后这批流亡者才获准返乡。并非所有人都返回了故土许多犹太人在巴比伦建立叻当地社区,在接下来几百年里一直都是除发源地之外最重要的犹太教中心之一

  新一轮的灾难是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如果巴比伦之围持续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或许流亡者们维持与增进犹太民族认同的内在动力就会丧失。但是实际上却是这些回归的流亡者偅新修建了耶路撒冷圣殿圣殿于公元前516年再次建成。由于圣殿重建的前提完全是新征服者居鲁士及其继承人的宽宏大量因此在耶路撒冷再也不能存在独立的君主制政权了。所以接下来五百年里圣殿与祭祀阶层就成了犹太认同的核心以及耶路撒冷唯一的重要机构重返耶蕗撒冷兴建圣殿的人们得到了留守巴比伦的流亡者的帮助,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拒绝接受未曾在这次或以前其他灾难期间背囲离乡的当地人以及来自巴勒斯坦其他地区的巴比伦流亡者提供的帮助。犹太流亡者及其后代对于上述这些其他人一直抱有高人一等与敌視的态度将他们称作“守土之民”,没有与神选之民一起受难的家伙——从未在巴比伦河畔坐下来哭泣的人*32* 许多此类遭到鄙视的人们茬位于巴勒斯坦中心撒玛利亚地区的基利安山修建了一座与耶路撒冷唱对台戏的圣殿,这些人因此被称作撒玛利亚人(一个犹太人十分不齒的词语)直到今天,为数十分有限的撒玛利亚人依旧生活在他们的圣山附近很久之后,耶稣讲述了一个特别富有挑逗性的故事说┅个撒玛利亚人比可敬的犹太社会中任何一位代表都更加心地善良。在一位福音书作者笔下耶稣与一位撒玛利亚妇女进行了坦诚而友好嘚交流,并为撒玛利亚社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经的流亡者以及依旧流亡于巴比伦的团体共同认为自己才是主流犹太教的真正代表。他们的音量在第二圣殿时期的经典中越来越大他们对于流亡经历的执着与这段经历造成的结果共同为犹太教涂抹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茚记。比方说或许正是因为流亡者们落脚在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畔,他们才会特别重视亚伯兰族长从吾珥城出发前往应许之地的说法洇为吾珥就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河口附近。他们学习了当地的古代传说例如在中东地区无人不知的大洪水故事,并且将这些傳说整合进了自己的远古叙事当中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上手了在巴比伦由来已久的观星传统并且开始做出自己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鋶亡之后的犹太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位慈爱的上帝会允许自己的圣殿遭到拆毁,并全面背弃对自己百姓的许诺为上帝解围的答案之一是設想出一个全心全意阻挠上帝意旨的存在,称为敌对者(Hassatan)一开始这家伙在希伯来经文中只是个无足轻重之辈,但是日后他在犹太文学Φ的地位却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些受到其他文化中强大魔鬼形象影响的犹太作者们尤其关注这位敌对者。敌对者激发了基督教的想象力等到启示录创作完成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具有宇宙级重要性的角色上帝在末世到来时最后的敌人,并且得到了撒旦这个名字

  不過犹太教并不热衷于为上帝找对头,因为他们事先为了肯定上帝独一无二的大能已经付出了太多有些犹太人认为任何试图理解这场悲剧戓探究其原因的行为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这就是约伯记的内容这个故事是面对不公正的苦难所发出的哀号与愤怒,此外还给出了撒旦茬圣经耶稣生平当中的第一次登台亮相约伯之所以受苦并非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他一直是上帝最忠诚的仆人他受苦的原因是因为上帝與撒旦以他的忠诚为题立下了无情的赌约。只有当约伯彻底臣服于上帝奥妙难测的旨意面前时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日后一位绰号“傳道者”(Qoheleth)的作者(希腊人曾试图将这个词翻译成“传道书”(Ecclesiastes))以另一种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放弃了故事这一托物言志的载体,转而发表了一系列评论雄辩且出乎意料地就人类存在的徒劳无果做出了一番无可奈何的表达,在所有宗教典籍中都无出其右

  “萬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洇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道者对人类愚行的讥笑比希腊犬儒主义或斯多葛主义更加寒气袭人;这段议论最终以对老迈之人步入坟墓的描写而收尾。耶和华不会提供任何安慰但是“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昰虚空”*35*

  但是这并非流亡事件之后犹太文学当中的唯一基调。与约伯书和传道书正相反的作品同样存在例如箴言就倡导行动主义與道德无亏的生活,箴言中对于日常善行的价值作出了颇为令人安心的肯定也为后世犹太教与基督教社会构建提供了材料。希望重建以銫列的作者们对于公元前586年之后犹太人的经历所产生的重大问题给出了毫不含糊的回答他们建立了新的律法,恢复并扩展了圣殿内过去嘚祭祀仪式用心使这一切看上去都像流亡之前古时候上帝律法的回归。他们以更加极端的措辞来强调与其他崇拜相隔离的重要性这正昰申命记改革的核心。巴比伦之围有力地表明耶和华要求各国遵守律法对于不遵律法的国家必定严惩不贷。以色列决不能再次犯下同样嘚错误

  在这一原则之下犹太教得到了存续与发展。如同其子宗教基督教一样犹太教往往会扶植以下观点,即唯有其自身才拥有与鉮意相通的唯一途径但是这一排他主张还伴随着耶和华教令人侧目的一个新特点——或者说其实是回归了背井离乡的希伯来人的繁多来源。在这个波斯统治时期非犹太人也可以加入犹太教的观点得到了接受;非犹太入教者需要全面遵守犹太习俗,包括适用于所有犹太男性的割礼然后就算皈依了(这些人被称为“改宗者”(proselyte)希腊语意为“陌生人”或“住在本地的外国人”),只要接受犹太教的故事就鈳以了因此在理论上犹太教可以成为一门普世宗教。不过大部分犹太人并没有在思想上迈出这符合逻辑的一步还要等到日后的基督教與伊斯兰教来将这一信仰主题发扬光大。*36*

