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大陆2信仰任务里弗洛伊德任务为什么完成不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特点_百度知道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特点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弗洛伊德(S.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性的原因,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埃里克森在研究了几种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情况后推断说,尽管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异,但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出于对文化和个体的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把自我发展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八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人格的影响见下表(表2-1)。表2-1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年龄 特定心理危机 积极结果 消极结果 0~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 1~3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 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 3~5岁 主动对内疚 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5~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 12~20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虚伪 20~24岁 亲密对孤独 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 避免亲密,关系淡漠 24~65岁 繁殖对停滞 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65岁以后 自我整合对失望 有秩序感和意义感 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 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① 婴儿期(0-2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② 儿童早期(2-4岁):基本的自立感对羞耻感和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立感,克服羞耻感和疑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③ 学前期(4-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④ 学龄期(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⑤ 青春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避免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
实现自我同一感有以下三种体验:a.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而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虽然他与别人共同活动,共同承担任务,但他是可以喝别人分离的; b. 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是可以整合一致的。而且从时间上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发展而来,将来还会发生变化,但我还是我,不是别人; c. 自我设想的我与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为社会所承认的。
这一阶段埃里克森提出了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续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续的承担义务,感觉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的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的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认同提前完结的心理需要。虽然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体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⑥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⑦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⑧ 成年晚期(50-
):自我完善感对失望和厌倦感。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克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2.勤奋对自备5,称为八段论.主动性与内疚4。1。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6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繁衍对停滞8,人格在人的医生中都在不断发展,当年的笔记里还有一些,有8个阶段.亲密对孤独7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药经过八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完成的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
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埃里克森不像是弗洛伊德那样悲观,她认为儿童若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完成,并不一定导致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同时,埃里克森也指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医生中都在不断发展,有8个阶段,称为八段论。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主动性与内疚4.勤奋对自备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繁衍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失望
个体的社会经验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口腔期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肛门期3.主动、创新对内疚、罪恶 (3-6)性蕾期4.勤奋对自卑(6-12)潜伏期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生殖期6.亲密对孤独(20-24)7.繁殖对停滞(25-60)8.自我整合对失望(60-?)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埃里克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魔大陆2寻羊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