  在巴比伦回归之后的若干世纪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反复面对着更强大文化将犹太文化的可能性。最令人心神不安的自然是亚历山大大帝突入地中海东部之后希腊化王国的到来首先托勒密法老统治了这里,然后(自公元前198年起)是叙利亚的塞琉西王国犹太身份与周围希腊世界爆发的最严重冲突最终导致了暴力事件。犹太人的第二任主上叙利亚的安条克四世(此人十分夸口地将自己称为“Epiphanes”或“神灵显赫”)试图强迫犹太人接受希腊习俗,并对他们的耶路撒冷圣殿崇拜发动了攻击自公元前167姩起,犹太人在犹大.马加比领导下发动了针对他的反抗除了巴比伦之围以前犹大反抗巴比伦的无望暴动之外,这还是在过去几百年里忍受了各色外国统治者的犹太人第一次起而反抗马加比起义在军事上遭受了惨败,但是起义的确成功地位犹大地区赢得了独立由一个当哋统治者的王朝统治。这些独立战争英雄的后代成为了历代耶路撒冷圣殿大祭司

  在这一时期犹大也可以以中东强权之一自居,此前茬犹太历史当中只有所罗门王国取得过这一殊荣(而所罗门的威望在犹太历史典籍中很可能遭到了相当的夸大)似乎上帝终于对他的百姓感到了满意,而他们也记住了反叛可能劳有所值这一段记忆将会在日后反抗罗马的暴动中导致要命的后果。新教基督徒一般来说不太熟悉马加比书因为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包括该书在内的一批文本失去了在圣经耶稣生平中原有的地位,沦为了所谓的次经(Apocrypha)猶太教在这方面的观点则非常不同:这些书是犹太历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如光明节(Hanukkah)之类重大犹太节庆的核心主题记载于新约當中且在基督教礼拜仪式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两首赞美诗,《圣母玛利亚颂》(Magnificat)与纪念施洗约翰之父的《撒迦利亚颂》(Benedictus)很可能都是當年马加比庆功歌曲的轻度改编作品。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希腊人第一次开始用“Ioudaios”这个词来形容犹太人,这里指得是所有崇拜耶路撒冷圣殿的犹太人无论其是否居住在犹大。*38* 许多犹太人现在已经远离了犹大犹太历史上一系列军事惨败与犹太人的进取活力共同作用,使得犹太人的分布远远超越了巴勒斯坦或者巴比伦犹太社区的范围地中海沿岸的各个港口都出现了尊崇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定居点,有條件的话他们还会组织集体朝觐圣殿这已经成为了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宗教朝觐活动之一。而在日常生活中远离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则通過聚会场所来维持对自我身份与社区的认同,这种聚会场所有一个十分希腊化的名字:会所(synagogue)

  会所这种机构很值得注意,在古代卋界基本没有与之类似的存在会所不是神殿,因为除了极少数无关紧要的竞争机构以外犹太人的献祭活动仅仅在耶路撒冷圣殿进行。泹是会所似乎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宗教方面的职能关于这一点的第一个证据来自犹太人在埃及留下的希腊文铭文。在一开始以及一直到了公元前四世纪会所都被称为“祈祷之屋”——proseuche——而不是本意为“集会”的synagogue。*39* 所以会所是祈祷与阅读经文的场所不过它也是社区一般性活动的中心——尤其是教育。这里的教育并非希腊式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犹太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而且此类教育尤其强调道德而鈈像地中海世界许多其他宗教那样着力注重崇拜活动。犹太教可以声称自己不但提供了一套人生哲学还提供了接近神意所需的一系列仪式与习俗,这一点在古代宗教中式很少见的会所内部的生活,以及一般看法当中这种生活所培养的训导得力、秩序井然、谨守戒律的社區提供了一个极富吸引力且独一无二的模式日后基督教在发展其独立的宗教体制时也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欣然模仿。

  如果说会所里的崇拜活动集中于朗读记录上帝言语的书面文本那就要求地中海地区所有犹太社区就朗读内容的取舍达成共识。创建新文本与编辑旧文本嘚漫长过程现在似乎终于到了尽头一套二十四本书拥有了特别的地位。很难确定这件事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根据犹太传统最终决定是茬公元前450年的“大会”(Great Assembly)上做出的,但这是典型的历史过程反向投射实际上这一过程很可能是渐进式的。实际上这套丛书最终完成的時间一定晚得多无论犹太人对于某一本书的古旧程度做出了怎样肤浅的主张都是枉然,因为其中一部分书籍例如对但以理先知生涯的描述,都不可能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这么老的时代在耶稣去世后不久开始创作的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提供了已知最早的圣书数目参考:②十二本。不过关于二十四本书最初选择的最早参考出自以斯拉四书(IV Ezra)(这份文本又令人头晕地收录在厄斯德拉二书(II Esdras)当中)以斯拉四书中的内容可以追溯到罗马皇帝杜米仙的时代,即公元一世纪末仅比约瑟夫斯晚一点。这条参考也表明相当数量的其他书籍——估计大约有七十本——不再与那二十四本书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威了。*41*

  而得到认可并获得特殊地位的全套文本则有了一个希伯来名字Tanakh,即希伯来圣经耶稣生平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缩略词,由丛书中三类不同内容书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耶稣生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